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第八章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精制液
絮凝技术
絮凝剂举例
絮凝剂 絮凝净 CT-211吸附澄清剂 CT-211吸附澄清剂 BD系列澄清剂 BD系列澄清剂 ZTC1+1澄清剂 ZTC1+1澄清剂 101果汁澄清剂 101果汁澄清剂 厂商 上海伟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有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博大科技公司 南开大学研制 上海沃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醚法、 醚法、醇/丙酮法。 丙酮法。 在药材浓缩 水提取液中加入 数倍量高浓度乙 醇,以沉淀除去 多糖、 多糖、蛋白质等 水溶性杂质。 水溶性杂质。 醇法) (水/醇法) 在药材浓缩 乙醇提取液中加 入数倍量水稀释, 入数倍量水稀释, 放置以除去树脂、 放置以除去树脂、 叶绿素等水不溶 性杂质。 性杂质。 水法) (醇/水法)
注意:
中药水溶液中絮凝剂加入量为0.02%-0.2%(质 量分数),根据水提液浓度加以调节,浓度较小时 加入较少量的絮凝剂;浓度较大时适当增加絮凝剂 的加入量。
中药絮凝技术成败取决于两大因素:
2.处理体系的条件因素:杂质微粒的形态、粒径、 2.处理体系的条件因素: 处理体系的条件因素
浓度(固含量)、pH值、温度及搅拌因素等。 pH值对胶体颗粒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以及絮凝 剂的性质和作用有较大影响。总体说:阳离子絮凝 剂适宜酸性到中性环境,阴离子絮凝剂适宜中性到 碱性环境,非离子絮凝剂适宜弱酸性到弱碱性环境。 药液温度对絮凝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絮凝速 度,温度越高,絮凝速度越快,但也不能太高,一 般控制在50℃-60℃
五十年代后期, 五十年代后期,中药的提取工艺就有水提醇 沉法的记载。 沉法的记载。时至今日,已有相当比例的中药制 剂之制备采用了水提醇沉工艺,有的单位甚至把 水提醇沉视为中药提取工艺的“既定通则”。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这玩意儿啊,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把中药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成分变得乖乖听话。

你想啊,中药就像是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各种各样有用的和没用的东西。

而絮凝分离技术呢,就像是一双神奇的手,能把有用的东西给挑出来,把没用的东西给扔一边去。

这可太重要啦!
比如说吧,我们喝中药的时候,可不希望喝到一堆杂质吧?那多难受啊!有了这个技术,就能让我们喝到更纯净、更有效的药液。

就好像我们做饭一样,得把那些不好的食材挑出去,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呀。

这技术厉害就厉害在它能很精准地把我们想要的东西留下来。

它可不是瞎搞哦,是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的。

就跟我们找东西一样,得知道在哪里找,怎么找。

而且啊,这个技术还特别实用。

它能让中药的生产变得更高效,成本也能降低不少呢。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我们以后能更容易地买到好的中药,价格还可能更实惠呢!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你说中药这么博大精深的东西,要是没有好的技术来帮忙,那不是太可惜了吗?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就是那个来帮忙的好伙伴呀!它能让中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想想看,以前那些很难提取的有效成分,现在通过这个技术就能轻松搞定啦。

这不是给中药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吗?这翅膀一扇,中药就能飞得更高更远啦!
咱可别小看了这个技术哦,它可是中药领域的一颗明星呢!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利用中药,让中药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难道你不想为它点个赞吗?
总之呢,中药絮凝分离技术真的是太重要啦,太神奇啦!它让中药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美好啦!。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4 第四节基于结
晶原理的冷冻 浓缩技术
5
习题
第一节结晶原理和操作方式
一结晶原理 二结晶的操作方式
第二节晶体质量评价以及影响结晶的因素
一晶体质量评价 二影响结晶的因素
第三节结晶常用的方法与装置及其操作
一冷却结晶 二蒸发结晶 三真空结晶 四溶析(盐/有机溶剂等)结晶 五反应结晶 六典型的溶液结晶器
第一节酶解反应分离 技术
第二节免疫亲和色谱 技术
第三节分子印迹技术 习题
第一节酶解反应分离技术
一概述 二酶工程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三典型案例
第二节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一概述 二特点 三操作流程 四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的应用模式 五典型案例
第三节分子印迹技术
一概述 二原理 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类型 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组成及其处理工艺要求 五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 六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能评价 七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八分子印迹技术在制药分离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 九典型案例
第三节离子交换色谱
一离子交换基本理论 二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 四离子交换色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离子交换的设备与操作方式
第四节其他色谱
一制备液相色谱 二高速逆流色谱 三模拟移动床色谱
1
第一节结晶原 理和操作方式
第二节晶体质 2
量评价以及影 响结晶的因素
3 第三节结晶常
用的方法与装 置及其操作
目录分析
第二节中药制药分 离工程技术的选择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第一节中药制药分 离工程与分离科技
的关系
第三节中药制药分 离工程的环保、卫
生与安全
第四节中药制 药分离工程技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作者: llrdwh(站内联系TA)发布: 2008-07-03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早期中药的生产大部分为水煮、水煎汤药,摆脱不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解放后中药制剂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形成中药生产工艺与工程的问题。

五十年代后期,中药的提取工艺就有水提醇沉法的记载。

当时曾有不少中医药学者认为这种规模化的水提醇沉工艺必然影响中药药效,但当时的科学水平很难提出严格的科学依据。

时至今日,已有相当比例的中药制剂之制备采用了水提醇沉工艺,有的单位甚至把水提醇沉视为中药提取工艺的“既定通则”。

几十年来,对中药精制制剂以及保健营养品如口服液、冲剂、片剂等的制备,基本上采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

中国药典现行版所载玉屏口服液、抗感颗粒等都用本法进行精制。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也发现了此工艺存在许多缺点,为此新工艺不断开发并应用,其中絮凝精制技术是应用面较广的一项技术。

1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无机盐等。

这些成分中能够产生特定药理作用的为有效成分。

糖类主要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

易溶于水,可溶于含水乙醇,难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直糖链或支糖链的聚糖。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乃至几千个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中药中的多糖主要有淀粉、菊糖、果胶、树胶、粘液质及纤维素等。

多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

氨基酸是指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的物质。

可溶于水和稀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大多能溶于水而成胶体溶液,少数溶于稀醇,不溶于浓醇和其他有机溶剂。

有机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小分子有机酸易溶于水、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有机酸则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张忠国;康勇;冯颖;张育新
【期刊名称】《化学工业与工程》
【年(卷),期】2003(020)006
【摘要】本文概述了絮凝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絮凝剂种类以及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并主要从澄清效果、药液的稳定性、有效成分的收率、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和药效等方面阐述了与水提醇沉法相比,絮凝技术是一种更加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
【总页数】10页(P377-386)
【作者】张忠国;康勇;冯颖;张育新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中药提纯组方在出口日鳗养殖中的应用 [J], 陈少鹏;陈建华;翁徐宣;陈麟林
2.微生物絮凝剂在磷酸一铵提纯中的应用 [J], 唐明;仇敏;邵伟
3.分离纯化新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J], 熊先明;金萍;郑金红
4.略论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J], 万华根
5.絮凝技术在植物有效成分提纯中的应用 [J], 汤春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方法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方法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方法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提取液与薄层色谱板相接触,依据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通过色斑的形成进行分离和鉴定。

2. 液相色谱法:通过将中药提取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来实现分离。

3. 气相色谱法:将中药提取液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通过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挥发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4. 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流动相在高压下通过固定相进行分离,可根据各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5. 逆流色谱法:是一种将流动相和固定相顺序倒置的色谱方法,利用不同成分在逆向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这些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使用,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

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这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

(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

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3.半化学吸附:聚酰胺与大孔树脂。

吸附原理为氢键作用,大孔树脂还有部分范德华力作用。

聚酰胺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的酚羟基形成氢键。

也可一通过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

四、沉淀法除去色素代表物质:石灰乳。

常用浓度:20%-30%。

脱色原理:石灰乳中钙离子能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结合成钙螯合物、钙盐沉淀。

而沉淀在硫酸作用下,黄酮、蒽醌、酚类、皂苷、部分生物碱与钙离子形成的钙盐可以被分解出来,再溶解到水中。

但是鞣质、部分蛋白质、有机酸、极性色素、多糖等不能分解出来。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作者:张建伟王新文冯颖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3期摘要: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药物提取液的净化除杂是中药生产技术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常用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絮凝法用于中药液净化除杂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絮凝技术;净化除杂一、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同的加深与关注,以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研究人员对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包括絮凝法、水提醇沉法、陶瓷微滤膜微滤法、高速离心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目前这些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均有应用。

现将各种方法应用及优缺点介绍如下[1-6]:水提醇沉法:通过添加一定量的乙醇将中药提取液中的杂质去除,缺点是有效成分保留率不高高速离心分离法:通过高速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中药药液中的杂质同时被加速,随之沉淀并去除。

缺点是胶体粒子难以去除,处理成本高陶瓷膜微滤法:中药液中的物料选择性地透过陶瓷膜,以达到分离纯化。

缺点是容易二次污染大孔树脂吸附法:吸附容量大,对于分离纯化黄酮类成分效果明显。

缺点价格较贵,吸附效果易受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使得被萃取物质析出,从而达到纯化。

缺点是操作条件严格,成本较高絮凝分离技术:利用絮凝法处理中药液具有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澄清度高、药液品质稳定可控、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时间较短,设备简单易维护,投资低。

缺点是机理不明确二、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研究现状(一)絮凝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的比较在传统操作中,中药絮凝技术在各方面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孙泽沾、康勇等[7]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的分离纯化,通过考察多种因素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得出了絮凝中药复方水提液技术比水提醇沉法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三级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三级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1 提取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成分的溶出。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汽蒸馏法等方法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

提取过程有效成分损失较大。

提取物中存在较多无效成分等缺点。

导致药效不明显。

影响中药制剂的开发。

为了解决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于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

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动、传递性能。

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最多的是SFE—CO:技术。

因其临界条件温和。

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性成分高温分解与氧化;易于控制、不污染样品,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目前。

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SFE—CO:己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很多,但主要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其中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仅是少数。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以及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问题。

因此,要加强复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研究和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放大研究及其配套设备的开发,以推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工程化。

1.2生物酶解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中药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提取分离纯化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

具体的方法随各中草药的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的讨论。

一、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

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的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

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广而言之,自中草药提取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析出其中某种或某些成分,或析出其杂质,也是一种溶剂分离的方法。

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常含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糊化淀粉等,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这些不溶于乙醇的成分自溶液中沉淀析出,而达到与其它成分分离的目的。

例如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这些杂质,或自白及水提取液中获得白及胶,可采用加乙醇沉淀法;自新鲜括楼根汁中制取天花粉素,可滴人丙酮使分次沉淀析出。

目前,提取多糖及多肽类化合物,多采用水溶解、浓缩、加乙醇或丙酮析出的办法。

此外,也可利用其某些成分能在酸或碱中溶解,又在加碱或加酸变更溶液的pH 后,成不溶物而析出以达到分离。

例如酯类化合物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再加碱碱化,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

这些化合物可以利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

一般中草药总提取物用酸水、碱水先后处理,可以分为三部分:溶于酸水的为碱性成分(如生物碱),溶于碱水的为酸性成分(如有机酸),酸、碱均不溶的为中性成分(如甾醇)。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一、引言 二、用于中药絮凝的絮凝剂 三、影响中药絮凝过程的主要因素 四、絮凝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的优点 五、结语
引言
絮凝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两相体系分离方法, 既可作为独立的操作单元,也可和其他固液分离方法 组合使用。它具有设备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易于操 作、管理简单等优点,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水和 废水处理、矿物分离、废漆处理、糖蜜和蛋白质的回 收以及制药等,涉及到造纸、酿酒、纺织、印染、矿 冶、电镀、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多个部门。
壳聚糖不但能够提高药液的澄清度,而且能够很好地保留其中的 绿原酸、阿魏酸、栀子甙、黄酮、黄芩甙、芍药甙、麻黄碱、伪 麻黄碱、淫羊藿苷、黄芪多糖、小檗碱、茶皂素等有效成分,此 外,还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元素的转移率,同时对重金属元 素铅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过,壳聚糖会对药液中的靛玉红造成 较大损失,且不适合处理含淀粉药材较多的中成药。
ZTC1+1系列天然澄清剂
ZTC1+1系列天然澄清剂是以天然多糖等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 它安全无毒,无异味,对某些营养液、口服液甚至还有一定的娇 味作用,可除去中草药提取液中的蛋白质、蜡质、鞣质等,而对 黄酮、生物碱、甙类、皂甙类、萜类、多糖、氨基酸、多肽、维 生素、矿物质等小分子物质没有影响。
ZTC1+1系列天然澄清剂的澄清速度比传统澄清剂快2~5倍, 澄清效果好,且无需调整待处理溶液的pH值。
其它絮凝剂
除上述絮凝剂外,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絮凝 剂还有CE-1澄清剂、CZ-1澄清剂、JH澄清剂、 果胶酶、蛋清等,它们分别在澄清精制小儿健 胃灵和强力抗老液、复方头痛口服液、升血灵 颗粒、枸杞汁、药酒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比较 满意的效果。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是将絮凝剂加到中药的水提液中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絮凝作用以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和表面电荷产生凝聚作用,使许多不稳定的微粒如蛋白质、粘液质、树胶、鞣质等连接成絮团沉降,经滤过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使用絮凝剂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安全无毒,操作简便。

絮凝剂有鞣酸、明胶、蛋清、101果汁澄清剂、ZTC澄清剂、壳聚糖等,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壳聚糖澄清剂。

中药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水提醇沉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工艺,但醇沉工艺存在一些不足:如有效成分损失严重、成本高、成品稳定性差、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等。

醇沉过程对某些药效成分的严重损失,难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

絮凝分离技术与之相比则具成本低、操作安全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如壳聚糖作为絮凝剂,以电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等胶体粒子,达到澄清药液、去除杂质的目的。

但澄清剂的使用需要慎重,沉淀物为何物,对有效成分有无影响都是需要研究的向题。

在絮凝沉淀过程中可以加人交流电场或直流电场强化,即电场絮凝。

电场絮凝可以大大降低絮凝剂的用量,增加絮凝体的大小和强度,缩短絮凝时间。

电场絮凝不但可以用于混悬液的液固分离,亦可以代替部分乙醇沉淀等过程。

文献报道,如:吕定刚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的澄清效果,结果两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壳聚糖澄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乙醇沉淀法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也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

除了少数中药品种外,壳聚糖适用于大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起到一定澄清作用,保留其中大部分有效成分,并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转移率;不残留于提取液中;安全无毒,操作简便,无需增加设备投资;其提取液不吸潮,便于制剂。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絮凝技术比传统的醇沉工艺有明显的优点,是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改革的一个方向。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2-11-18作者简介:张忠国(1974-),男,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液分离与水处理方面的研究。

专题综述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张忠国,康 勇,冯 颖,张育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本文概述了絮凝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絮凝剂种类以及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并主要从澄清效果药液的稳定性、有效成分的收率、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和药效等方面阐述了与水提醇沉法相比,絮凝技术是一种更加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絮凝;中药;水提醇沉法;提纯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533(2003)06-0377-10ApplicationofFlocculationTechnologyinthePurific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ZHANGZhong-guo,KANGYong,FENGYing,ZHANGYu-xin(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 :Inthispaper,theapplicationandstudyofflocculationtechnologyusedinthefieldof Chineseherbalmedicinearesummarized.TheflocculantsusedinthefieldofChinesetradition 2almedicineandfactorsaffectingflocculationprocessarepresented.Itiselucidatedthatfloccu 2lationtechnologyismoreeffectiveandpracticablethanwater-extractionandalcohol-precipi 2tationmethodintheaspectsofpurifyingeffect,stabilizationofliquidmedicine,percentrecovery ofusefulmatter,productioncost,productioncycle,curativeeffect,andsoon.Keywords :flocculatio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water-extractionandalcohol-precipi 2tationmethod;purification 絮凝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两相体系分离方法。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表 1 3 种工 艺过程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three kind of processes
工艺 加澄清剂 过滤 滤液 周期/ h 收率/ % 单服量/ 粒
I

难 浑浊 45
33. 3
7
II 酒精( 量大) 易 澄明 58
14. 3
4
III 几丁质( 量小) 易 澄明 30
17. 8
采用天然絮凝剂甲壳胺对生脉饮提取液进行精制通过对絮凝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电位和吸光度的变化进行动态定量监测以及对不同絮凝条件如絮凝剂加入量絮凝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与体系电学性质和澄明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经甲壳胺精制后体系的电导率电位和吸光度均低于醇沉工艺尤其在絮凝剂加入量为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100效果更佳
表明, 絮凝法沉淀 颗粒大, 呈絮状, 易过滤, 而 醇沉法 沉淀呈 泥沙状, 不易过滤, 并且 絮凝法所得 到的主要 活性成 分之一 甜菜碱 的含量 比醇沉法 至少多 25% , 且由 于絮凝 法只 除去 溶液中的粗 粒子, 所以随着絮 凝剂含量 的增大, 甜菜 碱含量 变 化 不 大, 如 絮 凝 净 含 量 增 长 1 倍, 甜 菜 碱 含 量 仅 降 低 10% , 但絮 凝剂用量不 宜太多, 在加入量 为 0. 2% ~0. 3% 为 宜。将壳聚糖应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 并与药典的酵 沉制备方法 比较, 结果表明, 壳聚糖 絮凝法与 醇沉法 同样能 使药液 澄清, 并 且前者 能使 更有效 地保 留药 液中 的有 效成 分, 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 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成本 。 1. 4 在 药液的除 杂效果方面: 絮凝 技术在某 些生产 工艺中 也基本可以替代传统提纯工艺。采用壳聚糖絮凝法除去肺炎

几种中药絮凝剂及其影响絮凝过程主要因素的探讨

几种中药絮凝剂及其影响絮凝过程主要因素的探讨

239CPCI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几种中药絮凝剂及其影响絮凝过程主要因素的探讨孙双凤1 余 林2(1.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 404100;2.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重庆 404100)摘 要:本文将对ZTC1+1、101果汁澄清剂、YC-I型、壳聚糖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对影响絮凝澄清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ZTC1+1澄清剂 101澄清剂 YC-I型 壳聚糖 澄清技术1 概述中药絮凝澄清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精制和澄清药液,具体是将一种或多种高分子澄清剂添加于中药提取液,进而使中药水提液中的溶胶与悬浮物聚集,将较大的颗粒形成,采用的是电荷中和和吸附架桥原理,促进沉降的同时去除杂质。

植物、矿物和动物是中药来源,所涉及的种类繁杂,如单糖、二糖、多肽、氨基酸、有机酸等,同时可分为无效和有效成分,将有效成分尽可能保留,将无效成分去除是使用中药澄清剂的目的。

中药絮凝澄清技术是对中药醇沉工艺与中药提取液无醇澄清工艺的补充,对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中药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的生产意义重大,并且该技术优势较多,具体如下:(1)周期短、生产安全、成本低;(2)可溶性有效成分损失少、产率高、药味浓、很好的保留了多糖类和无机成分;(3)除重金属效果好、澄清与脱色较好。

然而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1)基于毒性问题,絮凝剂品种不多,主要为糊精、YC 牌澄清剂系列、壳聚糖、淀粉衍生物、淀粉、明胶、鞣酸、101果汁澄清剂等;(2)需精确控制絮凝剂用量;(3) 部分中药水提取液采用该技术澄清效果较差。

2 常用于中药提纯的澄清剂2.1 壳聚糖他提取于节肢动物的甲壳质,经脱酰基后所得,半透明状固体,淡黄色或白色,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味,可直接购买,是天然阳离子澄清剂,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相似,具体如下:通常壳聚糖也被称为脱乙酰甲壳素和壳多糖,基于游离氨基存在于壳聚糖中,能与酸分子结合,因此是唯一碱性多糖,在生理功能和物理化学性质尚特殊,最常用的是0%的柠檬酸、盐酸、乙酸等。

略论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略论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最 明显 的絮凝剂参数是壳 聚糖 的加 入量 ,其次 是温度 , 影 响最小是壳聚糖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 2 在 稳定性与经 济指标方面
絮凝法工艺与传统水提醇沉 法相 比同样有 明显 的
水 的块状 物 。有 益于 过滤 和离心 除 去。另外 中药 提取 物的稀 溶液中加入 甲壳素和明胶 (二者 比例为 2:I),其 沉淀速度 更快 ,初滤 时即可把 沉淀 除去 ,在浓缩后 可进 行二次澄 清 ,结果 良好 ,对麻黄 碱也无影 响 ,此外 ,甲壳
的重要 内容 ,当今 絮凝过 程 的研究 趋势 已由过 去侧重 剂加入量 为 10—100 mg/L,PH4—5,以 100 r/min的速
工艺 的优化逐渐发展 为现在侧 重药剂 的开 发.絮凝技 度搅拌 2h。
术是一项简单而 有效 的 固液 两相体 系分 离 的方法 ,系 ‘ 絮凝剂 的加 入量 有个 最佳 值 ,高于 或低 于 絮凝 效 利用 自身 的长联 将 固体颗粒 、胶 体 物质 以及 可溶 性大 果均不好 ,相对分子量越大 絮凝 效果越好 ,这是 因为 絮
维普资讯
32
江 西 化 工
2007年第 4期
略 论 絮 凝 法在 中药 提 纯 中的 应 用
万 华根
(江西省 医药学校 )
研制高效 、无毒 的 絮凝剂 是 目前 医药工 程 领域 中 沉法对 比水 溶性 总酚量升高了 25% ,其最佳 条件 :絮凝
分子物质“桥联 ”起来形 成 的颗粒 聚集 体的过 程 ,对于 凝剂架桥作用需要高分子 絮凝 剂的浓 度保持在 较窄 的
絮凝过程的机理一般用 DLVO理 论解释 ,例 如 :河水 中 范 围内才能发生 ,如果浓度过高 ,胶 体颗粒表面 吸附 了

中药分离中的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分离中的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Ke r sTC ;e aaina d p rf ainfo c ln;lc uainp o e s y wo d : M sp r t u i c t ; c u a tf c lt rc s o n i o l o o
中药 是我 们 国家 的宝 贵财 富 , 着 悠久 的 历史 。 Z t电荷 ( 子 切 面 与 溶 液 之 间 的 电势 差) 使胶 体 有 e a 粒 , 借 助 现代 技术 对 中药 进行 有 效成 分 的 开发在 国 内外 粒 子之 间产 生静 电排 斥 。并且 能够 和 周 围环境 中的 掀 起 了一 波 又一 波 的热潮 。 中药成 分 复杂 , 了提 高 水分 子 产生 水化 作用 , 胶体粒 子 表面 形 成水化 壳 , 为 在 其疗 效 、 有效 减 少副 反应 并建 立 中药 的质量 标准 , 要 借 以 阻碍 不 同胶 粒之 间 的聚集 。通过 这种 方 式体 系 求对 中 药 的各 成 分进 行分 离 。传 统 的 分离 方法 有 溶 的稳定 性得 以维 持 。 凝 过程就 是通 过物 理 、 学途 絮 化 剂分 离法 、 相 溶剂萃 取 法 、 淀 法 、 析法 等 , 些 径破 坏 体系 的稳 定性 ,使 提取 液 中 的杂质粒 子沉 降 两 沉 盐 这
应 用 , 述 了影响絮 凝过 程 的因素 并对 絮凝 技术在 中药 分离 纯化 的应 用前景 进行 了展望 。 综 关键 词 : 中药 ; 离纯化 ; 分 絮凝剂 ; 絮凝 工艺
Re e r h P o e s o l c u a t a t p i a o n h p r t n o s a c r w s f F o c l n nd Is Ap l f n i t e Se a a o fTCM ci i

絮凝-离心分离法净化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提取液

絮凝-离心分离法净化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提取液

絮凝-离心分离法净化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提取液孙姣;孙泽沾;康勇【期刊名称】《过滤与分离》【年(卷),期】2011(000)002【摘要】为了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药液的澄清度,更好的保留有效成分,分别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ZTC和壳聚糖对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提取液进行絮凝处理.以上清液的浊度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作为衡量指标,考察了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和搅拌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后的上清液离心分离,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发现絮凝-离心分离法处理的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提取液中甘草酸和芍药苷的保留率分别为83%和95%,浊度为1.3 NTU.与醇沉法相比,絮凝后水提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提高了25%,放置一个月后浊度仅为醇沉法的一半.絮凝-离心分离法用于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提取液的净化效果明显,有效成分含量、药液澄清度及稳定性较高.【总页数】5页(P6-10)【作者】孙姣;孙泽沾;康勇【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4+6【相关文献】1.SPE净化HPLC-APCI(+)-MS/MS分析肉类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原药及代谢物残留量 [J], 殷居易;谢东华;陈杰;章再婷2.放射过敏原吸附抑制实验评价过敏原提取液的总效价 [J], 王瑞琦;张宏誉3.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净化海水的絮凝特性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J], 赵瑾;王文华;马宇辉;姜天翔;王静;张雨山4.甲壳胺对双黄连提取液的精制研究:I.絮凝条件对絮凝过程及澄明度的影响 [J], 常津;任晓文5.壳聚糖复合絮凝剂选择性絮凝双黄连水提取液的工艺研究 [J], 杨世磊;刘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是将絮凝剂加到中药的水提液中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絮凝作用以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和表面电荷产生凝聚作用,使许多不稳定的微粒如蛋白质、锰液质、树胶、鞍质等连接成絮团沉降,经滤过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使用絮凝剂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安全无毒,操作简便。

絮凝剂有鞣酸、明胶、蛋清、101果汁澄清剂、ZTC澄清剂、壳聚糖等,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壳聚糖澄清剂。

中药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水提醇沉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工艺,但醇沉工艺存在一些不足:如有效成分损失严重、成本高、成品稳定性差、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等。

醇沉过程对某些药效成分的严重损失,难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

絮凝分离技术与之相比则具成本低、操作安全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如壳聚糖作为絮凝剂,以电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等胶体粒子,达到澄清药液、去除杂质的目的。

但澄清剂的使用需要慎重,沉淀物为何物,对有效成分有无影响都是需要研究的向题。

在絮凝沉淀过程中可以加人交流电场或直流电场强化,即电场絮凝。

电场絮凝可以大大降低絮凝剂的用量,增加絮凝体的大小和强度,缩短絮凝时间。

电场絮凝不但可以用于混悬液的液固分离,亦可以代替部分乙醇沉淀等过程。

文献报道,如:吕定刚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的澄清效果,结果两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壳聚糖澄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乙醇沉淀法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也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

除了少数中药品种外,壳聚糖适用于大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起到一定澄清作用,保留其中大部分有效成分,并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转移率;不残留于提取液中;安全无毒,操作简便,无需增加设备投资;其提取液不吸潮,便于制剂。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絮凝技术比传统的醇沉工艺有明显的优点,是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