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上古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知识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知识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1 、中国文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2 、有人就有了历史和文化;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其间产生出来的工具(火)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3 、中国先民的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4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5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

6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第二节商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 、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2 、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 、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 、神本文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6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周人入主中原,具有决定文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 、周人维新,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立。

这种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8 、周人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就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

9 、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 西学东渐及中断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 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也将 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 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由于宗法专制沉重,雍正年间,随着耶稣会士 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中国对 外部世界的大门日益关闭
• 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中西方的冲突 已成为不可避免之势。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 中国文化推人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 历史阶段。
七、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 文化勃兴
• 爆发于公元750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 已久的种种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巨大变迁。 •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 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 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 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 基本观点: 理一元论 理一分殊 存天理、灭人欲 •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 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玄学的兴盛,体现出动乱时代人们对个体存 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而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也成为道教与佛教兴盛的土壤。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酝酿于东汉,发展于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北魏萧梁陶弘景更以“天 子师”之尊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 史,道教至此基本定型。 与道教勃兴的同时,佛教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文化 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 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
•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 •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如分封制、宗法制、 礼制,实质上无不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 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 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 此。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强调尊 崇天神,鼓吹专制统治。
墨子(战国)
四、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中国人的起源: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 • 原始物质文化:工具(石器)、火的使用、农业
、畜牧业、陶器。
灰黑陶高领三足罐形鼎 龙山文化
陶折复圆 河姆渡文化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原始社会组织:原始群 、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 原始观念文化:
宏阔的追求 • 长城 • 阿房宫 • 秦始皇陵 • 长安昆明湖 • 《史记》
秦始皇陵兵马俑
思想、文化的统一
• 秦朝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 行同伦、地同域、焚书坑儒
•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学兴起
书同文
小篆体(the small seal)十六字砖 (秦)海内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
车同轨
黄帝
炎帝
中 华 民 族 远 祖 分 布 图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东夷: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 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蚩尤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苗蛮: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景教、伊斯 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

(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

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元谋人更象古猿。

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

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

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取代商后,周人在承袭商人的天神观念时,开始了由神 本向人本的思想转变。周人称至上神为“天”或“昊天上 帝”,认为王权为天所授,为王祖所遗,神界同周代君王的 关系已是天与天子关系,所以周人敬天法祖。这样,宗教与 政权、族权三位一体,水乳交融,形成以天帝为皈依,以宗 法家族为基础,以君权神授为核心的国家民族宗教。“敬天 法祖”自此成为中国人的基本信仰,延绵三千年而不衰。 鉴于商亡的教训,周人又意识到“天命靡(无)常”和 “小人难保”,于是强调“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在 宗法宗教中渗入人文主义成分,试图通过宗法制度、礼乐制 度以及对“德”的宣传来弥补“天”的力量的缺失。 主要措施:宗法建构 制礼作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一、解脱羁绊,士层崛起; 二、文化传播,交织渗透; 三、学术宽松,富于创造;
四、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续1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 巨人的时代,其中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邹衍、孟子、荀子 等,他们深邃的哲学思考足以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斯多德等相比美。诸子的兴起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鲜明的 “救时之弊”的文化目的性。但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统 承继上的差异,在学派风格上又各具独特鲜明的个性,其中以儒、 墨、道、法、阴阳、名六家的影响最大。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以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 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而独树一帜。儒家思想既继承了 血缘宗法时代的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遗风,又切合春秋战国时代 谋求安定的普遍社会心理,故而成为时代的“显学”。由于儒学 的核心在于现实人事,在于普天之下的人的精神品格,在于人类 社会和谐的群体目标,所以儒学成为高举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旗 帜,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确定了独特的含义,最终成为中华传 统文化的正宗。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整理ppt
四、原始社会组织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上古时代主要有婚姻关系, 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包括 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等。
整理ppt
1.婚姻关系:
首先是:血亲杂交(群居杂婚,母子、父女也可能有
性关系,导致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
其次是:血缘群婚(形成血缘家族的婚姻关系称血缘婚)
整理ppt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整理ppt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
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
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理ppt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中国先民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 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整理ppt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整理ppt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
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 化。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4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上古

4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上古
❖ 与炎帝、蚩尤的战争( 《史记·五帝本纪》: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 创造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
衣裳之治
❖ 《易·系辞》称黄帝、尧、舜之德,首举“垂 衣裳而天下治”。衣裳为文明之标志。未开 化的民族,往往不裸体或断发文身。
《吕氏春秋·贵因篇》:“禹之裸国,裸人衣出。” 《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
从信古到疑古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 长。 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 物愈放愈大。
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顾颉刚先生(1893-1980)
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 的,只有黄河下流的民族唤做华夏,其余的都唤做蛮夷。疆域的统 一虽可使用武力,而消弭民族间的恶感,使其能安居于一国之中, 则武力便无所施其技。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横 的系统”改成了“纵的系统”,把甲国的祖算做了乙国的祖的父亲, 又把丙国的神算做了甲国的祖的父亲。他们起来喊道,“咱们都是 黄帝的子孙,分散得远了,所以情谊疏了,风俗也不同了。如今又 合为一国,咱们应当化除畛域的成见!” 这是谎话,却很可以匡济 时艰,使各民族间发生了同气连枝的信仰。 ……借了这种帝王系统 的谎话来收拾人心,号召统一,确是一种极有力的政治作用。但这 种说法传到了后世,便成了历史上不易消释的“三皇五帝” 的症瘕, 永远做真史实的障碍。
人)—智人(旧石器时代:长阳人、丁村人、 大荔人、山顶洞人)——(中石器时代:打 制,细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陶器, 裴李岗、磁山、仰韶、河姆渡文化)—铜石 并用(良渚、龙山、齐家、三星堆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国
三 国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 杂的时期
一、东汉末年“黄同巾大起义” 二、三国鼎立 魏 曹丕 洛阳 西晋 东晋 吴 孙权 建业 蜀 刘备 成都 南:东晋-宋-齐-梁-陈 北:五胡十六国-北魏- 东魏-北齐 -北周
西魏-北周
从一元走向多元 一、玄学崛起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老庄思 想为主旨,又糅全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 “玄”即老子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三国魏时:何晏、王弼主张“贵无”
第三节 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 代”
(4)封建社会:
一、春秋时期(770BC-476BC):中国社会进 入大变动时期。 1、“春秋无义战” 2、春秋六强:齐、晋、楚、秦、吴、越 3、春秋五霸: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 勾践; 4、“初税亩”制:594BC,鲁国首先实行,不 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征税;
伏羲氏有个妹妹叫女娲,古籍记 载说他二人生的都很奇特,长着“龙 身人首”。这实际说明伏羲氏可能是 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首领
伏羲氏所处的时代正是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有许多重大发明都 与他有关系。据古籍说,他根据天地万象、鸟兽的足迹创造了 带有神秘色彩的八卦。这八种符号相互配合,就包括了天地万 物的各种名称,于是人们用来记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从 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这样一来绳子成了多余的东西,于是伏羲氏又把绳子编织成 鱼网,并教会人们捕鱼打猎的技术。为了庆祝丰收和婚嫁等重 大事情,伏羲氏还制作了乐器----瑟,创作了名叫《驾辩》的曲 子,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伏羲氏还教人民学会 钻木取火的办法,并把食物用火烧熟再吃,这样人们就告别了 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方式。 伏羲氏当年主要活动范围在中国的河南淮阳和山东济宁、曲 阜一带,所以在济宁至今仍存有伏羲陵。每年农历的三月三, 四面八方的村民仍在这里举行古会,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文明 始祖。

4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4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阴阳 纵横

小说
43
☆儒家 孔子(前551-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以“仁”为内在思想核心,以 “礼”为外在行为规范,以“中庸”为其辩证 思维方法,以“知、行、学、思”为认识论的 一套严密的关于人伦道德的学说。
44
2
二、原始物质文化 原始物质文化指原始社会 人化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实体 文化。 原始物质文化分为旧石器 和新石器时代。
3
旧石器时代,原始群到母系 氏族公社出现的时期 。 经历了约二三百万年。 工具是简单加工的石块。 北京人已熟练使用火。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 的最后诀别。 新石器时代,约7000年前。 有石斧、石刀、石铲、石 凿和石梨等。 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14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血 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原始社会 晚期的基本单位。 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 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 的进程。
15
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 渡到青铜器。农业生产己有相 当发展; 私有制确立;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国家 政权建立起来。
16
五、上古文化分布
20
三个文化集团经过多年征战,最后由华夏 文化集团占据了统治地位。 华夏族的最终形成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里,几百次的兼并战争, 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 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 等方面,其他区域的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与一致。
21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商朝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从 殷商到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真正 形成。 甲骨文、商代的青铜器和古都建筑都标 志着殷商文化有相当大的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中国先民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 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之所以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 文化史家借用了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其主要 含义是指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 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 从此大致确立了。 主要依据有: (1)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2)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 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3)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4)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 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 化。
中华民族
(1)华夏文化集团
婚姻关系的不断变化,证明人类逐步走向文明。
2.氏族关系: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 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 会的基本单位。 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 新石器时代。
地皇神农氏 说法不一 人皇伏羲氏 极其混乱! 天皇燧人氏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结 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 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 时期。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 (ku)、唐尧、虞舜。说法不一。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推行,使儒学成为汉代文化思 潮的主流,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五经”的研究也成为一门 专门学问——经学。经学也是汉至清代的官方哲学。汉武帝 以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成为儒家经典的一统天下, 但由于学术派别不同,出现了“经今古文之争”。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 大动乱时代,汉帝国崩溃瓦解,北方游牧 民族闯入中原,社会苦痛,政治混乱。但 在文化史上,则是国内各民族融合,外域 文化进入中国的时期,给原有文化增添了 新鲜血液,同时也使文化向生动活泼的多 元发展。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在反秦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汉朝,在取得政治上的稳定和 经济上的繁荣后,再次实行了统一思想的政策——“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倡导的这一思想,以“六经” 为指针,高举“崇儒更化”的旗帜,寻找到与地主制经济、 宗法专制政体最相契合的文化形态——包容阴阳家及法家的 新儒学。从此,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儒家 的“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而仁、义、礼、智、信以及 孝道等儒家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道德伦理观念。
唐代散文也是硕果累累,以韩愈、柳宗元为首所发起的古文 运动,不仅意在文体变革,变骈体文为散体文,而且以先秦两 汉古文为法,以儒家经典为依归,“志乎古道”,力斥佛老,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
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一、理学建构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周敦颐、程颐等人,至 南宋朱熹才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朱熹认 为“理”为万物之本源,而封建伦常亦为“天 理”。他强调人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其认识 途径则是由“格物”到“致知”,从而达到修身 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业。理学将道德提 高到本体,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 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理学是中国后期封 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 极为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殷商西周:從神本走向人本
商代文化以神為本,一切聽命於他們心目中 的最高神——帝,或上帝。《禮記》: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大規模的事神活動:占卜、祭祀、 殉葬,創造出了一大批文化載體:甲骨文、青銅 器。 周人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認為民意即 天意,順民意即順天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民 本思想。周文化的核心是禮,禮不僅是禮節,還 是全社會的行為準則,主要包括親親和尊尊兩條 重要原則,維護的是一種等級制。禮更多的是一 種道德上的約束力量,這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倫 理特征。至周文化,中國文化始有自己的特征。
3、原始人的觀念文化 A原始宗教 從萬物有靈到自然崇拜:解釋自然現象、對 威力巨大的自然的恐懼、寄托美好的愿望。 祖先崇拜:生殖的需要、由有歸屬感而帶來 的安全感、榮譽感。 圖騰崇拜:強化集體意識、部落精神。 B原始藝術 陶塑、巖畫、陶繪等。 一大部分是宗教活動的產物,另一部分屬於 個人抒情創作。體現了原始人的思想和審美觀念。
新石器時代開始於距今約一萬年前,先民開 始使用磨制而非打制的石器,這樣的石器更精致 也更耐用。陶器也開始使用。農業也開始出現這 同時也是原始社會的晚期。新時期時代,還出現 了一個意義重大的工具—弓箭,它對人類的發展 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中國有很多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 著名的有如下幾個: 仰韶文化(公元前五千至三千,河南)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四千多年,山東) 良渚文化(公元前三千多年,浙江) 龍山文化(公元前二千八百多年,山東)
一、上古:中國文化的發生
1、中國境內的原始人類 元謀人(云南元謀,距今170萬年前) 藍田人(陜西藍田,距今100萬年前)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距今80到50萬年前) 大荔人(陜西渭南,距今20多萬年) 馬壩人(廣東韶關,距今12萬年前) 山頂洞人(北京周口店,距今2萬多年)。

中国文化概论04

中国文化概论04
24
• 制礼作乐 制礼: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 固定下来的行为准则规范、 周制度、行为、观念文化总汇 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生活 礼为内容(亲亲血缘原则,尊尊政治原则) 仪为形式 作乐:配合礼制施行的情感艺术系统 目的: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以成一道德的团体
25
• 周易.宇宙代数学
30
2、百家争鸣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对 天下兴亡的思考,人们不 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 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 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如阴阳、儒、墨、 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家。最 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 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 荣局面。
15
甲骨文:“六书”汉字结构规律 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 文连成句成实际会话 金文:钟鼎文,铭于礼器与乐器 金文比甲骨文 数字大增,反 映社会生活实 践发展。 篇幅增大; 汉字形声化趋 势明显
16
⑶巫史文化 巫史——中华民族第一代文化人 随着生产力发展,阶级明朗化,统治秩序制 度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专司人神交通的“巫” 逐渐职业化、世袭化,职责由占卜,扩大为参与 政治管理—“掌官书以赞治”和卜筮、祭祀、书 史、星历、教育、医药活动,垄断神坛,把持政 坛,执掌学坛。对我国灿烂文化起“开源”作用。 形成传统:“学术与政治纠缠”、“神学与科学交 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文史哲汇通”
12
5、上古文化的分布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依据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迹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迹全国7000余处。八区创造 原始文化,水平不在黄河流域 之下。 华夏集团(黄帝、炎帝)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东夷集团(蚩尤、皋陶) 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头部比较落后, 头顶部低平,前 额后倾,骨壁较 厚,脑容量小, 平均为1043毫升; 吻部突出,下颏 后缩,牙齿粗大, 这些特征都表明 了北京人头骨的 原始性。
发现了十万 多件石制品, 其中有砍砸 器、刮削器 和尖状器等。 洞穴中还有 用火的痕迹, 灰烬叠压很 厚。
(2)早期智人
许家窑人(距今约10万年)
生物学分类上人属于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 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南方古猿阿法种
(500万年前)
南猿非洲种
(250万年前)
粗壮种 (灭绝)
东非能人(奥 杜韦文化)
(200万年前)
直立人
早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 (克罗马农人)
(20——10万 年前)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 发展历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融汇
第九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隋唐:隆盛时代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
亚洲:中国发现的柳江人、资阳人、山顶 洞人、河套人等。
克罗马农人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 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 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属于大 约50岁左右1个老年个体。
(距今4万年前)
南方古猿复原图
南方古猿头骨
——
人 类 祖 母
露 西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
以“仁”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 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
墨家:
强调物质生产劳 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地位,反对生 存需要基本外的 消费,强调“兼 爱”。
老庄道家: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 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法家:
在治国方略上 主张言行峻罚,在 文化政策上主张” 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实行文 化专制主义。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1)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2)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3)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 年前左右,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5000年前左右,代表是山东 ):大致在 年前左右 代表是山东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 龙山文化” 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又 称之为“黑陶文化” 称之为“黑陶文化”。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
宏阔的文化精神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的秦阿房宫
两条“丝绸之路” 两条“丝绸之路”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书同文” 创造出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 的新文字 “秦篆” “车同轨” 统一车辆形制,修筑驰道 “度同制” 统一度量衡 “行同伦” “以法为教” ,设“三老” , 统一文化心理。 “听从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 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地同域” 废除封土建国制。 一则安,异则危。”(《吕氏 春秋·不二》 焚书坑儒 “别黑白而定一尊”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原始物质文化

04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04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

(1)道教创制
思想渊源:从道、儒、墨等哲学
流派,以及星相家、医方家、讖 纬家那里汲取思想资料;
神仙世界:以古代中国神话人
物作为本源;
宗教教旨:把长生成仙作为追
求的目标。
玉皇大帝像 (永乐宫壁画)
(2)佛教传入

佛教传入之初,也曾经与儒、道等中土文化相冲突,但终与 中国的伦理规范、实用理性、崇拜模式、政治需求等等相妥 协、相融合(如佛教本“不敬王者”、“不事父母”,后来 逐步演变为敬事君长、倡言孝道); 佛教在中国历经排佛、灭佛、佞佛、援佛等种种遭际,逐渐 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并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


如果按照通行的说法,将中国学术史分作七段(先秦子学、 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 代新学),那么其中三段(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是直接因为佛教影响而形成学术大势的。
4.隋唐(唐前期):隆盛时代

隋唐文化的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
杨隋和李唐政权所推行的包括均田制、“崇重今朝冠冕”及科举制在内的一


1.明中后期:早期启蒙思想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2.文化整理
《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早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 永 乐 大 典 》
《康熙字 典》:世 界上最早 的字数最 多的字典。
《康熙字典》
《四库全 书》:迄 今为止世 界上页数 最多的丛 书。
《四库全书》

(二)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1.文学:诗,传奇,古文 2.书法 3.绘画
2、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瑟:庖牺所作弦乐也。琴,神农 所作。古者芒氏初作罗。古者夙沙氏初作煮 海盐。黄帝初教作糜。古者黄帝初作冕。古 者掘地为臼。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刻 木为揖,以济不通。古者女娲作簧。古者随 作笙。古者挥作弓。古者夷牟初作矢。古者 巫彭始作医。古者巫咸初作巫。古者伯益初 作井。古者昆吾作匋。古者垂作耒耜,以振 民也。古者垂作钟。古者乌曹作簿。车。夏 后氏奚仲所造。
旧石器时代工具(打制石器)
尖状砍砸器
燧 石
石 斧
旧石器时代骨针
旧石器时代艺术品
七孔石刀
石箭镞
新 石 器 时 代 (
磨 制 石 器 )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苏秉琦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区:块 系:条 类型:分支 苏秉琦 著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集团(炎帝、黄帝、共工)
活动地域: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地区
东夷集团(蚩尤,后羿)
活动地域:山东、河南东南、安徽中部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活动地域:两湖、江西一带
华夏集团 苗蛮 集团
东 夷 集 团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一元论 多元论
顾颉刚——王国维—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
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
参考论著: 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氏著《史 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从疑古到释古
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
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考》,证明《史记 · 殷本纪》记载的确切,向“东 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
郭沫若:真实地阐明中国古代社会还需要大规模地做 地下的发掘,就是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 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 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产生致命打击。
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上古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
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 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人起源:
盘古—三皇—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
古猿—猿人—直立人(元谋、蓝田、北京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河姆渡刻花陶盆
山东文化区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大 汶 口 文 化 玉 铲
杯壁只有0.5毫米厚
(十四)伯余作衣裳。(十五)胡曹作衣。胡曹作 冕。(十六)放则作扉履。(十七)雍父作春柞臼。 (十八)胲作服牛。(十九)相土作乘马。(二十)肠 作驾。(二十一)共鼓、货狄作舟。(二十二)女 娲作笙簧。女娲作簧。(二十三)随作笙。随作 竿。(二十四)夷作鼓。(二十五)挥作弓。(二 十六)夷牟作矢。(二十七)巫彭作医。
龙 山 文 化 蛋 壳 黑 陶 杯
长江中游文化区 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大溪文化彩陶碗
Hale Waihona Puke 郭沫若词《西江月· 颂陶》写道:土是有生之
母,陶为人所化生。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 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 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
兴 隆 洼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人)—智人(旧石器时代:长阳人、丁村人、 大荔人、山顶洞人)——(中石器时代:打 制,细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陶器, 裴李岗、磁山、仰韶、河姆渡文化)—铜石 并用(良渚、龙山、齐家、三星堆文化)
早 期 人 类
北京猿人铜像
华北地区 距今年代 文化分期 周口店系 万年 统 200 100 50 周口店 10 5 1.5 中期 晚期 许家窑 峙峪、虎 头梁 匼河 丁村 下川 旧石器 早期 小长梁 蓝田
蛮,文身断发。”
中国各种事物的起源传说——《世本》

〔黄帝〕(一)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二)黄帝 乐名《咸池》。(三)黄帝造火食、旃冕。 (四) 羲和占日。(五)常仪占月。羲和作占月。(六) 后益作占岁。(七)臾区占星气。(八)大桡作甲 子。黄帝令大挠作甲子。(九)隶首作算数。 隶首作数。(十)伶伦造律吕。(十一)容成造历。 (十二)苍颉作书。苍颉造文字。沮诵、苍颉 作书,并黄帝时史宫。(十三)史皇作图。
燕 辽 文 化 区
—— ——
红 山 文 化 玉 龙
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 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 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 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 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 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 史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 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从信古到疑古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 长。 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 物愈放愈大。 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顾颉刚先生(1893-1980)
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 的,只有黄河下流的民族唤做华夏,其余的都唤做蛮夷。疆域的统 一虽可使用武力,而消弭民族间的恶感,使其能安居于一国之中, 则武力便无所施其技。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横 的系统”改成了“纵的系统”,把甲国的祖算做了乙国的祖的父亲, 又把丙国的神算做了甲国的祖的父亲。他们起来喊道,“咱们都是 黄帝的子孙,分散得远了,所以情谊疏了,风俗也不同了。如今又 合为一国,咱们应当化除畛域的成见!” 这是谎话,却很可以匡 济时艰,使各民族间发生了同气连枝的信仰。 ……借了这种帝王 系统的谎话来收拾人心,号召统一,确是一种极有力的政治作用。 但这种说法传到了后世,便成了历史上不易消释的“三皇五帝” 的症瘕,永远做真史实的障碍。 ——顾颉刚
原始观念文化
自然崇拜
(太阳神,地神) 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原始艺术
图腾:“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生殖崇拜
龙——雷:太皞伏羲氏、华胥氏
雷泽、雷渊、雷神 雷:长子 龙:君王
西方龙
文明因素:
金属的使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礼
仪中心的出现;贫富的分化;人牲人殉的发 端;国家。
禅让(尧、舜、禹)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 为舜所囚。舜
囚尧, 复偃塞丹朱, 使不得与父相见。” 韩非子:“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 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
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孔子“信而好古”
东 汉 画 像 石 : 伏 羲 、 女 娲
以“三皇五帝”为核 心的古史体系
有王无年
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此外藏蒙、中亚、西南山地、沿海岛屿各有自己文化圈。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 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
仰韶文化(公元前6000-前3000)中的陶

半坡彩陶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盘
彩陶上鱼纹的演变过程
半 坡 彩 陶 代 表 作 品 : 人 头 壶
庙底沟彩陶代表作品:彩陶花瓣纹盆 花瓣纹与“华族”
甘青文化区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马 家 窑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彩 陶 漩 涡 纹 瓶
*马 前家 窑 文 )化 中( 的公 彩元 绘前 陶 盆 3000
2600
齐 家 文 化 , 陶 器 以 素 陶 为 主
黄帝故事的主题:
与炎帝、蚩尤的战争(
《史记· 五帝本纪》: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创造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
衣裳之治
《易· 系辞》称黄帝、尧、舜之德,首举“垂
衣裳而天下治”。衣裳为文明之标志。未开 化的民族,往往不裸体或断发文身。
《吕氏春秋· 贵因篇》:“禹之裸国,裸人衣出。” 《史记· 吴太伯世家):“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
原始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工具 :石器;
婚姻形态:杂婚,血缘群婚,族
外婚;(伏羲之世,虑劫略之易于造乱,
乃创为俪皮之礼,定夫妇之道。女娲亦佐 伏羲定婚礼,并置女媒。 )
社会组织: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父系氏族社会: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生产工具:铜石并用,私有制萌生;
夏文化:私有制确立,国家出现;
君主相传号为林、蒸。《尔雅》:“林、蒸,君
也。”盖古之部落,其酋长多深居山林,故后世 译古代林、蒸之名,即君主之义。 唐、虞时诸侯之长尚号为岳:《尚书》有四岳之 名。 巡狩之朝诸侯必于山岳。舜巡四岳,禹会诸侯于 涂山,即其证。 人民相传号为丘民。《孟子》谓“得乎丘民为天 子”。丘民,盖古者相传之称。《禹贡》有“降 丘宅土”之文,是洪水以前及洪水时,民多居丘 也。 《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 所以迁至有山之殷。 与两河流域相一致,文明从大河外围山麓开始。
华南地区
匼河系统
西侯度
西南
元谋
东南
观音洞
和县龙潭 洞
岩灰洞 东海大贤 富林、穿 庄 洞
原始物质文化:石器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