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记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笔记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新笔记小说是针对小说文体的写作特征所进行归类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它借鉴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回归到本民族形式之中。新笔记小说作家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都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他们对传统文化都非常热爱。因此,他们创作的新笔记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了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新笔记小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即传统生命意识,传统“圆形”思维,传统“有无相生”观念,传统意象、意境。

关键词:生命意识“圆形思维方式”“有无相生”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6)12-0393-01

新时期以来,随着作家主体的解放,个人话语的确立,文学逐渐向本体回归,走向“美文”,在小说界出现了一批有着传统笔记体小说神韵的作品,却体现着新的时代精神和东方美学趣味,还包含一定新的文体实验的意向,影响很大,时人称之为“新笔记小说”。它先由汪曾祺、孙犁等老作家发韧,并随之影响一批中青年,如阿城、贾平凹、何立伟等

自觉追求响应,成果丰厚,形成整体效应。新笔记小说作家群体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新笔记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新笔记小说与传统生命意识

从新笔记小说作家的创作历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笔记小说作家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他们重视作品的质量,追求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并极力避免使自己的作品被时代的浪花所淹没。

孙犁早期创作非常重视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抒情风格,在四十年代以《荷花淀》蜚声文坛。五十年代,受到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孙犁创作出一些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的史诗性作品。进城以后,孙犁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得他的作品形成了以纪事为主、注重理性的厚重风格。从孙犁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家时刻保持着一颗对艺术恒久魅力的探索之心,最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大多数新笔记小说作家在创作小说作品时都经历了与

孙犁同样的艺术探索的历程,刚开始是向西方借鉴小说创作的艺术经验,接着受到一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最后回归到本民族的传统形式中,最终找到了与自身气质相符的小说创作形式,创造出一批非常优秀的新笔记小说作品。

新笔记小说作家对艺术的探索正是重视作品质量和作

品生命力的表?F,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和中国传统生命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新笔记小说作家受到传统生命意识的影响,他们大多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濡染,因此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影子。而古代文人士大夫大都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即他们都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因此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意图通过人为的努力来增加生命的内涵,提高生命的质量。强烈的生命意识一方面使得他们特别注重营造心灵的一方净土,注重生活的情趣,如追求琴棋书画的雅趣。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生命不朽的追求。古代文人追求生命不朽主要是通过立言来实现的,立言也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以此来与短暂的生命相抗衡,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等,这些文人都希望能通过立言即著书、写文来使自己“名垂千古”。

新笔记小说作家承袭了这种传统生命意识,希望通过立言以追求生命的不朽。但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地使自己名留青史,他们发现了这样一种文学现象:有些小说虽然能受到当时读者的喜爱和追捧,但是并不长久,数年之后便会失去读者,无人问津。因此,他们都对艺术探索有着无限的热情,希望使自己的作品散发恒久的艺术魅力,能够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所喜爱。

新笔记小说作家对艺术不懈地探索正是强烈的生命意

识的体现,他们对艺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经验。

二、新笔记小说与传统“有无相生”观念

在新笔记小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笔记小说作家受

到“有无相生”观念的影响来进行创作,例如林斤澜的小说《“夜半歌声”的歌者》,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三十年代著名歌唱家盛家伦的故事,在这个作品中,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将人物的人格品味和精神气质巧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在写人物时运用了“聚焦于无”的艺术视角。作者没有着意写人,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人格世界。其精神人格附着于“江水滔滔,山风拂拂”的风景之中,使人物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林斤澜将刻画人物的笔墨聚焦于飘逸的环境,这种飘逸的环境表面上是对人物刻画的暂停,实际上还是在写人物的精神人格,是作者营造的艺术空白。这就是从“无”中把握“有”,林斤澜在这里就很好地把握了“有”、“无”的关系,在“聚焦于无”的视角下,创造艺术空白,使读者获得艺术想象,表达出了“言外之意”、“韵外之旨”。

汪曾祺的作品也多通过着意于环境、风俗、气氛的描绘来刻画人物,表面上写的是环境、风俗、气氛,但实际用意却是在写人。如汪曾祺的《晚饭花》对晚饭花开的情景“非

常热闹,但又很凄清”的描写,实际则是在写主人公王玉英如晚饭花般美丽的青春以及其相反的凄凉的命运。

“有无相生”的观念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思维方式,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而存在。老子首先提出了“有无相生”这一重要的哲理概念,接着一些古代的文学家、评论家在文学领域也相继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文学观点。司空图说“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在“有无相生”观念的影响下,新笔记小说作家总是力图表现有限物象背后的无限深意,重视营造作品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旨”。他们非常喜爱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同时,他们领悟到创造艺术空白的重要性,如在作画时,古代画家都不强调把画布填满,而是要留下足够的空白,使观者在看作品时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新笔记小说作家在“有无相生”的观念影响下,往往使用“聚焦于无”的艺术视角,重视创造小说中的艺术空白。三、新笔记小说与传统意象、意境

新笔记小说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意象的描绘,新笔记小说作家经常运用意象叙事来增添作品的意蕴。

如孙犁的小说《罗汉松》,罗汉松是富有文化意味的形象,它代表着高洁、坚强、不畏严寒等优良品质,往往用来比喻人格高尚,富有操守的人。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与罗汉松形成截然对比的人物老张。老张是一个没有坚定操守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