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 第五讲 资本和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 资本和剩余价值》课件

《 资本和剩余价值》课件

01 02
市场供需关系
市场供需关系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产生影响,供大于求时企业 可能会降低价格以扩大销售,而需大于供时企业可能会提高价格以获取 更多利润。
政府政策与法规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影响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例如税收 政策、劳动法等。
03
企业战略与决策
企业的战略和决策也会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产生影响,例如投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本的来源
储蓄和投资
股权融资
个人或企业将储蓄用于投资,以实现 资本的增值。
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用于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借贷
通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贷,获 得资金用于投资。
2023
PART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REPORTING
剩余价值的定义
剩余价值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 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市场竞争与淘汰
剩余价值的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经营模式,优胜劣汰,有利 于资源优化配置。
资本和剩余价值对阶级关系的影响
阶级分化与冲突
剩余价值的积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加剧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 突。
劳资关系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剥削工人,导致劳资关系紧张,需要政府 和社会进行调节。
劳动者权益保护
随着社会进步和劳动者意识的提高,政府和社会更加注重劳动者权 益的保护,限制过度剥削。
利息
资本家将一部分利润支付给借贷 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
工资
工人得到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 即工资。
2023
PART 03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REPORTING

政治经济学第4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第4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37
(2)分析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假设1个工人6小时劳动创造新价值3元,
则10斤棉纱包含的价值为15(12+3)元。
此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预付
资本数量15(12+3)元与10斤棉纱的价值 量15(12+3)元相等,正好补偿其预付资
本价值。资本价值增殖的目的没有实现,
这就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65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形成相对 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 降 低 劳动力价值
提高整个社 会的劳动生 产率
提高生产生 活资料部门 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活 资料价值
6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关系
联系:一致性 绝 对 剥削雇佣劳动 剩 余 价 值 一般基础、出发点 生 产
28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 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0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
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
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31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重要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52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 的两种基本方法
53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
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
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54
工 作 日(小时) 0
必要劳动时间
4
8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 100% 4小时
5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G—W—G‘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 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 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会发 生价值增殖; 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 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预付资本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 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一 个历史的范畴。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 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语。 (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概念p63。 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两者在剩余价 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p63-64 3、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p64。
1、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特殊性: (1)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具有强制 性;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的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
(1)工人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2)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 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3)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新价值等于 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时点(这里不计入 剩余劳动的情况),就是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6小时 6小时
M’=
3小时 6小时 9小时 6小时 必要时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300% 100%
45
2、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 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 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 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惟一途 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36
③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 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 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工人的剩 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 资本的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 依据。
37
C:不变 资本
V:可变
资本
38
四、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 1、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公式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同可变资本 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剩 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m′= m/ v
•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程度,因而剩余价值率也称为资本主 义的剥削率。
39
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 在可变资本量已定的情况下,剩余 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用公式来表示:m=m’•v表示。
41
②工作日的界限
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两个因素的限制: • a、生理上的限制。工人在一天内必须有吃饭、 睡眠等时间,以便劳动能力的恢复,这是生理 上所必需的时间; • b、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工人必须有一定的时 间料理家务、抚育子女、学习文化和参加社会 活动等,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 要的范围、数量,要由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 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来决定。

政治经济学——教材课件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教材课件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和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发展直至灭亡的全部过程
18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
19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一)工资的定义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的本质
17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 基本经济规律
(一)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强
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的目的。 (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 间的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 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15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剩余价值率
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
剩余价值率
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
8小时 8小时
16
(三)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 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是个别 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 生产率而获得的。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劳动力商 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通过对劳动力的消费 (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 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 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也是剩余价值的唯 一源泉。
6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 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2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一)名义工资 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

资本和剩余价值课件共72页

资本和剩余价值课件共72页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A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和再 生产A 所耗费 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包含着历史 和道德的因素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A 本使身用的价价值值,而且 能创造出比他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 商品是货币转化 为资本的前提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工资量的变动趋势
其它条件不变
名义工资上升速度 快于物价上涨速度
名义工资上升速度 慢于物价上涨速度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上升
上升
上升
上升
上升
下降
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真正反映 工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状况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工资量的变动趋势
相对工资 相对工资是指同资本家所得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c)
只发生 价值转移
本 可变资本
(v)
能使价值增殖
m的唯一源泉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 重要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v 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 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表现即劳动力价格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工 资 是
工 资 不 是
劳 动 不
A劳
的动
价的

价 格
是 商 品
劳动本身没 有价值
在劳动力被 购买和使用 前劳动无法 独立存在

政治经济学: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工业领域,那些生产条件好,采用先进技术的手工 业者(行东),日益富裕,逐渐脱离劳动,成为剥削 经营者,而帮工和学徒则沦为雇佣工人。原来的手工 作坊成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与此同时,那些生产 条件差,经营不善的手工业者也沦为雇佣工人,扩大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农业中,少数富裕的个体农民日益扩大生产规模, 并雇佣雇工;而贫困破产的个体农民则沦为农业雇佣 劳动者,于是农村也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二)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 全确立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 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和 初步形成,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必须 排除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重障碍和束 缚,在政治上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 权。 封建社会末期,农民起义和斗争动摇了封建统 治基础。十七世纪中叶后,从欧洲开始,新兴 的资产阶级领导各种反封建力量进行武装革命, 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和统治, 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扫清道路,使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政治经济学: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 第四节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五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六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七节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 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经济上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经 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一、简介本教案将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

通过深入了解资本的运行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规律和问题。

二、资本的定义与特征1. 资本的定义:资本是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商品,通过投资和再生产过程,以实现增值为目的的生产资料。

2. 资本的特征:a. 价值增殖:资本通过再生产过程,实现增值,即剩余价值的产生。

b. 动态属性:资本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通过各种投资运作以获取最大利润。

c. 无产阶级占有:资本不是普通人或劳动者所占有,而是被资本家所占有和掌控。

三、剩余价值的产生1. 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工资的差额,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利润来源。

2.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a.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

b.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其中一部分价值用于弥补劳动者自身的生活需要,称为必要劳动。

c. 剩余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即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并继续用于资本的再生产和扩大。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1. 剥削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部分,用于再度投资扩大资本规模,并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2. 工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用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

3. 国家税收:政府通过对剩余价值进行征税,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4. 资本家个人所得:资本家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可享受剩余价值的部分作为个人所得。

五、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剧烈变动和矛盾1. 增长驱动力:剩余价值的追逐使得资本家不断投资扩大资本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2. 产业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由于剩余价值利润率的变动导致生产和投资的波动。

3. 剥削矛盾:资本家为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常常削减工人的工资,导致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PPT46页

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PPT46页
2、工作日的延长会遇到工作日的最高界限的限制。工 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生理界限。 第二,道德的界限。
3、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劳动者与资本家之 间的力量对比和斗争状况。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已定(或不变) 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 间相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的社会经济条件。
动画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④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的道德的要素。
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在这里,劳动力的买和卖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
行的,价值规律并没有被破坏。
(2)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3)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4)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 (5)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6) 预付资本的总量。 四、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扩大生产规模,并进一步无 偿占有工人的无酬劳动。 五、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不 断增大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过程具有下列两个特点: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
为资本家劳动。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劳动者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
(六)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有两个: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ppt课件
(1)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动;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14
(三)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价值形成过程
指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生产资料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15
2.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 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量,资本家购 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差额。由于 工人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因此, 资本家不仅要求工人在一定劳动的必要劳 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要 求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在剩余劳动时 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5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 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1)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等价交 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值;不等价交换中,一方 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 值增值。
(2)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离开流 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 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 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第二,价值增殖过程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实现的,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
第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是既在流通 中又不在流通中进行的,是在流通领域和生产 领域中完成的。
18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资本的实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 价值。 2、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 在的资本,其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 价值量 。
1.资本总公式:G—W—G’。 2.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 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时,它才转化为资本。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经过两次交换后 资本价值发生了增值,这与价值规律要求的 等价交换原则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政治经济学 第4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 第4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教案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人身依附) —— 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出卖)
(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含义: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 和。
内容:劳动者本身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短期供给) 劳动者养育子女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长期供给)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质量要求)
2、 G—W—G′是资本的总公式,它概括了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价值规律是基本经济规律,等价交换,增殖)
2、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等值)
抽象劳动: A ——可变资本(被消耗,重新创造更多)
(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
(劳动力10,生产资料30,剩余价值10=商品价值50)
(三)划分的意义: 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
现的生产关系(事物的异化) (纸币:纸,法定,财富;神像:泥,信仰,神灵) 3、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品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
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划分的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
(二)含义:
具体劳动: pm ——不变资本(价值不变,等量转移)
G——W
· · · · P · · · · W '—— G'
不等价交换(分配,麻将,0和博弈)
剩余价值的产生: 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产生(烂铜)
在流通中,商品价值只能发生形态变化,不会增殖
剩余价值只能来源于一种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

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第17页/共59页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 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18页/共59页
例题 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6小时
剩余 价值
利率平 利利率润均 润润
商品 价值
食品
工平业均利润7率0
纺织 工业 80
=
3剩0 余1价00值%总额30 2社0 会1总00资%本 20
23200% 222000%%
130 120
机械 工总业额
90 10 100% 300
第49页/共59页
10 12200% 110 60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G–W–G’
买卖
2)流通内容不同
3)流通目的不同
4)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
第3页/共59页
1、资本总公式
G—W—G’ 其中, G’ = G + G
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m。
第4页/共59页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W—G’
矛盾的表现
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
第5页/共59页
矛盾的解决:
G—W—G’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第23页/共原材料
厂房
机器设备
第24页/共59页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价值量f没有k变化
使原有价值 , 能增产殖生f k
剩余价值
第25页/共59页
劳动力
划分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重点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工资等概念;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本质,工资的本质等理论。

本章难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等理论本章结构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第一节货币转化为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普通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货币流通公式:W——G——W资本流通公式:G——W——Gˊ1、循环形式不同2、运动目的不同3、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有一个最低的限度2、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力使用价值:它是价值的源泉,不仅能够制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量更大的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补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必要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时间必要劳动: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表所掩盖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用C表示。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用V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资本流通理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的分析,揭示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资本循环阶段和资本价值形式的变化的分析,说明产业资本运动既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一,进而揭示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等因素的分析,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揭示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说明为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各个个别资本之间、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必须保持一个协调的比例关系。

【教学重点】1、资本周转1、资本循环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3、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教学难点】1、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一、资本的循环资本是在不断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而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

产业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生产到流通,从流通到生产的不断的转换过程,在这个不断的转换过程中,它采取循环的形式,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循环过程。

产业资本: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经营的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即投在工业、农业、矿产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从产业资本运动的全过程看,它具有购买、生产、销售等三个不同的环节或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 AG——W P m…P…W’——G’(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商品,是一般的确良商品流通行为,但由于资本世纪家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的商品,这就意味着资本家掌握了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所以这一阶段的货币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确良预付的货币资本,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则是实物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这个阶段的货币不仅执行一般货币的职能(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而且还执行资本的职能,因为这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生产过程)有内在的联系,这里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包含着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可能,在这个阶段上,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

2、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整个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另外两个阶段资本只是改变它的形式,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有在生龙活虎产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被消费了,才生产出剩余价值。

在这个阶段,劳动力不从心和平共处生产品税资料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需要的要素,它本身不是生产资本,只是因为生产出剩余价值,才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

3、第三阶段:售卖阶段从形式上看,这只是一般商品流通行为,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即从商品形态转变为货币形态,但它为何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殊阶段?因为这里的商品是生产过程的产物,它不仅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而且还包含剩余价值,正因为这样式,决定了商品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也决定了这个阶段不仅是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过程,而且是资本和剩余的实现过程。

这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商品致命的飞跃,“惊险的跳跃”,因为商品能否卖出去,关系到生产能否进行的问题。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资金无法收回;卖的速度快的话,就可以扩大再生产,速度慢,就要缩小规模。

简单地说,资本从货币形态出发,经过一定的运动,又回到货币形态的循环过程,就叫产业资本的循环。

总结上面,可以看到三个阶段的关系:A、三个阶段是互相依赖,密切联系的,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必须不停地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阶段。

B、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生产决定流通,生产过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而流通过程则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作准备。

另外,也实现包含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不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而是同一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形式。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产业资本只有在职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因此,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不停、周而复始地进行地,所以资本循环是无止境的,资本循环的公式:Pm Pm PmG—W A …P …W’—G’•G—W A …P …W’—G’•G—W A1、货币资本的循环:从货币资本开始,经过三个阶段,使货币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并发生了增殖。

公式:特点:(1)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但终点是已经增殖的货币,明显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就是取得更多的货币,这一循环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所以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务资本循环的一般形态。

(2)由于生产过程处在两个流通过程之间,造成了一种假象,好象价值增殖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货币资本自身表现为能够产生出货币,歪曲了资本主义生产品税本身的特征,有一定的片面性。

2、生产资本的循环:从生产资本开始,经过生产、售卖、购买,最后又回到新的生产过程。

公式:和货币资本循环比较的区别:(1)循环过程的媒介不同,前者生产过程充当媒介,而后者资本的总流通过程充当媒介;(2)总流通的结果和再生产的关系不同,前者与再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后者明显地包含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全部消费,则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资本的再生产,则是扩大再生产。

其特征:(1)明显表明了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2)这一循环中流通过程成为转瞬而逝的过程,表明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扭转了解货币资本循环过程中造成的假象。

(3)由于这一循环是从生产资本出发,又回到生产资本,又造成了错觉,生产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3、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开始,经过售卖、购买、生产,以包含着更多剩余价值的商品为终点,公式:特点:(1)起点的价值是已经是增殖了的资本价值,它包含着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要使价值实现,必须是商品全部卖出去。

(2)前两个阶段是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流通占重要地位,一开始如果商品不被消费,就会影响循环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一种假象,好象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生产。

总结: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虽然都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但每一种形式都表现了它的特点和片面性,所以,不能只看一种形式,而要全面考察,把在种循环形式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资本主义运动的特征。

(三)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例:办企业,厂房、设备已提供,采购原材料全部生产好后再去销售,能否行?也就是说假定资本全部只采取一种形式,即首先采取货币资本形式,通过购买A和Pm,后采取生产的形式,通过生产阶段后,最后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通过售卖阶段转化为货币资本。

产业资本家为了不断地获取更多的m,就不能中断生产和流通过程,这样就把K 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货币K、生产K、商品K三种形式。

这三种K形式都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运动,要保持K运动的连续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空间上并存:资本家的全部K,要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三个部分。

分配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三种职能形式上。

这样,才不会出现生产和流通过程交替出现的情况。

如何分配呢?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

C:V,技术水平,购销状况,运输条件市场状况。

2、时间上继起:每一部分的K都必须要按顺序,连续不断地通过三个阶段,在这过程中,不断地转换K的职能形式,并且各自以自己为起点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如果K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了停滞,其它两部分就不能同时并存。

由此可见,产业K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要实现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上过空间上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的辩证统一。

通过对产业K的分析,对K就可下更深的定义:即K是在不断运动中带来m的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K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资本论》第1卷最后一章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二、资本周转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区别:资本是在不断运动过程中来增殖自己的价值。

产业K 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周转。

K循环和K周转的区别在于:K循环是K的一次循环运动,主要从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M的产生与实现过程。

反映了资本本身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及其对价值增殖的意义。

而K周转是K不断重复进行的循环运动,主要从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与价值增殖有关的问题,反映了资本运动的内容。

但他们有共同点:都是K的运动形式,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价值增殖。

考察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的速度问题。

A.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B.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资本周转的速度: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多少次数,有两个指标:(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具体地说,从预付一定形式的K开始,通过K运动,价值得到增殖,资本又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所经历的时间。

(1)生产时间:K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也就是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直接生产阶段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停工时间(检修和工人休息),自然力时间,(自然生长时间,酿酒发酵)(不同部门,其生产时间有很大不同,如工业与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距越小,资本周转的速度就越快 M就越多。

(2)流通时间:K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采购时间和W的销售时间:其时间长短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的好坏产销距离的远近,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等。

一般来说,周转时间越短,说明K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就越慢。

2、资本周转次数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在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公式次数(n)=U(一年时间)/u(周转一次的时间)从公式看,K周转速度与K周转的时间成反比,时间越短,次数就越多,速度就越快。

反之,时间越大,次数就越少,速度就越慢。

例:甲厂资本周转次时间为3个月,那次数n=12/3=4次;乙厂周转一次时间为2年,那次数n=1/2=0.5次。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此,次数越多,速度越快。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K家的利益,关系到他们M的多少,K的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家手中一定数量的K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多的M,因此,资本家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M,总是千方百计地加速K周转速度,用缩短K周转时间和一定时期内增加资本周转次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m(如在现实生活中,薄利多销,加快了周转)。

影响K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时间的长短,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K的构成,主要是生产K的构成。

生产K的不同构成部分,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1、定义:(1)固定资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上的生产资本,它是生产K 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