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
四诊-望诊课件
望神的主要内容 • • • • 1、眼目 2、色泽 3、神情 4、体态
全身望诊
二、望色 (inspetion of complexion)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手足三阳脉皆上行于 头面,为脏腑气血所荣 面部皮肤暴露,便于 脏腑虚实、气血 盛衰,皆可通过 面部色泽变化而 反应于外
全身望诊
1、神的概念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思维。 2、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 先天(化生) 表现于外 精气 充养形体 神 后天(滋养) 3、望神的意义 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 ,判断疾病轻重及预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身望诊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1)有神(得神)
表现: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表情自然, 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动作灵活、体态自如。
戴阳证
面部潮红
颧红如妆
表现: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
病例:头痛、牙痛。胃热肝火(高血压病)
颧红
表现:面色无华,两颧潮红, 精神不振,午后发热。 病例:阴虚火旺之虚热证。 (摄于下午四时,当时体温 38.5℃)
全身望诊
(3)五色主病 黄色
(脾病真脏色) 主病 湿证 脾虚 (血虚) (湿阻) 湿热 面黄而垢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特点
3、常色与病色
(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色泽。 中国人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常色有主色与客色之分: 主色——面色肤色终生不变者。
客色——由于外界因素变化,面部有相应
变化的正常肤色。
客色赤,刚刚喝过酒。 满面通红,浮露而散,明亮润泽。
全身望诊
中医儿科护理学基础:小儿四诊概要——望诊
⼩⼉望诊主要包括观察神⾊、形态、苗窍、斑疹、⼆便和指纹等⽅⾯的变化。
神⾊ 形态 苗窍 斑疹 ⼆便 指纹 望神⾊ 精神状态重点是观察⼩⼉的精神⾯貌、语⾔⽓息、眼神动态等⽅⾯的情况,来判断脏腑和⽓⾎功能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
有神 失神 ⾯部⽓⾊ ⾯部望诊是⼩⼉望神⾊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五⾊主病来诊断⼩⼉疾病,即从⼩⼉⾯部的⾊泽变化,推断病情的变化。
望形态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发、躯体、四肢、肌⾁、⽪肤、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
凡发育正常,⽑发⿊泽,筋⾻强健,肌⾁丰满,⽪肤润泽,神态活泼者,表明先天禀赋充⾜,营养良好,属健康⽆病。
反之,若囟门逾期不合,⽑发萎黄,筋⾻软弱,肌⾁削瘦,⽪肤⼲枯,神态呆滞者,则为先天不⾜或后天失调所引起的病态。
应根据具体表现辨别病证。
此外,还应检查⼩⼉⽪肤上有⽆痧、疹、痘、斑等的出现。
某些疾病的变化,还能反映在指(趾)甲上。
望动态⼩⼉的动静姿态及体位是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姿态。
正常⼩⼉应肢体活动⾃如,⽆痛苦容貌。
如⼩⼉仰卧少动,两⽬⽆神,多为久病、重病;喜俯卧者,常为乳⾷积滞或肠寄⽣⾍病;若翻滚哭闹,两⼿捧腹,多为腹部剧痛所致;⾼热时若见眼睑、⼝唇或指端颤动者,则为惊风先兆;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反张,概属惊痫;婴幼⼉点头呼吸,⿐翼煽动,多为肺闭重证;若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则为哮喘病。
审苗窍 苗窍即指⾆、⽬、⿐、⼝、⽿及前后⼆阴。
察⾆⾆为⼼之苗,许多⼼经的病证在⾆部有所反映。
同时,五脏六腑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络与⾆相联,因此,五脏六腑的病变均可反映于⾆象。
正常⼩⼉⾆体柔软,伸缩活动⾃如,淡红润泽,⾆苔薄⽩。
⾆诊包括⾆质、⾆苔两⽅⾯。
⾆质正常⾆质颜⾊为淡红。
若⾆质淡⽩,为⽓⾎两虚;⾆质红主热证,红⽽少苔为阴虚⽕旺,红⽽起芒刺为邪热炽盛;⾆质红绛多为温病热⼊营⾎;⾆质紫暗⽽⼲枯,主热毒极盛,阴液耗竭,多属危候;⾆质淡紫⽽润,多为寒凝⾎瘀;⾆质鲜红起粗⼤红刺,状如杨梅,常为猩红热的⾆象;⾆质淡⽩胖嫩,齿痕明显,多为脾肾阳虚或⽔饮、痰湿内停;⾆体伸出⼝外称“吐⾆”。
中医四诊法—望诊(中医护理学课件)
主病
热证
实热证 虚热证
特点
满面通红、壮热口渴 面部潮红、骨蒸盗汗
病色
) 3、黄色(脾:湿)
主病
湿证
脾虚 黄疸
血虚 湿阻 湿热 寒湿
特点
面黄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病色
) 4、白色(肺:燥)
主病
虚:虚寒 失血
寒:里寒
特点
白虚浮 淡白无华
苍白
望诊要点
4)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因实邪亢盛,心肺 气衰,脉络瘀阻,故见紫黑。 5)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指小儿面黄肌瘦,腹臌 胀,营养障碍,伴有慢性消化不良等特征的病症。因脾胃气 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充于脉络,故指纹也变淡。
望诊要点
(三)形状
1)指纹增粗,分支显见者,多属实证,热证。是因邪正相 争,气血壅滞所致。 2)指纹变细,分支不显者,多属虚证、寒证。是因气血不 足,脉络不充所致。
(四)剥落苔
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 主病:胃气亏虚——舌淡苔剥;
胃阴枯竭——舌红绛苔剥。
01 局部望诊之望小儿指纹
第四部分
望诊方法
将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
“风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 “气关”:食指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 “命关”: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病机: 正气不足,精气已虚。
意义: 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无神
无神(失神)
表现: 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呆滞、 语言低微、反应迟钝、呼吸微弱, 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病机: 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儿科四诊概要
切诊
颈腋:浅表淋巴结—痰毒;瘰疬 四肢:厥冷;挛急抽动;手足颤动或拘 挛、肢体强直;一侧或二侧肢体细弱 ,不能活动 皮肤:寒、热、汗。肢冷汗多;肤热无 汗;手足心灼热;水肿;干燥松弛
切诊
胸腹:鸡胸;龟背;串珠,肋外翻 虚里:搏动太强,或节律不匀,宗气外泄 ;动而微弱,宗气内虚;搏动过速,伴 有喘急,为宗气不继,病情危重 痞块:脾肿大;肝肿大 腹痛:喜按;喜热敷;拒按;条索状包块 ;青 筋显露;鼓声,液体波动
察指纹—病理指纹
三关测轻重 风关—病邪初入,证轻浅 气关—病深入加重—病邪方盛 命关—疾病危重
对指纹的评价
古代医家看法不一 不如脉诊准确 “舍纹从证”
二、闻诊
语言声 清晰响亮为佳。低弱;呻吟 ; 高声尖呼;谵语;语声嘶哑 啼哭声 宏亮而长。饥饿—绵长无力 。洪亮为实证;微细而弱为虚证; 清亮和顺为轻,尖锐或细弱无力为 重,尖叫多为颅内压升高。
婴幼儿粪便的特点(一)
正常粪便
1. 2. 3. 4. 胎粪 人乳喂养儿的粪便 人工喂养儿的粪便 混合喂养儿的粪便
婴幼儿粪便的特点(二)
粪便肉眼检查的临床意义
1. 有臭味—蛋白质消化不良 2. 有酸味多泡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 良 3. 奶油状—脂肪消化不良 4. 粪便颜色—与胆汁化学变化有关
察指纹 •部位:虎口直到食 指 内侧的桡侧浅 静脉 •三关:风、气、命
儿科四诊运用的特点(4点)
1、运用困难,小儿不能言,或即言亦不足信,诊病时啼哭 等干扰,四诊提供的诊治依据不多,难于诊断。 2. 看指纹是儿科特有的诊法,补充切脉的不足,适用于3岁 以下的小儿。可辅助辨别小儿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轻重。
儿科四诊运用的特点
3. 因年龄不同,四诊内容亦有区别 如新生儿要察看脐部 <1.5岁小儿要察看囟门 <3岁当察看指纹 4. 配合现代诊法,补充儿科四诊运用的不足 ,如发热患儿可查 周围血象,肺炎喘嗽患儿可作X光透视或拍片等
儿科诊法概要
审苗窍
____
舌象
舌质 杨梅舌——疫毒炽盛(烂喉痧) 舌苔 白腻 — 寒湿(痰),食积 黄腻 — 湿热或食积化热 霉酱苔— 宿食内停,中焦气滞 剥苔 阴伤津亏 地图舌-胃之气阴不足 胃阴不足
审苗窍
____
目
眼神: 有神 无神 瞳孔 缩小: 不等: 散大: 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 双目上窜 巩膜蓝斑 睡卧露睛 麻疹眼泪
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形体消瘦—脾胃气虚+ 腹大发稀,额上青筋—疳证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
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 变化
小儿卧姿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
辨斑疹
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 色 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细疹:麻疹 奶麻 风痧 丹痧 疱疹:水痘 脓疱疮 斑疹: 风团: 白痱:
察二便
____
大便
小婴儿:糊状便 正常小儿:成形软便 稀薄有凝块—乳食内伤; 稀薄秽臭—湿热 赤白粘冻—痢疾;果酱便—肠套叠
3.望诊内容分析
望神色: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神” 的含义、有神与无神、五色主病 有神: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 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 无神:精神萎顿,二目无神,表情呆滞,面色 晦暗,呼吸不匀,反应迟钝
五色主病:红、白、黄、青、黑 *红色:热证 满面红赤—实热 午后颧红,手足心热—阴虚内热 两颧艳红,肢厥冷汗—虚阳上越
【推荐】中医护理:四诊
【推荐】中医护理:四诊望诊望诊内容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儿科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注意事项1.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整体望诊后分部望诊。
有些望诊会引起小儿不适与反抗,如察口、察舌,应放在四诊其他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2.望诊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以免影响望诊效果。
3.看指纹是一种辅助诊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当指纹观察结果与症状、舌象不符合时,可舍纹从症。
望神色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临床上主要根据五色主病来判断小儿疾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1.五色主病: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2.五部配五脏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五部与五脏的关系。
望形态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
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黑泽,筋骨强健,发育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健康的表现。
2.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正常小儿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或不适的表现。
不同疾病常有不同姿态。
望苗窍1.舌象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舌体胖,并有裂纹,多为气血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而挛缩。
(还有木舌、重舌、连舌、弄舌、吐舌)2.目察目首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
健康小儿黑睛圆大,神采奕奕,为肝肾气血充沛的表现。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概述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儿科在四诊中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疾病特点及行为表现进行专门的诊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
望诊在儿科中,望诊是非常重要的诊查方法之一。
儿童的面色、精神状态、皮肤情况等都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面色的红润、苍白、黄染等可以提示患儿的肝胆、脾胃等器官是否有病变。
望诊儿童的行为表现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活泼好动、食欲如何等,这些都能协助医生判断患儿的病情。
闻诊在儿科中,闻诊主要是通过听儿童的呼吸声、咳嗽声、腹部肠鸣等来了解病情。
对于儿童的呼吸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包括是否有哮鸣音、喘息声等,这些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哮喘、肺炎等疾病。
问诊在儿科中,问诊是了解患儿病情的重要手段。
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医生需要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症状、病程、饮食情况等,同时也要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还需要了解患儿的体温、大便、小便等情况,这些都对判断患儿的病情有重要作用。
切诊切诊是指通过切诊部位的脉象、舌诊等来了解病情。
在儿科中,切诊尤为重要。
儿童的脉象特点、舌苔情况与成人有很大差异。
儿童的脉象呈现出脉搏幼细、脉率较快、脉象弱等特点,对此需医生有着丰富的经验。
儿童的舌苔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如舌苔薄白、舌体较红等。
结语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儿科在四诊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儿科四诊中具有儿科特点的诊查方法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儿童的病情,为儿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儿科四诊
- ◆望诊的基本内容 望、闻、问、切,通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法。
在临床上,这四个⽅⾯不可偏废,不可孤⽴地看待某⼀⽅⾯,应该“四诊合参”,相互配合。
但由于⼩⼉有其⽣理与病理特点,⽣长发育和病情反应均不同于成⼈,且婴⼉不会语⾔表达,较⼤年龄的⼩⼉虽能⾔语,亦往往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息,给诊断造成困难,所以历代⼉科医家都很重视望诊,在这⽅⾯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便、看指纹等。
【望神⾊】 指观察⼩⼉精神状态和⾯部⽓⾊。
⼉科望诊通过对⼩⼉⽬光、神态、表情、动态、语⾔、反应等⽅⾯综合观察,才能了解五脏精⽓盛衰和病情轻重及预后。
凡精神振作,⼆⽬有神,表情活泼,⾯⾊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均为⽓⾎调和,神⽓充沛⽆病的表现,或虽有病,也多轻⽽易愈。
如果神情呆滞,萎靡或嗜睡,或烦躁不安,⼆⽬⽆神,⾯⾊晦暗,呼吸不匀,均为有病的表现。
正常⼩⼉的⾯⾊,不论肤⾊如何,均应红润⽽有光泽。
有些⼩⼉虽⽪肤较⽩,但⽩⾥透红,说明⽓⾎调和。
⾯部望诊以五⾊推测病情变化,所谓五⾊指红、青、黄、⽩、⿊,⼜称五⾊诊。
⾯呈⽩⾊,多为寒证、虚证。
⾯⽩有浮肿为阳虚⽔泛,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华,唇⾊淡⽩,多为⾎虚,见于⼩⼉贫⾎;⾯⾊惨⽩,四肢厥冷,多为阳⽓暴脱,可见于休克。
⾯呈黄⾊,多为虚证或有湿。
⾯⾊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调,常见于积滞、疳证;⾯黄⽆华,并有⽩斑,常为肠寄⽣⾍病;⾯⾊鲜黄,为湿热内蕴的阳黄,常见于急性肝炎和某些胆道疾患;⾯⾊黄⽽晦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常见于阻塞性黄疽。
新⽣⼉⼀周内⾯⽬俱黄,能⾃⾏消退,为⽣理性胎黄,不屑病态。
⾯呈红⾊,多属热证。
⾯红⽬⾚,咽痛红肿,为外感风热;午后颧红,潮热唇⾚测为阴虚内热,可见于⼩⼉肺结核。
新⽣⼉⾯⾊嫩红,为正常肤⾊,不屑病态。
⾯呈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曲目1:四诊歌诀
四诊贯通寒热湿,
脉象舌苔闪光辉。
望闻问切四合一,
辨别病机定治归。
曲目2:四诊治法概要
1. 望诊法:观察患儿面色、目光、舌质、舌苔等,了解病情,辨别病机。
如面色苍白可见寒症,面色发红可见热症。
2. 闻诊法:嗅闻患儿体味、口臭等,辅助判断病证。
如口臭可见湿症,体味浓重可见热症。
3. 问诊法:询问家长患儿症状、病史等,全面了解疾病情况,判断病因。
如咳嗽喘息可见风症,大便稀溏可见湿症。
4. 切诊法:触摸患儿皮肤、脉搏等,辨认脉象情况,辅助判断病证。
如脉浮数可见风症,脉沉
细可见寒症。
总结治法:根据四诊结果,结合中医理论,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病机辨明后,可选用寒凉中药
治热症,温热中药治寒症,利湿化痰中药治湿症,疏风清热中药治风症等。
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能够帮助中医儿科医师全面诊断患儿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望诊
中医四诊――望诊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
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
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
踯卧喜静,多属寒证。
烦躁喜动,多属热症。
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
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
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方法。
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
【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
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
(1)望神:神,是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也指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
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
目为心之使、肝之窍,内通于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察目是望神的重点。
有神:黑睛圆大,目光炯炯,转动灵活,精神充沛,表情活泼,常可逗乐。
其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四肢活动自主,此为脏气清灵,气血调和。
有神是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
无神: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疲乏嗜睡,呼吸不匀,肌肉痿软,为有病或病情较重。
(2)望色: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
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青、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
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
(3)望形体: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
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毛发萎黄、皮肤干桔、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
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伴眼眶凹陷者,为脱水征象。
(4)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煽,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
望诊内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科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便、看指纹。
望诊注意事项 1.望诊时应按顺序进⾏,先整体望诊后分部望诊。
有些望诊会引起⼩⼉不适与反抗,如察⼝、察⾆,应放在四诊其他项⽬完成后再进⾏。
2.望诊必须在⾃然光线下进⾏,以免影响望诊效果。
3.看指纹是⼀种辅助诊法,适⽤于3岁以内⼩⼉,当指纹观察结果与症状、⾆象不符合时,可“舍纹从症”。
望 神 ⾊ ⾯部望诊是⼩⼉望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的⾯部望诊⽅法有五⾊主病和五部配五脏,临床上主要根据五⾊主病来判断⼩⼉疾病。
1. 五⾊主病:所谓五⾊指红、青、黄、⽩、⿊,⼜称五⾊诊。
⾯呈⽩⾊,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呈红⾊,多为热证。
⾯呈黄⾊,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积滞、⾍证。
⾯呈青⾊,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呈⿊⾊,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湿停饮。
2. 五部配五脏 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部、颏部。
五部与五脏的关系。
望 形 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 望形体 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发、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
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发⿊泽,筋⾻强健,发育正常者,为胎禀充⾜,营养良好,健康的表现。
2. 望动态 包括⾝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正常⼩⼉⾝体各部分发育正常,活动⾃如,⽆痛苦或不适的表现。
不同疾病常有不同姿态。
望 苗 窍 1. ⾆象 临床上望⾆,主要观察⾆体、⾆质、⾆苔三⽅⾯的变化。
⾆体胖嫩,⾆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饮痰湿内停;⾆体肿⼤,⾊泽青紫,可见于⽓⾎瘀滞;⾆体胖,并有裂纹,多为⽓⾎两虚;⾆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体短缩,⾆⼲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挛缩。
(还有⽊⾆、重⾆、连⾆、弄⾆、吐⾆) 2. ⽬ 察⽬⾸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
四诊知识点总结
四诊知识点总结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面色、眼神、舌下脉象、舌质舌苔等,来判断病人体质的盛衰、气血的盛衰以及脏腑功能的状态。
望诊主要包括面色、表情、眼睛、声音、舌象等方面的观察。
1. 面色:面色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面色可以判断气血盛衰,阴阳盛衰,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面色红润、光泽者,气血旺盛;面色苍白、无光泽,气血不足;面色发黄,为黄疸等。
2. 眼睛:观察眼睛的光泽、神情、眼球等,可以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气血状况、肝气郁结等情况。
3. 舌象:舌象是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舌质、舌苔等,可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的状态,病邪的属性、病邪的所在等。
舌质红绛、苔薄白者,为气血失和;苔腻厚者,为湿热内蕴;舌质淡白、苔薄白者,为气虚血弱。
4. 声音: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可以了解其气味状况、肺气虚实、肾阴不足等情况。
望诊的重点是观察病人的外貌、气色、舌脉和眼神,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理变化,为后续的问诊、闻诊、切诊奠定基础。
二、闻诊闻诊是指通过听诊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声音和气味,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的状态以及病变的特点。
闻诊主要包括听诊和嗅诊两方面。
1. 听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呼吸、咳嗽声、腹音、心音等,通过这些声音可以判断病人的肺气、肾气、心脏功能等情况。
如病人咳声低沉,为寒咳;咳声高亢,为热咳;呼吸急促,为肺气虚等。
2. 嗅诊:主要是通过病人体香或排泄物的气味来判断其脏腑功能的状态,病变的属性等。
如病人有臭气、腐败味,为病邪重浊;体香清幽,为气血调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气味,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问诊、望诊、切诊提供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谈、询问,了解其发病原因、病情变化、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来判断病因、辨证施治的一种诊断方法。
问诊主要包括病史询问、病情观察、症状分析等。
1. 病史询问:主要是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病史的长短,治疗经过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了解病因、病情的变化。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6.察指纹: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分为风、气、 命三关,从近身端开始,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 关,第三节为命关。诊察时,可用手指沿静脉循环方 向轻轻推一推,使其容易显露。
正常:应是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异常:
浮沉分表里:浮,指纹浮露,主表;沉,指纹深沉 不显,主里。
红紫辨寒热:红,指纹颜色鲜红,主寒;紫,指纹 暗紫或紫黑,主热。
舌苔:白--寒;黄--热;剥苔--阴伤津亏;腻—痰湿、 食积;霉酱苔(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宿 食内滞;地图舌(花剥苔)--多为胃之气阴不足。诊 察时应注意染苔。
(2)目 包括黑睛(瞳仁、角膜)、白睛(结膜、巩 膜)、眼睑等。
正常:黑睛等大同园,神采奕奕。
异常:瞳孔缩小、散大、大小不等--见于中毒或颅内压 增高;巩膜黄染--黄疸;结膜红丝满布--结膜炎;眼 睑浮肿--水肿。
病理:小儿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 本脉象,分别主表里、寒热、虚实。年长儿也可出现 诸如滑、弦、结、代、促等脉象,其辨证含义与成人 相同。
2.按诊:按压或触摸头囟、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
(1)按头颅:囟门凹陷--囟陷,多见于泄泻脱水;囟门 凸起--囟填,多见于肝风内动;颅缝开裂--解颅(脑 积水)。
(2)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喜俯卧者——乳食内积; 喜蜷卧者——多为腹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多为久病、重病; 翻滚不安、捧腹苦闹——急性腹痛; 颈项强直、四肢拘急——惊厥抽风或脑病; 端坐呼吸、哮鸣——哮喘; 咳嗽气急、鼻翼煽动、胸胁凹陷——肺炎。 3.审苗窍:口、舌、目、鼻、耳、前后二阴。 (1)舌象 正常:舌体润泽、大小适中、伸缩自如;舌质淡红
2、咳嗽声:风寒咳嗽,多咳声清扬;风热咳嗽,多咳 声 重 浊 ; 干 咳 无 痰 -- 肺 燥 ; 伴 吸 气 性 吼 声 -- 白 日 咳 (顿咳);咳嗽嘶哑如犬吠--喉炎或白喉。
中西医小儿学小儿四诊概要(新)
复习思考题
▪ 1.面呈红色,多为( )
▪ A.热证 E.虚证
B.实证
C.寒证
D. 瘀证
▪ 2.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
▪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1~3岁 D. 1~6 岁 E. 3~6岁
▪ 3.百日咳咳嗽的特点为( )
▪ A.咳声清扬,伴流清涕 B.咳嗽阵作,并有回声 C.咳声重浊,痰稠色黄
▪ 4、呼吸声:注意呼吸是否匀调,有力无力;
▪
肺部听诊有无干、湿罗音;有无异常呼吸状态。
▪
肺部闻及哮鸣音,多为哮喘;闻及中、小湿罗音,多
为肺炎,呼吸低微,双吸气如哭泣声,多见于呼衰之时。
二、闻 诊
▪ 心脏听诊:借助现代仪器设备了解心脏情 况。
▪ 注意心率快慢、心音强弱与节律、有无心 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
三、问 诊
(三)个人史 4.预防接种史—卡介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百 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伤寒、副伤寒等,记录接种年龄和反 应等 5·遗传史:家庭成员尤其是直系亲属健康情况 近亲婚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四、切 诊
四、切 诊
l·切脉 :小儿脉诊,较成人简单:疾病单纯,少七 情影响
浮沉分表里 浮主表(显露),沉主里(不易显露) 红紫辨寒热 红主寒,紫主热
鲜红-风寒;淡红不露-虚寒 暗紫-邪热郁滞;紫黑-热邪深重,闭郁血络
4. 察指纹
淡滞定虚实 淡主虚(气血不足) 滞为实(病邪嵇留,营卫阻遏)
淡青-体虚有风;淡紫-体虚有热 指纹郁滞-常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
4. 察指纹
炎症,鹅口疮,麻 疹粘膜斑
kopli k
望诊
3.审苗窍: (5)察舌:
(完整版)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诊法是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一、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1。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神的得失有无,以分析病情及判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等的诊察方法。
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主要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得神(2)少神(3)失神(4)假神(5)神智错乱2。
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肌肤、口唇、爪甲等。
忘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常色包括主色、客色。
(1)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2)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病色即是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
观察病色关键在于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
(1)五色善恶: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血未衰,预后良好;凡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色,提示病情加重,脏腑精气衰败,气血阴阳亏虚,胃气已衰,多预后不佳。
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为区分要点。
(2)五色主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
3。
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姿态.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之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形态包括:形体和姿态。
(1)望形体:指观察人形体之胖瘦强弱及体质形态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体时应注意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与体质的差别。
(2)望姿态: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状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姿态时主要观察病人的行、坐、卧、立时的动作与体态,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辩证。
中医基础学--望诊
诊法是指中医收集临床资料,诊察 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 诊切诊四个方面,简称四诊。
望诊的内容
• 望神 • 望色 • 望形态 • 望头颈五官 • 望皮肤 • 望舌 • 望分泌物及排泄物 • 望小儿指纹
• 望神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等,眼 神最为重要。
• 望神包括有神、少神、无神、假神。
• 排泄物及分泌物色白清稀者多为寒证、虚 证;色黄黏稠者多属热证、实证。
• 望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小儿食指络第三节为命关,合称 三关。
望色主要是观察面部色泽,分病色和常色,病色 所反映的主病、病位、病性及病机如下:
•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 黄色:主虚证、湿证 • 赤色:主热证 •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
•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正常的 舌象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 舌尖反应心肺的病变,舌边反应肝胆的病 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应肾的 病变
望舌色
•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 红舌:主热证 • 绛舌:外感热病者为邪热已深入营血,内
伤杂病者多属阴虚火旺。 • 紫舌:主瘀血、热证、寒证
望舌形主要观察舌质的老、嫩、胖大、瘦 薄、裂纹、齿痕、芒刺等变化。
望舌态包括观察舌质的强硬、痿软、震颤、 歪斜、吐弄
望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 热证;灰苔主里热甚或里寒甚;黑苔主里 热极证或里寒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望诊内容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儿科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注意事项
1.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整体望诊后分部望诊。
有些望诊会引起小儿不适与反抗,如察口、察舌,应放在四诊其他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2.望诊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以免影响望诊效果。
3.看指纹是一种辅助诊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当指纹观察结果与症状、舌象不符合时,可“舍纹从症”。
望神色
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临床上主要根据五色主病来判断小儿疾病。
1. 五色主病: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2. 五部配五脏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五部与五脏的关系。
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
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黑泽,筋骨强健,发育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健康的表现。
2. 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正常小儿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或不适的表现。
不同疾病常有不同姿态。
望苗窍
1. 舌象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舌体胖,并有裂纹,多为气血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而挛缩。
(还有木舌、重舌、连舌、弄舌、吐舌)
2. 目察目首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
健康小儿黑睛圆大,神采
奕奕,为肝肾气血充沛的表现。
察目时,还应观察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的变化。
3. 口察口时应仔细观察口唇的颜色、润燥和外形的变化。
4. 鼻察鼻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
5. 耳察耳的外形是判断小儿体质强弱的一个标志。
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先天肾气充沛,健康的表现。
6. 二阴男孩阴囊不紧不松是肾气充沛的表现。
辨斑疹按斑疹的形态,有细疹、疱疹、斑疹、风团、白等不同名称。
细疹细小状如麻粒。
疱疹形态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中有液体。
色白如晶为水痘;若疱疹内有脓液,多为脓疱疮。
斑疹色红较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多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若斑疹欲出不出,隐隐不显,或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风团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如云团样,抓痕明显,此起彼伏,反复发生,见于荨麻疹,因风邪客肌,血分有热所致。
白又称“白痱”、“汗疹”。
为细小而表面隆起的含浆液白色疱疹,色泽光亮。
白以晶亮饱满为顺;枯白无液为逆,也称“枯”,属气液耗伤之证。
白多见于湿温证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察二便
除新生儿及较小乳儿大便可呈糊状,1日3次左右,正常小儿
的大便应该色黄而干湿适中。
正常小儿的小便为淡黄色。
看指纹
指纹是指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可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看指纹是对3岁以内的小儿用以代替脉诊的一种辅助诊法。
正常小儿的指纹多数应该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若发生疾病,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等,都随之发生变化。
《幼幼集成》一书中对小儿患病后指纹的变化,用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作为概括。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四诊概要——望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