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文献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d3f2fc5f0e7cd1852536a8.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理解:①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②王令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doc - 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doc - 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处](https://img.taocdn.com/s3/m/0d27c512227916888586d70f.png)
异体字
繁简字
假借字
4、古汉语词汇: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5、古汉语词义系统:
(1)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语境义
(2)古今词义的异同
6、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7、古汉语句法:
(1)判断句
否定句
填充题: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题: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判断题: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3小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题:4小题选做2小题
每小题20分
共4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
第七章 明代拟话本
第八章 明代诗文
第九章 明代散曲和民歌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第一章 长生殿
第二章 桃花扇
第三章 清代其他戏曲作家作品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红楼梦
第七章 清代其他小说
第八章 清代诗词文
第九编 近代文学
即考查解读赏析古代文言文的能力
1、《左传》相关篇目
2、《战国策》相关篇目
3、《论语》《礼记》相关篇目
4、《孟子》相关篇目
5、先秦诸子相关篇目
6、《诗经》经典篇目
7、《楚辞》经典篇目
8、《史记》《汉书》相关篇目
9、《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相关篇目
全四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三、考查范围
第一编 上古至战国文学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bae6a6f524ccbff12184a6.png)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1.传统“六书”理论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1.古今词义的异同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重点内容: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1.古人的衣食住行2.古人的姓氏名号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4.古代的婚丧嫁娶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
(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1.反切2.四声(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1.赋的构成2.古汉语的修辞3.诗的格律问题4.词牌及词律问题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1.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2.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上[节录]说难[节录]3.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郦道元文(一篇)江水[三峡](四)小说干宝《搜神记》(一则)李寄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过江诸人周处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唐五代部分(一)诗歌王维诗(二首)渭川田家山居秋暝高适诗(一首)燕歌行岑参诗(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诗(四首)蜀道难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诗(四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新安吏登高韩愈诗(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诗(一首)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诗(二首)上阳白发人琵琶行李贺诗(一首)雁门太守行杜牧诗(二首)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诗(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杜荀鹤诗(一首)山中寡妇(二)文王勃文(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文(四篇)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文封建论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并序]钴鉧潭西小丘记陆龟蒙文(一篇)野庙碑[并诗](三)传奇李朝威传奇(一篇)柳毅传(四)词李白词(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温庭筠词(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冯延巳词(一首)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词(二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春花秋月]宋金部分(一)词范仲淹词(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殊词(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词(一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词(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词(四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秦观词(二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词(二首)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元干词(一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陆游词(一首)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辛弃疾词(四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张炎词解连环[楚江空晚](二)诗歌梅尧臣诗(二首)田家语汝坟贫女王安石诗(二首)河北民泊船瓜洲苏轼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吴中田妇叹题西林壁黄庭坚诗(二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满川风雨独凭栏]范成大诗(二首)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杨万里诗(二首)插秧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陆游诗(四首)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示儿文天祥诗(一首)正气歌元好问诗(一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 (三)文范仲淹文(一篇)岳阳楼记欧阳修文(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文(一篇)答司马谏议书苏轼文(三篇)留侯论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四)话本碾玉观音元代部分(一)诗歌刘因诗(一首)白沟赵孟頫(一首)岳鄂王墓萨都剌诗(一首)早发黄河即事杨维桢诗(一首)题苏武牧羊图(二)文吴澄文(一篇)送何太虚北游序李孝光文(一篇)雁山十记[大龙湫记](三)戏曲关汉卿杂剧(一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马致远杂剧(一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 王实甫杂剧(一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戏文(一种)琵琶记(糟糠自厌)(四)散曲马致远散曲(一首)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散曲(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散曲(一首)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明代部份(一)诗歌高启诗(一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李梦阳诗(一诗)秋望何景明诗(一首)鲥鱼王世贞诗(一首)登太白楼陈子龙诗(一首)易水歌夏完淳诗(一首)别云间(二)文宋濂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文(一篇)卖柑者言归有光文(一篇)项脊轩志宗臣文(一篇)报刘一丈书袁宏道文(一篇)徐文长传徐弘祖文(一篇)游黄山后记张岱文(一篇)柳敬亭说书张溥文(一篇)五人墓碑记(三)小说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戏曲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李玉传奇(一种)清忠谱(五)散曲王磐散曲(一首)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散曲(一首)水仙子[瓦匠]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薛论道散曲(一首)黄莺儿[塞上重阳]清代部份(一)诗歌吴伟业诗(一首)捉船行顾炎武诗(一首)流转吴嘉纪诗(三首)海潮叹船中曲[侬是船中生][断梗不怨风]王士禛诗(三首)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江干多是钓人居]郑燮诗(一首)渔家袁枚诗(二首)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渡江大风蒋士铨诗(一首)岁暮到家汪中诗(一首)白门感旧黄景仁诗(一诗)圈虎行阮元诗(一首)苏堤春晓(二)词陈维崧词(二首)点绛唇[晴髻离离]醉落魄[寒山几堵]朱彝尊词(二首)桂殿秋[思往事]解佩令[十年磨剑]顾贞观词(二首)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纳兰性德词(二首)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张惠言词(二首)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三)小说蒲松龄小说(三篇)青凤窦氏黄英(四)戏曲洪昇传奇(一种)长生殿[惊变]孔尚任传奇(一种)桃花扇[馀韵]本部分考试内容详参朱东润主编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修订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大纲doc
![中国古典文献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a9198414c5da50e2524d7f5f.png)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经、史、子、集传统四部分类法从产生到确立的过程以及历代目录学的演变。
重点:从《七略》到《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法。
难点: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辑佚要点
广泛网罗佚文 删除伪、无用的材料 精密考订(考作者、辨体裁、查出处、订误字) 合理编排
辑佚本的评价标准
完备、可靠、精审、注明出处 体例完善
(2)校勘
校勘的功用:
便利读书治学 有裨文献整理 疏通文字词义
校勘的对象:
误字 脱文 衍文 错位
查找诗文词曲篇目
查找论文资料:语言 文学艺术 历史地理
查找诗文字句和词语典故 字句索引 字词典 类书
查找人物传记资料:人名词典 传记资料索引 年谱 方志 家谱
查找典章制度
十通 会要 职官表 避讳制度及有关工具书
查找地理资料
地名词典、历史地图及其他 全国性地理志 正史地理志 地方志
(1)经部 、正义、传、笺、疏)
章炳麟《群经新疏》及子目
朱彝尊的《经义考》
经部书与文学的关系
(2)史部
史部与文学的关系
历史著作的体裁:记事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史部文献的类别
史部要集简介(纪传体:《二十五史》、《清史稿》、《二十五史补编》.国别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3)子部
子部百家的兴起及其成书
子部文献的特点
子部书的部类及数量
子部书与文学的关系
子部要籍简介:《百子全书》〈诸子集成〉〈新诸子集成〉
(4) 集部
集部的类别
集部的编纂
集部的数量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考试大纲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42d1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f.png)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考试大纲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 文学的定义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3. 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4. 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魏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风格分析。
3. 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风格分析。
4. 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风格分析。
第三部分:唐代文学1. 唐代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及其代表诗人与作品。
3. 唐代散文的发展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
4. 唐代唐诗的典型体裁与演变。
第四部分:宋代文学1. 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宋代词的发展特点及其代表词人与作品。
3. 宋代元曲的发展特点及其代表剧作家与作品。
4. 宋代散文的发展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
第五部分:元明清时期文学1.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明代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 清代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第六部分: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价值1. 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2. 古代文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第七部分:邹韬奋与中国古代文学1. 邹韬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贡献。
2. 邹韬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
第八部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思想1. 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倾向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第九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1. 选取古代文学名篇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如《庄子》、《诗经》、《离骚》、《红楼梦》等。
第十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2. 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与对比。
考试要求:1. 考生要熟悉每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并能准确理解代表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7a57a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一、选择题1.《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代,才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被称为《诗经》。
A. 秦B. 汉C. 三国D. 西晋【参考答案】B2.《左传》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A3.以下诗歌中表现“弃妇”题材的作品是:。
A. 《关雎》B. 《邶风·静女》C.《卫风·氓》D.《豳风·七月》【参考答案】C4.《战国策》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B5.《诗经》以下作品中反映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是:。
A.《关雎》B.《生民》C.《氓》D.《七月》【参考答案】A6.以下史书中体例为纪传体的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战国策》【参考答案】C7·先秦诸子中,文风感情充沛,气势极盛。
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的是。
A.孔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8·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 谢灵运C. 鲍照D. 陶渊明【参考答案】B9·先秦诸子中,的文风多以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用意深远,发人深省见称。
A.《论语》B.《庄子》C.《墨子》D.《荀子》【参考答案】A10·《哀江南赋》是南朝流落北朝时的代表作。
A. 庾信B. 谢灵运C. 陶渊明D. 谢朓【参考答案】A11·《燕歌行》是的代表作?A. 刘祯B. 曹操C. 曹丕D. 曹植【参考答案】C二、文学史知识填空题1.《诗经》中《雅》分为、。
【参考答案】《大雅》《小雅》2.《左传》,西汉人称为,或称为,作者相传为鲁人。
【参考答案】《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3.今本《庄子》仅存33篇,其中《内篇》思想连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庄子所作。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为庄子门人、后学所作。
【文献学】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文献学】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ab5201702d276a201292e19.png)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yms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种,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f0bb4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2.png)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古典文献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2.课程任务:古典文献学包括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也是掌握现代编辑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知识,通过开设古典文献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籍的编纂体例、目录、分类、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典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同时,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献”的由来,知晓“文献”古今含义的异同。
理解“征文考献”的作用和意义。
知道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了解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1)“文献”的含义。
(2)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3)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历史概况。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古典文献的起源与性质;古典文献学的现代意义。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与“古典文献学”一、“文献”概念的起源、定义及其内涵的古今变化二、“古典文献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第二节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一、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二、古典文献学的其他内容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古典文献载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典文献的载体发展历史,理解各种载体的价值和意义。
文献学复习提纲
![文献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cfbaa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0.png)
文献学复习资料文献(wénxiàn)观念的发展(1)词义结构(jiégòu)分析第一阶段:文,典籍(diǎnjí),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指贤人的口述(kǒushù)材料。
第二阶段:叙事(xùshì)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第三阶段:近现代以来,文献的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
二: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文献的整序与典藏文献的编纂文献的传播文献本体的实证研究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形制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传播形式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类型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的整序和典藏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体裁义例(凡例、体例)过程与方法文献的传播藏书(cáng shū)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tèdiǎn)、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书评学:优秀的书评不仅(bùjǐn)是茫茫书海的引航员,而且本身就是给读书人以享受的文学作品。
文献学的任务(rèn wu)一般(yībān)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3c15a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4.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一书。
该书的前言部分明确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也即不求注重对文学史或文学整体发展线索和面貌的把握,而将重点放在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上。
本次考试即以此教材为中心,考试内容基本不超出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篇目。
二、组卷原则试卷组合主要依照“难易适中”、“知识点积累与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考核并举”的原则进行。
考核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
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的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述。
原则上一套试题较容易部分的识记内容(一般了解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40%,有一定难度的部分(掌握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30%,体现一定离散效果的较难部分(重点掌握)占试卷总分值约30%。
三、试题类型考试题型分填空题(续写古诗文)、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四种,满分100分;其中填空题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简答题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论述题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材料分析题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
四、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为平时四次作业,题目由浙江电大统一安排(详见浙江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期末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80%,形式为一纸开卷考试,试题由浙江电大统一命题。
五、答题时间本课程的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其它说明本课程自本学期始实行“一纸化”考试,故填空题(续写古诗词)部分会考虑从全部篇目出题(超出大纲要求),考试前学生应按本期末复习指导所列内容进行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93053d28ea81c759f57805.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各种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综合运用:①中国神话的特征。
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识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识记:①采诗说。
②献诗说。
③删诗说。
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3.《诗经》的流传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理解:《诗经》的流传。
第二节社会政治诗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4.称颂执政者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第三节情爱诗1.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理解: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831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831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92962130912a2161479297f.png)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满分:150分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古代文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文学史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作家及流派等相关知识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文学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求学生具备条理明晰、逻辑清楚地表述自身思想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各种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1.诗词等韵文文体2.各体散文3.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文体(二)从先秦到近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1.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思潮2.各历史时期文学在内容与艺术等方面的独特表现3.社会历史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三)重要作家、文学团体和文学流派1.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特色2.重要文学团体的产生时代、成员、文学主张及创作特色3.重要文学流派的形成、主张、影响及流变(四)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1.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3.叙事文学作品故事题材、人物形象等因素的演变(五)文学思想与批评1.重要作家、理论家的文学思想与主张2.重要的文论著述3. 重要文学理论观点的评析【文献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文献学主要是考查古典文献学的基本常识及识读、辨析、理解古书的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文献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求学生具备条理明晰、逻辑清楚地表述自身思想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古籍整理工作。
二、考试的内容(一)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古典文献的各种载体与时代2.古典文献的类型及含意(二)古典文献的目录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目录学发展简史3.历代重要目录(三)古典文献的版本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版本的不同类型与特征3.版本的辨识(四)古典文献的校勘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基本原则和方法(五)辨伪与辑佚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基本原则和方法(六)古典文献的整理1.古典文献的标点2.古典文献的注释(七)综合应用1.对指定古籍版面的辨识2.识读并其内容3.按要求对其进行整理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要求: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众多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论争等的把握,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能够灵活运用当代文学理论观点和审美眼光评价分析各类文学现象,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64863365ce0508763213a4.png)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9月《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编号:010131009总学时:36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教学目的与任务1.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
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
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
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人文审美素质,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国际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最全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最全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d97c0c1453610661fd9f4a0.png)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先秦文学
一、《诗经》
1.《诗经》的思想内容
2.《诗经》的艺术特征
3.《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二、历史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的体制与发展
2.《左传》的艺术成就
三、诸子散文
1.《孟子》的论辩艺术
2.《庄子》的艺术特征
四、屈原与《楚辞》
1.《离骚》的艺术成就
2.楚辞的艺术创新
3.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汉代文学
一、汉赋
1.两汉赋的形成与演变
2.司马相如赋的特点与成就
二、《史记》、《汉书》
1.《史记》的叙事艺术
2.《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3.《汉书·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
三、汉代诗歌
1.汉乐府广阔的生活内容
2.汉乐府的叙事艺术
3.《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文学
1.曹植诗歌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2.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二、晋代文学
1.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南北朝民歌
1.南北朝民歌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南朝诗风的转变
1.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2.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
3.“二谢”山水诗的差异
4.永明体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5.齐梁文学观念变化对文章影响的表现
五、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形成原因
2.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及主要内容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
一、初唐文学
1.“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与诗歌特点
2.“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特色
二、盛唐诗歌
1.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共性以及差异性
2.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各自的风貌
三、李白
1.李白的思想与文学的风格
2.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3.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四、杜甫
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2.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五、中唐文学
1.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以及共同的创作倾向
2.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3.白居易讽喻诗的内容
4.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5.韩愈的论说文的内容及特色
6.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的艺术成就
六、晚唐文学
1.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2.李商隐诗歌朦胧凄艳的特色
3.词的起源及唐五代词的发展概况
第五章宋代文学
一、柳永与北宋前期词
1.柳永词的内容与艺术
2.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概况
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三、苏轼
1.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2.苏轼散文的特色
3.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四、北宋后期诗词及南北宋之际文学
1.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2.江西诗派的演变
3.周邦彦在词的章法及格律方面的贡献
4.李清照词内容的变化
五、陆游及中兴诗人
1.范成大田园诗的新发展
2.陆游爱国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六、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1.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2.辛词的艺术成就
七、姜夔及宋末词坛
1.姜夔醇雅的词风
第六章元代文学
一、宋元话本与说唱文学
1.宋元话本的分类及代表作
2.《西厢记诸宫调》对《会真记》的创新
二、关汉卿
1.《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
三、王实甫与《西厢记》
1.王实甫对莺莺故事的创新
2.《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与崔莺莺的形象
四、元杂剧和南戏的其他作品
1.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
2.高明《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的形象
五、元代散曲
1.元代散曲的体制
第七章明代文学
一、《三国演义》
1.小说《三国演义》的成书与思想倾向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二、《水浒传》
1.《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
三、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1.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
四、汤显祖的《牡丹亭》
1.杜丽娘的形象
2.《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五、《西游记》
1.“游戏之作”及整体寓意
2.孙悟空形象的人性美
六、《金瓶梅》
1.《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八章清代文学
一、《桃花扇》
1.《桃花扇》的艺术构思
二、《聊斋志异》
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以及“孤愤之书”
2.《聊斋志异》中的科场失意和科举弊端
三、《儒林外史》
1.科举制度对文人精神的毒害
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四、《红楼梦》
1.《红楼梦》的悲剧主题
2.《红楼梦》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