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收藏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收藏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收藏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者:第一课时漫谈新闻领取活动任务【课型】单元预习课【学习内容】畅谈新闻、初步认知;体验情境、明确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新闻文体3.感知活动情境,明确活动任务【学习过程】(一)导入:顾炎武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是我们知晓天下事的来源。

(二)学生活动一:畅谈新闻、初步感知1.请你谈一谈最近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并说说你获知新闻的渠道。

2.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你得到对“新闻”的哪些认识?明确:新鲜的的事情;真实的事件;公开发生的事件;可多渠道获取。

3.速读本单元教材提供的文章,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

4.与小组同学交流,尝试为新闻下一个定义。

明确: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三)学生活动二:体验情境、明确任务新成立的校园电视台将隆重推出“新闻追击”栏目,每期节目将报道校园及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征集栏目主创,要求面试者交一份新闻作品。

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录制一期节目作为作品,包括新闻策划、采写、播报、录像等过程的制作。

通过班级选拔后,代表班级前往应征。

你需要和你的小组同学完成以下挑战:任务一:勇闯记者训练营——新闻阅读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及图书大量新闻作品,完成下列关于新闻文体知识的填写,考核通过,你才能获得记者证上岗哦!能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广义的新闻指:狭义的新闻指:新闻具有:等特点。

从狭义新闻的结构及要素的角度把握每一则新闻的内容;能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新闻语言了解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能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任务二:奔赴新闻最前线——新闻采写根据校园或城市发生的实事,小组合作,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对事件人物进行采访并撰写新闻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说明蝉伺机出穴)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3)一、单元目标 (3)二、单元任务 (3)三、单元教学指导 (4)第1课消息二则 (6)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6)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8)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11)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13)第4课一着惊海天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案 (16)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基本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四课。

它们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些新闻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军事、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

从整体写法的角度来看,教材所选的新闻作品所采用的多为经典写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除了课文,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自学课文,学习有关常见新闻体裁的知识、消息的结构特点和写法等。

本单元课文的旁批主要有三种功能:介绍新闻基础知识,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写法特点,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作者的主观倾向与表达意图。

补白以对比的方式说明新闻特写的特点,既是知识介绍,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技巧点拨突出消息这一学习重点,集中介绍其常见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总体的语言特点。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一起看看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加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板书课题并释题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韩愈(768_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抚养.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四.自学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尝试着翻译文言语句.2.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3.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列,留待集体解决.五.集中解疑六.检查自学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这里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所以读(sì)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iàn)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shí);这里的〝见〞同〝现〞,显现的意思,所以读(_ià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夫)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本指小米,这里泛指粮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这样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一样)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执策而临之(握,拿)(面对着)3.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食不饱(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不以千里称也(用,拿)策之不以其道(按)虽有千里之能(的)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其真无马耶(难道)其真不知马也(恐怕)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执策而临之(鞭子)策勋十二转(记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使)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转折连词,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顺承连词,来)4.翻译句子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③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⑦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⑧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七.布置作业思考书后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2.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二.研读课文(一)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问题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二)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问题1.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能注意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三)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问题1.本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讽刺揭露了昏庸无能,不能选贤任能而报怨世无人才的统治者.3.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不幸而鸣不平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三.拓展延伸.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四.小结::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本文.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3.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写作背景《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作zhà),事毕,出游于观(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动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而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读准字音嘉肴(yáo)弗食(fú)自强(qiǎnɡ)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_iào)学(_ué)半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矜(ɡuā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_īnɡ)通假字《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音〝yuè〞)选贤与能(同〝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指老而无妻)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文言句式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表判断)倒装句:〝之谓〞的用法其此之谓乎(〝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虽有佳肴【讲析课文,疏通文句】着重讲解如下句子,并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解决文言知识.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浅薄.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求学者知不足,才会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4.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5.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全文翻译参考: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重难点把握】?1.〝之谓〞的用法?明确:〝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如:〝其此之谓乎〞.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2.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问题探究】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明确:(1)〝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重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大道之行也【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参考译文: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述,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两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把握文章主旨】?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虽有嘉肴》: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虽有嘉肴》?1.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大道之行也》?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到,把握好了重难点.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首先,重视文言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接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求同学们凭借课文下面的注释,结合语境翻译课文,然后小组自主探究,最后根据小组提出的疑难点,教师在班上引导学生解决.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3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5.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虽有嘉肴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当一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不吃吗?当你从书上学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不去实践一下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地回答〝不能〞.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_iào)2.作品链接《礼记》,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1)虽有嘉肴:即使.(2)不知其旨也:味美.(3)虽有至道:的道理.至,到达极点.(4)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6)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7)《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_iào)〞,教导.4.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2)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5.特殊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交流点拨】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交流点拨】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交流点拨】所以,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交流点拨】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有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4)《说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交流点拨】《说命》篇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交流点拨】(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交流点拨】比喻:如开头以〝味美〞比喻〝道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引用:如结尾,作者为了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引用了《尚书?说命》篇中的话,以此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3.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二)深层探究4.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交流点拨】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5.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交流点拨】观点: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6.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交流点拨】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7.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交流点拨】第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第二.三句:阐述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第四.五句: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三)背诵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交流】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②择师不可不慎也.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⑧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一.新课导入〝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2)古今异义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③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的成长第一课:成长之路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了解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教学内容:1. 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的成长过程,并探讨特点。

- 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 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班级讨论。

3. 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 教授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如标题预测、提前了解背景等。

- 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教学步骤:1. 导入- 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对成长的理解。

2. 研究成长过程和特点- 分组讨论,每组呈现一种成长情况,并总结人的成长特点。

3. 研究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下,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4. 研究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 教授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 给学生分发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5. 总结- 概括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收获。

教学资源:1. 学生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 学生练册《语文八年级上册练册》3. 短文《成长的道路》板书设计:- 成长的道路- 成长的特点- 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评价与反思:- 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 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阅读短文,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 总结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单元:平凡的伟大(继续编写以下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第二课时《七律长征.》第三课时《长征组歌》两首.第四、五课时《老山界》. 第六课时《草》第七课时《草》第八、九课时《长征》节选第十课时 .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兼复习《七律长征》..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第1课新闻两那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根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刚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那么新闻主体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七)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刚复述的内容?(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教师讲知识:(1)这那么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含任务口语交际等)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含任务口语交际等)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1《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习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了解解放军渡江战役的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一些简单的消息。

4、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短消息,认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学生阅读消息,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2、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阅读新闻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1949年的渡江战役吗?(同学自由回答)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横渡长江,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从此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第二天,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在全国各地。

你知道这则消息由谁亲自撰写通过电波传遍全国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毛泽东)师:哪位同学来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

毛泽东(1893—1976),湖南韶山,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教师补充评价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则富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板书课题)二、【我来当播音员】----播报消息1. 教师播放中央电台早晨报纸摘要的节目音乐前奏,模仿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播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教育部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教育部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战争作品类型:叙事性,有新闻.通讯.小说.书信.报告文学。

一..教学内容回顾人类历史,观察时事风云,血与火的战争始终伴随着和平的呼声而不断爆发。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

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本单元五篇课文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中,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本单元五篇课文,内容上兼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文体上以叙事性作品为主。

文中既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英雄群像,有"老头子"那样的孤胆英雄,又有南斯拉夫母亲那样感人肺腑的形象;有百万大军横渡千里长江的壮阔画面,有白洋淀老英雄痛打鬼子的动人场景,又有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

情景各异,又惊心动魂,一定能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识记字词,积累并运用;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把握叙事性作品六要素,学会概括;了解中外古今战争史,树立正确战争观,培养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1.要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适当介绍历史背景。

课文所写的战争,远的已经相隔一个多世纪,近的也相隔半个多世纪了,备课时需要进一步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熟悉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逻辑思维的运用:学生往往在组织讲述内容时缺乏逻辑性,难以形成清晰的结构。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讲述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词汇量的限制或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的融入与表达:学生在讲述时,往往忽略情感的表达,使得讲述内容缺乏感染力。
-突破策略:
-对于逻辑思维的运用,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讲述内容的结构。
-空间顺序的运用:学生应学会如何根据空间位置来组织讲述内容,如在描述一个地方时,能从整体到局部,或按照方位顺序进行描述。
-因果关系的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因果关系来组织语言,使讲述内容更具逻辑性和说服力,如在说明一个问题时,能明确表达原因和结果。
-举例解释:以《社戏》为例,分析课文中如何运用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因果关系展现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讲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讲述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讲述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讲述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

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

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揭示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

反映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表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

《蜡烛》,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

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

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多方面思考,动手动口,提高表达能力。

3.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4.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散文课时1 课文《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含义和特点2. 理解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基本内容3.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重难点:- 散文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询问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并导入《我爱这土地》的课文。

3.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4.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操练5.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异同点。

6. 总结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

2. 收集散文素材,准备下堂课的讲解内容。

课时2 课文《中国的牌坊》-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国的牌坊》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课文中含义深刻的生词和短语。

3. 运用归纳思维方法提炼语文素材。

-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提炼语文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导入《中国的牌坊》的课文。

2.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容。

3. 解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生词和短语。

4.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归纳思维方法提炼语文素材。

5. 总结课文的情感和体裁特点。

-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

2. 继续收集散文素材,准备下堂课的讲解内容。

第二单元文学常识课时1 名著介绍《西游记》-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 教学重难点:- 掌握《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

2.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操练。

3.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该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

5. 总结《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023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案

2023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案

闻写作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闻采访。

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同学们感受到了闻采编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但是,只有采访而没有报道,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学会写作闻。

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闻的写法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今日,我们就运用之前学习的闻学问,写一则消息。

1.在把握闻学问的根底上,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闻的力量。

2.培育学生宠爱闻及闻工作的感情,鼓励学生擅长觉察社会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会觉察美、传播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消息这种文体的相关学问,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通过朗读、沟通实例,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消息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消息正文的构造。

1 课时文题展现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依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写完后,组内同学相互沟通,修改完善。

写作指导一、引导学生回忆闻的有关学问。

1.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闻构造的五局部: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行)。

3.闻的特点:快速准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二、引导学生学写标题。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如何写作标题呢?1.板书展现下面几个消息标题:(1)我三十万大军成功南渡长江(2)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归纳标题的特点。

(1)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三、引导学生就学校发生的事实写作标题,例如:(1)××中学进展首届中学生诗词大赛(2)我校学子全国创客大赛载誉归来(3)初中各年级上好学年开学第一课(4)本校组织开展“小记者·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的构造。

消息正文的构造通常是依据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构造”。

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表达最重要的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开放,事实的重要性渐渐减弱;假设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闻事实的后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本文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的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文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学会欣赏、感受、思考和推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阅读与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配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1. 阅读与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精心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和多彩。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运用几种常见的文体,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文体、理解文意、品味文化。

2. 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方法、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章。

3. 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学生语言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4.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爱好文学,通过欣赏、品读和感悟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配对、互动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单元一着惊海天(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

第一单元一着惊海天(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描述事物变化、描绘场景的写作技巧: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变化和场景。例如,“一着惊海天”中的“海天”被赋予了动态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达:课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勇敢行为和探索精神,传递了面对困难、勇敢挑战的价值观念。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提问时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还不够宽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敢于提问、勇于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一着惊海天》的文本特点,掌握生动、形象的描绘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并感受作品的内涵;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加强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新教材要求下的综合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教学难点之一。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仿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一、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一)单元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如“绥靖”“仄歪”等,掌握其读音、字形和意义。

- 学习不同体裁(新闻、小说)描写战争的方法,提高阅读和分析此类文章的能力。

- 学会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战争场景、人物形象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不同作品对战争的呈现方式,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准确概括新闻内容。

2. 教学难点。

- 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 导入(3分钟)- 播放一段解放战争时期的视频片段,引出课题,提问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

- 字词学习(7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出生字词,如“鄂”“豫”等,教师讲解读音、意义并进行正音练习。

- 新闻结构分析(10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 以其中一则新闻为例,详细讲解新闻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 新闻语言探究(10分钟)- 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和简洁性的语句,如“至发电时止”“业已”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 教师补充讲解新闻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新闻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学习新闻的方法。

- 布置作业(5分钟)- 让学生搜集一则近期的新闻,按照新闻结构进行分析,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分析短文。

- 导入(3分钟)- 展示白洋淀的图片,介绍白洋淀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引出小说。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