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教学大纲
孩子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纠正讲课教案
孩子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纠正讲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
让学生掌握纠正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内容介绍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背景及重要性。
分析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
第二章: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让学生掌握纠正孩子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介绍纠正孩子心理问题的方法,如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
第三章: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孩子常见的行為问题。
让学生掌握纠正孩子行为问题的基本方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孩子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等行为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介绍纠正孩子行为问题的方法,如行为疗法、家庭教育等。
第四章:纠正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纠正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4.2 教学内容介绍纠正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基本原则。
分析如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纠正计划。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理解。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案例中的孩子制定纠正计划。
第六章:亲子沟通的重要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子沟通在孩子心理和行为纠正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6.2 教学内容分析亲子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介绍建立良好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家庭环境的影响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方法。
7.2 教学内容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介绍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第八章:学校教育的作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在孩子心理和行为纠正中的作用。
幼儿园老师的矫正教育教案
幼儿园老师的矫正教育教案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接触社会、学习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矫正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幼儿是天真活泼的,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教师应通过矫正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和态度。
本教案旨在指导幼儿园老师进行矫正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积极的个性特点,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矫正教育的目标1.培养幼儿的礼貌与公德心。
2.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3.引导幼儿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促进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礼貌与公德心教育•教学内容:–礼貌用语的学习:请、谢谢、对不起等。
–尊重他人:提醒幼儿不要打扰他人,不要抢夺他人的东西等。
–良好的社交习惯:教授幼儿握手、问候等礼仪。
•教学方法:–善用示范:教师积极示范礼貌行为,鼓励幼儿模仿。
–游戏角色扮演:创建情境,让幼儿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学习如何表达谢意和道歉。
–图书故事阅读: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故事,引导他们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礼貌和公德的重要性。
2. 自我管理教育•教学内容:–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授幼儿正确的洗手、刷牙等个人卫生习惯。
–学习整理与保存:引导幼儿养成整理书包、玩具等物品的好习惯。
–时间管理:教授幼儿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组织幼儿集体操作,教授正确的洗手和刷牙方法。
–游戏体验:设计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整理与保存的重要性。
–计划表的制定: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制定简单的计划表,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
3. 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正确与错误的区分:引导幼儿理解和分辨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自我评价:教授幼儿正面积极的自我评价方法。
–友善行为的培养:教授幼儿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
•教学方法:–群体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探讨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游戏角色扮演:设计情景,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情境,提供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生行为矫正》PPT课件
四、暂停
• 停又叫强化暂停,是为了抑制某特定行为的 发生或使它的发生率下降,而让行为者在一 段时间内得不到对行为的任何强化刺激的一 种行为干预方法。
• 强化暂停有两种做法:1.在某段时间里对目 标行为不进行强化,如孩子看电视,吵闹, 家长关电视几分钟;2.让行为者离开行为发 生情景,到暂停区域呆上一段时间,如人来 疯的孩子,父母可让孩子呆在小房间里静坐。
• 三、恐惧与焦虑
• (一)小学生情绪困扰
• 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学校恐怖和社交退 缩。
• 问题: • 你还有见过其它的情绪困扰现象吗?
• (二)恐惧和焦虑的矫正
• 1.认知调整
• 认知调整的焦点不放在“正确认识”上, 而是放在帮助学生确认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带来的消极后果上;
• 然后,向学生介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讨 论这是学生能够接受的;
一环或基础。
• 1.定义目标行为 • 这种定义应是操作性定义,应包括行为类别。 • 2.行为的观测 • 观测要确定具体的观测时段和场景;方式多
样。
• 第二节 行为矫正的基本策略
• 一、强化 • 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行为)的发生、变化
都是强化的结果,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 控制行为。他的强化理论可概括为:有机体行 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 的过程。 • 强化是指在条件作用下,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 应的概率增加的一切刺激和事件。
• 2.采取适当策略
• 强化代替惩罚与忽略;建立有效行为(如, 补偿、升华、循序渐进);个别辅导和小 组辅导结合。
• 二、注意缺陷 • (一)对注意缺陷的认识 • 主要表现为分心和注意缺乏。 • 其中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是值得关注的。 • 具体症状诊断标准见p170. • 注意:我们没有资格诊断儿童是否患有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做父母的烦恼 带孩子的难处 带孩子的法宝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行为主义基本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社会模仿学习理论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正 增 强
增
绪
强
论
物
消 弱
整体框架
行
后
为
向
惩
塑
连锁
罚
造
反应
继
间
代
续
歇
币
增
增
制
强
强
躲
区
隔
避
别增 强儿童行为的塑造离与矫正优秀课制 约件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6)儿童行为矫治的难点
(5)、要真正懂得什么东西对孩子有奖赏作用, 并不总是容易做到的。
(6)、对什么行为奖赏,往往会取决于你当时 的情绪状况。
(7)、有时候你会从孩子身上发现你所希望的 行为,但它们也可能是不合时宜的。
(8)、在自己没有获得充分奖赏情况下,奖赏 别人是很难的。
六、继续增强
所谓继续增强,就是指个体每次行为的 发生,都给以适当的增强物。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七、区别增强
1、定义 2、类型 3、示例 4、影响效率区别增强的因素 5、有效应用区别增强的要点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1、定义
所谓区别增强,就是个体在某一特定时 间内,目标行为次数减少时,才能获得 增强,终至目标行为不再出现或出现次 数为人们所接受范围。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优秀课件
1、定义
(1)、一个以前被增强的消极行为 (2)、取消具有增强作用的增强物,消
除增强结果 (3)、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教育导论课程学分与学时:3 分/48 学时(课堂讲授36 学时,实验实践12 学时,自主学习0 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等合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 课程性质《儿童异常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行为矫正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行为矫正方法。
综合了学生所习得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特殊教育儿童的认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课程目的通过《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异常行为特点;通过理论、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评估并分析问题行为,并能够根据异常行为的特点科学的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三 ) 课程任务1. 掌握行为及行为矫正的普通概念;2. 了解行为矫正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领域;3. 掌握行为矫正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4. 了解特殊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及其理论;5. 掌握各类行为矫正技术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应用策略和普通原则;6. 学会各类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3 学时)1 .行为的特征2. 行为及问题行为1. 行为矫正的定义2. 行为矫正基本特点3. 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3 学时)1. 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3.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6 学时)第四章强化( 3 学时)1. 强化的含义与分类2. 强化物的含义与分类1. 强化的程式及其特点2. 强化原理的原则1. 强化的正例2. 强化的误用第五章惩罚( 3 学时)1. 惩罚与惩罚物的含义2. 惩罚与惩罚物的分类1. 惩罚过程的特点2. 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1. 惩罚的正例2. 惩罚的误用第六章消退( 6 学时)1. 消退的含义2. 消退的基本类型1. 消退过程的特点2. 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1. 消退的正例2. 消退的误用第七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3 学时)1. 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2. 刺激辨别与刺激控制1. 差别强化的四种类型2. 差别强化的正用与误用第八章塑造、渐隐与连锁( 6 学时)1. 塑造的含义2. 塑造的使用原则1 .渐隐的含义2.渐隐的使用原则1. 连锁的含义2. 连锁的使用原则第九章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 6 学时)1. 代币系统的含义及特点2. 行为契约的含义及特点1. 代币系统的构成及其使用2. 行为契约的构成及其使用第十章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 3 学时)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 2 学时)第十二章认知行为疗法( 2 学时)1. 原理和基本技术2. 基本过程3. 应用程序1. 基本原理2. 基本过程3. 应用技术和程序第十三章示范摹仿疗法( 2 学时)( - )实践教学[实验类型] :验证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 :发现问题行描述问题行为。
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为矫正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发展积极、健康和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行为矫正技术的教学大纲是指为了有效地教授这一技术,制定出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有条理和系统化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材料。
行为矫正技术涉及到许多概念和理论,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最后,教学大纲可以提供评估和反馈的依据。
通过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明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大纲应包括对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
学生需要了解行为矫正技术的定义、目标和作用,以及它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其次,教学大纲应包括对行为矫正技术的方法和策略的介绍。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行为,制定行为矫正计划,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包括对行为矫正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需要了解行为矫正技术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及如何遵守相关的伦理和法律规定。
行为矫正技术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法应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原理。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为矫正技术的实际操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行为矫正技术。
儿童形体矫正课程设计
儿童形体矫正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儿童形体矫正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如骨骼、肌肉的发育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儿童常见不良体态的原因及危害。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形体矫正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体态进行自我评估和矫正。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适合儿童的形体矫正体操和日常锻炼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指导家长关注并参与儿童形体矫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关注自身健康、积极改善体态的良好习惯。
2. 学生增强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树立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包括儿童骨骼、肌肉发育特点,不良体态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教材章节:《儿童生长发育》2. 儿童形体矫正方法: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形体矫正方法,如儿童体操、拉伸运动等。
教材章节:《儿童形体矫正》3. 儿童自我评估与矫正: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
教材章节:《儿童自我评估与矫正》4. 日常锻炼与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日常锻炼习惯,改善体态。
教材章节:《儿童日常锻炼与生活习惯》5. 家长沟通与合作:探讨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并参与儿童形体矫正过程。
教材章节:《家长沟通与合作》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不良体态形成原因及危害。
第二课时:儿童形体矫正方法,实践操作。
第三课时:儿童自我评估与矫正,制定个性化矫正计划。
儿童行为矫正课程教学大纲.doc
《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时数:32学分数:2.0执笔者:龚丽娟编写日期:2007年11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儿童异常行为的区分,培养学生处理儿童异常行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异常行为科学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行为矫正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具有可塑性,行为矫正的涵义,正常与非正常行为,相关概念的区分,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我国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应用领域,有效运动行为矫正的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2、了解正常行为与非正常行为的区别;3、了解精神分析与行为矫正的区别,以及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4、了解行为矫正的特殊性和应用基本要求。
重点: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视觉、听觉的机制。
难点:行为矫正的有效应用原则,行为矫正与精神分析与行为治疗的比较。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4学时)教学内容:条件反射原理,巴甫洛夫(I.P.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性条件行为原理,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认知疗法,概述,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认知疗法的适应症,生物反馈疗法,概述,适应症,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生物反馈治疗的设备与治疗步骤,社会学习理论与教育激励,社会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观,观察学习的过程,关于教育激励教学要求:1、理解行为矫正的四个理论基础的实验过程、结论、以及在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中的技术;2、掌握四个原理的基本内涵;3、了解四个原理产生的基本背景,以及原理在行为矫正中的应用要求;4、了解家庭治疗与生物反馈疗法的技术与应用;5、了解结合认知原理与社会学习原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幼儿园老师的矫正教育教案
幼儿园老师的矫正教育教案课题:幼儿园老师的矫正教育年龄段:3-6岁课程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2.学会正确发表意见及倾听他人,避免出现极端行为的情况;3.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引导幼儿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5.学会基本的舞蹈,锻炼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自我和他人行为态度的正确认知;2.学会正确发表意见及倾听他人;3.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引导幼儿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5.学会基本的舞蹈舞姿,锻炼身体素质。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幼儿对自我和他人行为态度的正确认知;2、如何引导幼儿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
教法:情境教学法、艺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教学准备:1、LCD投影仪、CD机、音响;2、幼儿阅读小书、音乐盘;3、幼儿户外大型玩具;4、幼儿舞蹈音乐盘、练习舞蹈衣服。
教学环节:一、导入(10分钟)老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邀请他们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们觉得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接着老师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里每个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叫什么,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描述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中的好习惯。
二、启发(10分钟)通过引导幼儿们一起分享积极向上的好习惯来启发幼儿,渐渐地让幼儿们认识到,做人抓住的重点不是自己在那里说什么,而是要做到真实、热情、态度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也会因为习惯而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
教师需要告知孩子们这一点,鼓励幼儿们要自爱,走出错误的选择,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失败和缺点。
三、讲解(15分钟)在这个环节,老师分享了关于更衣室卫生和保护自己隐私,让幼儿认识做人需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能随便让别人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和安全;同时也不能侵犯他人隐私和安全。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更衣室卫生,老师也教导幼儿们如何恰当地安排穿衣、脱衣,以保持更衣室的干净卫生。
通过讲解,幼儿们明白了有些个人隐私是不能轻易披露的,也知道了如何守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和安全,培养了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反应的意识。
儿童体态矫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3-6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态矫正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良体态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行走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体态矫正训练,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1. 体态矫正的意义2. 常见不良体态及其危害3. 体态矫正的基本方法4. 实践训练:坐姿、站姿、行走矫正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态矫正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体态。
2. 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的不良体态现象。
二、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常见不良体态及其危害,如:含胸驼背、高低肩、长短腿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让学生跟随练习。
三、实践训练1. 坐姿矫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2. 站姿矫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3. 行走矫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态矫正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态矫正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正确完成矫正动作,是否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
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态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矫正训练器材3.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专选课程之一。
通过开设该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症状、诊断与咨询治疗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学前儿童心理辅导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进行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以及运用各种专门的学前儿童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差异,纠正各种偏见,认识到对学前儿童进行咨询教育是实施教育民主化(有教无类)、教育科学化(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
(二)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差异、学前儿童发展问题、咨询、教育诊断等基本概念,了解各类学前儿童问题的生理、病理及导致原因、分类等,懂得各类儿童的预防,康复途径与措施,懂得优生、优育和优教的意义和方法。
(三)技能方面教给学生一些简单可行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手段,培养学生与各类“问题儿童”交往的能力。
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治的方法及学前儿童发展问题的教育教学处理技巧。
三、先行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需以《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习心理学》、《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掌握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症状、诊断与咨询治疗方法课程难点:熟练进行学前儿童心理案例分析,以及运用各种专门的学前儿童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教学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基于行动导向,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除了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还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教学、启发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形体训练教学大纲
幼儿园形体训练教学大纲幼儿园形体训练教学大纲一、引言形体训练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形体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姿势和优雅的动作,培养其良好的身体认知和控制能力。
这份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指导,以帮助教师在幼儿园进行形体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良好姿势习惯,包括站立、坐姿、行走等。
2. 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4. 发展幼儿的空间意识和身体表达能力。
5. 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本姿势习惯- 教授正确的站立姿势,包括双脚并拢、脚尖微微向外、腹部收紧、胸部挺起等。
- 引导幼儿矫正不良坐姿,如驼背、翘脚等,并培养他们正确的坐姿习惯。
- 教授正确的行走姿势,包括保持身体平衡、挺胸抬头、摆臂等。
2. 基本动作训练- 开始时,引导幼儿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手脚伸直、头向后仰等,以促进肌肉的伸展和活动。
- 引导幼儿做一系列基本动作,如弯腰、转身、蹲下等,以培养其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
3. 节奏感和音乐感训练- 教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身体动作,如拍手、跳跃、摆臂等,以发展其节奏感和音乐感。
-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舞蹈动作,如旋转、扭动、起跳等,以培养其空间意识和身体表达能力。
4. 身体认知和控制训练- 帮助幼儿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如头、手、脚等,并教导他们如何控制这些身体部位进行动作表达。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如站在一条直线上保持平衡,以提高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视觉示范法:教师通过自身示范,让幼儿观察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模仿跟随。
2. 语言指导法: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指导,引导幼儿理解和正确执行动作。
3. 游戏引导法: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形体训练的积极性。
4. 音乐伴奏法:教师选用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增强幼儿对节奏感和音乐感的培养。
行为矫正技术教案
行为矫正技术教案教案主题:行为矫正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行为矫正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举止,促进良好的道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行为矫正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行为矫正技术概述:- 定义和目的:行为矫正的定义和旨在改善和纠正不良行为的目标。
- 原理和理论:介绍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等相关理论。
- 应用领域:行为矫正技术在教育、心理咨询和犯罪矫治等领域的应用。
2. 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和方法:- 改造性条件反射:介绍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和应用。
- 正向增强:明确奖励和激励对行为矫正的重要性。
- 负向惩罚:学习将负面后果与不良行为相关联,以减少其出现的频率。
- 消除化解:引导学生找到替代的健康行为,替代不良行为。
- 认知重组:介绍认知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应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善特定的不良行为。
四、实践应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方法,设计并演示解决特定问题的行为矫正方案。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个人反思。
通过评价和反馈,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1. PPT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2. 案例材料,用于讨论和演示。
3. 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价。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3. 学生个人总结和反思的书面表达。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考虑到行为矫正技术的敏感性,要注意对学生个人隐私和尊重的保护。
幼小衔接的行为调整教案
幼小衔接的行为调整教案一、教学背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还需要适应新的行为规范和社交要求。
因此,帮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的行为调整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
2、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管理时间、整理物品等。
3、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合作分享。
4、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学习的影响。
(2)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要求。
2、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些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2)如何引导幼儿在新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和体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小学实际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和学习。
3、榜样示范法教师和优秀幼儿的良好行为示范,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
4、奖励激励法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他们保持和改进的动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园和小学的视频对比,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两者在环境、课程、行为要求等方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和对行为调整的重视。
(二)学习习惯培养(20 分钟)1、时间管理(1)使用时钟模型,向幼儿介绍时钟的基本知识,让他们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
(2)设计简单的时间任务,如在 5 分钟内完成拼图、10 分钟内整理玩具等,帮助幼儿感受时间的长短和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作业习惯(1)模拟小学课堂布置简单的作业任务,如画画、写字等,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教导幼儿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听讲习惯(1)进行故事讲述,期间故意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回答。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标准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残疾儿童行为矫正》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在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必需的行为矫正能力。
行为矫正能力包括行为诊断能力、方案制订能力、矫正实施能力和效果评估能力。
也就是教会学生“既能矫正残疾儿童异常行为,又会预防与控制残疾儿童不良行为发生,还会面向残疾家长和儿童开展行为矫正咨询”。
其职业素质包括:(1)具有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积极参与残疾儿童义务矫正与咨询活动,乐于奉献。
(2)坚持正向的行为矫正原则,掌握残疾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选择对残疾儿童最小伤害与最大效果的方法。
(3)热爱残疾儿童,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不因性格、性别、年龄、家庭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残疾儿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4)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勤于思考的习惯,爱学、好学和乐学。
(5)善于挖掘异常行为矫正的技术内涵,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意识,使矫正富于创造性和鲜明的个性。
学生通过学习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特殊儿童检测》,奠定了《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学习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后续教学活动中,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行为矫正能力。
课程的前后续衔接得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目标2.1能力目标2.1.1总体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矫正残疾儿童的异常行为。
2.1.2单项目标(见下表1)表1: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单项能力分解表2.2知识目标(见下表2)表2: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知识目标分解表2.3态度目标①具备爱心,培养学生热爱残疾儿童的思想与感情。
②具备耐心,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③具备细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培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④具备责任心,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和投入,形成良好学习气氛、学习习惯,从而爱学、肯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时数:32学分数:2.0执笔者:龚丽娟编写日期:2007年11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儿童异常行为的区分,培养学生处理儿童异常行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异常行为科学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行为矫正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具有可塑性,行为矫正的涵义,正常与非正常行为,相关概念的区分,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我国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应用领域,有效运动行为矫正的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2、了解正常行为与非正常行为的区别;3、了解精神分析与行为矫正的区别,以及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4、了解行为矫正的特殊性和应用基本要求。
重点: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视觉、听觉的机制。
难点:行为矫正的有效应用原则,行为矫正与精神分析与行为治疗的比较。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4学时)教学内容:条件反射原理,巴甫洛夫(I.P.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性条件行为原理,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认知疗法,概述,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认知疗法的适应症,生物反馈疗法,概述,适应症,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生物反馈治疗的设备与治疗步骤,社会学习理论与教育激励,社会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观,观察学习的过程,关于教育激励教学要求:1、理解行为矫正的四个理论基础的实验过程、结论、以及在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中的技术;2、掌握四个原理的基本内涵;3、了解四个原理产生的基本背景,以及原理在行为矫正中的应用要求;4、了解家庭治疗与生物反馈疗法的技术与应用;5、了解结合认知原理与社会学习原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应答性原理的实验过程与结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与结论,认知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社会学习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难点: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与结论,社会学习原理的基本心理过程分析,间接强化在学习行为中的作用,贝克的认知疗法,儿童行为的序列分析。
第三章正强化原理(4学时)教学内容:正强化概述,正强化物的分类及选择,正强化物的分类,正强化等级,正强化物的正确选择,正强化的误用,有效运用正强化原理的原则,有效应用正强化原则,正强化实施案例教学要求:1、理解正强化的概念;2、掌握正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正强化的矫正技术。
重点:正强化的概念,正强化物的种类,正强化的误用,正强化物的矫正技术。
难点:正强化物的应用。
第四章惩罚(3学时)教学内容:惩罚的涵义及范例,惩罚的类型,谴责,隔离,惩罚方式的选择和惩罚的副作用,惩罚方式的选择,惩罚的副作用及弊病教学要求:1、理解惩罚的概念;2、掌握惩罚的种类与功能,把握惩罚的矫正技术。
重点:惩罚的概念,惩罚的种类,惩罚的误用,惩罚的矫正技术。
难点:惩罚的应用。
第五章负强化(3学时)教学内容:负强化的涵义,含义,负强化与负强化、惩罚的比较,负强化实施过程,案例,负强化的基本过程——从逃避到回避,逃避和回避的相互关系,有效地运用逃避、回避的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负强化的概念;2、掌握负强化物的基本过程,把握负强化的行为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负强化的概念,负强化的种类,负强化的误用,负强化的矫正技术。
难点:负强化的应用。
第六章消退(1学时)教学内容:消退的含义,消退的类型,消退的类型,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消退的的误用,消退误用举例,消退误用的类型,有效运用消退的原则,应用原则,消退法实施教学要求:1、理解消退的概念;2、掌握消退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消退的概念,消退的误用,有效应用消退的原则。
难点:消退的应用。
第七章间歇强化(上)(1学时)——维持行为的间歇强化教学内容:间歇强化的涵义,间歇强化概述,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消退的比较,间歇强化的范例,间歇强化的类型,间歇强化的分类标准,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可变时间间隔强化,间歇强化的误用,间歇强化的误用,有效运用间歇强化的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间歇强化的概念;2、掌握间歇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间歇强化的矫正技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间歇强化的概念,间歇强化物的种类,间歇强化的误用,间歇强化物的矫正技术。
难点:间歇强化物的应用。
第八章间歇强健(下)(1学时)——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教学内容: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概述,两种间歇强化的比较,间歇强化与其他减少行为的矫正方法的比较,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的误用,有效运用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间歇强化的概;2、掌握间歇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间歇强化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间歇强化的概念,间歇强化的种类,间歇强化的误用,间歇强化的矫正技术。
难点:间歇强化物的应用。
第九章塑造(1学时)教学内容:塑造概述,塑造的误用,由于塑造而逐渐形成了儿童的不良行为,在应该用塑造方法时却不知道适当地应用它,有效运用塑造的原则,塑造法实施案例教学要求:1、理解塑造的概念;2、掌握塑造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塑造的概念,塑造的误用,塑造的应用领域。
难点:塑造的应用。
第十章渐隐(1学时)教学内容:渐隐的涵义及范例,渐隐概述,渐隐的范例,渐隐的特点,渐隐的应用原则,有效运用渐隐的原则,渐隐法实施典型案例教学要求:1、理解渐隐的概念;2、掌握渐隐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渐隐的概念,渐隐的应用技术。
难点:渐隐的应用。
第十一章链锁(1学时)教学内容:链锁的涵义及范例,链锁的涵义,链锁的范例,三种链锁方式的选用与特点,三种链锁方式的误用与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效运用链锁的原则,三种渐变程序——塑造、渐隐和链锁的比较教学要求:1、理解链锁的概念;2、掌握链锁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链锁的概念,链锁的种类,链锁的误用与矫正技术。
难点:链锁的应用。
第十二章应答性条件反射(1学时)教学内容:原理的应用,治疗遗尿症的方法,厌恶疗法,运用符号表征的厌恶疗法,内部敏感法,厌恶疗法和惩罚的区别,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原则,系统脱敏法一、涵义及原理,系统脱敏法的涵义,系统脱敏法的原理,肌肉放松训练方法,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应答性条件反射的概念;2、掌握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分类与选择,把握应答性条件反射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应答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应答性条件反射的种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的行为技术。
难点: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第十三章认知行为疗法(1学时)教学内容:关于认知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贝克认知疗法的具体治疗方法,贝克认知疗法伪应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实施案例,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概述,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实施案例,梅晨保的自我指导训练法,自我指导训练法概述,自我指导训练法的治疗方法,自我指导训练法的应用教学要求:1、理解认知疗法的概念;2、掌握认知疗法的基本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认知疗法的概念,认知疗法的误用,认知疗法的矫正技术。
难点:认知疗法的应用。
第十四章模仿疗法(1学时)教学内容:模仿疗法概述,获得效果,解除抑制效果,促进效果,模仿的减弱行为效果,抑制效果,不相容行为效果,影响模仿的因素,模仿疗法的基本类型,电影,电视或录像模仿疗法,现场模仿疗法,参与模仿疗法,想象模仿疗法,有效运用模仿疗法的原则,模仿疗法的应用教学要求:1、理解模仿疗法的概念;2、掌握模仿疗法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模仿疗法的概念,模仿疗法的种类,模仿疗法的误用,模仿疗法的矫正技术。
难点:模仿疗法的应用。
第十五章自我控制(1学时)教学内容:自我控制概述,自我控制程序及种类,自我控制的范例,自我控制的实施步骤,自我控制失败的主要原因——即时后果短路,即时后果短路的涵义,即时后果短路的具体类型,有效运用自我控制的原则教学要求:1、理解自我控制的概念;2、掌握自我控制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自我控制的概念,自我控制的种类,自我控制的矫正技术。
难点:自我控制的应用。
第十六章刺激控制的捷径策略(1学时)教学内容:刺激控制概述,刺激控制类型,指导语,示范,动作指导,情境诱导教学要求:1、理解刺激控制的概念;2、掌握刺激控制的分类与选择,把握刺激控制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刺激控制的概念,刺激控制的种类,刺激控制的矫正技术。
难点:刺激控制的应用。
第十七章代币制(1学时)教学内容:代币制概述,概述,代币制范例,代币制的优缺点,有效运用代币制的程序和原则,明确目标行为,确定代币的原则,确定逆向强化物,拟订代币交换系统,典型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要求:1、理解代币制的概念;2、掌握代币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代币制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代币制的概念,代币制的种类,代币制的矫正技术。
难点:代币物的应用。
第十八章研究材料的收集和记录(1学时)教学内容:确定与记录问题行为和目标行为,什么是问题行为和目标行为,怎样拟订问题行为和目标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怎样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的作用,行为记录的类型与量化,次数记录法,时间记录法,百分比记录法,观察时间分配记录法,连续记录法,时距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观察信度的检验,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计算信度的粗略方法教学要求:1、理解研究材料收集与记录的基本方法;2、掌握几种研究材料收集与记录的基本技术,掌握行为记录的类型与量化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目标行为的概念,行为记录的种类,观察时间记录分配记录方法。
难点:观察信度的检验。
第十九章实验设计(2学时)教学内容:实验设计的依据,倒返实验设计,倒返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倒返实验设计的不同模式,有效运用倒返实验设计的原则,倒返实验设计的效果评估判定,多项基线设计,多项基线设计的原理,多项基线设计的类型,有效运用多项基线设计的原则,逐变标准设计,概述,有效运用逐变标准设计的原则,逐变标准设计案例教学要求:1、理解实验设计的依据;2、掌握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实验设计进行行为矫正,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