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简述继电器工作原理
![简述继电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e875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2.png)
简述继电器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通过感应和动作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信号的传递、转换和放大等功能。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主要由感应机构、驱动机构和触点组成。
感应机构负责接收输入信号,驱动机构由铁芯和线圈组成,是继电器的主要动作元件,触点则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1.感应机构:感应机构的作用是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磁场的变化。
当输入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在驱动机构中产生一个足够的磁场,以驱动继电器的动作。
2.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主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当接收到感应机构的信号后,驱动机构中的铁芯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动作,进而带动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3.触点:触点是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重要部分。
根据设计,触点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信号的传递、转换和放大等功能。
三、继电器的种类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继电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最常见的一种继电器,它利用电磁原理实现动作。
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场会吸引铁芯动作,从而带动触点闭合或断开。
2.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器件,它利用半导体元件实现动作。
固态继电器具有快速响应、高寿命、低功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等领域。
3.光电继电器:光电继电器是一种利用光信号实现动作的继电器。
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等领域。
4.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一种利用温度变化实现动作的继电器。
它主要用于电动机等设备的过载保护。
四、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1.电力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柜、配电柜等设备中,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实现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2.通信控制:在通信系统中,继电器用于信号的传递、转换和放大等功能。
例如,在电话交换机中,继电器用于实现通话线路的切换和信号的处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4bed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e.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它在电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1.1 电磁线圈:继电器的核心部分是电磁线圈,它由导线绕成,当通电时产生磁场。
1.2 引线和触点:继电器还包括引线和触点,引线用于将电磁线圈与外部电路连接,触点则负责开关的功能。
1.3 外壳和保护装置:继电器通常有一个外壳来保护内部结构,并且配备了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装置。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2.1 电磁吸引力:当继电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会吸引触点,使其闭合。
2.2 断开电路:当继电器断电时,磁场消失,触点则会弹开,断开电路。
2.3 控制信号:继电器可以通过控制信号的输入和断电来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三、继电器的应用领域3.1 自动化控制: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工业生产线、机械设备等。
3.2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作用,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3.3 通信设备:继电器也被用于通信设备中,如电话交换机、传真机等。
四、继电器的优势4.1 高可靠性: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4.2 适应性强:继电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4.3 维护方便:继电器的结构相对简单,维护和更换触点也相对容易。
五、继电器的发展趋势5.1 小型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继电器正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5.2 集成化:继电器与其他电气元件的集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
5.3 数字化:数字继电器的出现,使得继电器的控制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
结论:继电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吸引力和断开电路的原理。
继电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等。
它具有高可靠性、适应性强和维护方便等优势。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7c5f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b.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它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实现对大电流的开关控制。
它由电磁系统和机械系统组成,能够将电路的开关操作与控制信号分离,起到隔离和放大信号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 电磁系统继电器的电磁系统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线圈通入电流时,会在铁芯上产生磁场。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磁场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会使得铁芯上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铁芯上的磁通量变化。
2. 机械系统继电器的机械系统由触点、弹簧和传动机构组成。
触点是继电器的开关部份,通常由静触点和动触点组成。
当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触点通常是闭合的,电流可以流过继电器。
当线圈中通入电流时,电磁系统产生的磁场会使得触点发生吸引或者释放动作,从而改变触点的状态。
3. 工作原理当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触点闭合,电流可以流过继电器。
当需要控制电路的开关时,通过外部控制电路通入电流到继电器的线圈中。
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会使得触点发生动作,触点打开或者闭合,从而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例如,当继电器用于控制灯泡的开关时,当线圈中通入电流时,触点会打开,灯泡亮起;当线圈中断开电流时,触点会闭合,灯泡熄灭。
这样,通过控制继电器的线圈电流,可以实现对灯泡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实现对大电流的开关控制。
它具有隔离信号、放大信号的作用,可以实现电路的自动化控制。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中,如家用电器、电力系统、工业生产线等。
需要注意的是,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参数,并进行正确的安装和接线。
此外,继电器的寿命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继电器是一种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实现对大电流的开关控制的装置。
它由电磁系统和机械系统组成,通过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b066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e.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具有隔离、放大、转换信号等功能,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保护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结构、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一、继电器的结构继电器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组成。
电磁系统包括线圈和铁芯,触点系统包括正常触点和辅助触点。
1. 线圈:继电器的线圈由导线绕成,通常使用铜线或者铝线。
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使铁芯受力,进而控制触点的开闭。
2. 铁芯:铁芯是继电器中的重要部份,通常由软磁材料制成,如硅钢片。
线圈通电时,磁场会使铁芯磁化,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从而控制触点的状态。
3. 正常触点:正常触点是继电器的主要开闭部件,通常由银合金制成。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正常触点会受到铁芯的吸引力而闭合,断开线圈通电时则会弹开。
4. 辅助触点:辅助触点是继电器中的辅助开闭部件,通常与正常触点配合使用。
辅助触点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电路的切换、保护和控制等。
二、继电器的工作方式继电器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吸引型和排斥型两种。
1. 吸引型继电器:吸引型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磁场的吸引力而被吸引,触点闭合。
断开线圈通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触点弹开。
2. 排斥型继电器:排斥型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磁场的排斥力而被推开,触点断开。
断开线圈通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回到原位,触点闭合。
三、继电器的应用场景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
例如,继电器可以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超过设定值,继电器会触发报警或者切断电源,保护电力设备和人身安全。
2. 自动控制系统: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和控制。
例如,继电器可以实现灯光、机电、风扇等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节能效果。
3. 电子设备:继电器在电子设备中用于信号转换和放大。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ccca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b.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能够通过小电流控制较大电流的通断。
它通常由电磁系统和开关系统两部份组成。
电磁系统包括线圈和铁芯,开关系统包括触点和弹簧。
1. 电磁系统继电器的线圈通常由绝缘导线绕成,连接在电源电路中。
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会产生磁场。
铁芯是一个可磁化的材料,它会吸引或者释放磁场。
当线圈中没有电流时,铁芯不受磁场影响,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当线圈中有电流时,铁芯受到磁场的吸引,触点闭合。
2. 开关系统继电器的触点是一个可打开或者关闭的电路。
触点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当触点闭合时,电流可以在触点间流动;当触点断开时,电流被切断。
触点的闭合和断开是由电磁系统的工作状态决定的。
继电器的工作过程如下:1. 当线圈中有电流时,电磁系统产生磁场,吸引铁芯。
2. 铁芯被吸引后,触点闭合,形成通路,电流可以在触点间流动。
3. 当线圈中没有电流时,电磁系统不产生磁场,铁芯释放。
4. 铁芯释放后,触点断开,切断电流通路。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磁性材料的特性。
通过控制线圈中的电流,可以实现对触点的控制。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它在许多电气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继电器的特点及应用:1. 电流放大:继电器能够通过小电流控制较大电流的通断,实现电流放大的功能。
2. 隔离保护:继电器可以将控制信号与被控制电路进行隔离,保护控制设备不受被控制电路的影响。
3. 多路切换:继电器可以实现多路电路的切换,具有较高的通断容量和可靠性。
4. 延时控制:继电器可以通过控制线圈的通电时间来实现延时控制的功能。
5. 应用广泛: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家电、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交通系统等领域。
总结: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基于电磁感应和磁性材料的特性工作。
通过控制线圈中的电流,可以实现对触点的控制,从而实现电流的通断。
继电器具有电流放大、隔离保护、多路切换、延时控制等特点,并在家电、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3cb0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d.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继电器是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元件,它起到了电路开关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组成、工作方式、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器。
正文内容:1. 继电器的基本组成1.1 电磁铁:继电器的核心部件,通过电流激励产生磁场,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状态。
1.2 触点:继电器的开关部分,由触点片和触点弹簧组成,能够实现电路的通断。
1.3 引脚:连接继电器与外部电路的接口,通常包括控制端和输出端。
2. 继电器的工作方式2.1 电流控制型继电器:通过外部电流控制电磁铁的通断,进而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2.2 电压控制型继电器:通过外部电压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实现触点的开关。
2.3 磁控型继电器:通过外部磁场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3.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1 吸合过程: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产生磁场,吸引触点片闭合,实现电路通断。
3.2 断开过程:当电流停止流过电磁铁时,电磁铁的磁场消失,触点弹簧的作用下,触点片断开,电路断开。
3.3 双刀触点:某些继电器具有两组触点,可以同时控制两个电路的通断。
4. 继电器的应用领域4.1 自动控制系统: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
4.2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
4.3 交通运输:继电器在交通信号灯、电动车辆充电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4.4 电子设备:继电器也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5. 继电器的发展趋势5.1 小型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继电器正朝着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方向发展。
5.2 高可靠性:继电器的可靠性是应用的关键,未来继电器将更加稳定可靠。
5.3 智能化:继电器将与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设备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控制。
总结:通过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继电器的基本组成、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2440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4.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设备,能够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通断。
它是电路中常用的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领域。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磁吸合和机械传动两个部分。
1. 电磁吸合部分:继电器的电磁吸合部分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线圈通入电流时,线圈会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并吸引触点闭合。
线圈通入的电流称为激励电流,通常是直流电流。
当激励电流消失时,铁芯失去磁化,触点恢复原位。
2. 机械传动部分:继电器的机械传动部分由触点、弹簧和驱动机构组成。
触点是继电器的通断部分,通常由铜合金制成。
当继电器吸合时,触点闭合,电流得以通过。
当继电器释放时,触点打开,电流中断。
弹簧起到恢复触点原位的作用。
驱动机构则是通过电磁力或机械力使触点开闭。
继电器的工作过程如下:1. 通电阶段:当激励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并吸引触点闭合。
闭合后,继电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电流可以通过。
这个过程称为继电器的吸合过程。
2. 断电阶段:当激励电流停止流动时,线圈的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化,触点由于弹簧的作用恢复原位,断开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连接。
这个过程称为继电器的释放过程。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传动的相互作用。
通过控制激励电流的开关,可以实现对继电器的通断控制。
继电器具有隔离输入和输出的功能,可以将高电压或高电流的电路与低电压或低电流的电路进行隔离,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
继电器的应用范围广泛,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 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信号放大和转换;2. 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和控制;3.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和转换;4. 家用电器中的开关控制等。
总结: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吸合和机械传动实现对电路的通断控制。
电磁吸合部分由线圈和铁芯组成,通过激励电流产生磁场使触点闭合。
机械传动部分由触点、弹簧和驱动机构组成,触点闭合时电流通过,触点打开时电流中断。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起到信号放大、保护和控制的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aae8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d.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它通过电磁原理来控制较大电流的开关。
继电器通常由线圈、铁芯、触点和外壳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 线圈部分:继电器的线圈通常由导线绕制而成,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对继电器的铁芯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引起铁芯的运动。
2. 铁芯部分:继电器的铁芯通常由软磁材料制成,它的作用是增强磁场的传导和集中。
当线圈通电时,铁芯会受到磁场的吸引而向线圈移动,反之当线圈断电时,铁芯会被弹簧或其他机械装置弹回原位。
3. 触点部分:继电器的触点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它们分为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
当线圈通电时,触点会发生状态改变,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反之当线圈断电时,触点会恢复原来的状态。
4. 工作原理: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使得铁芯被吸引,铁芯的运动会导致触点状态的改变。
通过控制线圈的通电和断电,可以实现对触点的控制。
继电器常用于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当线圈通电时,触点闭合,电流可以通过;当线圈断电时,触点断开,电流无法通过。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例如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它具有以下优点:1. 电流和电压隔离: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是隔离的,线圈通电时,触点处的电流和电压可以与控制电路隔离,从而保护控制电路的安全性。
2. 支持大电流控制:由于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因此可以用于控制较高功率的电器设备。
3. 可靠性高:继电器的触点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较长时间的开关操作。
4. 易于控制:继电器的线圈可以通过控制电压的变化来实现触点的开关,控制电压的变化可以通过开关、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设备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干扰。
例如,可以采用屏蔽线圈、增加滤波电容等方式来提高继电器的抗干扰能力。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dc37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c.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它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常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通信系统中。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
一、基本结构继电器由铁芯、线圈、触点和外壳组成。
铁芯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件,由软磁材料制成,起到集中磁场的作用。
线圈是继电器的输入端,通电时产生磁场。
触点是继电器的输出端,根据线圈的磁场强弱来开关电路。
外壳用于保护内部结构。
二、工作原理1. 吸合过程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场通过铁芯,使得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会吸引触点,使得触点闭合,从而形成通路,电流可以流过。
这个过程称为吸合。
2. 断开过程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化。
失去磁化后的铁芯不再具有磁性,触点失去吸引力,回到原位,触点断开,电路断开。
这个过程称为断开。
3. 控制电路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可以通过开关、传感器、计算机等控制。
通过控制线圈通断电,可以实现对触点的开关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三、应用领域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通信系统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于保护和控制电力设备。
例如,过流继电器可以监测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继电器会触发保护动作,切断电路,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2. 自动化设备继电器在自动化设备中用于实现信号的转换和控制。
例如,温度继电器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开关,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
3. 通信系统继电器在通信系统中用于信号的转发和放大。
例如,电话继电器可以将低电平的语音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的信号,以便传输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四、优点和局限性继电器具有以下优点:1. 可靠性高: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2. 隔离性好: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有良好的隔离,可以避免干扰和电气噪声。
3. 适应性强:继电器可以适应不同的电压和电流要求,具有较大的适应范围。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c2fd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9.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器件,通过控制一个电路的开关状态来控制另一个电路的通断。
它是电磁原理与机电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放大、隔离和自锁等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外壳组成。
1. 电磁系统: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线圈是继电器的输入端,通过通电产生磁场。
铁芯是电磁系统的核心部份,能够吸引或者释放触点。
2. 触点系统:包括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NO)和公共触点(COM)。
当继电器处于非动作状态时,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当继电器动作时,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
3. 外壳:起到保护继电器内部元件和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开关的原理。
1. 非动作状态:当继电器未通电时,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此时铁芯不具有磁性,触点处于常闭状态。
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断开。
2. 动作状态:当继电器通电时,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场使得铁芯具有磁性,吸引触点。
触点由常闭状态转变为常开状态。
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断开,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
3. 自锁功能:继电器在动作状态下,即使断开输入电源,触点仍然保持在原来的状态。
这是因为继电器中的自锁回路使得线圈继续通电,保持磁场的存在,从而保持触点的状态。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等。
1. 家用电器:继电器可用于家庭电路的控制,如灯光开关、空调控制等。
2. 工业自动化:继电器可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如机器人、生产线等。
3. 通信设备:继电器可用于通信设备中的信号转换和信号放大。
四、继电器的优点和局限性继电器具有以下优点:1. 隔离性:继电器能够隔离控制信号和被控制电路,保护控制系统和被控制设备。
2. 放大功能:继电器能够将微弱的控制信号放大到较大的电流或者电压,以控制高功率电路。
3. 可靠性: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工作。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8326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e.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它能够通过一个电路的开闭来控制另一个电路的开闭。
继电器通常由电磁铁和一对可触点组成。
当电磁铁被激活时,它会产生磁场,吸引可触点闭合,从而使控制电路通电。
当电磁铁没有被激活时,磁场消失,可触点打开,控制电路断电。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份:电磁部份和机械部份。
1. 电磁部份:继电器的电磁部份由电磁铁组成,它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
当通过线圈通电时,线圈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吸引铁芯。
铁芯的吸引力使得可触点闭合。
线圈通电的条件可以通过外部的电路来控制。
2. 机械部份:继电器的机械部份由可触点和触点支架组成。
当电磁铁被激活时,可触点会被吸引到触点支架上,从而闭合电路。
当电磁铁没有被激活时,可触点会回弹到初始位置,打开电路。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
当控制电路的电流流过线圈时,线圈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吸引可触点闭合,从而使控制电路通电。
当控制电路的电流住手流动时,磁场消失,可触点打开,控制电路断电。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它在电气控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
通过继电器,我们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电路控制,同时保护控制电路和被控制电路。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还有一些特点和注意事项:1. 继电器的线圈电流和触点电流是分离的。
线圈电流可以很小,而触点电流可以很大,这使得继电器可以控制高功率负载。
2. 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寿命。
当触点开关负载电流时,会产生电弧,这会导致触点磨损。
因此,在选择继电器时,需要考虑负载电流和寿命要求。
3. 继电器的动作速度较慢。
由于机械部份需要进行运动,所以继电器的响应时间相对较长。
在某些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个因素。
4. 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简单可靠,能够提供较高的电气隔离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
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来控制可触点的闭合和断开,从而实现电路的开闭。
继电器工作原理
![继电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a29f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5.png)
继电器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它通过电磁原理实现电路的开关操作,能够将低电压信号转换为高电压或大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一般由线圈、触点和外部装置组成。
其中,线圈是继电器的重要部分,通过提供电流来产生磁场。
触点是继电器的开关部分,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用于连接或切断电路。
外部装置则通过连接器与继电器相连,用于实现控制电路。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继电器的线圈接通电源时,会在继电器内部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吸引或释放触点,实现电路的连接或断开,从而完成对电路的控制。
1. 吸合过程当继电器线圈的电流通过时,线圈内部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吸引触点,使其闭合。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会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进入,然后流向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2. 断开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触点会被释放。
此时,常开触点会恢复原位,与常闭触点分离,电路中的电流无法通过继电器,从而实现电路的断开。
三、继电器的应用场景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通信、交通等。
其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机控制在电机控制领域,继电器通常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正反转以及速度调节等功能。
通过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2. 电力系统保护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电力配电系统中,继电器可用于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地闸保护等。
通过监测电流和电压信号,继电器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电路,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 自动化控制继电器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如温度控制、液位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通过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配合,继电器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继电器用于信号的切换和连接。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作用概要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作用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998ed7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4.png)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作用概要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吸引力和机械传动的原理,能够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放大信号、实现电路的分离和保护、控制大电流设备等。
下面将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线圈、触点和机械驱动装置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会在铁芯上产生磁场,该磁场可以吸引触点闭合或断开。
利用这种原理,继电器可以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或分离。
其工作原理如下:1.电磁吸引力: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会在铁芯上产生磁场。
此时,触点上的活动铁片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闭合或断开。
2.机械传动:当触点上的活动铁片受到磁力作用时,会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将运动转化为力度,在触点上产生闭合或断开的动作。
3.增益作用:由于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能使触点上的活动铁片发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继电器可以放大电流和电压信号。
由上述原理可知,继电器主要根据控制信号的输入来使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二、继电器的作用继电器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开关控制:继电器可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通过线圈的通电或断电,继电器能够控制触点的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对电路的通断控制。
2.信号放大:继电器的线圈可以将微弱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使得继电器能够控制较大电流和电压的设备。
这样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和控制。
3.电路分离和保护:继电器可以将不同电路之间进行分离,保证各电路之间的安全性。
当继电器的触点闭合时,可以将高压电路与低压电路进行分离,这样可以保护低压电路免受高压电路的干扰和损坏。
4.控制大电流设备:继电器能够承受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因此可以用来控制大功率设备,如电机、压缩机、空调等。
通过继电器的控制,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的启停和转向等操作。
5.逻辑运算和时间延迟:继电器可以根据不同控制要求进行逻辑运算和时间延迟。
通过联接多个继电器,可以实现逻辑运算模块的功能,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c72a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2.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常用于电路中进行电信号的控制和转换。
它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自动控制、保护和调节等功能。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引两个基本原理。
一、电磁感应原理继电器的核心部件是线圈和铁芯。
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场会使铁芯磁化。
当线圈通电时,磁场强度增加,铁芯被吸引,使得触点闭合。
反之,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恢复非磁化状态,触点打开。
二、电磁吸引原理继电器的触点通常有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
当线圈通电时,吸引力使得触点闭合,通电电路得以连接。
当线圈断电时,触点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恢复原状,断开通电电路。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使得触点的开闭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电路的控制。
具体来说,继电器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动作和保持。
1. 动作过程:当线圈通电时,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使得铁芯磁化,触点闭合。
这个过程称为继电器的动作过程。
在动作过程中,线圈的电流和电压是继电器动作的基本条件,通常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表示。
2. 保持过程:一旦继电器的触点闭合,即使线圈断电,触点仍然保持闭合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继电器的保持过程。
在保持过程中,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承受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继续保持闭合状态。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其具备以下特点和应用:1. 电隔离功能: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是通过绝缘材料隔离的,可以实现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的电隔离。
这种电隔离功能可以保护控制电路和被控制电路之间的安全性。
2. 放大信号功能:继电器可以将小电流、小电压的信号转换为大电流、大电压的信号输出,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增强。
3. 控制多路电路:继电器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触点,实现多路电路的开关和控制。
这使得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
4. 保护电路功能:继电器可以通过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实现对电路的保护。
例如,过载保护继电器可以在电路超过额定电流时自动切断电路,防止电路损坏。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e4a4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e.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器件,具有开关功能。
它可以通过一个电路的运行状态来控制另一个电路的开闭。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和开关器件两个方面。
一、电磁感应原理继电器的核心是线圈和铁芯。
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吸引或吸附铁芯。
利用这个原理,继电器可以实现电路的开闭。
继电器中的线圈一般由导线绕成,当流经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磁场也随之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在线圈附近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会驱动铁芯的运动,使其靠近或远离线圈。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吸引铁芯,使其靠近线圈,触点闭合;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恢复原位,触点打开。
通过这种方式,继电器可以实现电路的开闭控制。
二、开关器件原理继电器内部的开关器件是触点。
触点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两种类型。
常开触点是在继电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只有当线圈通电时触点才会打开;常闭触点是在继电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处于打开状态,只有当线圈通电时触点才会闭合。
继电器的触点承担着连接或切断电路的功能。
当触点闭合时,电流可以通过触点流动,电路通路闭合;当触点断开时,电路中断,电流无法流动。
其中,触点会受到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的限制,超过其耐电流或耐电压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异常。
因此,在选用继电器时需要根据电路需求合理选择触点的额定参数。
三、继电器的工作流程继电器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激励阶段和保持阶段。
1.激励阶段:当线圈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使铁芯受到吸引力,靠近线圈。
当铁芯接近触点时,触点闭合,接通电路。
这个过程是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的。
2.保持阶段:当线圈通电结束后,触点闭合,继电器进入保持状态。
线圈不再需要持续通电,因为触点的闭合使得继电器可以通过其他电源或电路维持工作。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开关器件的特性,实现了电路的控制和分离。
它在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仪器仪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5298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6.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常用于电路中进行信号的放大、隔离和转换。
它由电磁线圈和一组可控开关组成,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开关的状态。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通信、电力系统等领域。
一、继电器的组成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线圈、铁芯、触点、弹簧、继电器外壳等部份组成。
1. 电磁线圈:电磁线圈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件,通常由绕在铁芯上的导线组成。
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产生的磁场可以使铁芯磁化,从而吸引或者释放触点。
2. 铁芯:铁芯是继电器的磁路部份,通常由软磁材料制成。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可以使铁芯磁化,从而改变触点的状态。
3. 触点:继电器的触点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触点会发生状态改变,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时,触点又会恢复到初始状态。
4. 弹簧:弹簧用于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当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触点闭合;当线圈断电时,弹簧的弹性力使触点断开。
5. 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外壳用于保护内部元件,防止灰尘、潮湿和机械损坏等。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的相互作用。
1. 吸合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使铁芯磁化,磁场吸引触点,触点闭合。
此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2. 释放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时,铁芯失去磁化,触点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恢复到初始状态。
此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3. 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电流放大、信号隔离等功能。
它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通信系统等。
三、继电器的工作特点继电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隔离性: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通过铁芯隔离,能够将控制信号和被控制电路隔离开,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放大功能:继电器可以通过线圈的电流放大作用,将微弱的控制信号转换为较大的电流或者电压信号,以驱动大功率负载。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49c2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4.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它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常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断开的特性。
一、继电器的组成和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外壳组成。
1. 电磁系统: 电磁系统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份,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铁芯磁化后,会对触点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2. 触点系统: 触点系统由固定触点和动触点组成。
当电磁系统激励时,触点会发生吸合或者断开动作。
触点的材料通常是银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
3. 外壳: 外壳是继电器的外部保护结构,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能够防止外界灰尘、湿气等对继电器的影响。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激励过程和动作过程。
1. 激励过程: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对触点产生吸引力,使得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
此时,继电器处于激励状态,通常称为“吸合”。
2. 动作过程: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化。
失去磁化后的铁芯对触点产生排斥力,使得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断开。
此时,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通常称为“断开”。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通过控制线圈通断来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 自动化控制系统: 继电器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逻辑控制,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
2. 电力系统: 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用于保护和控制,如电力变压器保护、电力开关控制等。
3. 交通信号系统: 继电器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开关,确保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4. 家用电器: 继电器在家用电器中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5. 汽车电子系统: 继电器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用于控制车灯、喇叭、电动窗户等设备的开关。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它成为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可或者缺的元件,它能够实现对大电流的精确控制,保护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2194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3.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电路的开关。
它在电
路中起到信号放大、隔离和转换的作用。
继电器通常由电磁部份和触点部份组成。
1. 电磁部份:
继电器的电磁部份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线圈施加电流时,线圈会产生磁场,磁场会使铁芯磁化,吸引触点部份。
2. 触点部份:
继电器的触点部份由固定触点和动触点组成。
当继电器的线圈受到电流激励时,铁芯被吸引,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电路通断由此控制。
3. 工作原理: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电磁力使铁芯被吸引,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闭合,电路
通断由此控制。
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力消失,铁芯失去磁性,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电路断开。
4. 继电器的分类:
继电器根据触点类型、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继电器
类型包括:
- 电磁继电器:通过电磁力控制触点的开关状态。
- 固态继电器:使用半导体器件实现开关功能,无机械触点。
- 时间继电器:具有定时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延时开关电路。
- 热继电器:通过温度变化来控制触点的开关状态。
5. 继电器的应用: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电路控制中,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等。
它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隔离和转换,保护电路和设备免受过载和故障的影响。
综上所述,继电器是一种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电路开关的电控制器件。
它由电磁部份和触点部份组成,通过电磁力使触点开闭,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继电器具有多种类型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各个电路控制场景中。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a79f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c.png)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用于控制较大电流或者高电压的电路。
它由电磁铁和触点组成,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来实现电路的开关。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电磁原理和机械原理。
1. 电磁原理:继电器的核心部件是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芯,使其磁性增强,同时触点也会受到吸引力,闭合电路。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触点弹开,断开电路。
2. 机械原理:继电器的触点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当继电器处于未通电状态时,常开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常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当继电器通电时,电磁铁产生磁场吸引铁芯,触点瞬间切换状态,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描述:步骤一:初始状态继电器处于未通电状态,电磁铁未产生磁场,触点处于初始状态,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步骤二:通电过程当通过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场使得铁芯被吸引,触点瞬间切换状态。
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步骤三:断电过程当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触点再次切换状态。
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
例如,当我们需要通过低电压或者小电流控制高电压或者大电流的电路时,可以使用继电器来实现。
继电器还可以用于机电控制、自动化系统、电子设备等领域。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隔离性能:继电器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电路的隔离,保护控制电路不受高电压或者大电流的影响。
2. 放大作用:继电器可以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实现信号的放大作用。
3. 可靠性:继电器的触点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耐磨损性和电气性能,使得继电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可靠性。
4. 可逆性:继电器的工作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多次开关,无需额外的操作。
综上所述,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原理和机械原理实现的。
它是一种常用的电控开关装置,具有隔离性能、放大作用、可靠性和可逆性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元件(如触头系统)在进行切换工作时,继电器相应输入参数的数值,称为整定值。
大部分继电器的整定值是可以调整的。
如一般电磁继电器是调节反作用弹簧和工作所隙,使在一定电压或电流时继电器动作。
五、灵敏度继电器能被吸动时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功率或安匝数。
由于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当动作安匝数相同时,却往往因线圈电阻不一样,消耗的功率也不一样,因此,当比较继电器的灵敏度时,应以动作功率为准。
六、返回系统返回系统数为返回电压(电流)与动作电压(电流)之比。
不同用途的继电器,要求有不同的返回系数。
如控制用继电器,其返回系数一般要求在0。
4以下,以避免电源电压短时间的降低而自行释放;对保护用继电器,则要求较高的返回系数(如0。
85以上)使之能反应小输入量的波动范围。
七、接触电阻从继电器引出端测得的一组闭合触点间的电阻值。
八、寿命继电器在规定的环境条件和触点负载下,按产品技术标准要求,能够正常动作的最小次数。
继电器的外形、安装方式、安装脚位形式很多,运用时必须按整机的具体要求,考虑继电器高度和安装面积、安装方式、安装脚位等。
这是选择继电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般采用以下原则:1、满足同样负载要求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根据所允许的安装空间,可选用低高度或小安装面积的产品。
但体积小的产品有时在触点负载能力、灵敏度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
2、继电器的安装方式有PC板、快速连接式、法兰安装式、插座安装式等,其中快速连接式继电器的连接片可以是187#或250#。
对体积小、不经常更换的继电器,一般选用PC板式。
对经常更换的继电器,选用插座安装式。
对主回路电流超过20A的继电器,选用线速连接式,防止大电流通过线路板,造成线路发热损坏。
对体积大的继电器,可选用法兰安装式,防止冲击、振动条件下,安装脚损坏。
3、安装脚位:一般考虑线路板布线的方便,强弱电之间的隔离。
特别应考虑安装脚位的通用性。
有些公司的产品在设计风格上较为独特,所以脚位很特别,这样的产品大部分是为特定用户设计,其它生产厂因考虑市场问题不愿开发,选用后供货较难。
1、安装、储存(1)引出端的位置应与印刷板的孔位吻合,任何配合不当都可能造成继电器产生危险的应力,损害其性能和可靠性。
请参照制造商样本中的打孔图打孔,当采用机器插装时,应向制造商特别要求引脚重直度。
(2)插装过程中不能对继电器外壳放加过大压力,以免外壳破裂或动作特性变化。
(3)继电器插入线路板后,不得板弯引出脚,以免影响电器密封或其他性能。
(4)快速连接脚的插、拔压力为3~7公斤力,PCB引出脚的插拔力的一般为0.2~0.5公斤力,太大的压力会造成继电器损坏、压力太小影响接触可靠性。
(5)安装继电器时不应接触引出脚,以免影响焊接性能。
(6)相邻安装的影响:许多继电器紧挨着安装在一起会产生热量叠加,可能会导致非正常高温,安装时应在彼此间留有足够的间隙,防止热量累积,确保继电器的实际使用环境温度不超过样本规定。
(7)特别强调的是,在安装时若不慎继电器掉落或受到撞击后,电气参数虽然合格电其机械参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存在严重隐患,应尽量不使用。
(8)继电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存储和安装。
(9)应注意监测存储温度,尽量避免继电器存储时间过长。
非塑封继电器极易受焊剂的污染,建议使用抗焊剂或塑封式继电器以防止焊剂气体从引出端和底座与外壳的间隙侵入,此类继电器适合用多泡涂焊剂和喷焊剂工艺,抗焊剂式继电器如采用预热烘干(100oC1分钟),则可进一步防止焊剂侵入。
3、焊接工艺当使用涂焊剂或自动焊接时,应小心,不要破坏继电器性能,抗焊剂式继电器或塑封式继电器可适用于浸焊或波峰焊工艺,焊锡温度在250oC左右,时间5~10秒。
但焊锡不得超过线路板。
手工焊接温度为350oC左右,时间2~3秒。
4、清洗工艺焊接后先进行冷却,再清洗。
应避免对非塑封继电器进行整体清洗。
塑封式继电器的清洗应采用适当的清洗剂,建议使用水或酒精,若使用其它溶剂清洗时,应注意外壳表面印刷的标志是否脱落,避免使用超声波清洗,以免产生解点冷焊及其他损坏。
在清洗耳恭听和干燥后,应立即进行通风处理,使继电器降至室温。
若需对继电器进行整体清洗及超声波清洗,可在订货前与三友营销部讨论,以便用特殊工艺进行产品制造。
5、涂胶有时为保证线路板的耐潮、高绝缘,须对线路板进行涂胶处理,应尽量选用不含硅的较柔软的胶。
避免采用高温下对继电器整体灌胶对盖。
6、使用要求通常人们所说的产品可要靠性是指产品的工作可靠性,其被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由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有使用可靠性组成,前项由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决定,而后项则与用户的正确使用及生产厂商售前、售后服务有关。
用户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各项。
(1)线圈使用电压在设计上最好按额定电压选择,若不能,可参考温升曲线选择。
使用任何小于客定工作电压的线圈电压将会影响继电器的工作。
注意线圈工作电压是指加到线圈引出端之间的电压,特别是用放大电路来激励线圈务必保证线圈两个引出端间的电压值。
反之超过最高额定工作电压时也会影响产品性能,过高的工作电压会使线圈温升过高,特别是在高温下,温升过高会使绝缘材料受到损伤,也会影响到继电器的工作安全。
对磁保持继电器,激励(或复归)脉宽应不小于吸合(或复归)时间的3倍,否则产品会处理中位状态。
用固态器件来激励线圈时,其器件耐压至少在80V以上,且漏电流要足够小,以确保继电器的释放。
激励电源:在110%额定电流下,电源调整率10%(或输入阻抗<5%的线圈阴抗),直流电源的波纹电压应<5%。
交流波形为正弦波,波形系统数应在0.95~1.25之间,波形失直应在10%以内,频率变化应在1Hz或规定频率的1%之内(最较大值)。
其输出功率不小于线圈功耗。
(2)瞬态抑制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线圈上可产生高于线圈额定工作电压值30倍以上的反峰电压,对电子线路有极大的危害,通常采用并联瞬态抑制(又叫削峰)二极管或电阻的方汉加以抑制,使反峰电压不超过50V,但并联二极管会延长继电器的释放时间3~5倍。
当采放时间要求高时,可在二极管一端串接一个合适的电阻。
(3)多个继器的并联和串联供电多个继电器并联供电时,反峰电压高(即电感大)的继电器会向反峰电压低的继电器放电,其释放时间会延长,因此最好每个继电器分别控制后再并联才能消除相互影响。
不同线圈电阻和功耗的继电器不要串联供电使用,否则串联回路中线圈电流大的继电器不能可靠工作。
只有同规格型号的继电器可以串联供电,但反峰电压会提高,应给予抑制。
可以按分压比串联电阻来承受供电电压高出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的那部分电压。
(4)触点负载加到触点上的负载应符合触点的额定负载和性质,不按额定负载大小(或范围)和性质施加负载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只适合直流负载的产品不应用于交流场合。
能可靠切换10A负载的继电器,在低电平负载(小于10mAX6A)或干电路路下不一定能可靠工作。
能切换单相交流电源的继电器不一定适合切换两个不同步的单相交流负载;只规定切换交流20Hz(或60Hz)的产品不应用来切400Hz的交流负载。
(5)触点并联和串联触点并联使用不能提高其负载电流,因为继电器多组触点点动作的绝对不同时性,即仍然是一组触点在切换提高后的负载,很容易使触点损坏而不接触或熔焊而不能断开。
触点并联对“断”失主可以降低失效率,但对“粘”失误则相反。
由于触点失主以“断”失误为主要失效模式,故并联对提高可靠性应予肯定,可使用于设备的关键部位。
但使用电压不要高于线圈最大工作电压,也不要低于额定电压的90%,否则会危及线圈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触点串联能够提高其负载对“粘”失误可以提高其可靠性,但对“断”失误则相反。
总之,利用冗余技术来提高解点工作可靠性,务必注意负载性质、大小及失效模式。
(6)切换速率继电吕切换速率应不高于其10倍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之和的倒数(次/S),否则继电器触点不能稳定接通。
磁保持应在继电器技术标准规定的脉冲宽度下使用,否则有可能损坏线圈。
5脚继电器接线图:三只脚那端,左右是继电器线圈,中间为动触点。
两只脚那端,左为动合触点,右为动断触点(二者均为静触点)。
一般继电器的外壳有标注,如果没有,自己用万用表测一下也很简单:准备:5V电源、万用表。
步骤:1、找出线圈引脚。
用万用表测各引脚间的电阻,阻值在数百至1K欧姆左右的两个脚是线圈引脚。
注意有些继电器的线圈分正负极,反接虽然不至于损坏,但不动作。
2、找出常开、常闭点。
用万用表测除线圈之外的四个引脚,导通的两个引脚是常闭关系,给线圈加上5V直流电,使继电器动作,它们应断开;如果没有断开,则内部是短接关系。
给线圈加上5V直流电,使继电器动作,此时再用万用表测,如果有原来不通的两个引脚导通了,则它们是常开关系。
既与常开点有关系,又与常闭点有关系的引脚,就是公共端。
欧姆龙继电器8脚接线图MY2N系列的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13 14 为电源, DC时 13为+,14-。
1 5 9 为一组 1-5为NC 5-9为NO2 4 8 为另一组,2-4为NC 4-8NO继电器是一种根据外界输入的信号,如电气量(电压、电流)或非电气量(热量、时间、转速等)的变化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以完成控制或保护任务的电器,它有三个基本部分,即感测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文章阐述了它们产生故障的检修方法。
1.感测机构的检修对于电磁式(电压、电流、中间)继电器,其感测机构即为电磁系统。
电磁系统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线圈及动、静铁芯部分。
(1)线圈故障检修线圈故障通常有线圈绝缘损坏;受机械伤形成匝间短路或接地;由于电源电压过低,动、静铁芯接触不严密,使通过线圈电流过大,线圈发热以致烧毁。
其修理时,应重绕线圈。
如果线圈通电后衔铁不吸合,可能是线圈引出线连接处脱落,使线圈断路。
检查出脱落处后焊接上即可。
(2)铁芯故障检修铁芯故障主要有通电后衔铁吸不上。
这可能是由于线圈断线,动、静铁芯之间有异物,电源电压过低等造成的。
应区别情况修理。
通电后,衔铁噪声大。
这可能是由于动、静铁芯接触面不平整,或有油污染造成的。
修理时,应取下线圈,锉平或磨平其接触面;如有油污应进行清洗。
噪声大可能是由于短路、环断裂引起的,修理或更换新的短路环即可。
接电源到双掷触点时将额定负载接到触点上。
这样使用时,许多继电器都不能正常切换负载2、测线圈电阻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线圈接法通常继电器的线圈是不标正负极的,两端可以随便连接。
但在线圈去激励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内会产生反电动势,其峰值可出额定电压的5倍以上,尽管其作用时间很短,但会造成线圈漆层击穿或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击穿。
如按图3的方法在线圈两端接上保护二极管(当然用户也可以要求生产厂家按图2的要求生产继电器),此时线圈两端的正负极性就固定下来,不能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