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商人的生活和状态。
3.比较中西方商业的异同。
4.探讨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3.商人的生活和状态4.中西方商业的异同5.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商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让学生观察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体会商业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学习(40分钟)2.1 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0分钟)商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商业活动涵盖了人类生产、消费和分配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可以展示商业活动的流程图,让学生对商业的作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2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学习,然后组织讨论,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可以讨论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关系,商业的兴盛与衰落等方面。
2.3 商人的生活和状态(5分钟)商人的生活和状态是了解商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商人的生活和状态,并让学生观察现代社会商人的生活状况,比较差异。
2.4 中西方商业的异同(10分钟)可以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等方式,对比中西方商业的异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形成的不同商业经济体系,促进学生对商业发展的更全面认识。
2.5 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5分钟)商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3.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商业发展的兴趣,鼓励学生多了解商业知识,认识商业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提问考察——在授课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对接下来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安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4.乡村四月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一、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简史中国的商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商业活动在夏商周时期逐步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已经流通,商业活动愈加繁荣。
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货币统一标准,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汉代开始出现了丝绸之路,商业活动逐渐走向繁荣,唐代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舟车交通通畅,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商业经济再次发展,出现了金融、保险、票据等现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方便。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出现,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古代商业经济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河流和陆地两种为主。
商人常常选择从河流的上游运输货物到下游,最后使货物流通于各地。
而从陆地运输则需要人和马匹来完成,运输的时候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
2.货币的创制和流通货币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布匹,随后是青铜、银、金等金属铸造的货币。
汉朝时期,开始流通刀币,唐代开始流通铜钱,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纸币,并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3.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古代商业贸易方式主要是赊销和换市。
赊销是指货主先把货物给商人,商人把货物卖出后,再把钱给货主。
换市是指商人把自己的货物和别人的货物交换。
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又出现了贴款和现汇的交易方式。
4.商会的出现商会是为了共同经营和管理商业事务的组织形式。
商会一般是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共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共同担负风险和损失。
商会对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影响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货币的流通,也加速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文化升华。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古代商业的发展——以山西商业为窗口教案
古代商业的发展——以山西商业为窗口教案一、前言古代商业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山西商业为窗口,探讨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商业的发展演变和影响,并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资源。
二、古代商业的概述古代商业是指在古代社会中进行的商业活动,主要包括商品交换、贸易、商品储备、金融等方面。
商业活动最早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但真正的商业活动始于商周时期。
商业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进入明清时期期衰退。
三、山西商业的发展1. 山西商贾的兴起山西为中国著名的商贾之乡,其商业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山西商贾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多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政治稳定等。
2. 银号业的兴起山西商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银号业的兴起。
银号是指以储蓄和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民间银行,它在山西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影响力。
银号业的崛起为山西商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3. 山西商业的辉煌时代在明清时期,山西商业达到了鼎盛。
当时,山西商贾以银号业为依托,逐渐成为内地贸易的中心。
山西的商业地位和财富吸引了大批商人前来投资,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国家财政体系的金融体系,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经济。
4. 山西商业的衰退随着时代的变迁,山西商业的起伏经历了多次演变。
清朝晚期,中国的商业开始全面萎缩,山西商业也走向衰退。
民国时期,山西商业经历了一段重振和衰落的过程。
1949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对私人资本的限制,山西商业的活力和能量已大大减弱。
四、古代商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山西商业作为中国商业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促进了商品流通古代商业通过商品交换和贸易,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山西商业作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地区,其商业发展水平和经验对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总结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重点聚焦中国古代商业中的“城”与“市”的发展与变迁,通过分析文献典籍、史家研究、文学和绘画作品各种史料,并设计认知冲突、设置历史情境,通过学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赏析文艺作品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升分析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分析古代商业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仍不断发展,散发活力,体会商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分析的史学解读思维。
【教学过程】师:(导入)同学们知道弦高救国的故事吗?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行商,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军要去袭击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
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商人和商业,商业起源很早,而且商人具有什么情怀?生:爱国情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从一种新视角,主要是从文学艺术的新视角出发来探究中国古代的商业。
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师:研究古代商业这个大课题,可以从哪些小方面入手呢?市场、城市、商人、商品、商路等。
古代商业,我们感觉很遥远,也很抽象。
可以借助那些材料来研究古代商业呢“学生:教材、文献典籍、口述证词、史家研究、文艺作品、考古遗存。
(一)古代商业发展概貌:师:教材是我们研究商业材料,请阅读教材完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表》,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历史知识,使其变得脉络清晰。
从各种各样的历史材料中,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去发现藏在细节里面的历史。
中国文学艺术成就博大精深,我们是不是能借助文艺材料解读历史呢?现在,让我们聚焦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研究古代商业,“城就是城,市就是市,从古典文学看宋以前的古代商业”。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案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认识其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中国:①原始社会后期/起源:②商朝:③西周:“工商食官”④春秋战国:⑤秦汉时期:⑥隋唐到两宋:⑦元明清:2、古代世界:①古埃及:②古希腊:③古罗马:④拜占庭帝国:⑤阿拉伯商人:⑥古代两河流域:3、贸易通道(丝绸之路):①丝路路线:陆路:海路:②丝路产品:中国输出:中国进口:③商贸方式:市舶贸易:朝贡贸易:含义、特点、目的、影响、瓦解原因(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公行贸易:④丝路影响: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产生概况:(2)产生意义:2、信贷:(1)世界概况:(2)中国概况:3、商业契约:(1)世界概况:(2)中国概况:4、历史影响:【重点阐释】1、朝贡贸易?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影响: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瓦解的原因: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限时训练】1.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进行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理念一: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之后,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理念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要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从古代商业贸易和社会生活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要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达到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理念三:遵循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按照水平3、4的要求,同时兼顾水平1、2,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依托史料,精心设计指向多个核心素养的问题链。
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评价时一定要紧扣目标和学习活动进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纠正错误,树立信心。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子目: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的商业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旨在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希腊、地中海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知道丝绸之路、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
第二部分是关于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因此,在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古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活动都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中,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时期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与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认识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世界各地的人们穿越不同商道,带动了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掌握古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交通、货币及政府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学习,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正确看待“重农抑商”政策的不利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古代商业发展不同时期的重大成就及经营方式和政策。
(二)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师向学生提问:古代的商业贸易与我们现代的商业贸易有什么相同之处?并且向学生解释商业贸易的定义,即通过交换来实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流活动。
那么古代的商业贸易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内容1. 夏、商、西周时期的商业。
向学生介绍这一时期商业的背景,即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此引出当时的一些经济政策,如“工商食官”等。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介绍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大的商业城市,如宛、丰、镐等城市。
同时,货币经济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商业。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交市的形成和商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从自由贸易发展到官府设置市令来管理贸易活动。
在此期间货币经济和长途贩运也发展起来,唐朝以后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大动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宋元时期的商业。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宋朝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形成了街市,同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时出现了许多大市场,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进行贸易活动。
经济历史教案范文
精选经济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济历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经济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1.1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1.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3 古代经济政策及影响第二章: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2.1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变动2.2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2.3 民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实践第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3.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3.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第四章: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挑战4.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与实践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应对第五章:经济历史的启示与展望5.1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5.2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3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原因。
3.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
4. 案例教学: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历史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再加上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地方豪强势力的的兴起,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
因此,本课内容对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贯彻“讲练结合、知情统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一些内容、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历史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说明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⑵江南农业的开发及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难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影响;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地位及启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三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各个朝代情况。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时期。
下面谁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教师:回答得不错,你能否进一步具体说明一下?学生:政治上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出现了特权阶层——士族;民族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
教师:很好。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时代特征。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2)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探讨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2)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2)宋代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代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宋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等;(2)讲解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瓷器、纺织品等工艺品的繁荣;(3)讲解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等。
4. 史料分析: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探讨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比较宋代与唐代经济发展水平的异同,探讨宋代经济发展的独特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宋代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如物价、就业、社会阶层等。
七、案例分析:1. 以宋代瓷器业为例,分析其技术特点、市场前景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 以宋代商业城市为例,分析其商业特点、市场布局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唐朝的商业初中历史教案
唐朝的商业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商业繁荣,掌握唐朝商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掌握唐朝商业的特点和规模。
教学难点:理解唐朝商业与经济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唐朝商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想一下唐代时期的商业繁荣的情景,想象当时的市场场景,商贩们的生意兴隆。
二、学习内容(15分钟)
1. 展示唐代商业的特点和规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唐代商业的繁荣场景。
2. 讲解唐代商业的特点:集市、贸易、商贩、手工业等。
3. 讲解唐代商业的规模:货币、物品的交易,商业路线的发展。
三、讨论和思考(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唐代商业与经济的关系,商业繁荣对唐朝经济的影响。
2. 找出唐代商业的优点和特点,以及商业繁荣的原因。
四、总结和复习(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唐朝商业的特点和规模。
2. 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唐代商业的短文,包括唐代商业的特点和规模。
2. 检查课堂纪律,确保学生合理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唐朝商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学会合作、独立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商业贸易的条件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2.时空观念:认识古代的商业贸易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
4.历史解释:认识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5.家国情怀:认识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及其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难点: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商业贸易中的作用【教学方法】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材料1:“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材料2: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1.商业贸易的起源(1)含义: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
(2)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3)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商族人的祖先契被封到商这个地方。
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
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部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中国商邦》材料1:“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材料2:“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导入部分1.1 引入话题引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性,说明其对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特点,理解其对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2.1 农耕经济时期讲述中国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农耕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区别等内容。
同时介绍土地制度和封建主义对农耕经济的影响。
2.2 市场经济时期介绍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崛起和发展,涵盖丝绸之路、水陆交通等贸易渠道及其带来的文化交流。
还可以讨论货币制度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2.3 工商业经济时期探讨手工业和工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手工业技术的提升、手工工艺品的制作与流通、城市发展与商人阶级崛起等方面。
可涉及盐铁政策以及职业分工等内容。
2.4 都市文化时期介绍中国古代都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包括首都建设、官员阶层的扩大与改革、科举制度等。
讨论宫廷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3.1 案例一: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和演变分析农耕社会中土地制度、封建主义对农民地位的影响,并探讨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案例二: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丝绸之路在推动贸易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扩展活动4.1 组织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观察相关文物和遗迹,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了解。
4.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五、课堂总结5.1 知识回顾概括性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思考问题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用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节课讲授内容。
初中历史课后服务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课后服务备课教案教学内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 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3. 能够分析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2. 素材:图片、视频资料3. 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笔、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述古代中国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制度。
二、新知讲解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方式介绍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 讲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如物质生产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3.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
4. 总结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促进了社会分工、增加了社会财富等。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
2.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交流其他组的看法。
四、课堂练习1. 在黑板上列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积极参与。
五、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后作业1.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总结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准备一份关于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PPT演示,展示时间为下节课。
教学反思:历史课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重要途径,通过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仍需加强对相关概念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5篇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5篇高一历史教案设计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坊与市交子商帮等重要概念;知道商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各代商人发展状况的了解,感受商业发展的辉煌,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商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周书》中关于农工商业的描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商业活动?商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商业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古代商业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先秦商业过渡: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家知道商人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秦汉商业过渡:秦汉以来,面对商业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总结: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三)隋唐商业1.商业繁荣的原因播放敦煌纪录片关于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时期壁画《胡商遇盗图》片段,同时展示开元通宝图片,学生思考唐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出原因:社会繁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
教师补充材料,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启发学生回顾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学生联系旧知可回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隋唐商业的繁荣。
2.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师出示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提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唐代的商业交易场所是什么?学生可知是市。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课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
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导入: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推进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演示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江苏省及福建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
在两国争霸战争中,吴国灭掉了越国。
越王勾践非常痛苦,想要复国,有一位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终于灭掉越国,报仇成功。
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从该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
商人”名称的起源与什么时期呢?由此导入课文。
一、合作学习夯实基础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课程要求。
【课件展示】【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 下面请大家在自学课文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课件展示】表格一:中国历朝商业发展状况表格二:市的变迁概况表格三:古代对外贸易概况二、师生探讨,共同进步1. 中国历朝商业发展状况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如下:第一:商周时期商业产生(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挖掘,在此基础上由老师概括):商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海贝、骨贝等货币,且商业为官府控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
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第二: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如果说,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产生阶段;那么,秦汉时期,商业已取得初步发展。
请思考:秦汉时期我国商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展示“秦半两”和“汉五铢”钱的实物或图片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感性认识。
还可以展示汉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长安城的两个市,既可以较好的展示汉朝市的特点,也可以说明商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三: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商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唐代长安城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
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各有220行。
东市肆邸千余,货物山积,商贾云集。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
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
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注:本部分内容为书本基础知识,应强调夯实)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课堂思考】: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第四: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补充说明: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产生于四川,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榷场:辽、宋、夏、金时期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收税贸易市场,促进了民族间的经贸交流。
)【课堂思考】:宋朝空前繁荣的商业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在此基础上,宋朝商业空前繁荣,更为元朝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百川之不息。
”据说每天仅运入城中的丝即达到千车。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严密控制对外贸易。
第五、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商帮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在全国各地,还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 市的变迁概况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如下:第一:展示西汉,唐,长安平面图,北宋都城图古代,“城”和“市”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彼此相互独立。
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市是交易的场所。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据之说,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①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思维探究:唐朝长安布局有何特点?此布局好吗?为什么?东西二市,市坊分开;不好;不便于商业活动,不便于人们生活。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思维探究:北宋东京布局与唐长安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市坊分开,出现夜市、早市、瓦肆,打破时间地点限制,出现四大商业名镇;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第二:展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商业繁荣第三:古代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
(3)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活跃。
②隋唐以后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
3.古代对外贸易概况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如下: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点:(1)对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是其主要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如郑和下西洋)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走向衰弱:原因: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表现:只开广州一处,只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
出口商品仅占总量3%左右。
三.自主探究讨论提高从课本归纳总结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问题一: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
(还包括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问题二::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
水陆交通的便利。
教师总结:商业发展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政治因素:①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经济因素:③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四:作业设计:能力提高型:结合课文,自主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可通过撰写小论文或收集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方式展现)五:本课总结商业、农业、手工业之间互相联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商业的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明朝中后期,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是古代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