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201212)

合集下载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加强宣传 扩大检测 预防艾滋
– 提高风险意识、检测意识;
– 宣传“早检测、早治疗”的好处,“晚检测、
晚治疗的害处”;
谢谢!
问题?
中国艾滋病 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2014.5.17
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8 3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126527550 7909 10742145092005634188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同性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男男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有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
坚持使 用安全 套的比 例未明 显升高
大学生MSM中HIV感染率4.6%
对同性恋的认识
• • • 同性恋非疾病化 同性恋非犯罪化 社会认知和歧视
MSM和同性恋含义
MSM 指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主 要分为以下几类: • 男同性恋者 • 男双性恋者
• 特殊环境下发生男男性行为的男异性恋者
1. 中国在历史上对同性恋基
本持宽容态度
2.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列 为违法犯罪予以打击 3. 上世纪80年代年后,成 年男性自愿性行为不再作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自艾滋病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人。

虽然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首先,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近年来,青少年和年轻人成为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他们在追求自由与激情的同时,也更易接触到一些高危行为,比如非保护性行为、吸毒等。

此外,由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性知识及健康意识欠缺,缺乏良好的健康教育,导致他们对艾滋病的风险认知不足,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其次,性传播仍然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性行为紧密相关,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人口国家,大量的性行为活动使得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更加容易。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性议题的封闭态度,使得性教育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相对滞后,导致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所缺失,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再次,静脉注射吸毒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吸毒人群中由于共用针具等行为,艾滋病病毒易于传播。

尽管我国在吸毒治疗与康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长期吸毒的人群难以戒断,容易传染病毒,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吸毒人群中,感染率更高,形成了艾滋病在特定地区快速扩散的趋势。

最后,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也受到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

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如贫困、性别不平等、性别暴力,也会加剧艾滋病的传播。

贫困使得一些人难以获得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资源;性别不平等导致一些弱势群体特别容易受到感染;性别暴力易导致性行为不道德,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更加复杂。

总结起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的青少年和年轻化、性传播、吸毒以及社会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加强性教育,推进各类预防措施并改善社会环境,将全社会的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个全球性的挑战。

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作者:————————————————————————————————日期:2017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2017年12月12日 10:32字号:T|T一、全求艾滋病数据分析12月1日,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全球3500多万人死亡。

去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但据估计,目前仅有7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晓其感染状况。

其中,非洲区域病情最严重,去年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数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二。

2010年至2016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7年1月至10月,发病数已达46206例,是2010年全年发病数的近3倍。

虽然,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病毒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在2000年和2016年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使大约1310万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2017年来,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了1/3.2016年全球 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2016年,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

有3450万尬,210万儿童,1780万15岁及以上女性,2016年有180万新感染者出现,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2016年全球衣艾滋病感染者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疾病防控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全球艾滋病新感染及死于艾滋病相关病症人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6年全球各地区新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虽然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使病毒得到控制且利于预防传播。

截至2017年中,全球有2090万艾滋病毒感染都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2012-201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2012-201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2012-201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查淑玲【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8【摘要】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V Epidemic in China in the year 2012—2015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IDS has experi⁃enced in the input distribution period, local epidemic periods and extensive epidemic periods.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main routes of AIDS transmission, blood transmission, sexual contact transmiss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IDS is now at the risk of critical phrase spreading from high risk population to general population. The monitoring data show that the largest group of HIV in⁃fection is injecting drug users. Sexually transmitted HIV infection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situa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 PMTCT) mainly appeared in heavy epidemic areas and the way of HIV transmission has been effectively blocked. The policy of“four free and one care” has been used to curb HIV/AIDS epidemic in China. But the control work of HIV/AIDS prevention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分析了2012—201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现状。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2012.10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2012.10

(一)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 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有PLHIV 78万人
(62~9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 (0.046%~0.070%),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PLHIV估计数超过5万人的省份有5个,占全国 估总数的60%; 低于5千人的省份有12个,占4.8%; 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均有疫情报告,93%的县区均有感染者或 病人。
(五)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 复杂化
1. 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25%用安全套; 2.
3.
4.
有87%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44%的 男男性行为者在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虽然注射吸毒的情况有所遏制,但使用新型毒品的现象愈显流行。 多性伴(异性性伴和同性性伴)现象仍在蔓延。 艾滋病感染人群多样化。病例报告数据显示,2000-2011年1-9月,50岁及以 上年龄组报告数增加明显,其中50~64岁年龄组人群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构 成比在11年间增加7.5倍,从1.6%上升到13.6%;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报告 数占总报告数的构成比在11年间增加约20倍,从0.34%上升到7.0%。 2006-2011年1-9月,报告职业为学生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也呈逐年上 升趋势,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2006年的0.96%上升至2011年1-9月 的1.64%。在当年报告职业为学生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20~24岁年龄 组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0.3%上升至2011年1-9月的49.0%。同时,感染HIV 的学生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8%上升为2011年1-9月的55.5%, 经异性传播比例从4%上升到19.3%。 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异地或者异国婚姻造成的外来媳妇引起的输入性 HIV感染者也在一些地区出现,对山东、山西、吉林、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 区外来媳妇的调查显示,这些输入性病例造成了配偶间的性传播以及母婴传 播。

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一、定义及临床表现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2014-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数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8780人,较2017年增加了3529人;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999人,较2018年增加了2219人。

2015-2019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为4.6195/10万,较2017年增加了0.4745/10万;2019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为5.0986/10万,较2018年增加了0.4791/10万。

2015-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逐年上升,2018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为1.352/10万,较2017年增加了0.2467/10万;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为1.5036/10万,较2018年增加了0.1516/10万。

三、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1、传播途径艾滋病也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被感染后艾滋病病情发病较缓慢,但传播速度较快,患者病死率高;一旦被感染后,患者将终身携带并对周围人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人免疫缺陷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从而引起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或缺陷,致各种严重并发症、机会性感染、肿瘤等。

2、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主要有控制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有效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提升医疗机构艾滋病发现率、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等。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和特点,真是个严肃却值得关注的话题。

说到艾滋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恐惧,甚至是偏见。

但其实,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一、流行状况1.1 近年来,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根据官方数据,感染者人数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这个现象真让人心痛。

尤其是高校里,很多学生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很多人认为它离自己很远。

实际上,知识的匮乏导致了很多误解和恐惧。

1.2 另外,城乡差异也很明显。

大城市的医疗条件好,宣传力度大,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相对清楚。

可是在偏远地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显得相对滞后。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导致了病毒的潜伏和传播。

这种差异,让人感到无奈。

二、流行特点2.1 性传播仍然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现在的年轻人,对性教育了解得不够,有时候一时冲动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很多人认为“我不会得”,可结果往往是无知的代价。

防护措施的缺乏,让这个病在年轻群体中悄悄蔓延。

2.2 另外,注射毒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人为了追求刺激,误入歧途,结果让自己和他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种事情,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位受害者。

2.3 同性恋群体的感染率也令人担忧。

社会的偏见让很多人无法勇敢面对自己的性取向,他们不得不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无法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种隐蔽性,正是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传播与防治3.1 虽然情况严峻,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

首先,教育是最好的武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区,都应该开展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

让大家知道,了解艾滋病,才能有效预防。

3.2 其次,医疗条件要改善。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应该加强对艾滋病的检测和治疗。

让更多人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 最后,社会支持也不可忽视。

无论是感染者还是高风险群体,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截至2013年底,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7万人(其中,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26.3万人,艾滋病病人17.4万人),报告死亡13.6万人。
2013年,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约1.1亿人次,新 发现病例90119例。
年份
中、美两国HIV检测咨询情况对比
HIV检测后接受结果的比例
我国历年艾滋病 性病疫情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陈祥生
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 化趋势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00-2013年全国不同省市梅毒病例报告 发病率时间趋势
2003-2013年上海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 发病数时间趋势
报告数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淋病
梅毒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我国根据历年的不同人群调 查的感染率及人口资料,初 步估计:
• 206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 者(其中,男性930万, 女性1130万)
• 150万淋病感染者(其 中,男性50万,女性 100万)
性病疾病负担构成比与性病病例报告构成 比的情况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艾滋病预防、治疗措施的不断提高,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正处于变化之中。

一、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1.感染人数的总体趋势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逐渐增加。

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约110万人。

尽管这一数字较高,但与全球范围相比,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仍然较低。

2.感染途径的变化以往,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输血以及不洁注射器的使用。

然而,近年来,通过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的感染途径。

这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性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有关。

3.高危人群的特点目前,中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性同性恋者、有性行为多次伴侣的人群、吸毒人群以及商业性工作者。

这些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强预防和宣传工作。

4.地区差异中国各地区艾滋病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严重,例如云南、广西等地。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流动性等因素有关。

二、未来趋势分析:1.感染人数的趋势预测随着预防、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宣传教育的加强,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预计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但由于人口流动和性观念的改变等因素的存在,预防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2.感染途径的变化性传播将继续成为主要的感染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群体。

因此,未来的预防和教育重点应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健康政策的重要部分,加强宣传和倡导正当性行为。

3.高危人群的关注高危人群仍然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未来,应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教育,提供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护措施,并积极推广安全性行为和无针施策。

4.地区差异的应对针对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疫情差异,未来的防控工作应注重区域化、个体化的策略。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山东)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山东)

本方案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 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的情况。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和感染鉴定工作应当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 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国家免 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的有关规定进行,遵循科学、公正、及时的原则。 对于预防用药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纳入工伤管理。对于因发生职业暴露而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进行补偿。
TDF/FTC oral-PrEP in MSM
(iPrEx, Grant et al 2010)
Medical male circumcision (MMC) (Orange Farm, Rakai, Kisumu) TDF/FTC oral-PrEP in heterosexuals (TDF2, CDC) TDF oral-PrEP in serodiscordant
用人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的规 定,预防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危害。 各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抗 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库,保证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及时、便捷和免费供 应。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指定鉴定机 构组织专家开展职业暴露感染鉴定和补偿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工作,并设立艾滋 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专家组(由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专家组成)、指定 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开展感染危险性评估、咨询、预防性治疗(必要时)、 实验室检测和登记。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感染鉴定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 室资质。如检测结果遇争议,样品送省级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或国家艾 滋病参比实验室检测。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

自上世纪80 年代被发现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也未能幸免,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从感染人数来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呈上升趋势。

尽管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数仍然较大。

截至目前,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量众多。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在早期,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非法采血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导致了不少感染病例。

然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血液管理的加强以及打击非法采血活动的力度加大,血液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如今,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其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有所上升,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定人群中更为明显。

从地区分布来看,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在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如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艾滋病的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程度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

在人群分布方面,艾滋病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过去,艾滋病主要集中在吸毒人群、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中。

但如今,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青年学生、老年人等群体的感染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年学生由于性观念的逐渐开放,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而老年人则可能因为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以及一些特殊的社交活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艾滋病的流行给我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健康方面,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这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艾滋病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降低生活质量。

在社会层面,艾滋病的流行可能引发社会歧视和偏见,影响感染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融入。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1985年——主要大城市中有少数病例出现(北京、上海)
1989年——HIV感染者(静脉吸毒)开始在云南省大面积流行 1992年——河南省通过非法卖血行为开始传播HIV
1994年——艾滋病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其流行范围
二、全国艾滋病疫情
网络直报 :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 230643例, 2007年新报告HIV 37419例,AIDS 10742例。

平均每月新报告HIV感染者约3100人 疫情估计: 到2007年底,估计现存HIV/AIDS约70万;其中艾滋病人8.5万,当年新发感染者5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万
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
累计报告:
2007年报告累计报告和2007年新报告HIV/AIDS传播途径情况在 2007年50,000新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 44.7% 男男同性传播:12.2% 注射吸毒: 42.0% 母婴传播: 1.1%。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及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及流行趋势

预防医学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年4月第2期(总第118期)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河北省晋州市防疫站(052260)张丽霞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到目前大约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的流行经历了传人期、播散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一、艾滋病病毒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病毒侵人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3.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4.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5.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患者。

在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6.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7.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二、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2.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3.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淋巴结直径在lem—.64——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4.并发恶性肿瘤,如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1985年——主要大城市中有少数病例出现(北京、上海)
1989年——HIV感染者(静脉吸毒)开始在云南省大面积流行 1992年——河南省通过非法卖血行为开始传播HIV
1994年——艾滋病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其流行范围
二、全国艾滋病疫情
网络直报: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 230643例, 2007年新报告HIV 37419例,AIDS 10742例。

平均每月新报告HIV感染者约3100人
疫情估计:到2007年底,估计现存HIV/AIDS约70万;其中艾滋病人8.5万,当年新发感染者5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万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
累计报告:
2007年报告累计报告和2007年新报告HIV/AIDS传播途径情况在 2007年50,000新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 44.7% 男男同性传播:12.2% 注射吸毒: 42.0% 母婴传播: 1.1%。

2012年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2012年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2012年xx艾滋病调查报告今天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

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多万人的生命。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何,与过去相比,疫情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艾滋病患者又遭受着怎样的歧视。

以下是关于我国艾滋病情况的调查。

1全球艾滋病毒携带者达3400万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1日发布年度报告,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大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70万。

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为去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

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去年1420万就医者中,大约660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47%,比2009年高11个百分点。

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去年大约1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比2006年高峰值减少40万,大约70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

自1995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5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就医免于死亡。

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外,全球2010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同样下降。

报告显示,全球去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增大约270万,比2001年减少15%,比1997年高峰值减少21%。

2我国艾滋病感染情况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人15.4万;当年新感染4.8万,死亡2.8万。

性传播比例持续增加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名词,如今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生根发芽。

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等待着那个引爆的时刻。

但是,你知道吗?这枚炸弹并不总是在关键时刻爆炸,有时候它也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地出现。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来。

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艾滋病、艾滋病……”原来,这个年轻人刚刚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他担心自己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所以才会如此慌张。

还有一次,我在超市里购物,看到一位女士正在挑选水果。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仿佛在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影响到家人的健康。

我走过去问她:“阿姨,你买这么多水果,是要送给谁吗?”她笑了笑说:“是的,我要把这些水果送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知道艾滋病并不会传染给他们。

”这些例子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的变化。

以前,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仍然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避而不谈,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病情,积极地寻求治疗和帮助。

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依然对艾滋病存在偏见的人。

这些人可能会因为无知或者误解而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歧视和排斥。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真实情况,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我们也要鼓励患者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艾滋病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只要我们积极地进行治疗和管理,就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积极地寻求治疗和帮助。

我们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前十个月中国内地新报告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802例。
2019年1-10月,全国报告的艾滋病病人 数为3415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7%; 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7740例,较去年同期 增加8.6%。
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 到2019年底,艾滋病新发感染数要比2019 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201212)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2019.12)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9 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2019年底, 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3400万人;2019年,新发感染250万 人,艾滋病相关死亡170万人。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活的 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
2.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全国累 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超过1000的县 (区)有93个,超过5000的县(区)有 5个。疫情严重的9个省(区)累计报告 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的79.9%。15— 24岁青少年和5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数逐 年上升,仅2019年1—10月就分别报告 9514例和16131例,较去年同期分别增 加12.8%和20.2%。
3.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艾滋病死亡 人数增加。2019年1-10月,报告的艾 滋病病人数为34157例,较去年同期 增加12.7%,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7740 例,较去年同期增加8.6%。
2019年1-10月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中经性途径传播所占比例为 84.9%(去年同期为77.9%),其中 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为21.1% (去年同期为15%)。
目前全国近3000个县已建立免费自愿咨询 检测网络,全国所有的县级均已具备艾滋病 病毒抗体检测能力。
全国开设了75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 计治疗38万人,参加维持治疗病人的艾滋病 新发感染比例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三成。
中国艾滋病疫情的特点
1.经性途径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 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2019年 1-10月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 经性途径传播所占比例为84.9%(去 年同期为77.9%),其中男男同性性 传播所占比例为21.1%(去年同期为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