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

合集下载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课件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课件
5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口淡无味 常多自利 呕吐恶心,嗳气吞酸 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苔白腻而厚脉缓
湿浊困 阻 脾胃 气滞
湿 滞 脾 胃 证
6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燥湿健脾 行气和胃 佐
苍术—燥湿健脾 厚朴—行气化湿,消胀满
陈皮—理气醒脾和胃
使 生姜、大枣、甘草—调补脾胃,
26
五皮散《华氏中藏精》
一身悉肿,肢体沉重—脾虚湿盛,水溢肌肤四 皮肢 水 心腹胀满—水气上冲,阻滞气机
上气喘急—水湿上泛肺源,肺失肃降 小便不利—肺失肃降,通调失司,水湿内停 苔白腻脉缓—脾虚湿盛之体征
利理 水气 消健 肿脾
君 茯苓皮—甘淡渗利,利水消肿 臣 大腹皮—下气行水,消胀除满
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 佐 桑白皮— 肃降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
13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发热倦怠肢酸—湿热交争湿邪重着 湿 颐肿咽重口渴—热毒上攻 温 胸闷腹胀—湿热下注,湿遏清阳,气机阻滞 时 身目发黄—热为湿遏不得发越,湿热熏蒸 疫 舌苔黄腻—湿热疫毒之体征
湿 热壅 疫遏 毒气

14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利清 湿热 化解 浊毒
君 滑石—清热利湿解暑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清热利湿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臣 石菖蒲、藿香—辟秽和中,宣湿浊之壅滞
白蔻—芳香悦脾,使气畅湿去
木通—清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去
佐 连翘、射干、贝母、薄荷—解毒利咽散结消肿
15
连朴饮《霍乱论》
湿 上吐下泻—湿热蕴伏,清浊相干,升降失常 热 胸脘痞闷—湿阻气滞 霍 心烦燥扰—热扰心神 乱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湿热郁伏之体征

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1. 平胃散的基本介绍
平胃散是一味中药,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生姜等多种草药组成。

它是
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方剂之一,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以其独特的草药组合,具有多种功能主治效果。

2. 平胃散的功能
2.1 平胃调气
•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胃肠胀气、不适感;
•调和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

2.2 缓解胃痛
•抗炎镇痛,减轻胃部不适和疼痛感;
•芳香草药成分有舒缓镇静作用,能缓解胃部痉挛。

2.3 调理脾胃
•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食欲;
•调节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

2.4 缓解胃炎、胃溃疡
•平衡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促进胃黏膜修复,减少胃溃疡的发生。

2.5 调节情绪、缓解焦虑
•搭配舒缓草药,具有一定的镇定效果,可缓解情绪波动和焦虑。

•对胃部不适引起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平胃散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为中药饮片,使用时需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不可过量;
•服药期间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有特殊体质或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意见。

4. 总结
平胃散是一味中药方剂,通过调和脾胃功能、缓解胃痛、缓解胃炎胃溃疡等多
种途径,起到平胃调气、缓解胃部不适的功效。

在使用平胃散时,需遵循医生指导,严格按照剂量使用,并注意不可过量。

此外,注意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保护胃部健康的重要手段。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组成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组成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组成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调理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它由苍术、陈皮、厚朴、香蜂草、焦山楂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作用。

平胃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苍术,它具有健脾开胃、除湿化痰的作用。

苍术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改善消化功能,增强胃肠道的吸收能力。

此外,苍术还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陈皮是平胃散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陈皮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柠檬酸,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减少胃酸的逆流,从而减轻胃纳差、腹胀等症状。

另外,陈皮还能消除胃部积滞的湿气,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厚朴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药物,可以改善胃冷症状。

厚朴含有挥发油、树脂和生物碱等成分,可以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提高胃肠道的收缩力和排空功能。

此外,厚朴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缓胃酸的伤害,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香蜂草是平胃散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具有健脾开胃、活络祛风的作用。

香蜂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萜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肠道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香蜂草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的感染和炎症,减轻症状。

焦山楂是平胃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健胃消食、行气和胃的作用。

焦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酸和纤维素等成分,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腹胀、胃胀等症状。

此外,焦山楂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减缓胃酸的伤害,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综上所述,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苍术、陈皮、厚朴、香蜂草和焦山楂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健脾开胃、除湿化痰、理气和胃的作用。

平胃散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纳差、腹胀、胃胀等症状。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有多种,包括平胃散、三仁汤、茵陈蒿汤等。

这些方剂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以发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等功效,帮助患者缓解肠道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平胃散:主要由苍术、厚朴、陈皮等中药材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滞脾胃所引起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肠道湿热的情况,平胃散可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等中药材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以及暑温夹湿所导致的湿重于热证,如头痛恶寒、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症状。

对于肠道湿热引起的脘腹痞满、肢体倦怠、大便黏滞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所导致的面目俱黄、发热、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肠道湿热所导致的小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四肢乏力等症状可起到缓解作用。

在使用这些中药方剂时,患者需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方剂期间,还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加重肠道湿热症状。

总之,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有多种,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助于缓解肠道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平胃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平胃散一、古方简介【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g,炒厚朴9g,陈皮9g,甘草6g。

【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怠情嗜卧,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溃疡性结肠炎【案例】某男,37岁,于1995年4月20日初诊。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年,泻下质稀,黏液或脓血便,日4~5次,轻度下坠,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苔白腻,脉滑无力。

证属湿困脾胃,中焦虚寒,治以健脾化湿,温中升清。

药用:苍术、半夏、厚朴、熟附子(先煎)各6g,陈皮8g,炮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党参各9g,白术、黄芪各15g,地榆炭9g,甘草6g。

二诊:上方10剂,大便减至日2~3次,黏液脓血便皆失,他症亦减。

上方去炮干姜、榆炭,加乌药9g、干姜9g,共服30余剂而痊愈[刘兴山,等.应用平胃散验案四则.山东中医杂志,1997,16(3):25]。

【按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有关的结肠炎,病程迁延,难以速愈。

该患者反复发作黏液血便,渐至脾肾阳虚,而舌苔白腻为应用平胃散的主要依据,方以平胃散加半夏化湿健脾,而各药剂量从轻,防燥湿太过之弊,伍以四神丸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健脾温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以培土厚肠,地榆炭清理肠垢。

2.乳糜尿【案例】某女,4岁。

形瘦体弱,面色萎黄,肚大青筋,每日零食度日,大便稀溏如渣,尿浊如米泔,每受凉感寒后上症尤重,断续年余不愈。

证属脾虚湿浊下注,治以健运脾阳,升清别浊。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云茯苓各6g,太子参、藿香各10g,砂仁、煨肉豆蔻、焦三仙各3g。

水煎温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食纳增进,泻止溲清,调治半月面色转荣。

继以原方10剂浓煎成膏分服,善后[吴承松..平胃散加减治疗九窍不和病证.浙江中医杂志,1988,4(12):546]。

平胃散_百度百科(精)

平胃散_百度百科(精)

平胃散_百度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核心用户NBA#path ul.nav li,ul.nav li{position:relative;}.nav{overflow:visible}div.nav-channel-hot{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 c="/img/baike/icons/hot.png");background:url("/img/baike/icons/hot.png") no-repeat scroll 0 0 transparent;_background:none;height:15px;position:absolute;width: 24px;top: -7px;right:7px}平胃散.technology-def{height:1%;margin:0 0 30px0;position:relative;zoom:1;padding-top:5px}.technology-icon{background:url(/img/baike/s/tec-icon.gif) no-repeat;top:0;left:10px;width:25px;height:30px;position:absolute}.tech nology-def a{text-decoration:none}.technology-def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chnology-def h4{padding:6px 0 036px}.technology-defdt{color:#666;float:left;display:inline;width:90px;text-align:right;font-size:14px}.technology-defdd{display:inline;float:left;width:600px;font-size:14px}.technology-def .tech-foot{margin-top:10px;line-height:25px;font-size:12px;color:#666;border-top:1px dashed #ccc}.technology-def .tech-foot span{float:right;margin-right:10px}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平胃散英文名称: pingwei powder 定义:同名方约有21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方。

进口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进口平胃散的功能主治

进口平胃散的功能主治1. 简介进口平胃散是一种中药制剂,采用了进口优质药材配制而成。

该药丸有着许多功能和主治,经过多年的使用和验证,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进口平胃散的功能主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药物。

2. 功能进口平胃散具备多种功能,主要包括:2.1 调和胃气进口平胃散能够调和胃气,增强胃部消化功能。

它可以激发胃肠道的动力,增加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2 抑制幽门螺杆菌进口平胃散还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胃病的细菌,扰乱胃部微生态平衡,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胃病。

进口平胃散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胃部细菌感染。

2.3 缓解胃部不适进口平胃散还可缓解胃部不适症状,如胃胀、恶心、呕吐等。

其成分可以舒缓胃部痉挛和胃部神经的兴奋,减轻胃部不适感。

2.4 镇定情绪进口平胃散中的一些药材还具有镇定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紧张和失眠等情绪问题。

镇静效果可以促进身心的放松,对改善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

3. 主治进口平胃散的主治范围广泛,以下是该药物常用于治疗的疾病和症状:3.1 慢性胃炎进口平胃散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胃纳减退、腹胀等症状。

进口平胃散能够舒缓胃部炎症、调节胃酸分泌,有助于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部症状。

3.2 胃溃疡进口平胃散对胃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

胃溃疡是胃黏膜破溃形成的溃疡,常表现为上腹疼痛、饭后不适等症状。

进口平胃散可帮助减轻疼痛、促进溃疡的愈合,对胃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3.3 功能性消化不良进口平胃散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进口平胃散能够调整胃肠功能,增强消化力,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3.4 胃部不适症状进口平胃散还可以用于缓解一些胃部不适症状,如胃胀、恶心、呕吐等。

方剂学之平胃散(图文)

方剂学之平胃散(图文)

使用注意
1.本方苦辛温燥,易耗伤阴血,失血过多或孕妇不宜使用, 素体阴亏者忌用。
方解

厚朴—辛苦温,又具芳化之性。善于行气消胀 除满;苦温可以燥湿,芳香可以化湿。 即行气祛湿两者兼顾。
“脾气之转输,湿邪之运化,皆赖于气之运行”。
即“气化则湿亦化”之意。
方解
佐 陈皮—理气化湿,醒脾和胃
助苍术燥湿,协厚朴行气。陈皮、厚朴芳香化
湿,具醒脾调中之功。
陈皮疏理气机,很多补泻升降方里,都喜用陈皮
湿滞脾胃基础方——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张介宾:“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说
明本方能平胃土之不平,为平治胃气之剂。故名“平
胃”。
主治证:湿滞脾胃证。
表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常 多自利,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 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血证论》:“身体沉重,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
方解
使 甘草—调和药性,甘缓和中
姜、枣—增强调和脾胃之功。
甘先入脾,脾得补而健运
用 方 要 点
湿滞脾胃基础方
辨 证 要 点 现 代 运 用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
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 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等。
全方燥湿行气并用,以燥湿为主,行气为辅。诸药皆 入脾经,本方重在治脾湿,兼和胃气。
气机受阻
脾主运化 喜燥恶湿
脘腹胀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脾运不健
脾胃
湿为阴邪 其性重着粘腻
不思饮食 食少无味 常多自利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
胃失和降
湿
肢体沉重 怠惰嗜卧
舌苔白腻而厚 脉缓
病机 湿滞脾胃,郁滞气机

平胃散标准配方

平胃散标准配方

平胃散标准配方
平胃散,是一种中草药制剂,具有理气和胃、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平胃散的标准配方是由苍术、茯苓、白术、甘草等草药组成,配伍合理,功效显著。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胃散标准配方的制备方法和药材搭配。

首先,平胃散标准配方的主要药材包括苍术、茯苓、白术、甘草。

苍术,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祛湿止痛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白术,味甘、苦,性温,具有健脾胃、燥湿化痰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和中健脾、缓急止痛的作用。

这些药材搭配合理,相互协同作用,能够有效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其次,平胃散标准配方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苍术、茯苓、白术按照一定比例
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药材研磨机中进行粉碎,直至成为细腻的药粉。

接着,将药粉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颗粒,确保药粉的纯净度。

最后,将甘草研磨成细末,与前面的药粉混合均匀,即可得到平胃散标准配方。

最后,平胃散标准配方的药材搭配。

苍术、茯苓、白术、甘草的比例为3:3:3:1,其中苍术、茯苓、白术的比例相等,甘草的用量稍少。

这样的药材搭配能够充分发挥各药的功效,达到平胃散的标准配方要求。

总之,平胃散标准配方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药材搭配合理,能够有效改善脾
胃功能,调理消化系统。

在使用平胃散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进行使用,不宜滥用或超量使用。

希望本文对平胃散标准配方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平胃散》祛湿名方,三用三不用,切勿乱用

《平胃散》祛湿名方,三用三不用,切勿乱用

《平胃散》祛湿名方,三用三不用,切勿乱用展开全文平胃散,中医方剂名。

为祛湿剂,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先来看下组方: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我们来看下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

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其性喜燥恶湿,湿邪滞于中焦,则脾运不健,且气机受阻,故见脘腹胀满、食少无味;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腻,故为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湿邪中阻,下注肠道,则为泄泻。

治当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

君药苍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药厚朴,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佐药陈皮,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药甘草,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襄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

此方为祛湿剂,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除了解湿滞脾胃证还有哪些新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急性胃炎一般起病较急,症状轻重不一。

对于辨证为湿滞脾胃的患者即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

胃神经官能症在女性多见,与精神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3种类型。

胃神经官能症表现为痰湿阻滞气机、脾失健运的可以服用平胃散。

肝炎肝炎患者尤其是急性期出现腹胀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多为湿邪阻滞脾胃。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服用平胃散。

既然此方所用较多,日常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我们今天主要谈下此方哪些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阴虚者治宜滋阴为主,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血虚者血虚者脾虚,此方禁用,宜补脾为主脾胃虚弱者苍术药性燥烈,,此方禁用,脾胃虚弱者宜先治益脾胃孕妇现在人湿气重的人特别多,冷饮、寒凉食物、空调、运动少、甚至喝水过多都是造成湿气盛的原因,且湿气难除,非湿气难出,乃方式错误,不辩证就施治。

平胃散 - 来源

平胃散 - 来源

平胃散 - 辩证要点 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而厚。 平胃散 - 病机 湿困脾胃,阻滞气机 湿困脾胃,阻滞气机.
平胃散 - 配伍特点 燥湿与行气并用。 平胃散 -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平胃散 - 主治

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 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 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 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 缓
按语:刘渡舟教授为我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 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60余年,具有 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为人宽厚,传授弟子无隐无 晦,凡从其学者,皆能得其真传,每遇刘老应诊 之时,不但患者熙熙攘攘,学习者也是座无虚席, 随师应诊者常常达到5人-6人之多。 刘渡舟教授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每以经方 起沉疴、愈废疾,其用方简练,令人称奇。然刘 老并不排斥时方,认为应当提倡用时方补充经方 之不足,提出“古今接轨”之法,倡导经方与时 方有机结合应和,以应对现今复杂的临床病情。
刘渡舟教授治疗胃病喜用此方,认为使用 本方,当着眼于湿、食二证。胃属阳明, 其气为燥,当燥不燥而为湿伤,则胃不和, 可见心下痞满、嗳气呃逆、胃脘胀痛、饮 食不化、舌苔白厚腻之证。平胃者,削平 胃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义。湿邪得去, 脾胃健运,则饮食自消。故本方具有健脾 和胃,祛湿消食之功。临床用于湿邪伤胃、 饮食不化之证,则相得益彰。
平胃散 - 方歌
平胃散用朴陈皮, 苍术炙草姜枣齐; 燥湿运脾除胀满, 调胃和中此方宜。
刘渡舟教授应用平胃散的经验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 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 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 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 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 以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等证。方后并注曰:“常 方后并注曰: 方后并注曰 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 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 节之气。 可见《局方》创平胃散, 节之气。”可见《局方》创平胃散,不但用于治疗 脾胃不和之证,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因 脾胃不和之证,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 此,后世医家对此方推崇倍至,它已经成为治疗脾 胃病的祖方,很多和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来。

平胃散(丸)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丸)的临床应用

平胃散(丸)的临床应用平胃散一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组成虽然只有寥寥4味,但是用药精当,力专效宏,临床应用广泛。

笔者对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略有心得,本文对平胃散的组方、配伍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探讨,敬请斧正。

平胃散方剂介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文记载,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吐恶心,暖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原方组成与用法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锉、炒)三十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以水一盏,人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人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6 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苍术辛苦温燥,入脾胃经,辛以燥湿,苦以降浊,芳香化湿,健脾燥湿;厚朴苦温燥湿,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陈皮理气消胀,又行气化湿;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肝脾,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全方行气燥湿并用,组成苦温燥湿运脾之剂。

配伍特点全方重用苍术,以燥湿运脾为君药,以厚朴行气燥湿除满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和中燥湿,甘草和中为使药。

功能主治全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证。

症见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脉濡缓。

现代剂型现在已经制成成药“平胃丸”,方便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平胃散方中的苍术、厚朴、陈皮能够健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因而能增进食欲;厚朴煎液能使实验动物的离体肠管的紧张度下降,能减轻贲门、幽门平滑肌痉挛,兼有抗菌、镇痛、镇静的效果;陈皮有促进胃液分泌和止呕的作用,与厚朴同时用可增强胃肠道蠕动;甘草能缓解肠痉挛,和厚朴同用有解除痉挛的功效;甘草又能减轻胃酸的分泌,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陈皮亦有对抗溃疡的作用;厚朴和苍术的利尿作用可以减轻消化道水肿和利于止泻。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平胃散,是中医药中的一种制剂,用于调理胃肠功能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它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消食健胃的功效,对于一些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不适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平胃散有口服和外用两种方式,口服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外用则用于治疗皮肤病症状。

平胃散主要由黄连、茯苓、苍术、砂仁、木香等多种中药组成。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共同发挥着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首先,黄连是平胃散的主要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抗毒等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少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由于热邪引起的胃肠道炎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次,茯苓是平胃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尿、消肿、祛湿等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蠕动的频率和幅度,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从而缓解胃肠道不适。

再次,苍术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苍术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舒张,改善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增加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流动性,缓解胃胀、脘痛等不适症状。

另外,砂仁能够缓解肠胃气滞,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平息胃热,缓解胃肠道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木香具有解表、透疹、化湿的功效,能够改善胃肠道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消除胃肠湿热的病因,提高胃肠蠕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以上是平胃散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综合应用这些药物能够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具体来说,平胃散能够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脘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食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率,降低食物的残渣量,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平胃散对于一些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有特别的疗效。

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的饮食结构不均衡,常常偏食,或者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这些都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平胃散的用法思考

平胃散的用法思考

平胃散的用法思考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是治疗湿困脾胃证代表性方剂。

最早见于宋代周应《简要济众方》。

主治 “胃气不和”, 后收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

完善明确了主治病证“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总结起来,局方的扩大了平胃散的主治,分以下几类。

脾的问题: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胃的问题:呕哕恶心,噫气吞酸,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心的问题: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满短气胆的问题:口苦无味,下消化道的问题:自利,霍乱平胃散的主治是以消化系统为为核心的,湿邪为主要病因病机的证候。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姜枣组成。

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重用为君。

厚朴苦温芳香, 行气散满, 助苍术除湿运脾, 是为臣。

陈皮理气化滞, 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

甘草、姜、枣调补脾胃, 和中气以助运化, 是佐使。

全方合 “治湿先顺气, 气顺湿自消, 治胃在运脾, 脾运胃自健”之义, 共奏脾升胃降, 平运胃气, 调中治安之效。

简单来说:苍术治湿;厚朴,陈皮理气;草、姜、枣和中。

笔者十分推崇陈士铎先生的《本草新编》,借用本草新编关于以上药物的论述。

1.苍术:发汗,消湿,去胸中冷气,辟山岚瘴气。

治气虚湿痰而中邪。

苍术之妙,全在善于发汗。

凡发汗之药,未有不散人真气者。

苍术发汗,虽亦散气,终不甚也。

2.厚朴:甘、辛,气大温。

或问厚朴入于平胃散中,以平胃气,似厚朴乃益胃之品,而非损胃之药。

然平胃散,非益胃之品也。

彼其命名之意,谓胃之不平者而平之也,是泻胃气之有余,非补胃气之不足。

胃气既无所补,又何所益乎。

平胃散用厚朴,泻胃实而不补胃虚,人奈何错认为益胃之品哉。

3.陈皮:味辛、苦,气温。

入少阳三焦、胆腑,又入厥阴肝脏、太阴脾脏。

4.生姜:辛辣,大热。

辟疫,且助生发之气,能祛风邪。

平胃散配方组成

平胃散配方组成

平胃散配方组成
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胃肠不适,包括胃脘疼痛、饱胀、恶心、呕吐、便溏等症状。

平胃散的配方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味药材:
1. 陈皮:能疏通气机、行气化滞,有助于解决脘腹胀满、食欲
不振等问题。

2. 枳壳:能疏通肝胆,行气止痛,有助于解决胃脘疼痛、便秘
等问题。

3. 泽泻:能清热利湿、行气化痰,有助于解决胃热口渴、泛酸
恶心等问题。

4. 炙甘草:能调和各种药性,有助于增强方剂的整体功效,同
时具有润肺止咳、解毒等作用。

以上是平胃散配方组成的主要药材,不同的医生或者不同的病情,也可能会加入其他药材进行配伍。

如果需要使用平胃散治疗胃肠不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 1 -。

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平胃散是中医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常用方剂,具有调和脾胃、消食化积、理气止痛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平胃散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为中医药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胃肠道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针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根治疾病,但手术风险较高,且术后康复时间较长。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平胃散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关于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药效成分分析、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尚需深入探讨。

开展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平胃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其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机制,为其开发新药、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研究结果还可以为中医药在国际医学领域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介绍平胃散的历史和传统应用平胃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方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平胃散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

在随后的历代医书中,平胃散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平胃散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黄连、厚朴、生姜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等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平胃散常与其他中药方剂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疏肝平胃散禁忌及注意事项

疏肝平胃散禁忌及注意事项

疏肝平胃散禁忌及注意事项疏肝平胃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痰湿内滞、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虽然疏肝平胃散是一种非处方药,但是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疏肝平胃散禁忌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虽然疏肝平胃散是中药,但是其中含有一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果女性怀孕或正在哺乳期,应当避免使用疏肝平胃散。

其次,对于个体对疏肝平胃散成分过敏的人来说,也应当禁止使用该药。

过敏反应可能会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肿、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疏肝平胃散并就医。

另外,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当慎用疏肝平胃散。

这是因为疏肝平胃散中的一些成分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如果这些器官功能受损,药物可能会在体内积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疏肝平胃散应当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与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药物一起使用。

这是因为疏肝平胃散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增加镇静、催眠或麻醉药物的效果,导致副作用的增加。

在使用疏肝平胃散之前,应当告知医生关于目前使用的任何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和中药等。

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疏肝平胃散以及如何调整剂量。

除了禁忌事项外,使用疏肝平胃散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应当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疏肝平胃散,切勿超出推荐剂量。

疏肝平胃散是一种药物,过量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其次,疏肝平胃散多为颗粒剂或丸剂,一般需要口服。

在服用时,可以用温水将颗粒或丸剂溶解,并搅拌均匀后服用。

服用前要先饭后半小时服,可以提高药效。

另外,疏肝平胃散是经过煎煮处理的中药,不宜直接将药物投入嘴里嚼碎后咽下。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药效不均匀或不吸收。

最后,如果出现使用疏肝平胃散后没有改善症状,或出现新的不适反应,应当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

医生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或考虑是否需要停用疏肝平胃散。

平胃散,你会用吗?

平胃散,你会用吗?

平胃散,你会⽤吗?“平胃散”的使⽤:1、20171208 平胃散,你会⽤吗?2、20171215 平胃散的附⽅使⽤。

3、20171222 千古名⽅“藿⾹正⽓散”真的是“万能好药”吗?-START-前两周⼀个同学问呆少,说:最近接诊了三个病⼈,共同点是三个患者纳呆不思饮⾷,腹胀,观其⾆脉,⾆淡,苔⽩腻,脉濡缓。

“⾆淡苔⽩腻”,提⽰脾胃湿阻,是否都是平胃散证?(图⽚来⾃⽹络)所以,就都⽤了平胃散原⽅进⾏治疗。

但是⼀周下来后,发现其中⼀⼈⼏天药后,诸症缓解。

⽽另外⼆⼈症状却没有丝毫改善。

原因在哪⾥?呆少当时未经详问,敷衍回道:可能是患者病机不单单都是“脾胃湿滞,⽓机不畅”,可能原⽅需要加减?因为没望⾆,没把脉,连问诊都没参与,确实很难下诊断。

光听别⼈⼀⾯之词,听着似乎辨证⽆误,但是总是不太放⼼别⼈诊的⾆脉。

后得闲细问三⼈症状。

病情⼤幅度缓解的那个患者:陈某,男,26岁,以乏⼒,纳呆为主诉,伴有胃脘部的轻微胀满。

再细问,⾃述⼝淡⽆味,不欲饮⾷,⼆便尚调,⽆其他不适。

可以看出来病位在中焦脾胃,确为湿阻中焦脾胃的平胃散之证,故⽽药达⽽愈。

⽽效果不好的两个⼈。

1、蒋某,⼥,22岁,虽然也以纳呆、腹胀为主诉。

然细问病史,诱因乃近⽇期末考将⾄,才致诸症加重。

⾃诉平素便容易遇事紧张,⼀有⼼事,便不欲饮⾷。

⼆便尚调,偶觉⼝⼲。

2、李某,男,23岁,亦以纳呆、腹胀为主诉。

细问病史,患者曾于⾼中时⾏胆囊切除术,之后便有了这些症状,⽽且⼤便基本不能成型,⽇1~2⾏。

并且晨起刷⽛时常伴恶⼼。

易⼝渴,却饮⽔不多,原因是⾃觉饮⽔会加重便溏症状。

呆少问完后,恍然⼤悟!陈某其病位:很明显是单纯的⼀个中焦脾胃。

⽽蒋某除了脾胃这个病位,不能忽略肝经之证。

⽽李某除了脾胃湿阻,可以更多的看到湿邪上攻⽽呕,下犯⽽利。

由此案例可知:⽅剂书为何仅⾔“平胃散是治疗湿阻脾胃的基础⽅”了。

因为平胃散的病机太基础,只要病机稍复杂,原⽅使⽤效果就较差。

在回复区,⼤家可以猜猜余下两位病⼈,呆少会如何组⽅?下周五呆少公布答案,并谈谈平胃散的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湿和胃
化湿和胃剂,适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所致的脘腹痞满,暧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症。

常以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如苍术、藿香、厚朴、白豆蔻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15克)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各
9克)甘草锉,炒,三十两(6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以水一盏,入姜二片,干枣两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暧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主方。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脾为湿困,则运化失司,进而阻碍气机,而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则胃气上逆,发为呕哕噫气。

湿性重滞,湿多则身重嗜卧,甚则下注而为泄泻。

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法。

方中以苍术为君,以其味苦性温而燥,最善燥湿,兼以健脾,能使湿去而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脾气之转输,湿邪之运化,皆赖于气之运行,况湿邪阻碍气机,气滞则湿郁,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辛苦性温,非但
善能行气消满,且有芳香苦燥之性,行气而兼祛湿,与苍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
化气行则脾得运化。

佐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煎加姜枣,其调和脾胃之功益佳。

综合全方,重在燥湿运脾,兼能行气除满,使
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运用]
1.本方性偏苦燥,最善燥湿行气。

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证治要点。

阴虚气滞,脾虚胃弱者,不宜应用。

2.此为湿滞脾胃的基础方,若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证属寒湿者,宜
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3.可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附方]
柴平汤(《景岳全书》)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各6克)
加姜枣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湿疟。

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儒。

柴平汤即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主治湿疟。

湿疟为病,乃素多痰湿,复感外邪,湿痰阻于少阳所致。

张景岳说:“凡疟疾初作,必多寒热,大抵皆属少阳经病”。

用本方和解少阳之邪,燥湿化痰和胃,而治湿疟。

[文献摘要]
《医方考》:“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此方主之。

此湿土太过之证,
经日敦阜是也。

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厚朴味温而苦,温则益脾,苦则燥湿,故
二物可以平敦阜之土。

陈皮能泄气,甘草能健脾,气泄则无湿郁之患,脾强则有制湿之能,一补一泄,又用药之则也。

是方也,惟湿上太过者能用之,若脾土不足及老弱。

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


[方歌]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
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