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理应激

合集下载

第6章心理应激

第6章心理应激

问题关注应对
计划 回避 面对 分散注意 升华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幻想
合理化
求助 倾诉
转移 退化 屈服
情绪关注应对
幽默 淡化 自控 忍受 发泄
放松 烟酒 药物
生 件活

认 价知

社 持会

应激过程
情 应绪

第6章心理应激
生 应理

减轻应激作用的外部资源
社会支持的种类
1. 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 2. 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度等
第六章 心理应激
什么是心理应激? 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不断发展的概念 医学 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第6章心理应激
情绪状态(强度与持续时间)
心境
比较持久而微弱、具有渲染性
激情
短时间的猛烈而爆发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 引起的高度紧张
第6章心理应激
医学界
重视应激的生理病理过程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无 力、萎靡不振等;
什么是应激反应?
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
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
激的心身反应。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第6章心理应激
情绪反应
1、焦虑 2、恐惧 3、抑郁 4、愤怒
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 2、退化与依赖 3、敌对与攻击 4、无助与自怜 5、物质滥用
第6章心理应激
应激的生理反应 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第6章心理应激
个性与应激 什么是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兴趣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

第6章 心理应激

第6章 心理应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成长性需要
缺失性需要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 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观
心理治疗要取得成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病人基本需要的满 足,这是通向自我实现之路的重要一步;②病人自我认识的改善,就 是帮助一个人朝向具有更丰满的人性和人格的完善方面发展;③建立 良好的社会环境。
例:武松打虎
警觉期
抵抗期
衰竭期
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
上述三个阶段并不一定都依次出现 多数应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变化, 只有少数严重的应激反应才进入第三期
塞里( Selye H)的应激学说
特点:关注的是应激的反应,启动了对应激理论 的探索,重视应激状态下机体生理病理反应的分 子生物学机制,但忽略了应激的心理成分,缺少 对应激刺激方面的深入认识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5. 社会和环境事件 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个体产生影响。 6. 个人健康事件 指疾病或健康变故给个人造成的心理威胁。 7. 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 升学、升职遭受挫折等。 8. 喜庆事件 指结婚、再婚、立功受奖、晋升、晋级等,需要个体作出相 应心理调整。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1. 工作事件 指工作环境或工作性质具备紧张性和刺激性,易使人产生不 同程度的应激。 2. 家庭事件 是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应激源。如多次恋爱不成功或失恋, 夫妻关系不和、两地分居等。 3. 人际关系事件 包括与领导、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 冲突等。 4. 经济事件 包括经济上的困难或变故,如负债、失窃、亏损和失业等。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主要理论内容
(三)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06心理应激

06心理应激

认知评价 生理反应
14
第二节 应激源
应激源( stressor ):是作用于 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 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 能引起应 激的刺激物有生物性、心理性、社会 性和文化性等各种因素。
15
一、应激源的分类:按来源分类


1· 外部物质环境
2· 个体的内环境

3· 心理社会环境( 1 )工作或学
39
(一)认知评价过程

拉扎罗斯(zarus)和他的工作小组将 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三级:
1.初级评价:“我是不是有麻烦?” 2.次级评价:“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 3.再评价:有效►问题关注应对(适应); 无效►情绪关注应对(不适应)

40
(二)影响因素
1.情绪 2.不确定性或无法预知性 3.事件对个人的意义
12
四、应激作用过程
应激源(生活 情景性)
将其看作为忧伤或 高兴的事情
情绪 唤醒
生理 唤醒
应激 结果
(认知评价)
图9-1 应激模式
(生理反应)
13

输入
中介机制
反应
结果
------------------------------------ 环境需求 应激源 觉察与 心理反应 适应 适应不良
41
二、应对方式
又称应对策略,指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 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时采取的各种策略,是 个体对外界应激事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的 综合体。
42
(一)应对方式的分类
1.应对指向性:问题中心策略
情绪中心策略
2.应对者态度:积极与消极
43
应 对 活 动

《心理应激》课件

《心理应激》课件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不佳可能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
老年人心理应激问题
01
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面临身体 健康的挑战,如慢性疾病、失能
等,可能引发心理应激。
03
生活变化
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可能导致 老年人出现失落、焦虑等情绪。
02
孤独感
退休后社交圈缩小,与家人、朋 友的联系减少,可能导致老年人
心理应激的来源
工作压力
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工 作要求高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工
作压力。
人际关系
与同事、领导、家人、朋友等 人际关系问题,如沟通障碍、 冲突等,也可能导致心理应激 。
家庭问题
家庭内部的矛盾、关系紧张、 婚姻问题等都可能引发心理应 激。
个人问题
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如经济困 难、身体健康问题、自我认知
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沟 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获得支 持和理解。
心理应激的干预手段
心理咨询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获得个性 化的指导和帮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 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心理疏导
通过谈话、倾听等方式,排解内心的困惑和 压力,缓解情绪问题。
行为异常
出现逃避、退缩、攻击等行为。
社交障碍
避免社交活动,与他人疏远。
CHAPTER 03
心理应激的管理与应对
心理应激的自我调节
情绪管理
认知调整
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 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对压力情境的认 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放松训练
时间管理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缓 解身体紧张和心理压力。

06第六章-心理应激

06第六章-心理应激

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生 认知评价 活 事 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等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第一节 总 论 二、心理应激的理论
(四)心理应激系统模型
生活事件
姜乾金等自 1987以来,证明 应激是多因素相 互作用的系统。
社 会 人格特征 支 持
认心
知身
评 价
反 应
健 康 疾 病
第二节 应激源(stressor) 二、分类
(二)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
正性生活事件(positive events) 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s)
第二节 应激源(stressor) 二、分类
(三)按生活事件的主观和客观属性分
客观事件(objective events) 主观事件(subjective events)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应激反应: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 理、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应激的心身反应 (Psychosomatic Response)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一、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 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 关 的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内源性阿片系统;
生 性腺轴;
理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基 免疫系统;
础 “情绪脑区”。
第四节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六章  心理应激
次级评价(我 能否应对此次 考试?)
认知性 再评价
不应激
不相干 (这次考试我不必 参加)
没有坏处 积极的
(考试对我升级没 有任何影响或可以 使我升级)
应激 威胁 危害 丧失
(这次考试一定对 我不利或要让我丢 面子)
挑战
(这次考试是一次 机遇证明我的知识 水平)
第三节 应激心理中介机制
(二)应对方式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H. Selye (1907-1982)
塞里在实验中发现,用冷、热刺激,感染和毒物作为应激源的动物实验中,总是能引起 小鼠肾上腺皮质增生,胸腺、脾脏、淋巴结明显萎缩,嗜酸性白细胞明显下降,胃粘膜 浅层溃疡等变化。
全身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 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 • 个性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 •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 •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 •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 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有关
第三节 应激心理中介机制 (四)个性特征
人格特征:
• A(竞争性强)、B(平衡性)、C(压抑 型)行为类型
• 坚韧人格:奉献、控制、转变特征 • 非理性非逻辑的人格
第三节 应激心理中介机制
(三)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的研究:
• 社会支持的量化研究
肖水源(1987),社会支持量表 Blumenthal(198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Wilcox(1982),社会支持调查表 Sarason(1981),社会支持问卷
第三节 应激心理中介机制 (四)个性特征
个性与应激的关系:
各种生活事件对人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 现为心身紧张和不适,俗称“紧张”、“压力”。

第六章-心理应激(2013.10)

第六章-心理应激(2013.10)

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
个性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有关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1.应激系统的概念 2.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 – – – – – – –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内源性阿片系统 性腺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免疫系统 情绪脑区
好合好散
被人踩了一 脚 被人踩了一 脚
19
骂人或吵架 谅解或幽默 一下
有可能他不 是故意的
(二)应对方式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
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
认知和行为措施。 应对又称为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 )。
应对分类
应 从指向性分 对 分 从作用分 类
身体健康,
生活事件
个体 应激
事业顺利
事业不顺, 身体疾病
16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
一、应激的心理中介 (一)认知评价 (二)应对方式 (三)社会支持系统 (四)人格特征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二)应激生理中介相关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一、应激的心理中介
(一)认知评价
评价(evaluation or 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 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 估计。
三、应激易感模型
(一)生理层面的应激易患性
生理是中介机制 个体差异易感性
(二)心理层面的应激易患性
不同的知、情、意模式,与应激易患性密切相关。
(三)社会层面的应激易患性
不同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与应激易患性密切相关。

应激与应对.ppt

应激与应对.ppt

心理应激系统模型
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 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 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 疾病;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 中起关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生活事件

会 支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认心 知身
健 康
评 价
反 应
疾 病
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
应激反应特异性的原因
• 将应激作为一种整体过程来认识,包括三个方面:(1) 应激是一种刺激;(2)应激是一种反应:(3)应激是一 种处理。
•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激的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 的;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 激反应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因素 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2、回避反应: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 能引发创伤性体验的事物,情绪持续低落,对原来感兴趣 的事物丧失兴趣,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与人交往,表现 的神情呆滞,对人或事反应迟钝,难以接受或表达细腻的 情感,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 这种回避可能无意识化,即表现为“选择性遗忘”。 • 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另一方面也会阻
一组主要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 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 发病时间与应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 症状反映刺激因素的内容 ✓ 病程和预后也取决于刺激因素能否及早消除 ✓ 一般预后较好
适应障碍(AD)
• 定义: 指在紧张的生活事件影响下,由于个体素质及个性缺陷而 导致对刺激因素不能适当地调适,从而产生较明显的情绪 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可使社会 功能受损。

健康心理学题目复习

健康心理学题目复习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第六章应激和应对1、心理应激概念的核心是:答案:AA.适应和应对“过程”B.生理反应C.心理反应D.生理刺激物E.心理刺激物2、根据赫尔姆斯的调查,若生活变化单位(LCU)累计得分在300以上,则第2年的患病率约为B A、20% B、35% C、50% D、65% E、80%3、认知应对不包括以下哪个?答案:CA 问题解决B 自我对话C 寻求信息D 重新评价4、“此地无银三百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BA合理化B 反向形成C 转移D 幻想名词解释1、互助-友好反应:是指在遇到应激源时与其他人合作和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

若这些行为体现在女性身上,可能有利于自我保护和保护后代。

2、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团体等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应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3、布朗斯坦模式中应激源的分类(p76)(1)躯体性应激源:(2)心理性应激源:●(3)社会性应激源:●(4)文化性应激源:4、应对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P91)答:目的:有减少有害的环境条件,忍受或适应负性的事件或现实.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持情绪的平衡和保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结果:能重新达成情绪的稳定状态和被应激源干扰后仍能保持正常的活动。

5、常用的应激管理技术有哪些?答案:认知重构,应激接种,问题解决训练,时间管理,幽默,松弛训练。

6、简述判断应对是否成功的三个标准 917、请列举社会支持对健康的保护作用:答:降低死亡的危险;降低患病的概率;增强疾病患者的康复能力;减少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反应,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8、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及其分类 929、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坎农战斗-逃跑反应模型的对应下的过程及因素 8110、根据日常生活与实际情况,请举例并分析应激源的性质与健康的关系 78第七章微环境与健康生涯发展: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六章心理应激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分以下三期(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B.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D.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2.塞里的应激研究更接近于目前应激概念中的( )A.心理反应B.社会反应C.行为反应D.生理反应3.塞里强调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后产生( )A.非特异性心身变化B.特异性心身变化“C.特异性生理变化D.非特异性生理变化4.综观应激研究史,最早被关注的是应激的( )A.生物学方面B.心理学方面C.社会学方面D.人类学方面5.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A.情绪焦虑程度B.累计LCU的值C.心身疾病发生率D.转化为生物学指标6.根据已有的对生活事件“质”的研究,对健康影响居前的事件通常是( )A.家庭不幸、工作压力、人际矛盾B.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经济负担C.人际矛盾、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D.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家庭不幸7.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A.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B.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C.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D.公认的有害事件8.某人内心非常自卑,但与人交往时显出一派自高自大,较恰当的选择是( )A.潜抑B.反向C.否认D.幽默9.LCU反映的是( )A.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单位B.生活事件的被认知程度单位C.生活事件对溃疡病等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D.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10.应激反应最妥帖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A.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B.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C.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D.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11.不宜作为“心理应激反应”效标变量的有( )A.焦虑、抑郁情绪水平或躯体生物指标B.心身症状量表C.认知评价与应对水平D.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12.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认知改变B.情绪反应C.个性改变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13.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 )A.焦虑B.抑郁C.愤怒D.恐惧14.作为应激的一种行为反应,所谓“退化”是指( )A.个体采用远离应激源的方式应付环境B.个体采用攻击的方式应付环境c.个体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D.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行为反应15.关于应激的生理反应,请选择下述最确切的描述( )A.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涉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B.边缘系统的“情绪脑”及下丘脑起决定作用C.丘脑和网状结构起决定作用D.自主神经系统是最终的作用环节16.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B.下丘脑—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C.下丘脑~神经垂体轴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17.请选择你认为在心理一神经一内分泌中介机制中最主要的调节部位( )A.腺垂体B.神经垂体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18.心理应激通过以下心身中介途径与生理反应和心身疾病相联系:( )A.神经、垂体、紧张状态B.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C.神经、内分泌、紧张状态D.垂体、内分泌、免疫系统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A.认知评价B.应对方式C.个性特征D.社会支持2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生活事件的性质B.个性特征C.社会支持D.以上均是2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A.情绪调节B.认识和行为努力C.潜意识中的防御D.求助活动22.某学生对一次考试失败引起的精神痛苦进行调整,最宜称为( )A.问题关注应对B.情绪关注应对C.过程应对D.特质应对23.关于特质应对,确切的描述是( )A.与个性特征和个人行为习惯有较高的相关性B.与生活事件性质有较低的相关性C.A、B均对D.A、B均不对24.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以下理论( )A.行为学习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25.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 )A.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B.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C.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26.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A.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B.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C.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D.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27.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四类( )A.精神病型、心理障碍型、心理问题型、正常型B.自恋型、神经症型、不成熟型、成熟型C.精神病型、神经症型、心理问题型、正常型D.自恋型、心理障碍型、不成熟型、成熟型28.合理化机制( rationalization)又称( )A.合理应对B.文饰作用C.白日梦D.矫枉过正29.潜抑机制(represslon)( )A.是个体有意不去回想痛苦事件B.是个体将痛苦事件深埋在心里,不表现出来C.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D.是精神分析治疗中医生帮助病人消除痛苦的技术一30.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 )A.人际关系B.社会角色C.社会支持D.应激的内部资源31.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确切的描述是( )A.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B.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C.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D.综合以上三方面32.关于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 )A.具有减低应激水平和保护健康的作用B.只有在出现负性生活事件时才发挥作用C.与应对方式等概念在内容上是完全独立的D.只有在人格有缺陷的个体身上才发挥作用33.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忍耐,最宜称其为( )A.积极应对B.问题关注应对C.特质应对D.应对策略34.退行最恰当的说法是( )A.用幼稚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B.回避应激源C.是一种消极应对策略D.常借酒消愁35.某人丢失—件贵重物品,他称此事为“破财免灾”。

第六章心理应激-PPT

第六章心理应激-PPT

2、应激源得分类
躯体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生理性应激源
❖ 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得刺 激物。 物理刺激 冷、热、辐射 化学刺激 酸腐蚀等 生物刺激 病毒、细菌
心理性应激源
❖ 就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得紧张性信息。 心理冲突 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
就是人类生活中最为普遍得应激 源
5、转移
将欲望、情感或行为 不自觉地转向
可替代得对象
6、抵消
以象征性得动作、语言与行为
抵消已发生得不愉快事件, 弥补内心得愧疚、解除焦虑。
碎 碎 平 安
7、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得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得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得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就是 她便用不屑得口吻说:“为了那几 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可不 想做书呆子!”
药物镇静
2.消除紧张
体育锻炼
放松
3、积极转移
4、自我暴露与宣泄
掌握:
应激得概念 心理健康得标准 主要得心理防御机制 理解: 应激得心理模型 应激得应对方式
三、心理防御机制
1、防御机制得概念
人们挫折或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 采取得手段。它能暂时缓与或消除不 安与痛苦。
二 应激得应对方式
应对得概念
当经过一定得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 得方案时,建议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得应对;
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 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需要采取以情绪 为中心得应对
以问题为中心得应对
1、解决问题
2、学习社会技 能
3、寻求信息
以情绪为中心得应对
1、认知重组
药物镇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
•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
第四节 应 激 反 应 (stress reaction)
应激反应概念
1.应激反应与心身反应 •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 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2.应激反应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 应激的心身反应→心身障碍的心身症状→心身疾病 • 如恐吓后的紧张(血压、心率↑↑)--焦虑(血 压、心率↑↑ )--高血压 3.应激反应的量化 • 应激的生理反应:血压… • 应激的情绪反应—SCL-90 • 应激的行为反应
LCU)
LCU与健康的关系
一年LCU累计值 次年患病率 >300 86% 150~300 50% <150 可能健康
三、应激源的研究
(二)应激源的属性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研究
三种最大的刺激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 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 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 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坎农(Cannon):
物理环境对机体稳态的影响、机制及心理意义 塞里(Selye): 一般性适应综合征 现代观念:
以系统的观念解释应激
警觉期(alarm stage)
(1)机体防御机制快速动员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1)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为主
(2)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程度增强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1. 情绪反应 • 焦虑 • 抑郁 • 恐惧 • 愤怒 2.行为反应
•逃避和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3. 身体症状
• 易疲倦,发抖或抽筋; • 睡眠障碍或恶梦连连,晕眩、头昏眼花,记 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 • 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 心跳突然加快 ,恶心、反胃、拉肚子; • 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月经失调; • 无法直接用身体损伤来解释。
谢谢关注
yanfen fu Dali university
觉好多了。
[心理点评] 人们的不良情绪有些确实是因为生活中的 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但也有些不良情绪是由于人们对
事情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
起来的。同一事物,由于出发点和认识的不同,心情
就不同,以上事例正是如此。由于老太太未能全面合
理地认识事物,而是单方面地、只从不利的悲观的一 面看待问题,这种不合理信念导致了消极的情绪。若 从积极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就能获得愉快体验。
应对方式(coping)
应对概念
是指个体对应激源以及因应激源而出现的自身 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应对一词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自我防御机制 (解决心理冲突)--适应过程---行为---认知活动和 行为的综合体
应对的分类
• 通过直接的行动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 系、通过麻痹自我感觉的活动改变自我
第六章 心理应激
2008年四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
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某在暂住地 自杀身亡。董某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 府官员。 10月16日,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当地 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县政府办公
楼7楼跳下,当场身亡。谢的自杀可能与近 期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
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
• 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回避应对
• 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情绪为中心的cial support)
社会支持概念
•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 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 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 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 是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应激引起的心理障碍 1.急性应激障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ASD)
2.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3.适应障碍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1.急性应激障碍(ASD)
遭遇强烈的 精神刺激后数分钟 至数小时起病,出 现短暂应激反应精 神障碍。
应激源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1、正性生活事件(Positive events)
亦称获得性或满足性事件,指个人认为对自己的身 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具有明显的积极体验: 如晋升晋级、立功加奖、新婚再婚等喜庆事件。 2、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s)
多为丧失性事件,指个人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 的不愉快事件。这些事件具有明显的厌恶性质,造成 较明显较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如降职下岗,患病离 婚,亲人死亡等。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
(cognitive appraisal)
一、认知评价的概念
• 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
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估计。
• 认知评价过程:
• 首先,威胁或挑战的察觉--初级评 价(有或无利害关系) • 其次,符合要找的应对手段的判断-次级评价(能改变或不能改变)
第一节 总 论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二)应激的系统模型
生活事件
姜乾金等 自1987以来, 证明应激是多 因素相互作用 的系统。
社 会 支 持
人格特征
认 知 评 价
心 身 反 应
健 康 疾 病
应对方式
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
第一节 总 论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二)应激的系统模型 基本特征:
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某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某患有精神分裂 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何性格 内向,不爱与人交往。
第一节 总 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的理论
应激(stress):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
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
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第一节 总 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的理论
伯纳德(Claude Bernard): 对抗破环机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按生活事件的主观和客观属性分:
客观事件(objective events)
主观事件(subjective events)
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类
1)内部应激源
2)外部应激源
三、应激源的研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与研究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三、应激源的研究
事件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1.急性应激障碍(ASD)
(1)核心症状:回避与麻木、高度警觉状态等
症 状 特 点
(2)分离症状:麻木、迟钝、人格解体等
(3)一般表现:茫然、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等
(4)精神病性症状:激越、思维联想松弛、片段的
幻觉、妄想、木僵状态,情绪障碍等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个体受到威胁或灾难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心理反 应。通常延迟在事发1月后,有些则在创伤后数月至 数年延迟发作。 症 状 特 点
第一节 总 论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三)应激的“过程”模型
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生 活 事 件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等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应激的两重性 积极性应激
消极性应激
应激的两重性
(一)应激的积极意义
• 1、适度的应激是维持正常心身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 2、适度的应激为有机体提高生存适应能力提供可能
• 3、应激引起适应不良。
第二节 应激源(stressor)
一、应激源的定义
应激源 能够引起个体产生 应激的各种刺激 (stressors)。
二、应激源的分类
根据应激源的性质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指对机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 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如高温或低温、辐
二、应激源的分类
2)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人们头脑 中不切实际的预期、凶事预感、工作压力、生活 过程中遇到的冲突、人际矛盾、遭受到的挫折等。
二、应激源的分类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应激源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
1.工作事件 2.家庭事件 3.经济事件 4.人际关系事件 5.社会和环境事件 6.个人健康事件 7.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 8.喜庆事件
(1)反复体验:不需刺激和相关引发物
(2)回避与情感麻木:PTSD的核心症状
(3)过度警觉:早期此症状最为普遍 (4)症状常在创伤事件后数日至数月发病, 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第五节
3.适应障碍
应激的医学后果
指个体经历应激事件后出现了反应性情绪 障碍、适应不良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可同 时出现适应不良行为及躯体不适。
• 3.适应应激使个体处在维持一定张力的准备状态,
适度的唤醒有利于机体在遇到突发的应激时迅速全
面动员自身潜能,应对不良应激。
应激的两重性
(二)应激的消极意义
• 1、频繁、强烈而突发过度的应激造成机体唤醒障
碍,唤醒不足或过度,机体耗损。
• 2、持久和慢性应激,使机体长期紧张,处于适应
不良易感状态,耗竭了机体的储备。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
(1)虽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但GC受体数量和亲和力均下降 (2)出现应激相关疾病的表现
塞里将这种反应称为一般性适应综合征(G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