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与说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a2879c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6.png)
浅谈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门多因素综合的戏剧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杂技和表演艺术等,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形式,历经漫长的发展至宋元时期,艺术形态才逐渐完整,按照艺术因素的构成的不同,戏曲可以看做是民间歌舞中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庙会以及瓦舍勾栏对戏曲的融合,这种融合对戏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明清时期将戏曲形式推向了高峰。
1. 戏曲的特点中国戏曲是一种特有的叫法,这种称呼有别于中国传统戏剧,永嘉戏曲一说最早见于宋代刘勋词人吴勇张传,同时,暨南师元代陶艺综艺南村耕路中对于戏剧之说也有着确切的描述。
包括杂剧宋元南戏明清时期的杂居、近代的京剧、以及地方戏等中国传统戏剧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统称为戏曲。
自此,戏曲的称谓就具有了其独特的地方,这种独特性使之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分开来。
戏曲是利用歌舞演故事演绎戏曲艺术的形式,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
戏曲自出现伊始就与劳动人民的日程生活息息相关,古代劳动人民古时的人们用崇拜图腾的方式展示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图腾崇拜,这种方式映射出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憧憬以及他人事迹的向往,这种特性使得戏曲是一种是一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
2. 戏曲的发展在原始的歌舞形式最早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中出现,其形式随着发展而逐渐丰富与发展。
例如,为了迎合劳动人民精神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傩戏”等形式。
与祭祀的舞乐有关的描述最早见于《诗经》与《楚辞·九歌》,其歌舞内容祝福以及歌颂了祖先或神灵,并且某种程度可视为戏剧的萌芽状态。
到西汉时期,以竞技为主的形式逐渐兴盛,这种形式在融合民间表演艺术以及西域影响的同时形成了戏剧性的表演。
到南北朝时期,“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故事内容的表演艺术愈发成熟,由此奠定了戏曲产生的基础。
到隋唐时期,中民间,“燕乐”与外来乐曲对中国音乐声律的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到宋元时期,戏曲则主要按燕乐的宫调进行分配。
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31fb8b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8.png)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刘孟雅(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在我国悠久地历史长河中,拥有着许许多多的艺术宝藏,戏曲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人民在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历史中的珍宝,但当今社会戏曲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传承是现在戏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文章分别从戏曲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传承和发展三个方面去论述。
发扬,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艺术,让其走向世界,绽放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乐;发展现状;传承引 言戏曲文化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
戏曲文化起源于原始歌舞,又经过时代的更迭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样式。
戏曲艺术的特点是将各类的艺术以相同的标准汇合到一起,在这些艺术相同的性质下体现他们不同的特性。
传统音乐文化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舞台上是一颗宝贵的明珠。
时代在逐渐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戏曲了解的十分少,甚至有一些人只知道戏曲这个字眼,所以我们更应该去传承戏曲艺术,重视戏曲的传承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表现,使更多的人们去了解戏曲,认同戏曲,推广戏曲,这将是戏曲艺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 戏曲的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传统戏曲音乐发展到顶峰以来,戏曲音乐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70年代后期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呈现出整体的衰落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原因。
反之,绝大多数戏曲音乐工作者仍然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仍在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所以,我们在分析事物变化的原因前,不能只着眼于事物本身的发展而忽略事物外部环境的影响。
戏曲作品的创作出现下滑的现象从外部的环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放的中国政策必定使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形成打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并且还有人们因工作或者学习等其他情况带来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文化体制的变化也使艺术逐渐迈向市场,变得市场化等等,这些都是对戏曲艺术带来巨大改变外部因素。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0679dd208a1284ac85043c0.png)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摘要:说唱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其历史悠久,是以讲演故事为主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1949年建国之后,又被称之为曲艺音乐。
说唱艺术具有鲜明的传统音乐特色,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门类,是集音乐、文学以及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地位传承发展1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1.1说唱音乐的社会价值说唱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涵以及内在品质上面,例如塑造事物的真善美,弘扬美德,摒弃丑恶的事物。
说唱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在作品的创作题材方面也多取材于生活。
说唱音乐虽然不像文学艺术那样以语言的方式直观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但是它却是以细腻的手法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说唱音乐艺术歌颂人性的美以及人类的美好品德,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表达。
封建社会中,知识的传播并不是那么普及,而说唱音乐艺术就更多地担任了传播知识的使命,其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了说唱音乐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没有条件获得知识的现实下,得到了很好的获得知识的途径。
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也能够获得教育,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1.2说唱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说唱音乐不仅是传统艺术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知识的源泉。
它在选材方面,多直接取自人民的日常生活,其题材十分广泛,有的来源于民间小调,有的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为说唱音乐表演形式,还有的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而来。
在这些艺术门类相互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交融,相互促进地发展着,这其中多蕴含的知识养料,大幅度提高了说唱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说唱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民俗价值,这是由于说唱音乐来自于民间且长期流传于民间,因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生活是说唱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创作的语言方面,也多使用的是地方方言,所以说唱音乐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福建南音、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以及山东琴书、四川金钱板等等。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e9e52c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8.png)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的问题。
1.戏曲的发展现状(1)传统剧种的衰落。
目前,受到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剧种的观众逐渐减少,许多剧团停业倒闭。
(2)新生代观众的持续减少。
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新生代观众对于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不再感兴趣,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和金钱观看表演。
(3)缺乏行业标准。
由于行业自律不严,戏曲表演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剧目的内容与服装道具等都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的观感和体验。
2.戏曲的传承问题(1)传统经典的保护和传承。
很多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目前继承传统经典的人才十分缺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2)新人才的引入。
为了使戏曲得以传承,在新生代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培养新一代的演员和观众。
(3)弘扬文化价值。
在戏曲的传承中,要注重弘扬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培育传统文化的带动力。
3.戏曲传承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加强经典剧目的保护和研究,对于一些重要的戏曲剧种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2)加大对戏曲传承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扶持和引导,制订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吸引年轻人参与的措施。
(3)鼓励戏曲市场的发展,支持相关机构和演出团体进行创新和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加强演出质量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在总结中,戏曲传承是一项浩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dc1d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4.png)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戏曲艺术的传承1. 保护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是戏曲艺术的瑰宝,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收集、整理、出版传统剧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2. 培养戏曲人才: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传承戏曲艺术的关键。
通过设立戏曲学院、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指导等方式,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戏曲爱好者,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 推广戏曲文化: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提高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三、戏曲艺术的发展1. 创新剧目内容:在保持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对剧目内容进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电视、电影等,拓展戏曲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
四、结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让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d37eb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png)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魅力独特的艺术形式。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戏曲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华人所共同推崇的艺术瑰宝。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传承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曲艺演出形式主要是说唱和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出技巧的发展,中国戏曲逐渐从说唱音乐演变成了多种形式的戏曲表演,如京剧、昆曲、越剧等。
此外,不同地区还发展了各种民间戏曲,如川剧、豫剧、秦腔等。
中国戏曲不仅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等多种表演元素,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它的表演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中国戏曲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戏曲也在变化与发展中寻求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下,越来越多的戏曲现代化演出形式出现。
微电影、动画片等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戏曲表演中,使戏曲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甚至吸引了年轻一代的青睐。
同时,戏曲演员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戏曲的表演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从造型、服装、化妆到表演手法、舞蹈等方面都向现代化、简化趋近,赢得了现代观众的心。
三、中国戏曲的传承问题虽然中国戏曲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型改革,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传承问题。
由于先天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实中大批传统戏曲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戏曲演员面临职业困境,失去了用于传承中国戏曲的权力和机会。
中国戏曲路正凋零、走向谷底,若没有一些制度性的纠偏,它就将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现代化发展必须与传统的艺术传承兼备,大力培养一支专业的戏曲后继人才,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和辅导,丰富和完善戏曲传统教育体系,让中国戏曲在现代化中焕发生命力。
四、中国戏曲的未来展望中国戏曲的未来展望看起来并不完全一片光明。
但我们深信,中国戏曲文化的辉煌在前方,它将带给我们深层的情感体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4386df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b.png)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传统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戏曲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亟需寻找出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一、传承困境1.观众流失: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戏曲演出已经不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
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少,观众群体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戏曲市场的观众数量逐渐减少。
2.传承人才匮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戏曲艺人纷纷涌向城市,导致传统戏曲的传承人才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戏曲艺术的学习和表演难度较大,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导致传统戏曲的传承人才匮乏。
3.创新不足:传统戏曲艺术长期以来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
这种传承方式导致传统戏曲艺术缺乏创新和变革,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市场变化。
4.保护不力:传统戏曲艺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
然而,目前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等,导致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出路探讨1.创新传承方式:传统戏曲艺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可以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
同时,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戏曲培训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戏曲艺术。
2.培养传承人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艺术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可以通过建立戏曲学校、培训基地等方式,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戏曲艺术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可以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艺术。
3.推广普及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普及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戏曲艺术。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传统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等知识。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45884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e.png)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之一。
戏曲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京剧、昆曲、豫剧、河南梆子、秦腔、粤剧等多种剧种,每一种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唱腔、音乐演奏、服装道具等元素。
戏曲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和传承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中国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
当时的戏曲主要是一些民间艺人在城乡村落和市集等场所表演,形式简单,以讲唱为主,趣味性强,常将独唱、合唱、说唱、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此后,唐宋时期,传统民间艺人在皇宫及达官显贵的宅院中表演,使戏曲艺术趋于成熟和规范化。
元代时,蒙古族入主中国,使得蒙学和汉学相互交融,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和壮大。
明清时期,戏曲逐渐成为普及到各阶层的文化娱乐,同时也成为精髓传承的时期。
二、戏曲的三大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视听效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1、唱腔独特。
戏曲的唱腔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从唱调、音乐符号、音乐形式和旋律组合等方面,唱腔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2、表演形式多样。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吹、拉、弹、等元素的合成。
3、人物形象鲜明。
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爱可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京剧中的涂伦、李逵昆剧中的阎罗王,豫剧中的铡判官等众多经典角色,都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永恒的经典。
三、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是时代与市场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如电影、电视等新的文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外部文化的进入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冲击,如西方音乐、电影、音像制品等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文化娱乐的竞争者。
为了使戏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戏曲的培训、传承、创作和普及活动。
文化传承与传统戏曲演出艺术
![文化传承与传统戏曲演出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adbf8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9.png)
文化传承与传统戏曲演出艺术传统戏曲是我国久经沧桑、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演出艺术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传统戏曲的特点以及传统戏曲演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传承是指将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代代相传,并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传统戏曲的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自信心、传递传统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戏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成为了维系民族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二、传统戏曲的特点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既包含了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也融合了当地文化习俗和地方方言等元素。
传统戏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角色扮演、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使得传统戏曲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同时,传统戏曲也是一种口头文学,通过戏曲剧本的传承和演绎,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并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传统戏曲演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的方法(1)修复古典剧目:通过对传统戏曲剧目进行研究和修复,使其在传承中保持原始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已失传的戏曲剧目进行再现,以恢复和保护传统戏曲的完整性。
(2)传授技艺: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开设培训班等形式,将传统戏曲演出艺术的技艺传承给后人。
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和演出技巧的戏曲演员,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发展的路径(1)创新剧目:传统戏曲演出艺术与时俱进,保持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可以创作一些具有现代元素的剧目,让传统戏曲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2)开拓市场:通过建设剧院、设立戏曲演出团体、举办戏曲演出节目等方式,将传统戏曲演出艺术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中。
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使传统戏曲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流行曲艺宋代曲艺与说唱文化的兴盛
![流行曲艺宋代曲艺与说唱文化的兴盛](https://img.taocdn.com/s3/m/9ff94a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9.png)
流行曲艺宋代曲艺与说唱文化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不仅经济、政治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在宋代文化的繁荣时期,流行曲艺和说唱文化兴盛,为宋代社会增添了一抹色彩。
一、宋代曲艺的兴起在宋代,曲艺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杂剧,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手段,包括曲艺、杂歌、快书等多种元素。
杂剧以其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吸引了许多观众。
它富有民间色彩,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人民的生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宋代曲艺的艺术形式宋代曲艺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相声、评话和弹词等。
相声是一种以对口技巧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曲艺形式。
它通过对话、段子等方式,讽刺、夸张和幽默地表现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
评话是一种以说书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曲艺形式。
说书人通过朗诵、讲述和解读等手段,将历史故事、传说神话等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给观众,让人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弹词是一种结合歌唱和讲述的曲艺形式。
弹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歌词中的文字和旋律,表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三、曲艺与说唱文化的交流除了曲艺本身的发展外,宋代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曲艺和说唱文化进行了交流。
这种交流使得宋代的曲艺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在与邻国的交流中,宋代艺人借鉴了西域、南洋等地的曲艺技巧和表演形式,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内容。
同时,宋代的曲艺文化也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曲艺文化的一部分。
四、曲艺与说唱文化的价值宋代的曲艺和说唱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艺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风俗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说唱文化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播道德观念等方式,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培养人们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53135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c.png)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弘扬戏曲精神。
戏曲精神是指戏曲艺术中所呈现的中国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例如崇高的情操、深沉的人生观、正义和道德观念等。
传承戏曲精神可以通过加强对经典剧目的演绎和创作,以及培养戏曲艺术家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来实现。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加强戏曲教育和培训。
戏曲教育是培养和选拔戏曲人才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戏曲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也要开展普及性的戏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积极探索戏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变革。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剧本和舞台表演形式,打破传统的界限,吸引更多的观众,提升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还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可以加强戏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民众可以通过参与观赏戏曲演出、学习戏曲知识等方式来支持戏曲文
化的传承。
总之,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创新的尝试,才能使戏曲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谈谈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看法
![谈谈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5eb5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3.png)
谈谈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看法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当下,戏曲传承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戏曲传承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传承是关键。
戏曲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传承包括技艺的传承和精神内涵的传承。
在技艺方面,年轻一代的演员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传统的唱腔、舞台表演和面目等技巧。
在精神内涵方面,戏曲需要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演员对剧本故事、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只有传承好这些内容,戏曲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其次,创新是必要的。
戏曲传承发展不能止步于传统,也要积极引入创新元素。
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可以尝试在剧本编写、舞台设计、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戏曲艺术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当然,创新并不是要放弃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
再次,提升观众参与度。
戏曲只有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因此,要积极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提供更多的观赏机会和交流平台。
可以通过演出、展览、讲座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观众对戏曲的了解和参与度。
最后,加强教育培训。
戏曲传承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进行支撑。
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的学科和课程,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
同时,也要注重对戏曲教育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戏曲。
总之,当下戏曲传承发展需要在传承、创新、观众参与度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戏曲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戏曲传承感悟心得体会(3篇)
![戏曲传承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7e1e4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d.png)
第1篇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审美。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戏曲逐渐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我深感传承戏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戏曲传承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戏曲传承的重要性1. 弘扬民族文化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和艺术价值。
传承戏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戏曲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喜怒哀乐。
传承戏曲,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3.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戏曲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戏曲,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三、戏曲传承面临的困境1. 传承人匮乏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戏曲传承人匮乏。
许多传统戏曲剧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2. 市场需求不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戏曲的需求逐渐减少。
许多戏曲团体面临着演出市场萎缩、观众流失的困境。
3. 传承方式单一传统的戏曲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师徒相授,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四、戏曲传承的途径1. 加强戏曲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将戏曲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戏曲研究,为戏曲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2. 举办戏曲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戏曲比赛、演出、展览等活动,提高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戏曲团体来华演出,促进戏曲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3. 创新传承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VR等,将戏曲艺术进行数字化传播。
同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4. 培养戏曲人才设立戏曲专业,培养戏曲表演、导演、编剧、音乐、舞美等人才。
同时,鼓励戏曲爱好者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戏曲艺术水平。
浅议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浅议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0a46ea2f524ccbff12184c4.png)
浅议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戏曲音乐作为中国最具特色传统艺术瑰宝之一,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的戏曲产生于北宋年间。
当时北方有杂剧南方有南戏,杂剧和南戏为以后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市民文艺大繁荣、大交流、大融会的时代。
在一个个成为城市娱乐中心的瓦舍勾栏里.说唱、讲故事、武术、歌舞、诸宫调、滑稽戏、影戏、傀儡戏的演唱表演,几乎无不应有尽有。
诸种伎艺互相观摩、互相竞赛,为戏曲对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提供了最好的场所。
戏曲在民间迅速传播,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
宋杂剧已有了“唱念应对通遍”的较全面的表演功能.出现了末泥、副末、装旦、装孤等较完整的角色体制,结合着故事表演,就形成了综合性的中国戏曲艺术。
在瓦舍文艺高度发达的时候。
涌现出…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又精通伎艺的书会人才和团社.他们为小说、崖词、影戏、傀儡戏编撰话本.使这些伎艺有了定型化的文学底本:他们也为杂剧艺术编写话本,这就是《武林旧事》和《宦门子弟错立身》剧所称的“掌记册儿”。
同崖词、影戏、傀儡戏话本的命运一样.杂剧话本已不可一见.但从当时出现了掌记册儿这一事实本身,即证明了戏曲剧本或准剧本已经形成。
这个时间在北宋末至南宋初,也即在公元十二世纪的上半叶,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和表演艺术已经诞生。
总之,中国戏曲艺术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戏剧样式之一.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古戏鼎足而立。
明朝时汤显祖发表的《牡丹亭》,冯梦友的民歌集《山歌》为戏曲艺术的发展进一步作出贡献。
初清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和京腔,不久秦腔盛行,虽然政府明令禁止,但是随之“三庆,四喜,和春,春台”(俗称四大微班)的进京,京剧形成了。
京剧是在徽汉两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腔而形成的剧种,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
吹打曲牌却大都来自昆曲。
它最初的脚色行当分成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也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浅谈戏曲艺术的现状和传承发展
![浅谈戏曲艺术的现状和传承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8c821b7e21af45b207a83a.png)
浅谈戏曲艺术的现状和传承发展作者:沈健来源:《魅力中国》2015年第49期戏曲艺术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其艺术的传承主要靠艺人的口传心授。
王国维先生在《戏曲考原》中对戏曲的内涵做了这样的界定:“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强调了戏曲在音乐性、舞蹈性、戏剧性上的统一。
许多知名艺人,既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又是杰出的教育家。
他们掌握并承载着戏曲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源泉,又是其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他们承前启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流派,为戏曲的传承、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石。
一、中国戏曲艺术目前现状中国戏曲凝聚着几千年来的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同时也倾注了多少代艺术家及从业人员的热情与辛劳。
就目前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产品也日益丰富,虽然大多数戏曲种类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却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人气。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文化市场出现了多元化公共空间的压缩导致受众集体人格的变化,过去人们爱在街头巷尾、戏园子里一大群人聚着看戏,不过现在人们好像更喜欢在家看电视。
当前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导致受众审美趣味与习惯变化。
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少,没事的时候就爱听歌戏,在艺术形式选择多元化的今天,企图修改某种形式来涵盖一切观众面的设想肯定是不现实的。
(二)戏剧的内容陈旧不够新颖中国戏曲虽然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几千年来拥有无数热爱它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辛劳戏迷与艺术家们。
但是中国戏曲在发展历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内容与程式都是固定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何种层次的表现,不论是艺术家的展示还是戏迷票友的娱乐,其唱念做打、台词表情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套用。
如果随意更改不仅无法取得大家的认同,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不敬。
因此不论哪种地方戏曲,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各样故事,随着这些故事都反映着市民生活乃至历史演变和经典故事、经典人物。
戏曲传承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戏曲传承研讨会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06e7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6.png)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戏曲传承研讨会,共同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戏曲界发言,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戏曲传承的思考。
首先,我想说的是,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戏曲传承进行深入探讨。
一、戏曲传承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戏曲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 培养戏曲人才。
戏曲艺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只有传承下去,才能保证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3.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戏曲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
二、戏曲传承的现状与问题1. 传承人才匮乏。
目前,戏曲传承人才严重短缺,许多传统剧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2. 传承方式单一。
戏曲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缺乏创新和多元化传承方式。
3. 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增多,戏曲市场逐渐萎缩,传承环境日益严峻。
三、戏曲传承的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戏曲传承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戏曲传承工作。
2. 创新传承方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如戏曲进校园、网络传播等。
3. 培养戏曲人才。
加强戏曲教育,培养一批有才华、有担当的戏曲传承人。
4. 拓展市场。
加大戏曲宣传力度,提高戏曲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戏曲艺术走向世界,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总之,戏曲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这朵中华文化的瑰宝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谢谢大家!。
明代曲艺和说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明代曲艺和说唱艺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c0aa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c.png)
明代曲艺和说唱艺术的发展历程明代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曲艺和说唱艺术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从曲艺和说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艺术形式的体现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曲艺和说唱艺术进行探讨。
一、曲艺和说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曲艺和说唱艺术可以追溯至古代,其起源时间无从考证。
然而,在明代之前,曲艺和说唱艺术普遍存在于民间,如散曲、板儿、弹词等形式,主要用于娱乐和宣传。
明代初期的曲艺和说唱艺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文艺界新思潮的影响,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明初,由于大规模战争的持续和社会动荡,儒学名士及文人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曲艺和说唱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文人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曲艺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的曲种以及作品相继涌现,如《庐山谣》、《西江月》、《洞仙歌》等等。
到了明代中后期,曲艺和说唱艺术进入一个更加繁荣的阶段。
在音乐方面,南方的曲艺文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更加注重形式上的新创,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如乐器的改进、音乐节奏的变化和唱腔上面的创新等等。
而在北方,说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可忽视的趋势。
北方说唱艺术注重以语言艺术为突破口,以文学创作和说唱技巧的升华为主要特点。
北方说唱界一些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如马曾、阎必成、祝枝山等等,都应运而生。
总的来说,明代时期的曲艺和说唱艺术发展呈现出南北两个不同的特点,南方强调音乐内容上的丰富,北方则更加注重文学方式的提升。
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交融、互动,使曲艺和说唱艺术更多层次、更加丰富。
二、艺术形式的体现明代时期的曲艺和说唱艺术也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曲艺和说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1、曲艺的艺术形式曲艺的艺术形式方面,以南方为主,先是以七步诗、歌谣、乐府为基础形成了多种曲艺,如散曲、竹枝词、长调、短调等等。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13a87f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5.png)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典戏曲不仅传承了前人的经典之作,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其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戏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最早的雅乐、宫廷音乐,到后来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戏曲演员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努力保持传统剧目的原汁原味,传承古典戏曲的精髓。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唱、念、做、打的表演要素,又有武打、舞蹈等元素的融合。
京剧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动作刚柔相济,给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京剧剧目中的《红楼梦》、《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传颂至今。
除了京剧,其他地方戏曲如豫剧、越剧等也各具特色,传承着地方文化的精髓。
豫剧以其豫剧《汴河会》、《三岔口》等经典剧目闻名于世,越剧则以《红楼梦》、《牡丹亭》等剧目展现了独特的韵味。
这些地方戏曲在传承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创新,使得古典戏曲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创新发展,赋予新时代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古典戏曲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赋予新时代新的内涵。
在传承古典戏曲的基础上,戏曲演员们开始尝试融合现代元素,创作出一系列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剧目。
近年来,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尝试将古典戏曲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大胆创新的作品。
通过现代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古典戏曲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种融合创新的表演形式,不仅延续了古典戏曲的传统,更赋予了戏曲艺术新的生命力。
此外,一些戏曲演员还尝试将古典戏曲与当代社会热点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
试谈戏曲表演的传承与创新
![试谈戏曲表演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582338b27284b73f34250a4.png)
《窦娥冤》在戏曲舞台上走过了数百个春秋,今后还必将在戏曲舞台继续前行,我们应在传承、创新、创造的大道上延续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彰显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时代价值。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起到凝聚信念和理想的积极作用。
从戏曲表演的传承与创新这一角度来看,《窦娥冤》的成功传承、璀璨绽放,对其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一、创新戏曲表演方法,要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面临严重的危机与挑战,如今我们处于消费性社会时代,快节奏的消费模式直接冲击着传统审美感受方式,动摇了人们自身的观念,呈现出整体性浮躁。
这种浮躁同样影响着戏曲创作。
为了减少戏曲艺术表演离现代人生活较为遥远的负面影响,针对戏曲创作,我们有必要借用影视作品的创作方法,将一些影视剧中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和舞台人物形象经过戏曲程式的艺术加工、转换、借鉴,再展现在戏曲舞台上,来吸引观众欣赏。
这种方法必然会成为戏曲领域创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二、继承戏曲艺术的程式特点,创新艺术表现手段程式继承不只是技术、技巧的延续或戏曲表演注重形式美所需要的产物,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既是戏曲形象创造的结果,又是戏曲形象创造的手段。
《窦娥冤》在语言、形体及舞台造型中,显现出了多种人物交相呼应的叙事效果。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演员要让自己的形体动作与音乐、道具相配合,进而更好地演绎戏剧作品,让观众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三、重视戏曲演员的二度创作,适当增加一些表演语汇《窦娥冤》中张驴儿怀恨在心,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
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
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
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演员应在此剧本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激发内心即兴创作的欲望,为突出主题,适当地增加一些表演语汇。
四、反复多次阅读剧本内容在认真厘清戏剧的结构后,演员应重点把握剧本内容。
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f4f7e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e.png)
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娱乐形式,更是中国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戏曲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戏曲传承戏曲艺术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中国戏曲艺术就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戏曲传承的历史中国戏曲艺术从唐宋时期开始产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元代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四大传奇”、“四大京剧”等优秀的剧目,也形成了京、豫、川、湘四大戏曲剧种。
明清时期,京剧逐渐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成为官方推广的艺术形式。
2.戏曲传承的重要性戏曲艺术无论是在技艺、内容还是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戏曲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形式,其传承和发展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戏曲艺术的传承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剧目和传统技艺得以保存,还能够传递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思想精髓,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戏曲发展戏曲艺术的发展是传承的进一步,也是戏曲艺术从传统发展到现代的过程。
戏曲的发展不仅可以改进戏曲剧目和表演技艺,还可以让戏曲艺术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1.戏曲发展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中国戏曲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20世纪初,戏曲艺术逐渐从官方主导转向了市场主导。
此时,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戏曲艺术开始去古从新,走向现代。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政府对戏曲艺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整顿,使得戏曲演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渐扩大,戏曲艺术得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观众的需求。
2.戏曲发展的意义戏曲的发展不仅是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竞争的必备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西汉建立以来,出现了一种以竞技为核心的戏曲种类,被 称为百戏,其中涉及多种民间演绎形式,此外还融入了西方艺术理 念,《东海黄公》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无论是汉乐府中的 “燕赵之讴,秦楚之风”,还是民间所流传的多种艺术流派,都为 唐宋时期的戏曲巅峰奠定了文化基础。南北朝并立时代,北朝的社 会冲突更为显著,阶级关系严重恶化,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以斗争 为主要题材的艺术作品孕育而生了,其中包括拨头、代面以及参军 等,这些演绎形式在唐朝依旧比较盛行,而且还得到了不断的发 展,为我国现代戏曲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燕乐”是当时当地 与外来艺术通过相互交融及发展之后的产物,在此影响下,国内的 声律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健全,此后,宋元戏曲的旋律开始以 燕乐宫调为重点参照。
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出现了各式各样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地方 戏,而京剧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此外,当时开始流行一种以 的意愿达成了共识,相对于古代戏曲而言,近代戏曲呈现出 了不同的风格及特征,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逐渐衍生出民情风俗 各不相同的地方大戏。比方说山西梆子、汉剧、粤剧以及湘剧等。 其中京剧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普及面更广,发展迅速。很多老 艺术家比较重视此类艺术的改革工作,他们积极推广时装新戏,为 将来的戏曲改革提供了高价值的参考信息。戏曲是我国最早集音、 舞、美等元素为一体的艺术展现方式,历史性地实现了艺术内容写 意及写实的融合。
早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了戏曲艺术。原始时代的人们多以氏族 为群生活,当时的歌舞是比较主流的艺术展现形式,在氏族不断发 展的推动作用下,歌曲艺术体系也得到了健全。目前,传统歌舞依 旧存在于一些村落中,文化艺术流传至今,比方说像“傩戏”;此 外还衍生出很多新式流派,例如“社火”和“秧歌”等。通过此类 艺术表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为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提供 了前提保障。参考并分析《诗经》里与祭祀相关的舞乐以及《楚 辞·九歌》之后可以得出,此类作品的内容均以赞颂先人及神灵为 核心,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萌芽阶段的戏剧特色。发展至春 秋战国时期,又衍生出以娱乐为主的俳优。尽管这种艺术的主要目 的是取悦皇室贵族,但也有一定历史价值,即推动了戏曲中喜剧的 发展。
明清时期,说唱艺术逐渐流传于少数民族范围内。不过因为 少数民族的发展要比汉族落后许多,缺少人群密集又较为繁荣的城 市,所以这一音乐流派也只是被他们当作业余活动看待,像是一些 专业的说唱艺人,也多是采用流动演绎的方式来进行表演。不过, 这一阶段一些少数民族的说唱艺术已趋近完美,比如白族的“大本 曲”、藏族的“努巴”等,而所谓成熟的说唱音乐,也是由人们通 过多年的经验累积而成。这种音乐的表现手法较为直观、简易,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社会现象,并深刻的表达出人民内心的渴望 与想法,因此,哪怕受到政府的限制,也无法阻止其发展。从另一 层面来看,封建社会的压迫也间接促进了说唱艺术的传播。■
33
◎ 戏曲音乐
黄河之声 2018年第3期 总第504期
浅谈戏曲与说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刘芳洲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作为我国传承已久的民间艺术,戏曲的演绎模式多种多样,其中以歌舞、说唱以及滑稽戏为主。这种艺术形 式是由原始歌舞演变而来的,其具有多样化的舞台表现方式。自汉朝开始,戏曲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直至金朝 已基本成熟,其演绎模式涵括了舞蹈、文学以及武术等,且流派繁多,属于一种说唱斗做的综合型艺术,极具中华 传统特色。 关键词:说唱;戏曲;传承
作为国内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分支,说唱音乐具有较长的历 史,艺术内容以叙事为主。自从建国以来,这种音乐被统一归为曲 艺音乐的范畴。说唱能够充分展示出我国特有的传统韵味,属于一 种民间艺术,其中涉及音乐、文学、演绎三类表现形式。其书面 展示以韵散、叙事及代言手法为主;并以叙事兼模拟的表现形式为 主;在所有传统音乐类型中,说唱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度是最高 的,在当时是一种主流音乐艺术。说唱和很多艺术种类均具有紧密 的联系性。其成为推动文学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比方说“三言” 中借鉴了宋元时期相关说唱作品的具体内容;再比如《水浒传》 中,也出现了不少说唱作品的影子。从而得知,说唱和其他艺术类 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呈共生互补的关系,我国很多文学作品中均 有大量这样的例子。此外,说唱艺术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特别 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中,这种传统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及蔓延。
经过多时期的演变及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适应各种时代、 满足多种群众欣赏需求的戏曲类型,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得到了保 障。不过现阶段,我国的戏曲发展依旧存在诸多阻碍,如果不能加 以重视,那么戏曲艺术的衰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应当坚定信
念,秉着维护国家文化传统的原则,积极发展与健全戏曲艺术的内 容及表现形式,为中华戏曲的传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