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陈共 第六版 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全套课件283P)
《财政学》系列课件
第一讲
(一)为什么要学习?
导论
1、财政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履行各项职能唯一的资金来源和保证 税收与其它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 税收政策、公共投资、国债政策、预算政策等 财政是政府调节社会公平的主要重要手段 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
•社会公平 •提供公共品 •稳定经济
具体的、 准确的、 标准-NO
第二讲
理论共识
西方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市场在经济中起基础作用,政府只有在 市场出现失灵时才进行干预、市场失灵
政府与市场 关系的确定
政府万能
政府职能
财政职能 我国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历漫长的历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都印 证了这一结论。 反思1 反思2
《财政学》系列课件
第一讲
导论
三、学习财政学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 资料1: • 人民日报近期(2011年2月)连续四次刊载评论文章,从各个 层面分析解读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 • 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 势》。 • 2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收入鸿沟需正视》 • 2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次发表评论文章《理性看待当前的 社会公正问题》 • 2月17日,人民日报第四次发表评论文章《行业收入不怕差 距怕不公》
•(二)考核要求 •平时考核:以课堂考核为主,作业为辅; •期中考核:课堂考核
《财政学》系列课件
第一讲
二、课程介绍
导论
• 财政学(public finance)从属于经济学(Economics)——应用经济学范畴,是将 经济学一般原理引向财政领域/政府活动领域,并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的 一门学科。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表现在: • 1、研究主题存在一致的方面; 经济学:如资源配置,通常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财政学:也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也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例如:生产什 么——私人品/公共品; 怎样生产——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为谁生产——私 人/公众 • 2、研究方法一致; 采取实证和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 财政学属于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分支。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2.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大于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小于收益3.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制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4.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5.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包括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包括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共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的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半成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他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
8.财政性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形成,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P1499.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性支出,在我国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种。
10.税收支出:以特定的法律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陈共-第六版
财政学名词解释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与劳务得情况.另一方而,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得状况处部進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得活动对苴她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得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就是有益得,也可能就是有害得,有益得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得影响彼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得外部性。
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得活动所产生得影响不表现在她自身得成本与收益上,而就是会给其她得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政府干预:上要手段有3个方而一一立法与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 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得物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得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得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韭捷嫂虹非排她性就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就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得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免费軽免费搭车就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得行为,有这种行为得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得人成为免费搭车者.公共提他公共提供”就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得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得经济行为私人提供:私人提供得只能就是具有排它性得,通过价格调肖,使得自己有盈利得可能,这就是在理性得前提下得,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与准公共物品公共生产:就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得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得工商企业与单位。
公共定价:公共左价就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左程序与规则制疋提供公共物品得价格与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与收费标准得确定.财政支出得效率:财政支出得效率原则,就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得配程, 促进经济效率得提髙。
财政学 陈共 第六版 考试重点全归纳 年年必考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来源:罗时晨的日志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宏观经济波动4.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的是总产品的要素分配,狭义的就是生产要素的非配(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财政支出分类:转移性支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支出购买性支出:1作用: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事必须遵循等价交换有原则,体现了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有较强的效益约束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购买性影响财政支出合理的规模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整体结构与行政效率,政府干预3社会因素:就业,人口,医疗等教育支出发展教育意义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三农”投资的理论依据:1是国名经济的基础业2是一个弱质产业3具有太多的外部效应范围和重点:1加大科技投入,实促进可持续发展2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3农户教育和培训财政收入分类:按收入形式分,资金管理方式分,收入来源分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二)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选择题(有答案)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一,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C)A 市场过程B 现代生产C 市场经济D 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 A 外部效应 B 外部作用 C 经济作用 D 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 要素市场B 企业C 商品市场D 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 公共商品B 公共产品C 公共服务D 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 社会B 银行C 税收D 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 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 内部性B 外部性C 垄断性D 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 非盈利性B 非排他性C 非竞争性D 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素(ABCD)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 公共性B 非盈利性C 法治性D 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 居民B 市场C 社会D 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 福利最大化B 利润最大化C 帕累托最优D GDP 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 低失业B 高就业C 消灭失业D 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 降低政府开支B 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 降低税收成本D 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 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 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 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本的层次(BC)A 工资分配B 初始分配C 再分配D 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 GNP 水平D 人均 GDP 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 赢利准则B 守法准则C 公平准则D 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 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 收入差距要适度C 共同富裕D 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 充分就业B 物价稳定C 经济持续增长D 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 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 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第三章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一,单选:1,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称为(A)A 购买性支出B 转移性支出C 生产支出D 基础支出2,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称为(C)A 分配支出B 福利支出C 转移性支出D 购买力支出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D)A 不变B 减少C 不确定D 递增二,多选1,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静态角度将财政支出划分为(ACD) A 补偿性支出 B 投资性支出 C 消费性支出 D 积累性支出2,按国家职能将财政支出分为(ABCD)A 经济建设费B 国防费C 社会文教费D 行政管理费3,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ABCD)A 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B 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C 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D 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4,财政支出分析的主题大致可分为(ABC)A 结构分析B 总量分析C 效益分析D 资金分析5,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划分为(CD)A 预防性支出B 创造性支出C 消耗性支出D 转移性支出6,财政支出的国际分类方法(CD)A 经济分类B 国际分类C 理论分类D 统计分类7,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的(AB)的置换A 财政支出水平B 私人部门支出C 国防支出D 教育支出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ACD)A 经济性因素B 环境性因素C 政治性因素D 社会性因素第四章财政支出效应分析一,单选:1,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是指(C)A 效用B 利益C 效益D 得失2,政府项目使用的直接投入物的成本(A)A 直接成本B 直接费用C 间接成本D 直接消耗3,政府项目所导致的产出增加或生产率提高并由该项目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享有的效益是指 (D)A 直接利益B 直接收益C 间接利润D 直接效益4,最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标准是(A)A 净现值标准B 成本最小化C 利润最大化D 配置最优二,多选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 考虑资源在公私部门的配置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法B 一些支出项目如电站投资,其效益是经济的,可以采用成本-—效益法C 一些支出项目如军事,成本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衡量,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D 一些支出项目如公路邮电,成本易于衡量,效益不易计算,通过这些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可采用"公共定价法" 2,政府项目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ABD)A 众多目标的选择B 目标实现的时间转移C 外部效益干扰对目标的判断D 目标之间发生的冲突3,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成本的原因(ABCD)A 垄断存在B 税收因素C 资源处于闲置状态D 经济发展劳动力过剩4,选择决策标准主要有(ACD)A 内部收益率标准B 外部收益率标准C 净现值标准D 收益——成本比率标准5,最低费用选择法的特点(CD)A 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B 多项严格假定C 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D 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6,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包括(AB)A 纯公共定价B 管制定价C 厂商定价D 地方政府定价7,政府采购的特点(ABCD)A 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 资金用途的非营利性C 采购活动的政策性D 采购制度的规范性8,政府的采购行为必须遵循原则是(ABCD)]A 竞争原则B 公开原则C 使用商业标准原则D 透明原则9,政府采购范围从采购对象的性质角度可分为(BCD)A 武器B 货物C 服务D 工程10,政府采购模式可分为(ACD)A 集中采购模式B 自由采购模式C 分散采购模式D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11,政府采购合同的类型有(AB)A 固定费用合同B 成本加比例费用合同C 固定费用加比例费用合同D 固定费用加激励费用合同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单选1,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指(C)A 政府指出B 非生产支出C 行政管理支出D 财政支出2,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指(B)A 教育支出B 文教科卫支出C 文化支出D 政府指出3,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指(B)A 军事支出B 国防支出C 政府指出D 财政支出二,多选1,下列对社会消费性支出表述正确的是(BC)A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生产性消费支出B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转所必须C 社会消费性支出本质是满足纯社会共同需要D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转移性支出2,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D)A 公法检支出B 国家安全支出C 国防支出D 行政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很快的主要原因(AB)A 行政人员数量增加B 行政人员报酬提高C 行政业务费增加D 行政修缮费,设备购置费提高4,直接影响行政管理规模的因素是(ABCD)A 经济总体增长水平B 财政支出规模C 政府机构的设置D 行政管理支出本身的效率5,安排投资规模应注意(ABD)问题A 投资规模适度B 投资结构合理C 注重投资竞争性D 注重投资效益6,与政府投资相比,非政府投资具有怎样的特点(ABCD)A 营利性B 短期效应C 自身积累社会筹资D 忽略社会效益7,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因素主要有(BC)A 政治制度差异B 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C 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D 文化差异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单选1,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是指(B)A 国家再分配B 社会保障C 社会福利D 国家保障2,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A)A 国家B 社会C 企业D 家庭二,多选1,下列哪些属于转移性支出(AC)A 社会保障支出B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C 税式支出D 国防支出2,社会保障支出的特征(ABCD)A 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B 参与上的强制性C 制度上的立法性D 受益程度的约束性3,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主要构成是(ABCD)A 社会保险B 社会福利C 社会救助D 社会优抚和安置4,财政补贴的内容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分为(BCD)A 生产环节补贴B 流通环节补贴C 消费环节补贴D 分配补贴5,财政补贴的形式有(BD)A 货币补贴B 实物补贴C 国家补贴D 社会补贴6,下列关于财政补贴表述正确的是(BCD)A 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一样与价格直接相关B 财政补贴可以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和纠正市场缺位C 财政补贴是各国运用调节经济的手段D 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是价格补贴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A 由于税式支出是一种隐蔽型财政补贴支出,因此税式支出不可估B 税收抵免是指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越高,这种抵免的实际价值就越大.C 加速折旧使税负前轻后重,使政府损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时间价值”D 照顾性税式支出在于扶持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第七章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一,单选1,财政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中剩余产品或与其对应的(C)A 产值B 利润C 价值D 收益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B)A 存款B 公债C 税收D 罚款二,多选1,关于财政收入表述正确的是(BD)A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B 我国现阶段财政收入形式由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和其它收入构成C 专项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D 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 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地用税收收入的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的状况.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C)A 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高B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C M 是财政收入根本D C 也是财政收入的来源3,关于财政收入规模表述正确的是(AD)A 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会随着财源的扩大而保持上升势头B 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呈现出上升状态C 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轨迹基本平稳D 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呈马鞍形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A 经济发展水平B 分配政策C 价格水平D 税收征管水平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A 经济对财政规模形成根本约束B 由于价格上涨产生的实际财政收入增长现象称为”通货膨胀税”C 税收制度缺陷是造成税收流失的罪魁祸首D 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起决定作用6,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方法(AB)A 绝对规模B 相对规模C 数量规模D 质量规模第八章税收原理一,多选: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ABD)A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B 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十一章
税基是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它包括实物量与价值 量两类,前者如现行资源税中原油的吨数,消费税 中黄酒、啤酒的吨数,汽油、柴油的数量。后者如 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额,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 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税基会增加税额,缩小 税基会减少税额。
3.理想税制
对宽税基、低税率
4.评价 支持者:优势明显 反对者: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 综合所得无法适当计算
第6页/共22页
(三)财政交换论
1.产生
最近复兴,布坎南等对魏克塞尔自愿交换理论这一传统理 论的现代研究成果
2. 财政交换论主要内容:
(1)对政府征税的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 (2)重点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 在理想的水平范围,过宽的税基会造成无谓损失。 (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有助于确保政 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 (4)要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 (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
第7页/共22页
注重结果—限制政府权力过度膨胀的可能性 选择税基(主张窄税基)和税率结构以把政府的总 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赞同取消资本 课税,尽可能广泛采用受益课税
第8页/共22页
二、拓宽税基 、减少档次,个人所得税与公 司所得税一体化 1.个人所得税 (1)外延拓宽,扩大征税范围 如,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英国,提高附加福利征 税;美国、英国把资本利得并入所得税,日本、芬兰、瑞 典等国提高长期资本利得税率 (2) 内涵拓宽,减少优惠措施 减少或取消所得税制中税收支出,包括各种扣除、豁免 、抵免等。
(二)一般消费税:普遍开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 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由选择性征收增值税转为普遍开征增值税 采用最合适的增值税税率
陈共《财政学》第六版第十一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主题是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 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 改革的方向。具体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1. 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2.了解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公平课税论的核心内容是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 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称“横向公平”;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 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称“纵向公平”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课税理论1
自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研究 “最适课税论”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认为,在政府的政策目标 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 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 入的再分配。这是因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 越高,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就越大,超 额负担就越大,即过高的边际税率会导致经 济效率的损失。而且过高的边际税率只是限 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收入者所获得 的免税额或补助额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二、商品税和所得税改革
(一)商品税改革 (二)所得税改革
三、资源税和财产税改革 (一)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定额征收
转变为从价定率征收
(二)财产税改革:房产税、车船税的 改革、遗产赠与税的开征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 二、全面范围取消农业税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辑课后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
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具备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最佳状态。
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标准”就是论证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状态,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
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十四章
第5页/共34页
因为1996年编制“九五”计划时立下了两个财 政目标,一是到2000年基本消除财政赤字,至 少要控制在100亿以内,结果现在是3000多个 亿;二是国债规模控制在3000个亿,不料现今 到了18000亿,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借债。
第6页/共34页
(六)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在当前体制下, 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形成 的“财政性挂账”,如应补未补的企业亏损补贴、粮食亏损 补贴、欠发公教人员工资、欠补社会保障缺口等
(1)采取何种财政政策,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还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不能有主观意志决定, 应当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对经济形 势和当前财政政赤字性质的正确判断 (2)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内)既改 变周期性赤字,财政措施在增加(减少)结构性 赤字的同时可能减少(增加)周期性赤字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收>支:结余; 支>收:赤字; 收=支,平衡
财政平衡是把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预算的编 制和执行所追求的目标和考核的目标。
第1页/共34页
2012年我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为 125952.97 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为 117253.52 ,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超过8000 亿元。 2013年截至到11月,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 入1196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747亿元 ; 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14697亿元,比去年同期 增加9802亿元,增长9.3%。收大于支的差额 为4953亿元。
第14页/共34页
占GDP的比重(%) 3.35 1.53 0.01 0.62 1.09 2.62 2.37 2.57 2.35 2.00 1.64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十五章
第14页/共34页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一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传导:从政策工具到政策目标
收入分配:
对个人收入分配;对企业利润分配 量作为媒
介作用于总需求 价格:
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来控制基础产业部门的 价格,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目标。
宏观政策要解决的是后三种
第6页/共34页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 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第7页/共34页
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00-1960
在1900到1960这段时期里,美国的低失业典型地伴随着高通货膨胀,高失 业伴随着低的或者负的通货膨胀。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的负向关系。 第8页/共34页
(4)收入的合理分配 效率与公平:既要调动劳动的积极性,又要防止收 入差距多大。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5)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这是经济系统的最终目标
第9页/共34页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四、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收入类工具: (一)税收:税率、税种、优惠、惩罚措施 (二)国债:弥补赤字、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 与金融关系 财政支出类工具: (三)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四)政府投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投资的流向, 改善产业结构,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 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 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包括信贷政策、利 率政策、汇率政策等。
第20页/共34页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 定准备率,如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 就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 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让每一美 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财政学陈共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the moderate fiscal policy
四、我国财政政策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 经验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and changing the fisc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四、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 (一)美国和日本的前车之鉴 (二)我国的基本经验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
1.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 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the necessity of coordination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different kinds of combinations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 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 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
(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贡献: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行为的限度以及政府失败的为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2.预算外支出: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1.绝对指标。
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
2.相对指标。
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
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张。
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状况;(3)中长期发展战略;(4)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1)人口;(2)就业;(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5)社会保障(6)城镇化建设。
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
这取决于两大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对公共物品的偏好B 供给因素1. 服务环境。
2. 公共物品的质量3.相对价格效应。
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
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他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
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项目包括:1.行政管理费2.国防费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行政管理费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
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可能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他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支出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5)人员配备(6)行政效率(7)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8)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1.以法律形式确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国防支出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
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军队支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
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
国防支出的管理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一)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
(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
教育支出(一)发展教育意义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教育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育市场的失灵。
表现:1.外部性。
2.教育不公平。
3.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卫生支出(一)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表现在:1.不确定性2.信息不对称3.外部性4.垄断5.公平(二)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外部受益支出。
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部分可以内在化的医疗支出;后者则指具有外部性的卫生支出。
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
我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强。
(2)投资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3)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收益少;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