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化传播学第十章 批判学派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理解批判学派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批判学派的三路研究
第三节 批判学派在中国
第一节 理解批判学派的三个层面
批判学派同经验学派,构成整个传播学研究的一对基本的对立
统一关系。
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
第一节 理解批判学派的三个层面
一、两种人生哲学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风风火火走向世界的物质性欲望; 走向世界,故渴望成功。
“
三种研究虽思路不同,研究模范却是完全一致, 都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 都对资本主义的传播体制及其运作进行冷静的反思和 尖锐的剖析,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怀疑精神, 无不体现着这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与经 验学派相比,他们的立场更倾向于批判现实而不是服 务权势,他们的研究更注重于凸显问题而不是贡献方 略,他们的方法更着眼于深度思辨而不是表层量化。
”
二、文化研究
以开宗立派的理论对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界大家:
法兰克福 学派及其 后裔
法国结构 主义及其 流变
后现代主 义和后殖 民主义
二、文化研究
细分批判学派:
广义的批判学派:是个包罗广泛的开放领域; 狭义的批判学派:是专门从传播学的学科角度从事研究的流派。
两者均以“批判”为旗,事实上“批判”也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与常见术语,两者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无法截然剥离。
看得高于一切,包括生命。
经验学派追求事功,批判学派体现超越。批判学派归根结 底是一种超越性价值与诗意化的追求。
二、两种现代思潮
1. 尊崇科学——进步——发展这一现实取向的科学主义, 精髓是酒神精神; 2. 追求精神——价值——意义这一永恒主题的人本主义,
核心是日神精神。
二、两种现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潮
二、文化研究
福柯 “知识考古学” 任何知识都是人的言说,而任何言说都体现着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 系。种种看似纯然客观的知识或话语,实际上都与不同社会团体或利益 集团具有密切的关联。知识原来并非自足的东西,而是各种集团为了自 己的生存与发展而纵横捭阖的言说过程及产物。 知识考古学,解释各种知识、各种言说、各种话语,在其形成过程中所 体现、所隐含的权力背景,话语权就是政治权,知识的意志就是权力的 意志。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开出传播研究的经验学派; 关注的主要是传播的科学性问题
开出传播研究的批判学派; 思考的主要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
(如何传播)。
(为何传播)。
二、两种现代思潮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既有作为动力系统的科学主义强劲推进,又有作为 操纵系统的人性、人本与人文传统不绝如缕。 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证,特别是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日益逼 近,这种对现代文明其平衡或制衡作用的思潮也随之发生越来越强劲、 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 批判学派所隶属的这种平衡性思潮看来,整个现代文明都属于方向反 了。
”
三、两种学术判断
一切学术或学问,都在进行事实判断(是什么)和价值判断(怎么样), 传播研究领域同样。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着眼于事实判断,目的在于揭示 传播活动的本相,进而把握其中 的运行规律; 经验学派只关心传播的效率(越 高越好)。
着眼于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探究 传播活动的意义,从而为传播活 动提供一种价值上的标高; 批判学派只关心传播的价值(越 大越好)。
清清爽爽走向内心的精神性追寻; 走向内心,故追求超越。
人类社会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两种冲动代表两种人生观。
第一节 理解批判学派的三个层面
思想家曾以“幸福”与“尊严”来概括这两种人生观。
“幸福”:人生在世的意义就是为了追求幸福;
“尊严”:人生在世的意义则并非如此,尊严高于一切,把人的精神
研究批判学派所具有的意义
理论意义:关系学科建设如何均衡发展; 实践意义:关系我国传媒如何有效推进现代化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紧而紧 迫的问题。我国传媒目前面临国内国际的双重困境,国内方面主要是现 代化合市场化所引发的媚俗化倾向,以及由此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 为发生的潜在的影响;国际方面则主要是全球化所进一步加剧信息传播 失衡、民族传统瓦解、甚至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
电视新闻不但继承报纸新闻这一事件规范,更将它推至极致,与电视作 为视觉听觉媒体的技术特点相适应,突发事件成了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 事实的过程往往被忽略。”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
意义及地位:
《示威游行与传播》开创了英语世界批判传播研究的先河,打破了以往 几十年经验学派的传播学的伪科学倾向及其对媒体效果的行为主义研究, 提倡将传媒还原到大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之中,而不是将他们孤立起来分 析。 它所体现的批判性研究取向、总体性研究思路和综合性研究方法,至今 仍是传播学批判学派所沿袭的“学术规范”。
第三节 批判学派在中国
20世纪90年代的“妖魔化”理论可视为我国批判学派研究的一家 创新之言。但若以经验学派“学术规范”进行衡量或有缺陷。 在我国开展批判学派研究,1.既要对广义的批判学派及其思想作出由此 及彼由表及里的勾勒,更要对狭义的批判学派及其学说进行历史与逻辑 相统一的仔细辨析。2.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传媒面临和表现的诸多现实 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剖、透视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义、建议和思路。
二、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此路数包罗广泛,实际上勾勒的是现代西方的学术流变
图。
相关研究者:见课本P271
最为人熟知的:前有法兰克福学派,后有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R· 威廉 斯、S· 霍尔几乎成为文化研究的标志)。
二、文化研究
1973 丹尼尔· 贝尔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开启信息时代的理论; 1976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包括大众传播问 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剖和深思熟虑的分析。 贝尔认为,麦克卢汉所说的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之间的比重变化隐含着 “真正严重的后果”:整个视觉文化因为比印刷更能迎合文化大众所具 有的现代主义的冲动,它本身从文化的意义上说就枯竭得更快。
对某次示威游行的现实情况与媒体报道不符的情况研究后得 出:在媒体垄断不断加剧的时代,所谓民主社会的多元信息 渠道正日益趋向非民主化。 西方媒介一向强调报道的客观、真实与公正,而大多数西方 记者作为个人来说,一般也确实无意于掩盖真相和歪曲事实。 为何会产生上述情况呢?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
哈洛伦:“自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廉价商业报 纸,并逐步取代了过去的政党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报纸为 了盈利而必须取悦尽可能多的读者,因此故意避免鲜明的政治立场,标 榜价值中立和客观报道。久而久之,所谓的不加任何主观价值判断的事 实报道,即缺乏背景介绍的硬新闻便成了报纸的主角。
“
就是在看似纯粹的自然科学领域,对自然现象的 研究尚且存在一个“测不准”的问题,再何况于人的 存在、人的利益、人的情感息息相通的社会科学研究。 批判学派认为,只有以历史的、总体的及联系的方法, 才能透视传播活动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联系。批判学派 不仅属于传播学的一大流派,同时更属于左右现代文 明的一大思潮。
第十章
传播学引论
批判学派(上):鸟瞰
引言:两种意识
批判学派的一切思考都浸润于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 “历史意识”: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感悟体认。
“审美意识”:一种超越性、诗意化与哲思性的精神状态,其 核心在于为有限的人生赋予无限的意义。 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昭示的无非是一种境界,一种 生命的境界、精神的境界与学问的境界。
第二节 批判学派的三路研究
文化帝国 主义 话语与权力
传播政治 经济学
文化研究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
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和揭示传媒的所有制结构及其 与权势集团的利益关系,从而拆穿传媒领域诸多流行的神话即意识形 态。 相关研究者:见课本P269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
1970 哈洛伦 批判学派经典 《示威游行与传播:一个个案研究》
“
“新闻自由”这套话语 的形成与壮大过程,现 实了资产阶级与过挖个贵族“争权夺利”的本质。西 方近代以来的新闻传播历程,从来也没有真正兑现事 实上也不可能兑现它所言说的美丽目标。全球化时代, 西方特别是美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又进一步祭起这方面 话语的大旗,而其实质说白了还是为了维护、巩固和 推行自己的权力意志。
在《传播与文化支配》中,席勒第一次提出并阐释了“文化 帝国主义”这个概念。
三、文化帝国主义
在互联网迅速扩张之际,由跨国公司和市场逻辑所支配的一系列权力关系不但 丝毫没有改变,且极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秩序进一步加剧,其中自 然也包括信息与传播秩序。
美国的传播研究大抵属于“经营管理研究”:立足于既定的传播 体制,将之视为天经地义无可置疑,在此前提下为其出谋划策, 各种各样定量的、实证的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遵循的都是广告 主、广告商或政府机构的意志,不仅缺乏权力关系的思考和批判 现状的意识,实际上支持了现存政治经济体制。
大力开展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包括大众 传播事业的发展,也可为我国传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认清形势、把握大 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供深度思考和现实参照。
三、文化帝国主义
此路数是从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视野上探究西方(特别是 美国)传媒运作及其产品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命运的影响。 美国 H· 席勒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
三、文化帝国主义
主要内容:对美国大众传播的结构、政策及其在政治经济方面发挥的重 要作用进行了批判性的论述,堪称第一份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并以“依 附理论”为据,着重探讨了他所说的“军界——企业界联合体”,分析 了由政府、军界和民间企业一同构成的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如 何促成美国大众传播势力的凌驾全球,又如何导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文化主权的丧失。
”
第三节 批判学派在中国
我国自改革开放引入传播学以来,大都承袭以美国为典范的 经验学派,而轻以欧洲为中心的批判学派,在这方面的研究 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
批判学派是个开放的领域,其他学科基于当代传媒的显赫功能、巨大影 响及诸多弊端,也都从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视角介入这个领域,构成我 国批判学派的纵深阵地。 广义的批判学派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以西方 哲学、当代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等学科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