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及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及异常鉴别诊断
可编辑版
1
心电图各波间期的正常变 异是指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电 图各波间期的变化。
可编辑版
2
一、P波的正常变异 P波切迹 正常情况下,P波的形
态一般呈圆滑形。在心电图机高度灵 敏或将灵敏度电压放大时,记录下的 P波常有切迹或双峰,但其双峰间的 距离应小于0.04s。
可编辑版
5
可编辑版
6
(二)QRS波形的正常变异 1.当心电图机敏感性高时,在R波的 降肢或在S波的升肢可出现模糊、钝错 或轻微切迹。 2.当心电图机敏性过低或阻尼过大时, 在R波与ST段衔接处可出现弧形转折 或正常转角消失。 3.当R波振幅较低时,可出现模糊、 钝错或轻度切迹。
可编辑版
7
(三)QRS波群电压的正常变异 1.QRS波群电压过高 与心脏至胸壁的距 离缩短有关,常见于体型消瘦者。 2.QRS波群电压过低 ①心脏转位:正常 心脏的平均心电向量的方向是由右后上方 指向左前下方。当心脏在胸腔中显著转位 时,QRS的平均心电向量的方向发生改变, 可致其在各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变小,使 QRS波幅降低。胸导联中的QRS电压可无 变化。②肥胖与皮肤干燥:皮下脂肪增多 和皮肤干燥,均可可使编辑心版 电的传导阻力增大8,
可编辑版
20
可编辑版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编辑版
22
(二)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T波变异 1.交感神经兴奋 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恐 惧和剧烈运动时,T波常降低,有时倒置;其T波 变化可自行恢复正常。反之,当迷走神经兴奋时, T波振幅可明显增高。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年青女性,心电 图多表现为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多见于下壁 导联,也可见于心前导联,站立时描记的心电图 比卧位时描记的T波改变更为明显。服用心得安 后T波可恢复正常。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013
•FT
•SJ
•11
• (3)房内阻滞
• 主要是右房内阻滞,可见肺型P波 。
• (4)其它原因
• “甲亢”、低血钾、交感神经张力过 高心动过速也可见到肺型P波。
•FT
•SJ
•12
3、P波电压降低及其临床意义。
• 各个导联P波振幅均低于0.05mV称P 波电压降低。常见于高血钾、甲状腺 机能低下。严重高血钾可使P波不清 或消失,称窦室传导,与高血钾时心 房肌麻痹有关。
•FT
•SJ
•21
2、P-R间期缩短。
• P-R间期随心率增快而有所缩短,但 12岁以上的正常儿童一般不应< 0.12s(少数正常成年人P-R间期可缩 短至0.11s),12岁以下儿童心率快时 稍缩短应视为正常,特别1岁以内小 孩在心动过速达130次/分以上时,PR间期可小至0.10s,甚至0.08s。
•FT
•SJ
•30
• 此外,V1R/S<1,V5R/S>1, aVRR/Q<1;
• 正常情况下V1-V4或V5导联R波电压 应逐搏增高,无明显顺钟向转时RV3 电压应>0.3mV; V2~V6导联的S波 应逐搏减少或过度到无S波。V3导联 呈RS型,称过度型。凡不符合上述 数值范围均为异常。
•FT
•FT
•SJ
•33
②与右心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
• RV1>1.0mV(小儿<1.5mV), RV1+SV5>1.2mV,V1导R/S>1, V5导R/S<1。此外,RaVR>0.5mV ,aVR导R/Q>1时也是右室肥大的 参考指标。
•FT
•SJ
•34
(2)QRS波电压降低及意义:
• 肢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和均< 0.5mV, 胸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 和均<0.8mV 称胸导联低电压。V4V6导联QRS电压低称左胸导联低电 压。I、aVL、V5-V6导联QRS电压低 称左侧导联低电压。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正常心电图(简称ECG)与异常心电图在波形上存在一些差异。
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下面将具体描述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1. P波:在正常心电图中,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通常由向上的波峰和向下的波谷组成,持续时间正常情况下应该在0.06秒至0.12秒之间。
而在异常心电图中,P波可能存在增宽、增高或变形的情况。
2. PR间期:正常心电图中,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传导至心室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秒至0.20秒。
在异常心电图中,PR间期可能缩短或延长,提示心房传导异常。
3. QRS波群:正常心电图中,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在0.06秒至0.10秒之间。
在异常心电图中,QRS波群可能存在增宽、增高或变形的情况,提示心室传导异常或心室肥大等情况。
4. ST段:正常心电图中,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至T波开始的时间段,在等电位线上。
在异常心电图中,ST段可能出现抬高或压低的情况,提示心肌缺血或心室肥大等异常情况。
5. T波:正常心电图中,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通常为向上的波峰。
T波应该是对称的,但在异常心电图中,T波可能出现倒置、增宽或增高的情况,提示心室异常。
此外,异常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速、房室脱节等。
这些心律失常可通过心电图的波形特征来判断。
- 组织缺血:当心肌处于缺血状态时,心电图可能显示出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如波形变形、心率改变等。
总结起来,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在波形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否。
对于异常心电图,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等综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正常及异常心电图波形分析演示幻灯片
1
前言:心电图是临床上常规检查之一,在诊 断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具 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还可以辅助诊断心脏瓣膜病、 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等。 危重病人,特别是急诊与心内科的危重病人首先 要做心电图
2
一、目的:熟识心电图P-QRS-T波的命名、测量, 正常或异常电轴偏移,正常或异常P、QRS波形 态、时限、电压,正常或异常Q波,ST段抬高或 压低,正常或异常T波、U波等图像,常见心电图 的图像诊断基础知识,为如何诊断心电图打下基 础 二、重点:P、QRS、T、U波什么是正常,什么 是异常及异常图像的鉴别与临床意义
常规心电图必须记录标准12个导联,每 个导联记录不少于3个完整的P-QRS-T 波群,心律失常时用II或V1导联延长记 录10-15秒或更长。急性心肌梗死时, 要求常规加做V3R-V5R及V7-V9导联, 共18个导联心电图。加做V3R-V5R及 V7-V9导联时,用胸导联V1-V3电极分 别接V3R、V4R、V5R,用V4-V6电极 分别接V7、V8、V9导联
0.2mV
16
正常窦性P波(窦性P 波标准):1) aVR 导联P波必须倒置。2) I、II、aVF、V4-V6 导联P波直立。3)正 常窦性P波还需P波时 限<0.11s,P波电压肢 导联<0.25mV,胸导 <0.20mV。本图aVR 导联P波倒置,I、II、 aVF、V4-V6导联P波 呈正向M型,峰间距 0.04秒,V1导联P波 呈正负双向,完全符 合此标准
22
PtfV1值(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正常窦性心律时V1导联P波多为正负双向,正常PtfV1 值≥-0.02mm.s 。当P波负向明显增大, PtfV1值≤ =-0.03mm.s 称PtfV1值异常。本图P 波负向部分电压为-1.5mm,负向部分P波时限0.07s。 PtfV1值= -1.5mm× 0.07s=0.105mm.s。PtfV1值异常提示左房负荷过重、左房肥大或房间传导阻滞。
心电图常见正常和异常心电图图谱
目录
• 心电图基础 • 正常心电图 • 异常心电图 • 心电图临床应用 •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
01
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基本概念
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的记录,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心肌的代 谢和功能状况。
心电图由连续的波形组成,包括P波、QRS波、T波和U波等 。
心电图的记录和解读
心电图上可见心动周期 延长,心跳频率减慢, 通常低于60次/分。
心电图上可见心跳节律 不规则,心搏间隔差异 较大。
心电图上可见ST段抬高 或压低,超出正常范围 。
心电图上可见T波低平、 倒置或双峰,表示心肌 缺血或损心电图上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 随后出现代偿间歇。
3
心电图可检测脑梗塞、癫痫等疾病。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性
临床意义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为医 生提供重要信息。
局限性
心电图并非绝对准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状态、仪器 等。同时,心电图诊断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
05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
心电图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时间正常
正常心电图的各波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如P波时程为0.08-0.12秒,QRS波时程为0.060.10秒,T波时间在0.05-0.25秒之间。
正常心电图的示例
图谱展示
正常心电图图谱应清晰、准确,各波时间、振幅和波形符合标准。
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是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性,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表现。
无创心电图技术
01
通过皮肤电极采集心电信号,克服传统心电图机插片式电极的
不足,提高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移动心电图技术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一、概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无创的、简便快速的诊断工具,通过测量心脏电位变化,反映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正常心电图分析1.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波动,呈正向波形,通常在0.06-0.12秒之间。
正常的P波应该高于2.5小盒,典型的P波呈无创散在性的尖峰波。
举例:房颤患者的P波不规则而且无法辨认。
2. PR间期: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下一个Q波开始之间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举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PR间期延长。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波动,通常在0.06-0.10秒之间。
正常的QRS波呈压扁的、无创散的波形。
举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RS波宽度增加。
4. ST段: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正常情况下不应超过等电位线的2小盒。
举例: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抬高。
5.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波动,通常为正向波形。
举例:心肌缺血患者的T波倒置。
三、常见心电图异常及分析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ECG表现为无规律、无规则的R-R间期,QRS波形正常。
由于房室连续且不完全传导,心室率增快,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和栓塞。
举例:一名58岁的患者出现持续性胸闷、气短,ECG显示心房颤动。
2.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停搏和猝死。
ECG表现为无规律、无规则的R-R间期,QRS波形混乱不规则。
举例:一名突然晕倒的患者,ECG显示心室颤动,立即进行除颤。
3. 心室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心室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健康人群,ECG表现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PPT课件
• 病理状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房病 变等。
房性早搏
6 心房扑动
• 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 相同、节律规那么、快速的连续性锯齿样 扑动波〔F波〕是诊断房扑最重要依据,心 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 多见于:心脏病病人,包括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10 心室扑动
• 心电图特征:①各导联无P波;②QRS-T 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 规那么、向上与向下的波幅相等;③频率 180~250次/分。
• 多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11 心室颤抖
• 心电特征:①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均 完全不规那么的颤抖波;②频率150~500 次/分; ③颤抖波大者称粗颤,纤细者为细 颤。
心肌堵塞
坏死型Q波 损伤型ST段抬高 缺血性T波倒置
2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大于100次/min。
常见原因
•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正常婴幼儿及儿童。 成年人受神经、体液因素也可引起,通常 是人体生理性或病理性应激反响。常见于 劳力、恐惧、情绪冲动等情况。
• 病理性应激反响包括发热、低血压、贫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力衰竭及药物
3 窦性心动过缓
1 窦性心律
凡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统称为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心电图表现:
〔1〕P波规律出现钝圆型,在Ⅰ、Ⅱ、 Ⅴ5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 P波平均电轴〔额面45。—60。〕 因而P波在I、II、V5-V6直立,AVF也常直 立,AVR倒置。
〔3〕在同一导联P-P间期的差不超过秒,
心脏冲动的正常传导顺序及心电图表现
优选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 心电图特征: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所有 心房激动均可下传心室,当PR间期显著延 长时,P波可隐伏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内。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QRS 波多为正常。
• 临床无自觉症状,有时可闻第一心音减弱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延长超过0.20S,所有心房激动均可下传心室,当 PR间期显著延长时,P波可隐伏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内 。临床无自觉症状,有时可闻第一心音减弱。Ⅰ度房室 传导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QRS波多为正常。
• ②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③ST段与T 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④室性早 搏后可见一完全性代偿期。
• 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 性心脏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
• 精神紧张、过量烟酒也可诱发室性早搏
室早
9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心电图特征:①室性早搏连续出现3次以上; ②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超过0.12秒; ST-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③心 室率100~250次/分,④心律规则或略不规 则,即RR间期规整或稍不规整。
• 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 相同、节律规则、快速的连续性锯齿样扑 动波(F波)是诊断房扑最重要依据,心房 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 多见于:心脏病病人,包括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7 心房颤动
• 心电图特征:①P波消失,出现形态、振幅、间 期完全不一样的心房颤动波(f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的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心室, 心室节律受阻滞点以下辅助起搏点控制。心房与心室活动 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Ⅲ度房室结传导 阻滞,可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三 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导致的弥漫 性心肌损害。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准确地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的特征和方法。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1. P波:正常心电图的P波通常应是正向的,即呈现向上的波形,且形态规则。
P波的振幅通常小于0.25毫伏(mV),宽度在0.08秒到0.11秒之间。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至QRS波群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应为0.12秒至0.20秒。
3. QRS波群:正常QRS波群通常呈现三相性,即P波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波形。
正常QRS波群应有一个突出的R波,R波的振幅通常应大于0.5mV(P波振幅的两倍),S波的振幅通常不超过R波的深度。
QRS波群的宽度正常情况下为0.06秒至0.10秒。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之后,通常应为等电位或几乎等电位的水平段。
5. 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正常值受心率影响,一般在0.35秒至0.44秒之间。
二、异常心电图波形特征1. 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早搏时,心电图呈现出额外的QRS波群,R-R间期明显缩短。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呈现不规则的R-R间期,没有明确的P波。
心室颤动的波形则呈现高度不规则、无序和不可识别的形态。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时,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与基线形成明显的偏移。
抬高超过1mm或压低超过0.5mm被视为心肌缺血的指标。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呈现典型的ST段抬高,并伴随Q波的出现,形成Q波心肌梗死的特征。
4. 心室肥大:心室肥大时,QRS波群振幅增高,波形宽大畸形。
5.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可分为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两类。
传导阻滞时,心电图呈现延迟传导、R-R间期延长或不规则等异常特征。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和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诊断心脏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1. P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信号,通常是正弦波形,其幅度一般不超过2.5毫伏(mV)。
2. PR间期:即P波至QRS波群的间隔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3. 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的电信号,通常为尖峰或宽波形,其持续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
QRS波群的形态、幅度和方向可根据不同导联的特点进行评估。
4. ST段:位于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线段,正常情况下应处于基线水平或略微上抬或下沉。
5. 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信号,通常为尖钝或圆顶形态,其持续时间应≤0.24秒。
6. 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跨度,可用于评估心室去极化过程的时间。
二、常见心电图异常波形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电活动紊乱,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无规律的心房颤动波形。
2.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心房电活动快速有规律,产生“锯齿状”P波,通常以2:1, 3:1或4:1的比例与心室收缩(QRS波群)进行传导。
3. 心室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心室提前收缩,P波消失,QRS波群宽于正常,常伴有明显的较大T波。
4.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电活动紊乱,无规律、无节律的波形,且QRS波群无法识别。
5.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程度不同,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
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心脏的重要信息,但是在正常人群中,心电图也存在一些变异。
本文将介绍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
一、心电图波形简介心电图包含了多个波形,常见的有P波、PR间期、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PR间期代表心房传导至心室的传导时间,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
二、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正常人群的心率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心率变异性的增加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而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可能意味着自主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
2.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是指心律不齐的R-R间期,在呼吸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种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变异,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比较常见。
3. 心室肥厚(Ventricular Hypertrophy)心室肥厚是指心室壁增厚,这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心室肥厚可以导致心电图的QRS波群增宽和深而尖的S波出现。
4. ST段改变ST段是T波结束和T波开始的区域,ST段的改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正常的ST段通常是等电位的,在心脏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情况下,ST段可能会上升或下降,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5. 波形变异在正常人群中,心电图的波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异,如P波形态改变、T波振幅变化等。
这些变异可能由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引起,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无临床意义的。
三、正常人群心电图的诊断参考1. 正常心电图(Normal Electrocardiogram)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波形和节律来判断是否为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心肌梗死后数月至数年内,心电图可 能仅显示异常Q波或QS波和T波倒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01
02
03
窦性心律
指心脏的电信号由窦房结 发出,控制心脏的节律性 跳动。
特点
心电图上P波在Ⅰ、Ⅱ、 AVL、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正常范围
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 钟之间波动。
正常QRS波
QRS波
代表心室的除极电位,是 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三个连续的波峰,形态和 振幅在各个导联中保持一 致。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ST段弓背抬高
异常Q波或QS波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ST段可能出现弓 背抬高现象,这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之 一。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可能出现异常的Q波 或QS波,这是心肌梗死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
T波倒置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T波可能出现倒置 现象,这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之一。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可能 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心肌梗死的分期与分型
超急性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内,心电 图可能出现ST段抬高和T波高耸。
亚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心电图可 能出现ST段逐渐回落,T波逐渐倒置。
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内,心电图可 能出现ST段弓背抬高和异常Q波或QS 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结词
重度异常,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详细描述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电信号 无法传导到心室,可能导致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症状。心电图表现为 P波后无QRS波或R波,且心室起搏点 位于阻滞部位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诊断步骤
1.心律 2.心率(心房、心室率) 3.P—R间 期 4.QRS时限 5.Q—T间期 6.心电轴
P波:各联顺发,振幅、时间。 QRS波群:电压(高、低)、时间(>0.12秒
心室肥大、束支阻滞、预激、室早、室上 性激动伴差传)、形态 ST段:是否压低或抬高 T波:是否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
2.P—R间期:代表自心房肌开始除极到心室 肌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为0.12—0.20秒。
• Ⅰ导联反映左右臂电位差,左正右负 • Ⅱ导联反映左腿右臂电位差右臂负极左腿正极 • Ⅲ导联反映左腿左臂左腿正极左臂负极 • AVR导联反映心室腔的电位差,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 • AVL反映心脏左外侧壁电压差,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 • AVF导联反映心脏下壁电压改变,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 • V1-2导联反映右心室外壁电压改变 • V3导联反映左右心室外壁过渡区 • V4导联反映心尖部左心室电压改变 • V5-6导联反映左心室前外侧壁电压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
• 1.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 • 2.儿童心率比成人快 • 出生婴儿为110—150次/分 • 2—4岁儿童为110—120次/分 • 4—8岁为90—110次/分 • 3.常见于运动、兴奋、感染、发热、贫血、
甲亢、急性失血、休克、心力衰竭、心肌 炎等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2.电轴右偏>+110度 3. VAT V1>0.3秒 4.右心前导联ST段下降及T波倒置
右 房 大 、 myocardial infarction
Q≥1/4 R
Q≥0.04sec
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1). 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 V2、V3),呈
QS波; 2). 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0.04sec); 3). R波减小(Q/R ≥ 1/4)。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4.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变化。 1)ST段压低<0.05mv,反之则见于心肌
缺血或劳损。 2)ST段抬高肢体导联与心前导联V4—
V6<0.1mv,V1—V3<0.3mv,如为弓背抬 高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 5.T波: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电位变化。
前无P波
宽大畸形
配对间期
代偿间期 配对间期
2倍窦性间期
V早
V早
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P波的QRS波群 2.配对间期相等 3.代偿间期完全
1)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一致。 2)T波的振幅>同导联R1/10
正常ST段、T波
ST段弓背向上性抬高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6.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过程的 总时间。一般<0.40秒,如Q—T间期>0.44 秒,即为延长,常见于心肌损害、心肌缺 血、血钙过低、血钾过低、奎尼丁中毒、 Q—T延长综合征等。
1.窦性心率的频率<60 次/分,一般不低于40 次/分,如<40次/分,考虑窦房传导阻滞
2.窦缓常伴有不齐 3.窦性心律不齐:同导联P—P间期相差>0.12
秒、不同导联相差>0.16秒 4.窦缓常见于:运动员、老人、压迫颈动脉
窦、颅内压增高、甲减等。
窦性心动过缓
房性期前收缩
定义:房内异位起搏点突然提早发放激动,或激动 在房内折返引起的早搏。
右房大
左房大
I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20 秒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 1)QRS波群时间:0.06—0.11秒,延长见于心室 肥厚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 QRS波群振幅:肢体导联R+S>0.5mv 胸前导联R+S>1.0mv。反之则为低电压, 见于 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 损害等。胸前导联RV5<2.5mv 、 RV5+SV1<3.5mv(女)、4.0mv(男)。 3)Q波:Q波<R1/4、Q波时限<0.04秒、Q波无 切迹、正常V1、V2导联无Q波、但可呈QS型。
SV1=1.7mv
左 室 高 电 压
RV5=3.0mv
RV5+SV1=4.7mv
右室肥厚
1.QRS电压增大 1)RV1>1.0mv 2)RV1+SV5>1.2mv 3)R avR>0.5mv 4)avR的 R/Q>1 5)V1呈qR型,V5呈rS型 6)V1—V5或V6均呈r S型, V5或V6 R/S<1
定义: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的早搏。 特征: 1.提早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期前无
相关的心房P波。 2.配对(联律)间期相等,时间<600ms,如600<
配对间期<1500ms,称为加速的室性逸搏。 3.代偿间歇完全。 4.同导联配对间期不等,室早形态不同,多源性室
性早搏。配对间期相等,室早形态不同,多形性 室性早搏。
左室肥厚
1.QRS波群电压增大 1)RI+SIII>2.5mv 2)R avL>1.1mv 3)RavF>2.0mv 4)RV5或RV6>2.5mv 5)RV5+SV1>3.5mv(女)4.0mv(男)
2.反映左室劳损的ST—T改变 3.电轴左偏在—10度左右 4.QRS时间轻度延长在0.08—0.11 s之间
特征: 1.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 P’波形态振幅方向和时间
与同导联上基本窦性心律的P波有或多或少的差 别。 2. P’—R间期:房性早搏的P’—R间期>0.12s。 3.QRS波群:下传的QRS波群呈室上性。 4.配对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 性 早搏
配对间期
代偿间期
提前出现的P/波
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心电图学
2010-9
临床心电图学
• 心电图(ECG)是心脏功能(电活动)被有选择地描记在 有格的纸带上,并给我们一个心脏活动的永久性记录。
• 通过分析心电图各波,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 以辅助临床诊断的科学。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1.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波形。 1)P波的振幅<0.25mv 2)P波的宽度<0.11秒 3)P波的方向II III AVF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窦性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