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新版.2最新版.2命题与证明(第二课时沪科版)1最新版.ppt

合集下载

13.2命题与证明(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

13.2命题与证明(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

知识连接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检验所得的真命题, 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些 作为原始根据的真命题称为基本事实 。
▲问题1:
你能举出几个前面已学过的基本事实吗?
如:关于直线: 两点确定一
条直线 .
关于平行: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关于线段: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
▲有些命题,如:“对顶角相等”,“三角形三个 内角的和等于180°”等,它们的正确性已经经过 推理得到证实,并被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 的依 据,这样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共同点:都是真命题 不同点:基本事实的正确性是人们长期实践检验
所证实的,不需要证明。 定理的正确性是依赖推理证实的.
基本事实和定理
基本事实: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 作为 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些作为原始依据的真 命题叫做公理。 例如: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_经__过__分__析__,_找__出__已__知条件推出结论的途径,写出证 明过程;
2.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分析:(1)画出图形 (2)找出题设:两形直成线的被内第错三角条相直等线所截,
b
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3 1 2
c
写出已知: 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
2、“两点之间 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两 点的距离”的定义;
3、“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 义; 4、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是“平 行四边形”的定义;
5、“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是“样本” 的定义;

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课件课件(共22张PPT)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

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课件课件(共22张PPT)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
解:(1)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内错角,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但是它们相 等; (2)当a=5,b=0时,ab=0,但a+b≠0. (3) 180° 的角大于 90°,但 180° 不是钝角,而是平角.
课堂小结
定义
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
命题
组成 分类 互逆命题
若p,则q”,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 q是这个命题的结论(或题断).
新知学习 一 命题
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要对事物的情况作出种种 判断.判断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思考
以下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1=∠2;
() ()
(3)1 +1 <2;
()
(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
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A = ∠B,那么∠A 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解:(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 结论. (2)“∠A = ∠B”是条件,“∠A 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是结论.
例2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p,那么q”的形式,并指出它们的条件和
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常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
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的命题的一般形式是“如果p ,那么 q” ,或者说成“若p,则q”,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q是这个命 题的结论(或题断).
有时为了叙述简便,也可以省略关联词“如果”“那么”. 如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可以写成“对顶角相 等”.

沪科初中数学八上《13.2 命题与证明》PPT课件 (2)

沪科初中数学八上《13.2 命题与证明》PPT课件 (2)
实践检验所证实的真命题; 定理的正确性是依赖推理证实的.
演绎推理
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基 本事实、已证定理,并按照逻辑 法则,推导出结论,这一方法称 为演绎推理(或演绎法)演绎推 理的过程,就是演绎证明,简称 证明
证明真命题的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
举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
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 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举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那么两 个三角形全等.
公理和定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真命题 不同点:公理的正确性是人们长期
第二步:
在“已知”中写出条件, 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l3
3 1
l1
已条知件:: 如图,直线 l 1 与 l 2 被 l3 所 截,∠1=∠2
求结证论:: 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 相等,那么同位角也相等”是真命题。
已知:
如图,直线 l 1 与 l 2 被 l3 所 截,∠1=∠2
定义的概念: 能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举例 (1)能够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 (2)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
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问:你还能举出 一些例子吗?
公理和定理
公理: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真命题叫做公理,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 假的原始依据。
第三步:
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并且步步有依据。
求证: ∠2=∠3 证明: ∵∠1=∠2 ( 已知 )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1命题课件(共21张PPT)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1命题课件(共21张PPT)
命题
条件
结论
已知事项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条件
结论
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解:(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 (2)“∠A=∠B”是条件,“∠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是结论.
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条件,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狐狸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一种动物是狐狸,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更明朗,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不可生搬硬套.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命题的用“√”,假命题的用“× 表示.
×




×
练一练
新知引入
知识点3 命题的构成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的周长相等;(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3)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
练习1
练习2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1)若|a|=|b|,则a=b;(2)如果ab>0,那么a,b都是正数;(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4)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命题与证明》ppt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命题与证明》ppt
∴∠2=∠C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课堂小结
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证明: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 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 过程称为证明.
课后作业
1、必做题:见畅言教育本课时配套《基 础练习》
2、选做题:见畅言教育本课时配套《提 高练习和培优练习》
第3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及推论1、2
证明: ∵ OE平分∠AOB,
OF平分∠BOC,
∴∠1= 1∠AOB,∠2= 1∠BOC.
2
2
又∵∠AOB、∠BOC互为邻补角,
∴∠AOB+∠BOC=180°,
∴∠1+∠2= 1 (∠AOB+∠BOC)=90°, 2
∴OE⊥OF.
B E
F 12
A
O
C
当堂练习
1.下列结论中你能肯定的是( B ) A.今天下雨,明天必然还下雨 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 C.小明在数学竞赛中一定能获奖 D.两张相片看起来佷像,则肯定照的是同一个人

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如果a=b,那么|a|=|b|.( √ ) 如果|a|=|b|,那么a=b.( × )
(2)等角的余角相等.( √ ) 如果两个角的余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3.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
逆命题:原命题为“如果p,那么q”,逆命题 则为“如果q,那么p”.
课后作业
1、必做题:见畅言教育本课时配套《基 础练习》
2、选做题:见畅言教育本课时配套《提 高练习和培优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 13.2 命题与证明(学习、上课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  13.2 命题与证明(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期末·宿州] 把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改 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_如__果__两__个__三__角__ _形__是__全__等__三__角__形__,__那__么__它__们__的__对__应__角__相__等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互逆命题及反例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命题的结构
知2-讲
1. 命题的构成 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其中,“如果” 引出的部分是条件(或题设),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 论(或题断). 有时为了叙述简便,也可以省略关联词 “如果”“那么”.
感悟新知
知2-讲
2. 命题的一般形式 “如果p,那么q”,或者说成“若p, 则q”,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q是这个命题 的结论(或题断).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1)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假命题. (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真 命题. (3)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2-练
方法点拨:改写命题的方法: 理清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部分,改写命题时将题设 放在“如果”后面,将结论放在“那么”后面.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解读:(1)命题只是对事件进行判断,判断的结果 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语; (3)命题必须具有“判断”作用,要对事件作出肯定或 否定的判断,故命题不能是祈使句或疑问句.
感悟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知1-讲2. 命题的种类 (1)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 命题叫做真命题. (2)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 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3.2命题与证明2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3.2命题与证明2
反之,若一个语句没有对某一事件的正确与 否作出任何判断,则它不是命题 例:(1)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2)欢迎前来参观! (3)以点O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画弧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且具有“判断”作用; (2)命题只需具有“判断”功能,而不论这个判断正确 与否
巩固练习
C
不相邻内角
外角
A
B
D
? 发现: ∠CBD ∠A+∠C
CBD ABC 180
A C ABC 180
结所论以: ∠CBD=∠A+∠C
∠CBD(外角)=∠A+∠C(不相邻两内角和)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上面我们通过计算得到了三角形中外角 与不相邻两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CBD=∠A+∠C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二)一般形式为:
“如果P,那么q”,或者说成“若P,则q”,其中p是 这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q是这个命题的结论(或题 断)
注意事项:
(1)题设(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 项; (2)有时为了叙述简便,也可以省略关联词“如果”“那么”
例: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可以 写成“对顶角相等”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完成课本77页练习2、3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能与大家分享、交流你的感受吗?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教材84页 习题1,2,3
皖ICP 备裕安中学电教中心
课后思考题
对于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a, b, c,给出下列五个
选项:
1. a ∥ b

第13章命题与证明期末复习PPT课件(沪科版)

第13章命题与证明期末复习PPT课件(沪科版)

6.互逆命题 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便可以得
到一个新的命题,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为互 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 命题的逆命题.
7.证明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定义、基本事实、
已证定理,并根据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的方 法叫“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叫做演绎 证明,简称证明.
8.定理 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
以上推理过程中,开始出现错误的那一步是 ④ .
19.填写下列证明过程BF,A
B
1
∠1=∠2 . 求证: ∠3=∠4. C 3
D
证明:∵ AB⊥BF,CD⊥BF (已知)
∴∠B=∠CDF=90°( 垂直定义 )
42
E
F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E=∠F.
C.a=-0.5
D.a=0
6.下列命题中,它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C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若|a|+|b|=0,则a=0,b=0; C.若a>0,b>0,则ab>0; D.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7.下列命题中,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A.如果a3=b3,那么a=b. B.如果a=2,那么a2=4. C.如果a>0,那么a2>0. D.如果a=0,那么ab=0.
“如果p,那么q”的情势为: 如果一个数绝对值等于3,那么这个数是3. 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为 数3的绝对值等于3.
原命题假命题, 它逆命题的是真命题.
例2.已知: 如图,在△ABC中,∠B=∠C,
AD平分外角∠EAC. 求证:AD∥BC.
证明:∵∠EAC是△ABC的外角,
∴∠EAC=∠B+∠C.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命题与证明(2)
.精品课件.
1
想一想?
知识连接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经过直 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 直线平行”、“过两点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 ”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 几何推理中,把这些“从长期实践 中总结出来,不需要再证明的真命 题叫做公理”
.精品课件.
2
看谁答得快?
你还知道哪些公理?
.精品课件.
10
随堂练习
补充完成下列证明,并填上推理的依据.
1、已知,如图,AD⊥BC,EF⊥BC,
∠4=∠C.
求证:∠1=∠2.
证明:∵AD⊥BC,EF⊥BC,(已知)
∴AD∥EF.(

∴∠2=∠CAD.(

∵∠4=∠C,(已知)
∴DG∥AC.(

∴∠1=∠CAD.(

∴∠1=∠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2
想一想
3.如图,已知:AB∥CD,AD∥BC。
求证:∠A=∠D D
C
A
B
4.已知,如图:
AB∥CD,BE、 B
A
DF分别是∠ABD、
∠CDB的平分线
E
F 求证:BE∥DF
C
D
.精品课件.
13
如图,已知:BD⊥AC,GF⊥AC,D、 F分别为垂足。并且∠1=∠2。 求证:∠ADE=∠C (8分)

D 1
F
2 C

E

.精品课件.
大胆尝试
14
3、已知:如图,AD∥BC,∠B=∠D. 求证:AB∥CD.
4、已知:如图,AD∥BC,∠ABC=∠C. 求证:AD平分∠EAC.
.精品课件.
15
• 作业:书上P84习题13.2 5,6,7题。
.精品课件.
16
再见
.精品课件.
17
.精品课件.
4
什么是证明?
• 证明是由条件(已知)出发,经过一步一步的 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
• 证明中的每一部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 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 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
.精品课件.
5
做做看
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c与直线a、,a∥b,c∥d,∠1=50°.
求证:∠2=130°.
4
1
3c
5
2
d
分析:思考方法一:
c∥d→∠3+∠5=180°,→∠1+∠2=180°→∠2=130°.
思考方法二: ∠3+∠4=180°→∠1+∠2=180°,∠2=130°.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的分析思路,完成此题的证明过程.
D
C
E
B O
.精品课件.
9
例题讲解
例 已知:如图,∠AOB、∠BOC互为邻补角, OE平分∠AOB, OF平分∠BOC。 求证:OE⊥OF。
证明: ∵ OE平分∠AOB, OF平分∠BOC,
∴∠1=1 ∠AOB,∠2=1 ∠BOC. 又∵∠A2OB、∠BOC互为2邻补角, ∴∠AOB+∠BOC=180°. ∴∠1+∠2= 1 (∠AOB+∠BOC)=90°. ∴OE⊥OF. 2
.精品课件.
7
试一试
已知,如图:∠1=∠B,求证:∠2=∠C
证明:∵∠1=∠B( 已知

∴A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
D 1
2E
C
.精品课件.
8
试一试
A
已知,如图,∠1=∠2。求证:AB∥CD
E
A
1B
C D
2 F
2.已知,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 OE平分∠AOC和∠COD。求证: OD⊥OE
在真命题中需要从公理和其他真命题出发,用
推理的方法证明为正确,并被选作判断命题真
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什么呢?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什么叫“演绎推理”?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定义、公理、已证定理,
并根据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的方法叫“演绎
推理”。
.精品课件.
3
你知道么?
演绎推理的过程,叫 做演绎证明,简称证 明。
求证:a∥b
c
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
3
a
1
2
b
你还能找出几种证法?
.精品课件.
6
想一想
“证明”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证明的主要步骤是:已知、求证、 证明。
证明的过程与思路是什么?
证明是由条件(已知) 出发,经 过一步一步地 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求证)正确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