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管理的目标与方法(精选)

合集下载

气道管理-护理

气道管理-护理

气道管理的目标
01
02
03
保持气道通畅
通过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调整患者体位等方式,确 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无阻。
维持氧合与通气
通过给氧、机械通气等手 段,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 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 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预防肺部感染
通过加强口腔护理、呼吸 道湿化等方法,降低肺部 感染的风险。
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破损、感染等, 并使用适当的口腔护理产品预防感染。
气道湿化
湿化方式
采用加温加湿器、雾化器或气管内滴注等方式进 行气道湿化。
湿化液选择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如蒸馏水、生 理盐水等。
湿化效果监测
定期监测湿化效果,确保气道通畅和湿润。
04
气道护理的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奏 和声音,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 发绀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等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缺氧、窒息等危险
情况。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血压、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注意患者体位和姿势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 的体位和姿势,如半卧位、侧卧 位等,以利于呼吸和排痰。
详细描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通常是由于呼吸 道狭窄或阻塞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 打鼾、夜间憋醒等症状,需要采取措 施改善睡眠质量,如使用无创呼吸机 等。
03
气道护理的技巧和方法
正确体位
半卧位
头低足高位
将床头抬高30-45度,以保持呼吸道 通畅,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有助于痰液 的咳出。
吸痰方式

ICU气道管理

ICU气道管理

拍背注意:
• (1)禁用于末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有病 理性骨折史、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者。
• (2)宜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 击引起皮肤发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厚,
• (3)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 纽扣等。
• (4)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 (5)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叩击。
• 原因
• 不合适的气切套管; • 固定不牢, • 患者烦燥,拔出(有意识、无意识); • 突然的移动。
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
• 清理呼吸道,另一护士报告医师 • 面罩或鼻导管给氧,严密观察 • 简易呼吸气囊给氧 • 重新插管
气切套管脱出的处理
窦道未形成: A:用镊子或血管钳撑开窦道,另一护士报告 B:给氧。 C:无法撑开,用氧气面罩在气切部位和面部给病
吸痰
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吸
出分泌物。但吸痰过频或有痰不及时吸出 都是不利的,所以要掌握适时吸痰的指征。
吸痰指征
(1)床旁或听诊听到痰呜音; (2)患者咳嗽; (3)气道高压报警; (4)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应立即给予吸痰。
4、吸痰注意事项
⑦吸痰时间控制,小于15秒,新生儿小于 10秒。防止长时间连续吸痰会引起黏膜 的损伤和严重的低氧血症。
⑧密切关注生命征变化。 ⑨吸痰后鼓肺,防肺不张。 ⑩吸痰后给纯氧,防低氧血症。 ⑾ 吸痰管腔在导管壁内部 • 95°角度 • 柔软密封气囊 – 专利
(3)雾化吸入湿化
• 采用雾化吸入对气道进行湿化,效果确切, 经过超声雾化的气体微粒可随患者的吸气 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在湿化的同时 起到稀释痰液的效果,在湿化液中加入沐 舒坦、普米克等敏感抗生素可防止肺部感 染的发生。一般采用短时间小雾量问隙喷 雾法,每2-3 h 1次,10-15 min/次。

气道管理经典版

气道管理经典版

b
32
人工气道梗阻原因
--气管插管扭曲 --气管插管位置不佳 --外部受压 --痰痂形成
b
33
如何发现人工气道梗阻
--对于不明原因的人机对抗、撤机困难、 血气恶化者皆需排除人工气道梗阻
--压力时间、流速时间波形的பைடு நூலகம்征性改变
--吸痰管进入不畅
--可以通过纤支镜、更换气管插管来明确
b
34
3、人工气道管理的目标
口咽或胃内容物经过喉吸入下呼吸道
胃酸
化学性肺炎(Mendelson’s syndrome)
口咽分泌物
吸入性肺炎(细菌性)
其他:气道阻塞、肺脓肿、慢性间质纤维化等
b
18
误吸特点
误吸引起肺炎死亡率高
近50%
隐蔽性
缺少特异度、灵敏高的标记物
高发生率 占总院内感染的8-33%
临床认识不足 染”、
以进食,留置时间可以很长,但有一定的创伤
b
29
2、导管选择
导管内径选择 成人:女性-内径7.0~8.0 ,距门齿为21cm左右;
男性-内径7.5~8.5, 距门齿23cm左右。
经鼻插管时深度应比经口插管的深度多3cm左右
小儿:
大于1岁:经口插管深度(cm)=1/2年龄+13 ; 经鼻插 管深度(cm)=1/2年龄+15 。
一、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二、减少或延迟“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b
3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基础
人工气道的建立削弱了正常的气道防御微生物 进入下呼吸道的机制(上呼吸道加温、加湿、 过滤功能、纤毛运动)
人工气道的存在使得咳嗽的能力和效率下降 (痰液廓清)
b

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是护理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

一、呼吸道护理的概念呼吸道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过程中,针对呼吸道疾病进行的护理工作。

其目的在于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患者正常呼吸,促进患者康复。

二、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呼吸道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通道,保持其通畅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呼吸道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还可以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三、呼吸道护理的方法呼吸道护理方法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道状况、进行气道护理、教育患者及家属等方面。

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四、气道管理的概念气道管理是指对患者气道进行有效管理,防止气道异物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道管理是呼吸道护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五、气道管理的重要性气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及时有效的气道管理可以避免误吸、窒息等紧急情况的发生,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至关重要。

六、气道管理的方法气道管理方法包括维护呼吸道通畅、正确使用气道辅助工具、及时处理气道异物、进行呼吸护理等方面。

采取适当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

七、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如气道异物阻塞、患者突然呼吸困难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八、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九、护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技巧在呼吸道护理与气道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经验与技巧。

例如,在处理气道异物时,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危急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

危急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

各类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高敏感反应都造成气体运输障碍,影响肺内气体正常交换。

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气道管理是采取必要的方式,保障病人的氧供。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气道管理技术是麻醉科和危重病医学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手法开放通道: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双手食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向上将下颌角提起,使病人的下牙槽平面高于上牙槽平面。

二、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口咽通气道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翼缘、牙垫部分和咽弯曲部分。

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方法有两种:舌拉钩或压舌板法和反向插入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指在舌拉钩或压舌板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插入正确的位置,是临床插入口咽通气道的最常用方法,操作要点如下:1,插入口咽通气道前进行完善的表面麻醉,以抑制咽喉反射。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所需的通气道的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3,张开病人的口腔,放置舌拉钩或压舌板于舌根部,向上提起使舌离开咽后壁。

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直至其末端突出门齿 1~2cm,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前端即将到达口咽部后壁。

4,双手托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然后将双手的拇指放置在口咽通气道两侧的翼缘上;向下至少推送 2cm,直至口咽通气道的翼缘到达唇部的上方,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

5,放松下颌骨髁部,使其退回颞颌关节。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道之间。

反向插入法即把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面朝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旋转1800,旋转成正位后,口咽通气道的末端距门齿大约为2cm,然后用双手托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并用双手的拇指向下推送口咽通气道至合适的位置。

气道管理

气道管理

第六章气道护理肺的呼吸功能是指机体与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对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起着关键作用。

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呼吸的基本前提,丧失对气道的控制,数分钟内可对机体造成严重后果。

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气道护理的目的是维持气道的通畅,保证肺通气和换气过程的顺利进行,改善缺氧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吸氧(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 中度缺氧2~4L/min, 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4. 加强口腔护理,定时湿润口腔;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4.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二、有效排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咳痰能力、影响咳痰的因素、合作能力;2.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与体位卧位的关系;3.评估肺部呼吸音情况。

(二)操作要点1.有效咳嗽:(1)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上身微向前倾;(2)缓慢深呼吸数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几秒、然后进行2-3声短促有力的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

气道管理与氧疗

气道管理与氧疗

(三)呼吸机械活动障碍 (四)麻醉和术中应用 二. 呼吸参数调节 (一)通气量 一般成人为100~120ml/kg,儿童120~ 130ml/kg,婴儿130~150ml/kg.成人用较大潮气量和较慢 呼吸频率有一定优点:1.I/E的呼气时间延长有利于C02 排出和静脉回流2.较大的潮气量使病人对呼吸困难的敏 感性降低,微弱的自主呼吸容易消失,病人感觉舒适3. 使吸气流速减慢,慢气流产生层流,气体分布均匀,肺 泡容易扩张,气道阻力低,并减少肺气压伤和肺不张的 发生率 (二)吸/呼比 I/E常固定与1:2,可调整范围为1: 1~1:4
二.使用方法 (一)鼻导管 氧流量一般按2~3ml/min吸入。 (二)面罩给氧 (三)氧浓度 1.低浓度( Fi02<35%) 主要适用 于有慢性CO2潴留,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 2.中浓度( Fi02 35%~50%)氧疗 适用于有明显 V/Q比例失调,如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水肿,心肌 梗死,休克,特别是血红蛋白低下或心排出量不 足的病人。 3.高浓度( Fi02 >50%)氧疗 适用于无CO2潴留的 严重V/Q比例失调的病人,如ARDS和急性严重 低氧血症者。

(三)停用机械通气的指征和方法 1.停用指征 包括:1.病人全身情况好转,呼吸平稳, RR小于25次/分,循环功能稳定2.VT大于6ml/kg, 吸气负压大于-2.5pka3. Fi02=0.6, Pa02大于

9.3kpa, PaC02小于6kpa,pH大于7.35 . 4. VD/ VT小于0.6,CPAP小于0.5kpa 2.撤离方法 快速撤离法:用T型管接呼吸囊 作辅助呼吸,仅适用于短期机械通气的病人。 IMV撤离法:从12次/分减少至2~6次/分, 可停用机械通气。

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

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

二、评 估
(一)评估患者 ■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后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 同意与合作。 ■全身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 状况,呼吸困难和发绀情况。 ■局部情况。呼吸有无鼾声,双肺呼吸音情况, 有无痰鸣音。评估口腔粘膜有无异常等,(用 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并用听诊器听诊肺 部)。 ■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对护理 的要求与合作程度。健康知识。对疾病与吸痰 作用的认知程度。
(二)评估环境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安静,能否保护 患者隐私。 (三)评估用物 评估用物否齐全,负压装置性能是否良 好 。 (四)操作者自我评估 评估操作者是否熟悉患者情况,对吸 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是否熟悉。
三、吸痰装置
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
内装无菌手套的一次性吸痰管, 方便快捷
四、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无菌换药碗,内置无菌镊2把、 无菌敷料,一次性12~14号吸痰管数根(气 管插管患者需备一次性注射器湿化气道用)、 一次性手套,生理盐水、酒精消毒棉签、电 动(墙壁)负压吸引器,吸痰装置(盛含有 健之素的吸痰瓶、连接管等)必要时备压舌 板、开口器、舌钳。
患者气道管理 的方法
胸心血管外科唐江红
主要内容


吸痰法
叩背法
吸痰法
一、吸痰的目的:
吸痰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 醉后等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 吞咽功能不全而导致痰液不能咳出或呕吐 物误入气管等,为防止病人发生吸入性肺 炎、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必须及 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增加肺通气功能。
利用面罩式雾化器湿化吸氧,更充分湿 润气道,稀释痰液,更利于拍背咳痰
背心式排痰机辅助排痰,不仅利于排出 痰液,更能增加长期卧床患者的舒适度

气道管理及氧疗(最终版)

气道管理及氧疗(最终版)

控制性氧疗
• 空气稀释面罩吸氧法 • 呼吸机给氧法
无创伤性 鼻导管(鼻前庭给氧) 简单面罩 贮袋面罩:部分重复吸收面罩, 无重复吸收面罩 Veturi面罩 氧帐或头罩 高压氧疗
有创伤性
气管内导管 气管切开导管 T型管 呼吸机给氧 体外膜氧合和腔静脉氧合
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变慢 、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说 明缺氧症状改善。 血气分析:是氧疗监护的客观指标。氧疗后PaO2,(正 常值95--100mmHg)、PaCO2(正常值35--45mmHg)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正常值95%
非控制 性氧疗
控制性 氧疗
高压氧 治疗
对吸入气 中的氧浓 度没有精 确控制的 吸氧方法
通过严格 控制吸入 氧浓度来 提高血氧 饱和度的 吸氧方法
在高于一个 绝对大气压 的密闭环境 下,利用纯 氧进行治疗 的方法
非控制性氧疗
鼻导管、鼻塞、鼻咽导管 给氧法 普通面罩给氧法:吸氧面 罩包括麻醉面罩、部分重复 吸收面罩、无重复吸收面罩 氧帐或头罩给氧法
气道管理及氧疗
急诊科 张凯凯
气道管理
一般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鼻 上呼吸道 咽 喉
气 道
环 状 软 骨
气管
下呼吸道 支气管 肺泡
一般气道管理目的
气道(上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舌根后坠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
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危险人群
如何发现上呼吸道梗阻
上呼吸道梗阻处理方法
上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心 率血压→心跳停止
CO2 蓄积
氧浓度很 少增加 氧流量
(单位L/min)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

人工气道管理知识

人工气道管理知识

人工气道管理知识人工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防止呼吸道梗阻,同时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常见的人工气道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口腔或鼻孔插入气管内,维持气道的通畅;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在气管前壁切开一个小孔,通过小孔插入导管来维持气道通畅。

在进行人工气道管理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道通畅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管理。

同时,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比如颅脑损伤、颈椎损伤等,以及对人工气道管理的适应性和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咬合状态、口腔和咽喉的解剖结构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气道管理方法和器械。

在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时,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镇静和痛苦缓解,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抵抗反应。

然后需要正确选择气道管理方法和器械,比如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械或切开导管。

在插入气管导管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插管技术和路径选择,以确保导管正确进入气管而不误入食管。

在插入导管后,需要对导管位置进行确认和固定,以防止导管脱出或误位。

在进行气管切开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包括消毒、局部麻醉、切开等步骤。

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固定,以防止感染和导管脱出。

人工气道管理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情况。

特别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氧合情况和通气参数,以及血压、心率和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

还需要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通畅度,以及导管周围的情况,如有必要及时更换导管或进行气道护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呼吸道护理,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和防止呼吸道感染。

人工气道管理涉及到多种操作和技术,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医务人员来说,需要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和呼吸机操作等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经验,包括正确插管技术、肺部听诊技术、气囊充气和放气技术等。

人工气道管理及氧疗

人工气道管理及氧疗

人工气道管理及氧疗【治疗方案及原则】1、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2.熟练掌握危重病患者的气道管理技术如掌握在环境要求、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时机及方法、气囊的压力、导管的安全等方面的技术。

预防和熟练处理人工气道并发症。

3.控制性氧疗是指吸氧浓度根据患者情况严格进行控制。

非控制性氧疗是指氧浓度无法严格控制。

临床上多采用非控制性氧疗;非控制性氧疗的方式包括鼻导管给氧法、鼻塞给氧法、面罩给氧法;控制性氧疗是指吸人气含氧浓度在24%一35%之间,特别适用于呼吸调节功能异常伴有二氧化碳储留者,可避免高浓度给氧所导致的呼吸抑制。

【处置】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常用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方法有:(1)手法开放通道: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操作者站在患者头前,双手示指放在患者下领角处,向前向上将下领角提起,使患者的下牙槽平面高于上牙槽平面。

(2)口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方法有两种:舌拉钩或压舌板法和反向插人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指在舌拉钩或压舌板协助下将口咽通气管插人正确的位置,是临床插人口咽通气管的最常用方法。

(3)鼻咽通气管:是用于解除从鼻至下咽段的呼吸道梗阻。

由于其对咽喉部的刺激性较口咽通气管小,因而清醒、半清醒和浅麻醉患者更易耐受。

鼻咽通气管常由塑料或软橡胶制成。

(4)面罩加简易呼吸器通气:面罩是可将通气环路中气体输送至患者肺部的一种呼吸道管理器械,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由主体、面部密封圈和接口组成。

适应于没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为短时间手术进行吸人麻醉;气管插管前给氧(去氮);初期复苏时,进行辅助或控制通气。

优点是简便快捷无创。

操作技术包括放置面罩和维持气道通畅。

面罩可引起口、下领骨、眼或鼻周围软组织压伤。

急救中的气道管理

急救中的气道管理

听——听诊器听双肺呼 吸音,是否对称;
检测——PetCO2
•精品课件
•62
通气和氧合
通气和氧合是目的 气管插管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通气比插管更重要
•精品课件
•63
监测
呼吸:频率、幅度、方式 口唇、甲床、皮肤粘膜的色泽 血压、脉搏 氧饱和度:SaPO2 呼末二氧化碳:ETCO2
•精品课件
急救中的气道管理
•精品课件
•1
气道是什么?
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 有肺脊椎动物的呼吸道分上、下两部: 鼻、口、咽和喉合称上呼吸道。 气管及其以后一分再分的管道,
合称为下呼吸道,或称为气管树。
通气中断有什么后果?
危重病人为什么强调气道的管理
•精品课件
•2
气道管理的重要意义
1、呼吸衰竭、心跳停止最关健的应急措施是 给予有效的气道管理
◆ 按压30次、吹气2次(30∶2) ◆ 呼吸频率 8~10次/分,不强调与按压同步,尽量 减少对按压的干扰
•精品课件
•70
口对口人工呼吸
•精品课件
•71
2、口对鼻人工呼吸
•精品课件
•72
3、 口对管人工呼吸
用口对开放气道的管:口咽通气管、 气管导管、喉罩、气管切开导管等
•精品课件
•73
•精品课件
•33
喉罩分类
第一代 普通喉罩(LMA); 第二代 插管喉罩 (LMA-Fastrach, Intubating LMA,
ILMA); 第三代 双管喉罩(ProSeal-LMA)。
•精品课件
•34
•精品课件
•35
喉罩特点:
● 与气管插管相比较,喉道刺激小, 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少,病人更易于接受

(医学课件)气道管理

(医学课件)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中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 常常威胁病人生命
30
(六)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1、导管扭曲 原因:头颈部过度活动,呼吸机管道牵拉等 处理:调整头颈部位置并重新固定呼吸机管道 2、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 原因:头颈部位置改变或导管位置改变,气囊充气 过多或气囊偏囊,气管导管使用时间过长等。 处理:将气囊气体抽出,再重新慢慢充气。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步骤 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40
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
体漏出,步骤同MOV,然后抽出气体,从
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41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 充分吸引气管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相接,吸气末呼气初用
力挤压呼吸器。 同时助手放气囊,充气囊。 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反复操作2-3次—
—吸净气囊上的分泌物
42
15
要求
① 要求吸入气体温度在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 ≥30mg/L(即吸入每升气体中含有超过30ml的绝对水分)。 ② 调节呼吸机管路使接水瓶处于垂直位置,加温加湿后的 送气管路要低于气管导管和湿化罐。接水瓶的积水以不超 过 ½ 为宜。 ③ 随时添加湿化罐内的蒸馏水,保持在规定水位。过高会 影响通气量,过低易烧干损坏仪器。
31
(六)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痰栓或异物阻塞导管 原因:痰栓或异物(如血块等)阻塞人工气道 处理:冲洗气道,刺激咳嗽,稀释痰液将痰栓或 异物吸出。 紧急处理:应立即拔除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 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精选推荐

气道管理——精选推荐

⽓道管理第2章⽓道管理⽬的●鉴别危险⽓道的征象。

●描述建⽴⼈⼯⽓道和⾯罩通⽓的操作技术。

●解释⽓道辅助⼿段的合理使⽤。

●描述⽓管插管前的准备,包括识别可能的困难插管。

●描述⽓管插管⽆法建⽴时的其它建⽴⽓道的⽅法。

病例学习⼀位40岁病态肥胖的男性患者,因严重呼吸窘迫⼊急诊室,呼吸频率40次/分,⾼流量吸氧下指脉氧饱和度88%,动⽤辅助呼吸肌进⾏呼吸。

意识模糊。

――这个病⼈需要插管吗?――你估计会遇到什么样的⽓道处理问题?――你应该寻求帮助吗?Ⅰ前⾔本章重点主要是如何确保⽓道开放并能够⽀持⽓体交换——A,即⼼肺复苏ABC中的A。

其次是在⽓道管理过程中保持⼼⾎管系统的稳定和防⽌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虽然⽓管插管通常是必需的,但是插管前保持⽓道通畅⽽不插管也是极其重要且很困难的。

医务⼈员必须熟练掌握保持⽓道通畅的⼿法以及提供必需的氧和通⽓的基本程序。

通过经⼝或⿐⽓管插管、环甲膜切开及⽓管切开的⽅法来建⽴⼈⼯⽓道的⼿段不能代替基础的⽓道开放技术,⽽只能是这⼀基本技术的延伸。

Ⅱ评估对⽓道通畅程度和⾃主呼吸能⼒的评估是关键的第⼀步。

医务⼈员必须通过看、听和感觉来评判病⼈的呼吸是否减弱或消失。

●观察病⼈的意识状态并判断是否存在窒息。

如⽆呼吸并且急救药物不可⾏时,⽴即开始⼿⼯通⽓辅助呼吸,同时准备建⽴⼈⼯⽓道。

●鉴别可能的⽓道损伤和其它情况(如:颈椎⾻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评估和⽓道处理的操作,详见后述。

●观察胸廓的扩张。

胸廓⼩幅度的扩张可能就有⾜够的通⽓,但是呼吸肌的活动甚⾄胸部⽤⼒并不意味潮⽓量是不⾜的。

●三凹征和⿐翼煽动常提⽰呼吸窘迫可能伴或不伴⽓道梗阻。

●听诊颈部和胸部的呼吸⾳。

完全⽓道梗阻时可见明显胸部运动但⽆呼吸⾳。

因软组织、液体或异物导致⽓道不全梗阻时可听到哮鸣⾳、喘鸣⾳、⼲罗⾳及杂⾳。

●评估⽓道保护性反射(如:咳嗽和呕吐反射)。

尽管这些反射并不⼀定和⽓道梗阻有关,但仍属于⽓道评估的最初内容。

但是为了评估⽽去过度刺激后咽部可能诱发呕吐和胃内容物误吸。

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

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
非机械通气时,要定时充气放气 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人工气道的管理––交流沟通
‫ ﻼ‬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病人不能发声, 影响语言交流,常使病人感到孤独和恐惧。
‫ ﻼ‬此时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 认字板等,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因病人无法表达自 己的感受。
‫ ﻼ‬所以护士观察病人要细心,询问病人要耐心,帮助病人建 立自信心和充分的信任感,主动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原因
‫ ﻼ‬内因:口咽内分泌物、胃食管返流后 误吸。
‫ ﻼ‬外因: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器具,不 洁的气道内吸引操作等引起的接触性 感染。
‫ ﻼ‬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倒流入气道。
气管切开
适应症:
﹡ 长期机械通气者。 ﹡ 已插入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 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 对咽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
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气管切开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症
﹡ 出血。主要由于手术止血不充分、插入时机械刺激、长时 间压迫、套管前端压迫气管壁产生坏死或溃疡波及血管等。
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人工气道管理中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 常常威胁病人生命。
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导管扭曲 原因:
头颈部过度活动,呼吸机管道牵拉等
处理: 调整头颈部位置,并重新固定呼吸机管道
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人工气道梗阻
原因:
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
头颈部位置改变或导管位置改变,气囊充气过多或气囊偏 囊,气管导管使用时间过长等

1.气道管理与氧疗

1.气道管理与氧疗

气囊护理
• 呼气相气囊压力20-30cmH2O • 压力过高→支气管粘膜溃疡/坏死,尤其是 营养不良灌注差的病人 • 压力过低→气囊上方的分泌物→下呼吸道 →肺炎 • 现在通用的高容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 减压 • 气囊压力足够但仍存漏气应注意套管的位 置和气道压力值
声门下吸引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maining withou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the two groups
湿化措施
• • • • 湿化器(可加热、无加热) 热湿交换器 雾化 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
加热湿化器
雾化加湿
湿化液雾化液的选择
• • • • • 蒸馏水 生理盐水 0.45%氯化钠溶液 5%氯化钠溶液 a-糜蛋白酶稀释液/沐舒坦注射液
气囊护理与痰痂的预防
气囊护理与VAP
• 口咽部的病原体以及 气管插管气囊上方含 有细菌的分泌物的吸 入是细菌进入下呼吸 道引起HAP与VAP 的重要途径 • 气囊压力不足将使 VAP的风险增加4-6倍
病人体位:头后仰、肩下垫一薄枕、颈上抬
舌-颌上举法
咽通气道技术
• 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 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避免人工长时 间推下颌的疲劳,多用于暂不需要气管插 管的病人。 • 按管道插入途径可分为 鼻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的作用
• 维持上呼吸道的通畅,将舌根部及会厌提 起 • 用作牙垫 • 口咽部吸引
选择合适的长度
错误放置1(太短)
错误放置2(太长)
面罩加压技术
•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 • 提供有效的给氧和通气 • 比口对口呼吸更易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