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_所字结构_再认识
![古代汉语_所字结构_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2be786e53a580216fcfe3b.png)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 M21XIANDAI YUWEN2008.08“所”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用法又十分复杂,甚至连其词性的归属也众说纷纭。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所,伐木声,从斤户声。
诗曰:伐木所所。
”可见“所”字的本义应该是一个象声词,指伐木的声音,只是作为这种词性的“所”我们接触的比较少,大家并不熟悉。
语法学家对于“所”字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其作为虚词的使用上,在起结构作用时,该如何认定。
在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马建忠认为“所”是一个“接读代字”并指出“接读代字者乃所以为读之记也”[1];杨树达先生认为“所”应是“被动助词”[2];杨伯峻先生则将其解释为“小品词”[3];王力先生曾将“所”字定为“动词前附号”后来又修改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它应是“指示代词的一种”[4]。
这种说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郭锡良先生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将“所”表述为“辅助性指示代词”[5]。
综合来看,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各自侧重的语言事实不同,有的甚至是仅限于语言中的个别用例。
虽然在“所”的词性表述上有着一定的分歧,但是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那就是“所”字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必须和其它的词或词组相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也就是说充当句子成分的,不是“所”字本身,而是以它为中心的整个结构。
“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时,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不能将其拆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承担名词所承担的一切语法功能。
“所字结构”根据与“所”字结合的核心词的词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别:“所+动”结构和“所+介”结构。
每一种类别中又有着不同的类型变化,每一种类型中“所”的作用和体现的意义又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可见,“所字结构”的用法和意义十分灵活。
一、“所+动”结构“所+动”结构是“所字结构”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它的基本形式是“所”字加在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动词词组或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前面。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855e24e2bd960590c67777.png)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摘要: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字和由它构成的“所”字结构的运用非常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显得格外重要。
《红楼梦》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语言处于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过渡阶段,是近代汉语的代表,通过对《红楼梦》中“所”字用法的全面考察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所”字;“所”字结构;计量研究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0-02“所”和“所”字结构的性质和用法是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这一结构的一些用法为其他的词和结构所替代,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仍非常活跃。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过渡,通过对“所”和“所”字结构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研究,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其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过程。
《红楼梦》是古典白话文小说的典型代表,其语言充分反应了近代汉语的特点。
本文以《红楼梦》前80回为语料,采用计量方法,研究“所”和“所”字结构在这一时期的用法。
经统计《红楼梦》前80回中“所”字共出现601次。
一、“所”为名词“所”作为名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具体指称某个“处所”“地方”;二是用作泛指,表示“恰当的位置”或“应有的结果”,这两种用法在《红楼梦》中都是存在的,第一种用法6例,第二种用法4例。
表“处所”“地方”例:(1)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4回)(2)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6回)表“恰当的位置”或“应有的结果”例:(1)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58回)(2)……又见园中姊妹各各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其所矣。
(68回)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红楼梦》中“所”作名词的用法并不普遍,一共10处,仅占全部“所”字用法的1.66%。
二、“所”为量词“所”作为量词在《红楼梦》中共15例,仅占全部“所”字用法的约2.5%,可见“所”作量词和作名词一样,都不是《红楼梦》中的常见用法。
_孟子_中_所_字结构用法初探_杨毅华
![_孟子_中_所_字结构用法初探_杨毅华](https://img.taocdn.com/s3/m/caef2f25453610661ed9f4dc.png)
odern chineseM145XIANDAI YUWEN2013.05言研究语例。
(杂赁)二、双音节介词(一)经由:处所介词,表示经由处,仅1例:(1)其门寻常士庶殡葬车舆皆不得经由此门而出。
(朱雀门外街巷)(二)随逐:书中出现两次,作介词1例,表依据:(1)皆裹长脚幞头,随逐部服紫绯绿三色宽衫黄义襴。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三)以至:作介词,表示程度,书中共5例,如:(1)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
(民俗)(2)左右两军自有假赁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
(皇后出乘舆)(四)以致:作介词,表程度,义与“以至”同,书中仅1例:(1)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请祗应白席歌唱之人。
(秋社)(五)至於:书中作介词共有2例:1.对象介词,表涉及对象:(1)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於乞丐者,亦有规格。
(民俗)2.时间介词,表示终到点:(2)夜市骈闐,至於通晓。
(中秋)注释:[1]李文泽:《宋代语言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1年版。
参考文献:[1]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3.[2]李文泽.宋代语言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1.[3]郭锡良.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1).(郜彦杰 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71000)在古汉语中“所”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用法也比较复杂的词。
关于“所”字词性,历来说法不一。
或说是代词,或说是助词,或说是辅助性代词。
参照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我们认为“所”是“特别的指示代词”,即“特指代词”。
说其是代词,是因为它能像其它的代词一样具有指代作用,而称其特殊,是因为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有和别的词(主要是动词)或词组(主要是动词词组)结合起来,才能起指代的作用,也才能作句子成分。
这种“所”和其它词或词组组成的结构叫“所”字结构,也叫所字词组。
在此,我们考察了《孟子》中大量带“所”的句子,对其用法做了分析归纳。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
![古代汉语“所”字学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2580b7960590c69ec37617.png)
摘要:“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的指示性代词,作为虚词,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情况下用在动词、介词或是短语之前,组成“所字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关键字:所字结构结构类型所字用法《说文解字》说:“所,伐木声也;从斤戶声。
”“所”字当“伐木声”讲,到了后世基本上很少见到,它的其它用法也极其复杂,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用来作处所名词,当“地方、场所”讲,这一用法在古文中见到的很少,尤其到了先秦以后,更是显得稀少。
二是,它被用作连词、数词等,这部分的用法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很小。
三是,随着语言内部的发展,它再也不能单独地作句子成分,再也不具有特定的含义,而是与其它词语结合成一个语法单位,共同表示一个名物性的意思,[1]从而构成固定的“所”字结构,共同充当句子成分。
这一用法极其复杂,在古文中占据很大比例。
尤其,关于这一结构中的“所”字的词性的认定,争议也很大,至今难以统一。
关于“所”字词性,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代词;第二种,认为是助词,或助词兼有指代作用。
“所”字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要和跟在后面的动词和介词或其它词结合,从而构成“所”字结构,才能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此时,它具有名词的功能,从而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
因此,此时的“所”字主要起着结构作用,应当把它看作“结构助词”,而不是“代词”“所+动”结构,是“所”字结构中的最基本的类型,由此,引申出“所”字结构的其它一些类型。
比如:所+动+宾、所+动(宾)+者、所+动+之+名、代+所+动(宾)、名+(之)+所+动(宾)等等。
一、“所”字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动]”结构,这是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结论。
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例如:(1)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面。
《礼记·祭统》(2)病而乞盟,所丧多矣。
《吕氏春秋》中的“所字研究
![《吕氏春秋》中的“所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bc4a0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c.png)
《吕氏春秋》中的“所字研究摘要:“所”字及“所”字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点。
在“所”字词性和“所”字结构的分析上,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中“所”字及“所”字结构做全面调查,以期对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吕氏春秋》“所”及“所”字结构词性功能结构“所”字在古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所”字的用法又比较复杂,是古汉语语法中颇难理解的一种语法形式。
因此,研究“所”字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汉语语法非常重要。
《吕氏春秋》是由战国末年的吕不韦组织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一书中的“所”字共出现866例,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所”字及“所”字结构作全面调查,以期对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帮助。
一、结构助词“所”“所”与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短语结合后,改变其性质,成为名词性短语;“所”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这样的“所”称作结构助词,这两种短语都可称作“所”字结构。
在《吕氏春秋》中,“所”字结构共有794例。
根据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所+动”结构和“所+介+动”结构。
(一)“所+动”结构1、“所+动”结构的构成,共453例。
“所+动”结构中的“动”包括单一动词和动词性短语两类。
根据“所+动”结构中“动”的不同,可以将其具体分为“所+单一动词”“所+动宾短语”“所+动词性状中短语”和“所+动补短语”等四种类型。
1)所+单一动词,共323例。
这里的单一动词是相对于动词性短语而言的。
动词性短语在使用时,都有其他成分与其相连并用,如动宾短语中宾语的存在,状中短语中副词等状语的存在,而单一动词没有其他成分与其相连,它单独用在“所”字之后与其构成“所”字结构。
例如:(1)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
(孟夏纪第四·诬徒)(2)故众正之所积,其福无不及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也。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71fb080740be1e650e9a7e.png)
《 语》 中 出现 ~ 例 。随着汉 语 词汇双 音 节化 趋势 的加 年 》 ) 论 ‘ 现 ,仅 《 世说新语》 中就 出现 1 次,到唐代 《 史》中更 年 》 ) 9 南
( )史皇 日: “ 6 安求其事 ,难 而逃之,将何所入?”。
(《 传 ・ 左 定公 四 年 》 ) ( ) ( 子 )日: “ 所 无君 ?” ( 《 传 ・ 7 成 何 左 哀公 十 四
维普资讯
古 汉 语 “何 所 … … " 结 构 研 究
口孔 春 英
“ ”字在古文献 中最早见于 《 何 尚书》 《 诗经》,可 以 说西周初就开始使用 , “ ”字最早 出现 在西周金文 中, 所 是个作 宾语 的名词 。在 十三经 中, “ 何所 …… ”结构只在 强 ,魏晋 时 “ 所 ”作 为一个 复音 节 词在 文献 中频繁 出 何
是 出现 3 次之 多 , “ 所 … … ” 这种 结 构 作 为 一 种 句 式 逐 6 何
( 取请执 事,将何所命之 ? (( 3) 《 左传 ・ 襄公二十一
年》 )
( 4)若非侵 小 ,将何 所取 ? (( 《 左传 -襄公二 十九 ( 5)子何 所不逞欲 ?请送 子。 ( ( 《 左传 -昭公 十四
何 所 似 ”的 “ 所 似 ”解 释 为 “ 似者 为何 ”,意 思 是 “ 何 所 象
二 、 “ 所 …… ”义 同于 “ ” 何 何
在这种情况下, “ ”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分别作主语、 何
的东西是什么”。
宾语和状语, “ ”字无实义 ,充当结构助词,其作用被其 所 现 在人 们 普遍 赞 同这一 观 点 ,认 为 “ 所+ 词 ”是 主 前 “ ”字 取 代 。 何+ 动 何 ’
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bf9873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0.png)
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李雪【摘要】“所”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其中最常见的用法是其作为助词与其他词相结合构成比较固定的“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的使用是一种普遍现象,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它,对我们阅读古籍、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及进行文言文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墨子》为例分析,“所”字结构有三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结合关系,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的结合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另外,除了三种主要的类型之外,还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所”字结构。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墨子》;“所”字结构;结合关系【作者】李雪【作者单位】德州市第九中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所”字在古代文章中被广泛使用,从它的词义角度来看,王力等编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认为,“所”可当“处所”讲,可表示大概的数目,还可当“假若、如果”讲[1],而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所”字作为虚词时与其他词组成的较固定的“所”字结构,在这种组合中关于“所”字的词性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助词[2],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代词[3],本文从助词角度对“所”字结构进行分析。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所”作为助词,通过转指将一个谓词性结构变为一个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从陈述变为指称,使原来的谓词性结构具有了名词性的特征。
“所”字结构有三种主要类型,都表示转指,都是名词性的结构。
(一)此类“所”字结构的分类这类“所”字结构提取了动作行为的受事,表示“……的人”、“……的事物”。
以《墨子》①[4]为例可看出这种结构中动词性成分的变化是多样的,根据动词性成分的不同形式将此种结构分类列举如下:1.“所”+动词这是此类“所”字结构最基本的形式,“所”字后面是单个动词,且均为及物动词。
“所”字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所”字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d943dd02768e9950e73887.png)
“所”字结构研究现代汉语学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摘要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来源甚早,在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的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文在前人对“所”字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常见的“所”字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同时,对“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较深入地论述,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所”具有的转指功能,对其语法意义进行了简要地归纳与分析。
从而使我们对古代汉语中的“所”结构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所”字结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AbstrctThe the word structure “Suo” originated early in ancient Chines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main to be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further.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 the paper will analyze and induce the common types, as well as discuss deeply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word structure “Suo” , which will be given a brief summary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turned to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 In order to make u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 structure “Suo”.Key words:The Word Structure “Suo”; Grammatical Functions; Grammatical Meaning.目录第一章“所”字结构研究的概述 (1)第二章“所”字的结构类型 (1)一[所+动]结构 (1)(一)常见的[所+动]结构 (1)(二)[所+动+名]结构 (2)(三)[所+动宾词组]结构 (2)(四)[所+动+者]结构 (3)(五)在[所+动]之前出现“有”“无”以及“何”的形式 (3)二[所+介] 结构 (4)三[所+名(形)]结构 (5)四“为......所”特殊句式.. (5)五[数量词+所]结构 (6)第三章 [所+动] 和 [所+介+动]结构的语法功能 (6)一 [所+动]结构作主语 (6)二 [所+动]结构作谓语 (6)三 [所+动]结构作宾语 (7)(一)“所”字结构作宾语 (7)(二)[所+动]结构作介词的宾语 (7)四[所+动]结构作定语 (8)第四章“所”字结构中“所”字的语义功能—转指 (8)一“所”提取的宾语指受事 (10)二“所”提取的宾语指处事 (10)三“所”提取的宾语指与事 (10)第五章小结 (11)参考文献 (12)谢辞 (13)第一章“所”字结构研究的概述古文中“所”有多种用法,且“所”的用法一直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aad233ca417866fb84a8ecc.png)
古文学习中“所字结构”例说一、“所字结构”的定义:作为虚词时的“所”字,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可以把“所”字看作使动词等词体词化的标志,它的作用就是改变其后的词语的性质而是它具有其他功能。
具体地说,当它用在动词、介词或短语之前时,它主要起着结构作用,不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应该把它看作“结构助词”,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而不把它看作代词。
“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时,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不能将其拆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承担名词所承担的一切语法功能。
“所字结构”根据与“所”字结合的核心词的词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别:“所+动”结构和“所+介”结构。
每一种类别中又有着不同的类型变化,每一种类型中“所”的作用和体现的意义又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可见,“所字结构”的用法和意义十分灵活。
二、“所字结构”的种类及语法功能:(一)、“所+动(包括活用的名词或形容词)”结构“所+动”结构是“所字结构”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它的基本形式是“所”字加在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动词词组或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前面。
其中的“所”字是指示代词,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或宾语。
具体来说,这种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变化:1、所+动+名这是“所+动”结构中的最基本类型,在这种类型中,“所”将其后的动宾词组转换为了一个名词性的偏正词组,并强调、指示了中心词。
例如:(1)、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例(1)中的“过名山大川”即“所+动+名”的形式的“所字结构”,动宾词组“过名山大川”与“所”结合后变为了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经过的名山大川”。
这里的偏正词组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因为“所”在其中起了强调指示的作用,强调并指示了中心词,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一般的偏正词组没有这样的作用。
有时候为了使这种偏正关系更加明确,还可以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上连词“之”,在译为现代汉语时就相当于加入了一个助词“的”。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f1d82ade80d4d8d15a4fcc.png)
古汉语“所”字结构研究摘要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来源甚早,在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的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文在前人对“所”字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常见的“所”字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同时,对“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较深入的论述,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所”具有的转指功能,对其语法意义进行了简要地归纳与分析。
从而使我们对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所”字结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AbstrctThe the word structure “Suo” originated early in ancient Chines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main to be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further.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 the paper will analyze and induce the common types, as well as discuss deeply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word structure “Suo”, which will be given a brief summary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 turned to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 In order to make u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 structure “Suo”.Key words: The Word Structure “Suo”; Grammatical Functions; GrammaticalMeaning.I目录一、“所”字的结构类型 (1)(一)[所+动]结构 (1)1.常见的[所+动]结构 (1)2.[所+动+名]结构 (2)3.[所+动宾词组]结构 (2)4.[所+动+者]结构 (2)5.在[所+动]之前出现“有”“无”以及“何”的形式 (3)(二)[所+介] 结构 (4)(三)[所+名(形)]结构 (5)(四)“为......所”特殊句式. (5)(五)[数量词+所]结构 (5)二、“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6)(一)[所+动]结构作主语 (6)(二)[所+动]结构作谓语 (6)(三)[所+动]结构作宾语 (7)1.[所+动]结构作动词的宾语 (7)2.[所+动]结构作介词的宾语 (7)(四)[所+动]结构作定语 (7)三、“所”字结构中“所”字的语义功能—转指 (8)(一)“所”提取的宾语指受事 (9)(二)“所”提取的宾语指处事 (10)(三)“所”提取的宾语指与事 (10)结语 (10)参考文献 (12)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c0b03db8f67c1cfbd6b804.png)
古汉语“何所……”结构研究“何”字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可以说西周初就开始使用,“所”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是个作宾语的名词。
在十三经中,“何所……”结构只在《论语》中出现一例。
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加强,魏晋时“何所”作为一个复音节词在文献中频繁出现,仅《世说新语》中就出现19次,到唐代《南史》中更是出现36次之多,“何所……”这种结构作为一种句式逐渐被后人沿用。
《论语·子张》中“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是我们所调查的先秦古籍中出现最早的“何所……”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曾举此例并解释说:“何所……”是主谓倒装的疑问句式,“所”字词组用作主语,“何”字用作谓语,“何所不容”就是“所不容(者)何”;这种说法在意思上带有周遍性,“何所不容”意思就是“无所不容”。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的通论部分为马汉麟先生编写。
马汉麟先生在其《古代汉语读本》一书中对此说得更详细:他认为“何所……”这一形式是“所……[者][为]何”的压缩和倒装。
如他把《世说新语·言语》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何所似”解释为“所似者为何”,意思是“象的东西是什么”。
现在人们普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何+所+动词”是主谓倒装句,“所+动词”做主语,“何”做谓语。
我们认为“何所……”是何种结构关系应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察,语境不同,其结构关系也不同。
我们调查了《论语》(1次)、《管子》(2次)、《列子》(2次)、《吕氏春秋》(1次)、《论衡》(12次)、《盐铁论》(1次)、《春秋左传》(6次)、《国语》(1次)、《水经注》(3次)、《史记》(8次)、《世说新语》(19次)、《南史》(36次)(括号内为“何所……”在该书中的使用次数)等论著中的“何所……”句,将其结构类型归纳如下:一、“何所”为名词性偏正结构“何所……”义为“何处”,其中“所”为名词,可以理解为“处所”,“何所”是名词性偏正结构。
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2471e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1.png)
古代汉语中“所” 字结构的语法意义
和价值
“所”字结构的语法意义
引述动词:表 示所说、所想、
所感的内容
强调语气:强 调某个动作或
状态
结构关系:表 示动作或行为 的发出者或承
受者
语义关系:表 示动作或行为
的逻辑关系
“所”字结构在古代汉语语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字结构是 古代汉语中常见 的结构之一,具 有表示行为、动 作的受事者或与
古添加代副汉标语题 中的“所” 字结构
汇报人:XX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以《墨子》为例分析 “所”字结构
PART Two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 构的概述
PART Four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 构的演变和影响
PART Five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 构的语法意义和价值
PART Six
发展:汉代以后,“所”字结构逐渐增多,可以表示行为对象、工具、方式等多种关系
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字结构逐渐成熟,可以表示行为主体等多种关系
完善:唐宋元明清时期,“所”字结构逐渐规范化,成为古代汉语中重要的句法结构之 一
“所”字结构对后世汉语的影响
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促进了汉语语法的发展和演变 对其他语言产生了影响,成为汉语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 在文学、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与展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古代汉语中“所” 字结构的概述
“所”字结构的定义
“所”字结构是由“所”字和动词构成的短语 “所”字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所”字结构可以表示处置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 “所”字结构可以表示工具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况
古汉语“所”字结构的通式及生成机制
![古汉语“所”字结构的通式及生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05c751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f.png)
古汉语“所”字结构的通式及生成机制
邵霭吉
【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研究古汉语“所”字结构的通式,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古汉语“所”字结构的生成机制.古汉语“所”字结构通式应当是:“士主±状±之+所士介±状+{谓词/谓词词组}”,其中“所”和“{谓词/谓词词组}”两项是必有成分,“主”是深层结构必有而表层结构不一定出现的成分,其余四项都是在“所”字结构中可以有而不一定同时都有的成分.
【总页数】7页(P68-74)
【作者】邵霭吉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2
【相关文献】
1.古汉语“所”字结构中的“所”字 [J], 张文辉
2.所字结构通式之研究 [J], 胡远鹏
3.谈谈古汉语中“者”字和“所”字结构 [J], 顾绍柏
4.古汉语字、词、文的逻辑机制 [J], 傅荣贤;周静
5.上古汉语“诸”与“之”字结构的句法功能考察及比较 [J], 何翎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ce7b04479563c1ec5da71af.png)
古文学习中“所字结构”例说一、“所字结构”的定义: 作为虚词时的“所”字,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可以把“所”字瞧作使动词等词体词化的标志,它的作用就就是改变其后的词语的性质而就是它具有其她功能。
具体地说,当它用在动词、介词或短语之前时,它主要起着结构作用,不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应该把它瞧作“结构助词”, 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而不把它瞧作代词。
“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时,就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不能将其拆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承担名词所承担的一切语法功能。
“所字结构”根据与“所”字结合的核心词的词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别:“所+动”结构与“所+介”结构。
每一种类别中又有着不同的类型变化,每一种类型中“所”的作用与体现的意义又就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可见,“所字结构”的用法与意义十分灵活。
二、“所字结构”的种类及语法功能: (一)、“所+动(包括活用的名词或形容词)”结构“所+动”结构就是“所字结构”中最为常见,也就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它的基本形式就是“所”字加在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动词词组或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与名词前面。
其中的“所”字就是指示代词,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或宾语。
具体来说,这种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变化: 1、所+动+名这就是“所+动”结构中的最基本类型,在这种类型中,“所”将其后的动宾词组转换为了一个名词性的偏正词组,并强调、指示了中心词。
例如: (1)、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 例(1)中的“过名山大川”即“所+动+名”的形式的“所字结构”,动宾词组“过名山大川”与“所”结合后变为了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经过的名山大川”。
这里的偏正词组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因为“所”在其中起了强调指示的作用,强调并指示了中心词,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一般的偏正词组没有这样的作用。
有时候为了使这种偏正关系更加明确,还可以在动词与名词之间加上连词“之”,在译为现代汉语时就相当于加入了一个助词“的”。
古汉语“所”字结构中的“所”字
![古汉语“所”字结构中的“所”字](https://img.taocdn.com/s3/m/fc12ee4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a.png)
古汉语“所”字结构中的“所”字
张文辉
【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3
【摘要】“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附性,“所”字实属具有指代意义的结构助词,而“所”字结构中的“所”是代词的说法与词类的划分标准存在冲突.不同类别“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句法语义具有差异,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张文辉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21
【相关文献】
1.《诗经》中的"木"字和"琼"字 --兼说上古汉语中的大名冠小名语序 [J], 罗琦
2.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新辨 [J], 余淑荣
3.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辨 [J], 周蓬华
4.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兼论“所”字 [J], 刘敏芝
5.谈谈古汉语中“者”字和“所”字结构 [J], 顾绍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代词“所” (一)实例分析 观察对比金文和先秦早期典籍中“所”的用 例,“所”字的词性是由名词向指示代词发 展的。
名词“所”
1、独用“所”字例分析 例:
(1)孚人四百,啚于荣伯之所。 (《敔簋一》) (2)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诗 · 豳风 · 九罭》) (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4)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系辞下》)
2、黄盛璋先生代词来源的观点 黄盛璋《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 是: 表示人正立时太阳正在其上相值,以此表时
间的“今”。 “今”即时间的“此”,于是作近指代词。
时:
甲骨文上从之下从日(下文用“时”代),
义为“今日”。孙海波《古文声系》:“时, 是日也。从日之声。” 是日就是今日。引申作近指代词。
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助词说都回避了。
(二)“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 1、“所+动”为中定结构关系
即:所(中心语)+
动(定语) “动”后置,
“所”作中心语前置,定语
即后置定语。
2、证据
A.独用“所”大都作宾语或名词谓语。在这
种成分后边再加动词,一般是限定性成分。
B.不及物动词可以加在“所”之前,如“死
5、受早期逌字和攸字结构的影响
(26)余无逌具寇。(《舀鼎》) (27)隹苟(敬)德,无逌亡。(《班簋》) (28)君子有攸往。(《周易· 坤卦》) (29)彭蠡既猪,阳鸟攸居。 (《尚书· 禹贡》)
6、另外两种所字结构的形成
A.春秋以后:所→动+所 例: ( 30 )施父曰:“曹太子其有忧乎?非叹所 也。”(《左传· 桓公九年》) (31)敬如君所。(《左传· 闵公二年》)孔 颖达疏:“其敬如君之处所。” (32)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史记· 晋世家》)
4、“所”的两个词性
“所”经过发展演变以后,获得了名词和指
示代词两个词性; 两个词性都可以进入所字结构。因此,所字 结构的“所”除指示代词外, 有时它是一个 名词。
二、所字结构的形成 (一)两种成说及其问题
1、由“动+所”发展为“所+动” 王克仲: (动+)所1 → 所2(+动)→ 所5+动 (所1,名词;所2,代词;所5 ,助词) 问题:“所5+动”(东周初),“(动+)所 1” (春秋末),前者比后者出现早。
代词说的不足: “对象”说意味着“所”是动词的前置宾
语,“所+动”结构是动词性结构。 无法解释下面的用例: 《孟子 · 腾文公上》:“欲以所事孔子事 之。” ——动词“事”有宾语“孔子”,“所” 不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 《诗经· 小雅· 小宛》:“无忝尔所生。” ——“ 所 ” 不 指 代 “ 生 ” 的 对 象 “ 尔
+定”语序很普遍。如: 黎语、毛难语: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 作定语,后置; 阿昌语:数量词组作定语,后置; 彝语:量词、形容词限定名词,后置; 土家语:数量词组、形容词、部分动词作定 语,后置。 其他如藏语、羌语、怒语、独龙语、水语、 纳西语等等,也都有类似的后置定语。
小
B.汉代以后:动→所+动
(33)胡能有定?(《诗经· 邶风· 日月》) 郑玄笺:“何能有所定乎?” (34)若不生得以戮于群众,犹未得请也。 (《国语 · 齐语》)韦昭注:“犹未得所请 也。” (3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论语· 公冶 长》)邢昺疏:“前有所闻,未能及行。”
小结:
所字结构最早是在独用“所”后面加动词形
王先生的进一步分析:
名词(所1)→代词(所2) 虽然所1和所2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但 是二者仍然有其内在的关系。这种关系就 是引申和被引申之间的关系。所1表示具体 的空间,而所2则由表空间的所1引申为表事 物发生时相关联的空间,或者表示在某一 空间所发生的事物。 这种引申是很自然的,因为任何动作行为 总是不能离开空间而单独存在。
方言证据: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闽南方言、客家方言
的有些偏正式双音词,形式上保存着上古 汉语的“中+定”结构语序,其中定语有名 词、有动词。如: 闽南方言:鞋拖(拖鞋)、风颱(颱风)、 物配(菜肴)、路用(用途、用处); 客家方言:人客(客人)、菜干(干菜)。
同谱系少数民族语言的证据: 与汉语同谱系的现代少数民族语言中,“中
3、古注证据 ( 18 )公归无所,于女信处。(《诗经 · 豳 风· 九罭》)郑玄注:“公西归无所居。” ( 19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诗经 · 大 雅· 云汉》)郑玄注:“言我无所庇阴处。” (20)今罪无所。(《左传· 宣公十二年》) 杜预注:“晋罪无所犯也。” (21)车马有所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杜预注:“有所处。”
2、所字结构例分析 例:
(5)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 (《周易· 解卦》) (6)泰山严严,鲁邦所詹(瞻)。 (《诗· 鲁颂· 閟宫》) (7)惟此惠君,民人所瞻。 (《诗· 大雅· 桑柔》)
(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 · 里仁》) (9)百尔所思,不如吾所之。(《诗经· 鄘 风· 载驰》)
4、同类例证 ( 22 )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左 传· 襄公二十年》)——去所→去所坐(席)。 ( 23 )郑先宋,不失所也。(《左传 · 二十六 年》)——不失所→不失所先。 (24)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 ——居其所→居其所居。 (25)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吕氏 春秋· 权勋》)——莫知其所→莫知其所往。
《诗经》其他例子:
“中+定”结构:中逵、中林、中露”等; “定+中”结构:泥中、桑中、丘中”等; 两种结构语序不同,表义功能一样。
金文中有后置定语:
(38)易女……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 又九夫。(《大盂鼎》) —— 赐给你从驭 (相当于《周官》诸驭之职或其属官)到庶 人(指自由民或农民)的人鬲(民献)六 百 五十人。 ( 39 ) 侪 女 十 五 匽 盾 生 皇 画 内 。 ( 《 簋》)——送给你十五只用良铜装饰并且里 面画着生动的凤凰的大盾。
所 → 所 +动 1、《左传》例证: (17)九年春,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 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 屋……使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 火所。(《左传· 襄公九年》)
奔火所,杜预注:“使随火所起,往救
之。”
2、其他例证 荣伯之所→荣伯之所居 勤而无所→勤而无所勤 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得
始行走尚未离地,后足留止之处表这里。” 按:黄说是。留止不动属空间观念;指留止 之处转为指示代词。《说文》:“此,止也。” 段玉裁注:“于物为止之处,于文为止之词。”
彼:
《说文》:“往有所加也。”字从彳,与走路
前往他处有关。前往属空间移动,由此及彼。 由此引申为远指代词。
3、其他例证 (12)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诗经· 召南· 甘棠》) (13)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诗经· 大雅· 韩奕》) (14)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专题四: 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 究
引言
一、“所”字的词性演变 二、所字结构的形成 三、“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 四、“所+动”的语法特点 五、“所+动”的发展式及内部结构关系 结语
引言 (一)分歧与问题 1、分歧
《马氏文通》:“所”为“接读代字”;
(二)名词“所”向代词“所”的演变
1、王克仲先生的研究 王克仲《关于先秦汉语“所”字词性的调查
报告》: 名词(所1)→代词(所2)→助词(所5) 例: (10)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庄子· 庚桑 楚》)——七日七夜至老子之居所。
(11)诚以其国为王者之所,亦王;以其国
为危殆灭亡之所,亦危殆灭亡。”(《荀 子· 王制》) ——为王者之所 :为王者之所为 ——为危殆灭亡之所:为危殆灭亡之所为
结
远古汉语或远古汉语的方言中存在着后置
定语,发展到商周时期,绝大多数定语定 位在中心语之前,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定 语后置的“中+定”语序。
“所+动”结构产生于东周初期,即按“中
+定”语序组织起来。
3、形成“中+定”语序的原因
A.“动+所”是单义结构,只指处所;“所+动” 是多义泛指结构(详后)。语言需要泛指结 构。 B.“所”字词义较虚,需要有修饰限定语。其 中名词、代词作修饰语位于“所”之前,如 “人之所欲”的“人”,“百尔所思”的 “尔”等,动词作修饰语只能位于“所”之 后。如果将动词移到“所”之前,将引起修 饰关系的混乱。
2、助词说及其问题
助词说的观点: 助词说大都笼统地说“所”改变后边动词
的性质,使之变成名词性结构,并强调助 词“所”“在句子中起代词的作用”, “助”何以又有指代作用? 所字结构的名词性是“所”的指代作用表
现出来的,还是动词变成名词性结构以后 表现出来的? 如果是后者,那么,动词是怎样转变为名 词的?转换机制是什么?理据是什么?
(二)我们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从语法发展出发,考察上古“所”字的词性 演变,各式所字结构的形成及其内部结构关 系和语法特点,试图弄清楚所字结构和独用 “所”的关系及上述其他相关问题,使“所” 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归于一个有序的发展系统, 并对代词说和助词说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所”字的词性演变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所’字乃助字之
含有指示作用者” .
这两种观点形成了今天代词说和助词说的对立。
2、问题 上古汉语独用“所”和所字结构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