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行走尚未离地,后足留止之处表这里。” 按:黄说是。留止不动属空间观念;指留止 之处转为指示代词。《说文》:“此,止也。” 段玉裁注:“于物为止之处,于文为止之词。”
彼:
《说文》:“往有所加也。”字从彳,与走路
前往他处有关。前往属空间移动,由此及彼。 由此引申为远指代词。
3、其他例证 (12)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诗经· 召南· 甘棠》) (13)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诗经· 大雅· 韩奕》) (14)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定”语序很普遍。如: 黎语、毛难语: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 作定语,后置; 阿昌语:数量词组作定语,后置; 彝语:量词、形容词限定名词,后置; 土家语:数量词组、形容词、部分动词作定 语,后置。 其他如藏语、羌语、怒语、独龙语、水语、 纳西语等等,也都有类似的后置定语。

成,后来又有加动词于“所”字之前和加 “所”于动词之前两种情况。 上古独用“所”和所字结构之“所”属同一 类“所”,有同样的词性和作用,其间没有 绝然的界限。
三、“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 (一)两种成说
1、代词说及其不足
代词说的观点:
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所”指代动 作行为的“对象”。
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助词说都回避了。
(二)“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 1、“所+动”为中定结构关系
即:所(中心语)+
动(定语) “动”后置,
“所”作中心语前置,定语
即后置定语。
2、证据
A.独用“所”大都作宾语或名词谓语。在这
种成分后边再加动词,一般是限定性成分。
B.不及物动词可以加在“所”之前,如“死
3、古注证据 ( 18 )公归无所,于女信处。(《诗经 · 豳 风· 九罭》)郑玄注:“公西归无所居。” ( 19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诗经 · 大 雅· 云汉》)郑玄注:“言我无所庇阴处。” (20)今罪无所。(《左传· 宣公十二年》) 杜预注:“晋罪无所犯也。” (21)车马有所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杜预注:“有所处。”

2、黄盛璋先生代词来源的观点 黄盛璋《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 是: 表示人正立时太阳正在其上相值,以此表时
间的“今”。 “今”即时间的“此”,于是作近指代词。
时:
甲骨文上从之下从日(下文用“时”代),
义为“今日”。孙海波《古文声系》:“时, 是日也。从日之声。” 是日就是今日。引申作近指代词。
B.汉代以后:动→所+动
(33)胡能有定?(《诗经· 邶风· 日月》) 郑玄笺:“何能有所定乎?” (34)若不生得以戮于群众,犹未得请也。 (《国语 · 齐语》)韦昭注:“犹未得所请 也。” (3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论语· 公冶 长》)邢昺疏:“前有所闻,未能及行。”
小结:
所字结构最早是在独用“所”后面加动词形
2、理解差错说 俞敏《经传释词札记》: 古人对“无所不知”一类句子分段理解有 差错形成: 第一阶段:无所不知 = 没 地方 不懂 第二阶段:无所不知 = 没 不懂的地方
问题:上古汉语“无所 ”以及“有所”句, 内部层次是“无(有) / 所不知”,而不是 “无(有)所/不知”。
例: (13)鉴者之臭,于鉴无所不鉴……鉴中之内, 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 景亦小。(《墨子· 经说下》)
(二)名词“所”向代词“所”的演变
1、王克仲先生的研究 王克仲《关于先秦汉语“所”字词性的调查
报告》: 名词(所1)→代词(所2)→助词(所5) 例: (10)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庄子· 庚桑 楚》)——七日七夜至老子之居所。
(11)诚以其国为王者之所,亦王;以其国
为危殆灭亡之所,亦危殆灭亡。”(《荀 子· 王制》) ——为王者之所 :为王者之所为 ——为危殆灭亡之所:为危殆灭亡之所为
所”、“叹所”的“死”、“叹”,但同样 是限定性成分。
C.居处义动词加前加后皆可
如: 居所——所居; 处所——所处 动词在“所”前是定语,可以证明在“所”
后也是定语。
D.实例证据
“所+动”产生在东周初年,那时期也存在
着“中+定”语序: 《诗经· 周南·Fra Baidu bibliotek葛覃》:“施于中谷。”毛亨 传:“中谷,谷中也。” 《鄘风· 柏舟》:“在彼中河。”毛亨传: “中河,河中。”
代词说的不足: “对象”说意味着“所”是动词的前置宾
语,“所+动”结构是动词性结构。 无法解释下面的用例: 《孟子 · 腾文公上》:“欲以所事孔子事 之。” ——动词“事”有宾语“孔子”,“所” 不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 《诗经· 小雅· 小宛》:“无忝尔所生。” ——“ 所 ” 不 指 代 “ 生 ” 的 对 象 “ 尔
方言证据: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闽南方言、客家方言
的有些偏正式双音词,形式上保存着上古 汉语的“中+定”结构语序,其中定语有名 词、有动词。如: 闽南方言:鞋拖(拖鞋)、风颱(颱风)、 物配(菜肴)、路用(用途、用处); 客家方言:人客(客人)、菜干(干菜)。
同谱系少数民族语言的证据: 与汉语同谱系的现代少数民族语言中,“中
《诗经》其他例子:
“中+定”结构:中逵、中林、中露”等; “定+中”结构:泥中、桑中、丘中”等; 两种结构语序不同,表义功能一样。
金文中有后置定语:
(38)易女……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 又九夫。(《大盂鼎》) —— 赐给你从驭 (相当于《周官》诸驭之职或其属官)到庶 人(指自由民或农民)的人鬲(民献)六 百 五十人。 ( 39 ) 侪 女 十 五 匽 盾 生 皇 画 内 。 ( 《 簋》)——送给你十五只用良铜装饰并且里 面画着生动的凤凰的大盾。
(14)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 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孟子· 告子上》)
(15)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 歇也。(《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16)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 也。(《庄子· 大宗师》)
(二)所字结构形成 所字结构在独用“所”后加动词形成。即: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所’字乃助字之
含有指示作用者” .
这两种观点形成了今天代词说和助词说的对立。
2、问题 上古汉语独用“所”和所字结构的“所”
有无关系? “所+动” 、“所+介+动”、“所+动+ 者”、“所+动+名等怎样形成? 如何分析内部结构?“者”的词性和作用 是什么? 所字结构为何能形成“为+名+所+动”被动 式?
王先生的进一步分析:
名词(所1)→代词(所2) 虽然所1和所2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但 是二者仍然有其内在的关系。这种关系就 是引申和被引申之间的关系。所1表示具体 的空间,而所2则由表空间的所1引申为表事 物发生时相关联的空间,或者表示在某一 空间所发生的事物。 这种引申是很自然的,因为任何动作行为 总是不能离开空间而单独存在。

远古汉语或远古汉语的方言中存在着后置
定语,发展到商周时期,绝大多数定语定 位在中心语之前,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定 语后置的“中+定”语序。
“所+动”结构产生于东周初期,即按“中
+定”语序组织起来。
3、形成“中+定”语序的原因
A.“动+所”是单义结构,只指处所;“所+动” 是多义泛指结构(详后)。语言需要泛指结 构。 B.“所”字词义较虚,需要有修饰限定语。其 中名词、代词作修饰语位于“所”之前,如 “人之所欲”的“人”,“百尔所思”的 “尔”等,动词作修饰语只能位于“所”之 后。如果将动词移到“所”之前,将引起修 饰关系的混乱。
2、助词说及其问题
助词说的观点: 助词说大都笼统地说“所”改变后边动词
的性质,使之变成名词性结构,并强调助 词“所”“在句子中起代词的作用”, “助词‘所’有一定的指代作用”。
助词说的问题: 助词“所”何以又有指代作用? 所字结构的名词性是“所”的指代作用表
现出来的,还是动词变成名词性结构以后 表现出来的? 如果是后者,那么,动词是怎样转变为名 词的?转换机制是什么?理据是什么?
4、同类例证 ( 22 )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左 传· 襄公二十年》)——去所→去所坐(席)。 ( 23 )郑先宋,不失所也。(《左传 · 二十六 年》)——不失所→不失所先。 (24)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 ——居其所→居其所居。 (25)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吕氏 春秋· 权勋》)——莫知其所→莫知其所往。
其: 义为“将要”,如:“癸酉卜,乙亥不风?
乙亥其雨?”(甲2999) 利用将来的观念,发展出远指代词。
兹: 甲骨文以来,既表时间又作指示代词。
卜辞:
兹日、兹夕、兹月
= 今日、今夕、今月 “兹”即“今”,也即“此”。
此: 甲骨文和金文从止从人。黄盛璋先生:“人开
5、受早期逌字和攸字结构的影响
(26)余无逌具寇。(《舀鼎》) (27)隹苟(敬)德,无逌亡。(《班簋》) (28)君子有攸往。(《周易· 坤卦》) (29)彭蠡既猪,阳鸟攸居。 (《尚书· 禹贡》)
6、另外两种所字结构的形成
A.春秋以后:所→动+所 例: ( 30 )施父曰:“曹太子其有忧乎?非叹所 也。”(《左传· 桓公九年》) (31)敬如君所。(《左传· 闵公二年》)孔 颖达疏:“其敬如君之处所。” (32)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史记· 晋世家》)
所 → 所 +动 1、《左传》例证: (17)九年春,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 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 屋……使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 火所。(《左传· 襄公九年》)
奔火所,杜预注:“使随火所起,往救
之。”
2、其他例证 荣伯之所→荣伯之所居 勤而无所→勤而无所勤 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得
专题四: 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研 究
引言
一、“所”字的词性演变 二、所字结构的形成 三、“所+动”的内部结构关系 四、“所+动”的语法特点 五、“所+动”的发展式及内部结构关系 结语
引言 (一)分歧与问题 1、分歧
《马氏文通》:“所”为“接读代字”;
→指示代词“所” (一)实例分析 观察对比金文和先秦早期典籍中“所”的用 例,“所”字的词性是由名词向指示代词发 展的。
名词“所”
1、独用“所”字例分析 例:
(1)孚人四百,啚于荣伯之所。 (《敔簋一》) (2)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诗 · 豳风 · 九罭》) (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4)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系辞下》)
4、“所”的两个词性
“所”经过发展演变以后,获得了名词和指
示代词两个词性; 两个词性都可以进入所字结构。因此,所字 结构的“所”除指示代词外, 有时它是一个 名词。
二、所字结构的形成 (一)两种成说及其问题
1、由“动+所”发展为“所+动” 王克仲: (动+)所1 → 所2(+动)→ 所5+动 (所1,名词;所2,代词;所5 ,助词) 问题:“所5+动”(东周初),“(动+)所 1” (春秋末),前者比后者出现早。
2、所字结构例分析 例:
(5)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 (《周易· 解卦》) (6)泰山严严,鲁邦所詹(瞻)。 (《诗· 鲁颂· 閟宫》) (7)惟此惠君,民人所瞻。 (《诗· 大雅· 桑柔》)
(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 · 里仁》) (9)百尔所思,不如吾所之。(《诗经· 鄘 风· 载驰》)
(二)我们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从语法发展出发,考察上古“所”字的词性 演变,各式所字结构的形成及其内部结构关 系和语法特点,试图弄清楚所字结构和独用 “所”的关系及上述其他相关问题,使“所” 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归于一个有序的发展系统, 并对代词说和助词说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所”字的词性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