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是由一篇一篇精挑细选的文章组成的,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若想这些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培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读的多了,才能了解别人说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恰当地表述,才能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能够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去体会文中的感情和思想,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中享受美,享受乐趣。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一、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充分地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课堂上形成阅读的氛围,让这种气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那些懒惰而又不好学的人也纷纷被吸引进来,加入阅读者的行列。
我们可以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大家自由地朗读,不规定要读什么,要怎么读,而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地阅读,让这一节课成为学生阅读的天堂。
在临下课的时候,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让学生在这种浓郁又轻松的阅读环境下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可见,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一味地进行强制性的教学,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情。
叶圣陶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很多文章本身就带着故事性,对学生有吸引力,另外,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引导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全文主要从三点进行阐述:1.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2.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
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积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
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翻阅工具书、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
二、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在读划的过程中就把问题具体化了,不会一听到问题就脑中一片空白。
学生首先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如: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陆小亮生日那天……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妈妈送给他的圆珠笔是怎样的一枝笔?”、“陆小亮无论到哪,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这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
就是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把一个段落的思路理得十分清楚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在这个信息急剧膨胀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不管了解信息的方式如何多变,但都不可以替代文字阅读。
看电影、电视,你缺少的是思考、想象,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阅读文字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一条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你能够与千载圣哲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船也可以在另一个想象的海洋里泛舟。
美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
的确,读书能给人以启迪,能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升自我。
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了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搞好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是前提,培养能力是关键,师生和谐是基础,阅读方法是保障。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教学;方法读书能给人以启迪,能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升自我。
阅读不仅仅限于课外,其实课堂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主阵地。
在我看来,阅读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更要教给他们”渔”,这才是根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进行阅读,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等方面谈谈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就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普遍意识里的语文,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阅读。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须,是人习得知识的基础,也可以说的是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说,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入口,那么阅读则始终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是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有陶冶情操与健全人格的任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与要求方面有一些变化,在阅读的目标里体现出了整体性、阶段性与渐进性,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设定的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有一定梯度,更优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归纳小学各学段目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学段(1~2年级),引导学生入门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喜爱图书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默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过程情感体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方法要求“用普通话初步学会默读”,并学习略读,能借助字典、词典与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语言,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逗号与句号的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半用法,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部分优秀诗文等;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默读作出速度的要求,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背诵的优秀诗文60篇,并对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要求等。
二、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1.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树立“学生观”的过程中难免摆脱不了封建时代“长幼尊卑”与“师道”的束缚,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长时间处于控制课堂的地位,也就是一种“教师霸权”的现象,使得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照本宣科”,而不是主动地探究“真情实感”,造成了教师、学生以及知识(指课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阅读教学,新课标的实施也要求小学生们增加一定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要创造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的教学,要与课外读物结合起来。
教科书式的教学,理论知识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灌输式感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学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选取阅读内容,通过多方面的涉及,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归纳并且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教师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自由发言,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作以引导。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还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自读中能够有不同的理解,然后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
教师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在阅读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到阅读中去,小学生的抽象思想还比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阅读,这样的教学课堂,很容易的就把课堂的气氛的调动起来,学习时,使得学生主动的进行,以读代讲,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改善了传统的语文教学。
同时,阅读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去吸收知识,学生要能够从阅读中发现知识,自动的去吸收,教师仅仅是担负的引导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点播、范读,并且要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阅读。
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教材的实际内容,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要能理解每一篇教材,能够读懂语句,还要掌握一定得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自主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1、让学生自己读书。
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让学生自己提问。
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
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
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读。
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3、让学生自己说话。
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阅读教学之我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新课标在关于阅读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对话教学即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对话交流。
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从学习小学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开始,儿童正规的阅读活动也就开始了。
然而,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儿童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阅读的居多,喜欢阅读并自觉主动地阅读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此,耗时费力的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是人生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第一阶段,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进小学,认识一些汉字,就会产生认读词语、短句的欲望。
如果因势利导,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使儿童持续阅读,逐步变成自觉的要求、爱好和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过程,或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挂图、实物、音像手段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以激发兴趣。
或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我在教授《望天》这一课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小查理”的图画,引出课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他在抬头望什么?学生情绪激昂,有的学生说望小鸟,有的说望飞机,有的说望飞碟或外星人。
到这时,我把话锋一转:“答案就在课文中,你想知道,就去读课文吧!”于是,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的投入阅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通过阅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互动;阅读方法;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如何让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如何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深谙走进语文的快乐?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见。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所以,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窗口。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时间上要有充分的保障,课内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作为课内阅读时间的延续;阅读内容上要广泛涉猎,辩证扬弃,先兼容并包,后含英咀华;阅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要反复开展,激发兴趣,强化习惯,提升能力。
一、时间保证,空间造势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朗朗,而不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回答。
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次数和阅读量不够,且阅读的形式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积累和吸收必然不够,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导致他们对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无从品味欣赏,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也难以感受把握。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聪明的教师一定会把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充分的阅读,让其在阅读中思考、理解、品味。
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渡过的,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藏万贯不如书香盈室,书籍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家长自己首先要做一个阅读者,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引导者。
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逛商场、多逛书店;少进饭馆、多进图书馆,让孩子在书香的浸润中慢慢提高文化品味。
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家中的干净整洁,常常把书籍报刊束之高阁,这是不可取的。
聪明的家长应该允许并原谅孩子“乱翻书”。
客厅、厨房、卧室、阳台上报刊点缀其间,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阅读习惯就会渐渐养成,文化素质自然也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二、广泛涉猎,含英咀华阅读教学,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没有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
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子来。
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深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一、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的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实现。
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和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
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并举阅读教学应当立足文本,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自主性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激励与指导,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
它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李兵峰 安徽省五河县安子口初中 233322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即让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要让 学生找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
要想达到目的,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方考虑,慎重对待,科学地 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无外乎基础和阅读,而重点又是在阅读教学中。
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学生也就读懂了课文。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文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材料,更是学习的对象,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 是尽量对等的。
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其语文经验不对等,导致形成了落差。
学生的语文经验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经验是指学生所掌握的 与文本相关的百科知识。
若想理解一篇文章,读出心中的感受,就需要两种经验的有机结合,但往往有些文章对学生而言,学情评价生活经验、人生感悟与终极学习目 标语文经验、语文素养存在了阶梯型。
如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中, 在雪地捕鸟情景的描写中, 展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自得其乐的情形, 而现在的学生, 就缺乏生活经验, 有的对筛子一无所知,并且对很多消逝的过去那些最简单而又最纯真的游 戏闻所未闻,又怎体会其快乐呢? 为消除落差,关键要建立学生与某一篇课文的链接。
第一,找准基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一定要兼顾学情; 第二,设计好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一定要合理有效。
总之,教师与课文与学生要形成学习链,三者要合拍。
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摸索实践,一直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要以学 生为主体,从老师教什么为主转换为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主,学生怎样才能 学好为主,怎样指导学生学好为主。
基于长期的课堂教学,我梳理了四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 唤醒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可能较少,但不是没有,教师应该帮助其唤醒心中 的经验,补充他们所缺乏的感受。
【2019年整理】论文:搞好阅读教学之我见
搞好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
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怎样搞好阅读教学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与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
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
如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对学生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
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这时课堂又一次活跃了。
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效果阅读教学是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
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的读,充分的读,用心的读,用心去感悟。
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抓住文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进行提问: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了: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_1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导读:本文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2.2.3重视盘点收获。
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
最后要使学生的认识达到统一或基本一致。
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
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共识。
2.3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
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当学生对文本感到兴致盎然时,就自然会激发孩子们继续求知的欲望。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3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交流展示自己的语文经验前提是,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定要较为接近,与学生已经形成的或者应该具有的阅读方法较为合拍。
生活经验不足,可以由教师补充与之相关的材料,亦称之为“知识链接”。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
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真挚的感受与人分享,把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见解与人交流,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大家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共同解读文章的内涵,一起提升阅读能力。
这种方式的效果是很好的。
我在教授《纸船》时,认为最出彩的地方,是在大家总结延伸的时候。
同学们不再拘泥于某种形式,都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来演绎对母亲的爱。
这需要充沛感情的铺垫,那么,课中同学们交流分享语文经验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处理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要“引爆”学生心底深处的情感,让所有人形成共鸣。
我在示范读的时候,没有按死板的节奏朗诵,让同学们深深沉浸在对博大似海的母爱的歌颂中,切身的感受到对母亲的挚爱。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语文习惯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的独特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就难以主动地去阅读,更难以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我会带领学生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
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朗读好文章,欣赏美文,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学生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归纳和运用。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我会选择一些有趣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培养学生情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学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情感、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我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教授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美好的情感和思想。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观点、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各类信息。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之我见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之我见摘要:本文针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新大纲》要求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讨论了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问题:(一)认清阅读教学的目标;(二)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1.重视郎读;2.重视质疑;3.重视创新。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堂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朗读质疑创新语文阅读是一项主观性、个体性很强的活动。
在几年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之后,这一看法已被语文教学工作者普遍认同和接受,。
但无论是在教改中,还是在教改后,走进中学课堂看语文阅读教学,情况都不容乐观,仍有不少语文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设置“一言堂”;或采用“启发诱导”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参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求同。
这两种做法实际上都漠视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禁锢在教参规定的范围之内,使本该有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的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如同被戴上镣铐跳舞,总觉得不自在、不痛快,甚至从此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本文将结合自身经历谈几点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认清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其中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5.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6.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分析以上要求,《新大纲》从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发展健康个性”的强调,和对“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角度考虑,将“鉴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高度重视阅读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基础教育的特点,也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任何阅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是文本的“历史视界”和读者的“现实视界”的碰撞。
因此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它包含了文化背景、文本、师生、对话、过程这几个动态和静态的要素,其总目标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课标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熏陶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可是在“重应试”的指挥棒下,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挟裹之下,在各种理念的倡导之下,语文的阅读教学却发生了异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①忽视基础能力和知识积淀的建构,盲目的追求新奇,语文课堂唯美化,显得花俏浮躁。
②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③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张旗鼓地搞课题研究,华而不实。
④高喊学科渗透的口号,语文教学的本位缺失,出现非语文的倾向。
⑤“讨论”、“合作”、“对话”的蔓延,把不准教学内容的脉,课堂教学“信天游”,无目标倾向。
⑥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的模式化,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导致教师反思、调整和重构能力的丧失。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枢纽,语文知识的传递、情感态度的发展及写作技法的把握都融合在阅读教学中。
但是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如果我们不从这样的“怪圈”中走出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保持理性,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正确地处理好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阅有所得,读有所获。
一、把握语文的特点,立足文本,以“言语”为教学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文本的人文性是通过文本的语言来传达的,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他们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模式之我见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多元解读——知识迁移”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多元解读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知识迁移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迁移,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关键词】主体地位多元解读迁移能力
一、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首先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其次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阅读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课堂阅读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
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
学生听。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1、抓住文本内容。
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
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
如朱自清如沈从文;或者朴实隽永,如季羡林如汪曾祺;或者幽默率性,如梁实秋如董桥;或者从容睿智,如史铁生如贾平凹……它们貌似平静其实却暗藏波涛,对心灵极富冲击力,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字深处,都藏着一份相同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有着对真善美的情有独钟,和一颗葱绿茂盛的未泯童心和永远活泼泼的生活情趣。
阅读他们的文字,幸福和温暖总是触手可及。
3、抓住文本主旨。
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
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
4、抓住人物形象。
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变色”之速,难道不可能出于难言的隐衷?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出于公正的动机?又如鲁迅散文《风筝》,文中的鲁迅是个爱护弟弟的严兄,又是一个严于自省的、做事一丝不苟、知错必改的人,同时小时候在管教弟弟时行为又是十分粗暴的人。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征,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理应不同,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
1.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
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
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小说,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
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杂文,通过表层语言的分析,揭示其深层含义,等等。
2. 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考,这是一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
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
如学习散文《灯》时,教师可以刺激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感受:“漆黑的夜晚,一只萤火虫在面前飞过;半夜在噩梦中惊醒,母亲打亮了台灯。
这样的亮光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己会想到“光明、温暖和希望”,这样“灯”的象征意义就明确了。
3. 分析类化能力的培养是迁移的最终环节
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回想起与之有关的旧有的知识经验,之后就是通过分析旧知识与新问题的相似点与相关处来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就是分析类化。
如在分析《夜》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妇人形象时,可以把它套入《母亲》的人物框架中,以分析老妇人这位映川的母亲与高尔基笔下的巴威尔的母亲一样的由
胆怯到愤怒再到坚定的心理历程。
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
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参考文献
[1]钱梦龙《一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