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合集下载

西藏拉萨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及预报失误分析

西藏拉萨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及预报失误分析

西藏拉萨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及预报失误分析作者:奚凤代华光余燕群卓玛丹增诺布旦增冉珍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6期摘要利用常規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4卫星云图资料、拉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7月9日20∶00发生在拉萨及其周边的异地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中尺度系统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数值预报检验以及预报失误原因分析。

结果表明:(1)夏季预报中,需要多考虑较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激发的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2)此次拉萨强降水为高空槽东移过程中携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低压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拉萨上空交绥的过程中激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强度和移动路径以及地面辐合线是预报此次强降水、局部大雨落区的关键因素;(3)数值预报产品虽已成为天气预报日常业务中的重要参考资料,但西藏强降水多是由中小尺度系统以及地形因素引起的,因此预报能力有较大误差;(4)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以及卫星云图的发展变化对西藏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参考;(5)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数值预报很难报出落区和量级;(6)低空强烈的水汽辐合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暴雨发生前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的发生提供有利的热力条件。

拉萨位于高原东坡(河谷地带),有地形的阻挡和加热作用,是大气不稳定能量聚集地。

关键词青藏高原;强对流;不稳定能量;预报失误;位涡中图分类号:P458.2;P412.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4DOI:10.19383/ki.nyzhyj.2020.06.043青藏高原地区的环境变化对高原以及周边其他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许多学者从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分类、物理量诊断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发生的暴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提高暴雨的预报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18]。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常规观测资料的时空分辨率较低,西藏地区的天气尤其是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黔西南一次中β尺度强对流天气分析

黔西南一次中β尺度强对流天气分析

黔西南一次中β尺度强对流天气分析黔西南一次中β尺度强对流天气分析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强对流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黔西南地区一次中β尺度强对流天气进行详细分析。

时间回溯到2022年5月15日,在黔西南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突然袭来。

该天气系统中伴随着强烈的雷暴活动、狂风暴雨和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

瞬间,乌云密布,天空阴沉,气温急剧下降。

这次强对流天气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损失。

首先,通过对当天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气象探空观测数据显示,当天的大气稳定度相对较低,风切变较大。

而且,地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这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对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

在云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天的天气系统主要由一条东西走向的强锋面和一股急流构成。

这种天气系统的形成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垂直运动和大量的对流活动。

在锋面上,冷、暖气团的交汇使得空气的密度差异加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流云团。

进一步观察卫星云图,在对流云团附近可以看到明显的对流热带。

对流热带是强对流天气非常重要的形成机制之一。

通过对红外云图的观察,可以发现对流云团的云顶温度较低,呈现出强烈的雷暴活动。

此外,通过观测雷达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该强对流天气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冰晶粒子。

冰晶粒子的存在是冰雹产生的先决条件之一。

冰雹是一种强烈的下坠过程,它形成的条件是云团中存在足够多的冰晶和液滴,且具备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

结合雷达图像的分析,可以推测当时冰雹的直径可达2-3厘米。

综上所述,黔西南地区一次中β尺度强对流天气是由一条强锋面和急流相互作用引起的。

大气环境条件的不稳定度和风切变的存在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锋面的存在造成了大气层的剧烈运动和对流云团的形成。

而冰雹则是对流云团的一种极端现象,与强烈的对流活动相联系。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龙利民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龙利民
基本概念
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及其降水特征分析 中尺度强对流天气与暴雨预报的比较分析
气团
——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 范围的空气团。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 素的垂直分布(稳定度)几乎相同,天气现象 也大致一样。
其水平尺度可达几千km,垂直范围可达几km 到几十km,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大气潜在不稳定差异 强对流是在中低层有较强的潜在不稳定条件下发生的;暴雨是在较弱潜 在不稳定条件下发生。
➢水汽垂直分布差异 强对流的发生要求湿层浅,上干下湿;暴雨要求湿层厚,上下都潮湿。
➢垂直切变差异 强对流要求垂直切变大,一般3-6×10-3s-1;暴雨要求垂直切变小,一
般1.3×10-3s-1。
➢ 锋的分类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 冷锋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 暖锋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暖锋多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
✓ 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少。实际工作中一般在6小时内,锋 面位置无大变化的锋定为准静止锋。
流同样能够起到与低空急流相同强度的热力、动力作用而与中尺度低空急流可能 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 尺度不同
✓ 垂直结构不同(天气尺度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通过次级 环流形成藕合关系,目前没有发现中尺度急流存在这种 藕合关系)
✓ 形成机理不同:
---- 中尺度低空(或边界层)急流可能与局地水平温度梯度的 剧烈变化有关---例如地形热力不均匀、海陆强烈温差、 局地对流性强降水等等---常与局地强降水相伴随
中尺度强对流天气与暴雨预报的比较 分析
暴雨是由中尺度系统造成的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灰色点锋)分析干线(露点锋)。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 时,沿12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 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温度 等温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 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 ,红色,冷中心L ,蓝色 温度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 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 4-9月每隔2 g/kg 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 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灰色等温度露点差线 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 当温度露点差(T-Td )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 )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 时,沿12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对流的基本要素
• 湿度条件(水汽条件)
• 静力稳定度(不稳定条件)
• 触发条件(抬升条件)
√基本要素
• 湿度条件(水汽条件) • 静力稳定度(不稳定条件) • 触发条件(抬升条件)

触发条件
通常为多种触发机制共同造成
• 天气系统:锋面、低涡、低槽、切变线等 • 边界层辐合线: ——地面要素的不连续线:风向or风速(地面辐合 线)、温度(锋面、地表加热不均匀、城市热导 等)、湿度(露点锋∕干线、湿地和植被区)
——雷暴出流边界 ——海风锋 ——地形辐合线等
地形触发—山区多雷暴
10m/s的地面风产生1m/s的上升运动,若持续1个小时,则上升运动将达到3km高度
例:地形辐合线+雷暴出流边界
2012年8月8日过程分析(金晓青)
13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例:非锋斜压带+出流边界
20130625(张南、张迎新)
• 分析中低层流场,判断有利于触发对流天气的抬升条件。 • 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 • 主要分析边界层锋区、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边界层锋区
干线(露点锋)
平原:850或925hPa相邻两站Td相差 10℃以上;高原:700hPa相差10℃ 以上
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四、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
• 分析对流层各层流场,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和加强的动 力组织条件。
一、水汽条件分析
• 水汽条件分析旨在分析气团的水汽含量和饱和程度,以及它们的 边界。
• 主要分析低层显著湿区、中层干区。 • 分析层次包括925 hPa、850 hPa、700 hPa和500 hPa。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2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2

空间构建
以08时54511探空构建 11时54513,54514,54516的探空
大风(风速?17m/s)区,
内容提要
引言
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 中尺度天气的客观分析技术 中尺度分析技术的业务应用 展望
发展基于“配料法”的客观物理量诊断 产品
利用“配料法”的思路,通过动力热力特征物理量 的诊断,
分析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几个基本条件
■ 水汽(RH PWAT等 ) CAPE CIN等) ■ 抬升 (FG等) 1KM 3KM等) ■ 不稳定 ( LI KI ■ 垂直风切变 (SHR_0SHR_0-
2010年3月5日
08时实况物理量诊断
NWP预报11-23时物理量演变 CAPE: PWAT:阴影 BLI:
强对流实况

24h强对流天气 11/09/08:00_11/10_08:00 强降水(园点) 20mm/h:兰色 30mm/h:橙色 50mm/h:红色
2009年11月9日
RUC_GRAPE
2009年6月14日08时 实况中尺度天气图分析-地面、925hPa
2009年6月14日08时 实况中尺度天气图分析-综合
2009年6月14日 天气实况与分析综合图
2009年6月14日 天气实况和地面辐合线演变-华东
图 6 2009 年 7 月 23 日 20 时地面天气图 Fig.6 Surface chart at 2000 LST 23 July 2009 等露点温度线, 显著升压线, 冷锋, 冰雹区, ?20mm) 。 暖锋, 雷暴区, 等温度线, 显著流线, 过去 6h 冷锋, 显著降压线, 辐合线, 过去 6h 暖锋, 短时强降水区(1h 降水
cref09110900Z_08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概念模型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概念模型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2012修订稿)国家气象中心二O一二年十二月第一章天气图主观分析本章规范规定了对常规观测资料或数值模式预报资料的风、压、温、湿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分析方法。

用于预报员分析判断环境场中与对流相关的水汽、不稳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分析形式为在地面或不同特征等压面天气图上的主观手工分析,分析内容可最终在一张综合分析图中进行显示。

1.1 水汽条件(4)分析地面以及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湿度信息,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水汽条件。

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

注:代表地面、对流层低层和中层的等压面及其环境场条件分析阈值因不同海拔地区和季节而异。

1.1.1 低层显著湿区分析目的:分析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含量及饱和程度,判断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基本水汽条件。

技术要求:当下表条件满足任意一项时,在对流层低层分析显著湿区。

多项同时满足时,挑选其中最能反映低层高湿水汽条件特征的一项进行分析。

分析符号及标注:;颜色:绿色。

锯齿指向湿区内部。

在分析线上标注物理量及大小:“850Td12”表示850hPa露点大于12℃;“T-Td3”表示温度露点差小于等于3 ℃;“RH80”表示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

1.1.2 中层干区分析目的:分析与低层湿区相对应,可形成“下湿上干”层结的(与雷暴大风强度有密切联系)对流层中层干区。

当对流层低层存在显著湿区时,在当前区域及其上游地区中层分析干区,具体分析条件如下表所示。

分析对象/层次700hPa500hPa低层温度露点差(T-Td)≥15℃≥15℃低层相对湿度(RH)≤40% ≤40%分析符号及标注:;颜色:橘黄色。

锯齿指向干舌内部。

在分析线上标注物理量及大小:“T-Td20”表示温度露点差大于等于20 ℃;“RH40”表示相对湿度小于等于40%。

1.1.3 判断分类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量化指标国家气象中心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中,判断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参考阈值见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大冰雹强雷暴大风低层显著湿区或湿舌Td(850hPa)>12℃>10℃>8℃Td(925hPa)>16℃>14℃>12℃Td(地面)>20℃>16℃>14℃中层干区或干舌/ / T-Td≥ 30℃1.2 不稳定条件分析对流层温度层结,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热力不稳定条件。

“7.28”山西中部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7.28”山西中部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7.28”山西中部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赵瑜;赵桂香;王思慜;申李文【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气象站资料以及卫星和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6年7月28日出现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涡低槽后部西北气流控制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低层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和干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因素;较低层冷空气的渗透,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加大,促使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对流发生前,850 hPa存在明显的逆温层,有利于低层能量积累.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的正负垂直叠置,使大气对称不稳定性增强,强对流天气发生在湿位涡等值线前沿的湿位涡舌附近、冷暖空气交汇的区域.卫星云图上出现的椭圆形雹暴云团,是造成冰雹大风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雷达回波强度图上出现的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长钉是典型的冰雹特征,且较降雹时间提前约15 ~20 min,雷暴大风发生在弓形回波头部、强回波中心断裂处,强回波快速减弱对雷暴大风的发生具有指示意义;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等强度的中气旋以及中层明显的径向辐合有利于雷暴大风出现;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跃增表明出现大冰雹的可能,VIL的快速降低也意味着出现雷暴大风的潜势较大.%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data,mesoscale encryption weather stations data,satellite images and radar products,a local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occurring in centre Shanxi Province on 28 July 2016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occurred under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of northwest airflow behind the vortex.The low-level shear line,surface convergence line and dry line were the main triggering factors of the strong convection weather.The instability of atmosphere increased due toinvasion of the lower level cold air,which promoted the vertical upward motion and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convection,there was an obvious inversion layer on 850 hPa,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in low level.The vertical superposi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in the upper and lower troposphere layer wa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al instability.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happened near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tongue which was on the edge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ontour and the junction of warm and cold air.Elliptic hailstorm clouds appearing on the satellite cloud image was the main mesoscale system causing the hail and severe wind weather.Analysis on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there were obvious side lobe echoes and three body scattering spikes,which was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hailstones,and it appeared 15-20 minutes before the hailfalling.Thunderstorm wind occurred at the head of bow echo and the fracture of strong echo center.Strong echo weakening fast had important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understorm gale.According to the radial velocity products of Doppler radar,the medium-strength meso-cyclone and the obvious radial convergence in the middle level were favorabl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understorm gale.The leap of the echo top height and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possibility of large hail,at the mean time the rapid decrease of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 also meant that there w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understorm gale.【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7(035)005【总页数】12页(P874-885)【关键词】强对流;物理量;中尺度分析【作者】赵瑜;赵桂香;王思慜;申李文【作者单位】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赵瑜,赵桂香,王思慜,等.“7.28”山西中部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J].干旱气象,2017,35(5):874-885, [ZHAO Yu, ZHAO Guixiang, WANG Simin, et al. Meso-scale Analysis of A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Occuring on 28 July 2016 in Central Sh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7, 35(5):874-885],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5-0874强对流天气是我国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生命史短、局地性强、尺度小、预报难度较大、灾害严重等特点[1],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作者:方鹏曾妮李佳佳胡建龙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第06期摘要利用FY-2F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30日发生在安顺的一次強对流天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3个对流单体合并生成,其伸展高度较高,发展强盛,生命史在8 h左右,当云顶亮温TBB50 dBZ的强回波伸展到-20℃层高度以上,预示着产生强冰雹的可能性大。

关键词强对流;弓形回波;中尺度对流单体中图分类号:P45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6-067-02DOI: 10.19383/ki.nyzhyj.2019.06.023Analysis on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and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a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FANG Penget al(Puding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Puding,Guizhou 562100)Abstract By using the data of FY-2F satellite TBB,Doppler radar an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a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Anshun on March 30,2018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in this process was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convective monomers,with high extension height,strong development and a life history of about 8 hours. When the cloud top bright temperature (TBB) was less than -48℃,it was possible to generat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Bow echo indicated the coming of thunderstorm and gale. There were bounded weak echo areas in the lower layer,strong echo overhang in the upperlayer and strong echo with the reflectivity over 50 dBZ extending above -20℃ in the upper layer,which indicated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strong hail.Key words Strong convection;Bow echo;Mesoscale convective cell强对流天气具有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等特点,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业生产等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有大量的气象科研者对各种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和成因等进行分析。

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摘要]:气象灾害大多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是人类无法防治无法避免的。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气象灾害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让人惋惜,同时严重的气象灾害往往容易直接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鉴于强对流气象灾害对于国民经济的损失巨大,很有必要采取更好的措施对于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测,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中正好能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各种强对流气象灾害进行介绍,并且分析其带来的国民经济损失,并且探讨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多尺度资料预报一、我国强对流气象灾害概况1.干旱、洪涝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地理面积广阔,然而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南北两地的气候差异是较大的。

一直以来,南方降雨都较为充沛,而北方经常面临着降雨量不够,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

由于这样的气候环境影响,经常发生南方产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却干旱缺水,虽说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南水北调的水资源多用于生活用水,对于农业灌溉需要的大量水源仍然是北方区域的难题。

2.低温冷冻及高温酷暑灾害低温冷冻伤害通常是指农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在重要的成长阶段遭遇比实际要求低的气温状况,使得农作物出现发育迟缓、生长缓慢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在我国的南方范围,很多城市每年夏天都会遭受时间长温度极高的一段十分难耐的日子,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情况发生的更多,正因为如此,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素有“火炉”之称。

随着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气温还在不断升高,这使得这种酷暑的情况还在不断加强。

3.台风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遭受台风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过境,对于城市的摧毁以及对于人员的伤亡难以想象。

在我国的沿海城市,例如江浙地带,还有台湾、香港等海港城市,从每年的6月开始会陆续有台风登陆,台风席卷的地带,会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对当地的房屋车辆、路面上的公共基础设施造成无法逆转的摧毁,同时还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2017年4月广西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

2017年4月广西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

2017年4月广西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陆秋霖;黄荣;农孟松;翟丽萍;刘日胜【摘要】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7年4月20-21日发生在广西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中尺度分析,对其雷达特征及强对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受南支槽、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存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线配合西南气流的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在雷达图像上有中层径向辐合、“列车效应”等信息,对强对流监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大风;短时强降水;中层径向辐合;列车效应【作者】陆秋霖;黄荣;农孟松;翟丽萍;刘日胜【作者单位】玉林市气象局,玉林,537000;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2强对流天气包括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是广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强对流天气具有生命史短、局地性强等特点,故其预报难度很大。

国内许多学者[1-7]通过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等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对其环流背景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农孟松[8]等对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发现雷达图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降低对地面大风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对2017年4月20日20时—21日20时广西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中尺度分析,探讨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和触发条件,以期为今后此类天气过程的短临预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2017年4月20 日20时—21日20时,受南支槽、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广西北部出现了一次短时强降水,同时伴有雷暴大风、局地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了树木倒伏、局地内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龙利民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龙利民

短时强对流局地暴雨:是指日降水量≥50mm,相邻站数≤2, 且1小时最大降水量≥10mm,整个降水过程中降水持续时间 ≤6小时并伴有雷暴活动的暴雨过程(新—1小时最大降水量 ≥20mm)。

中尺度强对流系统
与气压相对应——中尺度低压(或负变压中心)
飑中系统(雷暴高压、飑线、 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 与风场相对应——气旋性辐合中心 辐合线 切变线
冷锋——抬升、锋面坡度大、 雨带窄位于锋后 暖锋——爬升、锋面坡度小、 雨带宽位于锋前
锋面两侧地面风向变化
冷锋——西北风转西南风 暖锋——东南风转西南风
穿过锋面的垂直廓线
温度廓线——逆温 风廓线——暖锋东南转西风, 风向随高度顺时针转变(反气旋 式,暖平流);冷锋西北风转西 南风,风向随高度逆时针向转 变(气旋式,冷平流)
大 气 科 学 辞 典

干线
——水平方向的湿度不连续线。 穿过干线,地面强水平露点梯度可达5℃/km 以上; 干线的一侧是暖而干(湿)的空气,另一侧是 暖(冷)而湿(干)的空气;
干线附近是强对流天气最容易发生的地区!


度向冷区倾斜,这样的等温线密集带通常称为锋区
——天气图上温度梯度大而窄的区域,如果它又随高

急流
急流的一般概念:急流是一个在水平方向和垂直 方向风速切变都很大的强风带区。
低空急流—即对流层低层的急流。其中一部分和暴雨、
飑线、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有联系。急流轴附 近风速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很大。黄河流 域到华南850、700hPa雨季常出现。通常是 500hPa短波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以及 低层东伸的西南倒槽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国内定义850hPa风速达到12m/s或以上的 区域算作急流区。 离地面600~800m的强西南风带。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

识别环境场条件
天气型识别
天气图 (主观)
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 展的必要条件: 水汽 不稳定 抬升 垂直风切变
动力热力条件诊断
物理量诊断 (客观) 探空图分析 (主客观)
内容提要
引言
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 中尺度天气的客观分析技术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的业务应用 展望
Chart_500(09.06.14.08) & TBB(09.06.14.08-17)
2不稳定条件:低层和中层的温度及其温度递减率、 变温
3抬升条件:中低层切变线(辐合线)、低层干线 (露点锋)、高低空急流 4垂直风切变条件:高、中、低空急流
分析物理量场:风场(3\4)、温度场(2)、湿度场 (1)、变温(2)、温度递减率(2)、变高(3)
分析等压面:对流层低层、中层和高层 (东部 925 850 700 500 200hPa)
• 湿度场:干线(露点锋)
干舌 湿舌、显著湿区
500hPa分析
• 风场:中空急流
切变线(辐合线) 显著流线
• 温度场:冷槽(温度槽)
24(12)h 变温
• 湿度场:干舌 • 高度场:变高
200hPa分析
• 风场:高空急流
急流核 显著流线
地面分析
中尺度抬升条件:
地面锋 风、温度、气压、湿度、天气区、云覆盖等水 平不连续分布造成的中尺度边界线(辐合线、干 线、出流边界等)
850hPa(925hPa)分析
• 风场:低空急流
切变线(辐合线) 显著流线
• 温度场:暖脊(温度脊)
T850-T500大值区
• 湿度场:干线(露点锋)
湿舌、显著湿区
700hPa分析

一场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一场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一场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作者:庄革富蒋荣复曾文慧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根据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高低空流场以及各种物理参数的变化等,对2012年5月15日福建省仙游县出现的午后强对流暴雨大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暴雨的流场垂直分布比较一般;低层虽有较强的SW气流,但尚未达到急流程度;500 hPa也没有前倾槽,但200 hPa有比较强的辐散气流;高低空湿度垂直分布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天气的产生,低层湿度大,高层湿度小,上干下湿,层结不稳定;从各种物理参数值看,5月14日20:00测站沙氏指数、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假相当位温等大部分物理参数均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中尺度;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S1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2-03663-04作者简介庄革富(1963- ),男,福建仙游人,工程师,从事短时和短期天气预报、台风暴雨天气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等研究。

受南支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以及低层SW急流等共同影响,2012年5月15日福建省仙游县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当日14:00~15:00部分乡镇雷电交加、狂风暴雨。

境内金建、鲤城、榜头、九鲤湖和常太等1 h雨量达30 mm以上,分别为30.3、30.3、72.0、69.2、40.7 mm。

与此同时,金建和盖尾还分别出现8~9级雷雨大风,其中金建瞬间极大风速达22 m/s的偏西大风为最大,盖尾瞬间极大风速18 m/s偏东大风为次之。

当日过程降水量九鲤湖达80.9 mm,为最大,榜头77.9 mm为次之。

此次强对流暴雨的特点是时间短促、时空分布极为集中,强风暴呈东北—西南向线性排列,从莆田市的奥柄、常太到仙游县的九鲤湖、榜头、鲤城、金建,象一条线划过,强降水带主要在仙游县境内。

笔者利用当日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高低空流场及各物理参数的变化等,对此次中尺度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揭示此次过程的某些内在特征,以期为今后此类强对流暴雨预报提供某种借鉴。

0605强对流中尺度系统分析及加密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江苏发言

0605强对流中尺度系统分析及加密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江苏发言
0605强对流中尺度系统分析及 加密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江苏省气象台
尹东屏 吴海英 张备 曾明剑 王啸华 喜度
简单介绍
6月3-5日,全省连续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 连续3天出现冰雹,共有38个站日出现冰雹期间 出现107个雷暴站日, 。 6月5日出现29个站,冰雹最大直径5厘米(丰 县);65个雷暴站;陆上最大风力7~11级 (最大风速出现在楚州,31米/秒);16时30 分,沛县鹿楼镇高朋庄、鸳楼、纵平楼等3个村 遭受龙卷风袭击。
不稳定能量分析
冰雹和雷雨大风、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并不需 要很好的湿度条件,根据日常预报的经验, 700hPa的相对湿度在40%以上,就具备了 这类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对南京、徐州 和射阳08时的探空图分析得到,江苏大部地 区在近地面有辐射逆温层。850hPa和500 hPa的温差29~34℃,K指数20~30K, 0℃层高度在600 hPa,-20℃在450 hPa 附近,具备了产生冰雹天气的不稳定能量。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30 4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不稳定能量分析
位势不稳定是产生强风暴的重要因素。在这 次风暴天气产生之前,在华东地区有大范围的 逆温层结存在,早晨在江苏北部部分地区出现 了雾。这次过程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没有低空急 流。在925hPa-850hPa有暖平流沿偏西气 流东移北上影响江苏,加上天空晴朗,白天的 辐射增温加速。低层的湿度除了沿海其它地区 并不大,南京和徐州地面的温度露点差在6 ℃ 左右。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对流性天气:由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造成的,并伴有阵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天气现象。

对流性天气的特征:㈠对流性天气都是对流旺盛的积雨云(cb)的产物㈡对流性天气具有范围小,发展快的特点。

㈢对流性天气发展剧烈,易形成灾害。

大尺度天气系统:组织的作用,低值系统。

中小尺度系统:要素场梯度大,天气现象更为激烈。

不满足地转风平衡和静力平衡产生对流系统的动力条件1.热对流: 在大气潮湿的情况下局地下垫面热力不均匀,特别是在午后可以形成热对流。

孤立热对流的水平尺度可以达到几公里。

2.山脉迎风面对流:气流跨越小的山脉时,潮湿气流在迎风面上升可以形成对流云。

3.锋面系统的动力抬升对流:暖锋抬升、冷锋强迫的动力抬升造成对流发展。

4.低压系统中的对流一般雷暴天气的成因1雷电:积雨云中冰晶“温差起电”以及其它起电作用所造成的云与地之间或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

云顶发展到-20℃等温线高度以上出现2阵雨: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视雷暴云的强弱及含水量多少而定。

3阵风:成熟阶段,云中产生的下沉气流冲到地表面向四周散开造成阵风。

阵风发生前风力较弱,多偏南风。

阵风发生时,风向常呈气旋式旋转,然后又呈反气旋式旋转。

4压、温、湿的变化:由于下沉气流中水滴蒸发,使下沉气流几乎保持饱和状态,因此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堆,因其密度较大所以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

雷暴过境特点:风向突变,风速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雷暴: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同时指产生这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

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变化,如气压猛升,风向急转,风速大增,气温突降,随后倾盆大雨。

1.生命史的三个阶段:①积云阶段(发展阶段)②成熟阶段③消散阶段2.生命史:每个阶段持续十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

3.水平尺度:约十几公里至中γ尺度(2-20km)。

4.垂直运动:(垂直速ωmax﹤15m/s)5.垂直运动在对流层中层最强(300hPa-500hPa)6.降水分布:云中物态特征0℃等温线至-20℃等温线之间的区域主要由过冷水滴、雪花、及冰晶组成,而冰晶是从-10℃附近开始出现,并随高度逐渐增多。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灰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适用于6小时以上的短时和短期预报业务
一、水汽条件分析
分析目的:分析气团的水汽含量和饱和程度,以及它们的边 界 分析内容:显著湿区、干舌、干线(露点锋)。
主要分析层次:850、700和500hPa。
分析频次:观测资料在探空观测获取后开始分析,地面和数 值模式分析预报资料可加密到3小时
700hPa风场 •最大风速带(急流)
•显著流线
•辐合区(切变)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温度场 •等温线 •温度脊
•温度槽
•T700-500的高值区 (图中为16℃线)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湿度场
•干线(露点锋) :相邻 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 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 处分析干线
中尺度天气分析平台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规范
在高空强调风、温度、 湿度场、变温、变高等的分 析
在地面强调气压、温度、 湿度的细致分析,以及上述 要素及风、湿度、云、天气 现象等要素的不连续线分析

通过特征系统和特征线的分析, 识别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 的必要条件: 水汽 不稳定
抬升
垂直风切变
•显著湿区:T-Td≤5℃, 从1℃开始
•干舌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500hPa分析
风场:中空急流、切变线(辐合线)、显著流线 温度场:冷槽(温度槽)、冷堆、24(12)h 变温 湿度场:干舌 高度场:变高
7.不满足静力平衡
在强烈发展的对流云附近,静力学关系不适用。在云中,特别是上升 气流和下沉气流强的地方,静力学关系更不能用。
强对流天气的定义
强对流天气定义(美国):
直径1.9cm以上的冰雹、除了水龙卷之外的所有龙卷、
阵风25.7m/s以上的雷暴大风;
极端强对流天气:5cm以上冰雹,F2级以上龙卷,
天 中短期预报





小时 短时预报
分钟 临近预报
中 尺 度 天 气 分 析
分析环境场条件
天气型识别
天气图 (主观)
分析中尺度过程
识别中尺度对流系统
根据其组织类型、结构推测其移 动和发展、以及产生的天气类型
动力热力条件诊断
物理量诊断 (客观) 探空图分析 (主客观)
卫星图像识别
雷达图像识别
中尺度环境场分析
一种尺度。即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
几小时到几十小时。
Orlanski(1975)根据时间和空间长度的尺度划分:
大尺度系统:2000km以上、如气旋、反气旋、锋面等 中尺度系统:2-2000km、如雷暴群、飑线等 • 中-α尺度:200-2000km • 中-β尺度(中系统):20-200km • 中-γ尺度:2-20km
1 f 2
在地面天气图上分析3h变压线,3 h变压分析对未来 气压系统的变化和移动有指示作用。
•地面风场及气压场分析
等压线
地面锋区(辐合线)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地面湿度场分析 地面露点锋(干线)和显 著湿区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地面天气区分析
• 天气区的分析是为了监视已 经或正在发生的对流或强对流 天气, 进而判断中尺度对流系 统的发生和发展。 • 当出现雷暴、大风、冰雹、 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时, 标注天气区。 • 当出现成片的天气时, 将发 生区域用相应的阴影覆盖, 并 在阴影区中心标注天气符号。
高空分析内容
• 在暴雨、强对流等中尺度对流天气可能发 生的重点区域分析。
• 高空分析的要素包括风、温度、湿度、变 温、变高、温差等, 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低层、对流层中层和对流层高层的特征等 压面。
850hPa(925hPa)分析
风场:切变线(辐合线) 、低空急流、 显著流线 温度场:暖脊(温度脊)、T850-T500大值区 湿度场:干线(露点锋)、湿舌
•≤8℃,有弱对流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9-12℃,有中等对流 •>12℃,有强对流
85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分析
风场:低空急流、 切变线(辐合线)、 显著流线 温度场:暖脊(温度脊)、冷槽(温度槽)、 24(12)h 变温、T700-T500大值区 湿度场:干线(露点锋)、 干舌
一般象飑线系统生存只有几小时至十几个小时,通常不超过 24 小 时,龙卷气旋也只有几小时,雷暴单体甚至还不到 1小时,雷暴群可 存几个小时。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3.要素场梯度很大 气压梯度可达1-3百帕/公里,温度梯度可达5℃/10公里, 露点温度梯度1℃/公里。 4.天气现象剧烈
由于气象要素场的梯度大,中小尺度系统的天气现象比较
该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
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不稳
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
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
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
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 基于观测资料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物理 量场分析---短时临近预报 • 基于数值预报产品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 物理量场分析---中短期预报
33m/s以上雷暴大风;
SWPC强对流天气业务暂行规定:
雷雨大风(≥17.2m/s)、冰雹、龙卷或短时强降水 (≥20mm/h)天气现象。
中尺度分析技术
强对流(中尺度) 天气分析
主观分析
---以天气型识别为主
客观分析
---以动力热力物理 参数诊断为主
中尺度分析技术
中尺度天气主观分析: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
850hPa风场 •最大风速带(急流) •辐合区(切变)
低空急流(LLJ)
•12-13m/s,有弱对流 •13-17m/s,有中等对流 •18m/s以上,有强对流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850hPa温度场 •等温线 •温度脊 •T850-500的高值区 (图中为25℃线)
温度脊和最大湿轴
1 V k f t
• 由于地转风关系建立了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可用地转 近似以Vg代替V。而
Vg 1 1 9.8 h P k p k pH k f f f
h ( p 9.8 H ) 2 h ( ) t t f
• 因而
D1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概念,根据对降水系统
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 至不能由单站观测全,有些又太小以至即使区域天气图 上也不能显现出现。他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 尺度”系统。
定义:中尺度是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
的时间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史及空间尺度大的
强对流天气(中尺度)分析 —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杜小玲 2013.10.29
主要内容
• 中尺度天气定义及特征 • 强对流天气定义
• 中尺度分析技术
• 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分析
• 中尺度过程分析
• 中尺度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 天气系统按照空间、时间尺度可以划分为大尺度、中尺度、 小尺度三类天气系统。
地面气压场分析
24h变压、3h变压分析
△P24消除了日变化影响,在地 形较复杂的地区能较好地反映 出冷暖空气活动的情况。冷锋 后一般有大的24小时正变压, 冷锋前可有小的24小时负变压。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 在自由大气中地转偏差由三项组成: D=D1+D2+D3
其中D1变压风与加速度有关,D1
•脊在最大湿轴以东,有弱 对流
•脊在最大湿轴重合,有中 等对流 •脊在最大湿轴以西,有强 对流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850hPa湿度场 •等露点线:从6℃开始 •显著湿区:T-Td≤5℃
•湿舌
•干线:相邻两站的露 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 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 干线(露点锋)。 低空湿度(露点)
AWS、RUC、LAPS
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分析
• 分析内容: 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强对流发生发展的水汽、不稳定、 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制作各等压面上相关的各种 特征系统和特征线,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 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综合分析图。 • 分析资料:
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1、尺度
水平尺度: 2-2000km。20-200km 的中 -β 尺度系统是中尺度系统的 核心,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系统特征。 垂直尺度:积云高度一般为 4-5km 以上,强的对流风暴云可达整个 对流层厚度7-18km。因而对流风暴的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的比例约为 1/10。
2、生命史
•dh24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50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200hPa • 高空急流 • 急流核 • 显著流线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地面分析
中尺度抬升条件:
• 地面锋 • 风、温度、气压、湿度、天气区、云覆盖等水平不连续分 布造成的中尺度边界线(辐合线、干线、出流边界等) • 分析物理量场:气压场、变压场、风场、温度场、湿度场、 天气区、云 • 分析间隔:3小时,1小时 • 分析资料:地面观测
• 气旋、反气旋、锋面、台风、高空槽(脊)---大尺度天气 系统。水平尺度几百-几千km、生命史达一天-几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