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壤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砂质土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管孔隙少。通气 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土温上升快, 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也快,然而保水保肥能力差, 土壤容易产生旱象。发小苗,不发老苗。 (2)粘质土粘粒占优势,非毛管孔隙少,毛管孔隙多, 通气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温上升缓慢, 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缓慢,有机质比较易于积累, 保肥能力较强。发老苗,不发小苗。 (3)壤质土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也有相当多的毛管 孔隙。所以,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 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宜于 多种作物生长,既发小苗,又发老苗。是农业生产上 最理想的土壤质地。
生物地理学
• 土壤粘粒愈多,土粒愈细,土壤可塑 性愈强,砂土可塑性弱。土壤中吸收 性钠离子可以增加土壤的可塑性,而 吸收性钙离子则能抑制土壤的可塑性。
生物地理学
4.土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
• 土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swell-shrink capacity)指土壤因吸水而膨胀,脱水干燥 而收缩的性质。 • 这种性质与土壤的胶体含量和种类以及吸收 性阳离子的种类有关。胶体含量少,质地粗 的砂土表现不出胀缩性,而粘土或有机质含 量多的土壤,则胀缩性较大。粘土矿物中, 含蒙脱石多的粘土胀缩性最大,含高岭石多 的粘土胀缩性较小。 • 被钠离子所饱和的胶体,具有强烈的胀缩性, 被钙饱和的胶体则胀缩性很小。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及其作用:
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主要有:有机胶体 物质与无机胶体物质。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 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的菌丝体和粘液等。 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有粘粒、铁铝氢氧化物、 硅酸凝胶。此外,还有石灰质等化合物。
生物地理学
(1)无机胶体的凝聚作用 土壤中的无机胶体通常是带负电荷的,当 它遇到土壤中带正电荷的二、三价阳离子 (钙、镁、铁、铝)时,则发生胶体的凝 聚,形成初生的微团粒;带正电荷的胶粒, 如铁、铝的胶体化合物与带负电荷的腐殖 质的胶体化合物,也可以相互凝聚而形成 微团粒。初生的微团粒又互相吸引,形成 二级、三级以及更多级的微团粒,然后进 一步结合成中团粒和大团粒,即形成团粒 结构。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的容重
• 单位体积的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 隙)的干土重,称为土壤容重(bulk density)(假比重),以g/cm3表示。 • 土壤重矿物增多,容重随之增大;有 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就 小;有机质含量低,比较紧实的土壤 容重就高,一般土壤容重变动在1.0— 1.8g/cm3之间。
生物地理学
表2-1 土壤粒级划分标准
生物地理学
表2-2 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机械组成分类标准
生物地理学
表2-3 前苏联土壤质地分类
生物地理学
表2-4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暂拟方案,1975)
生物地理学
图3-1 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生物地理学
2、为什么说壤土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 土壤质地?
粒状结构
Grained
片状结构 Platy
图2-2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块状结构 Blocky 大块状结构 Massive
柱状结构
Columnar
棱柱状结构 Prismatic
图2-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结构的形成
• 土壤结构的形成必须具有胶结物质和 成型的外力推动作用。
生物地理学
(2)较好地解决了蓄水性与透气性的矛盾,水气 并存。在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团粒内部充 满着毛管孔隙,而在团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 非毛管孔隙,当降雨或灌溉时,水分经过非 毛管孔隙顺利地渗入土体,被毛管吸力吸入 团粒内部,使其保存不致流失;当水量过多 时,多余的水分可以随着非毛管孔隙渗入下 层,让位给空气。
生物地理学
(2)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作用
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物质种类虽然很多, 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具胶结作用的腐殖质。 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缩合和聚合程度较高, 分子量大,与钙离子结合生成不可逆的 凝胶,因此,它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 的重要胶结剂。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结构成型的外力作用:
(1)生物的作用 生物作用中,植物根系是成型动力中最 重要的作用,植物根群除供给有机质外,根 系在生长过程中对土体进行分割和挤压作用, 促使土体形成破碎的结构体。草本植物的根 系以须根为多,其穿插挤压、粉碎土体的作 用更为显著,同时根系分泌物及其死亡后分 解形成的腐殖质,又能胶结土粒形成团粒结 构。此外,土壤中的掘土动物,如蚯蚓、鼠 类等的活动,也会破碎土体形成土壤结构体, 而且蚯蚓的排泄物也是一种团粒结构。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
生物地理学
片状结构 Platy
块状结构 Blocky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柱状结构 Columnar
棱柱结构
Prismatic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大块状结构
Massive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单粒结构
Single Grained
生物地理学
(4) 耕作的作用
适宜的耕作如耙地、锄地、碎土、平 整地面等,均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土壤 结构。
生物地理学
3.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
团粒状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 (1)具有团粒状结构的土壤的总孔隙度 大(约占55%),其中,毛管孔隙占 40%,非毛管孔隙占60%,孔隙的比例 较为适宜,而且分布均匀,大小相间 分布。因而首先解决了土壤透水与蓄 水性的矛盾。
生物地理学
四、来自百度文库壤的物理机械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指土壤在各 种含水状况下,受到外力作用时显 示出一系列的动力学的性质,包括 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膨胀性和 收缩性、可塑性等。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粘结性
• 土粒与土粒之间互相吸引而结合在一起的性 能称为土壤粘结性(soilco-herence)。 • 土壤含粘粒越多,粘结力越强。 • 土壤有机质对粘结性有良好影响,因为腐殖 质能包裹粘粒,并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 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如以钠为主, 可增加土壤的粘结性,而以钙为主时,则可 降低粘结性。
生物地理学
3、土壤质地构型
• 上壤下砂(买卖地、大褂子地); • 上壤下粘(蒙金地)。
生物地理学
二、土壤结构
•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是指土 粒相互排列、胶结在一起而成的团聚 体,也称结构体。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结构的类型
土壤结构按形态划分,有下列几种类型。 1)片状结构:结构体沿水平轴方向发 展,呈片状、板状、页状和鳞片状。 这种结构多出现于冲积性母质层和耕 作土壤的犁底层,土粒排列紧实,常 妨碍通气透水和根系生长。
生物地理学
三、土壤的一般物理性
• 土壤的一般物理性,这里是指土壤的 比重、容重和土壤孔隙性。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的比重
• 单位体积固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称为土壤的比重(specific weight of soil) (真比重)。 • 有机质多的土壤比重小,轻质矿物质多的土 壤比重也小,一般土壤的比重在2.4(黑土) 到2.7(红壤)之间,平均值2.65,在同一土 壤中,表层含腐殖质较多,所以其比重常小 于其下土层。
生物地理学
(2)干湿交替作用
当土壤潮湿发生膨胀时,对土体产生 挤压力,当土壤变干时又会发生干缩, 使土体沿粘结力弱的部位裂开,干湿 交替反复进行,使土体破碎成为许多 大小不等的结构单元。
生物地理学
(3)冻融交替作用
土壤孔隙内的水分,因结冰而体积增 大,对周围的土壤产生压力使其崩裂; 当冰融化时,这类压力又减小,土壤 就会沿裂痕散碎。冻融交替不断进行, 使土壤酥散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结构体, 以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生物地理学
7)团粒状结构:结构体与粒状结构相 似,但团聚体特别多孔隙。
生物地理学
• 一个土壤剖面可以是单一结构型,但 更常见的是二种以上结构并存,通常 是土壤表层呈团粒状或粒状,中、下 层呈块状、角块状、柱状或棱柱状, 而片状和其他结构则常出现于特定土 壤中。
生物地理学
粒状结构 Grained
生物地理学
5)团块状结构:结构体与块状结构相似, 表面平滑而浑圆,棱边不明显,所以又 称棱角不明显的块状(subangular block)。
生物地理学
6)粒状结构:结构体长、阔、高大致相 等,形似球状,直径一般0.25—10毫米, 球体疏松排列在一起,一经筛动,即可 互相分开。湿时,结构体间空隙不象块 状结构那样因膨胀而闭塞。这种结构多 出现于土壤表层,易受耕作影响,在肥 沃土壤中数量尤多。
生物地理学
•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称为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生物地理学
• 有结构土壤的孔隙度为55—65%,有 时可达70%,有机质含量多的泥炭土 孔隙度可达85%,一般作物适宜的孔 隙度为50%左右。
生物地理学
• 土壤孔隙根据其大小和性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土 壤孔隙直径<0.1毫米的,称毛管孔隙,它具有明 显的毛管作用。毛管孔隙所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称为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贮水性能。 另一种是土壤孔隙直径>0.1毫米的孔隙,称为非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所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称为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不具有持水能力, 但能使土壤具有透水性。一般说,非毛管孔隙度 的大小,取决于团聚体的大小,团聚体愈大,非 毛管孔隙度也愈大。毛管孔隙度则随着土壤分散 度或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生物地理学
(3)由于水气协调,较好地调节了土壤 的导热性和热容量状况,相应地使热 量也得到了较好的调节,使温度变化 比较稳定适度。
生物地理学
(4)在团粒结构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 含量都比较丰富。水、气、热协调的同时, 对土壤养分的调节释放亦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团粒结构的表面通气性强,好气微生 物活动旺盛,养分易于分解,使养分不断 供植物吸收利用;团粒内部水分多空气少, 嫌气微生物活动为主,养分分解缓慢,有 利于养分的贮存,所以保肥与供肥的情况 比较理想。
生物地理学
• 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出任何体积土 壤的重量。 • 土壤重量=体积×容重
生物地理学
3.土壤孔隙度
• 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 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等 的空间,土壤中的这些空间称为土壤 孔隙。 • 把土壤这种多孔的性质称为土壤的孔 隙性。土壤的孔隙性决定着土壤的水 分和空气状况,并对热量交换有一定 的影响 。
生物地理学
第三章
土壤性质
生物地理学
第一节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多方面的。这 里主要介绍的是土壤质地、土壤 结构、孔隙度等物理性质。
生物地理学
一、土壤质地
1、概念: • 粒级:我们把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 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 • 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 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粘着性
• 土壤粘着性(soil stickiness)指土粒粘 附于外物的性能。 • 土粒愈小,土壤粘着性愈强,粘粒和 粘土的粘着性大于砂粒和砂土,因为 细粒活性表面积大,与农具接触面大。
生物地理学
3.土壤的可塑性
• 土壤的可塑性(soil plasticity)指土壤在湿 润状态下,能被塑造并保持其所取得形状的 性能。土壤只有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才 表现出可塑性。当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 的水分含量,称为可塑下限;当可塑状态开 始消失时的含水量,称为可塑上限。在上塑 和下塑之间,是土壤的塑性范围,称为塑性 值。塑性值越大,可塑性越强。
生物地理学
2)棱柱状结构:结构体沿垂直轴方向发展, 呈柱状体,长度因不同土壤类型而异, 一般在15厘米以上,不具圆顶,边面较 明显,边缘尖锐,多出现于粘质土壤的 中层和底层,有时也延及表层。它是土 体干湿交替作用的产物,所以棱柱体的 大小可反映土壤水分变化的状况。
生物地理学
3)柱状结构:结构体与棱柱状结构相似, 但具有圆顶,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含粉 砂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 4)角块状结构:结构体沿长、阔、高三轴 平均发展,呈不规则的六面体块,表面 平滑、棱角明显、尖削,多出现于中等 质地和细密质地土壤的中、下层。
生物地理学
(5)此外,由于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 接触点小,粘结性、可塑性均较弱,所以 耕作性能较好。 由于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够比较好地 协调水、肥、气、热的状况,而且耕性良 好,因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高的一种 表征。
生物地理学
土壤结构的改良措施
• 创造和提高土壤结构的质量是农业生 产的重要增产措施。改善土壤结构的 途径和措施很多,主要是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多施有机肥料,合理耕作 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或施加土壤 结构改良剂,如糊精(dextran)、聚 丙烯酸钠等。
生物地理学
• 土壤粘粒愈多,土粒愈细,土壤可塑 性愈强,砂土可塑性弱。土壤中吸收 性钠离子可以增加土壤的可塑性,而 吸收性钙离子则能抑制土壤的可塑性。
生物地理学
4.土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
• 土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swell-shrink capacity)指土壤因吸水而膨胀,脱水干燥 而收缩的性质。 • 这种性质与土壤的胶体含量和种类以及吸收 性阳离子的种类有关。胶体含量少,质地粗 的砂土表现不出胀缩性,而粘土或有机质含 量多的土壤,则胀缩性较大。粘土矿物中, 含蒙脱石多的粘土胀缩性最大,含高岭石多 的粘土胀缩性较小。 • 被钠离子所饱和的胶体,具有强烈的胀缩性, 被钙饱和的胶体则胀缩性很小。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及其作用:
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主要有:有机胶体 物质与无机胶体物质。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 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的菌丝体和粘液等。 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有粘粒、铁铝氢氧化物、 硅酸凝胶。此外,还有石灰质等化合物。
生物地理学
(1)无机胶体的凝聚作用 土壤中的无机胶体通常是带负电荷的,当 它遇到土壤中带正电荷的二、三价阳离子 (钙、镁、铁、铝)时,则发生胶体的凝 聚,形成初生的微团粒;带正电荷的胶粒, 如铁、铝的胶体化合物与带负电荷的腐殖 质的胶体化合物,也可以相互凝聚而形成 微团粒。初生的微团粒又互相吸引,形成 二级、三级以及更多级的微团粒,然后进 一步结合成中团粒和大团粒,即形成团粒 结构。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的容重
• 单位体积的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 隙)的干土重,称为土壤容重(bulk density)(假比重),以g/cm3表示。 • 土壤重矿物增多,容重随之增大;有 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就 小;有机质含量低,比较紧实的土壤 容重就高,一般土壤容重变动在1.0— 1.8g/cm3之间。
生物地理学
表2-1 土壤粒级划分标准
生物地理学
表2-2 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机械组成分类标准
生物地理学
表2-3 前苏联土壤质地分类
生物地理学
表2-4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暂拟方案,1975)
生物地理学
图3-1 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生物地理学
2、为什么说壤土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 土壤质地?
粒状结构
Grained
片状结构 Platy
图2-2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块状结构 Blocky 大块状结构 Massive
柱状结构
Columnar
棱柱状结构 Prismatic
图2-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结构的形成
• 土壤结构的形成必须具有胶结物质和 成型的外力推动作用。
生物地理学
(2)较好地解决了蓄水性与透气性的矛盾,水气 并存。在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团粒内部充 满着毛管孔隙,而在团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 非毛管孔隙,当降雨或灌溉时,水分经过非 毛管孔隙顺利地渗入土体,被毛管吸力吸入 团粒内部,使其保存不致流失;当水量过多 时,多余的水分可以随着非毛管孔隙渗入下 层,让位给空气。
生物地理学
(2)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作用
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物质种类虽然很多, 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具胶结作用的腐殖质。 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缩合和聚合程度较高, 分子量大,与钙离子结合生成不可逆的 凝胶,因此,它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 的重要胶结剂。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结构成型的外力作用:
(1)生物的作用 生物作用中,植物根系是成型动力中最 重要的作用,植物根群除供给有机质外,根 系在生长过程中对土体进行分割和挤压作用, 促使土体形成破碎的结构体。草本植物的根 系以须根为多,其穿插挤压、粉碎土体的作 用更为显著,同时根系分泌物及其死亡后分 解形成的腐殖质,又能胶结土粒形成团粒结 构。此外,土壤中的掘土动物,如蚯蚓、鼠 类等的活动,也会破碎土体形成土壤结构体, 而且蚯蚓的排泄物也是一种团粒结构。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
生物地理学
片状结构 Platy
块状结构 Blocky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柱状结构 Columnar
棱柱结构
Prismatic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大块状结构
Massive
图3-2 土壤结构类型图解(续)
生物地理学
单粒结构
Single Grained
生物地理学
(4) 耕作的作用
适宜的耕作如耙地、锄地、碎土、平 整地面等,均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土壤 结构。
生物地理学
3.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
团粒状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 (1)具有团粒状结构的土壤的总孔隙度 大(约占55%),其中,毛管孔隙占 40%,非毛管孔隙占60%,孔隙的比例 较为适宜,而且分布均匀,大小相间 分布。因而首先解决了土壤透水与蓄 水性的矛盾。
生物地理学
四、来自百度文库壤的物理机械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指土壤在各 种含水状况下,受到外力作用时显 示出一系列的动力学的性质,包括 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膨胀性和 收缩性、可塑性等。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粘结性
• 土粒与土粒之间互相吸引而结合在一起的性 能称为土壤粘结性(soilco-herence)。 • 土壤含粘粒越多,粘结力越强。 • 土壤有机质对粘结性有良好影响,因为腐殖 质能包裹粘粒,并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 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如以钠为主, 可增加土壤的粘结性,而以钙为主时,则可 降低粘结性。
生物地理学
3、土壤质地构型
• 上壤下砂(买卖地、大褂子地); • 上壤下粘(蒙金地)。
生物地理学
二、土壤结构
•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是指土 粒相互排列、胶结在一起而成的团聚 体,也称结构体。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结构的类型
土壤结构按形态划分,有下列几种类型。 1)片状结构:结构体沿水平轴方向发 展,呈片状、板状、页状和鳞片状。 这种结构多出现于冲积性母质层和耕 作土壤的犁底层,土粒排列紧实,常 妨碍通气透水和根系生长。
生物地理学
三、土壤的一般物理性
• 土壤的一般物理性,这里是指土壤的 比重、容重和土壤孔隙性。
生物地理学
1.土壤的比重
• 单位体积固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称为土壤的比重(specific weight of soil) (真比重)。 • 有机质多的土壤比重小,轻质矿物质多的土 壤比重也小,一般土壤的比重在2.4(黑土) 到2.7(红壤)之间,平均值2.65,在同一土 壤中,表层含腐殖质较多,所以其比重常小 于其下土层。
生物地理学
(2)干湿交替作用
当土壤潮湿发生膨胀时,对土体产生 挤压力,当土壤变干时又会发生干缩, 使土体沿粘结力弱的部位裂开,干湿 交替反复进行,使土体破碎成为许多 大小不等的结构单元。
生物地理学
(3)冻融交替作用
土壤孔隙内的水分,因结冰而体积增 大,对周围的土壤产生压力使其崩裂; 当冰融化时,这类压力又减小,土壤 就会沿裂痕散碎。冻融交替不断进行, 使土壤酥散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结构体, 以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生物地理学
7)团粒状结构:结构体与粒状结构相 似,但团聚体特别多孔隙。
生物地理学
• 一个土壤剖面可以是单一结构型,但 更常见的是二种以上结构并存,通常 是土壤表层呈团粒状或粒状,中、下 层呈块状、角块状、柱状或棱柱状, 而片状和其他结构则常出现于特定土 壤中。
生物地理学
粒状结构 Grained
生物地理学
5)团块状结构:结构体与块状结构相似, 表面平滑而浑圆,棱边不明显,所以又 称棱角不明显的块状(subangular block)。
生物地理学
6)粒状结构:结构体长、阔、高大致相 等,形似球状,直径一般0.25—10毫米, 球体疏松排列在一起,一经筛动,即可 互相分开。湿时,结构体间空隙不象块 状结构那样因膨胀而闭塞。这种结构多 出现于土壤表层,易受耕作影响,在肥 沃土壤中数量尤多。
生物地理学
•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称为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生物地理学
• 有结构土壤的孔隙度为55—65%,有 时可达70%,有机质含量多的泥炭土 孔隙度可达85%,一般作物适宜的孔 隙度为50%左右。
生物地理学
• 土壤孔隙根据其大小和性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土 壤孔隙直径<0.1毫米的,称毛管孔隙,它具有明 显的毛管作用。毛管孔隙所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称为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贮水性能。 另一种是土壤孔隙直径>0.1毫米的孔隙,称为非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所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称为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不具有持水能力, 但能使土壤具有透水性。一般说,非毛管孔隙度 的大小,取决于团聚体的大小,团聚体愈大,非 毛管孔隙度也愈大。毛管孔隙度则随着土壤分散 度或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生物地理学
(3)由于水气协调,较好地调节了土壤 的导热性和热容量状况,相应地使热 量也得到了较好的调节,使温度变化 比较稳定适度。
生物地理学
(4)在团粒结构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 含量都比较丰富。水、气、热协调的同时, 对土壤养分的调节释放亦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团粒结构的表面通气性强,好气微生 物活动旺盛,养分易于分解,使养分不断 供植物吸收利用;团粒内部水分多空气少, 嫌气微生物活动为主,养分分解缓慢,有 利于养分的贮存,所以保肥与供肥的情况 比较理想。
生物地理学
• 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出任何体积土 壤的重量。 • 土壤重量=体积×容重
生物地理学
3.土壤孔隙度
• 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 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等 的空间,土壤中的这些空间称为土壤 孔隙。 • 把土壤这种多孔的性质称为土壤的孔 隙性。土壤的孔隙性决定着土壤的水 分和空气状况,并对热量交换有一定 的影响 。
生物地理学
第三章
土壤性质
生物地理学
第一节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多方面的。这 里主要介绍的是土壤质地、土壤 结构、孔隙度等物理性质。
生物地理学
一、土壤质地
1、概念: • 粒级:我们把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 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 • 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 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生物地理学
2.土壤粘着性
• 土壤粘着性(soil stickiness)指土粒粘 附于外物的性能。 • 土粒愈小,土壤粘着性愈强,粘粒和 粘土的粘着性大于砂粒和砂土,因为 细粒活性表面积大,与农具接触面大。
生物地理学
3.土壤的可塑性
• 土壤的可塑性(soil plasticity)指土壤在湿 润状态下,能被塑造并保持其所取得形状的 性能。土壤只有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才 表现出可塑性。当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 的水分含量,称为可塑下限;当可塑状态开 始消失时的含水量,称为可塑上限。在上塑 和下塑之间,是土壤的塑性范围,称为塑性 值。塑性值越大,可塑性越强。
生物地理学
2)棱柱状结构:结构体沿垂直轴方向发展, 呈柱状体,长度因不同土壤类型而异, 一般在15厘米以上,不具圆顶,边面较 明显,边缘尖锐,多出现于粘质土壤的 中层和底层,有时也延及表层。它是土 体干湿交替作用的产物,所以棱柱体的 大小可反映土壤水分变化的状况。
生物地理学
3)柱状结构:结构体与棱柱状结构相似, 但具有圆顶,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含粉 砂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 4)角块状结构:结构体沿长、阔、高三轴 平均发展,呈不规则的六面体块,表面 平滑、棱角明显、尖削,多出现于中等 质地和细密质地土壤的中、下层。
生物地理学
(5)此外,由于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 接触点小,粘结性、可塑性均较弱,所以 耕作性能较好。 由于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够比较好地 协调水、肥、气、热的状况,而且耕性良 好,因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高的一种 表征。
生物地理学
土壤结构的改良措施
• 创造和提高土壤结构的质量是农业生 产的重要增产措施。改善土壤结构的 途径和措施很多,主要是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多施有机肥料,合理耕作 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或施加土壤 结构改良剂,如糊精(dextran)、聚 丙烯酸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