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但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角三角形判定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判定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运动员测定跳远距离等,引导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引出判定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3.综合应用题:
-完成课本第47页的练习题6,结合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一个直角三角形相关的数学小研究,可以是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展示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探索性问题:
-探索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了解数学史上的勾股定理证明过程。
-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解决其他类型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2.强调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深入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应用题。
2.练习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b.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c.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勾股定理的推导和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2.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如何从给定的条件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学生在解决综合应用题时,往往难以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采用以下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2)选取两道与直角三角形性质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强化知识点的掌握。
2.选做题:
(1)针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一道拓展题,如直角三角形与圆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其数学素养。
(2)针对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布置一道实际应用题,如测量距离、计算面积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其实践能力。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布置讨论题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勾股定理的应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几道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勾股定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他们对于富有挑战性和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建筑物的直角结构、斜拉桥等,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之和、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应用,如楼梯、桥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及其在全等判定中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那么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意义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具体的直角三角形例子,讲解SAS、ASA、AAS和HL四种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四种方法的含义和应用。
- SAS: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相等,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夹角和两边相等,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和HL)的掌握和应用。
2.难点:
-理解并灵活运用不同的全等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复杂几何图形中识别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全等性质进行推理。
-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几何图形的性质相结合,解决综合性的几何问题。
- AAS: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相等,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HL: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结合具体例题,逐一演示这四种判定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3.强调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如正确识别对应边、对应角等。
4.小组合作题:布置一道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判定》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判断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直角三角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不透彻,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过程。

2.准备实例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体育运动员投掷项目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引入新课。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判断直角三角形。

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取一道实例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HL”、“SAS”、“ASA”三种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

2.难点: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证明过程的书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SAS、ASA),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判定方法的条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判定方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1.2.2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XXX 学校 XXX一、 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的第二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历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验证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又是进一步研究轴对称、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工具性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石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认知基础的角度看,一方面,学生已经历了平行线的证明、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 验证,理解几何命题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都为“HL ”定理的合情推理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HL ”定理是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延伸。

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HL ”定理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特例到一般结论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等相关旧知化为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而获得,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因此,本节的灵魂是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模型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的具体化身。

从数学本质的角度看,实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是获得定理的关键,而灵活运用定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 ”的探究与应用。

二、 目标与目标解析: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通过探索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合情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发挥的作用。

3、情感与价值目标:在自主探究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交流环节中感受合作获得新知带来的成功喜悦,激发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和信心。

三、 教学诊断分析1、预测在“发散探究”环节,由于学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 变式2中,可能会出现由“C B BC ''=,C A AC ''=,A A '∠=∠”不能得出结论的错误判断这种情况。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希沃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内容更加精彩,设备所选技术及技术应用目的自带的强大资源库,里面囊括了针对不同学科开发的各种音像、图片教育资源,为老师编辑课件及课堂演示储备了海量素材。

教学过程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斜边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1)若∠A=∠D ,AB=DE ,则△ABC 与△DEF 是否全等______,根据______(用简写法)(2)若∠A=∠D ,BC=EF ,则△ABC 与△DEF 是否全等______,根据______(用简写法)(3)若AB=DE ,BC=EF ,则△ABC 与△DEF 是否全等______,根据______(用简写法)(4)若AB=DE ,BC=EF ,AC=DF ,则△ABC 与△DEF 是否全等______,根据______(用简写法)探究1:如图,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⑵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这个结论。

动手操作: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直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直角三角形A'B'C'剪下,放到△ABC上,全等吗?作法:(1)画∠MC'N=90°;(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想一想: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归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9.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关注和成长。
10.融入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实物图片,如墙角、楼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互相批改和讨论: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进步。
4.教师解答疑惑: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2.教师点评与补充: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部分,强调重点和难点。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沟通和协作。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让学生掌握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距离、高度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等过程,自主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实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角三角形模型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判定条件。

Step 2: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共同条件(10分钟)教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与学生共同探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共同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斜边相等等条件,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发现。

Step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直角三角形模型为例,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绘制两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对比和判定。

教师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例如通过测量三边长或角度的方法。

Step 4:实际应用练习(30分钟)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全等,并解答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分享答案,并由教师进行现场批改。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并提交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并针对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Step 6: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强调学生在应用题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Step 7: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问题,并做好记录。

Step 8: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解决的拓展应用题,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Step 9: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回顾,再次强调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应用技巧。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使用黑板或白板)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你们还记得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吗?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请注意,我们在判断全等时,只需考虑三角形的边长和其中的一个角。

2. 学习新知教师:下面,请大家看一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第一种情况: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相等,且一对对应的直角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相等,且两个直角边分别相等。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判定条件,并进行讲解。

教师:同学们,请注意,我们在判断全等时,只需考虑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是否满足上述条件,而不需要考虑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非直角边。

这是因为在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

3. 练习与讨论教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直尺和铅笔,根据刚才的判定条件,练习判断下面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师出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将你们的答案和推理写在纸上,并准备发表。

(学生发表答案和推理)教师:非常好!你们的答案和推理都很有道理。

4. 拓展应用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拓展应用题。

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判断下面的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拓展应用题,学生进行解答)(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同学们,请注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不仅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全等三角形问题。

因此,今天学习的方法要牢牢掌握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基础知识,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问题包括: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巩固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4.运用巩固练习法,提高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模型和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锐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向学生介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1)HL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ASA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它们之间的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HL(斜边和一直角边)、SAS(两边和夹角)、ASA(两角和一边)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的判定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对判定方法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HL、SAS、ASA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全等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HL、SAS、ASA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3.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运用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介绍HL、SAS、ASA三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通过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各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同时,解释判定方法的原理和条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道例题,运用所学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课题18 “SSA”的是是非非——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3)培养几何推理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感悟几何思维的内涵.课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培养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正确使用“综合法”表达.【教学过程】小明同学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发现教材中讲到“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小明疑惑这其中哪些情况是全等的呢?议一议: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画ΔABC和ΔA′B′C′.(1)AB =A′B′=3c m,AC=A′C′=2.5c m,∠B =∠B′=45°.(2) ∠A =∠A′=80°,∠B =∠B′=30°,∠C =∠C′=70°.分别满足上述条件画出的ΔABC和ΔA′B′C′一定全等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 (2)满足条件(1)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2-53),由此得出: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满足条件(2)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2-54),由此得出: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二)自主学习利用尺规作一个RtΔABC,∠C=90°,斜边AB=5c m, 直角边CB=3c m.按照步骤做一做:(1)作∠MCN=90°;(2)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CB=3c m;(3)以B为圆心,5c m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问题:剪下这个直角三角形,和其他同学所作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发现剪下来的三角形相互间能够重合,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得出猜想.学生根据要求剪下一个三角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思考的习惯.接着让学生充分讨论,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三)合作探究如图,在ΔABC与ΔA′B′C′中,若AB=A′B′,AC=A′C′,∠C=∠C′=90°,试证明RtΔABC与RtΔA′B′C′全等.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定理).引导学生证明猜想,学生由演绎推理得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HL”定理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在RtΔABC和RtΔA′B′C′中,AB =A′B′AC=A′C′(或BC=B′C′)∴ RtΔABC ≌RtΔA′B′C′(HL)符号语言的展示,增强学生符号意识,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让学生体会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四)典例剖析例 1.如图,BD,CE分别是ΔABC的高,且BE = CD.求证: RtΔBEC≌ RtΔCDB.证明:∵BD,CE是ΔABC的高,∴∠BEC =∠CDB = 90°.在RtΔBEC和RtΔCDB中,∵BC = CB,BE = CD,∴ RtΔBEC≌ RtΔCDB.(HL)通过例题训练,强化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五) 拓展提升已知ΔABC中,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AD+BE成立,并证明问题回归小明同学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发现教材中讲到“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小明疑惑哪些情况是全等的呢?三问“SS A”的是是非非?适当提升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让优生能够“吃好”.设计一题多解,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活性.回归问题解决,整个课堂既是在学习新知,同时是在解决一个问题,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整体,两条线索共同发展.问:有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问:有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问:有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钝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六)感悟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布置作业:P20 练习1、2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介绍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困惑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七)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SS A”在一般三角形中没有用武之地,但在直角三角形中却有独特意义,由此得到教师寄语.既是知识点的归纳,又能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教学反思】本课题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人人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了不同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SSA”的是是非非,引发学生对用“SSA”为什么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强调了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一个经历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本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时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养成自学自悟的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本堂课结束时,教师对学生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知识技能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演绎出了数学课堂的灵动.本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实践操作过程的规范性、课堂时间分配的科学性等,都还有待改进,以后还要更加注意教学细节的把握.虽然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们一定要追求课堂的完美.。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5.教学环境: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问,敢于表达。
-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如数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楼梯图片,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回答问题。接着,我会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回顾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即有一个角是直角,从而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
3.逐一讲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引导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讲解: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五种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应用: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此外,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对于直观、具体的实例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同时,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理解勾股逆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解决的愿望,体会勾股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关键: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逆向思维,形成一种判别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直尺、圆规、投影片.学生准备:复习勾股定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神秘的数组(投影显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着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plim pton 322)的古巴比伦泥板.泥板上的一些神秘符号实际上是一些数组,这些神秘的数组揭示了什么奥秘呢?经专家的潜心研究,发现其中2列数字竟然是直角三角形的勾和弦,•只要添加一列数(如表所示)左边的一列,那么每列的3个数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120 119 1693456 3367 48254800 4601 664913500 12709 1854172 65 97360 319 4812700 2291 3541960 799 1249600 481 7696430 4961 816160 45 752400 1679 2929240 161 2892700 1771 322990 56 106例如:60、45、70是这张表中的一组数,而且602+452=752,小明画了以60mm•、•45mm、75mm为边长的△ABC.(如图所示)请你猜想,小明所画的△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活动:观察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上述问题的解答.思路点拨:思路一:用量角器量三角形的3个内角,看有无直角.思路二: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2条直角边的长为60mm和45mm,•看能否与△ABC全等.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普林顿322”泥板的图片,以及数字.古埃及人实验(投影显示)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如图所示,用13个等距离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一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4个结论.请你思考:按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活动:继续探索,感悟其中的道理.形成共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思考: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发现它与勾股定理恰好是条件与结论互相对换的一个语句.教师点拨:实际上它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它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从神秘的数组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勾股数,也就是满足a2+b2=c2的3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古埃及实验也体现出这个特征.可见利用勾股数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二、范例学习例3 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下列各组数,试判断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7,24,25;(2)12,35,37;(3)13,11,9思路点拨:判断的依据是勾股逆定理,但是应该是将两个较小数的平方和与较大数平方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最大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一点应该明确.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例3,然后提问学生,强调方法.学生活动:动手计算,对照勾股定理进行判断.三、随堂练习1.课本P54页第1,2题.2.探研时空:(1)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10,BD=6,AD=8,AC=17,你能求出DC•的长吗?思路点拨:本题首先要将△ABC分割成Rt△ABD和Rt△ADC,然后具体的分析,将题设条件进行对照,确定运算.在△ABD中,∵AB=10,BD=6,AD=8,62+82=102,∴AD2+BD2=AB2于是∠ADB=90°(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a)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图(b),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思路点拨:这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只要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可,这个问题,首先应在△ABD中计算出AB2+AD2=9+6=25=BD2,得到△ABD是直角三角形,∠A=90°,再在△BCD中,计算BD2+BC2=25+144=169=CD2,得到△BCD是直角三角形,∠DBC是直角,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巡视、启发,关注“学困生”,•可以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探研时空”.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交流.四、问题求索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EC=14BC . 请你猜想AF 与EF 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点拨:要弄清两条线段在同一平面内位置关系,就有方向了.可以猜想,AF 与EF 互相垂直,从理由上讲就是要得到∠AFE=90°,那么必定要构建与AF 、EF 有关的三角形去证明它是Rt △,因此可连接AE ,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 2、EF 2、AE 2,然后再判定是否存在AF 2+EF 2=AE 2.连接AE ,设正方形边长为a ,则DF=FC=2a ,EC=4a , 在Rt ∠ADF 中,有AF 2=AD 2+DF 2=a 2+(2a )2=54a 2, 同理,在Rt △ECF 中,有EF 2=(2a )2+(4a )2=516a 2, 在Rt △ABE 中,有BE=a-14a=34a ∵AE 2=a 2+(34a )2=2516a 2 ∴AF 2+EF 2=AE 2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EF=90°.因此,AF ⊥EF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它的逆定理来解决猜想,然后归纳出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思考、并猜想,而后去证明自己的猜想.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五、课堂总结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课本P54习题14.1第6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课后反思(略)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1)8,15,______; (2)15,12,______;(3)10,26,_______; (4)7,24,______.2.△ABC中,b=17,c=8,a=15,则∠ABC=_________.3.△ABC中,若a2+b2=25,a2-b2=7,又c=5,则最大边上的高是_______.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12cm,13cm,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5.△ABC中,∠C=90°,∠B=30°,AC=1,以BC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__.6.三条线段m,n,p满足m2-n2=p2,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为______.二、判断题7.由于0.3,0.4,0.5不是勾股数,所以以0.3,0.4,0.5•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8.由于以0.5,1.2,1.3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0.5,1.2,1.3.是勾股数。

()三、选择题9.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6,8,10;(2)5,12,13;(3)8,15,17;(4)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A.4组B.3组C.2组D.1组10.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2+b2,2ab,a2-b2(a,b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11.以下各组数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有().A.7,24,25 B.4,712,812C.12,16,20 D.312,412,51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其斜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其斜边扩大到原来的().A.2倍B.3倍C.4倍D.不变13.在△ABC中,若a=2,b=3,c=4,则△ABC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四、解答题14.在△ABC中,AC=21cm,BC=28cm,AB=35cm,求△ABC的面积.15.如图所示,△ABC的三边分别为AC=5,BC=12,AB=13,将△ABC沿AD折叠,使AC落在AB上,求CD的长.16.如图所示,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17.“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如图所示),问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18.给出一组式子: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1)你能发现关于上述式子中的一些规律吗?(2)请你运用所发现的规律,给出第5个式子;(3)请你试说明你所发现的规律?答案:一、1~3.略4.直角△5.3 6.直角三角形二、7.×8.×三、9.B •10.A 11.D 12.A 13.C四、14.294cm15.103.先得到△ABC为Rt△,将△ABC沿AD对折,点O为AB中点,则AC=AO,CD=OD,OB=AB-AO=8,设CD=x,则82+x2=(12-x)2,求出x=103.16.断裂处到杆顶点长15米,折断前旗杆长为24米17.设水深AC=x尺芦苇AB=(x+1)尺则AB′=(x+1)尺,B′C=5尺,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x+1)2=x2+52,解得x=12尺,所以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18.(1)每组数都以n2-1,2n,n2+1组成(2)352+122=372(3)(n2-1)2+(2n)2=(n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