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智慧城市建设考察报告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病”问题日益普遍,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这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各地纷纷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X市更是脱颖而出,成功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X样板。
一、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2013年,X市获批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
2014年,X市联手中兴通讯,突破传统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打造以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社区为代表的10大系统,陆续上线运行,成为全球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X样板。
X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全球(X)TMF智慧城市峰会,先后荣获TOP100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创新奖、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TMF总裁特别奖等十几项国际国内大奖。
智慧城市X模式成为全球标杆,主要体现在五大创新。
(一)商业模式创新。
X市摒弃了以往以BT方式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创新性地利用PPP+资本市场的模式,把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X市政府与中兴通讯合资成立项目公司——中兴(X)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政府向合资公司购买50年信息服务,形成合资公司的资本估值,合资公司并入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通过股票增值收益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化解了分散投资所造成的行政壁垒、信息孤岛问题,更解决了以往BT 模式下更新换代的难题。
X市利用社会资本建成智慧城市的同时,还获得了股票增值带来的额外收益。
智慧城市的实践反思及完善路径——以福州市为例
November 2020No. 11, Total 167th202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67期海峡科学Straits Science 智慧城市的实践反思及完善路径——以福州市为例董沁昕(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及时地响应城市需求,更好地惠民便民,同 时实现城市治理效率的跃升。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实践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样存在诸多短板。
该文 首先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以试点城市福州为例,梳理福州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提升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智慧城市 建设实践 完善路径 福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社会治理是国 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⑴。
近年来,随着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的兴起,我国智慧 城市建设也逐步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能够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 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并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 理念,实现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智慧化与多主体协同合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解决“大城市病”、促进民生发展、提高治理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自2012年11月起,《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 系(试行)》等陆续出台,大力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实践,以探索城市构建新模式。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不可忽 视的是,由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存在差异,如何[文章编号]1673 -8683(2020)11 -0053 -06因地制宜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建成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成为当下亟需考虑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检验
DOI:10.19995/10-1617/F7.2023.24.036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检验葛璇(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摘 要: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0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智慧城市建设更能促进特大及超大城市、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绿色经济水平提升;通过进一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的影响渠道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影响绿色经济发展。
由此提出对策,可通过拓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范围、强化绿色经济协同转型能力、优化城市经济产业结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和实现绿色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绿色经济;倾向匹配得分法;双重差分法;影响渠道本文索引:葛璇.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展经济,2023(24):036-042.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1 问题提出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稳定新常态阶段,提高城市经济质量与效益成为国家新战略方针。
以往为追求快速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城镇工业化方式也开始突显出高质量发展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生态问题频发[1]。
为彻底改变这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产业绿色化转型,引领社会经济实现绿色变革。
自2012年住建部下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智慧城市建设俨然成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带动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2]。
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研究如何借助智慧城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学术界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测度主要可从以下方式展开:一是技术创新。
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内容简述自2009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凸显。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
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压力增大。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内在现实需求,成为催生城市信息化的新浪潮。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已经被国家高层认同,除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无疑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和执行举措层面的科学实施。
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2013年我国进一步增加智慧城市试点地区数量,于1月和8月分别增加了90个和103个地区。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门发布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2015年政府报告中指出,将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
2015年3月24日,工信部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智慧城市、工业4.0以及信息消费等领域的投资,到2020年投资将达6万亿。
“十三五”时期内,将有针对性地组织100个城市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分行业、分领域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优秀案例,以点带面,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随着日后更多城市上马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广阔的产业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建设内容,接着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做了细致的解析,然后报告对智能交通、电子政务、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细分产业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报告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1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它们也正以其独有的渗透性、冲击性、倍增性和创新性席卷全球,推动着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来临。
一、智慧城市的背景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
当前我国城市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智慧城市将使城市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科学,使政府的管理更高效,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极大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城市发展现状1.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
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城市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在迅速的发展,城市化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国家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
国家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目前正处在初始阶段,受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信息通信技术进步的驱动,我国制定了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缩小国内数字鸿沟,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使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展的更好惠及民众,都是目前战略规划建设的关键目标,对于战略规划的实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而制定的战略规划、落实数字经济规划取得的效果,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促进国家在该领域的合作。
一、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概览总体而言,国家的数字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各地政府现阶段有较强的动力和意愿投入财力物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及市场的驱动下,数字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在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规模及其表现、还是数字服务都显著提高了,而另一方面,尽管发展潜力充足,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还较为有限,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相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具体来看,我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的新兴力量,逐渐成为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极,我国正在建设成为数字强国,数字化转型意识不断增强,实践经验日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二十几年来,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政府的一项长期目标,被视为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根据我国政府报告显示,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在GDP中占的比例预计达25%,数字化转型计划将为GDP带来5.7%的增长,目前我国共计8亿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普及率达75%。
全球连接指数(GCI)每年根据最新的根据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ICT成熟度和数字经济表现对79个国家进行排名,我国2020年GCT得分相于2015年提升了7分。
二、国家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近几年,我国纷纷制定了颇具雄心的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规划,这些规划虽然在细节、侧重点上不同,但总体战略规划之间存在不少共同之处。
Gartner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加速发展
Gartner: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加速发展文/齐健2020年年中,Gartner根据过去一年中对智能应用、智慧城市相关的市场宏观环境考察,以及对技术、法律法规、政策和热点事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更新并发布了最新的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最新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聚焦四大议题:标准化、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智慧城市运营商及新基建,以及他们对后续智慧城市建设和技术部署的影响。
智就城市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关注重点其中,在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方面,雄安新区和杭州市的智慧城市规划案例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亮点。
在雄安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基于城市的基础设施与感知体系建设、智能化应用和信息安全发布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
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最初设定的目标是为了打造一个智能城市的样板,从而观察类似的模式是否可能在其他城市复制。
但其实雄安本身建设模式的可复制性很低,因为其物理城市和数字版本城市是从零开始同时建设,而其他城市的物理城市建设早于数字版本,所以可参考意义不大。
但此次标准框架发布的重点是基础设施感知体系,以及智慧化应用、信息安全等不同方面,因此更聚焦在数字版本的城市建设。
在这个层面,雄安的模板对其他城市构建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2019年,杭州发布了城市大脑与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两项地方性标准规范。
2020年,杭州司法局组织起草了《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草案)》推动城市大脑相关立法工作。
如今在国内,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大脑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和方向,因此对于其他城市来说,以立法的方式来规范城市大脑,在推进城市大脑的建设工作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为2020年对全球影响最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在疫情期间,因为业务停滞,企业收入的减少必然会影响一些行业在高科技方面的支出。
2022-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及产业招商信息评估报告
2022-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及产业招商信息评估报告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预计到2027年,该行业的产值将稳步增长,达到数千亿元规模,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将加快。
本报告将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投资机会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对该行业的产业招商进行展望。
首先,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政策支持、技术 innovation、市场需求以及资本推动等因素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政策的支持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同时技术 innovation 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将持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2-2027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逐年攀升,预计到2027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元。
市场需求的增长是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基础,其中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智慧城市的投资机会在未来几年将更加广阔。
在智慧城市行业的投资机会中,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治理、智能出行、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价值较高,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价值。
最后,对于该行业的产业招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招商: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领域、物联网技术研发等领域。
建立区域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鼓励创新创业,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可以有效促进行业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2022-2027年是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持续的政策支持、技术 innovation、市场需求和资本推动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展望未来,产业发展与投资结合、发挥政企合作优势等招商方式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以下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智慧城市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了2.2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约合14780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将继续增加。
智慧城市推进情况报告
智慧城市推进情况的报告一、智慧城市推进情况(一)加快市智慧治理中心建设。
市智慧治理中心围绕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总体目标,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形成感知、认知、分析、预判等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集智慧治理、应急处置、政务服务、指挥调度等为一体的“城市大脑”,建设期3年。
2020年12月系统集成完成并验收,今年4月底完成设备安装并运行。
(二)加快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2021年6月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村(社区)全覆盖,超前完成省上年底前30%覆盖率目标任务。
建成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已完成45个部门(单位)共129个政务信息系统上云。
完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覆盖35个市级部门及县(区)政务信息资源,上传共享资源3462个,资源对接率100%。
(三)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做好全市信息化项目论证、审查、监督和验收后评价等工作,印发2020年、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推动市级部门13个信息系统建成投用。
建成全市统一网络理政平台,2021年上半年累计受理群众来电来信68016件,按时办结率99.53%,群众满意率98.75%。
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公共服务“资阳市民云”平台,开发整合社保、民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241项,注册用户突破29万,服务群众超70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化建设集约性不足。
数据共享交换等基础性平台建设滞后、支撑能力弱。
政务信息化项目多头申报、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自主可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尚未形成。
(二)数据资源开放可用率低。
未形成规范的数据治理标准体系。
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
在全社会数据资源方面,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放利用力度不强。
(三)保障机制运行不畅。
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统筹力度不够,系统性推进建设成效不明显。
现有信息化项目投资按固定资产投资模式管理,不适应信息化建设。
三、下步打算(一)进一步夯实组织保障体系。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物联网等高技术的影响,新一代城市发展模式即“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使未来社会发展朝着更高品质的生活、更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更和谐的生态环境方向发展。
基于此,下文将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存在问题;优化对策1 智慧城市概念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应对新一代城市发展需要,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并不是单纯的信息化应用,“智慧”一词中“智”指“智能化、信息化”,体现了城市的智商,“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体现城市的情商水平,城市“智慧”的内涵应由公众自己体会,智慧城市的提出应基于公众视角,体现公众利益。
智慧城市反映的是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景,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整体效果。
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以三网融合为依托,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整合,使得各领域、各地区可以实现随时的信息交流,提高城市对未知灾害的及时预测和决策,达到城市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使现代城市更适合人们居住。
2 智慧城市的作用智慧城市可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保证服务公共服务的便利与高效。
比如可以保证就业服务,医疗服务的针对性,保证文化体系与公众的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共服务可以实现精准化与智能化,实现了城市资源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得以优化配置。
其次智慧城市还可以实现综合管理功能,可以将城市管理辐射到商业、生活、生产,实现共同作用。
借助视觉采集识别系统、传感系统、无线定位系统等装置先进的技术,可以构建出智能化管理网络,保证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
3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3.1 人文精神建设尚不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智慧城市最核心的内涵是公众生活舒适和谐,人文精神体现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目前我国各地借助“十二五”规划作为载体,通过研究不同领域和方向,对智慧城市内涵产生出了各种版本的解读。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防范网络攻击:建立完善的安全防御体系,有效防范各种网络攻击行为。
增强用户信任:通过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增强用户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信任和支持。
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
交通信号优化
交通诱导系统
智能停车系统
公共交通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运营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改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0年代:智慧城市概念提出
2000年代: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2020年代: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具有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协同运作、高效服务等特征,能够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CONTENTS
智慧城市的历史
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
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的历史
添加标题
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改善城市的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
智能化:借助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绿色环保: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交通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安全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安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优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的高效和智能化。
但是,大量的数据也意味着数据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数据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金融数据、卫生数据等等,这些数据都是非常敏感的。
这些数据一旦泄露或者被攻击,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比如,2017年就有一起发生在美国的公共事业系统被黑客攻击,导致供电中断,影响了几十万居民的生活。
因此,数据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数据漏洞和数据攻击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庞大的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心,这些平台和中心都是存在隐患的。
尤其是现在云计算的盛行,很多个人和企业都选择将数据存储在云端,这给黑客攻击留下了更多的漏洞。
通过攻击云服务提供商,攻击者可以访问大量的用户数据,从而引发更为恶劣的后果。
数据攻击不仅危及用户的隐私,也可能造成社会的混乱。
在202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塔玛拉克市就遭遇了一起勒索软件攻击,该市政府的电脑系统被加密,导致了政府无法在线办公,停电以及交通系统混乱等问题,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数据加密和数据备份是数据安全的两种解决方案数据加密和数据备份是两种可以有效保障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仅有拥有相应密钥的人才能够访问和使用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其次是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可以保证在遭受数据攻击或者数据遗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备份数据来恢复原始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不会永久丢失。
四、新兴技术也可以保障数据安全综合利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保障。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使得数据不易被篡改和攻击,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和预测未来的数据问题,从而使数据安全问题可以提前预防和解决。
智慧城市标准化路径研究及建议
智慧城市标准化路径研究及建议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实行智慧城市管理已经成为重点,其中,打造智能化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模式是关键。
在现今城市发展管理过程中,传统的城市管理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基础,开展现代化智慧城市管理工作是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其与智慧城市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将物联网技术与网络技术串联,提升数据分析的质量以及效率,能够有效促进智慧城市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标准化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社会综合效益逐渐加强,城市规划的不足之处逐渐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问题,不仅会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会给整个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传感器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为依托,对城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以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实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目标。
在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设备进一步连接,以云计算管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计算制定城市管理决策,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分析结果传送至各个终端设备中。
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基于大数据技术手段建设的智慧城市路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转变传统管理困境。
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控制城市街道路灯运行情况,信号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故障之处,并能及时做出预警,迅速通知人员进行处理。
2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火热的国家。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任务之一。
总体而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先后经历了概念导入期(2008-2012年)、试点探索期(2012-2016年)、统筹推进期(2016-2020年)等多轮迭代演进,目前正迈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集约融合、协同创新、全面赋能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并呈现出以下良好发展态势:一是新型智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一种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通信、传感器、空间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以实现智慧城市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全面建设智慧城市,以智能科学技术、网络、物联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技术为基础,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可信赖的智慧城市平台;第二,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以服务为导向,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社会管理、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等为支撑,构建智慧城市各功能部门完善的互联网城市社会管治系统;第三,以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建立由智慧城市管理理念、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等组成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研究:
1、成本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工程建设、设备购置、技术开发等,总投入可能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
从智慧城市的发展浅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从智慧城市的发展浅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摘要: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利用大数据与城市建设结合,在市域治理的层面实现多方位现代化,推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本文主要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变迁,通过借鉴典型的智慧城市案例,对我国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作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市域治理现代化;城市;智慧城市;探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现已取得巨大成就。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市域社会治理,顾名思义,即为在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上进行管理,从基层解决群众问题,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结合现代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市,将完备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发挥到实处,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的历史变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的过程。
考古资料表明,人类最早的城市聚落可追溯到公元前九千年左右,出现于约旦河注入死海北岸的古里乔。
关于城市的起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起源学说。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表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某一民族的内部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
”在此后的发展中,城市开始朝着不同的性质和规模变迁发展。
(一)基层治理体制变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解决当时“总体性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主要实行单位制,国家和政府为单位的个体提供使其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所有资源(简称总体性资本)。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期。
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确立了街居制,即有了国家和政府层面之外的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组织街道居民来减轻政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