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铅粉 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 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 张衡《定情赋》曰:“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 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铅华”一词由 此而生。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 粉,主要成份为碱式碳酸铅。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 固体者常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 粉”; 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
汉朝男子和宫女发型
汉王朝的政治进步、经济繁荣又促进了与外国和少数 民族政权的交流,社会风尚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 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也日趋提高,发式妆饰都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宫廷贵族的发式妆饰则更是 奢侈,华丽。
汉朝的发型
汉代依据周礼制定了发型与发饰。比如皇太后仍以假 髻来承载多种沉重而复杂的头饰,后来演变成沉重 的 凤冠。富贵人家妇女的发髻形式逐渐由后倾向上推移 成为高髻,搭配奢华的装饰。如东汉明帝马皇后头发 长而秀美,梳上四个大髻之后尚有余发,还可以绕髻 三匝,成为一种新的高髻。又如外戚梁冀的妻子创制 了偏在一边的垂髻叫堕马髻,成为当时的新时尚。普 通人家的妇女仍然喜欢朴素的裸髻。汉代妇女发髻的 式样丰富多彩,有推至顶端的,有分至两边的,亦有 垂至脑后的。下面介绍几种当时比较流行的发式
秦汉时期的妆面及头饰
--- 李婷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历经战乱,终于达到了“六王毕而四海一” 的目的,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强大的封建王朝。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昌盛得景象,封建社 会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发展和提高。
秦朝男子的发型
秦朝女子发型
秦汉时期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 饰,以顶发向左右平分式较为普遍。高髻只是见诸于 少数贵族女子的一种发式。秦有望仙九鬟髻、凌云髻、 垂云髻等。汉代以后,妇女的发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4、爽身粉 除了以粉敷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 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中便写有:“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 水;......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5、红粉 (打底的) 敷粉,只不过是化妆的第一个步骤。从秦代开始,女子们便不再 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而流行起了“红妆”,即不仅止乎敷粉, 而且还要施朱。 敷粉亦并不以白粉为满足,又染之使红,成为红粉。 红粉与白粉同属于粉类,但与胭脂不同。红粉的色彩疏淡,使用 时通常作为打底、抹面。由于粉类化妆品难以黏附脸颊,不宜久 存,所以当人流汗或流泪时,红粉会随之而下。 胭脂则属油脂类,黏性强,擦之则浸入皮层,不易退失。因此, 化妆时一般在浅红的红粉找底的基础上,再在人之颧骨处抹上少 许胭脂,从而不易退失。
九鬟仙髻:飞仙髻的一种,自秦代开始在贵族女子 中盛行。鬟意为环形发髻、九鬟之意是指环环相扣、 以多为贵。仙髻之名则来自于神话传说,汉武帝时 王母下凡,头饰仙髻,其美艳超群。故这种美与仙 所结合的产物,自然为当时的贵妇所青睐,奉之为
高贵华丽的发式之一。
坠马髻:“坠马髻者,侧在一边”。“髻式美,而善 为妖态,作愁眉啼状,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 为媚惑。”古人描绘此种发髻既有妩媚之色,又具娇 柔之态。其式样如同骑马坠落之态,故名之坠马髻。 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 自汉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 而已。
(五)面妆
关于敷搽胭脂的方法多与妆粉一起使用,当然也有拿胭脂直 接妆面的,晋人习凿齿《与谢侍中书》道:“此山有红蓝花, 北人采其花作烟支,妇女妆时作颜色用。如豆大,按令遍颊, 殊觉鲜明。” 汉时女子颊红,浓者明丽娇妍,淡者幽雅动人。依敷色深浅, 范围大小,妆制不一。产生许多妆名 。如“慵来妆”,衬倦慵之美,薄施朱粉,浅画双眉,鬓发 蓬松而卷曲,给人以慵困倦怠之感,相传为赵合德创。“ 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髻;为薄 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后来唐代女子仍喜模 仿此饰,多见于嫔妃宫伎。再如“红粉妆”,顾名思义,即 以胭脂,红粉涂颊,秦汉以后较为常见,最初多用红粉为之。 《古诗十九首》之二便写道:“”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 手。”
(二)胭脂 胭脂的历史非常悠久,对其起始时间,古书记载不一。 从已发掘的考古资料看,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梳妆奁中 已有胭脂等化妆品。 此墓主人为当时一位驮侯之妻,墓年代大约为汉文帝五年(公元前 175年),距秦灭亡不过40年时间,可见,至迟在秦汉之际,女子 已以胭脂妆颊了。 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 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 今魏地亦种之。 花下作多刺,花出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 作胭脂。
秦汉时的面妆
(一)妆粉 1、米粉 在周代,已经开始以粉敷面,粉,多半用米粉制成的。 米粉分为红、白两种,红粉是用白米粉染制而成的。 汉时,妇女以白米粉敷面,染米粉著颊。配方制法见《齐民要 术》。 《齐民要术》中记述的米粉制作法是这样的:把上等好米研磨 成粉,以水浸之,后取白汁,待其澄清后,取其光润部分,干 燥后就可以收藏起来,供化妆使用了。
缕鹿髻。王先谦来自百度文库后汉书集解》载:“汉妇人发髻 有缕鹿之式。”薛琮解释缕鹿髻为“有上下轮,谓 逐层如轮,下轮大,上轮小,其梳饰此髻时必有 柱。”从薛琮的描述上看,缕鹿髻不可谓不复杂而 华丽。
在同一时期,与发式相配套的各种妆饰也开始流行 开来。“步摇”乃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装饰物。 《拜名》:“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由 此而得名。今天我们可以从一些汉代石刻及帛画中 一睹其风采。“步摇”一经出现就风行开来,直至 唐代贵妇仍偏爱将步摇作美发的装饰物,而且其华 丽程度大有发展。
3、辰粉 据李时珍记载:明代“金陵、杭州、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 真”。 辰粉的制法是在铅醋化为粉后,按“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 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 将干,裁成瓦、定形,待干收起”(《本草纲目·金石》卷八)。 铅粉敷面,不仅能增白,而且有较强的附着力。 《齐民要术》作紫粉法中便配有一定比例的胡粉(即铅粉),并解 释说:“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即不掺入胡粉,就不易使紫粉牢 固地附着于人的脸面,另一方面,把一定量的铅粉掺入用作面妆的 米粉中,还有使后者保持松散,防止黏结的作用。 因此,金属类的铅粉和植物类的米粉、豆粉等往往是混合使用的。
(三)朱砂
除了用红蓝花作胭脂外,在江苏海州和湖南长沙早期汉墓出土的物品中,还发现 以朱砂作为化妆品盛放在梳妆奁裏。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并含少量氧化铁、 黏土等杂质,可以研磨成粉状,作面妆之用。 (四)脂泽
除了粉粉、胭脂之外,汉代也有用以涂发和润肤的脂泽,涂面的香膏,也可涂唇。 汉刘熙《释名· 释首饰》中写:“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形容脸上涂了面脂之后,则柔滑如细腻平坦的石头一般。 汉史游《急就篇》“脂”条,唐颜师古注曰:“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 也。” 泽也称兰泽,香泽、芳脂等。是用以涂发的香膏。 汉刘熙《释名· 释首饰》曰:“香泽,香入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指以香泽 涂发则可使枯悴的头发变得有光泽。汉枚乘《七发》:“蒙酒尘,被兰泽。”即 指此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