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2.不等式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你觉得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自己小结,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感受与收获,最后老师强调补充
通过小节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系统掌握,明了重难点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整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若a<b,则a+c<b+c.()
D.a≤0
例3:
(1)两边都乘,得
(2),两边都乘15,得
(3),则
a-4,根据
(4)若,则c0,
根据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相应例题,并回答
回答时说明原因理由,解释清楚根据
通过反馈校正检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的掌握情况,纠正并及时强调学生出现的错误,做到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符号指的是正、负号
思考问题,并回答,重点标记该结论
重点强调这两点并让学生重点标记,避免学生在表达和做题过程中出错
反馈校正
例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并在数轴上表示:
(1)-2x>3;
(2)3x<-9.
例2:若x>y,则ax>ay,那么a一定为()
A.a>0
B.a<0
C.a≥0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9.1.2不等式的性质
教材
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要求)
《不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矛盾统一体。数学关系中的相等与不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学习研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另一个亮点。通过分组讨论、分享成果,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拓宽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驱动的探究式学习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总结,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共享
(二)问题导向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中,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此外,注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重要教学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路、交流心得。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与变形等。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同加同减、同乘同除等,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并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等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对不等式的性质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他们可能对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够熟练,对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求解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不等式的理解,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关注不等式的符号及其含义。
3.提问:除了比较大小,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不等式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数轴和具体数字,展示不等式的性质。
-例如:若a > b,则a + c > b + c,a - c > b - c等。
-解释性质背后的数学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性质,总结解题方法。
-提醒学生关注不等式的符号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强调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拓展题:完成以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一:已知一个正整数x满足不等式2x - 5 > 3,求x的取值范围。
-问题二:已知a、b是两个实数,且a > b,那么以下哪个不等式一定成立?(1) a + 2 > b + 2;(2) a - 2 > b - 2;(3) 2a > 2b。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九章第一节9.1.2不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承接了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第一次经历不等式的变形,也经历了从“数”的大小关系到“式”的大小关系的转折,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不等式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章的基础,地位相当重要.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不外乎两种: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数量关系的变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说出一个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转换过程中,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2)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3)通过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第一,会比较数的大小;第二,理解等式性质并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第三、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学生认知的主要障碍是:第一,探索不等式性质时,如何与等式性质进行类比,类比什么,思路不是很清晰;第二,探索不等式性质2,3时,由于学生思维的片面性,会产生考虑不到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情况;第三,运用不等式性质时,由于已有知识产生的负迁移,学生不理解运用性质3时,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以及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时,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运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完善的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其理解.三、教法:引导探究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等式的性质的类比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处处蕴含着类比的思想,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获得新知的经验.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2、3时,采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分类的必要性,明确把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数时,必须认清这个数的符号,如果这个数是正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数是负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借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深有所感,让学生在感知、归纳、纠错、完善的过程中,经历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与本节课同步的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师:上一节课学习了不等式及其解集,对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它们的解集.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不等式,例如452615->-+x x ,直接得出解集就比较困难.因此,还要讨论怎样解不等式.与解方程需要依据等式的性质一样,解不等式需要依据不等式的性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等式有什么性质.(板书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等式有哪些性质?你能分别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吗?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填写下表(课件给出):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再现旧知识,为下一步类比学习不等式的性质作好铺垫和准备.二、探索新知:(一)、引导学生对照等式的性质1,猜想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不等式的性质1.1.通过举实例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2.用“>”或“<”填空(1)5>3 (2)-1<35+2__3+2,-1+2__3+2,5-2__3-2,-1-3__3-3,5+0__3+0;-1-0__3-0.请进行猜想,在小组内再找几组数据,试试看,并验证、总结.对照等式的性质1, 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二)、引导学生对照等式的性质2,猜想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不等式的性质2、3.1.在乘除运算中,不等式是否仍具有不变性?2.不等式两边可否同时乘以或除以0?为什么?3.不等式两边可否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规律相同吗?请大胆猜测.4.请从下列两组不等式中任意选取一组,在小组内讨论,验证你的猜想.A.-4<2B.-5<10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两边加(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 p="">(三)、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性质有什么异同呢? (课件给出):这部分的三个环节采取自主探索——组内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的性质1》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性质,包括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正数,以及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负数等。

这些性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对于不等式的性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不等式性质的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性质,例如:“小明比小红高,如果小明再长高5cm,那么他比小红高多少?”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不等式性质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不等式性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在购物时 maximize your savings?”,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初中数学七下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获奖)2

人教初中数学七下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获奖)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复习引入(问题一:什么是等式?等式的性质是什么?问题二:什么是不等式?)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天平,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天平被调整到什么状态?2、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人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3、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4、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探究新知1、用“>”或“<”填空.(1)-1<3-1+23+2-1-33-3 (2)5>35+a3+a5-a3-a(3)6>26×52×56×(-5)2×(-5)(4)-2<3(-2)×63×6 (-2)×(-6)3×(一6)(5)-4>-6(-4)÷2(-6)÷2 (-4)十(-2)(-6)十(-2)2、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3、让学生充分发表“发现”,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你能说出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吗?(讨论结果:区别: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时,结果仍相等;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是正数,不等号方向不改变,若是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而且不等式两边同乘以0,结果相等.联系:不等式性质和等式性质都讨论的是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情况和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的情况,即研究“形式”一致.)课堂练习1.下列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122、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3>6(2)2x<8(3)x-2>0不等式性质的应用1.判断(1)∵a<b ∴a -b<b -b (2)∵a<b ∴33ba <(3)∵a<b ∴-2a<-2b (4)∵-2a>0∴a>0(5)∵-a<0∴a<32.填空:(1)∵2a>3a ∴a 是 数(2)∵23aa <∴a 是 数(3)∵ax<a 且x>1∴a 是 数3.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 与b 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

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九章《9.1.2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实验探究不等式性质1,性质2;通过对具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改变的情形探究不等式性质3;在此基础上,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要着重强化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运用.(三)【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获得新知,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五)【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用“<”或“>”填空:(1)5>3,则5+2_____3+2,5-2____3-2;(2)-1<3, -1+2___3+2 , -1-3___3-3(3) 6>2, 6×5____2×5 , 6×(-5)____2×(-5);(4)–2<3, (-2)×6___3×6 , (-2) ×(-6)___3×(-6 )问题2 观察(1)、(2)、(3)总结其中的规律,概括不等式有哪些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先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再根据实验和问题1 ,2探索不等式的性质.思考不等式有哪些性质?怎样用式子表达不等式的性质?【归纳结论】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设a>b,用“<”“>”填空并回答是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1)a - 3____b - 3;(2)a÷3____b÷3(3)0.1a____0.1b;(4)-4a____-4b(5)2a+3____2b+3;(6)(m2+1)a____ (m2+1)b(m为常数)2.已知a<0,用“<”“>”填空:(1)a+2 ____2; (2)a-1 _____-1;(3)3a______0;(4)- ______0;(5)a2_____0; (6)a3______0;(7)a-1_____0; (8)|a|______0.【例】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1)x-7>26;(2)3x<2x+1;(3) x﹥50;(4)-4x﹥3.分析:解未知数为x的不等式,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 ﹤a的形式.【解析】(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x-7+7﹥26+7x﹥33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0 1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_____________,不等式两边都减去____,不等号的方向_____,得3x-2x﹤2x+1-2x x﹤1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为了使不等式 x ﹥50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 ,根据不等 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得x ﹥75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为了使不等式-4x ﹥3中的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 ,根据 ______________,不等式两边都除以____,不等号的方 向______,得x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四、跟踪练习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1)x-5 > -1(2)-2x > 3(3)7x > 6x-60 1-43 0 34【解析】(1)x-5 > -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______,两边都__________,得根据不等式的性质______,两边都__________,得即x >4(2)-2x >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_____,两边都_______,得(3)7x < 6x -6根据不等式的性质____,两边都_______,得7x-6x<-6即x<-6五、拓展提高1.判断正误:(1)如果a >b ,那么ac >bc.(2)如果a >b ,那么ac2>bc2.(3)如果ac2>bc2,那么a >b.2.已知不等式2a +3b >3a +2b,试比较a 、b 的大小.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a+2b),得32x <-2a+3b-(2a+2b)>3a+2b-(2a+2b)2a+3b-2a-2b>3a+2b-2a-2b所以b>a.六、随堂练习1.填空:(1) 因为2a<3a ,所以a是____数.(2) 因为,所以a是____数(3) 因为ax<a 且x>1, 所以a是____数.2.(无锡∙中考)若a>b,则( )(A)a>-b (B)a<-b(C)-2a>-2b (D)-2a<-2b【解析】选D.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上海·中考)如果a>b,c<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a+c>b+c (B)c-a>c-b(C)ac>bc (D)【解析】选A.由不等式的性质1可知,a+c>b+c正确.4.(泰州·中考)不等式2x+1>-5的解集是.4.(泰州·中考)不等式2x+1>-5的解集是. 答案:x>-3七、课堂小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教师巡视,适时予以指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不等式的性质 教案0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不等式的性质  教案01
5×3()3×3,5×4()3×4,

5×(-1)()3×(-1),
5×(-2)()3×(-2),
5×(-3)()3×(-3),
5×(-4)()3×(-4),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c或 >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教学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激情,有一定的合作与探究意识,但缺乏毅力和恒心,应多给以鼓励;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些都为自主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提供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发展符号表达能力、代数变形能力;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符号语言:若 > ,则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开口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若 > , >0,则 > ,或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开口方向改变
符号语言:若 > , <0,则 < ,或 <
教师强调: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的开口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不等式的性质1【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不等式的性质1【全国一等奖】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黄冈市黄梅县晋梅中学:王曙光
例题讲解
例1:如果b a <,下列不等式错误的是()
A .11+<+b a
B .33-<-b a
C .b a 22<
D .b a -<-
学生仿练和能力提升
1.已知b a <,填空:
(1)2____2++b a ,(2)b a 4_____4--,(3)b a 3_____3. 2.已知n m >,比较13-m 和13-n 的大小.
3.34+>+a a 是在不等式____________的两边加上a 得到的. 4.班上的“小小数学家”宣布证明了:“4<0” 他的证明,到底错在哪里
已知:n m <
两边乘以4得:n m 44<①
两边减去n 4,得:044<-n m ② 即: 0)(4<-n m 两边除以n m -得:04< ③
当堂检测
1、(30分)将y x <变形为y x 22->-,是在不等式两边乘以__________,根据不等式的性质____,不等号的
方向______。

2、(40分)设b a <,用“<”“>”填空:
10____10++b a ;5_____5--b a ;2
____2b
a --
;b a 5_____5. 3、(20分)设n m >,用“<”“>”填空:
4、(30分)小丽说:a a >2,她的说法对吗你认为a 2与a 的大小关系怎样。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执笔人:顾芳芳学校: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十二中学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一堂探索活动课, 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教学民主化,促进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暴露和展示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的学习过程。

本堂课以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观察、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各种手段,在经过猜想和推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究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在设计上体现出数学实验与论证的有机结合,体现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教学中提供精心设计的数学实验设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素质。

二、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三、教学参加人员七年╳班全体学生四、教学形式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观察、概括、总结、归纳、类比、联想是学法指导的重点。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学生们经历通过类比、猜测、交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增进学习数学信心,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授受式学习的状况,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合作互动、动手实践,从而探究出数学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理论问题,或由特殊具体的数学问题探究出一般的数学规律和结论。

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领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不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5) 6>2 6×(-5)2×(-5)
6+(-5)2+(-5)
(6)-4<6 -4×(-2)6×(-2)
-4+(-2)6+(-2)
问题3:通过上面“思考”的完成,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总结出来吗?
三、验证猜想:
四、应用新知: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教师引导学生回过来验证自己所猜想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否正确。
教师出示问题关注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已经理解掌握。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也有相似之处
教师给出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在学生回答时照顾到全体同学。
学生分组交流探究通过合作交流或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准确而精练的语言总结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教师出示填空题,关注学生完成是否准确。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或纠正。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


(1)如果a>b且ac>bc那么有( )
A c>0 B c<0C c=0 D c≥0
(2)不等式(m-2)x>1的解集为x<1/(m-2),则( )
(1)5>35+23+2 5-23-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2《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2《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2《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的性质(2)》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1.2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性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不等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等式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形,生动形象地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不等式的性质(2),通过动画和图形,生动形象地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时,如何正确地建立不等式模型,以及如何解这些不等式。
-不等式的证明:对于一些不等式性质,学生可能需要通过证明来加深理解,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举例:
-难点解释:解释为什么当a > b时,对于任何正数c,都有ac > bc,以及当c为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不等式的性质:掌握同向不等式相加、相减的性质,反向不等式相乘、相除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可乘性和可除性。
-不等式的简单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模型,并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
-重点讲解a > b和a < b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数学表达中的应用。
-强调当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的性质。
-通过实际例题,演示如何将情境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求解。
2.解不等式性质背后的逻辑,为什么乘以或除以不同性质的数会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简单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不等式表示不同物体的重量关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等式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况?”(例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等式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初步了解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法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并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数轴、绝对值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正确理解不等号(>、≥、<、≤)的含义。

2.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不等式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不等式实例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身高等,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

向学生介绍不等号(>、≥、<、≤)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组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不等式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不等式题目,检验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课题不等式的性质单元9 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能力目标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重点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法多媒体,问题引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1、直接说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3>6,(2)2x<8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能分别用文字和符号语言表示吗?提出问题:猜想:不等式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吗?学生解答问题学生填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题,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2)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3x-2x<2x+1-2x x<1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例2、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cm,宽10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cm,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即 V+3×5×3≤3×5×10解得 V≤105 (3)(4)由学生代表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批阅。

学生思考,提示根据题目中的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列出不等式解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同时B .由a>b 得b<aC .由-12x>2y 得x<-4yD .-5x>-a 得x>a5答案:D2、2.(崇左中考)不等式5x ≤-1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答案:C3、(绵阳中考)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秤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排列应为( )A .■、●、▲B .▲、■、●C .■、▲、●D .●、▲、■ 答案:C4、指出下列各式成立的条件:(1)由mx<n ,得x<nm ;(2)由a<b ,得ma>mb ;(3)由a>-5,得a2≤-5a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九章第一节9.1.2不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承接了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第一次经历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也经历了从“数”的大小关系到“式”的大小关系的转折,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不等式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章的基础,地位相当重要。

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不外乎两种: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变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3.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转换过程中,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
4.通过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是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第一,会比较数的大小;第二,理解等式性质并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第三、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

不等式性质3缺少生活经验的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性质3造成负迁移,导致学生不理解运用性质3时“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本设计运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归纳、完善的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

教学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法:引导探究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类比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处处蕴含着类比的思想,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获得新知的经验。

在探索不等式性质2、3时,采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分类的必要性,明确把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数时,必须认清这个数的符号,如果这个数是正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数负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借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深有所感,让学生在感知、归纳、纠错、完善的过程中,经历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
小白板、物理天平和砝码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