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九章第一节9.1.2不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承接了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第一次经历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也经历了从“数”的大小关系到“式”的大小关系的转折,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不等式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章的基础,地位相当重要。
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不外乎两种: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变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3.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转换过程中,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
4.通过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是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第一,会比较数的大小;第二,理解等式性质并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第三、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
不等式性质3缺少生活经验的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性质3造成负迁移,导致学生不理解运用性质3时“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本设计运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归纳、完善的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
教学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法:引导探究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类比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处处蕴含着类比的思想,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获得新知的经验。
在探索不等式性质2、3时,采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分类的必要性,明确把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数时,必须认清这个数的符号,如果这个数是正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数负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借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深有所感,让学生在感知、归纳、纠错、完善的过程中,经历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
小白板、物理天平和砝码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