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概论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刍议郑州市发展规划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年1月

刍议郑州市发展规划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与划中所存在的问题,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的规划与过度理想化规划的从本学科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和策略,从而为更加合理,高效,节能地对交通以及居住区进行良性循环的规划提供可能。

关键词:发展历程,郑州市,科学规划,改造建设,人居环境科学

为了更好地建设符合科学、人文、合理的现代化的聚居环境,城市规划应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在河南省郑州市生活了近二十年,能够体会到居住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而在对这座城市看似繁纵错杂实则井然有序的各要素关系的梳理和科学规划中,不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或有悖规划初衷的问题。

1.从不同维度审视郑州市发展规划与变迁

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市区属平原地貌,北临黄河,西高东低,南部则是丘陵地区,沟壑重叠。郑州还是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有铁路运输枢纽之称。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以省政府和省直单位为主,西部则是郑州市政府和市直单位。南部由于铁路枢纽的因故,坐落着数量众多的国家仓库。

多年来,随着政府和国家对城市化进程要求的提高,使得这个城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1.1从时间角度看郑州市的发展规划

如果看把城市发展的起点移到改革开放,不难发现的是,这座城市所接收到的优惠政策和投资项目越来越多,经济要素的偏移,政策要素的倾斜都使它在整体布局规划上一直高速运作着。1988年,河南省政府批准在郑州市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1993年,创办经济开发区;2001年启动开发郑东新区;2005年中原城市发展群的提出,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发展战略;2010年,在卢展工书记的带领下,我省所提出的中原经济区战略发展计划有幸被写入“两会”的“十二五”计划。

无论是微观上城区内部区域的开发规划,还是宏观上城市带动卫星城联动所形成的大范围区域整合升级,这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的再现。可以的是在我出生以前的他带着开发区实践发展的诚惶诚恐亦步亦趋;到当我逐渐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概念有所认知时我们的城市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郑东新区的规划设计上跨出一步;再到今天,当我离开他的时候,郑州已经

步入了在一次次庖丁解牛一样的设计规划中提高成熟度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历程,是在时间的积累下经验的堆砌所实现的。

1.2从空间角度看郑州的规划发展变迁

1.2.1 郑州市的新区发散建设与发展

标题中的“新区”不简单地定义为郑东新区,而是包括东区在内远离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各式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等区域。其中,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的建设尤其值得一提。

郑东新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区东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实施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战略而投资开发建设的新城区。其中龙湖,中央商务区(CBD)的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东区的地标性建筑。

航空港区东临国际机场,北距郑州市区20公里,是围绕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发建设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航空港区作为郑州新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所谓的航空港区,初步设想是将其总体功能定位为全国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所在地,以航空客货物流、临空制造业、现代商贸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航空新城。

1.2.2郑州市的城区内化改造与升级

对于郑州市城区的分类改造,毋庸置疑地需要对老城区的历史和所在地段的自然,人文条件加以综合分析和整合方可做出初步规划。西郊老城区的改造升级和东部花园路一带道路容貌变迁为郑州市内城区的改造与升级做出了很大程度上的贡献。

从1953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建厂到1954年国棉一厂建成试车:从1955年8月国棉三厂正式投产再到第六棉纺织厂以及河南纺织机械厂的建成运作;至“二五”中期纺织已成为郑州市首屈一指的经济支柱,对地方的财政贡献率也曾达60%有余。这样有稳固的轻工业基础的郑州西郊老城区对于上世纪的郑州来讲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的崛起已然代替了昔时的第一,二产业。因此在新的时期为保持活力,政府决定为其打造新的精品商业特色街区。“王府井百货”以及各大房地产公司的入驻,为西部老工业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辖区中心商圈的提档升级,也极大增强了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力,辐射力。

而东部的花园路集贸市场也是历史较久,1954年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时就已形成一个小露水集。如今的花园路已成为发展程度极高,第三产业大众接受

度饱和的新型商业区。丹尼斯,大商新玛特以及国贸360广场三大商业百货中心极大地带动了东部地区的消费水平以及人口流动频率。

2.当前郑州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方案的不可持续性及其原因

无论是从新老城区的整合升级还是中心城区郊区的统筹规划来看,郑州市所做出的规划方案总不时出现差强人意甚至出力不讨好的情况,往往这种现象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大多数人认为方案的不可持续性太严重。

本人认为规划方案的不可持续性出现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重要因素造成:一是一直以来规划思维和模式的生硬使用,我们所遵守的由上世纪初P.格迪斯(Patric Geddes)提出的“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的工作模式,在实行时时常太过于个体化,一人规划局与政府出台的规划方案过度拘泥于当时城市发展的状态,但方案的草拟到竣工需要时间的磨合,更需要在不断地发展中完善。相对宏观的,上下任政府规划机关和的更换往往不考虑前人在制定之初的原由和目的而是全盘否定重新再来,导致其不可持续性的矛盾的范围从上层建筑内部扩大到与市民的讨价还价;二是由于方案实施过程不整体,各部门的分工乎确需要细化,但是细化并不意味着割裂,就拿市内中心城区的规划来说,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的分离使得每个细节都具有独到之处,只是它的弱点在于链锁意识差,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有可能导致重蹈覆辙或者整体工作的停滞。

2.2部分方案的理想化及其后果

被多数市民认为的郑州市区域规划的理想化典例毋庸置疑地将郑东新区作为首选。在2001年有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在11家单位参与的竞标中脱颖而出,其方案被人大常委会通过,作为东区的建设规划并任命执行。郑东新区的共生理念是将将人与自然,新区与中心城区,产业与生活,文化与技术理想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效益良好的,促进城市新陈代谢的新区。

然而或许是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人与产业的要素没有很好地进行协调,区域土地财政盲目地扩大房地产项目以及地产自身的监管系统不完善,东区成为了“城市供给”过剩的一大聚集地,资源的闲置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使得东区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鬼城”。

在此节点上,黑川纪章的理想共生方案是存在漏洞的。

3.对城市今后规划发展的思考

3.1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进行反思与展望

3.1.1政府引导方向的合理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