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战争类影视作品的几点思考

战争影视,俗称“军事片”,是指以战争、军事行动为题材或背景的影视作品。较常见的战争片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战争事件、战役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写,着重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另一种以反映战争事件为主,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

在中国现前的战争作品中,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千篇一律,人物造型脸谱化,战斗场景常常大同小异,而人物语言更是官话连篇,缺乏影视应有的生命力。这些因素都使得国内目前的战争影视缺少艺术的美感,致使其失去了其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重政治而轻艺术下的国内战争电影一个显著特征,重政治下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缺乏真实感,缺乏艺术品应有的灵魂与活力。

国内战争电影重政治而轻艺术主要表现为,现前多数战争片中的敌我关系是往往是分明的,电影的主流意识在于宣传我方在于历史战争不可抹的贡献,而不是引导观众思考战争的危害性。在塑造敌我关系的时候,常加入第三方群体。在刻画敌我形象的过程中,以加入的第三方的态度作为参考系。借助和利用第三方的观点作为观众的观赏代入点,并以第三方群体视角作为影视作品的总体基调。第三方群体主要表现为群众或者无辜的战争受害人,同时第三方群体也可能是战争队伍中的一员,如影视剧情的叙述者。如在电影《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既是敌我关系群体中的一个个体,又是敌我群体中的一员。整个影片利用谷子地的回忆,倒叙回忆战争,巧妙使谷子地处于一个二元群体中。第三方群体,不一定得是故事的讲述者,还可以是故事的亲历人。如经典战争剧《小兵张嘎》中胖墩,在作品中胖墩既不属于日军的一份子,也不是八路军的一份子。胖墩与嘎子想成为八路军的行为思想不同,胖墩和嘎子一起参与活动只是出于义气,只是觉得好玩,其根本还是想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安分的艺人。不过由于胖墩时常和嘎子一起活动,同时在影视作品中变现出的也是和嘎子一起帮助八路军敲打日军,塑造出群众痛恨日军,喜欢八路军的人物形象。在国内战争影视作品中,第三方群体的形象只是简单的扁平人物形象,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一切的情绪波动都知道为了塑造鲜明的敌我形象,为了更好的取悦观众。

此外在国内战争片的剧情中,女性群体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战争类影视作品中,男性和女性总巧妙地成一定的比例关系。由女性群体的牵出背后隐藏着的复杂多元社会关系,利用女性群体中的某个女性形象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在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上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常常偏向战争中的某一方。也恰恰是这些态度的差异,营造了正邪两种形象。而且在中国的战争影视中,女性角色相比国外的同类作品有更多的镜头和视角。在真实的战争中,在战场中也少不了女性,女性角色的确扮演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在中国的战争文学中,却夸大了女性的作用,或者将过多的比例聚焦于女性角色的身上。在战争中,

一线战场以男性为主,女性出现在一线战争也多为救助伤员。救助伤员并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其只能作为辅助性因素,一场战争或一场战役的胜利更多的是取决于地方双方的实力,以及双方指挥官的战术部署以及战略指挥。过多将镜头的关注点聚焦在女性身上,对于研究战争或战役的成功并无多少有益价值。因为女性多感性,过多将焦点聚集在女性身上,会使战争具有感情色彩。而真实战争,应该参战的双方或者多方都是战争的受难者,战争类影视作品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促进观众对战争进行反思,而不是纯粹培养与加强民族意识。

国内战争片大多是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剧情片。具有真正反思内涵,宣扬“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观点的影片较少。国内的战争片大多还停留在宣传片的样式中,也可以说是还局限于爱国主义影视的范畴中。大多影视作品还停留在宣传的节点上,缺乏真正的教育意义。在宣传爱国主义的同时,这些影视作品也误导了一大批的观众,使观众仅仅停留在一方(弱势方)对于战争的感受,而没有进一步让观众思考另一方(强势方)中普通民众对于战争的感受。这样的战争只能用来麻痹观众思维方式,是只具有意淫效果的低俗影视文化作品。大多数战争片只是纯粹的商业作品,而非良心之作。这些战争片的情节是为了迎合观众喜欢“打打杀杀的热闹场面,以及胜利方以少胜多,以弱克强”镜头所带来的快感与喜悦。并进一步让观众沉醉于“某一方对于第三方纪律严明的亲民关怀,以及某一方打压欺负第三方邪恶形象”的喜悦过程。

优秀的战争片中敌方角色是复杂多变的圆形形象,有丰富的情感,有对立冲突的价值观变化。同样观众眼中的我方角色也非是万能的,我方的胜利也并非完全是纯粹的天上掉馅饼,而是一种“三分运气,五分背景,七分运作”的结果。优秀战争片中的领导者,不仅仅在计策上鬼神莫测,而且用人,识人,做人上也是炉火纯青。这些领导者俨然是团体的核心,是团体的灵魂,而不只是发号施令的首长。

优秀的战争片是以事塑人,普通的战争片是借人写事。纵观现阶段的战争类影视作品,观赏过后仅存是只是场面的震撼感以及悲愤的民族情绪。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没有给观众留下过深的印象,中国大陆现阶段的战争片开始沦落为情感为主的影视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给人留下的应该是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不是熟悉的明星面孔。通过人物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是低俗的,以人写事发展出来的剧情都是失真的。如近期拍摄的军旅电影《战狼》,整部影片的中心始终围绕着吴京饰演的冷锋,整部影片的光环始终笼罩在冷锋的身上。这使得吴京所在的部队,所在的特种部队成了个人主义着,军队中的其他人都是冷锋的陪衬品。在整部影片中,邪恶的雇佣军头目,杀人不眨眼的毒枭分子都是扁平的,他们没有思维,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给冷锋塑造个人主义的机会。这种类型的战争类影视作品在中国很多,整个电影剧本没有艺术的深度,电影存在的意义只是单纯地讲述一个故事,在故事中也没有引人思考的哲理。这类影视作品,应归类为资料片而不是电影的正片,但在公映过程中,制片方仍将其归类为电影的正片。

在中国,以事塑人的战争类影视作品很少。电视剧《亮剑》和电影《鬼子来了》是以事

塑人的战争类影视作品的代表之作。在《亮剑》中,李云龙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李云龙领导的战争的胜利在于其带领队伍里狼一般的血性。尤其是李云龙带领下的独立团,他们相信李云龙,刚拼刚闯刚闹。这是李云龙所带给他所管辖队伍的野性,使得李云龙部队非凡的战斗力。在《亮剑》中,尽管也出现了女性形象,但多为救护后勤人员,女性形象并没有直接参与在战略部署和战斗指挥中去,在战争中男性始终是中坚力量。但《亮剑》中犹有不足之处,民族倾向性过强,过分强调日本人的在战争中不合法性和最恶性。在电影中,在中日双方骑兵队伍对撞之中,虽展现了日本人对于战争勇士的同期之心,表现出对于战争中牺牲者地尊重。但这只增强了观众的民族荣誉感,而不是促进对于战争的反思。在《鬼子来了》中,对于战争的反思是中国战争类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在电影中,姜文给了日本人花屋小三郎极多的镜头,在电影剧情的发展过程中花屋小三郎的情感有着鲜明的变化。在剧情中,花屋小三郎亦是受害者,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原驻属部队。结果他却被告知他已成为了烈士,是日本军国主义下的杰出人物。这些境况使得花屋小三郎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自己历经千幸万苦中获得生机,而军国主义下军方要求其为军国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鬼子来了》中,花屋小三郎只是一个视角,是剧情中只是一部分。但仅仅是这一部分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于战争类影视作品中,战争的两方可以是平等的,都是有血有肉的,都是有思想的,战争中的敌我双方以及第三方群体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鬼子来了》给了我们一个思路,战争类影视作品,不一定非得有宏伟壮阔的战争场面,不一定非得有鲜明的敌我关系,也不一定得出现战争的双方,可以在剧情中只有民众和侵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