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书里爱国情怀的诗词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以下是其中几首:
1. 《登高》(辛弃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期望和向上的愿望。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原的变化和永恒之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3.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后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4. 《赤壁赋》(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部分,通过描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以上只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首诗词,它们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这些诗词既是文学的艺术表达,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情和对国家发展的期待。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谁怜爱国千行泪-主题阅读 爱国情怀
谁怜爱国千行泪——主题阅读:爱国情怀阅读地图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谁怜爱国千行泪”。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国主义的篇章”,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爱国情怀,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主题文章心香一瓣:诗人裴多菲说: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有一种信仰叫“爱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件事整整埋藏了60年。
故事发生在广州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
时间约在1943年。
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在那里。
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
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
”一个日本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番,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对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
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
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
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
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死了,便假仁慈地放了他。
回家不到7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70岁的老伯伯了……【简评】爱国在心里,爱国在行动,而不只是一句口号。
郑振华,好样的!他用无声的行动书写着一曲爱国之歌!我终于明白,只有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才能扬眉吐气。
祖国弱小,我们就受辱被欺;祖国贫穷,我们就挨饿受冻;祖国富裕,我们就快乐幸福;祖国强大,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祖国和人民,正如母亲和子女,荣誉与荣誉连在一起,耻辱与耻辱连在一起,痛苦与痛苦连在一起,幸福与幸福连在一起,血肉与血肉连在一起,命运与命运连在一起!这,就是“祖国——母亲”这个比喻的真正内涵吧!【训练】假如你就是那个日本老兵,现在可能90岁左右。
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晏子使楚、专题:长城(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内容简析及教学建议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是对炎黄子孙进行爱国教育和熏陶的语文单元。
学习本单元,要在分析课文人物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个性,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3.写作中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详略得当;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5.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单元课时安排共18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枣核》(2课时)《最后一课》(2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古诗四首》(2课时)《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专题:长城(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爱国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为了敬爱的祖国,用各种方式,倾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凯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国主义的篇章”,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先驱们的爱国情怀。
听讲。
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如《五星红旗》、《我的祖国》等。
二、快速浏览,明确任务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
【明确】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教育学习文章】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的心声;2、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4、能根据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枣核》(1课时)《最后一课》(2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古诗四首》(2课时)《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单元专题总结(1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
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
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
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2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
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妙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妙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展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理论活动〔1课时〕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某个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2024年《枫桥夜泊》教案
2024年《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枫桥夜泊》。
内容主要包括诗人张继夜泊枫桥,触景生情,借助江南水乡的美景抒发自己的羁旅之思和忧国忧民之情。
具体章节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枫桥夜泊》,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成语、典故,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感受诗人张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意境、主题及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并纠正字音、停顿。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精讲细读(15分钟)(1)学习诗中的生字词、成语、典故。
(2)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枫桥夜泊》的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枫桥夜泊》2. 内容:(1)生字词、成语、典故(2)意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3)主题:羁旅之思、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0分钟)(1)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诗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1)见课本。
(2)开放性试题,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初中语文_古诗鉴赏之爱国情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品读爱国诗文感受爱国情怀活动目标:1、通过鉴赏和品读,体会中国诗文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爱国诗文,恰当地表达文本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在品读中让学生感受爱国诗文的意境美、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积累爱国诗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活动重难点: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性格去把握诗歌的爱国情感,入情入境的朗读。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楚之骚,先秦之散文,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而家国之爱是其间永恒的旋律。
一个个文人墨客的身影,一篇篇灿若星辰的诗文,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
他们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炎黄子孙。
今天,就让我们回溯中国爱国诗文,去感受历代诗人墨客的爱国情怀吧!二、活动一、爱国诗文知多少(PPT 出示)先秦时期《诗经》中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少司命》中的“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汉魏时期曹植《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唐宋时期王昌龄《出塞》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病起书怀》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鲁迅。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感。
文章选材典型,脉络清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作者的情感体验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4.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2)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时学习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认识了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的另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去认识另一位对鲁迅有着重要影响的老师-藤野先生。
那么,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与鲁迅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年至1906年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说明
五、作业:
1填空
《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散文
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篇选自《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注音解释成语。
3、新思维练习。写一位令你影响深刻的老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2、整体感知。
按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将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东京——前三段;2.在仙台——中间部分;3.在北京——后三段
这三部分各是什么具体内容?
在东京,表达对________________的厌恶(清国留学生);2.在仙台,回忆与________________的交往(藤野先生);
在北京,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感激怀念)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解题: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教解剖学的老师。
关于《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爱国教育教案:八年级上《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爱国教育教案:八年级上《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在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中,有一篇篇名为《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的文章,这部分教案便是围绕爱国主题展开。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教授这一主题呢?
我们可以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和情感的发展。
尤其是在爱国主题下,通过教学篇章的情感凝练,体现祖国的美好形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讲述祖国历史,祖国民族文化,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让学生明确信仰和目标、激发衷爱之情、建立自信和自豪感。
我们可以以知识教育为基础,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外,还应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现代化建设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实践和创新的方式探究自身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自我们工作与发展的环节出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们应该把握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决定教育效果。
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讨论等,赋予教育内容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情境。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学生情感的教育,加强学生对祖国知识的了解,创新教
学方法,从而培育出一批能够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建设祖国的有志之士。
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一篇文章,正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这一教育主题,引领学生走向真爱祖国,建设美好未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说课课件苏教版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
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
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
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
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三)自读课文,捕捉心路历程
•
•
在 “最
后”这个特定
的氛围下,分
析小弗朗士的 心路历程。
• 2.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创新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认识爱国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的爱
国情感,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 的方法。
• (二)教学难点:
•
理解“热爱祖国语言是一
种爱国行为” 。
板教教教学教 书学法学情材 设过学目分分 计程法标析析
• 两个人
韩麦尔先生 小弗朗士
•
• 热爱法语
热爱祖国
平凡的人 伟大的心
(一)故事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
•
美籍华人丁肇中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
奖典礼上不用英语而用中文发言。这一举
动,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
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这 是为什么呢?
• 【设计意图】
•
•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吸
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求
知欲。
(二)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
• 1.检查预习
• •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 字帖tiè
• • 踱duó步
强qiǎng迫 哽咽gěng yè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六 最后一课苏教版巩固辅导第六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六最后一课苏教版巩固辅导第六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毛泽东B、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C、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D、《枣核》——萧乾——“枣核”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又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ā)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屏障蚱蜢澎湃坚难险阻B、哺育懊悔宝藏一泄万里C、宛转斑斓惩罚九曲连环D、亘古揣磨田垄亦复如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依次填入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我们的脑子里去。
②我赶快从手提包里________那几颗枣核。
他________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A、放进拿出托B、塞进掏出托C、放进掏出放D、塞进取出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最后一课》开头写了“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课后辅导练习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②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③天气那么,那么晴朗!A、暖和温和晴和B、柔和温和晴和C、暖和晴和柔和D、温和柔和暖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C、“快看”他说:“火车过来了。
”D、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毛泽东B、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C、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D、《枣核》——萧乾——“枣核”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又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择正确句意(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A、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憎恨。
B、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沙、家B、沙、恨C、沙、家、花D、家、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部分C、表示着重指出的部分D、表示否定或讽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六最后一课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一、本文作者是法国的都德。
二、阅读1------6节:1、概括大意: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2、从这部分,我们感觉到小弗朗士是怎样的孩子?幼稚、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得住自己3、分别找出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句子,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自然:天气那么暖和------婉转的唱歌。
(表现我的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社会:锯木厂------操练。
(暗示时代背景)三、9---10节从气氛、学生、老师、板凳几方面将平时和今日的学校作了对比,从而增强了悬念。
四、阅读11-----16节:1、11段中,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的对我们说呢?柔和:老师对孩子的无限深情严肃:先生对亡国的深沉的悲痛2、体会下列加点词所表达的心情:1)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表达先生悲痛愤怒的心情2)这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对学生的希望和要求,以及他的悲痛3、13段为什么独立成段?充分表明先生的话在小弗朗士的感情上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4、15段,如何理解老师是“可怜的人”?因为老师将要被迫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热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这是很痛苦的事。
5、老师为什么要穿那套漂亮的礼服?表达他对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与爱国情意。
五、阅读17------23节:1、能否将19段中的3个反问句改成称述句?为什么?不,因为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他深深的自责。
2、为什么韩麦尔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表现他的爱国之情。
3、理解“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1)“钥匙”比喻法语,“监狱”比喻普鲁士人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2)这个比喻的含义是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它能是人民不忘记自己的祖国,从而团结起来与侵略者作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为什么“我觉得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受到老师爱国主义的感染,激发了我对祖国及对法语的热爱,认真听讲,所以都听得懂。
5、“这可怜的人------塞进我的脑子里去”一句中如何理解1)“这可怜的人”因为老师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惜不能够了,很遗憾2)“恨不得,一下子”老师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表达他对敌人的恨6、21段中,先生为什么把“法兰西,阿尔萨斯”放在一起?表明,阿尔萨斯是法兰西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永远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如何确定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如何根据学情突破在探讨这部分内容之前,先看看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一段讲话:“最近到学校与教师们做“共同备课”的主题教研活动,听了很多节讲《背影》的课。
教师们的教法,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
教学的重点都是第六段,也就是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讲授或者讨论,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人物形象如何生动,让学生形成对父爱的一种体认。
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父爱伟大”,“父爱、母爱深情似海”等等。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也去描写,也写心目当中的父爱。
让学生体认父爱,这很好。
但是,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仅仅是体会父爱,适合吗?到位了吗?”我们在讲《背影》时,是否也这样教或曾经这样教过?再或者是否也存在备课时对文体的重点难点把握不足这种情况呢?大家都知道,一节课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与败。
本部分内容,我们就主要探讨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如何根据学情来突破。
首先我们来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设计。
现在主要的观点是需要依据单元、文体和学情等三个方面的特点来定。
一、依据单元特点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是按单元式结构编排的,一篇课文究竟重点教学什么内容。
那么就需要把它放在整个单元里进行考察,应该“瞻前顾后”,看到这篇文章的前后都有些什么文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些课文形成了怎样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具有怎样的目标设定,这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肩负着怎样的课程、任务等。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春望》等文章,编排在“爱国情怀”单元,那么教学重点难点就要确定为与“爱国情怀”有关的内容。
如教学重点确定为“爱国情怀”在文中如何体现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等。
二、依据文体特点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阅读是对某一特定文体进行解码、解释的具体行为,是一种文体思维的活动。
文体不同,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都会有所不同。
本部分依据八上第二单元的特点主要与大家共同探讨散文、诗歌、小说、实用文体的重点的确定。
对于不同学段,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各类文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对此很多论坛进行了研究、探讨。
对于散文的教学重点,明学圣的论文《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四个着力点》中指出,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关键是处理好四组关系,找准四个着力点。
一是处理好文类共性与文本个性的关系,在文本个性上着力;二是处理好事实与情感的关系,在情感上着力;三是处理好文本内与外的关系,在文本内着力;四是处理好体式与学情的的关系,在两者的交集点是着力。
尤其是第二组关系稍作展开。
散文是作者抒发自己对事物态度、看法、情感的文类。
散文中会写到一些事实,即人、事、物、景等,但写事实不是目的,通过它们表现出的作者的态度、看法、情感,才是写作的意旨。
所以,体悟作者独特的态度、看法、情感,才是散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那么前面王教授提到提《背影》,问题所在就非常清楚了。
林语堂说过:“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但它是一个以诗歌为宗教的国家。
”如何确定恰当、适宜的诗歌教学重点难点呢?我们不防从诗歌的四个主要特征说起。
一是功能特征。
抒发情感、直视生命意义是诗歌最本质的目的和功能特征;诗歌教人远离功利、世俗,与这个本质有关。
二是表达特征。
诗歌依靠形象思维创造意象是诗歌的表达特征。
跳跃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都与形象思维有关。
三是声音特征。
形成节奏和韵律是诗歌显著的特征,诗歌的分行、有韵脚、复沓等形式,都是形成诗歌节奏所需要的。
四是文字特征。
语言凝练、精致是诗歌显著的文字特征。
有名家也曾说过,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古今中外没有无意象的诗歌。
由上来看,是否可以把意象作为切入点,把诗歌的重点定在通过分析意象、发挥想象力,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诗人通过什么手法抒发情思的以及对名句的深入理解上。
难点就定在如何体验诗人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记入自己的情感内存,去理解人生,远离功利、世俗,形成崇高的人生追求。
至于小说,重点难点应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是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不过值得说的一点是,我们以往流行的一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分析方法,已被孙绍振教授否定。
孙教授提出: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关键就是写出人物间的情感“错位”;人物间的情感“错位”是认识小说的根本。
分析小说重点就是分析人物间在情感上的既对立又重合的矛盾。
以《最后一课》为例,好就好在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间的心理错位。
一个贪玩的小学生本是怕老师的,但后来却四次称老师是“可怜”的人错位,这样就引出四次“可怜的人”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深深的理解和爱国之情。
再分析韩麦尔对小弗郎士的情感错位,小弗郎士迟到,背不出书,本应遭到老师的批评,然而韩麦尔先生不但没有批评,反而很温和,反而责备自己和家长,这种错位深刻反映出韩麦尔先生内心的痛苦、自责,对孩子的爱及寄予的期望等。
实用文的阅读与理解可以得其意而忘其文。
在阅读中实用文的功能应是这样的:(1)当作样本或者例文,帮助学生阅读,或者指导学生学会应该怎样阅读。
在学生理解文章说了什么的基础上,帮助或指导学生对所涉及主题的认识。
(2)如果学生能理解文章,或者有些地文不甚理解,但老师认为关系不大,可以利用选文讲的东西或从一点出发,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
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对所涉及的主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依据学生特点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封面上有一段话,这段话在文中后面的插图中再次出现。
孙先生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
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学生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王荣生教授也说过一段话:“学生已经知道的,是可以不教的,学生认为需要的,是这堂课里重点要教的;学生不一定能发现的,但教师认为对理解这篇课文,对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应该提出来教。
”孙教授与王教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所以必须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目前,了解学情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1.备课时根据文章特点凭自己的理解揣摩学情。
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一段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真谛的话: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
曾经有人问,钱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呢?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2.采取“设计预习导学案”的方式。
上课前老师要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内容自己先学会,并通过它反馈已经会了多少,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做好后,老师要仔细批改“设计预习导学案”,整理学生问题,整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也就是说,一篇课文的重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依据体式,正确解读课文所得。
更重要的部分是,根据学情了解到的,“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学生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
以上主要谈的是重点问题,其实难点主要落在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也就是说,难的一般不是选文本身,而是通过选文的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理念联系实际《枣核》重点难点的分析:1.依据单元特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依据文体特点。
这篇文章是散文,要能分析出文章是如何表现“友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的。
如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3.依据学生特点。
因本文比较浅显,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是学生“一望而知的”,所以不必做为重点,提及一下即可。
品味朴实语言则是学生“一望而知,而感觉到又说不出来的”内容,如注意“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中的“手栽”一词;还有“你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这句话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有必要作为重点学习。
至于“以小见大”的手法,在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如《一面》,但距离学生真正会运用这种手法写文章,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把这定为难点。
另外,阅读本文,学生比较容易读懂爱国情怀,但因文中所叙之事距学生生活较远,离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有差距,可以把“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作为难点处理。
这样《枣核》重点确定为:1.品味萧乾先生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难点确定为: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确立了重点难点,关键还在于如何依据学情突破。
那么如何突破呢?首先课前让学生填写“预学案”,把学生的质疑交给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由老师分析。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抛出问题:本文通过捎带几颗枣核表现作者对故土的依恋,除此之外,还有思乡之举吗?请列举,并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手栽”,引导学生想象“友人”的形象,想象友人开车,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的情形。
进而品味萧乾先生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至于“以小见大”这一难点的突破,可以联系琦君的文章《春酒》的阅读,学习以“小物件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手法,还可包括以“小人物见大”“以小事件见大”“以小细节见大”等),请学生课后练写小片段,运用以“小物件见大”的手法。
《春望》重点难点的分析:1.依据单元特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依据文体特点,通过分析意象、发挥想象力,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诗人通过什么手法抒发情思的。
本诗的意象有国都、山河、草木、花、鸟等主。
运用了对比和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含义。
3.依据学生特点,意象是学生“一望而知的”,但把“国破”与“山河在”对比手法是部分学生“感觉到但又说不出来的,”“花”与“泪”,“鸟”与“惊心”则是“一无所知的”。
所以对比和乐景写哀情手法可做为重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则是学生“一望而知,而又一无所知的”对于“时”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理解错误,诗人与“花”“鸟”“泪”“惊心”的关系有部分同学理不清。
所以对名句的理解也可作为重点。
而诗人的爱国情怀,是学生“一望而知的”。
那么爱国情怀要提及,但不做为重点。
但因为距学生生活较远,离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