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的鉴定与断代
古瓷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自古以来便备受皇室及公众的青睐。
因此,古瓷的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一般来说,古瓷的鉴定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第一,从古瓷的瓷质和制作工艺考虑;第二,从古瓷的外观形态考虑;第三,从古瓷的年代和文明研究考虑。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古瓷鉴定的26个方法:一、瓷质质量:可以从瓷质的光泽、质地、无缺陷等方面来考虑。
二、制作工艺:可以从古瓷的彩绘、刻花、搪瓷、拉丝等方面来考虑。
三、形态造型:可以从古瓷的外形、弧度、整体完美等方面来考虑。
四、焙烧技术:可以从古瓷的焙烧技术、烧制工艺、烧制时间等方面来考虑。
五、文物起源:可以从文物的产地、历史背景、使用者等方面来考虑。
六、古瓷外观:可以从古瓷的细节、装饰、尺寸、重量的差异等方面来考虑。
七、古瓷品类:可以从古瓷的类别、产地、时期、年代等方面来考虑。
八、古瓷时代分析:可以从古瓷对各时期瓷器发展的贡献、古瓷受影响的历史因素等方面来考虑。
九、古瓷知识研究:可以从古瓷的文化习俗、古瓷的制作材料、十、古瓷收藏:可以从古瓷的价值、古瓷的市场价格、古瓷的保存方法等方面来考虑。
十一、古瓷复制:可以从古瓷的复制技术、复制工艺、复制细节等方面来考虑。
十二、古瓷历史价值:可以从古瓷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来考虑。
十三、古瓷学研究:可以从古瓷的学术研究、考古发掘、古瓷研究资料等方面来考虑。
十四、古瓷资料鉴定:可以从古瓷的文史资料、考古资料、学术资料等方面来考虑。
十五、古瓷考古探索:可以从古瓷的考古遗迹、古文物资源、古瓷碎片等方面来考虑。
十六、古瓷展览:可以从古瓷的展览形式、展览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来考虑。
十七、古瓷文物鉴定:可以从古瓷的文物资料、文物鉴定报告、文物鉴定结果等方面来考虑。
十八、古瓷文物保护:可以从古瓷的保存措施、收藏保养等方面来考虑。
十九、古瓷鉴定机构:可以从鉴定机构的评估、服务类型、费用等方面来考虑。
二十、古瓷文物登记:可以从古瓷的登记程序、登记内容、登记二十一、古瓷法规研究:可以从保护古瓷文物的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文物收藏法规等方面来考虑。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古瓷器鉴定有什么主要内容呢?不就是断真伪吗?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总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断真伪(二)断年代(三)断优劣(四)断窑口古瓷器的鉴定的方法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 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2. 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 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但这些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抽象,其实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
如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
便是明洪武青花瓷。
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
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够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
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 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
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
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
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才可一眼识破。
2. 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队、捏、印、帖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等。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古瓷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物,它们在长期的历史时间和环境中,可能会出现老化和痕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瓷器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一、老化痕迹:
1. 疏釉:古瓷器因陶土的收缩程度不同,造成釉面与胎体之间的收缩度不同,会形成釉面细微的裂缝。
2. 急干裂纹:古瓷器在制作时,内部与外部受热的速度不一样,造成胎体内外温度不一而收缩不同,出现急性干裂。
3. 断口:断裂后重新拼接出现痕迹,称之为断口。
二、鉴定方法:
1. 检查表面:通过瓷器表面的纹路、釉面、瓷体色泽和声音,可以初步判断瓷器的真伪。
2. 审视断口:观察断口的颜色和质地,若是新破的断面没有伪造的痕迹,瓷器的真实性就可初步确定。
3. 鉴定器具:使用专业的鉴定器具手段,如紫砂灰、紫红砂、紫水浸等,可以检验瓷器的真伪、制作工艺、时代等。
以上是古瓷器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的简要介绍,通过对这些痕迹的观察和鉴定,可以更好地判断古瓷器的真实性,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1.观察器型:通过观察瓷器的整体形状、比例、曲线等特点来判断其年代和制作地区。
2.观察瓷器上的纹饰:纹饰的种类、形态、线条是否流畅、图案是否对称等都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线索。
3.分析器器身的胎质:通过观察和感受瓷器的质地、光泽、质感等来判断其是否为真品。
4.检查瓷器的釉面:真品的釉面光亮平滑,假冒品的釉面常常存在不均匀或者粗糙的现象。
5.鉴别器器身的质地:真品的质地往往均匀细腻,而假冒品可能会有粗糙或者细腻不均等现象。
6.分析瓷器的胎釉结合处:真品的胎釉结合处常常较为平滑自然,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明显的过度处理痕迹。
7.检查器壁的薄厚:真品的器壁往往较薄,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厚重或不匀的现象。
8.针对藏品进行放大观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器身纹饰、边缘处理等细节,以确定其真伪。
9.检查器底的釉渍:真品的器底通常会有明显的釉渍,而假冒品可能会因为处理不当而显得异常干净。
10.观察瓷器的胎釉颜色:真品的胎釉颜色往往较为柔和且稳定,而假冒品的胎釉颜色可能会有明显的不均等现象。
11.分析釉面的龟裂情况:真品的釉面龟裂通常呈放射状,而假冒品可能存在网状或者不规则的龟裂现象。
12.检查瓷器的口沿:真品的口沿往往平整光滑,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不规则或者粗糙的情况。
13.判断瓷器的烧制技术:通过观察瓷器的胎质、釉面等来判断其烧制技术,进而判断其真伪。
14.根据瓷器标志进行鉴定:瓷器标志包括款识、题款、款章等,通过对标志的认真研究可以得出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15.对比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对瓷器进行背景调查,获得更多的鉴定信息。
16.考察瓷器的流传渠道:通过研究瓷器的流传渠道,如名人、藏家、博物馆等,获取更准确的鉴定依据。
17.进行化学测试:使用科学分析方法,如碳14测年、元素分析等,对瓷器进行化学测试以确定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18.针对器物的瓷质进行测试:使用专业设备对瓷质进行测试,如硬度测试、X射线检测等,以确定其真伪和制作工艺。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鉴定古陶瓷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简要介绍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一、外观鉴定古陶瓷的外观包括形状、纹饰和釉面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古陶瓷时,首先要注意其整体形状是否规整,有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破损。
而且,要观察其纹饰是否符合古代工艺特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特征。
还要检查釉面的质地和色泽,判断其制作年代和地域。
二、声音鉴定声音鉴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敲击陶瓷器物,判断其声音的响亮度和音调,来判断其质地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声音清脆、悠扬的陶瓷器物更为精美,而声音沉闷、单调的陶瓷器物则相对简陋。
三、手感鉴定手感鉴定主要是通过触摸古陶瓷的表面来感知其质地和温度。
一般来说,精美的古陶瓷质地均匀细腻,而且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而粗糙的古陶瓷则质地不均匀,手感较为粗糙。
四、斑纹鉴定斑纹鉴定是通过观察古陶瓷的斑纹情况来推测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古陶瓷的斑纹较为细腻,颜色和纹理也相对独特,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而现代仿制的古陶瓷则往往斑纹较为粗糙,颜色也较为单一。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和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而且每种鉴定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特点。
在鉴定古陶瓷时,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量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也可以通过参考专业的鉴定书籍和资料,结合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
断代依据:各朝代瓷器底?特征鉴定!鉴宝?门基础学会你就是?家
断代依据:各朝代瓷器底⾜特征鉴定!鉴宝⾜门基础学会你就是⾜家瓷器的年代⼀直是衡量⼀个瓷器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学会如何断代瓷器是⼀个很重要的⼀⼀,每个时期会出现那个时期所特有的特点,除了纹饰之外,从底⼀也有很⼀个很重要的断代依据,今天就给⼀家盘点了⼀下不同时期的瓷器底⼀特点,仅供各位藏友参考。
宋代瓷器的底足特点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个⼀常繁荣昌盛的时期。
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很多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占⼀多数。
宋代陶瓷窑以材料,⼀艺分很多瓷窑系,有时⼀个地区出现很多窑系,从⼀产性质⼀⼀,有官窑与民窑之分。
以地域⼀⼀,受唐朝制瓷业影响,有“南青北⼀”之说,南⼀以越窑、龙泉窑、景德镇影青等青瓷为主,北⼀以邢窑、定窑等⼀瓷为主。
宋代瓷器⼀⼀⼀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是⼀原材料的影响⼀具有的特殊性,另⼀⼀⼀⼀有受当时的⼀化习俗、⼀艺⼀平制约⼀具有的共同性。
瓷器底部修⼀时因各代⼀艺⼀法有异,就产⼀乳钉、跳⼀、同⼀圆、旋挖痕的不同状况。
宋瓷器底⼀特点↓↓↓宋代瓷器的底⼀,宋代“五⼀名窑”的瓷器基本上都是底使釉了,其他窑如:龙泉窑、越窑、等等瓷器的底,基本上都是使釉,⼀北⼀窑、地⼀窑的瓷器,基本上底不使釉,北宋钧窑底⼀简单形容:满釉,带护胎釉,有部分⼀烧!钧窑由于是⼀还原焰烧成的,因此,⼀釉的胎质表⼀(主要是器物⼀部)⼀般呈酱黄⼀。
宋代官钧窑底⼀⼀般抹有芝⼀酱⼀釉或较稀薄的青⼀釉。
南宋修改内司官窑↓↓↓北宋定窑底⼀简单形容:定窑器物的底⼀类型不多,⼀要分为平底与圈⼀两⼀类,⼀其圈⼀具有与其它窑⼀器物圈⼀显着不⼀样的特⼀。
这些特⼀体如今北宋中期今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因为覆烧的创造,器物圈⼀得以裹釉,⼀将露胎处移⼀器上,但是裹上釉层的器⼀在外观上的体现并不那么完满。
元代瓷器的底足特点鉴赏元瓷⼀底通常不上釉,处于裸露状态,因此,它是瓷器上最能吐露信息的窗⼀。
元瓷⼀底⼀般为平底,或浅窝底,旋削成型(但个别也有挖削成型的),通常为裸胎;有的上有护胎汁,有的连护胎汁也不上。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1.观察外观特征:首先,要仔细观察古陶瓷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
图案和装饰等。
这些特征可以提供关于时代、地区和制作工艺的重要线索。
2.检查胎体和胎土:胎体和胎土是古陶瓷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查
它们的颜色、质地和结构特征,可以确定制作时的胎体和胎土类型,从而
推断年代和产地。
3.研究烧制技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古陶瓷有不同的烧制技术。
通过
观察瓷器的釉色、烧结程度和烧制痕迹,可以判断出釉瓷、青花瓷、五彩
瓷等的制作工艺和烧制技术。
4.了解文化背景:在进行古陶瓷鉴定时,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也非常重要。
比如,了解一些历史时期的陶器风格、图案和器型特点,可
以帮助鉴定专家更准确地判断古陶瓷的年代和产地。
5.对比鉴定:古陶瓷鉴定常常需要与已知的真品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
形状、图案、装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初步判断古
陶瓷的真伪。
6.借助科学检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古陶瓷的鉴定更加准确和
科学化。
例如,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可以精确确定古陶瓷的年代;采用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鉴定瓷器的化学成分;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小
的制作痕迹和伪造痕迹等。
以上是一些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然而,由于古陶瓷的种类繁多,
鉴定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细节和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
最好还是寻求专业鉴定机构或人员的帮助,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考古学和收藏界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古瓷器的年代鉴定,涉及到了考古、文物鉴定、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
在鉴定古瓷器年代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瓷器的造型和纹饰来进行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造型和纹饰上都有着明显的特点。
比如唐代的古瓷器造型多为厚重稳健,纹饰多以草花纹、几何纹为主;宋代的古瓷器造型则更加细腻,纹饰多以植物纹、山水纹为主。
通过对古瓷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古瓷器的胎体和胎釉来进行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胎体和胎釉的制作工艺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唐代的古瓷器胎体较为粗糙,胎釉多为黄褐色;而宋代的古瓷器胎体则更加细腻,胎釉多为乳白色。
通过对古瓷器的胎体和胎釉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年代。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款识和器型来进行鉴定。
不同朝代的古瓷器在款识和器型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比如元代的古瓷器款识多为篆书,器型多为青花瓷;明代的古瓷器款识多为楷书,器型多为景泰蓝瓷。
通过对古瓷器的款识和器型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年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古瓷器的年代鉴定书籍和专家意见来进行鉴定。
在进行古瓷器年代鉴定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年代鉴定书籍,了解不同朝代古瓷器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同时也可以向专家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的来说,鉴定古瓷器的年代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对古瓷器的造型、纹饰、胎体、胎釉、款识、器型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比对,结合相关的书籍和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鉴定出古瓷器的年代,为考古研究和文物收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瓷器断代的最佳方法
瓷器断代的最佳方法
标题:瓷器断代的最佳方法
一、引言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瓷国”的美誉。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瓷器的研究和鉴定,不仅是对历史的探索,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其中,瓷器断代是瓷器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了解不同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瓷器断代方法。
二、外观观察
1. 形制: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形制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唐三彩以马、骆驼等动物造型为主,宋代五大名窑各有特色,明清两代则以青花瓷和五彩瓷为代表。
2. 花纹装饰:不同的时代,瓷器上的花纹装饰也各具特色。
例如,唐代瓷器上多为莲花、葡萄等图案,宋代则流行菊花、兰花、竹子等图案,而明清时期则出现了大量的山水人物画。
3. 瓷器底部:看瓷器底部的足部形状和胎质可以判断其年代。
例如,唐代瓷器底部多为饼足,宋代则多为圈足,元代以后则出现了很多新的足型,如卧足、高足等。
三、科技手段
1. 热释光测年法:通过测量陶瓷材料中热释光强度来确定其烧制年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釉或釉层薄的陶瓷。
2. 放射性碳定年法:通过测定样品中放射性碳同位素的比例来确定其年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机物的陶瓷。
3. 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瓷器中的矿物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得到瓷器的成分信息,从而推断其年代。
四、结语
瓷器断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
通过对瓷器的外观观察和科技手段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瓷器的年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瓷器“断时代”与“辨真伪”区分
断代:收藏术语专称。
鉴定瓷器收藏品所属年代的判别为断代,同一窑口的瓷器作品,生产于不同的年代进行判别,即为断代。
如龙泉窑瓷器,准确断定年代,就是要鉴定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或明代产品。
景德镇瓷业在明清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由于这两代皇室甚至数朝同一品种瓷器的近似,因此对这类瓷器鉴定断代就显的颇为困难。
鉴定断代似乎同辨真伪差不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目前,关于陶瓷器年代的断定,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即:明代以前的器物,能定出朝代即可。
再细一点,那些历时较长的朝代如唐、宋,能分出早、中、晚更好。
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那些能定出绝对年代的器物(这种绝对年代多在器物本身铭文中显示),其在科学上最有价值,往往作为标形器来研究。
明代以后至清代,要求能定出帝王年号,如明宣德、成化,清康熙、嘉庆等。
只说是明代、清代,就不大够水平了。
鉴定断时代与辨真伪的不同点在于:在鉴定古陶瓷中,有一些古人仿古器物,既使不是真品,也不是今人作伪。
对今天来讲,它们也是一种古代陶瓷,精者上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宋元时期小窑仿名窑器、明清时期仿宋代名窑器、清代仿明代官窑器等等。
对这类器物时代的鉴定,要出仿品的时代和被仿对象,如宣德仿哥窑、永乐仿宋龙泉、康熙仿永乐青花、雍正仿汝窑、乾隆仿钧窑等等。
这类确属古人仿古器物的,仍应充分重视,因为它们也有一定的收藏、研究、陈列价值。
陶器断代法
陶器断代法陶器断代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古地磁法:这种方法利用陶器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所含的少量磁性矿物(如赤铁、磁铁)的磁性变化来推断其年代。
这些磁性矿物在高温下会失去原有的磁性,然后在冷却过程中重新获得与当地地磁方向一致的永久磁性,这种现象称为热剩磁。
通过测量陶器的热剩磁与已知的地磁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可以推断出陶器的制作年代。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窑、炉、灶、砖瓦、陶瓷器的年代测定。
2. 热释光断代:热释光是一种物理现象,即固体在受到辐射作用后,其中的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当这些电子返回到低能级时,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热释光断代就是利用陶器中矿物晶体受到辐射作用后积存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释光强度来推断其年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过高温烧制的陶器,因为烧制过程会使陶器中的矿物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热释光特性。
3. 碳-14断代:碳-14断代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断代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吸收的碳-14放射性同位素与大气中的碳-14含量保持平衡,当生物体死亡后,这种平衡被打破,碳-14开始衰变并逐渐减少。
通过测量陶器中残留的生物体(如有机物、植物纤维等)所含的碳-14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可以推断出其制作年代。
这种方法对于没有残留生物体的陶器可能无法适用。
4. 化学组成断源断代:这是一种相对断代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陶器中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变化来推断其年代和来源。
这种方法需要以可靠全面的数据库为基础,将待测陶器的化学组成与已知年代的陶器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对年代。
这种方法对于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的陶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同时,各种测年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对待并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1.外观鉴定:仔细观察瓷器的形状、大小、比例、纹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历史时期和风格。
2.釉面鉴定:检查瓷器的釉面质地、光泽和颜色,辨别釉面是否均匀,有无瑕疵或划痕。
3.胎质鉴定:观察瓷器的胎体质地和颜色,辨别是否略带透明感、细腻均匀。
4.刻花鉴定:辨识瓷器上的装饰纹样的刻线是否细腻、自然,边缘是否规整。
5.颜色鉴定:注意瓷器的釉面和彩绘的颜色是否明丽自然,是否符合相应的历史时期和风格。
6.文字符号鉴定:辨识瓷器上的文字、图案或纹饰是否与相应历史时期和制作工艺相符。
7.年代鉴定:了解并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特征,通过形态、纹饰、风格等判断出大致的年代。
8.尺寸鉴定:对比瓷器的尺寸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瓷器的标准尺寸,判断其是否符合规格。
9.比例鉴定:观察瓷器整体的比例是否协调、和谐,判断是否符合相应历史时期和风格。
10.细节鉴定:仔细观察瓷器的细节部分,如刻线、纹饰的细微变化或瓷器胎体的纹理,辨别其真伪。
11.纹饰鉴定: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纹饰样式,辨识瓷器上的纹饰是否符合相应的风格。
12.重量鉴定:称量瓷器的重量,并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瓷器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符合常态。
13.原产地鉴定:通过对比和了解各地的瓷器风格和特征,判断其原产地。
14.口径鉴定:测量瓷器口部的直径,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瓷器的标准口径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符合规格。
15.器形鉴定:观察瓷器的整体形状,判断是否符合相应历史时期和风格的特征。
16.器型鉴定:分析瓷器的种类和用途,辨识其所属的具体器型。
17.烧制工艺鉴定: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烧制工艺,辨别瓷器的烧制方法和工艺特征。
18.斗转纹鉴定:通过观察瓷器上的斗转纹饰,辨识其制作工艺和技法。
19.徽记鉴定:辨识瓷器上的徽记或款识是否具备真伪特征。
20.年款图案鉴定:对比研究历史时期和风格中的年款图案,辨别瓷器上的年款是否真实匹配。
21.修复痕迹鉴定:观察瓷器表面是否有修复痕迹或修复过程中的痕迹。
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
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如今,有许多仿冒的艺术品。
那么,我们怎么去辨别陶瓷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希望能帮到你。
传统外观鉴定是古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方法。
它主要依靠丰富的经验,通过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对被鉴定陶瓷的外观、重量、声音以及制作工艺等进行仔细观察,结合以往的丰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其真伪作出判定。
如是真品,则还可考证出其年代、产地及窑口等。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广泛、全面,一般来说,也比较可靠。
但由于它的标准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的经验又往往存在许多局限性,所以这种鉴定结论也时有错误发生。
老化鉴定古陶瓷表面的釉子由于长期遭受空气中的紫外线或土壤中的水以及其他酸碱性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受到腐蚀会发生老化。
釉子随时间推移,内部结构不断自行调整,也会发生“自然老化”。
老化了的釉子色泽比较柔和、温润,有的会出现不同形态的微裂纹,被称为陶瓷器的“年轮”。
新品釉子的光亮度与透明度均高于古代真品,有一种“贼光”和“火气”。
现在,专家们采用现代量子物理学检测技术,通过测量釉子的老化系数来判定古陶瓷真伪,准确率较高。
元素鉴定不同时期、不同窑口、不同品种的陶瓷器其内部所含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都是不同的。
当代造假者虽然仿制技术高超,在常量元素的把握上能接近真品,但对一些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准确控制仍无能为力。
专家们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陶瓷器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就可鉴定出其真伪,鉴定的准确度较高。
目前,老化鉴定和元素鉴定法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成为一种可以单独存和依靠的鉴定方法。
要对古陶瓷品作出准确的鉴定,必须把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只有三种方法结论一致为真品,才可作出真品认定。
如果其中有一项结论相反,且证据确凿就可以断定是赝品。
古代陶瓷鉴定
一鉴定的目的: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
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二鉴定的内容: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
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
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
鉴定的方法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古代陶器的年代测定与分析技术
古代陶器的年代测定与分析技术古代陶器作为历史遗存的重要物品,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准确地确定古代陶器的年代并了解其制作工艺、原料来源等信息,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测定和分析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陶器年代测定与分析技术。
一、碳14测年技术碳14测年技术是目前用于确定古代物品年代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在古代陶器中,含有有机物质,如陶瓷表面的斑点、陶瓷内部的残留物等,通过对这些有机物质进行碳14测年,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年代信息。
碳14测年技术基于放射性碳14同位素的衰变原理,通过测量物质中碳14与稳定碳12的比例来计算年代。
二、热释光测年技术热释光测年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热激发下释放热释光的原理来测定样品年代的方法。
古代陶器中的矿物质,如石英、长石等,会在受到太阳光或火山爆发等热激发后,储存能量,并在受热激发后释放出特定的热释光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释放的热释光信号,可以确定陶器的年代。
热释光测年技术对于年代较久远的古代陶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三、几何形状分析除了常见的年代测定技术外,通过研究古代陶器的几何形状也可以为其年代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陶器往往具有特定的外形特征和造型风格,通过研究陶器的几何形状、器物比例、器底型态等,可以对其年代进行初步判断。
然而,几何形状分析是一种相对主观的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测定技术进行综合研究。
四、元素分析技术元素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陶器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情况,来推断其制作工艺和原料来源。
陶器中常见的元素包括铁、锰、铜、锌等,不同类型的陶器在元素组成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测量陶器中元素的含量,并与已知样品进行对比,可以初步确定陶器的年代和制作工艺。
目前主要的元素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
综上所述,古代陶器的年代测定与分析技术多种多样,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结合不同的测定和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陶器的年代、制作工艺、原料来源等信息,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古陶瓷的鉴定和断代
古陶瓷的鉴定与断代陶瓷史研究有多种方法,亦有多种流派。
四处查阅,其实原来空间也有古陶瓷论述的相关文章.古陶瓷鉴定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凭借专业工作者的经验,依靠目测手摸等手段,鉴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
这种方法俗称为传统鉴定。
其科学根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
根据上述三方面获得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摸索出规律。
传统鉴定的结论,难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因其简便易行,故目前鉴定古陶瓷,主要还是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凭借科技手段鉴定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
如碳14,热释光、裂变径迹及化验胎、釉的化学成分等,其结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客观而准确,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但其需要昂贵的科学仪器和精通专业的科技人员方能完成检测,尤其是取样会造成文物破坏,这是文物鉴定中不能允许的。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发展,无损测试的各种仪器已经问世,可直接测试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及釉面玻璃相的老化系数。
虽然这些方法尚有待完善,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测试其胎釉成分,如发现仿品中掺加的现代化工原料,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其生产年代。
再如测试釉面玻璃质的老化系数,再经排比计算数据,可判断器物的大概年代,再与其它方法和传统鉴定相结合,则可鉴定出该器物的准确生产年代。
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各有千秋,优点和局限性并存,前者易出现主观性错误,后者则因缺少数据,难于一锤定音。
前几年陶瓷鉴定出现过一些问题,严重者尚引起国际纠纷,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全面否定传统鉴定的科学性,又否定科学鉴定的客观性,鼓吹不可知论的盲目性。
凡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可分两类,一是对出现问题的前因后果一知半解,未作全面调查,而对陶瓷鉴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故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怪圈之中;二是别有用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鼓吹不可知论的目的是障人耳目后以售其奸。
其中许多人本身即是仿古瓷的生产者或组织者,有些则是收藏了不少赝品的“收藏家”,望广大收藏爱好者务必提高警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器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仿制品和赝品,因此对于古瓷器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别古瓷器。
1. 釉面,观察古瓷器的釉面,真品的釉面通常细腻光滑,仿制品的釉面常常呈现出较为粗糙的质感。
2. 声音,轻轻敲击古瓷器,真品通常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仿制品则声音较为沉闷。
3. 重量,真品古瓷器通常比仿制品要轻,因为真品烧制时会有一定的损耗。
4. 通透性,将古瓷器放在光线下观察,真品通常会透出微弱的光线,而仿制品则不会。
5. 断口,观察古瓷器的断口,真品的断口通常呈现出细腻均匀的纹理,仿制品则会显得较为粗糙。
6. 器型,真品古瓷器的器型通常更为规整和对称,而仿制品则常常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地方。
7. 色泽,观察古瓷器的色泽,真品的色泽通常更加自然鲜艳,而仿制品则常常显得过于浓艳。
8. 花纹,真品古瓷器的花纹通常更为细腻清晰,而仿制品则常常显得模糊不清。
9. 气泡,观察古瓷器内部是否存在气泡,真品通常不会有太多气泡,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较多气泡。
10. 烧制痕迹,观察古瓷器的烧制痕迹,真品的烧制痕迹通常更为细致和均匀,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一些烧制不均匀的地方。
11. 器底,观察古瓷器的器底,真品通常会有一些年代的痕迹,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过于新颖。
12. 器口,观察古瓷器的器口,真品的器口通常更为规整和圆润,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地方。
13. 纹饰,真品古瓷器的纹饰通常更为精美和复杂,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较为简单和粗糙。
14. 窑口,观察古瓷器的窑口,真品的窑口通常更为规整和光滑,而仿制品则可能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地方。
15. 古味,真品古瓷器通常会散发出一种古老的味道,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过于新颖。
16. 瓷质,观察古瓷器的瓷质,真品的瓷质通常更为坚硬和细腻,而仿制品则可能显得较为粗糙。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是指早期制造的陶瓷、玻璃等材料制品,它们有着独特的造型、色彩和艺术价值。
古瓷的鉴定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的难度比现代陶瓷鉴定更大。
最常用的鉴定方法是根据其历史出处、物理性状、考古学研究的结果,以及专家的专业意见来进行评价及分类。
在能够从众多方面对古瓷器进行鉴定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26种古瓷器鉴定方法,以期能够更有效地认识和评价古瓷器。
1.视观察:主要是观察古瓷器材质、造型、尺寸、细节等,以初步判断其类型、年代、地域特点等。
2.史出处:一般通过调查古瓷器的出土或收藏史,以便了解其出处及使用历史。
3.类古瓷比较:根据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工匠或者同一类别的古瓷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古瓷的特点。
4.色比较:比较未烧制、半烧制和烧制后的颜色,以及颜料、釉色等,以便正确评价和判断古瓷的年代。
5.术分析:分析古瓷器材质、制作工艺、尺寸大小、装饰特点等,以便确定其制作时代。
6.饰类型比较:从装饰类型、颜色、纹饰、线条等方面对古瓷器进行比较,以便准确判断古瓷的年代和地域。
7.痕比较:比较外观上的裂痕、凹痕等旧痕,以便判断古瓷是否有经过修复。
8.学分析:根据古瓷器的陶土成分、釉色成分、颜料成分等进行科学分析,以估算古瓷的制作时期和制作地点。
9.学显微镜检验:对古瓷器涂层和玻璃面进行显微镜观察,以观察涂层中的颗粒、细胞结构等,以便检验古瓷的性质及其它特点。
10. X射线谱分析:根据古瓷器内部元素的分布状况来研究古瓷的性质及其它特点。
11.重分析:对古瓷器的材料及烧制的时间、温度等,通过热重分析技术进行分析,以及温度曲线及热膨胀系数等测定,以检验古瓷器的材质及其它特点。
12.波处理:用微波处理古瓷器,以研究其内部构造,从而估算古瓷器的制作时期和地点。
13.痕试验:将古瓷器表面刮上薄层,观察其内部构造,以便更好地分析古瓷的特征。
14.声波检验:研究古瓷器内部层次结构,分析各层的构造、特征,以及古瓷的制作时期和地点。
古瓷底足断代的要点,太精辟!
古瓷底足断代的要点,太精辟!1、清三代官窑瓷尤其康雍两代的官窑器特别讲究修足圈边上的釉。
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顶部内外各修一刀使足背两边的釉修整齐,且仅仅留下不到一个毫米的胎露出来。
整齐划一十分精细,一般民窑品是做不到的。
清雍正各类底款对足背两边的釉要用小刀轻轻地修一圈,让胎与釉处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形成凸出(无釉部分)的部分才不到一个毫米。
这一道精细的工艺,且整整齐齐又十分美观,是鉴别清三代官瓷的一个标准。
清乾隆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底2、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理工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
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
明代碗盘底足上的跳刀痕3、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
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
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明嘉靖红地黄彩云龙纹盖罐-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4、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器底粘沙现象5、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6、底足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7、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陶瓷的鉴定与断代陶瓷史研究有多种方法,亦有多种流派。
四处查阅,其实原来空间也有古陶瓷论述的相关文章.古陶瓷鉴定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凭借专业工作者的经验,依靠目测手摸等手段,鉴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
这种方法俗称为传统鉴定。
其科学根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
根据上述三方面获得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摸索出规律。
传统鉴定的结论,难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因其简便易行,故目前鉴定古陶瓷,主要还是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凭借科技手段鉴定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
如碳14,热释光、裂变径迹及化验胎、釉的化学成分等,其结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客观而准确,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但其需要昂贵的科学仪器和精通专业的科技人员方能完成检测,尤其是取样会造成文物破坏,这是文物鉴定中不能允许的。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发展,无损测试的各种仪器已经问世,可直接测试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及釉面玻璃相的老化系数。
虽然这些方法尚有待完善,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测试其胎釉成分,如发现仿品中掺加的现代化工原料,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其生产年代。
再如测试釉面玻璃质的老化系数,再经排比计算数据,可判断器物的大概年代,再与其它方法和传统鉴定相结合,则可鉴定出该器物的准确生产年代。
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各有千秋,优点和局限性并存,前者易出现主观性错误,后者则因缺少数据,难于一锤定音。
前几年陶瓷鉴定出现过一些问题,严重者尚引起国际纠纷,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全面否定传统鉴定的科学性,又否定科学鉴定的客观性,鼓吹不可知论的盲目性。
凡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可分两类,一是对出现问题的前因后果一知半解,未作全面调查,而对陶瓷鉴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故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怪圈之中;二是别有用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鼓吹不可知论的目的是障人耳目后以售其奸。
其中许多人本身即是仿古瓷的生产者或组织者,有些则是收藏了不少赝品的“收藏家”,望广大收藏爱好者务必提高警惕。
据笔者所知,前几年陶瓷鉴定出现的问题,并非是传统鉴定和科学鉴定本身的问题,因为传统鉴定的部分专家和科学鉴定的部分科学家事前都对出现问题的器物提出过质疑。
出现问题的关键是鉴定体制不完善,部分传统鉴定的专家知识老化,固步自封,盲目地相信自己并不了解的科学鉴定的并不完善的数据。
而部分科学鉴定的科学家,在数据缺乏逻辑性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对传统鉴定更是一知半解,便想一鸣惊人的宣读科研成果,故而造成学术界的纷争。
有些科学家明知其错,但在研讨会上看到一片赞扬声,碍于人情和国情,则不敢公开宣读自己的正确报告,直到错误报告公开发表,几乎成了国际笑话后,才于数年后发表了自己的正确报告。
当前古陶瓷鉴定出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鉴定的专家对科学鉴定的专业知识不熟悉,而科学鉴定的科学家对传统鉴定的专业知识也不熟悉。
如果二者能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传统鉴定与科学鉴定真正的相辅相佐,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古陶瓷鉴定的难关,当是可行之事。
望有志者共同努力,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陶瓷鉴定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断时代;二是识窑口;三是辨真伪;四是评价值。
现简单叙述如下:一、断时代断时代的要领是把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根据造型和釉色可断定陶瓷的大概时代,如郎窑红釉,一望釉色便可断定其上限为康熙时期产品,再如钴蓝釉瓷器,其上限肯定不会早于元代早期。
造型也是如此,如凤尾尊,其上限不会早于清初。
再如棒槌瓶,其上限也不会早于清初。
还有梅瓶,宋代开始流行,宋、元、明、清历代都生产,但每个时期的造型曲线变化都不一样,把握住每个时代标准器物造型的曲线变化,自能断定其时代。
根据造型和釉色的基本特征,要求鉴定者熟悉陶瓷史,尤其是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及其所出的各种图录,是学习陶瓷史的基本教材。
近年兴起收藏热,各种收藏类书刊亦应运而生。
但其中有不少书刊商业味过浓,又非专业工作者所编,谬误连篇,误导读者,害人非浅。
故读者在选择参考书时,一定要慎重。
二、识窑口识别窑口即判定陶瓷的产地,,其要领是把握陶瓷的工艺特征,胎、釉及修坯和烧成等,不同的产地均有各自的特征。
如耀州窑系产品,同是青釉刻、印花产品,但陕西耀州窑底足露胎处均有褐色铁斑,河南地区产品则均为灰白胎;广西容县、滕县窑产品青釉则为铜绿。
再如钧窑系产品,山西浑源窑的红斑在碗内多为对称的十字形,其他窑口的红斑则不规则,而浙江铁店窑则胎薄坚硬,与其他窑口的疏松的灰白胎有明显区别。
还有明、清时的宜钧和广钧十分容易混淆,釉色不好区分,但宜兴窑做工精细,胎质细腻。
总之,把握各窑口的工艺特征,是分辨窑口的关键所在。
这方面的参考书目主要是各地区专业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报告,如耀州窑、磁州窑、长沙窑、漳州窑、德化窑、建窑、龙泉窑及南宋官窑,均有正式的发掘报告出版,其资料翔实,可资参考。
三、辨真伪鉴定古陶瓷的真伪,还需要了解仿古陶瓷生产的历史。
中国陶瓷史上仿古陶瓷生产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仿古;二是作伪。
1、仿古仿古代陶瓷生产,最早出现于元代。
如元代仿宋代钧窑,南北方瓷区都有生产。
再如元代霍县窑仿宋代定窑,亦属仿古。
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元代的仿古也可看作是对前朝陶瓷生产的继承和发展。
而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的仿古陶瓷生产,才是真正的仿古,它主要是仿历史上的诸大名窑产品。
如永乐时仿哥窑;成化时仿汝窑;清雍正、乾隆时仿官窑、钧窑产品等等。
这些仿品都仿得很成功,但大多署本朝款识,也有不署款的。
此外,尚有明代仿明代、清代仿明代、清代仿清代的产品。
如成化有仿宣德产品的;嘉靖、万历有仿成化产品的;天启、崇祯有仿宣德、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产品的;康熙、雍正、乾隆有仿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产品的;清晚期又有仿康、雍、乾产品的等等。
这些仿品大多署所仿朝代款识,也有少数署本朝款识的。
上述这些仿古陶瓷多是应宫廷需要而烧制的官窑产品,工艺规整、质量精良,在仿古过程中还有不少创新。
鉴定这类瓷器要把握两个标准:一是被仿时代陶瓷的特征;二是仿制时代陶瓷的特征。
只要把握这两条原则,反复比较,自可识其真伪。
如宫中旧藏成化盖罐,其盖多为雍正仿配的,二者外观近似,但雍正仿品釉色略偏青,成化则釉质滋润,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二者的微小差别。
2、作伪陶瓷作伪不同于陶瓷仿古,二者在方法和目的上有本质的区别,虽然作伪也需要仿古,但因为作伪的目的是为了骗人、赚钱,所以,其方法亦被铜臭熏染,使艺术价值遭到可耻的践踏。
陶瓷作伪起源于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最盛;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又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大有超过民国之势。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华大地上进行疯狂的掠夺。
文物珍宝当然不能逃脱此厄运。
但传世品和出土文物毕竟有限,于是乎,专门制作假古董的行业便应运而生。
从清末到民国期间,假古董作了多少,至今没有人能统计出详细数字。
但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发明了热释光断代法,用这种科学方法测定,国外某个收藏中国唐三彩甚多的有名的大博物馆,其唐三彩几乎全是伪品。
由此可窥,作伪数量之一斑。
要鉴别作伪陶瓷,首先要了解作伪的一些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以后,便可顺藤摸瓜识别其真假了。
常见的作伪方法有如下几种(1)、作旧:采用某种方法将新烧好或年代较近的陶瓷作成如传世多年或出土陶瓷外貌相似的产品,叫作旧。
作旧常用的方法有五种。
一是打磨。
具体方法是使用工具在陶瓷表面反复磨擦,使其失去光泽,仿佛是旧的一样。
常用的工具有兽皮和葫芦果实的外壳。
这种方法因反复磨擦,即使表面很平滑,但也会在胎釉上留下磨擦痕迹。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磨擦痕迹会暴露得一清二楚。
当代打磨有使用机器配以木炭或细砂,像炒栗子一样打磨的,磨擦痕十分均匀,不易看出,须仔细观察。
二是土浸。
为了模仿文物在墓中埋了多年而形成的土锈,作伪者常采用将陶瓷在泥土中浸埋的方法,使其产生与出土文物类似的效果。
鉴定这类伪品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其土锈。
如仿造的唐三彩很多,其造型多为大件的俑和马,用土浸方法作伪的也很多。
但墓中出土的真物,其土锈呈粉状往下掉,假的则整块地往下掉。
而且真者其土锈较为牢固,不易碰掉;假的则一碰即掉。
当代有些作伪者使用现代化化学粘合剂(如乳胶等)粘土锈,表面很像,但用刀具一刮,便知真伪。
三是用化学药品浸蚀。
将新仿的陶瓷放入酸性或碱性的带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中浸蚀,也会获得作旧的效果。
鉴定这类伪品的要领是仔细观察其表面的颜色,因为用这种方法浸蚀后,陶瓷表面光泽虽然减退了,但显得十分呆板,与传世品终有一定差距。
如果将陶瓷放入粪便之中浸蚀,可得到与传世品极为类似的效果,单用肉眼很难区别真伪。
不过鉴定这类伪品也不难,只要将其放入沸水中,便可嗅出粪便的腥臊味儿。
四是烟熏。
这种方法一般是将新仿的陶瓷悬挂于厨房灶的上方,任凭其烟熏火燎,待一定时间后,也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鉴定这类陶瓷的要领是仔细辨认其油腻痕迹,真者无油痕,伪者多发黄,且有油质感。
五是复烧。
将新仿的陶瓷裹上泥土,放入窑中复烧。
外裹的这层泥土中混有一种黄土中的结核石,这种结核石粉碎后掺入土中,再配上微量的酸和水,放入窑中烧至700oC~800oC即可。
这种方法是当代新发明的,使用不到10年,效果较为理想,既可退去浮光,又可咬上土锈,迷惑了不少人。
但仔细观察,其土锈仍是呆板,过于做作。
(2)、旧胎新彩:这种作伪方法也称后挂彩,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在旧物的白釉上加彩装饰,使之成为五彩、粉彩、斗彩等名贵品种。
这种方法多选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白釉瓷器加工。
二是将旧物的釉磨掉后加刻暗花,施釉二次烧成后再加釉彩绘装饰。
如传世品中有将嘉靖白釉瓶磨釉后再刻暗花,施釉烧成后再加五彩的。
还有将康熙瓷器磨釉后施釉二次烧成后再加绘墨地三彩的。
此外,尚有将旧物直接施上颜色釉的。
如传世品中,有将成化青花盘挂上红釉的;有将万历青花盘挂上绿釉的;更多的则是在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白釉器上挂黄釉或其他颜色釉的。
在完成加彩或挂釉的工序后,所有器物都要用上文提到的方法作旧。
由此,鉴定这类伪品,要把握两个要领:一是注意作旧的各种痕迹;二是仔细观察其胎釉和彩的颜色。
后挂彩和釉的配方与古代的不一样,模仿的再高明,也难于达到与真物完全一样的效果。
一定要记住真品的彩釉特征,反复比较,亦不难识其真伪。
另外,在旧胎上画彩的瓷器,有的旧胎上有划痕,彩压在上面,划痕中断,用放大镜观察,一目了然。
在所有的作伪方法中,以后挂彩对文物的损坏最为严重。
许多真正的珍品,经古董商人的加工,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均荡然无存,实为憾事。
(3)、挖补款识:这种方法是将某些已破损,但款识或底足尚完好的瓷器,用刀具将其有款识的底足切割下来,然后再嵌入新仿的陶瓷器上,移花接木,以冒充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