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766c2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征是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对贫血进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确定其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
1. 临床症状贫血患者常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症状。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2. 血常规检查2.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程度和类型。
2.2 红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HCT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MCV反映红细胞平均大小。
这些参数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3. 鉴别诊断3.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苍白、头晕等。
血清铁蛋白和铁饱和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3.2 酶病性贫血酶病性贫血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常见类型包括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血涂片和血红蛋白电泳是诊断酶病性贫血的关键检查。
3.3 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慢性疾病可以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引起贫血。
血清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有助于鉴别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
4. 处理和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口服铁剂补充,酶病性贫血需要根据特定的遗传病学情况进行治疗。
结语贫血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该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老年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老年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1983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d.png)
药物治疗
铁剂:口服铁剂 是最常用的治疗 方法,如硫酸亚 铁、葡萄糖酸亚 铁等
维生素C:维生 素C可以促进铁 的吸收,提高治 疗效果
叶酸:叶酸可以 促进红细胞的生 成,改善贫血症 状
促红细胞生成素: 对于严重贫血患 者,可以使用促 红细胞生成素进 行治疗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避免摄入过多咖啡、茶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适量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以避免铁与钙的竞争吸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 限酒、适量运动 等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增 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 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组织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 强社交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科研进展
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如铁剂、维生 素C、叶酸等
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研究热点: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前 景
单击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诊断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预防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概述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治疗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护理和康复
定义和症状
老年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元素 缺乏导致的贫血
症状:疲劳、虚 弱、呼吸困难、 心悸、头晕、头 痛等
病因:饮食中铁 摄入不足、消化 道出血、慢性疾 病等
诊断:血常规检 查、血清铁蛋白 检测、骨髓穿刺 等
风险
影响认知功能, 增加痴呆风险
影响免疫功能, 增加感染风险
影响心理健康, 增加抑郁风险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6f453b0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c.png)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一.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6~14岁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学组1989年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4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者为贫血;二.发病特点及预后多见于婴幼儿,尤以6个月~2岁最常见;轻度贫血可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的贫血,可出现头晕乏力,纳呆,烦躁等症,并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指甲口唇和睑结膜苍白;本病轻中度一般预后较好;重度贫血或长期轻中度贫血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还可因气血不足,御邪力弱,易于感受外邪;病因病理一,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在孕后期的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故足月新生儿从母体所获得的铁量足以满足其生后4-5个月的造血所需;如因早产、双胎、多胎、胎儿失血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生长迅速,相对缺铁4.铁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胃肠炎、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等可减少铁的吸收;在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下降,胃肠道吸收不良,可减少铁的吸收,也可增加铁的消耗,影响铁的利用;5.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铁的缺乏;二.发病机制: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浆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deficiency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2.对非造血的影响铁缺乏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体内许多酶含有与蛋白质结合的铁,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等,其活性依赖铁的水平;这些含铁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胶原合成、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功能、神经介质合成与分解、神经组织的发育等有关;因此,当铁缺乏时,这些酶活性下降,细胞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如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萎缩,出现口腔炎、舌炎、胃酸缺乏、小肠黏膜变薄致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发甲等;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精神神经行为;T4分泌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减低;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的缺铁病史: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2.症状、体征3.辅助检查:①血常规: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涂片中红细胞变小,多数直径小于6μm,有时出现大小不等,以小者居多;红细胞染色浅,中间透亮区加大;白细胞形态正常,计数正常,但严重病例白细胞数可能减低,同时出现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血小板多数正常范围内,严重病例可稍降低,但极少达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②铁代谢: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较敏感地反应体内储存铁的情况等异常;③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少,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4.病情分度:①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1012/L;②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1012/L;③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1012/L;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1012/L;新生儿Hb为144~120g/L者为轻度,~90g/L者为中度,~60g/L者为重度,<60g /L者为极重度;二.鉴别诊断1.婴儿生理性贫血指生后数周到3个月的婴儿,因生后红细胞相对过剩,故破坏过快和过多;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使红细胞生成相对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故红细胞衰亡早;婴儿生长发育过快;造血物质缺乏;未成熟儿代谢率低,氧耗量小所致的贫血;此期除血红蛋白逐渐下降足月儿可降至90—110g/L,早产儿下降更明显,至生后4-8周时可降至70-80 g/L,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食欲减退、易激惹外,并无其他异常;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又称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等为特征;外周血象检查呈全血减低现象;骨髓象多系统增生减弱;缺乏或和叶酸缺乏为主要病因,临床除贫 3.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血表现外,并有神经系统表现,重则出现震颤、肌无力等;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4.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异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升高,骨髓象可确诊;5.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涂片中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铁剂治疗无效;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者注意保护心脏功能;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2.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道畸形等,应予及时治疗;3.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其适应证是:①诊断肯定但口服铁剂后无治疗反应者;②口服后胃肠反应严重,虽改变制剂种类、剂量及给药时间仍无改善者;③由于胃肠疾病胃肠手术后不能应用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吸收不良者;常用注射铁剂有: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专供肌肉注射用;右旋糖酐铁复合物,为氢氧化铁与右旋糖酐铁复合物,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氧化铁,供静脉注射用;4.输红细胞一般不必输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是:①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②合并感染者;③急需外科手术者;贫血愈严重,每次输注量应愈少;Hb在30g/L以下者,应采用等量换血方法;Hb在30~60g/L者,每次可输注浓缩红细胞4~6ml /kg;Hb在60g/L以上者,不必输红细胞;临床表现发病多在6个月至2岁,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致就诊时多数病儿已为中度贫血;症状的轻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⑴一般表现: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⑵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经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理,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越过中度;3非造血器官的表现:①除造血的变化外,缺铁对代谢都有影响;从细胞学角度看,可导致细胞色素酶缺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乌头酸酶及α-磷酸甘油脱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并影响DNA的合成;由于代谢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粘膜功能紊乱;异嗜症多见于,在小儿较少见;②神经精神的变化逐渐引起重视;现已发现在贫血尚不严重时,即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测验发现病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breath bolding spells;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此等现象于给铁的关系尚不很是了,但近年来有实验证明缺铁性贫血病人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给铁后迅速恢复正常,提示神经精神变化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降解代谢有关;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可由单胺氧化酶缺乏所致,此酶是一种铁依赖酶,在中枢神经的神经化学反应中起理要作用;现已测知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小板中单胺氧化酶活力降低,服用铁剂后很快恢复正常;为进一步肯定缺铁与神经精神症状的关系,今后似应多做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4心血管系统表现:当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而非缺铁性贫血的特有体征;由于缺铁性贫血发病缓慢,机体耐受力强,当血红蛋白下降至40g/L以一时,可不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但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心脏负担加重,可诱发心力衰竭;5其他:缺铁性贫血病儿较易发生感染;此类病人E玫瑰花结、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率皆降低,PHA等皮肤试验反应明显低于正常,说明T淋厂细胞功能减弱;有报告外周血T淋纠细胞亚群CD3CD4淋巴细胞降低OKT4/OKT8比值降低;亦有报道病人NBT试验低于正常;可能是含铁的髓过氧化酶减少所致,因而粒细胞杀攻能力降低;经铁剂治疗后,粒细胞杀菌功能多于4~天人恢复正常;护理一.注意休息根据患儿耐力制定作息方案;轻、中度贫血可适量活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度;重度贫血,有心悸、气促等明显缺氧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此外,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也应给予吸氧;二.饮食护理除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外,还应给予高铁质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肉类、鱼类、豆制品、木耳等,注意食物营养的合理搭配和色、香、味,酌情给予助消化药,以增进食欲;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铁吸收率高,及时添加富含铁辅食或给予铁强化食品;牛、羊乳喂养者应加热后喂哺,以减少过敏性肠出血;年长儿应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三.应用铁剂的护理1口服铁剂的护理1遵医嘱准确配送药物,正确掌握铁剂服用剂量;并告知家长过量服用时副作用及毒性反应会增大,而吸收率下降;2为减少铁剂对胃肠道刺激,宜从小量开始,并在二餐间服用,避免空腹服用;3同时服维生素C、稀盐酸、果汁有助铁剂吸收;勿与牛奶、茶水、咖啡、钙剂同服;4服药期间牙齿和大便会变黑,应告知家长;2注射铁剂的护理1应作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药液勿漏于皮下,以免组织坏死;2注意过敏现象,首次注射剂量要小,速度要慢,准备好抢救物品,以便及时处理;3观察疗效: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输血的护理1输血前严格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确认准确无误方可输入;2输液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应愈少、速度应愈慢,如输浓缩红细胞以每次2~3ml/kg为宜;4密切观察输血过程,疑有输血反应时,立即减速或停止,并及时报告医生;防治感染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发现感染先兆,及时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健康教育向家长及患儿介绍本病相关知识,使其掌握患儿治疗与护理的要点;指导合理喂养,坚持正确用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对年长儿有智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与训练,减轻其焦虑与自卑心理;3 讨论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因母乳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应提倡母乳喂养;生后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添加副食要注意由少到多、由单种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1岁左右断奶后不宜吃过硬、过凉、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纠正偏食习惯;对体弱多病或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应提倡科学喂养、合理安排膳食、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指导家长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注意饮食的搭配,用铁锅炒菜;向家长讲解治疗贫血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按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象;年长儿学习和活动过久,自感乏力、头晕等,因而会有心理压力,担心治疗效果及治疗对学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通过宣教让年长儿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防,解除思想压力,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应正确对待,不可过多指责;。
缺铁性贫血1
![缺铁性贫血1](https://img.taocdn.com/s3/m/22bd7e1a59eef8c75fbfb3e0.png)
孕妇、献血员: 孕妇、献血员:
可预防性治疗,及时 监测 监测。 可预防性治疗,及时SF监测。
欢 迎 提 出 宝 贵 意 见!
胞内外铁↓; 及血清铁正常。 胞内外铁 ;③Hb及血清铁正常。 及血清铁正常 贮铁↓、血清铁蛋白↓、细胞内外铁↓、 贮铁 、血清铁蛋白 、细胞内外铁 、血清铁 正常、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正常、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2.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铁蛋白饱和度< %(正常25~ %)。 %(正常 铁蛋白饱和度<15%(正常 ~45%)。 FEP>4.5µg/gHb > ①+②,③转铁蛋白饱和度↓,④ FEP↑、Hb 转铁蛋白饱和度 , 、 正常。 正常。 3. 缺铁性贫血期:除上外,Hb↓、RBC↓,小细 缺铁性贫血期:除上外, 、 , 胞低色素
(二)骨髓象:骨髓增生情况,粒红比例改变, 骨髓象:骨髓增生情况,粒红比例改变,
细胞内外铁减少或消失。 细胞内外铁减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钩虫病) (钩虫病)
(三)生化: 生化:
1. 血清铁及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血清铁及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血清铁< 血清铁<50µg/dl(8.95µmol/L), 总铁结合力> 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dl), 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 。 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15%)。
(一)原发病表现 (二)贫血本身引起的表现
1. 一般表现 :头晕、乏力、心慌、贫血貌 头晕、乏力、心慌、 2. 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失眠、多梦、严重者颅 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失眠、多梦、 内压增高及视乳头水肿 3. 口角炎、舌炎、萎缩性胃炎、指甲变化、吞咽 口角炎、舌炎、萎缩性胃炎、指甲变化、 困难综合症; 困难综合症; 4. 异食癖 5. 脾肿大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4f43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4.png)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主要原因是机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因此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缺铁表现。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悸、气短等;缺铁表现则包括患者皮肤苍白、口腔黏膜苍白、指甲形态改变等。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重视这些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的病情。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往往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也常减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
2. 骨髓象,骨髓象是确诊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通过骨髓象可以观察到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也发生改变。
3. 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而血清铁蛋白升高。
以上实验室检查可以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医生应当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血红蛋白水平,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30g/L。
2. 血清铁水平,血清铁<10μmol/L。
3. 转铁蛋白饱和度,<16%。
4. 血清铁蛋白水平,>30μg/L。
若患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四、鉴别诊断。
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还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
常见的需鉴别的贫血类型包括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全面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排除其他类型贫血,从而确保缺铁性贫血的准确诊断。
五、结语。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缺铁性贫血简介
![缺铁性贫血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3c6a50fe87101f69e31958e.png)
缺铁性贫血简介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
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
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需要量增加及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如补充不足,便会发生缺铁,重者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障碍。
胃肠手术后,特别是胃切除术后,由于食物通过胃、空肠时间缩短,影响了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的首要原因。
见于慢性胃肠道失血、消化道肿瘤、寄生虫感染、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痔疮等。
成年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多见的是消化道慢性失血,如发生缺铁性贫血应查明失血具体原因;成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是月经过多。
三、诊断标准]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 <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c91283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e.png)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红系统增生、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或消失、血清铁蛋白减少、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铁饱和度下降等。
缺铁性贫血诊断不难。
但确诊后必须查明缺铁原因,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
一般为正细胞正色性贫血,但亦可为轻度低色性。
血清铁也是低的,但血清总铁结合力不增高反而降低,由于铁的利用不良,铁粒幼细胞亦可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消失),但由于贮存铁增多,骨髓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一般可查出明确的感染灶,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骨髓炎、盆腔炎、结核病、真菌感染等。
二、海洋性贫血
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所致,有家族史,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见较多靶形细胞,血清铁、骨髓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是由于幼红细胞线粒体内酶的缺乏,铁利用不良,不能合成血红素,因而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以也有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增加,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内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并出现特殊的环形铁粒幼细胞,有诊断意义。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3e814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a.png)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在体检项目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异常指标。
其中,血清铁蛋白是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对于体检结果的分析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血清铁蛋白的意义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血清铁蛋白的意义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铁贮存形式,它能够存储和释放铁离子,维护人体内铁的平衡。
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人体内铁的代谢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首先,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情况。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体内铁的储存量相关,当体内缺铁时,铁蛋白的合成会减少,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
其次,血清铁蛋白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因此可以通过血清铁蛋白的测量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调整和干预措施。
此外,血清铁蛋白还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升高可能与炎症性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有关,因此,血清铁蛋白的测量也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疾病情况的了解和诊断。
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
缺铁性贫血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血液学检查,特别是血清铁蛋白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进行诊断。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男性为50-200μg/L,女性为30-150μg/L。
当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表明机体存在缺铁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在进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指标,如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与缺铁性贫血相比,其他类型的贫血在血清铁蛋白水平上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
例如,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贫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溶血性贫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降低。
因此,在进行鉴别诊断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症状以及其他血液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4f2c44eb0975f46527d3e1c4.png)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包括开始时体内贮铁耗尽(irondepletion,ID),继之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
IDA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流行病学】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其发病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儿为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为66.7%、育龄妇女为43.3%、10岁~17岁青少年为13.2%;以上人群IDA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9.8%。
【铁代谢】人体内铁,其一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15%)、转铁蛋白铁(3~4mg)以及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其二为贮存铁(男性1000mg,女性300~400mg),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总量在正常成年男性约50~55mg/kg,女性35~40mg/kg。
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每天从食物摄铁1~1.5mg,孕、乳妇2~4mg。
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
铁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食物铁状态(三价、二价铁)、胃肠功能(酸碱度等)、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及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均会影响铁吸收。
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入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
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人体每天排铁不超过1mg,主要通过肠黏膜脱落细胞随粪便排出,少量通过尿、汗液,哺乳妇女还通过乳汁。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416a2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4.png)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f52b6296c175f0e7dd13712.png)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病史、临床表现1 病史追问:注意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3体征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
核分裂细胞多见。
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434d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5.png)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1. 血红蛋白测定血液检验中的血红蛋白测定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而儿童和孕妇的范围略有不同。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低于正常范围,而血液检验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帮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它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机体的氧输送能力。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身上,红细胞数量通常会减少,这种情况会在血液检验中得到明确的反映。
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并进一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 血细胞形态学鉴定在血液检验中,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以发现红细胞的异常形态,如微小红细胞、疏松的红细胞等,这些都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鉴定,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缺铁性贫血,避免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发生。
二、血液检验在鉴别缺铁性贫血中的意义血清铁蛋白是血浆中铁的主要运输蛋白,它的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内铁的储备情况。
而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铁蛋白浓度通常较低,这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来进行测定。
鉴别缺铁性贫血时,通过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铁储备情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血清铁测定3. 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鉴定以及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测定、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等指标的检验,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血液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不容小觑,值得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和应用。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09a81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贫血症状。
在临床上,需要进行
一系列的鉴别诊断,以确保对患者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出现疲乏、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而其他类型的贫
血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表现为红细胞小、色素减少、中心淡。
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vs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维生素B6或烟酸缺乏,骨髓显示铁粒增多。
–缺铁性贫血有明显缺铁表现。
2.巨幼细胞性贫血 vs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巨幼细胞及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缺铁性贫血主要以缺铁表现为主要特征。
3.再生异常性贫血 vs 缺铁性贫血
–再生异常性贫血可见异常红细胞形态,骨髓有明显异常细胞出现。
–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
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
同时,也
要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预防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等。
同时,也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结语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
患者也应注意预防缺铁性贫血,保持身体健康。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915a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a.png)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一系列
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
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清铁代谢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悸、呼
吸急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仔细询问患者
的症状,特别是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贫血的典型症状,对于有疑似
症状的患者,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二、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在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常常可见到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
规则、中心淡染等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学改变是缺铁
性贫血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三、血清铁代谢指标。
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铁
饱和度。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铁和铁饱和度通常下降,而血
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则升高。
这些指标的改变有助于缺铁性贫
血的诊断。
四、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血清铁代谢指标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如骨髓象检查、红细胞变性试验等。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清铁代谢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医生在诊
断缺铁性贫血时应当全面综合这些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够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063d99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9.png)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是两种常见的贫血疾病,它们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血常规检验的角度,探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贫血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如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地区,故得名“地中海贫血”。
它是由遗传缺陷导致的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地中海贫血症(α-地中海贫血)和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两种类型。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出现憔悴、乏力、贫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髓增生不良,甚至死亡。
与地中海贫血相比,缺铁性贫血则是由于机体内铁摄入不足或者铁丢失过多,导致机体内铁储备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患者常表现为皮肤苍白、疲乏无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时,血常规检验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它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指标,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中的作用。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它是评价患者贫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红细胞计数常常正常或轻度减少,而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由于机体内铁储备不足,红细胞合成受到抑制,因此红细胞计数通常较少。
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初步判断患者贫血的类型。
2. 血红蛋白浓度(Hb)3. 红细胞压积(Hct)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家族史等情况,综合分析,并结合其他必要的检查手段,如遗传学检测、红细胞电泳等,才能最终做出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确诊和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03cbfa9964bcf84b8d57b27.png)
缺铁性贫血,IDA
概念: IDA是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 IDA是一种症候群,不是一种疾病
二、流行病学
• 铁缺乏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生理:婴幼儿、青少年、育龄妇女、妊娠或哺乳期 病理: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
边缘不整齐,胞质发育迟于胞核(核老浆幼现象) • 粒系、巨核系基本正常 • 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减少或缺如
铁粒幼细胞<15%或消失
注意:骨髓小粒缺乏可染铁,是诊断缺铁最可靠的指标
(三)生化检查
• 血清铁 < 8.95μmol/L (50μg /dl) 总铁结合力 > 64.44 μmol/L (360 μg/dl) 注意:血清铁不是缺铁的灵敏指标
• 组织缺铁的表现: 症状: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 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 体征:头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失光泽、 易碎裂
• 原发病表现
特殊表现
• 吞咽困难或吞咽哽塞感(Paterson Kelly 或 Plummer- Vinson综合征)
• 勺状指(趾)甲—反甲 • 异食癖
五、实验室检查
功能状态铁: 约65%为血红蛋白 15%为转运铁、含铁酶和肌红蛋白
储存铁: 20%为储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
铁参与血红蛋白合成
铜蓝蛋白
Fe 2+ →Fe 3+
原卟啉
血红素血需要铁:20-25mg 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铁摄入与排泄的平衡
➢ 摄入:正常人需要从食物摄取铁 1-1.5mg/d 孕、乳妇 2-4mg/d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7d9c6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4.png)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缺铁症状两个方面。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乏力、头晕、心悸等,而缺铁症状则包括口腔炎、舌炎、耳鸣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铁蛋白测定等。
其中,血红蛋白测定是最常用的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30-175g/L,女性应在120-160g/L。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来判断贫血类型。
此外,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直接反映体内铁储备量,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诊断。
在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时,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
常见的需要鉴别的贫血类型包括慢性疾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排除其他类型贫血的可能性。
总结,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以确保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6cbf0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2.png)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诊断(1)血清铁蛋白12m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3)转铁蛋白饱和度0.15;(4)FEP/Hb 4.5mg/gHb;(5)血红蛋白尚正常。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Hb 100g/L;MCV 80fl,MCH 27pg,MCHC 0.32。
同时应强调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
例如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癌所致IDA,应多次检查粪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 线或内窥镜检查;对月经期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鉴别诊断应与下列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表现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
有溶血表现。
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
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加。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
3.慢性病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
贫血为小细胞性。
贮铁(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
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治疗1.治疗原则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
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85593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3.png)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是两种不同的贫血类型,它们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对这两种贫血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而血常规检验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一、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β-球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β-球蛋白链合成障碍,从而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功能。
其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肝脾大和骨髓增生不良等症状。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Hb和RBC显著降低,以及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增多。
(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地中海贫血患者的MCV降低,MCHC升高。
这是由于β-球蛋白链合成受阻,α-球蛋白链过量合成,导致Hb 出现异常增多,红细胞平均大小减小。
(3)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小板数量和PDW通常正常。
这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体积大,但数量不足所致。
(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地中海贫血患者白细胞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也正常。
二、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铁摄取或利用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
它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纳差、头晕、心悸、口干、舌质红色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验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
在鉴别诊断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存在疑点,需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以最终确定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与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小细胞性
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海洋性贫血: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
血涂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
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增高
3.慢性病性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
小细胞性,血清铁、
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4.转铁蛋白缺乏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获得性),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可有溶血、脾脏肿大,
尿液颜色加深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的难治性贫血有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有时不
高甚至降低,骨髓也可低增生。
但有病态造血现象
3.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前者可
测及外周成熟血细胞的自身抗体,后者可测及骨髓未成熟血细胞的自身抗体
4.急性白血病(AL):特别是白细胞减少和低增生性AL,早期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外
周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
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幼)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5.恶性组织细胞病:常有非感染性高热,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出血
较重,全血细胞减少。
多部位骨髓检查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
反应缺铁最敏感的指标是:血清铁蛋白
缺铁首先表现为骨髓幼红细胞外铁消失
缺铁性贫血治疗目标是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即有正常的铁储备
首选脾切除治疗的溶血性贫血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出血倾向最明显的急性白血病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