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运用辩证否定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
我们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批判其错误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
要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横向空间上看,随着“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从纵向时间上看,它都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历史来进行建设。
所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必须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但关键在于如何吸取。
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方法论的视角上看,这一吸取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能因以往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失误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第二,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来研究和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
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而必须使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必须坚持科学的扬弃原则。
具体说来:(1)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必须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这是科学吸取的起码要求。
(2)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即使对之合理成果,也不能照搬,而必须既克服又保留,从中“拯救”出对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进而加以“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发展。
(3)在“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过程中,坚决反对思想表层的简单罗列、类比,反对“洋瓶装洋酒”和“旧瓶装旧酒”,特别是要反对“新瓶装旧酒”或“中瓶装洋酒”,人为地使儒学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对此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哎呀,说起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传统文化是妈妈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外来文化是爸爸的新衬衫,时尚又好看。
”这只是一个比喻,我们不能真的把传统文化
当成裹脚布,也不能真的把外来文化当成新衬衫。
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对待这两种文化。
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不是对立的。
就像妈妈的裹脚布和爸爸的新衬衫一样,虽然它们看起来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妈妈的裹脚布虽然又臭又长,但它能保护我们的脚不受伤害;爸爸的新衬衫虽然时尚好看,但它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保持温暖。
同样,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也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有缺点就一概否定,也不能因为它们有优点就盲目追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欣赏它的美,也要学会批判它的不合理之处。
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快餐,觉得这样省时省力。
但是,快餐里面含有很多油盐糖分,对身体不好。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学习如何制作健康的食物。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有选择地接受。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都在学英语就觉得自己也一定要学英语;也不能因为别人都在用苹果手机就觉得自己也一定要用苹果手机。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
我们要像对待妈妈的裹脚布和爸爸的新衬衫一样,既尊重传统文化,又拥抱外来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前途。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尊重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道德准则。
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和研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将其束之高阁,更不能肆意扭曲和篡改。
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找准传承发展的路径,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精髓。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但也有局限性和缺陷。
在对待传统文化时,要有扬长避短之智慧,积极发扬其中的优良传统,同时对其中不合时宜的方面进行革新与改进。
只有在保持传统文化核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融入现代生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再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全民参与。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从政府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
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家庭要传承和培养家庭传统文化;社会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等等,只有全民参与,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最后,融合中西文化,实现文化共荣。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精深的内涵,对待传统文化要超越国别之分,融合中西文化,实现文化共荣。
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文化的科学理性和艺术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融合的大潮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推进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文化呢?
我们要学会尊重。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和魅力。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某种文化就一概否定,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某种文化就盲目崇拜。
要学会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它们。
我们要学会借鉴。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理念,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西方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等品质,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增添新的活力。
我们要学会创新。
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艺术形式;我们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
我们要学会传播。
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要将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
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以便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要做到尊重、借鉴、创新和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尽的色彩。
在对待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在对待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今天给各位分享在对待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应持有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拓展资料: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of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灿烂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某些消极腐朽的成分,如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男尊女卑、权力崇拜、等级观念等。
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即外来文化,其中有优秀的文化成果,如珍爱生命、尊重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科学精神、民主思想等,但也有消极腐朽的内容,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那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首先是继承问题。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文化成果,也有消极腐朽的内容,那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是创新问题。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使中华民族文化以其深厚的东方底蕴、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再次是借鉴问题。
对于外来文化,除了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批判地继承外来文化之外,还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
批判地继承外来文化,最终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服务的。
例: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相关链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理念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外国朋友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感兴趣。
材料二: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隆重举行。
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用奇妙的创意、高科技的手段、动人的表现手法,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
当开幕式表演奏响第一个音符,当演员迈出第一个舞步,当会场打出第一缕灯光……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中国”豁然展现。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外来文化就像一阵新鲜的风,忽然间闯进我们的生活,哇,感觉真是太酷了!我们总是听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话说得好,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多看看呢?想象一下,当我们走在街上,听到不同的语言,看到各种各样的服饰,那种热闹劲儿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对待外来文化,咱们得摆正态度,不能像井底之蛙,只盯着自己的小圈子。
说到外来文化,很多人可能会皱眉头,哦,担心自己的传统文化被冲淡,害怕外来文化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啊,没必要那么紧张。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早就有“百家争鸣”的精神了。
外来文化的涌入,恰恰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想想看,外面的世界那么丰富,咱们能不能借鉴一点,吸收一点,让自己的文化更加多彩呢?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吸收了不同的养分,长得更壮实,更有生命力!说实话,很多时候外来文化其实和咱们的传统文化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碰撞出火花。
比如说,大家都爱喝茶,但外国的咖啡文化也是相当有意思啊!有时候在咖啡馆里,喝一杯香浓的咖啡,聊聊天,心情真的超级不错!这不就是文化交融的美妙之处吗?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加入一些外来的元素,未尝不是一种新的体验。
再说了,接纳外来文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开阔眼界。
你看看,很多年轻人爱追的那些日韩剧,啊,那剧情真的是让人停不下来,搞得我也忍不住想去学习点儿外语。
甚至有些老外学汉语,还特意来中国找感觉,哇,真是可爱到不行!这时候我们可以想,外来文化不仅仅是借鉴,更是一种交流,大家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不过,当然也得保持自己的文化底线,毕竟自己的根在哪儿,心里得有数。
就像咱们吃饭,不能光吃外面的快餐,偶尔也得吃点家里做的饭,吃得香啊。
外来文化不是要取代我们,而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调味。
走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再回来和家里人分享,那个感觉真是太好了,仿佛把整个世界都带回家了。
我身边的朋友有很多都热衷于旅游,去不同的地方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们常常回来给我们讲那边的趣事,我听得都快笑趴下了!有人在西方的节日里,看到人们穿着奇怪的衣服,非要尝试一下,结果就成了大笑话,但那份勇气和好奇心,真让人佩服。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201李莹多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现今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需要面对事实进行理性试探,做出选择,幸免陷入类似“第一推动力”的思维误区。
“传统文化”成为试探的问题对象是因为现实中面临着社会道德重建的问题。
回到传统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传统既不是负担,也没必要固守不变,而是应看成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
不能因传统而作茧自缚,也不能因外来文化而妄自菲薄。
现实中西方文明正慢慢地融入咱们的传统中,这正是今世历史的启发。
社会历史的进展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展,进行不同文明的充分对话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面对今世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中华民族要有充分的自信,结合现实国情进行自我确证,以开放的胸怀完成社会道德重建。
较之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是有其自身缺憾的,中国文化是先在一个广大规模上慢慢充实其内容,而西方文化那么常由一较狭小的中心点向外伸扩;更深层次的讲,中国人的上帝是情感的,可谓接近于体会的,因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观中强调意境的运用,抒发个人情感,这在中国传统文人画有深刻的表现;而西方人的上帝是逻辑的,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绘画比较强调法那么的运用,如黄金分割、核心透视在画面中的运用。
正如钱穆所讲“因中国人观念中不重分析,因此也没有理论上的说明,一切发觉遂只变成像是技术般的在社会传布,缺乏了学理的说明与再探讨。
如此那么像是使后起的人仅能够心领神会,不易继续仿照前进,这亦是造成了中国科学界一极大地缺憾”。
在中国,“天帝”不具有万物起源、唯一、第一推动者、神意目的论这些含义。
一方面,天命关于人具有决定性的主宰效应,因这人必需服从;另一方面,人在必需遵循天命的同时,又能够关于天命产生反馈性的阻碍,或是踊跃实现天命,或是致使天命变更。
而在希腊宗教中,命运那么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阻碍制约,超绝于一切之上,其地位亦如造物主或上帝,其义不可知,其命不可改,因此现在期的命运是一种决定论。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嗨,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毕竟我们的文化可是博大精深,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文化不断涌入。
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文化,让它们和谐共存,而不是互相排斥。
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外来文化是我们的枝叶。
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而枝叶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养分。
所以,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根,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枝叶。
我们要学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让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尊重它,学习它,传承它。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诗词歌赋,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
这样,我们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它。
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美,从中找到共同点,增进彼此的了解。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外国的电影、电视剧,听听外国的音乐、歌曲,阅读外国的小说、散文。
这样,我们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也要注意区分它们的价值。
有些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但有些外来文化可能并不适合我们。
我们要学会筛选,把那些有益于我们的文化元素留下来,把那些对我们没有帮助的文化元素淘汰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
我们要像一棵大树一样,既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内涵、有魅力的人。
所以,伙计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题目: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论文摘要:要想正确的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就必须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
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
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关键字:辩证的否定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选择与处理,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正文:“文化”一词有多种含义。
中国古代最早对文化的解释出自《周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强调文化的教化人的作用,而在西方,英国的泰勒则认为:“文化或文明从一种广泛的人种学意义上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所有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这里的文化主要反映人的属性以及人化的过程。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的总和。
也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也就是人化,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化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
一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化积淀的历史。
文化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即通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
它构成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中最为活跃和易变的因素。
二是制度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社会的法律、制度和体制等内容。
它比物质层面的文化具有稳定性。
三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在改造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内容。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每个民族的文化
都有自己的精粹。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
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每一国的文化都有良莠之别。
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
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展下 的社会转型期 ,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 ,否则 ,在全球化时代 ,
我们 的文 化 身 份 和 文 化 之 根 将 会 丧 失 。
中华 民族 有 五千 年 的悠 久历 史 ,悠久 的 历史 传 承 了众多 灿 烂 的 华夏 文 明。产 生 了数不 清优 秀 的传 统文 化 ,其 中 的一部 分一 直 延续
现 断层。面对上 一世纪八十年代 以来 ,风靡 全国的卡拉0K、流行 歌曲 热潮 ,传统 的庙会 、灯会 以及 区域性 的传统文化活动显得苍 白无力。在 旅游 地区 ,民族传统文化活 动已经成为商业行为 ,失去了群众性的参与 这一群众文化基本特征 。 传统 文化是 民族 文化 的活化石 和永不沉没 的载体 ,是中华 民族 在
[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有节 日般 的传统文化活动 。但 自从上一世纪 的八十年代以来 ,在形式多
对 时 代 特 点 的适 应 差 ,传 统 的核 心 地 位 已逐 渐 削 弱 。最 突 出 的 一个 表 现
材 料一 :2 0 年 春节 ,一篇 《 06 保卫 春节宣 言 》的网文 ,使 “ 保卫 显示5 . 45 %的被调查 者认 为 “ 春节逐渐被淡漠 ”,72 .%的人 认为 “ 春节 正被洋节取代” 。与春节的冷相对应的是洋节的火爆 ,圣诞夜万人攒动
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 人类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度沸沸 扬扬 的中韩端午节 “ 申遗”之争以韩 国的抢先 申报胜利而告终 。 读 完上 述 材 料 ,每 一 位 热 爱 传 统 文化 的 中 国人 的都 深 受 “ 刺 激 ”。韩 国以端午的名义 申遗成功 ,给予我们的文化提醒是 :在经济发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doc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doc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又维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精神象征。
任何一个民族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都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而传统文化正是这个民族独特性和个性的重要体现。
传统文化不仅为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其次,传统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形态。
二、外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外来文化是指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形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外来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而促进我们的思考和创新。
外来文化的引入也可以为我们的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外来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引入外来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促进我们的文化创新和发展。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时,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引入外来文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制作: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VS
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为国家之命脉, 国家之所兴也乃与文 化!——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纪念碑文 ——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纪念碑文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河山
厚重的历史
当下的我们在干什么? 当下的我们在干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迁 都 洛 阳
北魏
隋唐宋元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
开放的社会世 界的中心枢纽
绚丽多姿的唐三彩 中的外国人形象
明清及近现代
洋务运动
郑和下西洋
闹饥荒的农村
繁华的上海滩
我们当下应该怎么做? 我们当下应该怎么做?
一 永远不抛弃传统文化,坚持 永远不抛弃传统文化, 以其为根本,充分发掘传统文 以其为根本, 化的内涵,掌握其精髓! 化的内涵,掌握其精髓! 二 始终不排斥外来文化,有选 择性有目的性的吸纳一些其中 的优点,给传统文化增添新活 力!
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以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为标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既要接纳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新元素,又要传承和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那么,如何正确地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接受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是要保持开放的思维。
我们要敞开心扉,接纳外来文化所带来的新鲜事物和新观念。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只有保持开放的态度,才能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之处,促进自身的发展。
接受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是要有辨别力和选择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外来文化都适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力来筛选和选择。
我们要保留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特色,不能盲目地接受外来文化,否则会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和失去独特性。
第三,接受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是要有适应能力。
外来文化的引入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我们要有足够的开放心态和适应能力来应对。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它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和保护的。
我们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使之得以更好地发展。
接下来,谈谈传统文化的正确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我们要尊重和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好它。
首先,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传授给后代,使他们了解、认同和传承传统文化。
其次,传承传统文化要有创新的思维。
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保护传统文化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媒体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宣传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尊重和平衡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历史传承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民族的智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而外来文化则是由其他民族或国家传入的文化元素,它能够带来新的思想观念、技术和艺术形式,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丰富文化内涵也有积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认识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根基,它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指导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融合。
外来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避免盲目模仿和西化,以免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
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中,我们应该寻求平衡和和谐。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适应。
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独立性,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和消解。
只有在平衡和和谐中,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尊重和平衡的。
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开放心态,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
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中,我们要寻求平衡和和谐,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独立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持有开放、包容和批判的态度。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价值观和智慧。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欣赏其独特之处,同时也要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完美无缺,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更新和演进。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可以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创新。
通过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
然而,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时,我们需要保持批判的精神。
不应该盲目接受一切,而是要审慎地分析和评估。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过时的观念,我们应该勇于摒弃和改进。
同样,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也需要筛选和辨别,避免盲目跟风和全盘接受。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找到平衡。
既要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又要积极融入全球文化的大家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
总之,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包容、批判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你对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有特别的看法吗?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哦。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第一题答案绚丽多彩的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融入国际现代化实际大舞台中,还应考虑到传统元素在文化当中的特点、价值以及传统元素,中国文化才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
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
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
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
所谓弘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继承性,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
二是选择性,弘扬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
三是时代性,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文哎呀,说起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个问题,我觉得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啊。
毕竟,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有时候真的很难分辨哪些是咱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哪些是外来的文化入侵呢?咱们得明确一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吃点儿辣味儿的菜,有的时候我们又需要吃点儿清淡的菜。
同样地,我们在接触文化的时候,也要学会欣赏和包容。
有些外来的文化元素确实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新鲜感和乐趣,比如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玩儿游戏,而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来文化。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外来文化元素很有趣就完全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啊。
咱们中华民族可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新鲜感就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我觉得,首先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接触外来文化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筛选,看看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哪些是对我们有害的。
就像吃东西一样,我们要懂得区分哪些食物是对身体有益的,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
同样地,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我们也要懂得分辨哪些是有益的文化元素,哪些是对我们有害的文化元素。
我们要学会创新。
传统文化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如果一成不变地传承下去,难免会变得陈旧和僵化。
所以,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也要学会创新。
就像现在的京剧一样,虽然它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现在的京剧艺术家们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创新,使得京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我们要学会自信。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我们要有自信,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样具有吸引力。
就像现在的中国游客一样,他们走出国门,不仅带着自己的钱财,更带着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这就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创新,同时也要有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内涵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得民族文化。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的时代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其他民族传入,或本民族从其他民族引进的文化。
有人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
那看看我们现在的地产流行文化:欧陆文化、欧美文化、地中海文化、夏威夷文化。
就象看到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人们的家里又有了厨房文化、厕所文化、阳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
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固步自封,辩证的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对传统文化: (1)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不能割断历史,而要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
(2)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
要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
(3)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4)前瞻未来,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与未来。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
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
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毫无批判地一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m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著名的思想家张岱年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爱国就从了解和热爱自己国家的传统做起,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中国人。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
他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搭古人和外围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
但是继承和借鉴小可以变成替代自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继承与批判、继承与创造的辨证关系。
实践中,就要
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的解放思想,打破种种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继承、革新和创造。
二、借鉴与创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
我们中华民族不仅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枉自己的文化活动中也是最善于批判地汲取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
(1)将传统文化放在与外来文化平等的地位
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将外来文化凌驾于自身文化的不平等的状态。
这种现象是由于对外来文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盲目崇拜而形成的,是无知和不切实际造成的对人的压抑和束缚。
(2)善于分析
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民族自信心,在吸收的过程中,运用我们的智慧有分辨力的吸收和融入。
急于融入和吸收势必会牺牲自己的文化。
所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很重要。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这种文化适合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发扬和支持。
(3)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4)清醒的认识
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拿来就用不考虑长远的后果,要提防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所谓先进文化或时尚流行文化来实现对我们的“和平演变”,这听起来有点“左”但确实存在。
西方的所谓“性开放”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并演变得有中国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乐抑了多年的中国人性泛滥的程度另其创始者也望
尘莫及。
三、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融中促进人类文化的转型
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更新”或者说“复兴”,是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
它不仅是一个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而更多地表现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或世微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转型只是原有文化的更新进化,而不是产生一种完全独立的不同于原有文化的全新文化。
文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文化代替和无差别的统一。
文化的转型是一种内在创造性的转化。
就是说,特定的民族或社会文化对自身产生质疑和批判,并相应采取应变的措施,从而完成内在的创造和向强势的转化。
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那些率先进入新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和社会其文化的转型会采取自我否定和创新的方式。
总之,正是由于世界文化交融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的取舍、组合及各种矛盾的运动和调适,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才更具生命力,才能流传到今天。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其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人了不少现代因素。
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继承。
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威胁。
而整个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我们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人生命力,就要学习“江陵端午祭”的一些做法,吸引年轻人,“薪火相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中所述:“记忆对创造力来说足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
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只有及时挖掘和保护无形的文化传统,才能使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拥有数千年不坠的创造力和根植于黄土地的文化表达与幸福方式,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个体与民族的
清晰身份。
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特色和优势,各民族人民都曾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
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断进步。
所以,我嘲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f斫义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沉湎于祖先辉煌的过去,还应该积极地应对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以洋节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已经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作为比较有觉悟、有社会责任感的的群体,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保持一双慧眼,去发掘、吸取外来文化中闪光的精华部分,洋为中用。
如果要富有全球影响力,那就必要要正视汉文化以外的文化和文明,不可能回避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尝试去应对洋节等等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真正做到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