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内涵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得民族文化。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的时代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其他民族传入,或本民族从其他民族引进的文化。有人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那看看我们现在的地产流行文化:欧陆文化、欧美文化、地中海文化、夏威夷文化。就象看到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人们的家里又有了厨房文化、厕所文化、阳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固步自封,辩证的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传统文化: (1)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不能割断历史,而要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2)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要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3)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4)前瞻未来,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与未来。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毫无批判地一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m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著名的思想家张岱年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爱国就从了解和热爱自己国家的传统做起,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中国人。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他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搭古人和外围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小可以变成替代自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继承与批判、继承与创造的辨证关系。实践中,就要

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的解放思想,打破种种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继承、革新和创造。

二、借鉴与创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

我们中华民族不仅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枉自己的文化活动中也是最善于批判地汲取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

(1)将传统文化放在与外来文化平等的地位

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将外来文化凌驾于自身文化的不平等的状态。这种现象是由于对外来文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盲目崇拜而形成的,是无知和不切实际造成的对人的压抑和束缚。

(2)善于分析

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民族自信心,在吸收的过程中,运用我们的智慧有分辨力的吸收和融入。急于融入和吸收势必会牺牲自己的文化。所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很重要。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这种文化适合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发扬和支持。

(3)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4)清醒的认识

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拿来就用不考虑长远的后果,要提防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所谓先进文化或时尚流行文化来实现对我们的“和平演变”,这听起来有点“左”但确实存在。西方的所谓“性开放”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并演变得有中国特色已是不争的事实,乐抑了多年的中国人性泛滥的程度另其创始者也望

尘莫及。

三、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融中促进人类文化的转型

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更新”或者说“复兴”,是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一个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而更多地表现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或世微文化的交融。文化的转型只是原有文化的更新进化,而不是产生一种完全独立的不同于原有文化的全新文化。文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文化代替和无差别的统一。文化的转型是一种内在创造性的转化。就是说,特定的民族或社会文化对自身产生质疑和批判,并相应采取应变的措施,从而完成内在的创造和向强势的转化。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那些率先进入新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和社会其文化的转型会采取自我否定和创新的方式。

总之,正是由于世界文化交融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的取舍、组合及各种矛盾的运动和调适,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才更具生命力,才能流传到今天。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其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人了不少现代因素。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继承。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威胁。而整个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我们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人生命力,就要学习“江陵端午祭”的一些做法,吸引年轻人,“薪火相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中所述:“记忆对创造力来说足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只有及时挖掘和保护无形的文化传统,才能使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拥有数千年不坠的创造力和根植于黄土地的文化表达与幸福方式,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个体与民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