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宽窄活动反思的内容
幼儿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
![幼儿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43c374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2.png)
幼儿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背景与教案介绍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的各种感性经验,其中包括比较体验。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曾在一次教学中设计了“宽窄比较”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提供了不同尺寸的砖头和若干个长条形木板,其中有些木板比砖头宽,有些木板比砖头窄。
然后,我让幼儿们自由地搭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建筑模型,比较砖头和木板的宽度,寓教于乐。
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清晰这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到宽度这一概念,并为后续的比较学习打好基础。
但是,在设计教案时,我没有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表述。
结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幼儿在把砖头和木板搭建成模型的过程中,没有能够清晰地表述出“这个木板比这个砖头宽”的概念。
“宽”这个概念很容易被幼儿们理解,但是“比较”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很难掌握。
应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表述,并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 考虑材料的质量为了降低教学成本和难度,在设计教案时,我使用了较为廉价的砖头和木板。
但是,这些材料的质量可能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一些木板和砖头往往会由于质量不好而容易断裂或者损坏。
这不仅会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困扰,而且也会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提高教学品质,我们应该选择质量较好的教材和材料,避免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对学习产生影响。
3. 多元互动,促进发散思维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有给孩子们提供太多的引导和指示,而是更多地让他们自行发散思维,自由创造。
结果,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一个好的教学方式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控制模型,而是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多元性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充分考虑互动性的因素,没有在孩子们的自由创造过程中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约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d8c08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d.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这堂班级活动课主要是以“比较宽窄”为主题,让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宽窄概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和绘画等多种方式,孩子们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宽、什么是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比较物品的宽窄大小。
回顾这次活动,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首先,本次活动设计的教学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能够达到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和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从而认识到了“宽窄”的概念,并在绘画环节中体现出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而幼儿园老师也能够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其次,教学方式多样,丰富多彩,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这堂课采用了游戏、活动和绘画三个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宽窄,较真儿比较大小,而在绘画环节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绘制自己眼中的“宽窄”,从而通过绘画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知识。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适度引导,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让其自主学习,促进孩子们的自我思考和探索。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活动中和孩子们互动,及时引导他们正确的认知物品的大小。
要防止因为孩子不能理解问题而产生焦虑、压力和挫折感。
最后,在课程设计之前,更需要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力。
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内容要有条理、有针对性,更应当思考如何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综合而言,本次班级活动课的设计暎哦那个主题紧扣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同时在活动中也特别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互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要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思维,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营造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0dfee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8.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1. 活动背景本活动是在幼儿园中班进行的一堂数学课,主要针对幼儿园儿童对宽和窄的概念进行教学,引导幼儿通过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到宽和窄的不同。
2. 活动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的教学,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宽和窄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比较;2.能够观察、描述生活中物品的宽度和窄度,从而加深对宽和窄的理解;3.能够使用简单的量词进行描述。
2.2 活动材料1.木板、铁丝、塑料袋等不同材质的条形物品;2.宽窄板块;3.直尺、量杯。
2.3 活动过程活动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环节1:概念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品,并让幼儿分别判断它们是宽还是窄,引导幼儿了解宽和窄的概念。
环节2:比较宽窄将不同材质的物品放在宽窄板块上,让幼儿比较它们的宽度和窄度。
比较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使用量词,如“更宽些、更窄些”。
环节3:活动延伸在比较宽窄后,可以让幼儿自己寻找物品进行比较,如找到同样大小但材质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
3.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3.1 活动准备本次活动的准备时间较短,需要更提前地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和材料,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2 活动实施在比较宽窄的环节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比较物品,以增强幼儿的比较能力。
另外,在使用量词时,老师需要解释清楚其含义,让幼儿明白量词的作用和用法。
3.3 活动评价评价部分需要更具体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估,比如幼儿对宽和窄概念的掌握程度、对量词的理解和使用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4. 结论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幼儿对宽和窄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宽和窄的认识。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以提高幼儿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638d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9.png)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宽和窄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宽窄的概念进行比较。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将宽窄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宽窄不同的物品(如书本、纸板、积木等)。
2.学具:每组幼儿一套宽窄不同的物品。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宽窄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宽,什么是窄吗?谁能举个例子?”(二)基本概念学习1.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向幼儿解释宽和窄的概念。
2.教师示范如何用宽窄的概念进行比较,如:“这本书比那本书宽,那本书比这本书窄。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找出教室里宽窄不同的物品。
(三)动手操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宽窄不同的物品。
2.教师提出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物品按照宽窄顺序排列。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任务。
(四)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将宽窄不同的物品放在地上,让幼儿找到对应的物品并组成一对。
2.教师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宽窄的概念,如:“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窄,我要找它的朋友。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宽窄的概念。
2.在动手操作环节,我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游戏活动环节,我设计了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示范环节,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幼儿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大班数学比较宽窄游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比较宽窄游戏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d512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1.png)
大班数学比较宽窄游戏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数学比较宽窄游戏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宽度和窄度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巩固对宽度和窄度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不同宽度和窄度的物体,如纸片、铅笔、绳子等。
2. 游戏规则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两个物体的描述,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宽度和窄度。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宽度和窄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概念。
2. 游戏介绍: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游戏,说明游戏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宽度和窄度。
3. 游戏规则说明: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游戏规则卡片,解释卡片上的描述,并告诉学生他们需要比较这两个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4. 游戏实施:学生按照自己的卡片描述,找到相应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比较结果。
5. 游戏总结: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比较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对比较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6. 反思讨论:与学生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讨论他们在比较宽度和窄度时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7. 知识拓展:通过展示不同宽度和窄度的实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8. 课堂延伸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其他物体进行宽度和窄度的比较,并记录下比较结果。
教案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参与比较宽度和窄度的游戏,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提高了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然而,有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1. 游戏道具的选择可以更加多样化,以便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度和窄度的概念。
2. 在游戏规则说明环节,可以加入一些示范,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比较宽度和窄度。
3. 在游戏总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比较结果,并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下一次教学中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宽度和窄度的概念,并提升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7d8e8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1.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们的空间感知和观察力;
•学习掌握描述物品宽窄的语言表达;
•了解宽度的测量单位和方法。
教学内容
1.认识宽度
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品,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描述,了解宽度的概念。
2.学习比较
教师用两个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体验宽度大小。
比如两个纸片、两个书包、两条细长的绳子等。
3.掌握描述语言
教师引导幼儿们准确、具体地描述宽窄,如“这个瓶子的口比那个瓶子的口要宽一些”、“这个箱子长度近3米,宽度大概1米”。
4.游戏体验
教师设计宽度测量的游戏,邀请幼儿们通过量尺寸、比较大小的方式,了解宽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宽度的概念有了了解,掌握了描述宽窄的语言表达,其次也了解了宽度的测量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习惯性地使用了“对错”、“好坏”等评价性的词语,但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应该避免使用这些词语,不要给幼儿评价标准,而是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在鼓励和肯定的基础上,让幼儿发展自己的思维、表达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设计活动,加强幼儿们对比较宽窄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让幼儿们带来不同宽度的物品,比较大小,或者设计“宽度接力”游戏等,这些
都可以让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f8144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7.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反思1. 引言数学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
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比较宽窄”的数学教学活动。
在这篇文档中,将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能够分辨物体的宽度差异; -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能够用“宽”和“窄”这两个词来描述物体; -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判断。
3. 教学准备为了让教学更生活化和趣味化,我准备了以下教学材料: - 不同宽度的木块、笔、书本等实物; - 幼儿绘本《小红帽》中的图片。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在课程开始时,我通过幼儿绘本《小红帽》中角色的形象,介绍了“宽窄”的概念,并与幼儿共同探讨了宽窄的特点。
4.2 操作实物进行比较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宽窄的概念,我准备了不同宽度的木块、笔、书本等实物。
我首先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不同物体的宽度,然后请他们模仿我进行观察和比较。
幼儿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个活动,他们互相比较不同物体的宽度,并用手指比划出宽度的差异。
通过实物的比较,幼儿们更清楚地理解了宽窄的概念。
4.3 制作比较图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宽度的理解,我要求他们用彩笔在纸上画出几个不同宽度的线段,并进行比较。
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操作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画完线段后,我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和鼓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4 小结部分在课堂最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简单的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幼儿们更好地理解了“比较宽窄”的概念,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用“宽”和“窄”来描述物体的宽度。
5. 教学反思与改进5.1 优点这堂课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实物比较和绘制图形来理解“宽窄”的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f4fb9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d.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案:比较宽窄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比较宽窄的形状来培养其数量感。
2.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宽度量表进行测量。
3.通过比较数量大小来让学生学习比较符号“>”,“<”,“=”之间的区别。
二、教学准备
材料:同宽的两个木头,不同宽的木头,宽度量表。
三、教学过程
1.为学生介绍宽度量表,告诉他们宽度量表可以帮助他们比较物体的宽度。
2.让学生自己测量木头的宽度,然后对比两个木头的宽度。
让学生用“>”,“<”,或“=”来表示两个木头的宽度。
3.让学生用宽度量表来测量不同木头的宽度,然后进行比较。
4.分组互动,口头描述比较两个物体宽度大小。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受学生欢迎,他们认真思考比较宽窄的问题,并用正确的比较符号表示他们的测量结果,这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比较数量大小的基本概念,可以开展下一步更深入的数学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缺乏测量技能的练习,所以今后计划在每次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实物用于测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3a960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e.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得和区分宽和窄的概念。
2.能够通过察看和比较物品的宽度,简单地进行排序和归类。
3.能够基于对宽度的理解,进行简单的量比较。
二、教学内容宽和窄三、教学重点1.培育幼儿区分宽窄的本领。
2.培育幼儿谈论和比较物品宽度的本领。
四、教学准备图片、玩具比较器、卡片、标尺五、教学过程1.启发性引导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宽”和“窄”的概念。
老师拿出一张比较宽的卡片和一张比较窄的卡片,让孩子们对比两张卡片。
然后询问他们两张卡片有什么区分。
让孩子们发觉卡片的长度不同,而宽度也不同,这就是宽度。
孩子们学到了宽和窄的含义。
2.真实物品学习老师拿出一些具有不同宽度的玩具和物品,让孩子们感性认得宽和窄。
然后,老师拿出一个玩具比较器,让孩子们依据它来比较每个玩具的宽度。
孩子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比较宽度的方法。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同学自由组合分类宽窄不一致的物品。
帮忙孩子们进一步感性认得。
3.情境故事学习老师通过情境故事的形式,进一步教孩子们如何比较宽度。
例如,讲一个小蚂蚁碰到了一条宽窄不一的木板,它必需通过这个木板才能找到本身的家。
这时候,蚂蚁就要学会如何比较宽度,看看本身是否能过去。
通过这样的情境故事,让孩子们进一步认得宽窄的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4.游戏活动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宽”和“窄”的理解。
例如,让孩子们通过察看一些物品的宽度来进行排序,或者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不同的水果宽度,来选择本身最爱好的那个水果。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能够认得和区分宽和窄的概念,通过察看和比较物品的宽度,简单地进行排序和归类,并能够基于对宽度的理解,进行简单的量比较。
幼儿阶段是培育孩子们运用数学基本概念和计算技能的关键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以直观、示例和体验为主,让孩子们在感性的认得中渐渐形成概念。
同时,老师要注意把握幼儿的认知特点,重视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生活的应用价值。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ddce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6.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理解并比较“宽”和“窄”这两个概念。
•学生会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物品比较“宽”和“窄”。
•学生能够利用自然材料、实物模型等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各种物品和场景,引导学生注意到周围的事物中哪些是“宽”,哪些是“窄”,并向学生提出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问题,如“你觉得教室的门是宽还是窄?”“你们都喜欢喝哪个杯子里的水?它的口是宽还是窄?”等等。
通过对物品的比较,引出“宽”和“窄”这两个概念。
2. 讲授概念教师根据学生们关于“宽”和“窄”的各种认知情况,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简要说明,并利用实物进行示范。
同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它的宽度、长度、高度等特征,巩固对这两个概念的概念理解。
3. 活动探索教师在学生自由游戏的环节中,提供各种有关“宽”和“窄”的游戏和玩具,让学生进行各种自由活动,体验物品的“宽”和“窄”。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以及描述不同物品的“宽”和“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概念。
4. 手工制作教师提供各种天然材料和辅助工具,让学生自由制作一些跟“宽”和“窄”有关的手工制品。
如用小条帘子线,穿上小绕口,做成“宽窄不一”的项链;用竹子,制作成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长条竹笛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宽”和“窄”的不同,进一步夯实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全课所学的内容,回答学生的提问,以便促进学生对“宽”和“窄”这两个概念的加深理解。
三、教学评价本堂教学活动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文化教育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和数学的兴趣。
在游戏和手工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尝试、探索和实验,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发现、解决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aa6b5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4.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宽”、“窄”等比较词汇;2.认识并理解不同形状、大小、长度的物品;3.能够正确地比较物品的大小和长度。
二、活动准备1.展示物品:宽窄不同的板块、长短不同的绳子和棍子、大小不同的水果等;2.准备一份活动小册子,内含教师要点和练习任务。
三、活动流程1. 游戏环节教师在课前引入形容词“宽”、“窄”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然后有选择地展示些多样的物品,引导学生们进行不同的排序、比较积累经验。
2. 小组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活动小册子中的任务,例如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找出哪些物品宽或窄、哪些物品长或短等等,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3. 整体复习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活动中发现的经验和归纳出的规律。
并引导学生们能够从生活中更多地寻找不同大小物品、比较并分析它们的区别和相同点。
四、教学反思•在比较游戏中,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找一些早就确定好大小的物品进行比较,着重发挥“熟悉感”的影响。
这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尝试找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物品来进行排序和比较。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使用长短等比较词语在理解和操作上较为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更具有意义的、常规化的物品进行宽窄比较,并着重指导他们理解文章中相应的描述词。
•活动小册子的不同任务对学生们的要求也稍有不同,需要教师掌握好整个过程的节奏和难度,灵活调整其中的练习内容。
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中融入多种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孩子们对比宽窄、长短等大小问题的认知。
五、总结通过本次活动,预计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比较、观察、测量等能力,同时提高幼儿对于大小和形状特征的敏感度。
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融入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中班数学比宽窄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比宽窄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ded5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4.png)
中班数学比宽窄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数学比宽窄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区分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2. 能够利用简单的比较词语进行物体的宽度和窄度比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物或图片示范物体,白板、彩色粉笔、比较词语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准备:清晰明亮的教室,让学生能够清楚看到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图片或实物示范不同宽度和窄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参与讨论。
b.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有时候会很宽,有时候会很窄,你能说出来吗?2. 呈现:a. 将示范物体放在白板上,让学生分别观察并用手指指向物体,并讨论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b. 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比较词语描述物体的宽度和窄度,例如:“这个物体很宽,那个物体很窄。
”c. 教师辅助学生将比较词语用卡片形式展示在白板上,方便学生进行对比。
3. 实践:a. 分发给学生一些具有不同宽度和窄度的物体或图片。
b. 让学生自由比较这些物体的宽度和窄度,并尝试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例如:“这个物体比那个物体宽一点。
”c.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拓展: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发现更多宽度和窄度的物体,并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
b. 学生可选择一些他们有兴趣的物体进行比较,以发展他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c.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宽度和窄度对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为什么某些门比其他门宽?为什么某些铅笔比其他铅笔窄?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理解并区分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们学会了用简单的比较词语描述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他们也很好地参与了课堂讨论,并在实践环节中能够自由比较不同物体的宽度和窄度。
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可能在用比较词语描述时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引导。
另外,在教学中,我希望更多地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更多实际生活中宽度和窄度的例子。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502c5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6.png)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孩子不断的变宽变窄,可以正确的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宽度和宽度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进行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1.使用儿童读物的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宽度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让孩子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宽度。
教学反思:继续引导孩子在教室、幼儿园、家里注意什么是宽,什么是窄。
请用绳子或其他东西丈量自己的小床,父母的大床,家里的餐桌,书桌,茶几。
看看有什么不同。
让孩子学会在户外用步幅、脚印、竹竿、绳子等进行自然测量。
,并比较道路、墙壁等的宽度。
百科:宽度是三维空间中相对较短的维度。
另一层含义有辽阔的地域、宽宏大量、安逸和富裕。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视觉比较,引导孩子尝试与物品进行自然的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进行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e613c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c.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教案目标:1. 能够识别和描述宽窄的概念。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宽窄概念。
教具:1. 宽窄纸条。
2. 模型房屋。
3. 彩色标签。
4. 彩色圆环。
5. 彩色跳绳。
学习过程:1. 入门活动:老师向同学们呈现一张地图,问同学们这张地图有多宽,让同学们发表本身的看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认得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大小,来判定宽窄的概念。
2. 引入活动:1)呈现宽窄纸条,让同学自由触摸、折叠、比较,询问同学们纸条的宽度。
2)引导同学们理解宽和窄的概念,表达本身的认得和感受。
3)回归活动:1)呈现一模型房屋,让同学看看房屋内的门、窗,询问同学们这些门、窗有多宽多窄,并引导他们以本身的手掌大小来比较。
2)询问同学们,假如要在房屋里再放一张床,需要用多大的门。
3)让同学们相互交换标签,标出房屋内的门窗谁宽谁窄。
4)提示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碰到宽和窄的场景,例如商店的门和道路的车道,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宽窄的概念。
4. 拓展活动:1)拿出彩色圆环和跳绳教具,让同学们比较大小,形成圆形和长条形的差别。
2)得出结论,长跳绳比短跳绳更简单旋转,彩色圆环比较宽的一面更简单穿过手指。
5. 总结活动:反思:此次教学活动,我采纳了较多的实物模型,让同学们通过察看和触摸来深入理解宽窄概念。
在引导同学把宽窄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时,我希望能多采纳一些实在的场景示范,比如:分析桌子、床、门的宽窄,分析汽车道、脚踏车道、人行道的宽窄等。
另外,教具上也可以再丰富一些,做到更加多样化,以让孩子们有更快、更简单地理解宽窄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95e9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8.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活动反思1. 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中班幼儿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宽度,培养他们的大小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2. 活动准备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需要以下物品和教具:•几个不同宽度的木块•卡片•盲目确保以上教具准备齐全,并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检查,确保教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活动过程3.1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首先,我会给每个幼儿一块木块,并引导他们观察木块的宽度,并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宽度”。
接着,我会给幼儿两个木块,要求他们比较两个木块的宽度,并告诉我哪个木块更宽。
我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比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幼儿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他们的观察和判断。
我会和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某个木块更宽,或者为什么两个木块一样宽。
3.2 游戏活动:找最宽的木块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我会组织一个游戏活动。
我会在教室里放置几个木块,其中一个木块是最宽的。
幼儿需要通过比较木块的宽度来找到最宽的木块。
在这个活动中,我会鼓励孩子们一起合作,互相帮助。
我会提供提示和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并能找到最宽的木块。
3.3 目标检验:分类卡片为了检验幼儿是否理解了“宽窄”的概念,我会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上会有两个图案,一个宽一个窄。
幼儿需要根据图案的宽度将卡片分类。
我会观察幼儿的分类能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我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为什么某个图案是宽的或窄的,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于比较宽窄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他们能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宽度,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然而,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幼儿在比较木块宽度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只关注一个维度,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宽度大小。
其次,在分类卡片的活动中,有些幼儿没有能够准确地分类,他们可能将宽的图案放到窄的一组中。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在观察和比较木块的活动中,我可以引入一些提示,如使用手指比较,或者将木块并排放置,让幼儿更清楚地看到宽度的差异。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反思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c8c71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d.png)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反思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而幼儿园的老师更是肩负着孩子们最初教育的重任。
在教学中,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老师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教学更加有计划和有效。
然而,教案的制定也需要经验和思考,一份好的教案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完善。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比较宽窄中班教案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案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核心。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是基于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的。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简单,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和技能进行。
但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二、活动的设计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发展。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中,活动的设计比较简单,主要是以课堂讲解和练习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非常强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幼儿的体验和互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讲解和练习为主。
但是,幼儿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采用更加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例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发展。
四、教学评估的方法教学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学效果。
比较宽窄中班教案中,教学评估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考试和测试为主。
但是,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例如,观察评估、口头评价等,这些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对比较宽窄中班教案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二是活动的设计需要更加丰富多样;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更加适合幼儿的认知和学习方式;四是教学评估的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d44ed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3.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感知宽度的概念,发展宽度的概念;
2.通过比较发现宽度的大小的不同;
3.形成判断宽度的能力;
4.了解宽度的应用及交流。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立刻通过观察感知到宽度的大小,掌握宽度的概念,学会比较宽度判断宽度大小。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唱一首短歌并让学生按要求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师生双边筛查,围绕“比较宽窄”的话题上。
二、新课内容学习
1. 举几个日常物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宽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比较。
2. 幼儿来到教室,让他们认识宽窄词语:窄,宽,让他们脑海中有个概念宽窄的思维;
3. 播放宽窄相关的动画或儿歌,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宽度概念;
4. 请学生观察几个物体,通过实物比较大小来掌握宽度概念,培养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行转化的能力;
5. 师生之间两人结对(或三人结对),请他们跟同伴一起比较宽窄,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三、当堂反思
让学生自我反思,通过当堂反思,让学生理解概念更加深刻,对比较宽窄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反思】
1. 这节课学什么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宽窄的概念,通过自我观察,和同伴一起比较宽窄,已掌握了宽度的概念,学会比较宽度来判断宽度的大小。
2. 本课的难点是什么?
3. 如何做好本节课?
要把握合理的步骤,把握好来来回回的环节,充分利用教具,在幼儿的感官探究中,既循序渐进又附件变化,让幼儿学习更加有趣多彩。
幼儿园中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推荐五篇)
![幼儿园中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c6cb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0.png)
幼儿园中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中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比较宽窄教案反思!(1)中班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教学目标: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幼:走这条。
幼儿园辨别宽窄的律动教案反思
![幼儿园辨别宽窄的律动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49ea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c.png)
幼儿园辨别宽窄的律动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幼儿园辨别宽窄的律动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教案编写目的:这个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律动活动来辨别和理解宽窄的概念。
通过有趣而互动的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对宽和窄的感知和对比经验,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意识和概念。
教案步骤和活动设计:1. 热身活动:-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开放性对话,引起他们对宽窄的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宽窄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视觉学习: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宽窄的对象或图片,提醒孩子观察和感知它们之间的差异。
- 身体动作:设计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让孩子们模仿和体验宽窄的形状和动作。
2. 游戏活动:- 宽窄的对比: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物品(如纸张、玩具、卡片等),邀请孩子们进行比较和分类,将它们区分为宽和窄。
- 动作实践:设计一系列游戏,要求孩子们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如弯腰或张开手臂来表示宽窄。
3. 小结和反思:- 整理知识:通过问答或讨论的方式,巩固幼儿对宽窄概念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 反思分享: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和新的发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到的东西的重要性。
教案的优点:1. 活动设计灵活多样,既有视觉学习,又有身体动作、对比分类等多种活动形式,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强调互动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物品比较、动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反思和分享,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的改进空间:1. 教案中可以增加更多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宽窄概念的应用场景。
2. 在教案中加入评估和巩固环节,例如提供一些练习题或活动,检验幼儿学习的成果,并可随后进行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实践。
总结:这个教案通过多种互动活动的设计,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辨别宽窄的律动,对宽窄概念进行感知和理解。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26a98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0.png)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今天上的是数学活动:比较物体的宽窄。
活动重点:感知物体的宽窄。
难点:比较物体的宽窄,并进行排序。
活动下来我觉得在教具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本次活动是让幼儿观看小熊比赛过桥的图片,小熊过的这些桥有宽窄区别,观看完后请幼儿说说这些木板有什么不同时,幼儿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宽窄,让幼儿探索物体的宽窄,准备的彩色卡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但是这环节没有让幼儿操作完后和同伴说说自己操作的结果,让幼儿交流分享,相互验证谁对谁错。
只是请个别幼儿展示并说说结果,这样其他幼儿就没有表达的机会,还有本次活动我忽视了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小结,活动下来幼儿都会比较宽窄,预定的目标也基本达到,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高,但是我觉得本次活动幼儿表达的机会太少,虽然幼儿操作完,有个别幼儿起来说,但是我觉得如果操作完应该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操作的. 这样不仅对比较宽窄的理解更透,互相验证谁对谁错,而且也是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我觉得本次数学活动巩固的环节太小了,有个别幼儿对比较物体的宽窄还不是很明白!
数学是非常严谨的,作为新老师我觉得活动设计时考虑还不够,以后在设计时应该思考得更周全,多设计适合孩子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多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情节。
多请教平行班的老师,多观摩老教师的课。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能力慢慢的提升。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的内容
比较宽窄活动反思
今天上的是数学活动:比较物体的宽窄。
活动重点:感知物体的宽窄。
难点:比较物体的宽窄,并进行排序。
活动下来我觉得在教具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本次活动是让幼儿观看小熊比赛过桥的图片,小熊过的这些桥有宽窄区别,观看完后请幼儿说说这些木板有什么不同时,幼儿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宽窄,让幼儿探索物体的宽窄,准备的彩色卡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但是这环节没有让幼儿操作完后和同伴说说自己操作的结果,让幼儿交流分享,相互验证谁对谁错。
只是请个别幼儿展示并说说结果,这样其他幼儿就没有表达的机会,还有本次活动我忽视了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小结,活动下来幼儿都会比较宽窄,预定的目标也基本达到,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高,但是我觉得本次活动幼儿表达的机会太少,虽然幼儿操作完,有个别幼儿起来说,但是我觉得如果操作完应该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操作的这样不仅对比较宽窄的理解更透,互相验证谁对谁错,而且也是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我觉得本次数学活动巩固的环节太小了,有个别幼儿对比较物体的宽窄还不是很明白!
数学是非常严谨的,作为新老师我觉得活动设计时考虑还不够,以后在设计时应该思考得更周全,多设计适合孩子孩子感兴趣的环节,
多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情节。
多请教平行班的老师,多观摩老教师的课。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学能力慢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