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下册)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黠鼠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黠鼠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5513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a.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黠鼠赋》的生字词,如“黠”、“窥”、“蹑”、“慑”等,并理解其含义及用法。
2.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识别与转换能力,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4.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寓言故事寓意,提高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式转换、课文理解等,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技巧。
5.课堂练习中,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选取相应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黠鼠赋》中的寓言故事,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亲子关系。
7.准备下次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结合所学寓言故事,讨论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作业要求:
1.作业完成时间:周末前完成,周一上课时提交。
c.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故事情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d.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寓言故事的寓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趣味性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b.新课内容: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c.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总字数:1012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66dc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f.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c5ba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4.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4dbe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5.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
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
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
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音乐:陨。
旋律:悠扬古典。
)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ae23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5.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英雄,认识英雄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
迪克:为探索太空不惧危险;迈克:为祖国屡建战功;朱蒂丝:笑对工作、享受人生;埃里森: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罗纳德:有梦想、性格坚毅;格里高利:懂得感恩;科里斯塔: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0d33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4b.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
到。
”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
到。
”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39433a6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能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从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1. 理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驿路梨花”的故事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驿路梨花》,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e64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4.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一:《论语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2. 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和寓言故事;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生哲学;4. 提高学生的阅读、推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会分析《论语》中的名言和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见解;2. 学会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和进行逻辑推理;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哲思,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论语》1. 导入活动:播放关于《论语》的介绍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问题,如《论语》的内容特点是什么?孔子的教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 导入新课:正式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名言解读1. 回顾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名言解读:教师给出《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让学生逐句解读、分析和讨论。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句名言进行深入解读,然后向全班展示。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寓言故事欣赏1. 回顾前两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寓言故事欣赏:教师给出《论语》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则寓言故事,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第四课时:思辨与探索1. 回顾前三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思辨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第五课时:实践与运用1. 回顾前四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0132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8.png)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么不忘记?”这一句子,语言就不准确。
“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为“洗劫并烧毁”;“怎么不忘记?”这是反问句,意思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
这就犯了表意不准确的毛病,需要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引起重视,养成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第二,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如:“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
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很显然,这是一段按照空间顺序组织起来的文字,介绍河边的景象。
但无论是从内容的连贯、叙述的角度,还是句式、句序,都不协调。
因此根据空间转移的连贯性,应改为“门前是一条河,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7065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b.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309f8702020740be1e9b9c.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掌握略读法,快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事。
2、细读课文,能够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并说出“梨花”在文中的含义。
3、深化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功德”这个概念的想法。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3个问题,让学生速读课文,围绕谁是小木屋的主人写了哪些人、物和事件,说出文章构思特点所表达的效果。
考察学生速读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和理解课文结构特点的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1贯穿全文的文眼“梨花”,对三处描写的“梨花”段落进行朗读和研读,能说出“梨花”的不同含义,考察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课外延伸范文,强化学生的速读能力,结合课文主题,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社会“公德”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主题,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环节一:教师美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历经了一冬的阴霾,终于迎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的春天。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我们无边的遐思。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7607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2.png)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b330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7.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第三、五自然段段。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和第五段:1、第三段和第五段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第3段和第5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雪后的山。
秀气)4、找出第三段中最能表达作者赞美情感的一个字?本段写了哪些景色? (妙。
雪、矮松、树尖、山、草、夕阳)老师讲(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5、美句赏析:体会下面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1)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拟人。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它们的状态、样子和情态和活灵活现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山秀气的特点。
)(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垂柳的慈爱,娇美,充满生机和活力)(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济南自水面至天上的晶莹透亮,色彩艳丽的特点。
)6、读了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你心里产生怎样的感觉呢?这又是哪一种美呢?(以“山”为例说说)(阳光下的山:象慈爱的母亲,亲切温馨。
薄雪下的山:象娇柔秀美、亮丽多情的少女,令人喜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a70f3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4.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人贵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人贵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b6d56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2.png)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愚公移山》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愚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精神力量的伟大,激发他们对“人贵有精神”这一主题的兴趣。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人贵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人贵有精神》这篇课文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识别并理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成语,如“精神”、“志向”、“坚韧不拔”等。
2.技能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a.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速读、细读等方式,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和观点;
1.写作练习:请以“我理解的‘人贵有精神’”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2.课后阅读:选择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的文章进行阅读,如《鲁迅的精神》、《诸葛亮的精神》等,并完成以下任务:
a.摘抄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句子或段落;
-重难点突破设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修辞手法,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将课文中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讨论、分享和反思,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过程:
初中7下语文教案
![初中7下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be4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0.png)
教案名称:《背影》年级:七年级下册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能够领会背影所蕴含的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父爱的伟大。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出一篇感人的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如《父母的心》、《亲情无价》等,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2. 提问:你们对父母有怎样的感情?父母对你们有哪些付出?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内容。
2.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人物。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大家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背影》,让学生理解了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同时,我还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人物。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65b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b.png)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们只有根据安排编写教案,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狼》〈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驾驭重点文言词语的说明。
2、理解课文内容,创建性复述故事3、正确相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比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需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朗读的主动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打算小组流水读竞赛;②小组流水读竞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留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接着读。
2、难词难句沟通,学生翻译课文①沟通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探讨。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探讨,老师进行指导。
③老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建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索问题,我又供应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绽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油加醋”的方法来绽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支配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09b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7.png)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初中语文下学期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文言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工整的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现代文阅读•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作文训练•针对常见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写作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背景。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阅读和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训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批改。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4. 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足。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2. 作业评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3. 口语表达评估•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估,包括发音、流利度、语法等方面。
•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材:学校指定的初中语文教材。
初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_《卖油翁1》_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_《卖油翁1》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1a2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b.png)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在书上画出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
读音与老师不一样的字。 一、读 准 字 音
法就是读。指导学生读准 字音是朗读指导中最基本 的要求。
指导学生根据断句方法,边读边体会句中的停 断句需要结合句义。指导
顿。
二、读对断 句
学生断句的过程其实就是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 体会文言句式特点的过
故事。
握人物特点。
四、读出道 理
改:
。
(一个酌艺高超的卖油翁,用身手不凡却
不张扬自满的处世态度,让射艺出众的
陈尧咨心悦诚服的故事。)
经过上一个环节铺垫,最 后一次指正并修改答案,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阐述的 道理是什么。
五、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上联:陈尧咨,箭术一流骄傲自满
下联: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训 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程。
三、读懂故 事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在指导学生不断完善概括
甲同学:这是陈康肃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 文章内容答案的过程中,
改:
。 带领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这是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 能够根据表现人物动作、
乙同学:一个酌艺高超的卖油翁,用倒油的本 语言、神态的词语,关注
领,让射艺出众的陈尧咨心悦诚服的 称谓语和句末语气词,把
初一语文(下册)课件教案_《卖油翁 1》_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卖油翁》(1)
学科 教材
语文
学段: 初中
书名:《语文》 出版社:
年级 初一 出版日期: 年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威教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备课时间:2011年月日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体味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体味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认真自学,顺利达标的。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下面请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余同学认真听,若有错,随时更正。
2.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字音。
3.生齐读两遍。
4.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的同学举手。
5.指名板演(1-9)百草园的乐园生活;(10-24)三味书屋的生活。
若把第九小节划为下段,则引导:第九小节写的是什么?(离别百草园)与哪一部分关系紧密?(第一部分)应放在第一段。
提示:课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三.指导自学1小节1.引导生自学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读第一小节,其余同学思考:a. “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为什么?b.为什么“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在作者看来却是“乐园”?2.指名答,师点拨a.不矛盾。
“确凿”说明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草,而“似乎”是因为时间隔得长,作者不敢肯定。
b.景物之乐;趣事之乐。
四.作业请同学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2遍,抄到作业本上。
(下课收)教后记:永威教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备课时间:2011年月日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小节叙事写景的顺序,掌握有层次叙事写景的方法;2.体会捕鸟动作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第二小节叙事写景的顺序,掌握有层次叙事写景的方法;2.体会捕鸟动作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二.自学指导(一)1.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进行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二节,思考:1. 用“//”给本节划分层次,思考:这一小节按什么顺序写景?2.你认为本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3.这一小节对你今后描写景物有什么启发?五分钟后交流2.生自学,师巡视。
3.讨论交流(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可按时间划分。
(2)自由发言:“窜”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
低唱、弹琴:拟人,我对虫声的欣赏。
(二)自学指导(二)1.请同学速读3-6小节,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对表现百草园生活有何作用?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交流明确这一神乎其神的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的“乐园”情趣。
(三)自学指导(三)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七、八小节,用笔画出描写雪地捕鸟的动作的词语,思考: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交流明确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三.作业请同学们仿照例句写句子: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也许……,也许……”。
写到作业本上。
(下课收)教后记:永威教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备课时间:2011年月日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学习目标:1理解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体会鲁迅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2 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是:1、理解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体会鲁迅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2、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顺利达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1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2三味书屋的教学方式怎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3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加点字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4如果你是鲁迅的同学,你在百草园,三味书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5生自学,师巡视。
6交流明确。
a极方正、质朴、博学b 枯燥、乏味、陈腐、艰深c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厌倦d学生自由谈。
三、指导自学。
1请比较阅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a把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生活进行对比,有什么表达作用?我们可以在哪些类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b“研讨与练习一”的第3题。
2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明确。
a最突出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比照,这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比照,从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感受中,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
在写三味书屋时还有两处比照,一是书屋和小园的比照,小园虽小,却是一个自由的天地;二是先生的入神读书和儿童们偷偷做游戏的比照,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这两处比照又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b要求学生说。
教后记:永威教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第1课时)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备课时间:2011年月日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 讲述:同学们,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板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一) 讲述: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并及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同学。
(1)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2)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3)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三)讲述:下面,我们把这几个字齐读两遍。
(四)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生字。
可能读错的字有:掸(dǎn)簪(zān)三、二读课文,复述课文。
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自读全文,4分钟后,比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复述故事梗概。
复述得好的给小组加1分。
2.生自学,师巡视。
3.指名学生复述。
引导:谁比他复述得好?谁能复述得更好的?谁能更有创意的复述?[学生说得好,教师说:“好”、“对”。
如学生说错,其它同学更正]表扬有创意的学生并给他的小组加分。
四、作业。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
3分钟后默写。
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1.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2.生默写。
3.收作业。
4.教后记:2. 爸爸的花儿落了(第2课时)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备课时间:2011年月日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学习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一)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
(板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二)出示学习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思考题: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1.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2.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是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训练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教后记:永威教案3.丑小鸭沁阳永威学校初一语文组备课时间:2011年月日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当堂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板题,示标。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
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板题:丑小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当堂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顺利达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的字用笔标记,然后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1.生自己朗读课文,有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2.师板书生遇到的生字词。
3.生齐读黑板上的字两遍。
三、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
体会它当时的心情。
(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5分钟后找同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