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方外圆之处世哲学
“圆”,是中国道家通变与趋时的学问。
而“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可以说,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方,表示我们的原则,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代表的是方便、善巧、圆融、应机等,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
内方外圆,是精辟的为人处世原则。
它并不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
这其中,“内方”,表明了对自己理想、原则和信念的坚持,而“外圆”,则表述了与周围环境融洽协调,以减少阻力和矛盾。
方在内圆在外:内表示我们自己的内心,外表示我们接人待物为人处事;外圆表示我们为人处事要圆融一些、方便别人,而我们自己的原则要有,但原则在内心中,不必处处示人;此外内方外圆也表刚柔相济、内刚外柔的处世哲学。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可见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或三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可能这其中就存在着一个近年来十分热门的IQ与EQ的问题,也就是教育学家们念念不忘的“第十名现象”,工作后,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同学,而是当年处于中上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同学。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
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方”是为人之本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会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
因此,“行方”,就要为人正直如山、诚实守信、谦逊宽容及互敬互助。
“圆”是处世之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这是“处世”。
但,如果处世之中,若缺乏“圆”的艺术,就会郁郁不得志,很难获得成功,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人进行愉快的合作,以及建立广泛的人脉,赢得积极的支持与声誉,就要“智圆”。
固然,践行“智圆”,就要常怀感恩,和谐相处,广结善缘。
学会内方外圆,内守原则外现圆融。
这样,才能在世间做事“左右逢缘”。
管理是什么?管理就如同一个方块,加一个圆形,合在一起像我国古代的铜钱――内方外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管理就是“规矩”――中规中矩、方方正正、有板有眼、有棱有角,构成了管理的基本骨架。
管理的原始目的仅是解决如何把活生生的人放进一个个框子里,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做的事。
那时的管理以控制、命令等特殊语言为特征,形成子一个方形世界。
在管理中,不能以文化习惯、国情特殊等为借口,轻视管理的方正感;更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极限,而忽视管理骨架所能支撑的限度。
“方”管理浸透着无情,把管理看成是数字、格式、程序、规定等要素的精确运用,甚至将管理狭隘到数学方程游戏的地步。
因此,管理的“方”,远远不能涵盖管理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
随着历史的演进,管理更多地揉进人性色彩,一种以新语言、新方式和新理念为标志的现代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管理大师哈默尔说:“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两个目标并存:管理如何更加科学,管理如何更人性化。
如果有人认为追求后者比前者更加光明,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这两种追求是管理的‘阴’‘阳’两面。
”
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
作为艺术作品的优秀企业,具有无法拷贝的特性。
所以,美国GE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复制;海尔模式也休想在其他企业再现。
直接面对人的复杂性、事态的无序性和社会环境的多元陛等因素,给管理带来了艺术特性。
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锤炼属于自己的高超艺术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应该是圆形的――用扁平、非固定的管理模式把员工从旧式的金字塔式结构里解放出来。
领导者应该处在组织的中心,感觉、关注、支持和领导企业,而不是站在塔尖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正如惠普CEO菲奥莉娜所言――“公司就像一个人,有大脑、有心灵、有胆量。
如果你是一名领导人,你得征服整个人,而不只是某个方面。
员工想要看到你用智力去得到他,用情感去感动他。
”既然企业是一个生命体,管理就应表现出人性化的意识,尊重、信任、关爱员工自然成为管理的主题之一。
信任、责任、诚实、正直和忠诚等价值观往往存于无形,因此,很容易被管理者忽视。
西方工商界认为,正是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最具价值。
管理者要善于管理无形资产,使企业的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圆”管理――创造鲜活的氛围、诱人的环境和富有创造力的企业精
神。
氛围建设比赚一笔钱更困难,但谁想让企业长寿,谁就必须对此投入更多。
笔者认为,管理其实就是方在圆中,圆融于方,两者相互交融。
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既能够在有序的“方”状态下得心应手;又能在无序的“圆”环境中应付自如。
“方”是管理的精髓,“圆”就是管理的灵魂!
管理大师哈默尔说:“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两个目标并存:管理如何更加科学化,管理如何更加人性化。
”新型的现代管理模式倡导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加入“圆”的元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富有创造力的企业精神,以文化促发展。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演进和发展,管理更多地揉入人性化色彩,以规章制度为框架、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石、人性化管理为核心搭建起的“内方外圆”现代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近年来,龙烟提出了“文化治企”的管理理念,这一模式中从三个层面反映了“内方外圆”的管理艺术:在物质层面,建成现代化的新厂房和花园式的职工住宅区,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在制度层面,倡导“5S”管理,建立生产运行分析制度,整合优化自动化物流系统,启动绩效管理项目,实施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大体系一体化管理。
在精神层面,将“野性、团队、激情、挑战”的狼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强化“团结、求实、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培育“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形成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员工拥有归属感、自豪感。
企业管理是一项着眼于长期和整体的工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
“方”是管理的精髓,“圆”是管理的灵魂。
龙烟方圆交融的管理就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以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引导、约束,使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企业发展理念,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与个人的价值取向、职业信念统一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方是精髓,圆是灵魂。
我们都见过古代的铜钱。
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
它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外圆而内方。
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
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你打交道呢?这种人自然也是人生的失败者。
做人就必须方
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方”是做人之本。
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
在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那些人物无不具有“方”之灵魂。
武侠小说之所以备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在于它歌颂了一种侠义精神,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没有“方”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伦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功。
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
需要掌握为人处事,有效说话等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他们与凡人并无多大差别,有差别的只是他们具备伟人的品质。
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最终会超越他的同类,环境只能制约成功的大小,但绝无法阻止他最终取得成功。
“圆”是处世之道。
对任何问题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不顾条件而一成不变。
思考问题,多一些辩证法,少一些僵化,是大为有益的
内方外圆则谈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相处的一种原则,既不是内外都方,也不是内外都圆,太方不免会伤人,小时候,我们内外都是方的,还没有学会对社会的适应,只是率性而为,当然也可能伤人和被伤害,但一般我们不会计较,如我家小女,见到不帅的同事,旁人都说帅哥,怎么怎么,女儿却说,丑哥。
,让我好尴尬。
中国人终究是喜含蓄的,所以做人太方,会让许多人接受不了,必然地得罪许多人。
而内外都圆,没原原则,没有立场,也让人轻看,活得没有尊严,所以也不是我们的为人之道。
而外圆内方我认为还是可取的。
对外我们要适应环境,对人谦和,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少一点挑剔,责备,多一点宽容、理解,与人容易达致和谐。
如果老盯着别人的缺点看,非但不能帮助别人,反而招致反感。
我有一熟人,和哪届领导也搞不好,喜欢挑领导的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果换位思考下,每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领导也是人,也需要被理解和认同的,不妨先认同一下,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内方外圆的做法吧。
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不能忘了的是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原则,为了这个原则,有些失是值得的,这才不失为一个人,这也是一个人活着的尊严和价值部分。
生活中百合不怕失去,因为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也必有所得。
管理的精妙在于“方圆合一,方为其中”。
“管理就是原则”,也就是说,管理的本质是方的,其中最为本源的东西,就是:标准化、流程化、栅格化。
管理就是做“标准”
凡事做标准,凡事有标准。
西方科学管理鼻祖泰勒就是始于标准化的研究;福特汽车第一条自动生产流水线源自于各部位的标准化;风行全球的ISO质量体系,其本质就是由标准展开;最时髦的ERP无非信息、程序标准化的集成;PC作为产业在全球经济领域里迅速崛起,靠的就是标准化激活整个产业链,无怪乎有“一流企业做标准”之说。
所以说,不管现代管理如何演化,概念如何时髦翻新,其根本内核依然是做好标准。
这方面,恰恰是国内企业的“软肋”。
管理就是玩“流程”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很大程度地“玩”流程。
大到一个企业战略:IBM卖掉个人PC业务,本质就是缩短流程,裁掉了价值链中的累赘部分PC,集合优势做好企业市场;中到企业内部生产链的切合: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极度丰富的条件,考虑把自己的后院变成他人的前庭,把自己的弱项交给别人成为强项,聚焦自己最有效部分,最直接地靠近客户,如戴尔;小到公司内部的细微末节:为了适应外贸服装行业对交货期日趋缩短的新需求,最近笔者所在公司正在调整现有订单流程,借助于ERP信息集成优势,强调一次把事情做正确。
管理就是打“格子”
当人们发现一个人做一根针,其效率远远不如几十个人同时有分工的条件下批量性生产来得快时,就惊愕地发现了工业经济之所以取代农业(手工)经济的奥妙所在———社会化的专业分工。
组织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编织一个栅格般的有机体,精妙地把随心所欲的“人”视作具有灵性“部件”,嵌入其中,在标准面前成为惟命是从的执行者;在程序面前是忠实严格的衔接者,就像麦当劳员工一样,严格按照工艺温度,作业流程执行就好,几乎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栅格化的管理理念,并非与管理人性化相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因为,聪明的组织都会遵循这么几条铁律:给人以权力,组织才有权力;给人以空间,组织才有空间;给人以规则,组织才会有效率;给人以利益,组织才有利益。
因而,组织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放到了“栅格”里面去,理应科学地设置好可控的空间,其中包括了让人感受到应有的权、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