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3)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 折中前进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 成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效果 与局限;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效 果与局限;
3. 匈牙利改革的背景、内容、 效果;
4.匈牙利经济陷入困境。
赫鲁晓夫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 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主要内容/措施:
(1)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 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 价 格,给农庄更多的生产自 主权,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
(2)在工业方面,把众多 全国性企业转归各加盟共和 国和地方 管理,以提高地方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权。
(3)在政治方面,批判个人 崇拜,提倡集体领导,开始平反过去 的冤假错案。
──尼克松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效果与 局限: 勃列日涅 夫改革内容:(1)减少 中央 的指令性计划,(2)重视消 费资 料的生产,(3)改革管理体 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的 刺激作用。 效果:他的改革一度取得了明显的 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局限:到了执政后期,勃列日涅夫 停止了经 济体制改革,苏联的经济 发展速度明显放慢。
莫斯科
爱 尔 兰都 柏 林
英 国
布鲁塞尔 巴黎
哥本哈根

联 波恩 邦
德 国


主 德柏 林 波 兹 南

布拉格
捷克斯 洛

1 9 5 6年 波 兹 南 事 件

华沙


1 9 6 8年 “ 布 拉 格 之 春 ”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3、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 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 联合声明。
1972年9月,毛泽东在中南海 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等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 美国总统尼克松
“我们能在今 天的国际环境中着 手进行四个现代化 建设,不能不铭记 毛泽东同志的功 绩。”
1960年1月到1963年3月,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 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
1959年,毛泽东 和亚非拉各国青 年朋友在一起
1960年4月15日, 周恩来访问缅甸, 受到缅甸各界人 士的热烈欢迎
2、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恢复中 国人民共和国的合法 席位。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奉行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外 交政策,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内建设和外交 工作的支持和援助。
1950年2月14日,周 恩来在《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上签字, 同时签定的还有《中 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 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
1、建立和发展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959年2月
第二次郑州会议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抵御和平演变,避免资本主义复辟 2.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政治状况 做出了错误估计 3.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煽动、利用
2、文化大革命的经过
1965年11月 —1966年12月 1967年1月 —1969年4月
1969年5月 —1973年8月
淡定八人组:
刘岚霞、阳言君、杨红梅、 于思思、罗元清、邓艳萍、 龚宜敏、屈利辉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

这一政策容许各种各样的生产——社会主 义的、合作社的、甚至资本主义的。
——(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多种经济
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 1913年水平。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
有人说,新经济 政策与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相比是 历史的倒退。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不同意。新经济政 策是列宁对对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成 功探索。它的实施 大大提高了劳动者 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国民经济的恢 复,巩固了工农联 盟,稳定了苏维埃 政权。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4、发提展高粗经放济,效效益益,低节下约,资大源,量实消施耗可和持浪续费发了展资战源略。。 55、、造政成治盲上目要的防个止人个专人断专和断崇,反拜对,个打人乱崇了拜党,内建民立主健和全法的制
社建会设主的义进民程主。和法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 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 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 主义建设有何相同之处?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 程中都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 业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想一想,苏联 社会主义工业 化取得巨大成 就的原因有哪 些?
原因:①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能把 全国的物力、财力和 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 设;②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方针,全力保障 了重工业发展所需的 资源、原料和劳动力; ③广大劳动者忘我劳 动。
﹙2﹚农业集体化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 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 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 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 中占有绝对优势。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07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 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 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 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 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 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 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 么?(4分 )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 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 之间的关系。(2分 )
——齐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 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 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 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所谓综合平衡,包括农业和工业的平衡、重工业和轻 工业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平衡,以及工业内部的平衡等 。

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ppt

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ppt
任务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事件
斯大林模式形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农业集 体化基本完成等。
第三阶段
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 赫鲁晓夫时期。随着国内形势 的变化和外部压力的增加,苏
联开始进行改革。
任务
调整政治经济体制,缓解社会 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 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等。
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推行了多元化的改革,但是这也导致了权力分散和政治混乱,最终 导致了苏联解体的悲剧。
06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际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验,如党的领导、群众动员、组织建设等。中国在建国初期借鉴了苏联的政 治模式,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详细描述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试图通过扩大农业生产和加强 地方分权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 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地方主义抬头、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等。
0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发展与困境
联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重工业和
军事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这也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
平衡和资源的浪费。
02
政治体制
勃列日涅夫时期仍然坚持斯大林模式,这种政治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出来,如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等。这也为日后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03
社会问题
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社会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如收入差距拉大、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等,这为日后的社会动荡埋下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十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的是近现代历史上另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创立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社会主义改革。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掌握苏联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全面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确认识苏联经济体制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影响,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课标考点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重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解析考点1】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

(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爆发,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希望以此来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并实现向社会主义经济的直接过渡。

(2)内容:余粮征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

(3)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战争基本结束后引起了农民的反对。

2简述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

(1)背景: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经济急需恢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2)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3)作用: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 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其特点是: ①来势迅猛,呈多米诺骨牌效应。东欧八个社会主义 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 ②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③大多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仅有罗马尼亚发生 流血冲突。 ④东欧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一 分为五。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时间---- 80年代末、90年代初
(二)剧变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 欧 剧 变
(三)过程 (途径)
第一阶段 (酝酿 )执政的共产党 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 着严重的困难,出现了反对派。 第二阶段 (量变加快 )执政党 被迫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势力不断扩大。 第三阶段(质变) 反对派向执 政党夺权,实现政权更迭。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好几 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 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千。我们肩膀 上的胆子重。责任大啊!
课堂练习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录)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要代替资本 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 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 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 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 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 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D.戈尔巴乔夫
2.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
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A)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评价: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 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 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 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 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 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 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 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 史的进程。”
第12课 战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
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
展道路?
欧洲:波兰、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
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
蒙古等


葡 本萄

冰岛

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

驻有苏联军队的东欧国家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总部驻地
经互会国家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前苏联
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 合作组织。
苏联发行
的纪念经

互会30周

年邮票 (1979年)
会 旗 帜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 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 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 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 量。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专题复习-道路探索

专题复习-道路探索

专题复习:道路探索专题导语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

但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些曾经有过的探索和努力,都会成为人类进步的宝贵财富。

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却同属于一个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用他们的毅力和精神共同谱写了一曲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探索之歌、创新之歌。

本专题在严格遵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探寻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以及原因;通过分析取得成就与出现失误的原因,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

考点梳理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综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大的曲折和失误。

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这些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考点1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时间: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

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考点2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 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改死了”从实 质上分析是C ( )
A.国家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3、 20世纪50~7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建设走了不少弯路,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B )
影 响
无产阶级第一次获得胜利的革命,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精品文档
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 列宁 联 的 探 索 斯大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
1936年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建立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 业化而努力奋斗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 二个五年计划
主要措施:a.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 b.推行农业集体化
重大成就:--- 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农业国变 成为工业国。
《全国工业复兴法》
精品文档
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2分)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业政策新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制
祖国统一新构想
一国两制
理论发展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 策中的余粮收集制
a.农业 --- 实行固定粮食税,余粮归自己分配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铁托
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3、匈牙利改革的结果
• 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较繁 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城市职工中一部分人收入增加;农业持续 发展。1984年,粮食人均产量居世界前5名)
• 20世纪80年代,再度陷入困境。
1988年初,背负外债160亿美元,人均外债 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 曲折道路
【学习目标】
1、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 【学习重点】
2、说出东欧成立的8个社 1、 赫鲁晓夫的 会主义国家的名称,了 改革。 解匈牙利改革,并以匈 2、 匈牙利改革 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 【学习难点】 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对赫鲁晓夫改革
3、 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 的评价 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 曲折的。
(二)、匈牙利改革
1、导火线:匈牙利事件
匈 牙 利 领 导 人卡 达 尔2内容领域主要措施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 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 和轻工业(发展方针)
经济上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开放农 贸市场,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
调节(农业政策)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 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 领导人。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
(二)原因:
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 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第4讲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2015

第4讲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2015

来自于有关国家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
部。这是很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第四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 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4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捷
第四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蒙古:蒙古原属中国版图,称外
蒙古。1924 年11月,蒙古
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 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 年 10 月确立独立地位。在 50年代末走向社会主义。
第四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古巴:地处拉美地区的古巴共和国在 1959年民主革命 胜利后, 1961 年由卡斯特罗领导的“ 7.26 运动” 转向社会主义。
第四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亚洲五国和拉美古巴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亚洲有中国、
朝鲜、越南、蒙古等 4 国,先后确立社会 主义制度。之后又有古巴、老挝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
第四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抗 战胜利后,历经三年多的人民解 放战争,于1949年10月建立中华 人民共和国,又经过三年国民经 济恢复和四年社会主义改造,于 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61年:古巴共和国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第四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苏联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第9课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1.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借鉴。

2.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建立及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后的世界经济(1)背景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社会主义国家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此后,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这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其特点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一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资本主义国家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②措施: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②林肯 ②华盛顿 ②林肯 ②华盛顿
③爱迪生 ④杜鲁门 ③卡尔· 本茨 ④杜鲁门 ③爱迪生 ④罗斯福 ③卡尔· 本茨 ④罗斯福
9、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 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信息化、全球化 B.高速度、低通胀 C.高速度、低失业率 D.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二、美苏争霸(50年代后期——80年代末)
三阶段 (1)、50——60年代,美国占优势 (2)、60年代末——70年代末,苏联占优势 (3)、80年代,美国占优势 影响:使人类面临核战争威胁,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动荡
第10课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战后的繁荣 2、第二阶段:七八十年代 危机和调整 信息化 3、第三阶段:九十年代 进入新经济时代 全球化
第9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第10课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的曲折道路 第12课 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
一、冷战政策
1、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1946年3月 2、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 3、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上——北约 华约 4、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955年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6、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称霸世界。
三、东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主义改革
1、原因: 2、匈牙利改革: 曾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3、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
第12课 一、亚洲篇 二、非洲篇
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
印度: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 行印巴分治.尼赫鲁

专题八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曲折

专题八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曲折

知识重组
3.一战后到二战 (1)运动: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②中国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心任务 是反法西斯。 (2)第三国际:①1919年在莫斯科建立“共产国际”。② 各国共产党是其支部,受其领导。③季米特洛夫主持七 大,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 自主性。 (3)特点: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国际工人运动与反 法西斯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解题点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 注意苏联建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材料中 “保卫国家”的内容。答案选B。
知识重组
(2)诞生:①诞生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思想组成:马克思主义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知识重组
2.列宁主义 (1)观点: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一国中 首先取得胜利,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等。 (2)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布尔什维主 义的出现。 (3)影响:被视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并对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知识重组
③斯大林模式评价:a.内外交困背景下形成,在战争期 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b.管得过多过 死,经济政治缺乏活力,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c.赫鲁 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改革,都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该模 式,该模式还为东欧国家所用。d.该模式是最终造成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斯大林其他问题:a.个人崇拜《联共(布)党史简明教 程》;b.肃反运动;c.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建 立东方战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