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语文之美》读后感
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在现行的农村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常被忽视,致使学生作文分数难提高,进而语文成绩受到影响,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不知从何处人手写好作文。
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会写作文的学生首先要喜欢看作文,把看到的好素材积累起来,加以运用,加以创新,变成自己的东西。
会写的学生还要会观察,会发现,以小见大,把表象上升为理论,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美的生活,美的生命。
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社会上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感悟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
会欣赏,懂得积累,会感悟,循序渐进,好作文便为期不远了。
一、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人生总是绚丽缤纷。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生活积累太少。
要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学艺术魅力和写作之乐趣所在。
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学会从自然界中撷取鲜花,在生活中积累智慧,在生命中品味价值。
具体积累做法如下:(一)摘抄品评法平时准备一本笔记本,及时将在每天至少15分钟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在旁边做好对应的点评、赏析,可从语句中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品评,或者写上自己的读后见解与感受,以促使自己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二)背诵交流法只抄不记还不能达到目的,背诵使人受益非浅。
因此,可以让学生把积累下来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经典作品、哲理典故、精彩时文等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想办法背诵下来,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比较、品味和欣赏,以此来把素材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增加各类知识的储备,使到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语言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运用积累法只积累不运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
文本之美是指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和研究文本,能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阅读中,文字一方面传达着内容信息,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自身的美感,这种美感包括语言的优美、形象的生动、思想的深刻等方面。
语言的优美是文本之美的体现之一。
中文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文本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诗歌和散文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那些押韵、对仗、拗句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能够使文字更加优美,还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押韵和对仗,使得这句诗表达出的离别之情更加深刻。
形象的生动是文本之美的另一种体现。
中文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外貌、特征和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描绘宝玉之时的“宝钗抱娇羞,立在窗前扯住了粉红绡衫袖,举起一只银白的麝猫来对宝玉笑。
”这一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出了宝玉对宝钗的喜爱和宝钗的柔美形象。
思想的深刻也是文本之美的重要方面。
文本中的语言与思想往往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文本传达出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例如《红楼梦》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句,表达出了人们对于美好相遇的向往和珍视。
文本之美是中文语文学习中的一种重要体验。
通过阅读和研究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和思想之美。
这种美感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还能够启发我们独立思考、抒发情感,并在写作和表达中运用到自己的文本创作中。
发现文本之美是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之美勤探看
语文之美勤探看作者:杨海燕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9期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明确强调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更是离不开探究问题的思辨之光,那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从而把语言文学的种子播种在他们的心田,并使之生根发芽,达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理想?一、让学生自主掀起语文美的红盖头在平时观课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亦或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再就是在现在比较流行的开放性课堂上,教师喜欢与学生对话,经常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作答。
我注意到学生的答案通常是从文本中信手拈来的现成答案,或者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欠缺深入的思考,没有思维的火花闪烁的场景。
巴赫金曾说:“书不喜欢心不在焉的读者,也不回答他们的新问题,应真正而投入地阅读,并不是消极地把握,而是和书进行生动而热烈的对话。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也是如此。
在教学时我最关注的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思维”和“发言”的活跃,让学生活跃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另一种是在教授过程中及时发现可以展开争辩、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话题,无论是课前的预设还是课中的生成,教师都能够有敏锐地发现这类问题的能力。
相较于这两种“活跃”,我更偏向后者,因为它更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适时地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在上《将进酒》时,我发现了“李白为何反客为主”这一新颖又能让学生有兴趣追探的话题,课堂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学生多角度地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从李白的性格,有的从李白的喜好,有的从李白和朋友的关系,有的从李白心中的愁情……每个答案都很有道理,教师最后适时地针对愁情进行拓展,从而自然流畅地进入诗歌富于变化的情感。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语文之美。
从文学作品到日常用语,从书法艺术到民间传说,每一处都透露着语文的独特魅力。
本篇文章就来讲一讲语文之“美”。
首先,语文的“美”体现在其表达能力上。
语文可以概括万物,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词汇传递最深刻的感悟。
比如,句子“悲欢离合,人生无常”用极简单的词汇、简明的结构,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这种通过语文达到的表达能力,远远超出了其他语言的能力。
其次,语文的“美”显示在它的表现力上。
语文可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人物、事物、情感等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
比如,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过比喻的手法,把落叶的命运和人生的无常相提并论,使人们在阅读时产生感悟。
这种表现力无疑是语文之美的一种体现。
第三,语文的“美”展示在其文字艺术上。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最有艺术价值的。
汉字的笔画、结构和用法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书法艺术方面,中国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发达的书法传统。
书法是表达个性、体现精神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让汉字更具美感和艺术价值。
最后,语文的“美”还在于民间传说和习俗上。
中国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中包括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和习俗,如“金玉满堂、鸿运当头”、“喜提龙门”、“放生”等等。
这些传说和习俗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总之,语文之美无处不在,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除了要学习语言知识,更要认真品味语文之美。
只有体验语文的美妙,我们才能更好地喜欢和爱上这门学科。
让语文之美滋润心灵
让语文之美滋润心灵发表时间:2012-01-19T09:41:28.8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语文专页)》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范坤[导读] 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人”。
山东莒县一中王范坤在基础教育中,每门课程都有其独当之任。
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人”。
语文教学只有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独特任务,才能够让语文之美如潺潺溪水一样沁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
语文姓“语”,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通过语言,且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得以实现。
因此,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要抓住文本的语言这个核心来展开教学对话。
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换言之,文本的语言总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
而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
我以为,彰显这种独特之美,在语文教学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个点:其一,关注语言的音、形、义。
要引导学生在揣摩语言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音韵之美、形体之美和意蕴之美,体会语言背后所蕴含着的情趣、意趣和理趣。
比如,教学《孔子游春》时,一位教师把生字新词用投影出示出来,先让学生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这些字词中,在字音字形方面,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位学生说:“凿”字“业”的下面不是一个“羊”,而是“羊”去掉一横。
老师说:对,《说文解字》中说这叫“缺横羊”。
又一位学生说:“飘逸”的“逸”上面是一个“兔”,不是“免”。
老师说:你猜猜,为什么是“兔”?学生说:可能是兔子跑得比较快,而且又是“走之底”。
老师说:咱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境,见其形就能知其意。
说说语文之美
让我们携手共进,与语文成为闺中密友吧!
同学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是美的。”然而,语文之美,美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呢?同学们,我们不妨试试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文之美
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启发想像,捕捉意境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家们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浅浅而读是没法读出什么来的,只有唤起想象,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才能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江南》是一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质朴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学习时,不妨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鱼儿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这些景物若画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只有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才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
语文之美,美在灵动的秀丽。多少年来,语文都在一派婉约的诗词中崭露笑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语文之美,不是死板的美,而是灵动的美。语文抒发了多少文人惆怅、欢喜、悲哀的情感,语文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语文见证了多少美如画的人间仙境,语文是胜似相机的相机!语文有如二八芳龄的少女坐在船头,在莲池中羞涩地歌唱,也好似一片青翠的树叶,旋转着飘向远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文是惜别的惆怅;“爆竹声中一岁除”,语文是节日的快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语文是亲情的伟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文是思念的苦楚。
《语文美育学》读后感
《语文美育学》读后感篇一《语文美育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语文美育学》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可能觉得这书会很枯燥,毕竟“美育学”这仨字听着就挺高深莫测的。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书里说,语文可不单单是那些字词句子,它还藏着好多美的东西呢!就像我们平时读的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塞,那画面感,简直了!我就在想,也许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能让我们通过文字感受到那些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的地方的美。
还有那些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风景和情感,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其中。
我不禁反问自己,以前咋就没发现语文有这么美呢?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犹豫。
有时候会想,这些美是不是作者刻意营造出来的?我们感受到的美是不是只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但后来又觉得,管他呢,能让我觉得美,那就是美!这本书让我对语文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觉得语文就是背背课文,做做题目,现在才知道,语文里藏着这么多宝藏。
我觉得,以后我再上语文课,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啦!篇二《语文美育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语文美育学》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刚翻开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可谁能想到,读着读着,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语文中的美,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原来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它还可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幅画,一开始只看到表面的色彩和形状,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背后隐藏的情感和意义。
但有时候我也会想,也许我们对语文中的美解读得太过了?是不是有点过度挖掘了?就像有时候老师分析一篇文章,分析得那叫一个细,可我心里就会问:作者当时真的想了这么多吗?不过话说回来,通过读这本书,我确实发现自己在欣赏语文的时候眼光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读小说,就是看个热闹,现在会去琢磨人物的性格、语言背后的含义。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让人着迷的学科,它蕴含着无尽的美。
语文的美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文字的美、词语的美、句子的美、篇章的美以及语言的美感。
通过对语文之美的发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文之美,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运用语文之美。
文字的美是语文之美的重要方面之一。
文字是语文的基本元素,不同的文字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结构,每一个文字都有着独特的美感。
在汉字中,有许多具有优美形态的文字,如“云”、“霞”、“韵”等,它们的笔画流畅,结构优美,散发出一种天然的美感。
文字的美还体现在它们的意义和内涵上,许多文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象征意义,如“禅”、“道”、“逍遥”等,这些文字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情感,从而赋予了它们更深刻的美感。
词语的美也是语文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音韵的美、寓意的美和表现力的美。
在汉语中,有很多具有优美音韵的词语,如“风清月朗”、“松柏与竹”、“鸿雁凌云”等,它们的音韵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许多词语还有着丰富的寓意,如“春风满意”、“万水千山”等,这些词语既可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又可以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一些词语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生动地描绘事物的形象和情感,如“气吞山河”、“水凝冰结”等,这些词语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它们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感情表达上。
语文之美的发现是一项繁重而神圣的任务。
通过对文字、词语、句子、篇章和语言的美感的深度发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之美,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在语文应用中,我们应该不断运用语文之美,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能力更上一层楼。
《语文美育学》读后感
《语文美育学》读后感篇一《语文美育学》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语文美育学》的书,哎呀,我跟你说,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啊!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多有意思?不就是讲语文和美育的嘛,能有啥新鲜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得离谱!书里说语文不仅仅是那些文字和课文,还蕴含着美,这美就像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难的,不就是文字美嘛!可真不是这么简单。
就比如说诗歌,那短短的几行字,却能营造出一种让你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难道不是一种神奇的美吗?我觉得语文美育就像是给我们的眼睛装上了一副特别的眼镜,让我们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说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以前我可能就是看个热闹,知道讲了啥事儿就行了。
但现在呢,我会去琢磨作者的用词,为啥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这里面是不是藏着啥小心思?这一琢磨,嘿,还真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地方!不过呢,我也在想,这种美育是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也许有的人天生就对文字不敏感,你再怎么跟他说这里面有美,他也体会不到。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语文美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语文的世界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看到了好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风景。
但这旅行才刚刚开始,我可能还得继续摸索,才能真正领略语文美育的魅力。
你说呢?篇二《语文美育学》读后感读了《语文美育学》这本书,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
一开始,我满怀期待地翻开这本书,心想:“这得是多高深的学问啊,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果不其然,刚看了几页,我就有点懵圈了,里面好多专业术语,什么“审美意象”“审美感知”,听得我云里雾里的。
我不禁在心里犯嘀咕:“这书是不是太难懂了?我能读明白吗?”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服输!我咬咬牙,继续往下读。
慢慢地,我好像有点摸到门道了。
比如说,书里提到的通过语文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课文的时候,有时候会被那些优美的词句所打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服。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读杨斌老师的《发现语文之美》
不能放弃对文 本 的亲 近 , 就离 不开 对语 言 的
感悟 , 就不 能忽视对人 的感情 和心灵 的关 注。 “ 不脱离语 言 , 多联 系 精神 , 在 语 言和精 神 之
场面 , 体味那朴实无华又委婉 动人 的语 言 , 就 能拨动学生 的情 感之 弦 : 祖母 看 到轩 中竞 日 读书 的“ 我” 所说 的话 、 以手 阖门的动作 、 兴 奋 地拿着笏板 回到轩 中对 “ 我” 的勉励 , 寄托 了 祖母多少丰富 的感情 啊——念念 不忘光宗 耀
作 文教学 , 向来是语 文教学 的难点 , 杨斌 老师付 出多 , 收获亦丰 。 他 是这样看 待 学生 的写作 的: 中学 生 天
生就有 一种需 要 , 需要 把积 淀 在他 们 心 中的 对 生活的观察 、 认识 和感悟表 达 出来 。写作 ,
不是正需 要大力倡导的吗? 品读一篇篇 课 例 , 体 味 杨 老师 如何 通 过 深入挖 掘 、 精 心设计 和 巧妙点拨 , 将 学生带进 散文 的情韵美 、 小说 的形 象美 、 诗 歌的意境 美
临下 的俯 瞰姿 势 , 而 不至 于盲 人摸 象 ; 但是 ,
一
旦到了教 学 的操作 层 面 , 就 必 须 寻找 一个
祖, 望 孙成 龙心切 , 生怕 干扰 了孙 儿的学 习 ,
间寻找 一个 恰 当 的支 点 , 或 者 说 关节 点 , 揣 摩、 品味 、 体悟 、 讨论 。 ” 因为 经典 作 品是 作家 蘸着 自己的心血 写成 的 , 读者 只有用心揣摩 、
品味 、 体悟 , 才能透过 文字 表面 , 领会作 家 的
开朗 ; 也 正 是一 次次 的精 神探 险 、 情 感 历练 , 培养 了学生“ 深度阅读 ” 文本 的 良好 习惯 。教 学文言文 , 他相机抓住 看似平常 的汉字 , 发掘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基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语文之美,既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也体现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美。
一、形式美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表达方式的美。
语文的形式美涉及多个方面:1.音韵美语言中音韵的美是指字、词、句和篇章之间有着和谐的韵律感。
这和音韵的组合、韵味的搭配、长度相等的平仄配合相辅相成。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字音悠扬、平仄对仗,给人以美妙的音感。
2.形象美形象美是指用生动、具体、形象、新鲜、贴切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情感和景象,让人在阅读时形象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联想和感受。
如贾平凹的《秦腔》中写到:“但看着史可法拿着那把宝剑,点亮了一个小区,大区的熄灭就像征服了一座城池一样。
”这种独特的比喻手法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印象深刻。
3.结构美结构美是指在语言的句子和段落、篇章的组织上体现的美感。
语言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完整、紧凑、有层次的,能够在结构中呈现出美感,句式长度的变化,段落和篇章中的紧凑性、切换性都会影响到结构美。
二、内容美语言的内容美是指文本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美。
语文的内容美从几个方面入手:1.思想与感情的美语文之美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类的思想和感情生活,能够展现出人类深刻的心灵世界。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山流水,几时见得,快人快语,如再把酒,水落石出,兄弟五年,挥手便散,应是天堂有信乎。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浪漫豪迈的心灵世界,让人产生共鸣。
2.语言运用的美语文的句式、词汇、修辞等语言手法的运用,都能够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如伟大的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描写女子的美丽:“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你目送他,看他归去,冷落清愁滋味里。
”这种婉约的情感和语言的表述,完美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文化内涵的美综上所述,语文之美既有形式美,也有内容美。
《语文美育学》读后感
《语文美育学》读后感篇一《语文美育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语文美育学》这本书,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呀!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犯嘀咕:“这啥书啊,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起来,嘿,还真被吸引住了。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语文和美的关系,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我觉得语文嘛,不就是认字、写字、读课文,哪有什么美不美。
可这本书告诉我,语文中的美无处不在,可能是一首古诗里的意境,可能是一篇散文里的情感,也许是一个词语背后的韵味。
比如说古诗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前我就觉得这就是个写景的句子。
但现在我明白了,这景色里藏着诗人的孤独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这多妙啊!还有那些散文,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写得那么细腻,让我好像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头一样。
我觉得语文美育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语文世界里那些闪闪发光的宝藏。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能当饭吃吗?可我想说,这不是能不能当饭吃的问题,而是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丰富,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不过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有些理论讲得太深奥了,我得反复琢磨好几遍才能有点头绪。
我就在想,是不是作者能写得再通俗点,让像我这样的“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呢?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知道了原来语文可以这么美,这么有趣。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语文美育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语文美育学》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头那叫一个忐忑,生怕自己看不懂,毕竟这书名听起来就挺高深的。
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居然被它给“勾住”了。
书里说语文美育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能让我们从文字里感受到美。
我就琢磨,这美到底在哪儿呢?比如说,我们读一篇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似的,这难道不是美吗?再比如说,那些优美的词句,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得多妙啊,这难道不是美吗?我觉得语文美育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一挥,那些枯燥的文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摘要】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字和语言,更是在发现文本之美。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解析,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情感。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本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对话、叙事等,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文学作品更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启发,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则是一种更加抽象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能让我们在感受美的品味人生的哲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是文本之美的点睛之笔,通过比喻、排比等手法,使文本更加生动和有力。
通过对文本之美的发现和感悟,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引言, 文本之美, 语文学习的意义, 文本的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的魅力, 诗词的意境, 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论, 文本之美的感悟,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 引言1.1 文本之美文本之美,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从文字中领略到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文本之美包括了文字的表达形式、意义深度以及修辞技巧的运用,让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得以体会到文本的魅力。
通过发现文本之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情感,感受到诗词中的意蕴与音韵,还可以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本之美,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形式美感,更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领悟,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与滋养。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增添我们对语言文字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的世界,感受那份与众不同的美丽与魅力吧。
2. 正文2.1 语文学习的意义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信息,了解知识,更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美感。
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语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沟通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摘要】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发现文本之美。
在经典名著中,我们可以品味文学之美;古诗词中,感悟意境之美;现代文学作品中,挖掘情感之美;词语句子中,解析表达之美;修辞手法中,学习艺术之美。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不仅能让我们深入了解文学之美,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理解作者的用心和艺术表达,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美感。
发现文本之美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培养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让我们在阅读中发现美好,让我们在写作中创造美丽的文字。
文本之美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提升了我们的情感修养。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学习,文本之美,乐趣,经典名著,古诗词,现代文学作品,表达,修辞手法,意义,价值,重要性1. 引言1.1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语文学习中,探索文本的乐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体验。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不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每一段话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揭开其神秘面纱。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像是一场寻宝之旅,让我们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发现无限的美好和智慧。
阅读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它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遇,与作者的思想对话。
在每一个故事中,每一个场景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启发。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应试和考试,更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文本带来的美好体验。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投入我们能够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完全沉浸在文本中带来的世界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能够发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就是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文字之美,感受知识的力量。
1.2 发现文本之美的重要性发现文本之美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之美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蕴含的深层次、丰富多彩的意义和情感。
《语文》读后感(精选5篇)
《语文》读后感《语文》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从小就爱看书,尤其是兴趣书,所以我在订书的时候就特意订了《兴趣语文》。
书里的内容很丰富。
有我们爱看的笑话、谜语、绕口令、小故事、走迷宫……阅读时,爱不释手。
解题时,百思不解。
回味时百看不厌、乐在其中。
《兴趣语文》中共分六个栏目,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作家池塘”,因为那里有笑语,还有我最喜欢的漫画。
谜语都是由对联而来的,我常常拿这些谜语让同学们来猜:“兄弟七个,一个模样,老大老二,高高在上,五个小弟,隔着大墙,总是打架进出忙忙”。
“猜猜看,哈哈猜不出来了吧,谜底就是算盘”。
每次同学猜不出来的时候,我就显出一副得意的神情,然后扮演“救世主”说出答案,都同学们开心。
在“阅读精品屋”中的经典名著时,有《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匹诺漕。
它不是真的说谎,而是因为它很调皮。
在“趣味语文馆”中,我学到了很多古诗。
在兴趣语文的尾页写着,兴趣数学,我下次想看一看兴趣数学,应该和兴趣语文一样有趣。
读书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闲暇之余,我开始读《跟著名师教语文》系列丛书。
第一次读,我便被书中名师的风采,名师的教学艺术,名师的课堂的生命气息深深地吸引住了。
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本书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介绍了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赵景瑞、闫学、吉春亚、盛新凤、周益民八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书中介绍了他们的教育观点,还列举了生动的案例具体展现了他们教学艺术,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能带给我更多富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发。
读此书,仿佛听到了先辈名师的亲切话语,看到了先辈名师的成长足迹。
在这本书中,每个老师的教学情志,教学魅力都让我折服。
然而让我感受最深,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于永正老师、孙双金老师、赵景瑞老师的教学艺术就及为师之道。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之美指的是中文的优美、深邃和多样性,在表达、思维和文化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语文,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词语之美和表达之美。
下面是关于语文之美的一篇1000字的作文。
语文之美,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包含了文字之美、词语之美和表达之美,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文字之美。
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体系。
在文字的形状和结构上,螺旋上升的比例感、方圆相融的和谐美,无不体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
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特的符号,蕴含了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离”字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的“移”表示人离开,右边的“火”即火焰,表示人离开时悬动的火焰。
这种形象的构建,让人们在写字时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内涵的美妙。
词语之美。
中文拥有丰富的词汇资源,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中文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
形容词“美丽”有很多形式,如“美轮美奂”、“美好动人”、“美如画”等等,每一个词语都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不同的美丽场景或事物,让人们感受到美的真谛。
这种多样性的词汇选择和巧妙的运用,展示了中文词语之美。
表达之美。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中文表达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情达意的能力,使得思想的交流更加准确、生动和深入。
当我们用“山寨”形容某些劣质的仿冒产品时,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品的品质差、仿造度高等信息;当我们用“月明星稀”来形容夜空的美丽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夜空的神秘和宁静。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文字不仅仅是平铺直叙,更能够展现出语言的魅力和智慧。
正是因为中文语文的优美、深邃和多样性,它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符号。
通过学习和使用中文,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美的存在,让我们对语文之美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初步的认识让我们感觉到语文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到用心感受,就会认识到它。
以下是我对于语文之美的一些初步认识:一、字体之美。
文字是传递思想的方式之一,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字体。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是指字体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和气质。
例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用隶书体书写,就具有一种神秘的古怪之美。
再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用楷书书写,能够表现出一种平和中正、稳健威严的美感。
因此,字体之美,是一种“文化的魅力”。
二、声音之美。
语文之美也体现在声音中,语音的音调、抑扬顺畅的节奏感,能够激发人们语文方面的美感。
例如有的歌曲,旋律婉转动听,词意精练,歌声舒缓温和,可以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语文之美。
因此,语文之美,是一种“音乐的魅力”。
三、词汇之美。
语文之美还包括词汇的美感。
中文词汇千奇百怪,其中有形似意,有意象形,有多义词,有熟语,甚至还有许多引进外语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有表达思想的功能,而且具有一种美感。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汉字在书写时有着非常独特的美感。
有的词汇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字组成的,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创造出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因此词汇之美,是一种“诗歌的魅力”。
四、造句之美。
语文之美还包括造句之美。
一篇优美的文章,一个深入人心的故事,背后都离不开精美的语言表达。
组句时,讲究顺畅、连贯,语言简练,表达深刻,就可以构建出优美的句子。
例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话通过雄浑有力、意象鲜明、寓意深远等立体化表达,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魅力。
因此,造句之美,是一种“文学的魅力”。
五、内容之美。
语言的美与内容息息相关。
语言是表达内心世界的工具,优美的语言需要有内容支撑,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因此,语文之美包括内容之美,就可以展现出文学的魅力。
通过对语文之美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时代,语文巧妙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表现出广泛而丰富的魅力,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语文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读后感
杨儒文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读后感
紫云县火花民族中学杨儒文
昨日,我在县医院读了《语文建设》上的一篇文章——《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这是本刊记者李节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录。
这篇访谈录中,记者就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语文教材的编写等问题与陈平原教授进行了深入对话。
读此文,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首先,我很钦佩陈教授的学者情怀。
他尊重知识,潜心学术。
2012年9月,陈教授卸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作为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聘教授,陈先生今后将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
他说:“做行政不是我的理想,我的志趣在学术。
”陈教授也曾经参与过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但是很快就退出了。
退出的理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专业,不是“客串”—下就可以搞好的,我们必须尊重这个专业。
“志趣”和“尊重”,让我产生了共鸣。
是啊,人各有志,做为一个教授,他所钟爱的事业是学术研究,而不是行政工作,他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回自己,是智者。
他尊重专业,不搞“客串”体现了一个学者
的严谨求实的风度。
但此文引起我更多感想与共鸣的还是陈教授对语文认识。
陈教授认为“与别的专业不同,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与人生阅历密切相关。
”这一点,我很认同。
近年来,我指导过不少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信大赛,其中不乏获奖者。
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获奖的书信除了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语言流畅质朴,能打动人心外。
其作者大多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
因为他们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或是孤儿,或是留守儿童,等等。
他们的人生与同龄孩子相比,就多了一些坎坷与磨难,他们的情感也就更为丰富,他们的故事也就更真切动人。
当记者问到“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时,陈教授的回答让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陈教授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找到读书的诀窍,即花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效。
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
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
可见,我们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多读书,而且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
文章写多了,写作能力也就会逐渐提升。
但是,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却是做反了的。
上课时,我们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在“讲课”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给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更少了。
并且很多时候,没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即“阅历”去理解课文,即没有让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更谈不上读出“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
而这也是陈教授的主张背道而驰的。
陈教授主张“语文教学应该轻装上阵:以审美为中心,不戏
说,不媚俗,也不自戴高帽。
在我看来,中学生之阅读作品,可以有质疑,有批判,但更应注重‘了解之同情’,以及鉴赏中的追摹。
”这段话也给了我很多启迪。
尤其是“鉴赏中的追摹”,指出了语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即要用“鉴赏”的方法发现美,而且要有“追摹”的行为表达美。
即用“鉴赏的眼光”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真善美。
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
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以,鉴赏语言文字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常态。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作者高超的运用语言的技巧,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及意境,感受作者及人物的情怀。
“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
“勤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我个人认为,在学生写作上,可以先从“追摹”做起。
即学习了一篇经典文章后,引导学生摹写片段。
例如,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借鉴“文章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来写一位自己难忘的老师。
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后,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一位你生活中的“阿长”,等等。
二是语文老师也要多开展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学生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例如,每年的春、秋两季,我都会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观察美,并学会用口头及写面语言表达美。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总是乐此不疲,而且活动后,学生的作品总能让老师发现“别样的精彩”。
此外,在“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上该如何取舍?语文课本该如何编写?教材该如何“创新”上,陈教授均给了我们很好地建议。
总之,“语文有大用,但不急用”,它会为人的一生打底子。
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以“诗意的情怀”去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语文之美的能力,享受阅读之乐的情趣。
也许,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