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合作能力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合作能力培养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王也弟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作为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事实上,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学校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和外显表现,不愿意也不会主动、正确地与人合作,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长此以往,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有的甚至无法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树立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这样的基本认识,目前几乎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致力于探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此,本人结合童声合唱训练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思考。

一、无痕的意识默化

我并不是科班出生的音乐教师,没有上过音乐学院,没有听过一堂正规的声乐课,只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普师毕业生。但我热爱音乐,热爱合唱,这也许是得意于儿提时对长辈们那种“愚公移山”似齐心吆喝的直观领悟。正因为此,我对合唱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那就是心智合一而力拔山移、山川河谷生命之声才是真,并且自从事音乐教学和童声合唱训练后,越来越意识到合唱只是一种艺术的再现,其根就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童声合唱作为集体的艺术活动,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其关键在于合唱团队的共鸣与和谐,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听觉和乐感的培养,引导他们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发展综合音乐素质,并能用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诠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和美的熏陶,而且使学生通过此起彼伏、情感凝铸的共鸣,油然而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我感到,作为一名青少年活动中心童声合唱的教学者和指挥者,除了必须掌握一般的儿童认知特点、声乐教学规律、合唱的美学理论和技术理论外,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默化于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之中,因为我们童声合唱团的实在宗旨不在于培养多少多少的歌唱家,也不可能打

造专业的合唱团队,而在于为学生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丰富学习生活,并以个性的张扬达到团队的和谐。于是在多年的童声合唱教学和训练实践中,我始终不以学生的音乐天赋、歌唱潜质为唯一标准,而是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得到心智启迪,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合作基础的角度,特别关注他们合作意识的由衷感悟。由此,我们作为上海远郊的童声合唱团能够在市“布谷鸟音乐节”等合唱比赛中屡屡获得一、二等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校外教育名师”。

我认为,就成功的合唱而言,指挥是灵魂,团队的精诚合作是脊梁。对童声合唱训练来说,一定要针对小学生好凸显自我表现并唯我独尊、孤芳自赏的心理特点,在明确教师作为指挥者,而每一个队员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团队整体的理念下切肤体验到队员之间个性张扬与互补的作用和力量,更感觉到合唱作为团队和谐的外显标识,只有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融入,才能产生音乐及其内涵相得益彰的共鸣,并在充满群体表现力的歌声中确立个体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默化为一种心理定势。其间可以通过无痕化的集体游戏活动来达到有形说教所无可比拟的效果,因为学生可以极其自然地去激发自己内心的关于团队合作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并升华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雪泥鸿爪细无痕”的境界。

如在练习循环呼吸时,我除了用比较常规的“si”音进行长吐练习外,还让学生比赛“数冬瓜”,看谁在一口气里数的冬瓜数最多,要求期间不能换气。其实这个游戏是很有技巧性的,要想数得多必须要控制好气息,这个练习即可以让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又增加了趣味性。随后继续“数冬瓜”,只不过这次的要求不同了,我让学生在高位置上用统一的语速和节奏,一定的音量和力度连续数“100个冬瓜”,同学们可以轮流换气,但不能让人察觉到中途有换气。如果让人听出哪个同学有明显的换气或者在音量和力度上有明显的变化,那么该同学就要挨罚。这样,既力求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悟到合唱是集体的艺术活动,它以集体的音响来表达音乐的内容,任何个人的失误和差错都会影响集体的水平,所以要求每一个合唱队员必须高度集中思想,精神饱满,并在指挥的统一目标下敏捷、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演唱在音量、音色、音准及速度变化等方面和谐地融入于集体的统一意志之中,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作品。

二、有效的技巧训练

要演绎好一首合唱作品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提高合唱队水平的关键,在于

全体队员掌握合唱技巧,并达到和谐统一。技巧的获得,需要个体和集体相辅相成的训练。正如后现代主义认为的,这不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并通过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也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所主张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更正如合唱大师杨鸿年教授所说,“好听的音色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的。”而“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所蕴涵的是一种合作、发现和共享。但是,小学生面对抽象、枯燥的合唱技巧训练,往往显得乏味,而且如果师生、生生之间一味的重复训练,学生就会厌学,就不可能有效地组织起训练,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因此,如何把等这些枯燥乏味的训练变得形象而有活力,把抽象的技能变得具体而易掌握,是合作训练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在具体的技巧教学和训练中,我认为,应该从呼吸、共鸣、高位置、音准、音色和声部几个方面予以把握:让学生既能直观地意识到姿势不仅是整齐美观的形象概念,也是团队精神面貌的显性标识,又能由衷地体验到统一姿势可以使所有演唱队员的身体器官保持状态的协调一致,并合作构成发出整体和谐之声的“乐器”,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演唱的效率。同时,根据作品的需要和小学生的特点,穿插一些恰当而整齐、协调的拍手、摇头等动作,不仅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可调节训练气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唱的呼吸关系到整个队伍的音响起伏问题,必须按指挥的分句要求严格训练。讲到吸气时,横膈膜的概念也是很抽象的,先让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吸气的,观察老师腹部的变化,再让学生上来触摸老师的腹部来感受吸气时什么地方在膨胀,并告诉学生吸气要像闻花一样才能吸得更深。在讲到吐气时,以蛤蟆喘气来形象地比喻急吐气,只要一说练蛤蟆功,学生们就知道要练急吐,而练长吐,让学生比赛“数冬瓜”,或一组同学练习“si”时另一组同学读秒。这样,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使本来枯燥的训练变得趣味而活泼。

对于共鸣及高位置,不直接用学生很难理解的看不见的所谓“打开”、“竖起来”等抽象的专用术语,而是启发学生用“闻花香似的打开嗅觉区”、“微笑提面颊及打呵欠似的口腔动作”等外在方法寻找和获得声音的高位置,为此还会要求学生上课时准备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软口盖是否象打呵欠般抬高,能否看见自己的小舌头的部位,而通过更多的是在学生之间相互观察,使训练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