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息加工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数据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长沙市南雅中学熊小强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信息的加工”,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思想与理念
《数据信息的加工》这节的教学案例,是一个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第一节信息加工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信息加工需求确定与文本信息的加工。
根据教材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节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EXCEL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技能,要求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统计、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方法,并学会图表这一形象直观的工具来表达数据之间的联系。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信息加工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学会用图表表达数据。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数据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能够利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3.情感目标:体验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数据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4、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排序与分类汇总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5、教学难点:分类汇总、对选择区域进行排序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设置分层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在做完基础题后,还设置了两个思考题,调动不同基础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小任务,以此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2、小组分工合作:每两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选修课分班”的案例入手,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任务,采用自主尝试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这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3、启发引导、演示相结合:在课程中,通过选修课分班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数据处理过程,设计统计图表,借此来树立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信心。
四、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我校学生生源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Excel的基本使用,如表格数据的统计等,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并且通过了第一节EXCEL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本节的技术不存在太大问题。根据以上情况,本节设置的作业提高到了一定难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EXCEL,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尽管通过了一节课EXCEL 基本知识的学习,但他们还不熟练,因此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稍微有些吃力。因此在作业布置上分了一定的层次,程度一般的学生做基础练习题,思考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另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分组合
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以“选修课分班”的例子进行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采用该例进行教学还在于倡导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
采用本次高一的“选修课分班”的例子作为情景引入,向学生形象讲述在选修课分班中完成统计和分析数据并形成统计图表的工作,由此遇到了如何设计分班方案最合理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技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去探索。
2.明确任务需求
就上述“选修课分班”分组进行需求分析的讨论:怎么样设计的分班方案最合理?应该分几步完成?
通过讨论达到共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要使分班方案最合理,则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选择,因此应尽量先满足学生的一志愿,如果一志愿所选择的课程没有开(因为报名人数低于10人),那么满足二志愿;如果二志愿所选择的课程也没有开,则满足三志愿;如果三志愿所选择的课程也没有开,则可以随机将这些学生分到开课的其它班。最后对分好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用图表方式表示学生选修课程情况。
因此通过进一步讨论,要完成需要完成如下五个任务:
①根据要求,第一志愿报名人数低于10人的课程不开班。因此应选对第一志愿进行排序,然后分类汇总每门课程第一志愿报名人数。
②将所有课程分类汇总的数据放到新表中进行排序,了解哪些课程第一志愿报名人数低于10人。
③将第一志愿报名人数高于10人的正式分班名称用一志愿名称替代,将第一志愿报名人数低于10人的学生信息放到一起,按第二志愿进行排序,并将正式分班名称改成二志愿的名称。
④将二志愿也没有开班的学生放到一起,按三志愿进行排序,并将正式分班名称改成三志愿的名称。
⑤将三志愿也没有开班的学生根据分班情况随机放到其它班,并将正式分班名称改成其它班级的名称。
⑥将所有确定好正式分班名称的学生放到一个表中,按正式分班名称进行排序,然后对“正式分班名称”进行分类汇总,根据汇总结果制作图表。
3.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将相邻的学生每两个人分成一组,共同探讨、研究或自主学习,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互动,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操作,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对普遍存在的困难,教师可以及时展示学生的成果,以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查阅书中相应内容,或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系统”来学习,也可以给予他们个别具体的辅导。
4.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成果。教师适时组织学生总结汇报小组或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体会,通过教学网络给学生展示作品。汇报后,对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分别选出学习效果较好和学习效果较差进行讲解和评述,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帮助学生梳理、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六、总结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知识精讲。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