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DEH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a6bc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9.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免疫、遗传、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免疫反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免疫方面,变应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吸入或接触的过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
在过敏原暴露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IgE抗体与过敏原结合,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Th2细胞等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例如组胺、白三烯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能够介导过敏性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和相应的症状。
遗传因素也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HLA-DQ和HLA-DR基因在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和调节细胞因子释放的基因也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在环境方面,吸入的过敏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和宠物皮屑等。
过敏原通过鼻腔黏膜激活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
一些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室内空气质量等也可能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到影响。
近年来,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从而增加变应性鼻炎的风险。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而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异常可能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其发病的关键。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a3ff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a.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过敏原的诱导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过敏原的诱导密切相关。
在过敏原的诱导下,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鼻腔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据研究发现,过敏原通过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进入组织,引发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过敏介质,导致鼻腔组织发生变应性炎症。
二、过敏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主要由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介导。
这些细胞在过敏原的刺激下,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和过敏介质,导致鼻腔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引发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三、特异性免疫反应四、遗传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
遗传因素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免疫细胞的激活等关键过程相关,从而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
五、炎症介质的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炎症介质的作用至关重要。
过敏原刺激下,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被释放,引发组织炎症反应,导致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生。
炎症介质还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加剧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以上就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通过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可以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更深入的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P物质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
![P物质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f8f8f9f90f76c661371a32.png)
经核相 连 , 常在 静脉 、 黏膜 下层 的浆液 黏液性 腺体 周 围发 现 。研究证明, 外周神经系统 中的 s P除能将感觉信息传递
给 中枢 神经系统外 , 还有多种 生物学功 能——扩 张外周血 管、 增加其通透性及血浆蛋 白渗 出、 增加腺体分泌及免疫调 节作用等。 当鼻黏膜受到刺激 时,P释放并作为鼻部异常感 S 觉及神经反 射的一个重要 介质 , 导致血管扩张 、 浆外溢 、 血 黏膜水肿。因此 ,P 鼻黏膜环境的变化起重要作用n] S对 。 1 s P介导神经源性炎症 神 经源 性炎症是 指对 辣椒素 (A ) C P 敏感 的小直径感 觉
肾 上 腺 素 能 非 胆 碱 能  ̄ n a r n r i n n co i e g c o - d e e g c o - h l n r i,
C P同样具 有神经传 导阻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 A 能有效 阻滞 s P能神经, 改变 s P高分泌状 态 , 阻断轴索 反射 。在 鼻黏膜 反复涂 抹
纤维, C纤维受到刺激时 , 在 可在传入神经 的中枢和外周端
末梢释放,被认为是 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在 中枢和外周起 作用 。 随着研究 的深入 , 发现 S P不仅是重要 的神经递质 , 而 且是神经 内分泌 系统和免疫系统共 同的化学语言——传递 信息、 调节机体反应 。 许多免疫细胞上都有 S P特异性受体 ,
C P 通过非 特异性脱敏作用 , A, 耗竭 神经递质 S P含量, 从而 抑制 S P促进 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A 对 R有较好疗效[] 5。
L i J t a ] 1 0例 A a P e l。对 0 c R患 者 , C P作 为 S 神 经 能 用 A P
DEHP对环境和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综述
![DEHP对环境和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350ef38ed630b1c59eeb5d4.png)
DEHP对环境和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全球约有60~70 种环境化学污染物具有抗雄激素效应,其中就包括有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2-ethylhexylphthalate,DEHP)。
以前一直认为DEHP的毒性很低,在生物体中代谢性良好,因而无限制地生产和使用,最终导致DEHP 大量进入环境中,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水体以及生物体内,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全球性的污染物。
本文就DEHP对环境和机体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DEHP 环境机体影响1、DEHP概述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增塑效率高,一般作为增塑剂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医疗用品及人造革等方面,还可作为原料用于香味剂、化妆品和冷凝器领域,其中用量最大、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是作为增塑剂使用。
在塑料制品大量应用的年代,DEHP作为主要的增塑剂,使塑料软化,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使用量逐年增加,DEHP不断地从各种塑料中释放出来,挥发至大气、土壤和水域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从而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损害。
2、DEHP对环境的污染DEHP易从材料中转移至外界环境,造成对空气、水、土壤和植物等污染。
柏林环境署采集了550户家庭灰尘进行了分析,发现每公斤灰尘中含有数百毫克的DEHP物质,有的竟可以克来计算。
而美国环境部门规定的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天吸入量不超过20毫克[1]。
由此可见,人们对DEHP摄入量可能远超过标准量。
在蔬菜种植方面,研究表明,冬瓜累积DEHP的能力最强(可达75.5 mg/kg 鲜重),蕹菜、胡萝卜有较强的累积能力(可达20 mg/kg干重),蕃茄、大白菜有一定的累积能力(可达标3-5 mg/kg干重),且叶内累积最多,其次为茎和果中,根和花中累积较少[2,3]。
DEHP进入土地,从土地转移至植物中,尤其是对蔬果的累积,长期食用必然会在人体内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3、DEHP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王心等[4]研究发现,DEHP可诱导人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凋亡增加,并通过调控Bcl-2和bax表达,诱导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791fa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png)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新兴有机污染物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土壤污染物之一。
DEHP广泛存在于塑料制品、胶粘剂和涂料等工业产品中,由于其广泛应用和强大的稳定性,DEHP被释放到环境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DEHP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首先,DEHP的存在对土壤氮转化过程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氨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氮转化过程,DEHP的存在会抑制氨化菌的活性,从而降低土壤中氨化的速率。
氨化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土壤中的氨化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土壤氮素的有效利用程度,从而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
其次,DEHP还会引起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紊乱。
硝化是一种将氨态氮转化为硝酸盐态氮的过程,而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态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平衡对土壤中氮素的有效利用和循环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DEHP的存在会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从而干扰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平衡,导致土壤中硝酸盐态氮的积累和氮气排放的减少。
除了直接影响土壤氮转化过程外,DEHP还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间接影响。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着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过程。
研究发现,DEHP的存在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从而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氮转化过程。
特别是对于一些氮固定菌和脱氮菌,DEHP的存在会抑制其生物活性,导致土壤中有机氮和无机氮的积累。
最后,由于DEHP的存在对土壤氮转化与氮气体排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问题。
氮气排放是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氮氧化物的积累则会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产生。
此外,土壤中氮素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变应性鼻炎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3c5ff0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f.png)
变应性鼻炎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刘伟;鲍晓林;郭家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7【摘要】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涉及多方面因素,并呈现出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已经成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参与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细胞以及炎性介质等共同参与了变应性鼻炎,深入研究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Rhinallergosis, also known as allergic rhinit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aused by allergens, and its pathogenesis involves a variety of factors,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etting serious, the inc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orldwide and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of otolaryngology. Many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the in-depth study found that a variety of cytokines, inflammatory cells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re involved in allergic rhinitis,while in-depth study of immune cells and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in the the mechanism of allergic rhinitis can provide new way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总页数】5页(P1303-1307)【作者】刘伟;鲍晓林;郭家亮【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喉科, 天津300457;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喉科, 天津 300457;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喉科, 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2【相关文献】1.胸腺肽α1对高龄老年人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J], 张兴虎;万文辉;钱晓明;赵东宝;刘玉亭2.细胞凋亡与免疫活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J], 李卫中3.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因子研究近况 [J], 朱迅;杨贵贞4.免疫活性细胞因子用于癌症的防治 [J], 李电东5.IL-37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免疫调控研究 [J], 王亚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P物质受体的研究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P物质受体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bb42e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1.png)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P物质受体的研究
安云芳;赵长青;朱庆义
【期刊名称】《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8(033)003
【摘要】目的探讨P物质受体(substancePreceptor,SPR)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健康大鼠2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
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免疫,继之鼻局部免疫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取该模型和健康对照组动物的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SPR在鼻粘膜中的分布、密度及其在该模型中的动态变化。
结果SPR广泛分布于健康鼻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细胞及导管、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浆细胞和其它单核细胞。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上述部位SPR染色加深,阳性颗粒增多,密度增强,同时SPR阳性细胞数量增多。
结论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SPR表达增多。
【总页数】0页(P)
【作者】安云芳;赵长青;朱庆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鼻中隔黏膜P物质及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 [J], 谢慧;熊大经
2.加味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P物质作用的实验与临床观察 [J], 王瑛;刘
卫红;陈望燕;李恩宽
3.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P物质受体mRNA的表达 [J], 薛金梅;赵海亮;安云芳
4.P物质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上皮短路电流的影响 [J], 刘涛;杨平常;王斌全
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中P物质及鼻粘膜血流量的变化 [J], 章如新;江德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9c0fd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7.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于过敏原刺激引起的鼻黏膜炎症,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过敏原进入人体后,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认为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除免疫系统外,神经系统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调节元件的作用参与调节变应性炎症反应,而该过程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研究还发现,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上皮屏障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上皮屏障不仅仅是阻挡外界致病微生物和过敏原侵入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也参与了免疫反应的调节。
上皮细胞的异常分泌和黏附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过敏原的易透性增加和炎症因子的异常释放,从而诱发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基因和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较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面,对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由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深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61335f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9.png)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张罗;周兵;韩德民;顾之燕【期刊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卷),期】2003(10)5【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分别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存在相关性。
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对基本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粘膜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
变应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过去三十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Th1和Th2免疫反应间的平衡机制受多因素影响。
结论发育期的儿童接受适当的环境因素刺激,可能通过激发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Th1和Th2免疫平衡状态,有助于拮抗变应原激发的Th2免疫反应,据此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卫生假说。
【总页数】5页(P316-320)【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发病机制;免疫反应;皮质类固醇;哮喘;细胞因子【作者】张罗;周兵;韩德民;顾之燕【作者单位】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华医学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相关文献】1.调节性B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J], 范锴; 余少卿2.蛋白激酶C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吕浩;周方伟3.2型免疫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王雪;熊俊;项洁;朱思源;陈骏4.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陈蕊;赵颖;宋鸿儒;张玉妥5.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在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韩锦华;王向东;刘仲燕;范尔钟;许世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ef78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f.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变应性鼻炎的定义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以鼻黏膜的炎症和过敏反应为特征。
它通常由过敏原引起,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
当过敏原进入鼻腔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的炎症和肿胀,进而引起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变应性鼻炎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除了过敏原诱发的过敏反应外,变应性鼻炎还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失衡、空气污染、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可以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定义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2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特点。
变应性鼻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更为普遍。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0%至3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的患病年龄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受到影响。
变应性鼻炎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男女发病率相似。
变应性鼻炎的季节性发病特点也值得关注,春季和秋季是变应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气温变化大和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是这两个季节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出普遍性、多发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了解这些特征可以为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影响。
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了解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具体机制可以帮助医生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缓解患者的痛苦。
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还可以为预防这种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ea63f7bcd126fff6050b3f.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发病与空气污染饮食和感染的关系。
方法2017~2018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耳鼻喉科门诊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调查900人,表明变应性鼻炎的诱发因素与空气污染饮食和感染有关系。
结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与空气污染饮食和感染有关系。
标签:变应性鼻炎;空气污染;饮食;感染对象与方法:变应性鼻炎是由变应原诱发机体产生的众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炎性细胞和炎性分子构成的复杂的网络体系。
变应性鼻炎是特异性疾病,与变应原的接触及个体特异性有关,当空气和尘土中变应原的浓度达到致敏的水平后,是否发病主要与个体有关。
1 调查对象珲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
2 调查方法耳鼻喉科全年门诊量约12000人,其中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约1000人,选取能够正确填写问卷的患者,年龄10~70岁,其中首次发病约600人,季节性复发约300人。
所有被调查对象均自愿同意参加本调查研究,于就诊结束去药房取药前填写或口头回答本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鼻痒鼻分泌物增多喷嚏和鼻堵4个症状计分,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
问题设置为是否最近装修新房,是否新购置家具,是否家内有开花植物,是否经常食用西餐如汉堡黄油,食用外卖食品,是否最近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是否居家工作。
共调查900人,有效应答780人,有效应答率87%,其中新房入住382人,饮食西化192人,花粉灰尘过敏49人,最近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72人,居家工作85人。
见表1。
共调查900人,其中存在诱发因素的约780人,其中近期搬家或重新装饰新房购买新沙发或家具的约382人,饮食西化经常食用快餐汉堡黄油类食物约192人。
长时间停留居室内的如网店卖家,微商等约85人,发病前2周曾患呼吸道感染约72人,既往对花粉灰尘等过敏的约49人,通过统计学分析x2检验可得出结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以上几种原因存在因果关系。
2 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与空气污染饮食和感染有关系。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397b75ed630b1c58eeb52e.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车琴王斌全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带来的临床症状也影响着患者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做一综合性阐述,以期望可以从发病机制方面得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方向。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Th1/Th2平衡,Treg/Th17平衡【中图分类號】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一变应性鼻炎概况: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此疾病的发生有三要素的参与:一是引起机体反应的特异性物质,即变应原;二是有过敏体质的特异人群;三是变应原与特异个体二者相遇。
二过敏性体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20%发病人群发病始于2-3岁,约40%发病人群始于6岁之前,约70-80%发病人群始于20岁之前【1】,孔维佳、陈建军等人在对2809例AR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显示, AR患者在总数上,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但在20岁以前,同龄组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而20岁以后,同龄组中女性人数则略高于男性【2】。
三变应原:武小芳对2007-2017年公开发表的9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出粉尘满、户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其余常见变应原有花粉、豚草、蟑螂、蒿属。
中国各地由于气候、环境各异,变应原在各地区分布特点也各不相同【3】。
四发病机制:辅助性T细胞是一种T细胞,它的表面有抗原接收器,可以辨识抗原呈献细胞的抗原片段,还可以增生扩散来激活其他类型免疫细胞,例如当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抗原提呈细胞(APC)识别并分泌白介素-10后,可以使辅助性T细胞的前体细胞(Th0细胞)向Th2分化。
辅助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4,Th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活化Th 细胞和记忆Th细胞,活化TH细胞又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蛋白质或缩氨酸,从而调控其他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根据所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β、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主要诱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4、白介素-5、白介素-10、白介素-13等细胞因子,主要诱导体液免疫,Th1和Th2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二者相互抑制、相互调节,在机体保持平衡状态【4】;Th0是向Th1或是Th2分化,取决于细胞因子的种类,白介素-12可以通过调节基因STAT4增强特异性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活性,从而促使Th0向Th1分化【5】;白介素-4可以通过调节基因STAT6增强特异性Th2细胞转录因子GATA3活性,从而促使Th0向Th2分化【6】;白介素-12主要由被微生物刺激的巨噬细胞所分泌,从而诱导Th0向Th1分泌【7】,白介素-4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及NKT细胞所分泌;有研究表明在婴儿早期暴露于抗原可以降低婴儿早期向Th2分化倾向【8】,调节性T细胞(Treg 细胞)是T细胞的另一种亚型,可以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而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促进调节性T 细胞成熟增值,进而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9】。
白介素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_林志斌
![白介素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_林志斌](https://img.taocdn.com/s3/m/1ae9340acc17552707220820.png)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
特应性个体在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有研究指出,变应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
变应原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巨噬细胞处理,刺激B淋巴细胞变为浆细胞,后者产生特异性IgE抗体。
当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异,释放组胺、白细胞三烯、五羟色胺等多种化学介质,使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细胞为主),组织水肿,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强等,上述病理变化即可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变应性鼻炎发病与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有关。
本实验分析了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0.24.009白介素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林志斌 李添应 陈冬[摘要] 目的 探讨白介素-2等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者43例为对照组。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患者的IL-2、IL-4、IL-5、IL-6、IFN-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
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试者血清IL-4、IL-5、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4 、IL-5增加反应的Th2细胞的高表达及IL-2、IFN-γ减少反应的Th1细胞的低表达,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细胞因子;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Interleukin -2 and other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Mechanism.Methods Selected 86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same period 43 cases of healthy as control group.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n the patient’s IL-2, IL-4, IL-5, IL-6, IFN-γ cytokine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 the two sets of test results.Results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IL-2,IFN-γ level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 Test group, serum IL-4,IL-5,IL-6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 fi 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 Conclusion IL-4,IL-5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the high expression of Th2 cells and IL-2,IFN-γ response of Th1 cells to reduce low expressio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Key words] Cytokine;allergic rhinitis;Mechanism作者单位:51008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 (林志斌 李添应 陈冬)通讯作者:陈冬 E-mail:wzc0001@明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保证手术成功顺利完成的,增加患者对介入的安全感;在讲解手术的过程中可采用电教等形式,让患者以及家属观看,消除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手术的疑虑。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e684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5.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炎症病症,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被揭示,但是已经有许多研究学者对其病因、免疫机制、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方面:变应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于某些特定的抗原物质产生了过敏反应而发生的。
通常这些抗原物质包括了花粉、灰尘、霉菌、动物皮毛等。
现在已经证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不仅与环境中存在的致敏物质有关,还与个体因素、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2.免疫机制方面: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主要涉及到B细胞、T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其相应的细胞因子。
当机体接触到抗原物质后,会产生大量的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会与肥大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的表面结合。
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IgE抗体就会激活肥大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其释放大量的组胺和其它细胞因子,如白介素-4、白介素-5等,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引起鼻腔黏膜的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加等表现。
3.细胞因子方面:细胞因子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证实,白介素-4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关键因子之一,白介素-5则参与了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和激活,增加过敏反应的程度。
另外,白介素-13也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可以抑制IgE抗体的生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激活。
总的来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涉及到多种细胞、分子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695e9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a.png)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等。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
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系列的家庭和孪生研究发现,变应性疾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包括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皮炎。
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的遗传研究揭示了多个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的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相关。
环境因素也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因。
过敏源的暴露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常见的过敏原可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鼻腔黏膜炎症。
空气污染、烟草烟雾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免疫调节异常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特定过敏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Th2细胞的活化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4、IL-5和IL-1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也可能受到损害,例如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树突状细胞的异常活化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反应的异常。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也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细胞因子是机体内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它们在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IL-4、IL-5和IL-13等候选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一些新的细胞因子可能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如TSLP(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IL-25等。
PM2.5值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临床观察
![PM2.5值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aa6bc3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9.png)
PM2.5值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临床观察欧立新;翁振新【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10【摘要】目的探讨PM2.5值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 1月医院收治的35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调查该时间段广东省环境质量公报空气质量情况,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如PM2.5,分析PM2.5值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广东省2012-2015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省2012-2015年变应性鼻炎发生率均在20%以上,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省不同年份可吸入颗粒物PM2.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入颗粒物PM2.5值越高,变应性鼻炎发生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发病率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并无直接联系,但是PM2.5值越高,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越高,减少空气中PM2.5浓度,能降低变应性鼻炎发生率.【总页数】2页(P1333-1334)【作者】欧立新;翁振新【作者单位】526020 广东,肇庆市中医院耳鼻喉科;526020 广东,肇庆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1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及PM2.5浓度对鼻出血发病率的影响 [J], 李燕萍;许洪波;刘亚超;薛刚2.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J], 李继忠;边毓尧;郭文有;修明文;魏鸾颍3.粤北地区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与PM2.5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J], 柴先奇; 黄若葵; 邓敏鑫4.中国PM2.5质量浓度与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J], 罗源;颉丽;陈思宇;臧洲;吴东佑5.空气中PM2.5及PM10与急性支气管炎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J], 惠烨;秦雪君;李莲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物质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P物质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67e0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6.png)
P物质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P物质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背景: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等,但只是对症治疗,无法根治。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针对疾病基因进行干预,有望实现根治。
研究内容:P物质是一种神经递质,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
本研究旨在探究P物质小干扰RNA对变应性鼻炎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P物质小干扰RNA载体:根据P物质基因序列设计合适的小干扰RNA序列,将其克隆至适合的载体中。
2.构建变应原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模型: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利用变应原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建立变应原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模型。
3.转染P物质小干扰RNA:将构建好的P物质小干扰RNA载体转染至变应原诱导模型细胞中。
4.检测细胞因子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观察P物质小干扰RNA干扰变应原诱导的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预期结果:本研究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的调控,探究P物质小干扰RNA在基因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通过转染P物质小干扰RNA可以调控细胞因子表达,有望实现变应性鼻炎的基因治疗。
石化污染物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研究
![石化污染物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59b6d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7.png)
石化污染物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研究
张孟生;王嘉玺;侯永建;李华;刘欧;张珂
【期刊名称】《中国职业医学》
【年(卷),期】2001(28)6
【摘要】目的研究石化行业职工变应性鼻炎发病与环境污染及免疫功能之间相关性。
方法监测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指标 ,对有毒有害、非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和无工业污染的农村农民进行了发病率、变应原皮试及CD3 、CD4 、CD8、CD4 /CD8及IgG、IgM、IgA和IgE的检验。
结果石化作业地区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指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其职工变应原皮试阳性率、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免疫指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环境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是造成石化行业职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石化行业职工;变应性鼻炎;免疫功能;职业性鼻炎
【作者】张孟生;王嘉玺;侯永建;李华;刘欧;张珂
【作者单位】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5.91
【相关文献】
1.大气污染物对变应性鼻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J], 孙璐;李同丽;李欣
2.变应性鼻炎母代与子代变应性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J], 吴昆晻;李泽卿;薛飞;
陈伟;江满杰;王炳玲;王秋萍
3.变应性鼻炎与鼻窦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卫华;赵长青
4.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韩菲;赵长青
5.扬州市区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和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性研究 [J], 张攀;钱明;徐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96db9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c.png)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李斯斯;阮标;余咏梅【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年(卷),期】2013(007)002【摘要】Substance P involved in the late phase of allergic reaction among AR patients. It is important mediator and common messenger substance which connected neuroendocrine to immune system. It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R, by focusing on substance P as target point.%P物质参与变应性鼻炎晚期过敏反应过程,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介导物质和共同的信使物质.以P物质为作用靶点将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途径.【总页数】5页(P193-197)【作者】李斯斯;阮标;余咏梅【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昆明,6501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昆明,6501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昆明,6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相关文献】1.加味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P物质作用的实验与临床观察 [J], 王瑛;刘卫红;陈望燕;李恩宽2.表皮生长因子、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在大肠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J], 信亮亮3.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源性P物质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李香兰;黄哲浩;姜日花;池光范4.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J], 章如新;刘国钧;温武;姜俊芝;燕志强;余少卿;吴革平5.P物质能神经阻滞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J], 章如新;江德胜;李兆基;周水淼;丁晋澄;乔德彪;萧轼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影响因素研究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dc311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e.png)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影响因素研究胡玲俐(综述);应民政(审校)【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21)7【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质量。
AR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人们在基因、环境、免疫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免疫学因素是如何在变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尤其重视,虽然免疫机制极其复杂,但概括为感应、反应及效应3个阶段。
%Allergic rhinitis( AR) is one of the various common immunologic diseases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There is a yearly upward trend in its incidence, and AR has serious impacts on work,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quality of people.The pathogenesis of AR is extremely complex.At present,plenty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in genes,environment and immunity.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immunological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lthough the immune mechanism is very complicated,in general,it contains three stages including induction,reaction and effect.【总页数】3页(P1225-1227)【作者】胡玲俐(综述);应民政(审校)【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南岳阳 414000;南华大学附属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南岳阳 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相关文献】1.麻芥冲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免疫机制的影响 [J], 麻莉;张丰跃;门九章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对小鼠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免疫机制的影响 [J], 刘静; 杨敬; 雍惠; 侯丽; 高小平3.肺结核的免疫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高非凡;李元军;李百远4.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J], 王俊阁;王强;刘卫卫;关继涛;苏芳5.单一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探讨 [J], 刘虹;洪苏玲;杨玉成;刘鸿翔;申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