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测试方法
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使用说明
![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d77a9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0.png)
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使用说明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使用说明一、引言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是一种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直放站的综合测试仪器。
本文将介绍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是一种便携式测试仪器,可以用于测量光纤直放站的多项参数。
该测试仪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易操作等特点,使得光纤直放站的调试和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三、使用方法1. 连接测试仪和光纤直放站:首先,将测试仪的光纤连接口与光纤直放站的输入端口相连;然后,将测试仪的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插座,并打开电源开关。
2. 打开测试仪:按下测试仪上的电源按钮,待测试仪启动后,出现仪器的主界面。
3. 设置测试参数:在主界面上,选择需要测试的参数类型,如光功率、信号质量等。
根据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测试参数。
4. 进行测试:点击开始测试按钮,测试仪将自动对光纤直放站进行测试,并显示测试结果。
5.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仪显示的测试结果,对光纤直放站的性能进行分析。
如发现异常情况,可根据测试仪提供的帮助文档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测试仪之前,先阅读仪器的使用手册,了解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使用测试仪时,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操作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3. 在连接光纤时,应注意光纤的清洁和连接的牢固,避免因光纤连接不良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异常。
4. 使用测试仪时,应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伤害。
5. 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测试仪的显示界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光纤直放站是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性能的稳定性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的使用,可以帮助用户实时监测光纤直放站的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问题,保障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GS450光纤直放站综合测试仪是一种方便易用的测试仪器,通过正确使用该测试仪,可以有效提高光纤直放站的调试和维护效率,保障光纤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便携式直放站测试报告(唐山曹家口)
![便携式直放站测试报告(唐山曹家口)](https://img.taocdn.com/s3/m/6fefe40bbb68a98271fefa10.png)
报告名称:便携式应急通信直放站应用测试报告测试地点:唐山曹家口测试单位: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测试时间:2008年10月目录1. 便携式应急通信直放站系统简介................................................................................. - 3 -1.1项目背景......................................................................................................................... - 3 -1.2创新思路及实现方案..................................................................................................... - 3 -1.2.1系统基本要求.............................................................................................................. - 3 -1.2.2系统组成...................................................................................................................... - 4 -1.3系统优点说明................................................................................................................. - 8 -1.4系统优劣势分析........................................................................................................... - 10 -1.5系统典型应用............................................................................................................... - 10 -2.测试概述......................................................................................................................... - 12 -2.1测试目的....................................................................................................................... - 12 -2.2测试对象....................................................................................................................... - 12 -2.3测试地点....................................................................................................................... - 12 -2.4仪器设备....................................................................................................................... - 12 -2.5测试步骤....................................................................................................................... - 12 -3.测试数据分析................................................................................................................. - 13 -3.1便携式直放站开通前覆盖情况................................................................................... - 13 -3.2便携式直放站开通后覆盖情况................................................................................... - 13 -4.现场照片......................................................................................................................... - 14 -5.小结................................................................................................................................. - 16 -便携式应急通信直放站系统测试报告1. 便携式应急通信直放站系统简介1.1项目背景我国是灾害频发、灾害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上升,对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直放站测试流程及标准
![直放站测试流程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f9c6fc06137ee06eff9189c.png)
从频谱仪的扫频源输出一个扫频信号到直放站的上行输入口,频谱仪接直放站上行输出口(频谱仪一般加30dB的衰减器),从频谱仪读取输出的上行中心频率的信号强度,加上衰减数值,同时减去扫频输出信号强度,即为上行增益。
用该方法同时也可以测试直放站上下行信号的平坦度和带外抑制。
2、带扫频源的频谱仪,例如HM5014
从频谱仪的扫频源输出一个扫频信号到干放的上行输入口,频谱仪接干放上行输出口(频谱仪一般加30dB的衰减器),从频谱仪读取输出的上行中心频率的信号强度,加上衰减数值,同时减去扫频输出信号强度,即为上行增益。
用该方法同时也可以测试干放上下行信号的平坦度和带外抑制。
6
2、干放测试流程
测试步骤
测试内容
测试仪器
方法
1
干放所带分布系统驻波比<1.5
驻波比测试仪
从干放下行输出口测试,如果有合路器,则从合路器输出口进行测试。
2
输入信号强度
频谱仪
从频谱仪中读取最强的BCCH载频信号强度(dBm),并记录其载频号。
3
干放下行输出功率
(符合设计方案要求)
频谱仪
从频谱仪中读取最强的BCCH载频信号强度(dBm),并加上信号输出口衰减数值。注明:基于保护频谱仪,测试该项目时,一般在干放下行输出口需要加上30dB的衰减器。
干放上行底噪
(干放上行底噪对整个分布系统的底噪影响不超过5dB)
频谱仪
干放下行输出口接分布系统,上行输出口接频谱仪,频谱仪中心频率调整到与系统上行中心频率一致,从频谱仪中读取噪声信号强度(根据频谱仪RBW的取值大小,需要对噪声强度作出相应的修改)
3、驻波比测试流程及方法
测试步骤
直放站干扰,指标调试及整体测试
![直放站干扰,指标调试及整体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447e9e1ea76e58fafab00383.png)
直放站在今天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从工作原理来看,它本质上是个双向功率放大器,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主要起填补蜂窝小区信号传输空白区域的作用,体现在消除盲区、改善覆盖、扩展小区边界等应用上。
在无线传输中,它还可以充当中继,以提高链路余量,并为特定的基站吸收业务量。
基于其体积较小、价格较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它不再是通信运营商的专有物,一些工厂、宾馆、商场、停车场等场所也会根据需要私自安装。
直放站在商业通信网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其为数众多且管理上不够完善,也带来了不少副作用。
如它恶化了公众移动通信频段的电磁环境,催生了众多无线电干扰,而且,对这些干扰的排查也并非易事。
直放站干扰排查实录我们曾接到中国联通的干扰申诉,称:容桂华宝GSM900基站上行信号受到干扰,网络统计分析显示掉话率很高。
他们认为是由机床产生的工业干扰,初步确定干扰源就在与基站一路之隔的广东美芝厂区内。
我们出动监测车,利用车上的ESMB/DDF190监测/测向设备,同时开启E4407B频谱分析仪,分别接上全向及定向天线,在基站四周及广东美芝一带苦候干扰信号的出现。
ESMB/DDF190系统在其高增益有源天线的强力支持下,倒是收到了信号,但却是假信号,频谱分析仪则一点动静都没有。
但联通中心机房的网络统计分析显示,这段时间内干扰依然存在。
当监测车行经某知名公司厂房的大门口时,频谱分析仪显示屏上有了反应,底噪提高了近20dB。
我们立即换上定向天线作简易测向,测得的信号最大值方向指向该公司办公大楼。
于是,我们改用TekNet YBT250基站维护测试仪并配上EB200手持式测向天线入内查寻,绕大楼一周,最后将疑点锁定在电梯机房内。
在楼顶电梯机房旁测得信号的最大值约为-70 dBm(频谱图如图1所示)。
我们以为该信号是由电梯内的视频监视无线传输设备发出的,但遍寻不获。
后来我们无意中发现楼下有两根天线立于停车场入口处的纤维遮光棚一侧,并在棚内又发现另一根。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双型号版带)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双型号版带)](https://img.taocdn.com/s3/m/44a7f4dad15abe23482f4d2c.png)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GSM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书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书一、 测试设备配置 1、载波数近端可同时配置16个载波,远端站应能同时支持不得少于8载波信号输出2、测试频段工作频段:900MHz前向(下行):935~954/945~954 反向(上行):890~909/900~909 工作频段:1800MHz前向(下行):1805~1830MHz 反向(上行):1710~1735MHz3、远近端配置近端设备:1台 远端设备:10台4、组网方式混合组网:链式和星型混合组网近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基站图1二、 测试条件1、常规测试条件常规测试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2、极限测试条件极限试验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a)温度:低温:-40℃(室外I类)、-25℃(室外II类)或-20℃(室内机);高温:+55℃(室外I类和II类)、+40℃(室内机)。
湿度:95%b)供电电压:AC 220V: 低压+155V;高压 +285V。
DC -48V:低压 -36V;高压 -72V。
DC +24V:低压 +19V;高压 +28V。
3、测试仪表序号仪表名称备注1 网络分析仪2 综合信号发生器产生GSM信号8-PSK调制信号和多载波GSM调制信号3 综合信号分析仪可分析GSM信号8-PSK调制信号4 RF射频信号源5 噪声系数测量仪6 光功率计7 光衰减器8 恒温恒湿试验机可产生95%湿度9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可产生-40℃至+55℃的环境温度10 对地漏电流测试仪11 W/I自动测试仪三、 测试方法1. 准备工作:根据《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按设备配置组网要求搭建网络测试系统,并开启所有设备,通过本地监控平台确认网络中的被测设备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00M-900M-直放站上行底噪测试标准
![800M-900M-直放站上行底噪测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5d702a10c22590103029d3f.png)
800MHz/900MHz(CDMA/GSM)直放站系统底噪技术要求和直放站系统底噪测试方法武汉虹信公司工程服务部2004年8月5日目录1 范围 (3)2 文性引用文 (3)3 定义和缩略语 (3)3.1定义 (3)3.2缩略语 (4)4测量条件 (4)5 工作频段 (4)6 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4)6.1噪声系数 (4)6.2底部噪声 (5)1 范围本文规定了800MHz/900MHz、CDMA/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直放站底底部噪音的性能指标、操作维护功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适用于800MHz/900MHz CDMA/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宽带直放站、选频直放站、移频传输直放站、光纤传输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主机、干线放大器、延伸放大器、室内增音机等)的质量性能试验和参数测量等。
2 规范性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的引用而成为本文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然而,鼓励根据本文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GB 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883-1999 《900MHz/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 1139-2001 《900MHz/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YD/T 1230-2002 《800MHz CDMA 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IEC 60950 1999-04《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第三版EN 300 609-4 V8.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2 and Phase2++);Base Station System(BSS)equipment specification;Part4:Repeater(GSM 11.26 Version 8.0.2)3 定义和缩略语3.1 定义本文采用下列定义:800MHz/900MHz直放站是指用于800MHz/900MHz GSM 移动通信网的全双工、线性射频放大设备,包括各类CDMA/GSM宽带直放站、CDMA/GSM选频直放站、CDMA/GSM移频(包括带内移频、带外移频)传输直放站、CDMA/GSM光纤传输直放站、CDMA/GSM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主机、干线放大器、延伸放大器、室内增音机)等。
FDD直放站安全及EMC测试方法
![FDD直放站安全及EMC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8a350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f.png)
1.用电安全测试1.1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2.6节的规定。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小于或等于16A,试验电流、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1)试验电流为被测电路电流额定值的1.5倍;2)试验电压不应超过12V;3)试验时间为60s。
4)根据电压压降计算出的保护连接导体电阻不应超过0.1Ω。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超过16A,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1)2倍的电路电流额定值进行2min;2)对直流供电的设备由制造厂商规定。
3)保护连接导体的电压压降不应超过2.5V。
1.2 抗电强度1.2.1 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5.2节的规定。
试验电压按如下确定: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18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0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2000V(50Hz);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为184V至354V(含35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5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3000V(50Hz);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
试验电压施加点按下列适用情况选取:1)一次电路与机身之间;2)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3)一次电路的零部件之间。
1.2.2 通信口的抗电强度通信口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6节的规定。
对于稳态试验试验电压与试验施加点如下确定:在正常使用中,对于设备上需要抓握或接触的不接地的导电零部件和非导电零部件(例如电话的受话器或键盘),应在这些零部件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500V(50Hz)的试验电压;对于其它零部件和电路以及与其它设备相连接的接口,应在这些零部件、接口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000V(50Hz)的试验电压。
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02cb36f3c1ec5da50e27065.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 S 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T e s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G S MR a d i o D i g i t a l S i g n a l R e p e a t e r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为确保中国移动通信建网工程建设质量,本测试规范作为测试验证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质量依据,为该类设备选型提供技术保障。
本测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的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及测试用例。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GSM直放站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91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鹏、姜雪松。
1. 范围本测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等内容,本设备规范供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GSM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所采用各类数字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GRRU 设备实验室及现场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数字直放站测试方案
![数字直放站测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a7bde4693daef5ef73d48.png)
三维通信技术规范文档编号:数字光纤直放站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案产品型号:软件设计:软件审核:软件测试:软件版本校验和OMT版本1 参考规范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doc三维通信直放站监控系统内部模块命令数据包协议规范(正式版20080407)V1.17.doc3G直放站监控系统南向接口技术规范-接口功能及协议数字光纤直放站设备监控技术要求GSM数字光纤直放站监控技术要求终稿中国移动3G直放站监控数据要求2 测试准备2 测试准备2.1 测试工具和设备要准备如下设备和工具:⏹测试手机;⏹SIM卡若干;⏹PC机;⏹被测设备;⏹信号源、频谱仪、衰减器、耦合器、射频负载;⏹上位机软件OMT;⏹发包工具(RS232test或SSCOM32)⏹网线一根其中SIM卡要满足以下要求:⏹开通来电显示功能;⏹开通主/被叫短信息功能;⏹开通主/被叫数据传真业务功能;2.2 搭建被测系统⏹安装OMT;⏹安装发包工具软件⏹下载被测软件;⏹话费保证监控需要3 详细测试过程3.1 使用本地口通信的详细测试过程3.1.1 基本信息3.1.1.1查询监控参量列表因为OMT中没有查询监控参量列表的功能,我们只能自己组包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通过RS232test按照移动协议向设备端发送如下(W:)命令包:在返回的命令包(R:)中的监控对象内容中包括该协议对该机型要求的所有参数的标号。
以站点编号为0,设备编号为FF为例做如下测试。
W: 01 01 00 00 00 00 FF F5 77 80 01 02 FF 05 09 00 01 01R:7E 01 01 00 00 00 00 FF F5 77 00 01 02 00 35 09 00 04 0102 00 03 00 04 00 05 00 07 00 08 00 0A 00 01 01 02 01 11 01 12 01 13 01 14 01 15 01 20 01 30 01 31 01 40 01 41 01 50 01 01 02 02 02 04 02 05 02 98 D8 7EW: 01 01 00 00 00 00 FF F6 77 80 01 02 FF 05 09 00 04 02R:7E 01 01 00 00 00 00 FF F6 77 00 01 02 00 35 09 00 04 02 06 02 07 02 09 02 0A02 0B 02 0C 02 0D 02 10 02 11 02 13 02 14 02 20 02 21 02 22 02 28 02 29 02 01 03 02 03 04 03 05 03 06 03 07 03 09 03 0A 03 E1 51 7EW: 01 01 00 00 00 00 FF F7 77 80 01 02 FF 05 09 00 04 03R:7E 01 01 00 00 00 00 FF F7 77 00 01 02 00 35 09 00 04 03 0B 03 0C 03 0D 03 10 03 11 03 13 03 14 03 20 03 21 03 22 03 28 03 29 03 01 04 40 04 41 04 50 04 51 04 52 04 53 04 54 04 55 04 01 05 02 05 03 05 76 73 7EW: 01 01 00 00 00 00 FF F8 77 80 01 02 FF 05 09 00 04 04R:7E 01 01 00 00 00 00 FF F8 77 00 01 02 00 17 09 00 04 04 04 05 05 05 06 05 07 05 08 05 09 05 0A 05 0B 05 0C 05 07 DB 7E以宽带为例,设备信息:设备厂商、设备类别、设备型号、设备生产序列号、经度、纬度、当前监控软件版本等网管参数:站点编号、设备编号、查询/设置电话号码1、查询/设置电话号码2、查询/设置电话号码3、查询/设置电话号码4、查询/设置电话号码5、上报号码、监控叫心IP地址、监控中心IP地址端口号、上报通信方式、实时采样数据:功放温度值、下行输入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上行理念增益、下行实际增益、下行驻波比值、运营商代码、位置区代码、基站识别码、BCCH绝对载频号、BCCH 接收电平等设置量:射频信号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下行驻波比门限、功放过温度告警门限、下行输入欠功率门限、下行输入过功率门限、下行输出欠功率门限、信源小区识别码参照值等设备告警数据:电源掉电告警、电源故障告警、监控模块电池故障告警、位置告警、功放过温告警、信源变化告警、本振失锁告警、上行低噪放故障告警、下行低噪放故障告警、上行功放故障告警、下行功放故障告警、下行输入过功率告警、下行输入欠功率告警、下行输出欠功率告警、下行驻波告警、外部告警1、外部告警2、外部告警3、门禁告警、自激告警等测试结果:合格/不合格3.1.1.2设备编号设备编号:近端机固定为0,不能设置,远端由设置从站点时设置,范围1-254主机测试步骤:(1)OMT_V3.0以直放站编号0,设备编号0登入,然后查询设备编号,应该为0(2)设置设备编号为254,提示站点子编号(设备编号) 监控标号与内容不符, 关断设备电源(包括断开备用电池),再重新上电,对设备编号进行查询,查询返回值为0(3)设置设备编号为1,站点子编号(设备编号) 监控标号与内容不符, 关断设备电源(包括断开备用电池),再重新上电,对设备编号进行查询,查询返回值为0(4)设置设备编号为255,站点子编号(设备编号) 监控标号与内容不符, 关断设备电源(包括断开备用电池),再重新上电,对设备编号进行查询,查询返回值为0从机测试步骤:(1)OMT_V3.0以直放站编号0,设备编号1登入,然后查询设备编号,应该为1(2)设置设备编号为254,关断设备电源(包括断开备用电池),再重新上电,对设备编号进行查询,查询返回值为254(3)设置设备编号为2,关断设备电源(包括断开备用电池),再重新上电,对设备编号进行查询,查询返回值为2(4)设置设备编号为255,站点子编号(设备编号) 监控标号与内容不符, 关断设备电源(包括断开备用电池),再重新上电,对设备编号进行查询,查询返回值为2(5)设置设备编号为0,站点子编号(设备编号) 监控标号与内容不符, 关断设备电源(包2测试结果:合格/不合格3.1.1.3设备型号设备型号:20字节无符号数,需采用OMT_V3.0和SUNWAVE FACTORY OMT协同测试。
GSM数字光纤直放站射频测试简介
![GSM数字光纤直放站射频测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2d056202f60ddccda38a081.png)
F±100kHz (896.9MHz、897.1MHz) F±200kHz(896.8MHz、897.2MHz) F±400kHz(896.6 MHz、897.4 MHz) F±600kHz(897.4 MHz、897.6 MHz) 工作带内: 882.5 MHz-891 MHz; 891 MHz-895.2 MHz; 898.8 MHz-903 MHz; 903 MHz-911.5 MHz;
注:隔离器的作用是保护信号源,避免 DUT 产生自激损坏仪表;衰减器的作 用是保护频谱仪,避免输入频谱的信号功率过大。
2:每载频带外增益
f_offset≤ 指标要求: 400 KHz < 600 KHz:≤50dB
f_offset≤
600 KHz < 1MHz:≤40dB
f_offset≤
1MHz < 5 MHz:≤35dB
1:工作频段 指标要求及标准: 上行: 885~909/1710~1785MHz;下行: 930~954/1805~1880MHz 测试连接图:
测试步骤: 900MHz: 上行:
1、 将仪器和设备按照图进行连接; 2、 在设备上依次设置 885MHz、890 MHz、897MHz、909MHz 信道号; 3、 从信号源上依次加入 885MHz、890 MHz、897MHz、909MHz 信号,观察 频谱仪上是否有信号输出。 下行: 1、 将仪器和设备按照图进行连接; 2、 在设备上依次设置 930MHz、938MHz 、946MHz、954MHz 信道号; 3、 从信号源上依次加入 930MHz、938MHz、946MHz 、954MHz 信号,观察 频谱仪上是否有信号输出。
平 Loutmax; 4、 增益调节范围ΔG=Loutmax-Loutmin(dB);
第6天GSM直放站设备与测试
![第6天GSM直放站设备与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f77bedc27375a417876f8f39.png)
• 设备指标
泽浩科技
泽浩科技
• 上行噪声问题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上行噪 声与设备本身的噪声系数和设备的增益有关,一般要求输入到 基站的上行噪声功率小于-120dBm。开通时解决上行干扰的方 法为:
• 检查设备的上行增益是否偏大。 • 关闭设备,检测上行干扰问题是否依然存在,如不存在,确认
• 记录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Lout(dBm)及输入电平(信 号源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的损耗值)Lin(dBm);
泽浩科技
• B. 最大增益: • 最大增益是指直放站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
力。指标要求: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3dB。 • 测试系统及测试步骤同A; • 最大增益为Gmax= Lout-Lin(dB); • C. 增益调节范围: • 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直放站增益可调时,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
• 1.3.1 无线直放站工作原理
泽浩科技
泽浩科技
泽浩科技
• GSM无线直放站工作原理: • 在下行方向,施主天线接收的基站信号送入双工耦合滤波器进行
滤波后,由一体化模块中的下行低噪声放大器将电平调整到功放 模块规定的接口电平,功放模块可将基站信号放大后送至双工滤 波器,由重发天线发射出去。同理,在上行方向,重发天线接收 的手机信号在经过双工滤波器后,被低噪声放大器将电平调整到 功放模块规定的接口电平,一体化模块中的上行功放模块可将手 机信号放大后送至双工滤波器,由施主天线发射出去。
泽浩科技
泽浩科技
• 1.2 GSM干线放大器 • 由于无线网络用户的高速发展,导致热点地区频率资源紧张。在
城市的热点地区,只有依靠微蜂窝基站技术,将移动通信室内覆 盖与室外覆盖相分开的方式来解决网络拥挤和扩容的问题。在室 内使用微蜂窝技术进行覆盖有两种方法:一是大量使用微蜂窝基 站,依靠微蜂窝基站进行无源分布覆盖,二是在大楼引入一套微 蜂窝基站,然后依靠有源室内覆盖系统来进行覆盖,按国内市场 情况来看,第二种方法以其成本低、效果好取得了比第一种方法 更好的效果,因此目前市场上主要是这种方法。有源室内覆盖系 统也可以分成两种方式:一是依靠电缆为传输媒质,另一种是依 靠光纤为传输媒质。电缆传输衰耗较大,但是系统比光纤传输简 单,在覆盖范围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这种方法。光纤传 输具有衰耗小的优点,在覆盖范围大,传输距离远时,具有明显 优势。GZF900—VIB主要是指电缆传输的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 统。
(设备管理)2020年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
![(设备管理)2020年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https://img.taocdn.com/s3/m/cda4121a852458fb770b56c0.png)
(设备管理)2020年GSM 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G S 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发布目录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测量条件及判决依据 (2)4.1 常规测试条件 (2)4.2 极限测试条件 (3)4.3 测试设备要求 (3)4.4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 (3)5. 无线射频性能测量方法 (3)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3)5.1.1 测试判定标准 (3)5.1.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5.1.3 现场测量方法 (4)5.2 自动电平控制(ALC) (5)5.2.1测试判定标准 (5)5.2.2 实验室测量方法 (5)5.2.3 现场测量方法 (5)5.3 最大增益及误差 (6)5.3.1 测试判定标准 (6)5.3.2 实验室测量方法 (6)5.4 增益调节范围 (7)5.4.1 测试判定标准 (7)5.4.2 实验室测量方法 (7)5.4.3 现场测量方法 (7)5.5 增益调节步长 (8)5.5.1 测试判定标准 (8)5.5.2 实验室测量方法 (8)5.5.3 现场测量方法 (8)5.6 频率误差 (9)5.6.1 测试判定标准 (9)5.6.2 实验室测量方法 (9)5.6.3 现场测量方法 (9)5.7 矢量幅度误差 (10)5.7.1 测试判定标准 (10)5.7.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0)5.7.3 现场测量方法 (10)5.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10)5.8.1 测试判定标准 (10)5.8.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1)5.8.3 现场测量方法 (11)5.9 带内波动 (11)5.9.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1)5.9.3 现场测量方法 (12)5.10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12)5.10.1 测试判定标准 (12)5.10.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3)5.10.3 现场测量方法 (13)5.11 带外抑制 (13)5.11.1 测试判定标准 (13)5.11.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4)5.11.3 现场测量方法 (14)5.12 互调 (14)5.12.1 输入互调 (14)5.12.1.1 测试判定标准 (14)5.12.1.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4)5.12.1.3 现场测量方法 (15)5.12.2 下行反射互调 (15)5.12.2.1 测试判定标准 (15)5.12.2.2 实验室测量方法 (16)5.12.2.3 现场测量方法 (17)5.13 杂散发射 (17)5.13.1 测试判定标准 (17)5.13.3 现场测量方法 (20)5.14 噪声系数 (21)5.14.1 测试判定标准 (21)5.14.2 实验室测量方法 (21)5.14.3 现场测量方法 (22)5.15 收发隔离抑制比(仅适用于具有ICS功能数字无线直放站) (23)5.15.1 测试判定标准 (23)5.15.2 实验室测量方法 (23)5.15.3 现场测量方法 (23)5.16 传输时延 (24)5.16.1 单机及系统时延 (24)5.16.1.2 测试判定标准 (24)5.16.1.3 实验室测量方法 (25)5.16.1.3.1 单机时延 (25)5.16.1.3.2 系统时延 (25)5.16.1.4 现场测量方法 (26)5.16.1.4.1 单机时延 (26)5.16.1.4.2 系统时延 (26)5.16.2 时延校正补偿精度 (26)5.16.2.2 测试判定标准 (26)5.16.2.3 实验室测量方法 (26)5.16.3 时延调节范围 (27)5.16.3.2 测试判定标准 (27)5.16.3.3 实验室测量方法 (27)5.16.3.4 现场测量方法 (27)5.17 带内载波泄露抑制 (27)5.17.1 测试判定标准 (27)5.17.2 实验室测量方法 (28)5.17.3 现场测量方法 (28)5.18 阻塞 (28)5.18.1 测试判定标准 (28)5.18.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0)5.18.3 现场测量方法 (30)5.19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 (31)5.19.1 测试判定标准 (31)5.19.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1)5.19.2.1 上行噪声抑制功能 (31)5.19.2.2 底噪抑制门限调整范围及调整步长 (32)5.19.2.3 具备不同载波不同时隙分别控制功能 (32)5.19.3 现场测量方法 (32)5.20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 (33)5.20.1 测试判定标准 (33)5.20.3 现场测量方法 (33)5.21 整机效率 (33)5.21.1 测试判定标准 (33)5.21.2 实验室测试方法 (33)5.21.3 现场测试方法 (34)5.22 载波跟踪功能 (34)5.22.1 测试判断标准 (34)5.22.2 实验室测试方法 (34)6 光纤中继性能指标测量方法(适用于数字光纤直放站) (35)6.1 光输出功率 (35)6.1.1 测试判定标准 (35)6.1.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5)6.1.3 现场测量方法 (35)6.2 光路动态范围 (36)6.2.1 测试判定标准 (36)6.2.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6)6.2.3 现场测量方法 (36)7 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仅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 (37)7.1 组网及承载能力 (37)7.1.1 测试判定标准 (37)7.1.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7)7.2 光旁路及光环路功能(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 (39)7.2.1 测试判定标准 (39)7.2.2 实验室测量方法 (39)7.2.3 现场测量方法 (40)7.3 网络信源调度能力(可选) (40)7.3.1 测试判定标准 (40)7.3.2 实验室测量方法 (40)7.3.2.1 预设置载波信源调度功能 (40)7.3.2.2 预设置远端载波区域调度功能 (41)7.3.3 现场测量方法 (42)7.4 时隙占用时长业务量统计功能(可选) (42)7.4.1 测试判定标准 (42)7.4.2 实验室测量方法 (42)7.4.3 现场测量方法 (42)8电源适应性测量方法 (43)8.1测试判定标准 (43)8.2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测量方法 (43)8.3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测量方法 (43)9 环境测试测量方法 (43)9.1 低温试验测试方法 (43)9.2 高温试验测试方法 (43)9.3 恒定湿热试验测试方法 (44)10 GSM数字直放站射频及组网测试判定标准 (44)11 编制历史 (46)附录A (实验室测试设备要求) (47)附录B (现场测试设备要求) (48)A.1 信号发生器 (48)A.3 矢量网络分析仪 (48)A.5 功率衰减器 (49)A.7 功分器/合路器 (49)A.9 光功率计 (49)前言为确保中国移动通信建网工程建设质量,本测试规范作为测试验证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质量依据,为该类设备选型提供技术保障。
TD-SCDMA直放站时域切换特性测试分析
![TD-SCDMA直放站时域切换特性测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78a5f1700abb68a982fb8d.png)
TD-SCDMA直放站时域切换特性测试分析0 前言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是国际电联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之一,其关键技术有可调整上下行切换点的时分双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等。
TD-SCDMA 的优势突出表现在系统抗干扰和系统容量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均衡、对混合业务的高效支持、系统自身有良好的持续发展和技术演进能力。
直放站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扩容和优化的主要对象。
直放站也是解决室内覆盖的重要设备。
在TD-SCDMA系统中正确合理地使用好直放站,能提高网络利用率,降低网络建设、运维成本,提高网络性能。
随着TD-SCDMA规模试验网建设的不断深入,TD-SCDMA直放站的重要性得到了直观的体现。
它可以增加网络覆盖,使施主基站的覆盖得到延伸,也能增加空闲基站的话务负荷,或是分摊繁忙基站的话务量起到优化网络的作用。
1 TD-SCDMA直放站的时域特性TD-SCDMA直放站目前工作频率是2010MHz~2025 MHz,信号的码片速率为1.28MHz/s,扩频带宽或信道间隔为1.6MHz,调制方式为QPSK/8PSK,接入技术为DS-CDMA/TDMA,采用不需配对频率的TDD工作方式。
它的下行和上行的信息是在同一载频的不同时隙上进行传送的,因此时域切换指标的测试至关重要。
TD-SCDMA的物理信道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无线帧、子帧和时隙/码。
图1为TD-SCDMA 的物理信道信号格式。
图1 TD-SCDMA的物理信道信号格式TD-SCDMA帧结构将10ms的无线帧分成两个5ms的子帧,每个子帧中有7个常规时隙(TS0~TS6,每个时隙长度为864码片,占675μs)和3个特殊时隙。
三个特殊时隙分别为下行导频时隙DwPTS(长度为96码片,占75μs)、主保护时隙GP(长度为96码片,占75μs)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长度为160码片,占125μs)。
光纤直放站测试方法
![光纤直放站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281f026bd97f192279e93e.png)
Agilent E4433B Agilent E4406A光纤直放站原理框图校表1. 按图1虚线所示连接仪表2. 按“E4432B ”的“Frequency ”键,设置其频率为900MHz ;按“Amplitude ”键,设置信号输入电平为0dBm 。
3. 按“E4406A ”的“Frequency ”键,设置其中心频率为900MHz ;按“Span ”键,设置屏宽为10 MHz ;按“Meas Setup ”→“Res BW ”键,设置分辨率带宽为100kHz ;按“Zoom ”键;4. 按“E4432B ”的“RF On/Off ”键,打开其射频开关。
5. 按“E4406A ”的“Search ” 键,取屏幕的最高值;将其最高值设在“Input ”→“Ext Atten ” 键里。
6. 按“E4432B ”的“RF On/Off ”键,关闭其射频开关。
做表1.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按Frequency 键,输入频率;3.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4.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该直放站的中心频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
5.用万用表测试功放模块的监控口第十脚电压,并记录下来,然后烧入程序;最后进行整机测试。
光端机的测量方法下行称最大输出功率1、按测试接线图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按Frequency键,输入频率;3、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4、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该直放站的中心频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
(如果输出功率达不到整机的指标要求,可以调节功放模块的ALC旋钮来调节。
)从频谱分析仪直接读出数值指标要求: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0dB -2dB增益1、按测试接线图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按Frequency键,输入频率;3、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如果增益不足,可以调整光远端机的光模块的射频增益的调节旋钮来调整;)4、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5、将信号发生器的电平降低5dB,从频谱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分别读出直放站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指标要求:最大增益≤113dB;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应在标签标明值的士3dB 之内。
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
![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5d805af7ec4afe04a1dfb5.png)
第二部分: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目次1 范围 (1)2 通用要求 (1)2.1 工作频率范围 (1)2.2 信道间隔 (1)2.3 发射功率 (1)2.4 频率容限 (1)2.5 占用带宽 (1)2.6 杂散发射 (1)3 试验条件 (1)3.1 大气实验条件 (2)3.2 检测工作条件 (2)3.3 电性能测试频率 (2)3.4 测量设备 (2)4 参考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4.1 GSM基站(专网GSM-R基站) (3)4.2 CDMA/cdma2000基站 (6)4.3 WCDMA基站 (7)4.4 TD-SCDMA基站 (9)4.5 GSM直放站(专网GSM-R直放站) (13)4.6 CDMA/cdma2000直放站 (14)4.7 WCDMA直放站 (16)4.8 TD-SCDMA直放站 (17)参考文献 (20)在用发射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第二部分: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用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发射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在用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发射设备,包括:-GSM基站(GSM-R基站);-CDMA/cdma2000基站;-WCDMA基站;-TD-SCDMA基站-GSM直放站(GSM-R直放站);-CDMA/cdma2000直放站;-WCDMA直放站;-TD-SCDMA直放站。
2 通用要求2.1 工作频率范围在用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发射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应严格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执行。
在用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发射设备的用户应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申请台站执照,并按照执照中指配的工作信道使用,不可随意更改工作信道。
2.2 信道间隔在用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在用发射设备的工作信道间隔应严格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相关规定执行。
2.3 发射功率在用公众通信基站/直放站在用发射设备的发射功率应符合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的参数和技术资料的要求。
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61a7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f.png)
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目的:验证网 管接口的性能和稳 定性
测试方法:使用模 拟器进行模拟测试
测试指标:包括响 应时间、吞吐量、 可靠性等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 据,分析网管接口的性 能和稳定性,找出存在 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测试报告编写
测试目的:验证网管接口的稳定性、准确 性和兼容性
测试结果: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问题 和解决方案,以及测试结论
测试环境: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包括网络 环境、设备配置等
测试报告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 附录等部分,内容清晰、逻辑严谨
测试内容:包括接口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安全性测试等
测试报告提交: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和存档,以便后续维护和改进。
确保数据完整 性和准确性
测试环境搭建
硬件环境: 服务器、 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 等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 数据库、 应用软件 等
网络环境: 局域网、 广域网、 互联网等
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 工具、安 全测试工 具、兼容 性测试工 具等
测试数据: 模拟数据、 真实数据 等
测试流程: 测试计划、 测试执行、 测试报告 等
接口通信协议
协议类型:TCP/IP
通信频率:实时或定时
通信方式:双向通信
错误处理:重传或报警
数据格式:XML或JSON
安全性:加密和认证
接口通信流程
数据处理:网管系统对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
控制命令:网管系统向设备 发送控制命令
数据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 到网管系统
反馈信息:设备向网管系统 反馈执行结果
建立连接:设备与网管系统 建立通信连接
直放站测试
![直放站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f541b56825c52cc58bd6be38.png)
第二节测试方法2.1 实验室测试方法实验室测试方法适用于具备良好实验环境和各种测试仪表仪器,可以对直放站信号源单机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的情况。
直放站信号源实验室测试方法基本参照中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52-1998《900MHz直放机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2.2现场测试方法现场测试方法适用于验收时对已开通的直放站信号源进行现场在线测试。
完成现场测试需要的基本仪表有:频谱仪(带扫频源)、信号发生器、环形器(或耦合器)、衰减器、site master (最好带功率计功能)。
若测试光纤直放站信号源,还需要光功率计。
2.2.1 测量条件2.2.1.1 温度:50C~450C(室内型),-300C~+550C(室外型)。
2.2.1.2 湿度:≤85%(室内型),≤95%(室外型)2.2.1.3 气压:70~106kPa。
2.2.1.4 测量信号标准阻抗为50欧姆。
2.2.1.5 标准输出负载是一个能承受被测设备输出功率的50欧姆非辐射性电阻负载。
2.2.1.6 周围无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及机械振动。
2.2.1.7 各仪表仪器必须在当年通过国家三级计量标准检测(附有计量检测证明),在使用前均经过严格校正。
2.2.2具体测试方法(GSM直放站信号源)2.2.2.1 基本工作频带、带内平坦度调节频谱分析仪为扫频输出状态,扫频信号输出端口(RF OUT)经衰减器A(衰减值应保证频谱仪经衰减后可以输出不使待测直放站信号源输出饱和的信号Lin)连接到待测直放站信号源的输入端口,待测直放站信号源输出端口经衰减器B(衰减值应保证大于待测直放站信号源最大输出功率与频谱仪最大输入功率的差值)连接到频谱仪输入端口(RF IN),如图所示:首先调测待测直放站信号源。
若待测直放站信号源为宽带直放站信号源,则设置待测直放站信号源带宽的上下截至频率为GSM下行工作频带范围954和960MHz,中心频率为957MHz。
若待测直放站信号源为载波选频直放站信号源,而且选频模块数目不少于2个,则分别设置待测直放站信号源其中两个选频模块的中心频率为GSM下行工作频带范围954和960M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站
1980
手 机
施主天线
重发天线
五、实验注意事项
无线宽带直放站
图 1 直放站连接示意图
1. 仔细阅读测试仪器的操作规程、避免损坏测试仪器。 2. 仔细确认被测设备和测试仪器的连线、避免损坏测试仪器和待测设备。 3. 测试附件的准备。 4.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开机预热,测试仪器的自我校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矢量网络分析仪
端口 1
端口 2
功率衰减器
待测设备 图 4 传输时延测试
9 带内波动
9.1 定义
带内波动是被测直放站在设备厂家声明的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的差值。
9.2 指标要求
带内波动≤3dB(峰峰值)。
9.3 测量方法
(1).按图 4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网络分析仪起、止频率设置成比被测直放站工作频带宽; (3).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 (4).当被测设备为宽带直放站时,从标网分析仪上读出被测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最 大、最小电平之间的差值,即为带内波动。
峰值保持 峰值保持
6 带外增益
要求及测试方法应符合 ETSI EN 300 609-4 的相关条款。
6.1 定义
带外增益是指被测直放站对工作频带外信号的放大能力。
6.2 指标要求
带外增益的指标见表 3
表 3 带外增益指标
增益
≥400kHz
≥600kHz
≥1MHz
G≤80dB
--
≤40dB
≤35dB
(3).关闭 ALC 并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 (4).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被测直放站噪声系数。
噪 声 输入
待测设备
输出
噪声系数测量仪 图 5 噪声测试示意图
功率衰减器
(4).步长误差 △=声明的增益调节步长-实际的增益调节步长 (5).计算 0-10dB、10-20dB、20-30dB 内的累积误差。
(4)
3 自动电平控制(ALC)范围
3.1 定义
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直放站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 时,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的控制能力。
3.2 指标要求
4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4.1 定义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是指被测直放站能承受而不致引起损伤的输入电平。
4.2 指标要求
上下行链路最大无损伤输入功率为-10dBm。
4.3 测量方法
(1).测试系统同 1.3; (2).GSM 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电平调到-10dBm,持续 1min; (3).重复其它指标项的测试,所测数值应在指标范围内。
当输入信号电平提高小于 10dB(含 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 之内;当输入信号电平提高超过 10dB 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 之内或 关闭输出。
3.3 测量方法
(1).测试系统及测试步骤同 1.3; (2).被测直放站增益调至最大; (3).接通被测直放站 ALC 功能; (4).被测直放站输入电平提高 10dB,观测 GSM 信号分析仪上的读数变化(应不超 过±2dB),继续提高输入电平,被测直放站输出变化仍应不超过±2dB 或关闭。
实验二 直放站测试
(演示)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直放站的参数指标、测试方法与测试流程,从而全面了解直 放站的工作原理;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从而对测试仪 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预习要求
熟悉移动通信中直放站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放站设备的关键参数指标及测试方法。
Loutmin; (3).调被测直放站增益调至最大,从GSM分析仪读出被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电平
Loutmax;
(4).增益调节范围为△G= Loutmax - Loutmin (dB)
2.3 增益调节步长及步长误差
(3)
2.3.1 定义
增益调节步长是指直放站最小的增益调节量。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是指实际增益步长与标称增益步长的差值。
六、实验内容
1 最大输出功率
1.1 定义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是指直放站在线性工作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此最大输 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a)输入信号为 GSM 连续波信号; (b)增益为最大增益; (c)满足本实验其它指标要求; (d)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
1.2 指标要求
标称输出功率由设备厂家声明,但标称输出功率应≤30W(45dBm);反向输出不作具
四、直放站工作原理
直放站是移动通信的入网设备,用来对移动通信基站起延伸距离范围和覆盖重要盲区的 作用。直放站系列产品主要分为无线宽带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本实验选用的 是无线宽带直放站。无线宽带直放站主要组成部件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合路器 (CMB),信道板(上下变频器,带通滤波器,功放),双工器,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
10 噪声系数
10.1 定义
噪声系数是指被测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 比,用 dB 表示。
10.2 指标要求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 时,噪声系数 NF≤4dB;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1W 时,噪声系数 NF≤6dB。
10.3 测量方法
(1).按图 5 虚线所示连接,校准噪声系数测试仪; (2).按图 5 实线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体要求,具体由设备厂家规定;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容差应在±2dB 范围内,极限条件时 应在±2.5dB 范围内。
1.3 测量方法
(1).按图 2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信号发生器
直放站
功率衰减器
频谱分析仪
10MHz 或 13MHz 参考信
图 2: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测试 (2).将 GSM 信号发生器输出通过电缆接至被测设备输入端口,再将功率衰减器及连 接电缆总损耗值作为偏置输入 GSM 频谱仪中; (3).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 (4).将 GSM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或指配信道的中 心频率;将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 (5).调节 GSM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直至 ALC 启控点,GSM 分析仪直接显示的每 信道功率应在被测直放站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容差范围内;
率
表 2:带外杂散发射测量带宽
频带
频率偏移
测量带宽
视频带宽
检波方式
10kHz∽50MHz
/
50MHz∽500MHz
/
10kHz 100kHz
30kHz 100kHz
50MHz 以上 BTS 发射带 及 MS 发射带内
>0MHz ≥2MHz ≥5MHz ≥10MHz ≥20MHz ≥30MHz
10kHz 30kHz 100kHz 300kHz 1MHz 3MHz
2.1.2 指标要求
最大增益≤113dB,具体增益值由设备厂家规定; 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3dB。
2.1.3 测量方法
(1).测试系统及测试步骤同 1.3;
(2).最大增益为Gmax = Lout-Lin(dB) (3).增益误差为 △ =Gmax-G声明(dB)
(1) (2)
2.2 增益调节范围
30kHz 100kHz 300kHz 1MHz 3MHz 3MHz
5.3 测量方法
(1).测量系统同 1.3; (2).GSM 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中心频率; (3).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 (5).按表 2 调频谱分析仪测量带宽及检波方式; (6).在不同的偏移频率上,读杂散发射的功率电平。
(6).测量前向或反向输出驻波比时应保证被测直放站无输出信号。
8 传输时延
8.1 定义
传输时延是指被测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
8.2 指标要求
宽带直放站≤1.5μs ; 宽带直放站(应用声表面滤波器)≤5.0μs;
8.3 测量方法
(1).按图 4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按被测直放站要求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起、止频率,并调矢量网络分析仪为传 输测量、时延方式,按虚线连接进行直通校准; (3).被测直放站增益调到最大;按图 6 实线所示进行连接 (4).选择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延测试项,直接读出被测直放站的传输时延。
G>80dB
--
≥40dBc
≥45dBc
6.3 测量方法
≥5MHz ≤25dB ≥55dBc
(1).按图 2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被测直放站增益调至最大;
(4).信号发生器频率调到被测直放站工作频率;
(5).频谱分析仪,扫频宽度、分辨率带宽调到适当,保证测试方便。校准功率衰减器
及连接电缆总损耗作为偏置修正输入到频谱分析仪内,将标记移到信号峰点;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1. 计算机一台 2. 无线宽带直放站一台 3. 信号发生器一台(要求能产生 GSM 连续波信号,涵盖 GSM 工作频段) 4. 频谱分析仪一台(要求频率涵盖 9KHZ—12.75GHZ,频率分辨带宽 RBW 能达到
1KHz)一台 5. 网络分析仪(要求频率含盖 9KHZ—2GHZ,校准件一套) 6. 噪声测试仪一台(要求频率含盖 9KHZ—2GHZ) 7. 测试附件一套(测试电缆、衰减器、功率负载、耦合器、转接器等) 8. 直放站网管软件一套
5 杂散发射
5.1 定义
杂散发射是指除去工作频带以及与正常调制相关的边带以外的频率上的发射。
5.2 指标要求
杂散发射的指标见表 1:
表 1:杂散发射指标要求
工作频带外(偏离工作频带 9kHz-1GHz 带内≤-36dBm
边缘 2.5MHz 之外)
1GHz-12.75GHz 带内≤-30d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