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一)徒手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4)肌力在3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 持与运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 必须保持同一强度。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 况来决定。 (5)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 病人。
一、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测定
肌张力临床分级
标准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二、肌张力评定
(二)肌张力评价方法
级别 0级 1级
1+级
2级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ROM之末时出现轻 微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ROM后50%范围 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 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1.握力测试 2.捏力测试 3.背肌力测试 4.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一、肌力评定
(三)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 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即做关节 全范围运动,仪器的杠杆绕其轴心作旋转运动时, 肌肉进行的等速收缩活动。
等速肌力评定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目前应用 的等速肌力测试装置有Cybex、Kin-com等型号。
(一)徒手肌力评定
MM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0 1 2 3 4 5
评级标准 没有肌肉收缩 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关节在减重力状态下关节全范围运动 关节在抗重力状态下全范围运动 关节在抗部分阻力全范围运动 关节抗充分阻力全范围运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1.文档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完整版,该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以指导个体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量表的结构和评定指标,供相关人员使用。

2.量表结构量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运动功能评定指标评分细则评定流程2.1 运动功能评定指标运动功能评定指标是量表的核心部分,用于评估个体在不同运动任务下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

常见的指标包括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

指标将根据不同运动任务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划分。

2.2 评分细则评分细则用于指导评定人员对个体进行评分,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分细则应明确指定每个指标的评定标准、评分等级和评分要点,以确保评定人员能够进行一致性的评分。

2.3 评定流程评定流程描述了使用该量表进行评定的步骤和流程。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量表介绍:对量表进行简要介绍,包括评定目的、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

评定准备:准备评定所需的工具、场地和设备,并对个体进行简要了解和确认。

评定过程:按照量表规定的测试方法和顺序,对个体进行评定。

评分记录:将评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每个指标的得分和总体评定结论。

结果分析:根据评定结果,对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的训练或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本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认真阅读量表的使用说明,熟悉评定指标和评分细则。

确保评定环境符合评定要求,包括场地、设备和辅助人员等。

评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评定流程和操作规范。

评定过程中应注意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评定结果应保密并仅用于评估和指导个体的训练或康复治疗。

4.总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工具,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

本文档介绍了量表的结构和评定指标,以及使用量表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合理运用该量表,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体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第3讲 运动功能评定

第3讲 运动功能评定

膝关节前伸后屈
2017/9/26
19
运动功能评定
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群
1级 伸膝 肌 群 2级


3级


4级 5级
仰卧, 向同侧侧 仰卧,小 仰卧,小腿 仰卧,小腿在 试图 卧, 腿在床 在床缘外 床缘外下 伸膝 托住 缘外下 下垂,伸 垂,伸膝 时可 对侧 垂,可 膝,阻力 ,阻力加 触及 下肢 克服重 加于小腿 于小腿远 力伸膝 髌韧 ,可 远端前侧 端前侧, 带活 主动 ,能抗中 能抗较大 动 伸膝 等阻力 阻力
运动功能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特点及注意事项: ①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防止出现替代动作 ② 要作左右对比,先测试健侧同名肌,两侧差异大 于10%有临床意义 ③ 肌力在 3级以上时,检查抗阻力,阻力施加于被 测关节肢体的远端,与运动方向相反 ④ 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运动功能评定 能抗阻力!
跟腱
2017/9/26
21
运动功能评定
肌 群
1级 踝跖 屈 肌 群 2级

3级



4级 5级
仰卧, 同左, 仰卧,膝 仰卧,膝伸( 仰卧,膝伸 试图 踝 伸(测 测腓肠肌 (测腓肠 踝跖 可 腓肠肌 )或膝屈 肌)或膝 屈时 主 )或膝 (测比目 屈(测比 可触 动 屈(测 鱼肌), 目鱼肌) 及跟 跖 比目鱼 踝跖屈, ,踝跖屈 屈 腱活 肌), 阻力加于 ,阻力加 动 能克服 足跟,能 于足跟, 重力踝 抗中等阻 能抗较大 跖屈 力 阻力
运动功能评定
肌 群
1级 伸髋 肌 群 2级


3级


4级 5级
仰卧,试 向同侧 俯卧,屈膝( 俯卧,屈膝(测 俯卧,屈膝(测 臀大肌)或 臀大肌)或 图伸 侧卧 测臀大 ,托 肌)或伸 伸膝(测臀 伸膝(测臀 髋时 膝(测臀 于臀 住对 大肌和股 大肌和股 后肌群), 后肌群),伸 部及 侧下 大肌和 肢, 伸髋10° 髋10° ~ 坐骨 股后肌 群),可 ~15° ,阻 15° ,阻力 结节 可主 可触 动伸 克服重 力加于股 加于股骨 髋 及肌 力伸髋 骨远端后 远端后面 活动 10° ~ 面,能抗 ,能抗较 15° 中等阻力 大阻力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整体运动功能评定概述:整体运动功能评定是一种系统、综合、客观地评估人体运动能力的方法。

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和测量,得出一个客观的数据,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身体状况。

测试项目:1.肌肉力量测试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对外界阻力产生的最大张力。

在测试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殊设备来测量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比如说腿部、臂部和胸部等。

2.柔韧性测试柔韧性是指关节活动范围内软组织(如韧带、筋膜、肌腱等)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程度。

在测试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测量不同关节的柔韧性,比如说大腿后侧、腰部和颈部等。

3.平衡能力测试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在测试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殊设备来测量平衡能力,比如说单脚站立、步行平衡和闭眼平衡等。

4.心肺功能测试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在测试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殊设备来测量心肺功能,比如说跑步机、自行车和划船机等。

评定标准:1.肌肉力量测试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制定相应的标准值。

一般来说,男性的肌肉力量要比女性强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2.柔韧性测试标准柔韧性测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值,因为不同部位的柔韧度要求也不同。

但是通常来说,在同样年龄段内,女性的柔韧度要比男性更好。

3.平衡能力测试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运动水平制定相应的标准值。

一般来说,在同样年龄段内,运动水平高的人平衡能力更强。

4.心肺功能测试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制定相应的标准值。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心肺功能更好,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评估结果:通过对以上测试项目进行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客观、综合的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和运动水平,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身体状况。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简介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运动或活动中的能力和功能水平。

通过该量表的使用,我们可以对个体的运动能力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估,从而更好地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或训练计划。

量表内容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项目:1. 基本生活活动: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坐立转移等。

2. 上肢功能:评估个体的上肢活动能力,如抓握、握持、推拉等。

3. 下肢功能:评估个体的下肢活动能力,如站立、行走、跳跃等。

4. 躯干功能:评估个体的躯干活动能力,如扭转、前屈、平衡等。

5. 运动反应能力:评估个体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时的速度和准确性。

6. 运动协调能力:评估个体在进行复杂动作时的协调能力,如手眼协调、步伐协调等。

评估方法与标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观察、测量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根据每个评估项目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通常会根据年龄、性别和特定疾病或伤病等因素进行修正,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应用领域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体育训练、残疾人辅助评估等领域。

通过评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为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和辅助设备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个体恢复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评估个体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的重要工具。

它的应用可以提供定量的评估结果,为康复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评估一个人的运动功能水平的工具,可用于康复、训练和体育科学研究等领域。

通过对运动能力进行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肌肉力量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肌肉强度和力量水平。

评定者会要求被评估者进行一系列的力量测试,例如屈膝肌力测试、蹲跳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2. 灵敏度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评定者会进行一系列的灵敏度测试,如反应时间测试、平衡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是否达到要求,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3. 柔韧性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关节活动度和柔韧性水平。

评定者会进行一系列的柔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肩关节内外旋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关节活动度和柔韧性水平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4. 功能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功能。

评定者会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如步行测试、上下楼梯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个全面评估一个人的运动功能水平的工具。

通过对肌肉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功能的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并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或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使用可以促进运动健康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已成为运动康复、训练和体育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概述1.定义:儿童运动功能评定是通过收集患儿的有关资料、选择适当的评估量表或测量工具,依据儿童运动发育规律、运动与姿势发育顺序、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反射发育、运动类型等特点综合评定是否存在运动发育落后运动障碍运动异常为制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2.分类:儿童运动功能评定,主要是评定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是竖头、翻身、坐、爬、站、姿势转换、走、跑、跳等运动,精细运动主要包括手的抓握、捏、双手协作能力、手的灵巧性和稳定性等。

3.实施与注意事项: (1) 评定室一-般要求:令儿童感到舒适、安全简洁。

卧位与翻身、坐、爬和跪项目需在垫子,上评定,站立、走、跑、跳项目在地上测试。

评估工具应提前备好。

若评定难以在一次全部完成,可分成几次评定,且全部评定要在1周内完成。

(2)以正常儿童整体发育标准为对照:严格按照评定指导中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评定,评定中治疗师一定要观察到每个项目的关键描述。

对于2岁之前的早产儿,需要以纠正年龄进行评定评定方法儿童运动功能的评定,主要应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进行全面的评定。

常用的评定方法和量表有:1. GM Trust全身运动评估(CMs)2.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3.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4.小儿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5.粗大运动功能测试(CAMIIM)6.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7.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PM)8.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9.步态分析等。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全身运动是最常出现和最复杂的一种自发性运动模式,从妊娠九周的胎儿,持续至出生后.五个月,能够有效地评定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功能。

正常全身运动的发育分为早产儿时期和扭动运动时期(出生后~足月后8周龄),不安运动阶段是(足月后9周龄~足月后5周龄)两个阶段1.早产时期和扭动运动阶段(1).正常表现:整个身体参与的运动,手臂、腿、颈和躯干以变化运动顺序的运动方式参与这种全身运动。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名词解释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名词解释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名词解释
1. 运动技能:指儿童学习掌握的动作技能,如跳跃、投掷、滑板等。

2. 协调性:指儿童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如手眼协调、下肢协调等。

3. 动作速度:指儿童完成某项动作的速度,如快速奔跑、迅速转身等。

4. 灵敏度:指儿童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程度,如听觉、视觉等。

5. 柔韧性:指儿童关节和肌肉具备一定的活动范围和柔软度,方便完成各种运动动作。

6. 肌肉力量:指儿童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持久力,如抬重物、爬山等。

7. 肺活量:指儿童肺部容积和呼吸功能的健康状态,是体现身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8. 身体平衡:指儿童身体各部分的重心分布和掌控能力,如单脚站立、悬挂等。

9. 有氧耐力:指儿童长时间保持适量的运动强度和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

10. 精神状态:指儿童参与运动时的情感状态和态度,包括兴奋、愉悦、放松等。

运动功效评定量表

运动功效评定量表

运动功效评定量表量表内容1. 体力强度:评估运动对身体的负荷情况,包括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等指标。

2. 心理效益:评估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压力缓解、情绪调节等方面。

3. 减肥效果:评估运动对体重控制和脂肪燃烧的效果。

4. 健康风险控制:评估运动对慢性疾病风险的降低效果,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等。

5. 社交互动:评估运动对社交交流和人际关系的促进效果。

评分标准每个项目都采用以下评分标准,评分范围从1到5分。

- 1分:无效果或效果非常小。

- 2分:效果较小。

- 3分:一定效果。

- 4分:效果明显。

- 5分:非常显著的效果。

请根据您的运动经历和感受,在每个项目上选择合适的评分。

使用方法使用本量表进行评定时,请依次评估每个项目,并在相应项目旁边选择适当的评分。

在全部项目评分完成后,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范围为5到25分。

评分结果越高,表示运动的功效越显著。

根据评分结果,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更合适的运动计划,或调整目前的运动方式。

注意事项- 本量表仅供参考,请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 若有特定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 请定期进行评估,以便跟踪运动效果。

总结本运动功效评定量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评估不同运动对健康的功效。

通过评分和分析结果,您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为个人健康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希望本量表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肌张力分类
1.正常张力 2.肌张力增高 3.肌张力降低 4.张力障碍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
二、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0°肢位 轴心 固定轴 移动轴
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
关节
运动

移动臂

屈、伸
解剖位站立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180 o,伸50 o
外展
同上
同上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180 o
内、外旋
基底节共济失调
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 (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 (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
(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 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 4、正步走 5、变换速度走 6、突然停止后再走 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是通过对个体运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得出对其运动能力等级的评定结果。

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 动作协调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是个体在进行各种动作时,通过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要求个体进行各种协调动作,如倒立行走、跳跃等,观察其动作是否流畅、准确以及运动起来是否协调。

2. 肌肉力量和耐力:肌肉力量是指个体的肌肉产生的力量大小,耐力则是指个体能够持续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要求个体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挺举、俯卧撑等,观察其在不同负荷下的力量表现以及进行耐力训练时的持久性。

3. 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个体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的伸展性。

评定时可以通过要求个体进行一些柔韧性训练,如坐位体前屈等,观察其关节活动度和肌肉伸展程度。

4. 速度和敏捷性:速度是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敏捷性则是指个体在不同运动方向上快速反应和灵活变换动作的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要求个体进行一些速度和敏捷性训练,如短跑、倒立行走等,观察其速度和动作变换的灵活性。

5. 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指个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要求个体进行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倒立行走等,观察其在不同平衡要求下的表现。

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时,一般会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评定标准的设定,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

运动功能评定的结果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水平,从而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和目标,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运动功能评定MAS

运动功能评定MAS

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MAS)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1分=自己牵拉侧卧 (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患者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患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2分=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 (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3分=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移动 (起始位同上)4分=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 (起始位同上)5分=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 (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6分=在3s内翻身侧卧 (起始位同上,不用手)从仰卧位到床边坐1分=侧卧,头侧抬起,但不坐起 (帮助患者侧卧)2分=从侧卧到床边坐 (帮助患者移动,整个过程患者能控制头部姿势)3分=从侧卧到床边坐 (准备随时帮助将患者下肢移至床边)4分=从侧卧到床边坐 (不需要帮助)5分=仰卧到床边坐 (不需要帮助)6分=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 (不需要帮助)坐位平衡1分=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患者坐起2分=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靠拢)3分=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的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的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4分=无支持能坐并能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动到椅座上)5分=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患者捉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6分=无支持能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返回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患者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从坐到站1分=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2分=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3分=可以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和用手扶持)4分=可以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秒(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5分=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6分=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并在10秒内重复三次(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步行1分=能用患腿站,另一腿向前迈步(负重的髋关节必须伸展,可准备随时给予帮助)2分=在一个人准备随进给以帮助下能行走3分=不需帮助能独立行走(或借助任何辅助器具)3m4分=不用辅助器具15s内能独立步行5m5分=不用辅助器具25s内能独立步行10m,然后转身,拾起地上一个小沙袋,可以用任一只手,并且走回原地6分=35s内上下四级台阶3次(不用或用辅助器具,但不能扶栏杆)上肢功能1分=卧位,上举上肢以伸展肩关节(帮助前臂置于所要求的位置并给予支持,使肘伸直)2分=卧位,保持上举伸直的上肢2s (帮助将上肢置于所要求的位置,患者必须使上肢稍外旋,肘必须伸直在20度范围内)3分=上肢体位同2,屈伸肘部使手掌及时离开前额(可以帮助前臂旋后)4分=坐位,使上肢伸直前屈90度保持2s(保持上肢稍外旋及伸肘,不允许过分肩)5分=坐位,患者举臂同4,前屈90度,并维持10s然后还原(患者必须维持上肢稍外旋,不允许内旋)6分=站立,手抵墙,当身体转向墙时要维持上肢的位置(上肢外展90°,手掌平压在墙上)手的运动1分=坐位,伸腕(让患者坐在桌旁,前臂置于桌上,把圆柱体放在患者掌中,要求患者伸腕,将手中的物体举离桌面,不允许屈肘)2分=坐位,腕部桡侧偏移(将患者前臂尺侧靠放,放在旋前旋后的中位,拇指与前臂成一直线,伸腕,手握圆柱体,然后要求患者将手抬离桌面,不允许屈肘或旋前)3分=坐位,肘置于身旁,旋前和旋后(肘不要支持,并处直角位,3∕4的范围即可)4分=手前伸,用双手捡起一直径14cm的大球,并把它放下(球应该放在桌上离患者较远的地方,使患者完全伸直双臂才能拿到球,肩必须前伸,双肘伸直,腕中立或伸直,双掌要接触球)5分=从桌上拿起一个塑料杯,并把它放在身体另一侧的桌上(不能改变杯子的形态)6分=连续用拇指和每一个手指对指,10s内做14次以上(从食指开始,每个手指依次碰拇指,不许拇指从一个手指滑向另一个手指或向回碰)手的精细动作1分=捡起一个钢笔帽,再放下(患者向前伸臂,捡起笔帽放在靠近身体的桌面上)2分=从杯子里捡出一颗糖豆,然后放在另一个杯子里(杯子里有8颗糖豆,两个杯子必须放在上肢能伸到处,左手拿右侧杯里的豆放在左侧杯里)3分=画几条水平线止于垂直线上,20s画上10次(至少要有5条线碰到及终止在垂直线上)4分=用一只铅笔在纸上连续迅速的点点(患者至少在每秒钟点两个点,连续5s,必须像写字一样拿笔,点点不是敲)5分=把一匙液体放入口中(不许低头去迎就匙,不许液体溢出)6分=用梳子梳头后部的头发全身肌张力1分=迟缓无力,移动身体部分时无阻力。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

整体运动功能评定介绍整体运动功能评定是一项旨在评估人体整体运动能力的测试。

通过定量评估人体的柔韧性、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等方面的指标,可以有效判断个体的整体运动功能水平,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柔韧性评估指标1.活动关节的幅度2.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3.柔韧度和伸展度测试方法1.坐位前屈测试:评估躯干和下肢的柔韧性。

被测试者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并并拢,向前弯腰尽可能地触碰脚尖。

2.坐位体前屈测试:评估躯干的柔韧性。

被测试者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并并拢,双手伸直向前伸展尽可能远。

力量评估指标1.肌肉力量2.动作表现的力量3.纵向和横向的力量测试方法1.俯卧撑测试:评估上肢力量。

被测试者躺在地上,双手与肩膀平齐,双脚并拢,上身依靠双手臂支撑离地,再腰背挺直的情况下进行俯卧撑。

2.坐位臂屈伸测试:评估上肢力量。

被测试者坐在椅子上,用手臂自然下放,双手分别扶住身体两侧的椅子扶手。

然后,双臂放松并伸直,再屈臂使臀部离开椅子座面,最后再伸直臂躺回椅子座面。

3.下肢力量测试:评估下肢力量。

被测试者站立,脚尖和膝盖朝前。

腰部和膝盖保持伸直,试图从跟腱的位置起跳。

耐力评估指标1.心肺耐力2.肌肉耐力3.接触力或对抗力耐力测试方法1.有氧运动测试:评估心肺耐力。

例如,跑步机上的无氧运动测试和踩踏车上的有氧运动测试。

2.举重测试:评估肌肉耐力。

例如,反复举起特定重量的杠铃,观察被测试者能够坚持多少次。

3.动作测试:评估接触力或对抗力耐力。

例如,连续进行相同动作的次数,例如击球或踢球。

协调性评估指标1.动作的准确性2.空间意识3.身体控制测试方法1.单脚站立测试:评估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被测试者将一只脚抬起,双手放在臀部,尽量保持平衡并记录时间。

2.盲目行走测试:评估空间意识和身体控制能力。

被测试者闭上眼睛,按照指引在指定区域内行走,观察其行走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和控制身体。

3.跳绳测试:评估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控制。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力评定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及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的检查1、概念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当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图,手机的检查方法是Lovett6级分级法。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1 肌力评定标准分级评级标准5 肌肉抗最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5-肌肉抗较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4+肌肉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4 肌肉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4-肌肉抗比中度稍小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3+肌肉抗重力时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较小阻力时活动关节达到部分范围3 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3-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2+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下2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2-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1+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下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0 没有可以测到的肌肉收缩肢体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表3-2。

表3-2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中立位(检查肱桡肌),可克服重力屈肘位(检查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中等阻力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较大阻力屈髋肌群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可充分完成该动作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前面,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股骨远端前面,能抗较大阻力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伸膝肌群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踝跖屈肌群仰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动同左,踝可主动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能克服重力踝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中等阻力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较大阻力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3、徒手肌力的检查的特点:1)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2)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所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3)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4)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体育教学科研,48(3),89-98.
运动功能评定的局限性
1 评价标准不够客观
评定标准可能存在主观 性,对于不同个体可能 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2 评价方法不够准确 3 心理因素的影响
评定方法可能存在误差, 不同测试工具和技术可 能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
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可能影响其在评定过程 中的表现和结果。
运动功能评定的应用案例
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评定
综合评定法
结合直接评定法和间接评定法,综合 考虑多个因素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 身体机能。
运动功能评定的应用
运动训练
通过评定个体的运动功能,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 高运动能力和表现。
运动表现发展
通过评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和 表现,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 空间,促进运动表现的发展。
运动伤害预防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机能和 运动能力,预测和预防运动 伤害的发生。
体力测试
通过测试个体的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灵 敏度等指标来评估其身体机能。
运动表现评定
通过评估个体在实际运动比赛或活动中的表 现和成绩来评估其运动能力。
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
1
间接评定法
2
通过测量个体相关指标,如心率、速
度、力量等来推断其运动能力和身体
机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直接评定法
直接观察和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 体机能,如实际比赛成绩和技术评定。
通过评估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提供科学的训练建议,提高竞技表现。
单纯性肥胖症评定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改善健康状况。
身体活动水平评定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运动功能评定护理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护理课件
目的
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为制 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监测康复 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等。
运动功能评定的分类
01
02
03
肌力评定
评估肌肉力量和耐力,常 用方法有徒手肌力检查、 等速肌力测试等。
关节活动度评定
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常用 方法有主动关节活动度评 定、被动关节活动度评定 等。
协调与平衡评定
评估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 能力,常用方法有Berg平 衡量表、Fugl-Meyer平 衡量表等。
CHAPTER 02
运动功能评定的常用方法
肌力评估
肌力评估
通过测量肌肉在主动运 动时产生的力量,评估
肌肉的功能状态。
徒手肌力检查
利用手部力量测试肌肉 收缩产生的阻力,评估
肌肉力量。
器械肌力检查
使用特殊器械测试肌肉 在主动运动时的力量,
结果更客观准确。
肌电图
通过记录肌肉收缩时产 生的电活动,评估肌肉
慢性病护理中的运动功能评定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运动功能评定是 评估患者病情和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运 动耐力、肌肉力量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康 复进程。
运动功能评定在慢性病护理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患 者了解自身状况,调整治疗方案,促进康复。
CHAPTER 04
伦理问题
隐私保护
尊重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的个人 信息和病情。
公正公平
确保评估的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 方。
知情同意原则
在评估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评估的目 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 的知情同意。
尊重患者自主权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不强迫患者接受 任何评估或治疗。
CHAPTER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力评定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及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的检查1、概念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当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图,手机的检查方法是Lovett6级分级法。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几力分级法,表3-1肌力评定标准分级评级标准5 肌肉抗最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较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4+肌肉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4 肌肉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比中度稍小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3+肌肉抗重力时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较小阻力时活动关节达到部分范围3 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Z上2+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下2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2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Z上1+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Z下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0 没有可以测到的肌肉收缩表3-2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3、徒手肌力的检查的特点:1)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2)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所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3)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4)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4、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1 )先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方,消除其紧张,心里取得充分理解和合作。

2)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近端肢体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出现替代动作。

3)每次测试都要做左右对比,检查时应先测健侧同名肌。

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

4)肌力在3 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持运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必须保持同一强度。

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

5)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经挛性瘫痪的病人。

(二)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能抗阻运动时,可采用器械进行肌力测定。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握力测试、捏力测试,背肌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定和等速肌力测定。

1、握力测试用握力计测定,用握力指数评定。

测试者采取坐位,上臂置于体侧,屈肘90°,前臂和腕部取中立位,手握住握力计的手柄,最大力握3次,取握力最大值。

握力指数二握力(kg)/体重(kg)x100,大于50为正常。

握力主要反映手内肌和屈指肌群的肌力。

2、捏力测试用捏力计测定。

测试者用拇指分别与其他手指相对,用最大力捏压捏力计3 次,取捏力最大值。

捏力主要反映拇对掌肌和其他四指屈肌的肌力,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左右。

3、背肌力测试用拉力计测定,用拉力指数评定。

测试者双脚站在拉力计上,手柄高度平膝,双膝伸直,双手握住手柄两端,然后伸腰用力向上拉手柄。

拉力指数二拉力(kg)/体重(kg)x100,正常值男性为150-300,女性为100-150。

不适用于有腰部病变的病人和老年人。

4、四肢肌群肌力测试借助牵引绳和滑轮装置,通过与肌力方向相反的重量来评定肌力。

5 、等速肌力测试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目前应用的等速肌力测试装置有Cybex、Kincom 等型号。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即做关节全范围运动,仪器的杠杆绕其轴心做旋转动运动时,肌肉进行的等速收缩活动。

等速仪器内部有特制的结构使运动的角速度保持恒定,角速度确定后,受试者用力越大,机器提供的阻力也越大;受试者用力越小,机器提供的阻力也越小,使运动时的角速度保持不变。

其功能是记录不同运动速度下的最大肌力矩、爆发力、耐力、功率和达到峰力矩的时间、角度等多种数据,并可分别测定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的数据。

等速肌力测定是目前肌肉功能测定和肌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佳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试,旋转角度要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病人禁止应用;对于疼痛软、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术后的病人应慎重使用。

二、肌张力测定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肌张力测定主要是手法检查,首先观察并触摸受检肌肉在放松、静止状态下的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运动来判断。

(一)肌张力分类1、正常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2、肌张力增高肌腹紧张度增高。

病人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检查者以不同的速度对病人的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感觉有明显阻力,甚至很难进行被动运动。

3、肌张力降低检查者被动活动病人关节时几乎感觉不到阻力;病人自己不能抬起肢体,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即向重力方向下落;肌张力显著降低时,肌肉不能保持正常的外形和弹性,表现为松弛无力。

4、张力障碍肌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的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分级肌张力临床分级是一种定量测定方法,检查组根据被动活动肢体时所感觉到的肢体反应和阻力,将其分为0-4 级。

表3-3表3-3 肌张力临床分级—習级凰强力标准0嶽励沾励Jttl*龙艮应1被动祎动融休反陶M筋2被朋诵动嚴休反椀"潇3啟动淸励Jtt侔桁川九站4威朋活动越休百特续性瞅力龊应(三)肌痉挛的分级目前多米用改良版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

评定时,病人宜采用仰卧位,检查者分别对其上、下肢关节被动运动,按所感觉的主力来分级评定。

评定标准见表3-4.表3-4改良版Ashworth量表注:ROM指关节活动范围。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的运动弧度或关节的远端向近端运动,远端骨所达到的最终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髓移动的度数。

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就是测量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

可分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评定关节活动范围对于判断病因,评估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测量工具包括量角器、电子角度计、皮尺、两脚规等,根据测量部位和测量需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两脚规可用于测量拇指外展的活动度,但更多的是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

1、通用量角器有一个圆形的刻度盘和固定臂、移动臂构成。

固定臂与刻度盘相连不能移动;移动臂的一端与刻度盘的中心相连,可以移动。

通用量角器主要用于四肢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2、电子角度计固定臂和移动臂为两个电子压力传感器,刻度盘为液晶显示器。

电子量角器测量准确程度优于通用量角器,而且重复性好,使用方便。

3、指关节量角器为小型半圆形量角器,半圆形的刻度盘和固定臂相连为一体,不能移动;移动臂与半圆形刻度盘相连,可以移动。

指关节量角器适用于手指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4、脊柱活动量角器用于测量脊柱屈、伸的活动度,也可用于脊柱侧弯的测量。

(二)测量方法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不同的测量部位及测量方,法也不同。

1、通用量角器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中心一致,固定臂与关节近端的长轴一致,移动臂与关节远端的长轴一致。

关节活动时,固定臂不动,移动臂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臂移动终末所显示出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2、电子角度计将固定臂和移动臂的电子压力传感器与肢体的长轴重叠,用双面胶将其固定在肢体表面,其实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的数字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3、指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可应用指关节量角器、直尺或两脚规测量。

4、脊柱活动度测量可通过脊柱活动量角器测量背部活动度或用皮尺测量指尖与地面距离。

(三)主要关节ROM测量方法表3-5表3-5主要关节ROM M量方法(四)注意事项测量时,应采取正确的测量体位,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测试,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根据所测关节位置和大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量角器。

关节存在活动障碍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 和被动关节范围(PROM)均应测量,并分别记录,以分析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

在测量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前,应先测量队测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四、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一)平衡评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或是指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

平衡的控制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技巧,人体平衡的维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适当的感觉输入: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感觉;2)中枢整合作用: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形成运动方案;在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的作用下,使人体能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稳定,同时有选择的运动,身体的其他部位;3)适当做运动输出:能产生适宜的运动,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以上各方面综合作用,使身体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否则,人体就失去平衡,产生平衡功能障碍。

1、分类人体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平衡两大类。

(1)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在无外力作用下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2)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和各种姿势转变的过程中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外力作用下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2、评定方法平衡评定有很多种方法,主要分为观察法、功能性评定及平衡测试仪评定三类。

(1)观察法: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观察法主要是Romberg检查法和强化Romberg检查法,此外,还可以,评定在活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站立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行走、足尖行走、侧方走、走圆圈及绕过障碍物行走等方法。

传统的观察法过于粗略和主观,且缺乏量化,因而对平衡功能的反应性差,但由于其应用简便,可以对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粗略的筛选,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2)功能性评定:即量表评定法,量表评定法虽然属于主观评定,但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应用方便,且可以进行定量的评分,因而临床应用日益普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平衡量表主要有Berg 平衡量表( BBS) 、Tinetti 量表、“站起-- 走” 计时测试等,这三个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

此外,Fugl—Meyer量表和Lindmark 运动功能评估表中也有评定平衡功能的部分,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