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训练讲解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讲解

2020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讲解

专题一、地图的使用一、知识讲解地图使用应注意的事项: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二、例题分析某学校组织学生对北京市琉璃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综合实践考察。

下图是学生手绘的考察街区及考察路线示意图。

在图示考察路线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路线设计的优缺点,并指出该手绘地图的基本信息应完善之处。

【答案】路线①:考察对象数量多,类型丰富,不走重复路线;但路线较长,两次过主干道路口,安全性要求高。

路线②:考察路程短,耗时少,不走重复路线,不经过主干道,安全系数高;但考察对象数量不多,类型较少。

(以上任选其一,分优、缺点,答出三条,合理即可)应补充比例尺和指向标(或路线长度信息)。

【解析】【详解】图示考察路线的优缺点主要从线路长度、沿线景点多少及景点类型、线路安全度等方面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路线①经过了多个考察对象,无重复路线但路线较长,从主干道路口经过两次,有安全隐患;路线②则路短省时间,无重复路线,不过干道,较为安全;但沿线考察点较少,沿线的考察类型也较少。

地图三要素为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结合图示可知,图中缺少比例尺和指向标,应补充。

三、跟踪训练“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2. 下列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答案】1. C 2. B【解析】1. “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各村中,④村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最可能居于“坪”上,D对。

①村位于山谷中河流沿岸,A错。

②村、③村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上,B、C错。

高考地理 专题特殊等值线的判读专题课讲解

高考地理 专题特殊等值线的判读专题课讲解
(5)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 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6)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 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7)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 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
等值线的类型非常多,而且每年高考试题中还在不断 的创新,出现新的知识.“新知识”是指试题情境中提供 的教材之外的知识,这类试题往往会在试题中给出“新知 识”的定义。解答此类试题的重点在于短时间内理解“新 知识”,并迅速将其与所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联系起来。 因此解答平时练习没有见过的等值线试题时,除了遵循等 值线的共性外,还要注重从题干中获取该类型等值线信息, 从而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解题 思路如: 1.识别该等值线反映何种地理事物; 2.分析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从曲线走向、弯曲情况、疏密程度、数值等方面进行 描述、分析等。
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 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 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 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
在一年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月份和一个最 低月份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通常最高温度 出现在7月,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解析】第(1)题,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明显向北弯
曲,说明该区域油菜开花日期较同纬度地区早。四川
盆地因北侧高山阻挡冬季风,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其他
地区高。
第(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适合种植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的水稻;冬
季温暖少雨,满足油菜生长对水热的需要;故在此轮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一、专题讲解1.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1)确定南北半球(2)确定海陆位置①确定大洋a.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b.依据特殊经线:如0°~20°W经线大致穿过大西洋,90°E经线大致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大致穿过太平洋(图示海域为太平洋)。

②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a.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图示海域位于大陆东岸)。

b.根据洋流性质来确定:如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3)确定具体洋流流向与性质图示海域甲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日本)暖流;丁处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千岛)寒流。

(4)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海域甲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丁洋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甲、丁两洋流交汇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P处的污染物,在甲、乙洋流的影响下,会被带至丙处。

2.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1)影响因素在海洋中,把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线,即为海水等温线。

如下图所示:由图一、图二可归纳出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①海水等温线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②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③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2)判读方法①根据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

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即“凸向即流向”。

③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一般来说,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二、同步训练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是学好自然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循环经济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循环经济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循环经济一、专题讲解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影响2.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及影响(1)具体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

(2)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延长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4.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二、同步训练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可知,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故B项正确。

2.“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冻害C.高温D.大风答案A解析开沟有利于田间的供排水,可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故A项正确。

3.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答案D解析华北地区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故D项正确。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民居特点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

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

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

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

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

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二、跟踪训练蒙古包能满足游牧需求,尤其能够对抗草原上严峻的自然灾害,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

下图示意蒙古包景观(左图)及蒙古包搭建过程(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决定蒙古包呈圆形的因素是A.高温B.暴雪C.酷寒D.大风2.关于蒙古包各组件的说法合理的是①所有部件组装均用铁钉固定,以保持蒙古包稳固②门口较小且离开地面,可预防雪的堆积并抵御严寒③门口朝东南,可减少冬季风影响并获取更多光照④最高点的天窗能够改善采光和通风,促进空气流通⑤门的中上部开窗户镶嵌玻璃,目的是改善采光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3.蒙古包搭建地随着迁徙季节而调整,最合理的是A.春阳B.夏岗C.秋洼D.冬平【答案】1.D 2.C 3.B【解析】1.内蒙古高原多大风天气,同样的风力,圆形的蒙古包受力较小,结构更加稳定,D正确;内蒙古高原夏季气温相对凉爽,冬季寒冷,A错;蒙古包外形呈圆形与暴雪和酷寒等因素关系不大,BC错。

高三地理下册综合练习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地理下册综合练习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地理下册综合练习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下册综合练习【典型例题】[例1] 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是___(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析ab剖面附近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与ab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解析:这两问都是围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提出的,表面上看这是区域地理的内容,但实际上要用高中的原理去分析,也就是影响农业省的主要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政策、城市、市场。

应用这个原理再结合问题本身才能将答案总结完整。

答案:(1)甲图。

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

限制性因素:③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④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

(2)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全年气温0℃以上,热量条件好;降雨更为丰沛。

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夏季雨量集中,易有洪涝灾害。

[例2] 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工厂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的主要变化。

(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发现和运用地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的是工业地理基本规律的应用。

解答:1990年该公司设在墨西哥城,其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根据箭头指向判断主要是销往亚洲中国,一小部分内销,同时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国外;2000年该公司设在XX,其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国内,一小部分外销,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中国各地区。

(1)由以上分析,该公司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主要变化应为:生产工厂由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XX;产品由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或者说将工厂设到市场所在的国家。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二、同步训练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

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先变快后变慢B.一直变慢C.先变慢后变快D.一直变快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A.一直向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一直向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答案 B解析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山西详解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山西详解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山西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山西省右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

民谣“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反映了过去右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完善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近几年,右玉县的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知名度不断提高,右玉羊肉是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 右玉过去“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反映的自然条件是A.白昼时间短B.沟谷地势低洼C.多大风天气D.洪涝灾害频发2. 不断完善恢复的绿色生态环境对右玉县农业生产条件的直接影响是A.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B.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C.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D.降水增多,冬小麦产量增加3. 目前右玉县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改善,羊肉品质好B.距大同市近,市场需求量大C.黄河水源充沛,牧草丰富D.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

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

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

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

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

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4~6题。

4. 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5. 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6. 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A.9点B.11点C.13点D.15点山西大同土林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角,景区内植被稀疏,土地裸露,土层多由钙化层、砂石和盐碱成分很高的泥土等组成,成为当地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一、专题讲解1.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弱是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东亚季风为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位置偏北、偏西,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我国东部出现北涝南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南、偏东,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势力强,冷空气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

亚洲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北,冷空气势力弱,出现暖冬。

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西北季风,南亚形成东北季风。

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东南季风,南亚形成西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二、同步训练1.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5月B.5~9月C.9~12月D.11月~次年3月[思维探究][答案] (1)C (2)B2.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2022届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常考题型方法点拨1.经纬线(1)定方向①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应用“劣弧定向”法)a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b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

c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两地经度数和﹤180°,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两地经度数和﹥180°,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两地经度数和=180°,不分东西。

②根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越靠近北极点位置越偏北;越靠近南极的位置越偏南③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a位于同一经线上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b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没有最东、最西地点。

c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确定两点间的方位时,先看两点所在经线,确定是哪点在东,哪点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确定哪点在南,哪点在北,然后把此两点结合在一起,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互方向。

④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向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首为东;判断南北方向的最简捷方法是:两个相比较的地点越接近北极点的越偏北,反之越接近南极点的越偏南。

(2)定距离①同一条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纬差×111千米②同一条纬线上。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经差×111千米×cosφ③两点既没有在同一条经线,又没有在同一条纬线上,同勾股定理(3)定坐标2.对趾点的计算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线与地球面交汇的另一点,即为对称点。

所以其计算方法是:对称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相反;对称点的经度数;180°-原数,且东西经相反,即某点与其对称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反。

3.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

专题08 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试卷特点高考地理综合题由情境材料、题干两个部分组成。

情境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符号等,新课标高考综合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卷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

(2)试卷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3)每个综合题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各小题之间的难度呈递增趋势,题干或答案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4)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的考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不能够应对灵活的材料,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应试技巧第一步,审题干综合题的题干,一般都有“指令词”“关键词”“限定词”组成。

题干中的“指令词”,可以明确答题语言风格,如:分析、说明、描述、对比、归纳、说出等;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第二步,调用核定概念核心概念是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原理、方法和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原点。

审题过程中就可以定位出题目的核心概念,进而调取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等来应对问题。

地理核心概念有很多,需要在日常进行积累。

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调用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出来。

第四步,看分写答案综合题的答案语言组织很关键,通常情况下要点与分值之间有关联,看清楚题目分值,能够节省答题时间。

例题(2021年全国乙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5(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高三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三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三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带答案)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以下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希望考生可以有进步。

一、选择题1月13日,波多黎各北部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A.上下颠簸B.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D.无感觉解析: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故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受到左右摇晃。

答案:A2.地震、海啸的发生,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解析:地震直接作用于岩石圈,并通过地震波影响水圈产生海啸,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及人类(生物圈),对大气圈的影响最小。

答案:B(无锡市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此回答3~4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地壳平均厚度大约是17千米,浅层地能蕴藏在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所以属于地壳圈层。

答案:A4.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解析:浅层地表主要是靠外来的能量提供给地表然后下传给浅层地壳,故浅层地壳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量的供应。

答案: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易。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情况可直接从图中读取,即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选项C正确。

答案:C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难度较易。

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整个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而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因此选项C正确。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风沙地貌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风沙地貌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风沙地貌中风向的判断方法一、专题讲解风沙地貌中风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二、同步训练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

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

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答案 B解析据图可知,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多大风地区,因此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答案 C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风口为西北方向,因此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

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下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回答3~4题。

3.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B.流水堆积C.风化作用D.湖水堆积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图示区域盛行西北季风,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说明当地风力较大;沙丘位于三角洲地区,当地泥沙丰富,因此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A项正确。

4.关于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来自西北沙漠B.沙丘向湖心移动C.沙丘西坡缓东坡陡D.沙丘扩大与过度放牧有关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青海湖西岸西边有黑山、大通山阻挡,因此青海湖西岸沙丘的沙源来自西北沙漠的可能性不大,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区域内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当出现湖风时,当地会盛行东风,沙丘可能向西移动,B项错误;区域内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当出现湖风时,沙丘东坡为迎风坡,坡度变缓,西坡为背风坡,坡度可能变陡,C项错误;过度放牧导致青海湖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可能增多,河口三角洲增大,泥沙增多,沙源增多,沙丘可能扩大,D项正确。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一、专题讲解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1)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如下图所示:2.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如下图所示:二、同步训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2023-2024学年河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 为生态混合型农业C: 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 为自给自足型农业(2)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下列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DC【解答】(1)由材料可知,有机农业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因此有机农业属于生态型农业,该地有花卉、农田、猪场、鱼塘、蔬菜等,因此也属于混合型农业,B项正确;蔬菜种植、鱼塘养殖等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A项错误;该地有鱼塘,而河西走廊水资源紧缺,故不可能大面积推广,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花卉、鱼塘、蔬菜等都投入到了市场,说明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型农业,D项错误。

故选B。

(2)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环境代价,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故选D。

(3)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这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之一,②正确;材料中提到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③正确;我国耕地比重小,且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①错误;由材料可知,有机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我国目前科技并不是普遍发达,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的知识技术水平仍然较低,④错误。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三类岩石的区分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三类岩石的区分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三类岩石的区分方法一、专题讲解三类岩石的区分方法1.根据形成原因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其中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2.根据岩石特点岩浆岩中,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或含有化石。

3.三大类岩石的比较二、同步训练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

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

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完成1~2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思维探究][答案] 1.D 2.D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米长的“巨人之路”。

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

据此完成3~5题。

3.“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答案 C解析由材料信息“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的,故C项正确。

4.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喷出岩答案 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石柱组成的岩石是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故D项正确。

5.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最重要的特征是( )A.层理构造B.气孔构造C.坚硬致密D.含有化石答案 B解析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凝形成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浆中大量挥发性成分快速逸出,从而形成气孔构造,故B项正确;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A、D两项错误;喷出岩因多气孔,一般不具有坚硬致密的特征,C项错误。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一、专题讲解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3.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二、同步训练和田自古出美玉,玉龙喀什河从M地到P地间的河滩是采玉的重要地段,当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从M地到P地对采玉河滩进行实地考察,图1为玉龙喀什河部分流域图,图2为该小组在P地拍摄的一组鹅卵石照片。

读图,完成1~3题。

1.同学们发现N地河滩鹅卵石的直径大都在8 cm左右,推断下图中能正确反映M、N、P三地河滩鹅卵石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2.关于①②③三处砾石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3.有关图中M、P、N三地的鹅卵石分选性说法正确的是( )A.分选性相同B.M地分选性最好C.P地分选性最好D.N地分选性最好解析:1.A 2.A 3.B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N地河滩鹅卵石的直径大都在8 cm左右,读选项B和D坐标轴中N地鹅卵石的直径不在8 cm左右,B、D 错误;根据左图中山脉的位置,推断河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河滩中鹅卵石沉积规律应该是先沉积颗粒大的后沉积颗粒小的,因此鹅卵石直径P>N>M,所以能正确反映M、N、P三地河滩鹅卵石粒径分布特征的是A图。

故选A。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①②③三处砾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②—③。

2022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4地质作用与地形含解析

2022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4地质作用与地形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一、选择题(2021·浙江联考)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景观区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生物化石可能在张掖丹霞地层中找到的是( ) A .哺乳动物 B .原始鱼类 C .裸子植物 D .古老两栖类[解析] 由材料可知,张掖丹霞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属于中生代,哺乳类大都发展在新生代,A 错。

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在古生代末期灭亡,B 、D 错。

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空前繁盛,C 对。

[答案] C2.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彩色丘陵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 .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 .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 .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 .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水平挤压—断裂抬升[解析] 由图中知,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彩色丘陵区地层层理结构明显,所以为沉积岩,故其形成过程是先接受沉积,固结成岩,然后经水平挤压,产生褶皱,当挤压力超过岩层承受能力,发生断裂抬升,再受外力风化侵蚀。

[答案] A(2021·黑龙江牡丹江一模)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图1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地石环景观图。

据此完成3~5题。

3.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冻融作用 B .流水搬运 C .冰川沉积 D .风力沉积[解析] 读图1可知,石环的形成过程分三个环节,其中第二环节的附图反映出地下砾石的上移运动与水冰转化直接相关,而水冰之间的转化正是冻融作用。

[答案] A4.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解析] 砾石上升是因为土壤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冻胀作用最强,砾石上升幅度最大。

[答案] D5.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东北平原 D .柴达木盆地[解析] 从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景观图中可提炼出形成石环景观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即堆积物由砾石和沙土等粗细不一的物质混杂而成;二是水分条件,即具有充足的水分;三是气温条件,即气温在0℃上下波动且持续时间长。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一、专题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2.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4.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5.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二、同步训练读世界某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1~3题。

1.P点的气压值为A.1005 B.1010C.1000 D.1015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①. P等压线比O密集,P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 O等压线比P密集,O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 P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小④. O位于陆地,摩擦力比P小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D.降雨:雨→晴→雨→晴→雨【答案】1.C 2.A 3.C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高三地理专项训练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五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陈君霞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计60分)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整体性特征 C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垂直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 环节的是 ( )A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B .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D .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A .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 .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 .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纬度不同造成的D .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4.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地处东南沿海地区 B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 .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 .位于干热河谷一 5005000150025003500 45007500A0A0 A0 A0东坡 西坡 南坡 北坡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针叶林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干旱河谷灌丛带地面高度 A05.图为“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南半球温带地区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6.下列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功能的是()①生产功能②分解功能③平衡功能④吸收功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如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7--8题。

7.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C.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N坡是向阳坡,S坡为迎风坡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T(T冬、T夏分别表示冬、夏季气温)应是( )A.T夏<18℃B.T夏<20℃C.T冬<10℃D.T冬<18℃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9---10题。

9.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D.图中①-⑥的变化10.图中⑤处的天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D.温带荒漠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该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回答11----13题。

1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1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13.依图示资料可知()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该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洋流的名称是()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C.本格拉寒流 D.秘鲁寒流15.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C.6~8月 D.9~11月16.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草原→荒漠图10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问题。

17.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 落叶阔叶林带B. 荒漠带C. 高山灌丛带D. 山地针叶林带18.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大气环流C. 太阳辐射D. 海陆分布19.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 沙漠化B. 盐碱化C. 石漠化D. 红漠化读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光照和热量B.地形和降水C.地形和热量D.降水和光照21.有关乙图中草原带的说法正确的A.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成因相同B.图示区域中草原生长时间相同C.草原带的主要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D.部分草原带的形成与地形因素有关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3.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24----26题。

24.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25.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26.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读我国个人组织的某次自驾游线图,回答27---28题。

27.自驾游程中看不到下列哪种自然景观()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8.下列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是()A.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风沙肆虐B.漠河由于地势高而形成我国气候寒冷的区域C.黑龙江由于砍伐森林土地盐碱化D.松嫩平原由于开发沼泽造成水土流失读“某半球30°~40°之间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M地和N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0.图中海域洋流中( )A.①海域西岸为暖流 B.②海域西岸为日本暖流C.①海域40°附近洋流向西流 D.②海域附近存在季风洋流第II卷(综合题,共40分)31.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7分)(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A.10℃B.15℃ C.20℃D.25℃(3)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32.(10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分)(2)下图为“非洲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图”,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3分)3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 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山脉;②可能属山脉;③可能属山脉;④可能属山脉。

(填字母)(2) 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针阔叶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3) 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

(4) 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5) 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

3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自然地理要素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表为气温、日照、积温随高度变化表。

材料二、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1)从“日照、气温、积温随高度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三种指标参数随高度发生变化,请说出日照、气温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5分)(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坡,D表示坡。

(2分)(3)说明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

(2分)(4)简析B坡冰川分布下限高度较低原因。

(2分)(5)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2分)参考答案1.B2.A 3.D4.B【解析】1.B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2.A 整体性是地理环境两大特征之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重要体现,把握这一特征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点:第一,可以从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五大要素中选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而把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第二,准确把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明确各要素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及意义、功能和影响,熟练分析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3.A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低。

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

4.D 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从图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

5.B【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

图示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说明北坡为向阳坡,判断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且图示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

6.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