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影像解剖word资料9页

合集下载

颈部CT断层解剖

颈部CT断层解剖

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环状 软骨
甲状 软骨
会厌 软骨
勺状 软骨
喉连接:喉上方借甲状舌骨韧带和肌连 于舌骨,下方借环气管韧带连于气管。
喉腔:可分为上中 下3部分。喉口至 前庭裂平面之间 的部分是喉腔上 部,称为喉前庭。 前庭裂平面至声 门裂平面之间的 部分是喉中部, 称为喉中间腔。 声门裂至环状软 骨下缘平面之间 部分是喉腔下部, 称为声门下腔。
3、喉咽,是咽的最 下部,稍狭窄,上 起会厌上缘平面, 下至第6椎体平面 与食管相续。喉咽 的前壁上份有喉口 通入喉腔。在喉口 两侧各有一深窝, 称梨状隐窝,是异 物常滞留之处。
喉部
• 喉位于颈前中 正部,咽腔喉 部前方,第3~ 6颈椎之间;向 上借喉口通咽 的喉部,向下 与气管相通。 女性略高于男 性,小儿比成 人高。
舌下腺:较小, 位于口底舌 下襞粘膜的 深方
咽部
• 1.位置颅底—第6颈椎下缘 • 2.形态上宽下窄、前后略扁、
漏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cm, 前壁不完整。 • 3.分部鼻咽、口咽、喉咽,三 者以腭帆后缘与会厌上缘平面 为界 • 4.交通:
前上→鼻后孔→鼻腔 前→咽峡→口腔 下→喉口→喉腔 两侧→咽鼓管咽口→咽鼓管→ 中耳鼓室
颈部CT断层解剖
颈部分界
颈部 上起舌骨体水平
下至胸廓入口
分三个区域



支 持 区
脏器区
• 位于颈部前 面 主要结 构咽、喉、 气管、食管、 甲状腺等, 位于脊柱颈 段前方。
两个外侧区
• 包括胸锁乳突肌和颈鞘血管 • 在上颈部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之后 • 在中颈部位于颈动脉之外 • 在下颈部颈动脉之前 • 颈动脉分叉约在舌骨水平

颈部局部解剖演示文稿

颈部局部解剖演示文稿
当前第7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五\13点
颈部的境界与分区
分区:
项部 nape:
斜方肌深面与脊柱间 固有颈部 neck:斜 方肌前缘之间
和脊柱前方
当前第8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五\13点
颈部的分区:
项部 固有颈部
颈前区: 舌骨上区: 下颌下三角
頦三角
舌骨下区: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颈外侧区: 枕三角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3.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的
外后方行至其后方,在颈部无分 支。
4.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的 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面 。
颈部的属支有:
面总静脉
舌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
当前第35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五\13点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感受器: 颈内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
当前第33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五\13点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2.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位于颈内动脉前内侧上 行,至舌骨大角一段发出 的分支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枕动脉 咽升动脉
当前第34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三、甲状腺的位置
侧叶: 位于喉和气管上端
的两侧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部 下极:平第6气管软骨环
峡: 位于2~4气管环的 前面
锥状叶:长可延伸至舌骨
当前第45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五\13点
甲状腺 thyroid gland
四、甲状腺的毗邻
前面:皮肤、浅筋膜、 颈深筋膜浅层、舌 骨下肌群及气管前
筋膜 两侧叶的后内:环状软

颈部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

颈部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

• 喉内间隙
(1)声门旁间隙(喉旁间隙)。
➢ 境界 ➢ 交通
前—甲状软骨。 外—甲状软骨。 内—方形膜、弹性圆锥。 后—梨状隐窝。 前—借方形膜邻会厌前间隙。 后—至杓状会厌襞,邻梨状隐窝。 两侧喉旁间隙经喉后部相通。
(2)会厌前间隙
➢ 境界
上—舌骨会厌韧带。 前—甲状舌骨膜。 两侧—方形膜。 后—会厌前面。
➢ 交通
• 前上→鼻后孔→鼻腔 • 前→咽峡→口腔 • 前下→喉口→喉腔 • 两侧→咽鼓管咽口→咽鼓管→中耳鼓室
➢ 咽肌
• 咽缩肌—推送食物 • 咽提肌—封闭喉口
➢ 相关名词
• 咽鼓管咽口 • 咽鼓管圆枕 • 咽隐窝 • 腭扁桃体 • 咽峡
•喉
➢ 境界 • 上界:会厌上缘,借喉口通喉咽。
•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续气管。
颈前肌—贴邻颈部脏器。 颈深肌内侧群—椎骨的前外。 颈深肌外侧群—椎骨外侧。 竖脊肌颈部—椎骨后方。
颈部脏器 (1)呼吸、消化道颈段。 • 口咽、喉咽:会厌软骨(约平第3颈椎上部)以上,显示 一个大腔隙(口咽),会厌软骨上缘至喉口下缘(约平 第4颈椎部)之间仍显示为一个大腔(腔后份横径较大者 为喉咽、喉咽向前突出之较小腔隙为喉前庭),喉口下 缘以下—显示为独立的腔隙 。 • 甲状软骨:呈“八”或“∧”形软骨板。 • 环状软骨:呈“O”、“一”、“U”形或弧形。 • 颈根部:胸膜顶和肺尖。 (2)甲状腺:出现水平。
韧带。
➢ 声带=声韧带+声带肌+喉粘膜。
• 喉腔
➢ 喉口 。 ➢ 前庭襞。 ➢ 声襞。 (1)喉前庭 喉口与前庭襞之间,上宽下窄漏 斗状。 (2)喉中间腔 前庭襞与声襞之间。 1. 喉室。 2. 前庭裂。 3. 声门裂 。 4. 声门。 (3)声门下腔vocal fold 声襞与环状软骨 下缘之间。黏膜下组织十分疏松,炎症时极易 发生水肿,梗塞喉腔造成窒息死亡。甲状软骨 颈外动脉 颈内动源自 颈内静脉会厌前间隙 喉前庭

(整理)颈部影像解剖

(整理)颈部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人体断面解剖学颈部解剖演示文稿

人体断面解剖学颈部解剖演示文稿
• 结构:上壁:以纤维膜紧密附着颅底 后壁:借结缔组织连于椎前筋膜 两侧:茎突及附着肌、颈内A、V和 迷走N 前壁:分别与鼻后孔、咽峡和喉口 相通
分区:咽腔以腭帆后缘与会厌上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界,分 为鼻咽 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Ⅰ 鼻咽部
① 前部:通鼻后孔。 ② 顶壁:咽扁桃体,<5岁最厚,鼻咽腔宽度
1/2,之后逐渐缩小,至15岁达成人状态。 ③ 侧壁:a.咽鼓管开口:呈三角形开口,在
(4)粘膜间隙和嚼肌间隙
• 粘膜间隙:为咽粘膜与颅底咽筋膜间的潜 在间隙,位于鼻咽和口咽侧壁和后壁。
• 嚼肌间隙:位于颞下窝内,以翼内肌后缘 与咽旁间隙分开。内有颞肌、翼内肌、翼 外肌、下颌骨升支、下颌骨体后部、三叉N 的下颌支和翼V丛。
(5)腮腺间隙
位于颞下窝后部,嚼肌间隙的后外,咽旁 间隙的外前。内有腮腺、面N、颈外A及淋 巴结。 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下颌支与胸 锁乳突肌之间。分浅叶和深叶(颈外、内A 和颈内V、二腹肌后腹)。
(二)颈部分区1
(1) 颈前区(颈前三角) (2)颈外侧区(颈后三角) (3)胸锁乳突肌区
⑴ 颈前区(颈前三角):下颌骨下缘、胸锁 乳突肌前缘和正中线围成。
内容物: 颈动脉三角、肌三角、下颌下三 角和颌下三角的一半,
⑵ 颈外侧区(颈后三角):锁骨中段、胸锁 乳突肌后缘和斜方肌前缘围成。
内容物: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
(2)腮 腺
• 位于外耳道下前方,尖(下颌后突)向内 侧,经下颌后窝,达咽旁间隙,底向外侧 的不规则锥形。
• 分区:浅叶(面N浅面、大)、深叶(面N 深面、 小)、峡部(连接浅深叶的腺体)
• 内部结构:纵行结构颈外A、颞浅、深V, 下颌后 V、耳颞N;横行结构上颌A及V、面 横A及V、面N。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外动脉
也是颈总动脉的分支,主要负责 向头面部供血。在影像上,颈外 动脉表现为相对较细的血管影, 有时可见到血管分支和血管壁钙
化的高密度影。
颈静脉的影像解剖
颈内静脉
是颈部最大的静脉,收集头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回流至心脏。 在影像上,颈内静脉表现为相对较粗的血管影,有时可见到 血管壁钙化的高密度影。
颈外静脉
总结词:常用技术
详细描述:颈部影像解剖的常用技术包括X线、CT和MRI等。这些技术能够提供 不同层面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颈部病变情况。
02
颈部骨骼影像解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颈椎的影像解剖
01
颈椎的影像解剖
颈椎在X光片和CT图像上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包括前凸的曲度、椎体间
淋巴结的分区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颈部淋巴结 可分为多个分区,如颏下区、颌下区 、颈前区、颈侧区和颈后区等。不同 分区的淋巴结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和功 能特点。
甲状腺的影像解剖
甲状腺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在影像上,甲状腺表现为蝴蝶 形或H形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的关节和横突孔等结构。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颈椎是否存在异常,如颈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
02
颈椎的X光片解剖
X光片是颈椎影像解剖的基础检查方法,能够显示颈椎的整体形态、曲
度和椎间隙宽度。通过观察X光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骨
折、脱位或颈椎病等问题。
03
颈椎的CT解剖
CT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颈椎的细节结构,如椎体、关节突和横突
也是颈总动脉的分支,负责向头部和 颈部的其他器官供血。在影像上,颈 外动脉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 影,有时可见到钙化斑块。

正常颈部解剖演示文稿

正常颈部解剖演示文稿
第12页,共81页。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后鼻孔、头长肌
第13页,共81页。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后:茎突后区


侵 犯





第14页,共81页。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外至咽旁间隙和颞 下窝
第15页,共81页。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下:口咽
第16页,共81页。
第6页,共81页。
口咽腔
咽旁间隙(腭帆提肌外侧)
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第7页,共81页。
(三)咽周肌群与邻近结构 在轴位像上,圆枕前外侧为腭帆张肌,后外侧为腭帆 提肌。它们在鼻咽下部层面,汇合成单一肌性结构,称帕沙凡特嵴(Passavant ridge),投影于鼻咽前部及其两旁,呈中等稍低信号。在腭帆肌两侧,由内向外 ,可见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和嚼肌;后方有头长肌和头前直肌。这些肌肉均呈 中等信号。肌肉周围因有薄层筋膜包绕(呈稍低信号)或有少量脂肪(呈高或稍 高信号),故可分辨。 在冠状面像上,可明确显示翼内肌上方起自翼突内外板之间,向下呈带状肌束行 于咽腔两侧。翼外肌则呈块状投影于翼突的外下方。咀嚼肌群及其间隙,呈上下 走行。 软腭因含有较多脂肪,呈稍高信号;而舌的信号强度,通常高于咽部肌群。舌根 和口底部因腺体较多,常呈混杂信号。鼻甲在T1加权为中等信号;T2加权为稍高 或高信号。
c.低分化的腺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腺腔结构,数量 极少。大部分癌组织呈未分化癌的结构。肿瘤细胞呈泡沫 状泡浆,Alcian蓝染色为弱阴性。
第37页,共81页。
四、泡状核细胞癌 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的鼻咽癌即可称为泡状核细胞

颈部断层解剖学共93页

颈部断层解剖学共93页
颈部断层解剖学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颈部影像解剖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第二节颈部X线解剖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在会厌软骨下端的前下方有时可见甲状软骨前缘的阴影。

在甲状软骨阴影内可见一横置的双凸透镜样的透明裂隙为喉室,其上缘为室带(即假声带),室带上方是喉前庭。

在喉前庭阴影内可见自后下向前上走行连接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的杓会厌皱襞。

喉下腔为声带以下到环状软骨下缘的部分,在颈6椎体下缘水平与气管连接(图4-2-2)。

图4-2-2 颈部侧位第三节颈部断面影像解剖颈部CT多为横断面图像,骨结构呈高密度致密影,软组织密度次之,气体密度最低。

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颈部的血管呈显著高密度影,与其它结构对比清楚。

甲状腺密度亦显著增高。

颈部MRI检查,可行横断、冠状、矢状等多个平面成像。

在MRI图像上,颈部的大血管由于流空效应而呈现无信号的黑色阴影,颈部脂肪呈高信号白色影像,颈椎体内因髓腔含有脂肪也呈高信号影,颈部软组织呈灰色影像。

一、横断面解剖(一)口咽下部层面下颌骨断面呈弓形,构成口的前界,其正后方可见颏舌肌、舌下腺,后内方为颌下间隙及位于其中的下颌下腺。

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间隙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

口咽腔位于层面的中心,其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为咽后间隙。

咽侧壁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有颈动脉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及淋巴结等重要结构,神经及淋巴结体积较小,不易显示。

颈总动脉的分叉位置点存在个体及侧别差异。

层面后部为颈椎及颈背部肌肉(图4-3-1)。

图4-3-1 口咽下部层面(CT增强)(二)经舌骨体层面舌骨呈弓形,其与下颌骨之间可见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舌骨后外侧为颌下间隙及下颌下腺。

会厌位于舌骨后方,两者之间为会厌谿或会厌前间隙。

会厌后方可见喉前庭、杓会厌皱襞、喉咽,以及两侧的梨状隐窝。

咽侧壁后外侧为颈动脉鞘、胸锁乳突肌(图4-3-2)。

图4-3-2经舌骨体层面(CT增强)(三)经甲状软骨上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5颈椎水平。

两侧甲状软骨板上部显示,呈“八”字形,其外侧是舌骨下肌群。

甲状软骨前端后缘与会厌软骨间的部分称会厌前间隙,内充填脂肪组织,中央密度稍高部分是甲状会厌韧带。

气道在此层面呈“毡帽”状,帽顶为会厌软骨,两帽沿为杓会厌皱襞,杓会厌皱襞的厚度与梨状隐窝的扩张程度有关,一般上部厚约2.5mm,下部厚约5mm,两侧可相差1.5mm。

气道前部为喉前庭,其两侧以杓会厌皱襞与梨状隐窝相隔,向后与喉咽相通(图4-3-3)。

图4-3-3经甲状软骨上部层面(CT增强)(四)经喉中间腔层面此层面经甲状软骨中部。

两侧甲状软骨板前端相连,形成甲状软骨前角,男性约90°,女性约120°。

甲状软骨前角的软骨前突形成喉结。

喉中间腔为喉腔在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之间的部分,其断面形态与声门开闭状态有关,可呈扁圆形甚至裂隙状,是喉腔最狭窄处。

喉中间腔向两侧延伸至前庭襞与声襞间的梭形隐窝为喉室,横断面上不易观察。

喉中间腔后外侧可见杓状软骨。

喉咽位于喉后方,呈弧形裂隙影。

胸锁乳突肌深面为颈动脉鞘(图4-3-4)。

此层面稍下方可见声门裂及声带。

声带前端起自甲状软骨前角中段内面,后端止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两侧声带间近似三角形的狭长裂隙称声门裂。

两侧声带前端在甲状软骨前角内面的交汇处称为前联合。

图4-3-4经喉中间腔层面(CT增强)图4-3-5经环状软骨层面(CT增强)(五)经环状软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6颈椎水平。

环状软骨居层面前部中央,呈印戒状,由高约2~3cm的后软骨板与高约5~7mm的前弓构成。

环状软骨所围绕的圆形透亮影为喉下腔(声门下腔),下通气管。

环状软骨弓的前方软组织为舌骨下肌群,外后方是甲状腺两侧叶。

环状软骨板后方为咽与食管移行部。

甲状腺的后外侧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位于它们的外侧(图4-3-5)。

(六)甲状腺峡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7颈椎水平。

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在气管前方相连,侧叶前为舌骨下肌群,外侧是胸锁乳突肌,后外侧是颈动脉鞘。

食管位于气管的后方偏左。

椎体前的颈长肌与其外侧的前斜角肌之间的间隙是椎动脉三角。

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重要结构(图4-3-6)。

(七)颈根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1胸椎体。

气管呈圆形,位于前部中央,其前、外侧被甲状腺包绕。

食管在气管后方,两者之间有喉返神经走行。

在胸锁乳突肌内侧有颈内静脉,静脉的内侧是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

在椎体前外侧是胸膜帽(层面的特征),它与周围结构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前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外侧和后面可见肋骨断面(图4-3-7)。

图4-3-6 甲状腺峡部层面(CT增强)图4-3-7 颈根部层面(CT增强)二、矢状面解剖颈部正中矢状位可清晰显示口咽、喉咽内的结构及其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上部前方是舌根等口腔底壁结构,口咽位于其后,下界是会厌上部。

会厌位于舌根后下方,呈叶片状由前下伸向后上方,其与舌根间为会厌谿。

会厌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第6颈椎下缘)为喉咽,下与气管相连。

喉咽内以室带(假声带)和声带分隔,室带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声带以下称声门下腔,两者之间狭长的间隙称为喉室(图4-3-8)。

图4-3-8 颈部正中矢状层面(上图为CT重组图像,下图为MRIT1WI)三、冠状面解剖在垂直于喉室中部的冠状面像上,会厌软骨在黑色的气腔内,呈“八”字拱形突入口咽,其下是喉咽。

会厌软骨外侧与口咽侧壁间的腔隙即为会厌谿。

与会厌软骨下部相连的条形软组织影是杓会厌皱襞,皱襞外与喉咽壁间的三角形腔隙称梨状隐窝。

隐窝外下壁的斜形高密度影是甲状软骨板。

杓会厌皱襞下部可见向腔内突出的前庭襞(室带的组成部分),其下方的另一个突起,是声襞,两个突起之间的梭形隐窝就是喉室,为喉中间腔向两侧的延伸。

前庭襞、杓会厌皱襞和会厌软骨所围成的腔隙是喉前庭。

在声门下腔与气管壁的外侧分别可见环状软骨、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等结构(图4-3-9)。

图4-3-9 颈部冠状层面(CT重建图像)第四节颈部血管造影解剖颈部血供主要来自于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甲状颈干及肋颈干。

颈部静脉回流通过颈浅静脉和颈深静脉。

一、颈动脉造影解剖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起始部位不同,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顶端,通常左颈总动脉较右颈总动脉为长。

两侧颈总动脉起始位置最常见的变异有两型:一是左颈总动脉开口于无名动脉,二是左颈总动脉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沿食管和咽两侧上行,通常于C4椎体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前者向后外方行走,后者向前内上行走,颈总动脉分叉高度的变异通常是双侧性的。

通常在分叉之前颈总动脉主干没有分支,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壁光整,管腔粗细均匀,年轻人颈总动脉较直,老年人较弯曲。

颈外动脉主干发出的供应颈部的最主要分支为甲状腺上动脉,其余分支均供应头面部(图4-4-1)。

图4-4-1主动脉弓造影二、锁骨下动脉造影解剖两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的起始部位不同,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于无名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由内向外主要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等(图4-4-2)。

(一)椎动脉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 A)自锁骨下动脉后壁发出后于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行走,在椎动脉造影时可见椎动脉管径较颈总动脉纤细,行程相对恒定。

双侧椎动脉一侧较粗大者约占75%,两侧椎动脉管径相当者约占25%。

起源于椎动脉颈段的主要分支有脊髓支和肌支,正常情况下血管造影一般很难发现,在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时有时可见枕动脉和咽升动脉。

(二)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起于锁骨下动脉,其开口常于同侧椎动脉起始部相对。

锁骨下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胸廓内动脉造影时可见该动脉纵行向下走行于胸骨外侧缘,行程较直,供应乳房及前胸壁。

(三)甲状颈干甲状颈干(thyrocervical trunk)在前斜角肌内附近起自锁骨下动脉,主干很短,随即分出甲状腺下动脉、颈升动脉及肩胛上动脉。

选择性甲状颈干造影时,上述三个主要分支清晰可见,甲状腺下动脉向内上行走供应甲状腺下部;颈升动脉向上行走,供应颈部肌肉,更重要的是此支常参与脊髓与脊膜的血液供应;肩胛上动脉向外侧行走,主要供应冈上、下肌和肩胛骨。

(四)肋颈干肋颈干(costocervical trunk)为锁骨下动脉外侧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甲状颈干相似,肋颈干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也形成一很短的主干并立即分出两个分支及颈深动脉和第一肋间动脉。

锁骨下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肋颈干造影时可见颈深动脉向上行走而第一肋间动脉向外下方行走,两血管均参与脊髓颈段的血液供应。

图4-4-2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