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doc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碳中和: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相应的二氧化碳减
排量达到平衡状态的行为。

2.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牺牲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
展方式。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组关联体系,包括
生态共同体和环境内的非生物因素。

4.三废治理:指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的处理和利用。

5.气候变化:指世界气候平均值、气候变异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在长期
内的变化。

6.温室气体:指能够在大气层中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长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7.环境监测:对环境介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采样、测试、分析,以监测环境质量的水平和趋势。

8.节能减排:通过使用新技术、节约能源和改善生产方式等手段,有
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9.可再生能源: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持续不断地调整、循环利用并不
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10.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和数量,包括物种、
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1.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2.农村能源;是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居民所消费的能源。

3.化学需氧量;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4.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5.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6.生物质:所谓生物质,是指在有机物中,除石化燃料外的所有动植物物质。

7.水质指标:是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8.生物迁移:是指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积累起来的过程。

9直接能源:包含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

10.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污染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

11.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12. 无害化:是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

13.荒漠化:是指干旱区、半干旱区及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14.间接能源:一般指农用化学物资所包含的能,如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制品等。

15.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

16.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8.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BOD 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污染物愈多。

19.环境监测答:就是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手段,监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1、什麽是酸雨?酸雨的定义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霜、雾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酸雨严重污染区。

产生酸雨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硫,它来自含硫的煤和石油的燃烧.近年来,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达到2000万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2、什么是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

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

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

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

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

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李景色教授介绍,我国已经针对城市玻璃幕墙起草了一个法规,正上报建设部批准实施。

《环境保护法》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法》名词解释

一、常用有关环境的名词解释环境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环境保护法所保护的环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环境有所不同,它是有一定范围的,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的环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给环境所下的定义为:“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

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

环境科学广义: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科学。

狭义:它是探索全球环境演化的规律,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管理和措施的科学。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环境保护常用名词

环境保护常用名词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

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

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

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

(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

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

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治理设施处理后,除去废水中所含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行动和措施来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工作。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议题,各国都高度关注和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一、污染物污染物是指与环境中的某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物质。

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和噪声污染物等。

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会引起空气污染;水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化学物质等会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造成危害;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噪声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体和生物体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等。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旨在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五、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是指在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时,通过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损耗的行为。

资源节约既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又能够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的产生。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的名词解释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实践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希望为读者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它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和环境要素(如土壤、水和空气)组成。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长时间尺度上出现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3. 碳足迹碳足迹是衡量一个个体、组织或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度量标准。

它通常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基础,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降低。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以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它通过推行环保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等方式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物种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的食物、药物和其他物质资源,还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6.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包括保护水体、减少污染、提供清洁水源、建立水资源分配机制等。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安全饮用水。

7. 废物处理废物处理是将产生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废物分类、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填埋等方式,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废物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境围绕人们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有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3.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4.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和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5.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无机环境与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6.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8.生态阈值: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9.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10.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2.土地资源: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13.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矿产资源:主要指埋藏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6.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8.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环保部门向排污的个体、单位征收费用)9.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罚则等规定的总称。

10.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总称。

环保应知应会手册

环保应知应会手册

环保应知应会手册环境保护应知应会手册一、环境保护常用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指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从而制定出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以保护环境和造福人民。

2.环境污染:指由于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环境素质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生息的正常条件。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4.环境影响评价(EIA):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环保“三同时”: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6.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7.工业“三废”:指废水、废气、废渣。

18.清洁出产:指不断的采取改良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资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手艺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泉源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或避免出产、服务和产物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大概消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9.循环经济:指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根本特征,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出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10.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二、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11.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环境保护指的是采取行动来保护、修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它是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而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保护行动。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从而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生存。

以下是几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名词的解释:1.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它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2.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

它包括不同物种、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命持续存在的基础,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3.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在大气中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

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

4.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质通过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方式进入水体而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水污染并保护水资源。

5. 农业可持续性(Sustainable Agriculture):农业可持续性是指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消耗。

它包括使用更加环保的农业技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措施。

6. 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再生能源是指可以被自然界不断补充和更新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与传统能源相比,再生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少,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重要性不断凸显。

环境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环境名词的含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环境名词进行解释。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碳排放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交通量等。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四、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包括人类活动所占用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

为了减少生态足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能源消耗、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保护是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等。

六、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生态恢复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生态恢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

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法律法规等。

总之,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了解环境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力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4、卫生填埋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

5、生活垃圾的焚烧垃圾焚烧是对垃圾进行高温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高温焚烧炉内(800-1000℃),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体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放出热量的过程。

6、固体废物的固化废物的固化处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有害的固体废物与能聚结成固体的某种情性基材混合,从而使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之具有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技术。

7、固体废物的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8、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

9、浸出毒性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10、垃圾焚烧热灼减率焚烧炉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炉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P=(A-B)/A×100%式中:P——热均减率,100%;A——干燥后的原始焚烧炉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B——焚烧炉渣经600±25℃3h灼烧,然后冷却室温后的质量,g。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环境保护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以下是对环境保护相关名词的解释:1. 污染物:污染物是指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它们通常是由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生活废弃物等所排放产生的。

2.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在地球大气中吸收并辐射出长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它们的增加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因素所组成的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沙漠等)和水生生态系统(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

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旨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是指能够自然更新并不会枯竭的能源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

与传统能源相比,再生能源具有低碳排放、环保可持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和交通等领域。

6.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研究与创新以及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7. 环境公正:环境公正是指对环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环境负荷的公平分担。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公正原则,使环境治理成果惠及所有人类,并避免对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8.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环境保护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来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

预防原则强调的是问题的治理前置,即防患于未然,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环境保护法》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法》名词解释

一、常用有关环境的名词解释环境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环境保护法所保护的环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环境有所不同,它是有一定范围的,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的环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给环境所下的定义为:“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

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

环境科学广义: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科学。

狭义:它是探索全球环境演化的规律,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管理和措施的科学。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环境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和人类创造的条件、环境是指在生物体内和外部之间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综合作用的综合体。

环境名词是用来描述不同种类环境特征和概念的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名词及其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的系统。

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各种生物群落、生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 污染(Pollution):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物质或能量,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常见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3.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它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繁荣。

4. 大气层(Atmosphere):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由气体组成。

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

5.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强,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6.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遗传信息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7.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不断恢复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相对于化石燃料等有限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更为环保和持续的特点。

8. 可降解物质(Biodegradable Material):可降解物质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经过生物分解过程可以完全分解为自然无害物质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糸统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的增长要求工农业迅速发展,从环境中取得食物、资源、能量的数量必然要增大,其中一部分供人类直接消费,有的经人体代谢变化;废物"排入环境,有的经使用后降低了质量。

然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超出了环境允许的极限,就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因此,可以认为,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化学防治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等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危害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

采用方法有浸种、拌种、毒饵、喷粉等。

但是,这些化学药剂都直接时人畜有害,施用不当易引起中毒。

化学吸附吸附剂的责面和被吸附物质的分子间,是一种不可逆的类似化学键的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亦称活化吸附或原子吸附。

同时由于表面上伴有解离作用,故亦称解离吸附。

化学吸附的速度较之物理吸附显著缓慢。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例如: 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用萃取法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酚;用吹脱法除去废水中有害的溶解性气体以及对含有大量病菌的医院及制革工业)废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等,均称为此学处理法。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n。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徘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COD的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COD的测定方法,不仅有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也包括高锰酸钾低温氧化法(氧吸收量)和重铬酸钾氧化法。

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氧化条件等之不同,对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

因此,在排水中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除非是在间一条件下测定COD,否则不能进行对比。

一般用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其氧化率为50~60%,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其氧化率为80~90%。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及河流状况不同,COD的排放标准均不一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试行标准》中规定,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00毫克/升,但造纸、制革及脱脂棉厂的排水应小于500毫克/升。

日本水质标准规定,COD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60毫克/升(日平均为120毫克/升)。

环境影响评价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又称环境影响分析。

1969年,美国首先提出环j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定为制度。

随后,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澳大和亚、法国等也陆续推行。

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

这种制度要求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即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的学科。

环境指示物表示环境条件的生物标准,被称为环境指示物。

即包括土壤的PH值值、含氮量、地下水位、气温及阳光等重要指标,也包括土地的生产力、气候等复合因素。

近年来,对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的环境指示物已引起重视。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污染的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

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该值对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预报,制定环境标准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环镜保护工作中一项新发展起来的学科,目前这一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尚不统一,更不完善。

例如,美国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采用“地学环境制图法”,即对一地区各种环境要索编制成图,再绘出现有地学环境图,从两图对比中找出问题,用以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

许多国家对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研究还处于间接阶段,因此,大气和水质的质量评价标准也在不断修订。

环境管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

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环搅管理的内容涉及土壤、水、大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环境管理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环境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1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

2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3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

主要讲究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以及噪声控制等。

环境工程学还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区域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

环境地质学为了人类生存和健康,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地质数据和地质要素进行收集和研究分析的一门科学。

它是由地质学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地质学角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物质组成的影响在地球化学上的意义,研究这种受污染的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健康影响的可能程度等。

环境地质学包括有水文地质学、地形学以及工程地质和经济地质的研究,它与地球生存、起源和组成等有关,同时,还与建筑结构、运输设施、固体废弃物的妥善处埋、水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矿藏资源的估计和勘测以及土地的规划、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极大地改变着自然界的本来面貌。

无计划地滥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河流枯竭;盲目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例如埃及阿斯旺水库的兴建给尼罗河下游带来了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和血吸虫病等问题;印度纳加尔朱纳萨加尔水坝的兴修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膜内翻病。

这些也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个方面。

环境标准根据工业“三废”及噪声等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不同污染条件和原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制订的外界环境中含有主要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称为环境标准。

这个标准在各个国家都不一致,一方面是制订的方法不同,另一方面每个国家的具体条件也不一样。

当前,随着工业品种的不断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产生,为此,我国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了有关的环境标准及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

环境医学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的一门科学,是环境科学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包括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和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所研究的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讲究人和生存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和转化规律以及人类生态系的演化和发展;重点研究与人们健康直接相关的人们生活的和从事生产的环境,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保护。

分贝,dB(delcibel)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强度范围很广,因为人耳有把听到的声音能量压缩的本领。

如使人感到难受的钢板焊接,就比人刚刚听到的声音最轻声音强一万亿倍。

这种强度以能量和音压来表示很不不方便,所出常用对数强度(声级)来表示,其单位就是分贝。

所谓分贝,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和标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的二十倍。

在空气中,零分贝的声音的标准声压为2x10E-5牛顿/平方米,这个数值在平面波中,大约等于10E-2瓦/米,这就是人们刚能听到出声音,每加10分贝,强度就增加10倍,人耳朵听起来只响一倍。

一般来说(因人而异),噪声级在50分贝以下时,是安静的,到80分贝左右,就认为较吵闹,而到100分贝时就使人感到了非常吵闹,达到120分贝时耳朵字则难以忍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