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 (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从: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三题(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三题(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一)【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2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4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4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4(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小惠未徧()(3)再鼓之,必走()(4)势如疾雷不及掩耳()18.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合集《曹刿论战》对比阅读1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

吴将皆欲迎击之。

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

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

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攻一营,不利。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

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

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⑩敕:命令。

7.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公将鼓之()(2)彼竭我盈()(3)犹难尽克()(4)诸将并曰()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2)夫战,勇气也。

译文:(3)其诸要害已固守。

译文:10.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11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乃入见()(2)民弗从也()(3)忠之属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0分)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

”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

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

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

”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

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

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注】①举:飞去。

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

③瀹(yuè):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田饶谓鲁哀公曰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B.守夜不失时,信也谓为信然(《隆中对》)C.吾书子之言即书诗四句(《伤仲永》)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022年部编版语文比较阅读07 曹刿论战(附详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比较阅读07  曹刿论战(附详解)

比拟阅读07曹刿论战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①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②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_ (人名)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1) 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__ ) (2) 一鼓作.气作(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曹刿的 "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 ,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答案】1.<左传>左丘明2.通 "遍〞 ,普及、普遍振作3.大大小小的案件 ,虽然不能 (一一 )明察 , (也 )一定会根据自己的诚心去处理 .4.A【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此段文字出自<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 ,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春秋末期史学家 ,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 ,并在战时活用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2.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 .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为:这是小恩小惠 ,不能普及百姓 .徧:通假字 ,通 "遍〞 ,意思是普及 ,普遍 .(2)句意为: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作:振作 ,鼓起 . 3.此题考对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 "之:的;狱:古今异义 ,案件;虽:虽然;以:按照;情:诚 ,诚心〞是此题中的重点词 .4.此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掌握有利时机 .故B项理解不全面 ,选项错误;C.<曹刿论战>记述了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的故事 ,选项表述错误;D.鲁庄公与曹刿的几番问答 ,不仅表现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也印证了鲁庄公的 "鄙〞 ,选项理解错误;应选A .【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 "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 ,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曹刿说: "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 ,缺少见识 ,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什么应战呢 ?〞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我不敢单独专有 ,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答复说: "小恩小惠没有普及于老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 ,我不敢虚报 ,一定做到老实可信 .〞曹刿答复说: "这点儿小诚意 ,不能被神信任 ,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 "轻重不同的案件 ,我虽然不善于明察详审 ,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答复说: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 "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 "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 "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 ,说: "可以了 .〞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 ,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答复说: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 ,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 ,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 ,我军的勇气正旺盛 ,所以战胜了他们 .大国 ,是不容易估计的 ,怕有伏兵在哪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 ,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 ,所以追击齐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 (乙 )周武|王克殷 ,封姬姓于巴 ,爵之 ,建都江州 ,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 ,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 ,晓畅军|事 ,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 ,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 ,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 ,楚使请城 .蔓子曰: "借楚之威 ,克弭②祸难 ,诚许楚|王城 ,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乃自刎以死国 ,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曰: "使吾得臣假设蔓子 ,用城何为 !〞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 ,亦以上卿礼 .(节选自<华阳国志> ,有删改 ) (注释)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 ,消除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牺牲..玉帛牺牲:(_______ )(2 )齐师败绩..败绩:(_______ )(3 )夙夜..筹谋夙夜:(_______ )(4 )乃自刎以死国..死国:(_______ )2.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屠乃.奔倚其下B.何以.战许以.三城C.公问其.故巴国葬其.身D.小大之.狱封姬姓于巴 ,爵之.3.给 (乙 )文画线句子断句 . (断两处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 )彼竭我盈,故克之 .(2 )使吾得臣假设蔓子,用城何为!5. (乙 )文中楚|王为何要 "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答案】1. (1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 )大败 (3 )早晚 ,日日夜夜 (4 )为国而死2.A3.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 (1 )他们的士气已经枯竭 ,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战胜了他们 . (2 )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 ,还要城池干什么 ! (意对即可 )5.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国|家的完整 ,使楚|王非常敬佩 . (意对即可 )【分析】1.本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作答时 ,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 ,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 (1 )大意: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 .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 (2 )大意:齐军大败 .败绩:大败 . (3 )大意:日夜想方法平乱 .夙夜:早晚 ,日日夜夜 . (4 )大意:于是自杀殉国 .死国:为国而死 .2.此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副词 ,于是;B.介词 ,凭借/介词 ,给;C.代词 ,指 "既克〞/代词 ,指巴蔓子;D.助词 ,的/代词 ,指姬姓子弟;应选A .3.此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 .一般来说 ,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这句话的大意是:宁愿死 ,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 ,城池也不能给他 .故停顿是: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注意重难点词语: (1 )竭:穷尽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克:战胜 . (2 )使:如果、假设 .假设:像 .何为:干什么 . "臣假设蔓子〞是倒装句 ,翻译时调换顺序 .5.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从 "遂请师于楚 ,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 ,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可以看出 ,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从 "借楚之威 ,克弭祸难 ,诚许楚|王城 ,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可以看出 ,巴蔓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国|家的完整 .正因为如此 ,楚|王发出了 "使吾得臣假设蔓子 ,用城何为 !〞的感慨 .【点睛】【甲】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大官们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借什么根齐国打仗 ?〞鲁庄公说: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 ,我不敢单独享有 ,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普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一定要做到老实可信 .〞曹刿说: "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 ,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曹刿说: "这才是尽本职的事 ,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他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正要下令追击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去查看齐军的车印 ,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 ,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 ,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复说: "打仗 ,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减弱 ,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了 ,而我军的士气正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乙】译文:周武|王打败殷商后 ,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 ,授予官职 ,在江州建都 ,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 .周朝末年 ,巴国发生叛乱 .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 ,精通军|事 ,日夜想方法平乱 .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 ,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 .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 ,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 ,拿起武器参战 .巴国叛乱平定后 ,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 .蔓子说: "借助楚国的军力 ,消除我国的灾难 ,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 ,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 .宁愿死 ,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 ,城池也不能给他 .〞于是自杀殉国 ,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 .楚|王感慨说: "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 ,还要城池干吗 !〞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 .巴国埋葬他的身躯 ,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第二套课内阅读.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 ,甚善;虽然 ,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 ,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 ,非假设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假设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D.先生坐./满坐.寂然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3.自古至|今 ,像唐雎一样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 ,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 ,非假设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假设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 (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 ,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 ,蒙正③退以名上 ,上不许 .他日 ,三问 ,三以其人对 .上曰: "卿何执耶 ?〞蒙正曰: "臣非执 ,盖陛下未谅尔 .〞固称: "其人可使 ,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 ,以害国事 .〞同列悚息不敢动 .上退谓左右曰: "蒙正气量 ,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 ,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 ,中书省的简称 ,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 ,北宋名臣 ,以敢言著称 .1.解释加点词 .⑴寡人谕.矣(___________ )⑵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 )⑶上尝欲遣人使.朔方(___________ )⑷既而卒.用蒙正所荐(___________ )2.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当余之.从师也B.长跪而.谢之/舍生而.取义者也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 )卿何执耶?4.阅读[甲] [乙] 两文 ,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 ,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⑵臣非执 ,盖陛下未谅尔. .。

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一、(一)《曹刿论战》(二)秋七月,有神降于莘。

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

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

」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

」王从之。

内史过往,闻虢请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听于神。

」神居莘六月。

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享焉。

神赐之土田。

史嚚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

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2)战则请从(3)肉食者鄙(4)牺牲玉帛(5)公将驰之(6)望其旗靡2、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语段一中,作者阐述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请分析这个观点是怎么得出的?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谈谈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二、(一)《曹刿论战》(二)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之比较阅读——《子鱼论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之比较阅读——《子鱼论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之比较阅读——《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力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译文(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

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

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

”襄公不听。

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

宋军已经排好阵势,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司马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主公下令攻击他们。

”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

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宋军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腿部受伤,卫队也全部被杀。

都城里的人都怪罪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

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即使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阵势的军队。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排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加以拦截并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现在强大的军队,都是我们的敌人。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曹刿论战(解析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曹刿论战(解析版通用版)

曹刿论战(一)(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

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

”宁国③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人视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辍耕之.垄上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5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5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5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短文,完成第11—第14题。

(16分)[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①公将鼓之()②既克,公问其故()③秦悉坑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答:2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3分)成语:(1分)意思:2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4分)答:《曹刿论战》对比阅读5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9.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

(4分)(1)击鼓(进军) (2)已经(3)埋20.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2分)21.该题考的是成语。

(3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2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3分)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合集《曹刿论战》对比阅读1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

吴将皆欲迎击之。

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

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

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攻一营,不利。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

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

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⑩敕:命令。

7.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公将鼓之()(2)彼竭我盈()(3)犹难尽克()(4)诸将并曰()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2)夫战,勇气也。

译文:(3)其诸要害已固守。

译文:10.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精选五篇)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精选五篇)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精选五篇)第一篇:曹刿论战比较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10.翻译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

(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

参考答案:(一)8.(1)参与(2)离开,离去。

(2分。

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2) 望其旗靡.倒下(3)三军可夺气.士气 (4)朝气锐.锐利(饱满)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文中的中心句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使用准确的战略战术。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能够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能够动摇他的意志。

所以,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③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④,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⑤,而明德以荐馨香⑥,神其吐⑦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⑧,曰:“虞不腊⑨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

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繄(yì):句中语气词。

④冯依:依据。

冯(pínɡ)同“凭”。

⑤若晋取虞:晋,晋国。

虞,虞国。

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⑥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⑦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⑧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⑨腊:岁终祭祀。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不易.物:_______________②惟.德是依:_______________③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④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D. 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4. 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乙文从“_____________”可知(用原文作答)。

5. 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案】1. (1). 交换(2). 只(3). 虚夸、夸大(4). 这里指目光短浅2. D(A.一定,必定。

B.德行。

C.代词,它。

D.凭借/ 带领。

)3. ①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②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4. (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5. “德”(或“明德”“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

【乙文翻译】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

’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

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雉,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②阡陌..___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1)①参与②田间小路(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河南郡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乙文翻译】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

河南郡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旁边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抓他?”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捕捉。

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的政绩。

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

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

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袁安。

”(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暑不张盖,寒不被衾。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

军幕未办,将不言倦。

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

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

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

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

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注释]①盖:伞盖。

②办:置备。

③事:侍奉。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必以信.()(3)将不言倦.() (4)所恶.者,死也()2. 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 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1. (1). 参与(2). 守信诚实说真话(3). 疲倦(4). 厌恶2. (1)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古时善于带兵的将领,必定身先士卒。

3. (1)取信于民 (2)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

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乙文翻译】古时善于带兵的将领,必定身先士卒。

天热不张开伞盖遮阳,天冷不盖厚被御寒。

军队没到有井的地方,将领不先说自己口渴。

军队没布置好幕帐,将领不先说自己疲倦欲睡。

当与麾下士兵一起奋战时,必定站在飞箭与乱石之间,这么做的目的是与士兵同甘共苦。

人都是喜欢生存厌恶死亡的。

乱石飞箭像雨一样密集,闪亮的刀剑交相挥舞,在这样的情境下,士兵争先恐后与敌人厮杀,并不是将死亡看成一件随便的事、将受伤看成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将领把士兵看成自己的孩子,士兵就把将领看成自己的父亲。

将领把士兵看成自己的弟弟,士兵就把将领看成自己的哥哥。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不要与父子兄弟之军战斗。

因为他们相亲相爱、上下一条心。

古代的将领最为可贵的是能得到士兵的心,用真感情来亲近士兵,如此就是树木石头也会被感动的。

(四)【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责,士民之贱,可使相爱。

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

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

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①吏。

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

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

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决雍蔽》)【注释】①胥(xū):官府中的衙差小吏。

请属:请托,指打通关系。

1.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 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B. 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C. 今也不然.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D. 非金钱无以.行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3. 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4. 【甲】【乙】两文中,统治阶级对待百姓诉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原文回答) 【答案】1. B(A参与/ 间离。

B目光短浅。

C这样/ ……的样子。

D来/ 认为。

)2. (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2)所以凡是先行贿赂的人.(他的)请求早上提出,晚上就能实现(解决)。

3.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