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2章 电解质溶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一) 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称为碱
如:


HCl
H+ + Cl-
HAc
H+ + Ac-
NH4+ H2SO3 HSO3-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Electrolytic Solution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第二节 酸碱理论 第三节 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
强电解质 可溶性电解质
弱电解质
难溶性电解质 说明:电解质的强弱 与溶剂有关(一般以 水作溶剂)。
溶液越浓静电作用越强烈,离子自由活动能 力就越弱。
Debye-Hückel的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合理地解释了强ຫໍສະໝຸດ Baidu解质的表观解离度不是100% 的原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由于离子氛和离子对的存在,实验测得强电 解质溶液的解离度低于100%,溶液的依数性数 值也比全以自由离子存在时要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理论上,强电解质的解离度应为100%。但 从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其解离度并不是100%。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实验求得的解离度称为 表观解离度。如何解释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呢? 这是强电解质溶液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2
lg 0.5091 (1) 0.020 0.0720
0.847
Π ic RT 20.0200.8478.314 298
= 83.9(kPa)
实验测定值 86 kP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二节 酸碱理论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电解质。人们在研究酸 碱物质的性质与组成及结构的关系方面,有 Arrhenius SA的电离理论,Bronsted JN与Lowry TM 的质子理论和Lewis GN的电子理论等酸碱理论。
离子的活动能力可用导电性实验证明。
(1)溶液的导电是由离子的移动完成的。
(2)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间距大,不能 形成离子氛,离子的导电能力为100%,解离度 为100%。
(3)溶液离子浓度愈大,离子价数愈高,离子 氛作用越强烈,离子移动的速度越小,离子的 导电能力就越小,实际测出的解离度就越小。
(3)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因其离子浓度很小, 一般可以把弱电解质的活度因子也视为1。
(4)液态或固态的纯物质,以及稀溶液中的 溶剂(如水),其活度均规定为aB=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正、负离子同时存 在,目前单种离子的活度因子不能由实验测定, 但可用实验方法来求得电解质溶液离子的平均 活度因子γ±。对1-1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 因子定义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活度因子的几何 平均值,即
1923年Debye P和Hückel E提出了电解质 离子相互作用理论(ion interaction theory)。
其要点为:
①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全部解离的;
②离子间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每一个离
子都被周围电荷相反的离子包围着,形成所谓
离子氛(ion atmosphere )。
离子氛是一个平均统计模型,虽然一个离
γ γ γ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离子的活度因子,是溶液中离子间作用力
的反映,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所带的电荷有关。
为此人们引入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的概念,
其定义为
def 1
I
2
i bi Zi 2
(3.3)
式中, bi和 zi分别为溶液中第i 种离子的质 量摩尔浓度和该离子的电荷数,近似计算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离子对的存在使得自由离子浓度下降
∴ 解离度 < 100% 称为表观解离度
几种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0.10mol·L-1, 298K)
电解质 KCl HCl HNO3 H2SO4 NaOH Ba(OH)2 ZnSO4
(%) 86 92 92 61 91 81
4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也可以用ci代替bi 。
I 的单位为mol·kg-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例2-1 分别用离子浓度和离子活度计算0.020mol·L-1 NaCl溶液在298K时的渗透压力,并加以比较。
解:⑴ 用离子浓度计算
=icRT=2×0.020×8.314×298=99.1(kPa)
⑵ 用离子活度计算 I 1 (0.02012 0.02012 ) 0.020
返回
一、酸碱理论的发展酸碱电离理论
再例如 HCl(g) + NH3(g) = NH4Cl(s) 这是一典型的酸碱反应,其中也并无OH-出现。 针对这些情况,人们又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
理论和路易斯一酸、碱理论。这两个理论解决了电 离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扩大了酸和碱 的范围。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把酸碱反应只限
于水溶液中,把酸碱范围也限制在能解离出H+或
OH-的物质。这种局限性就必然产生许多与化
学事实相矛盾的现象。有些物质如NH4Cl水溶 液呈酸性,Na2CO3、Na3PO4等物质的水溶液呈碱 性,但前者自身并不含H+,后者也不含有OH-。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子周围的电荷相反的离子并不均匀,但统计结
果作为球形对称分布处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每一个离子氛的中心离子同时又是另一个 离子氛的反电荷离子的成员。由于离子氛的存 在,离子间相互作用而互相牵制,强电解质溶 液中的离子并不是独立的自由离子,不能完全 自由运动,因而不能百分之百地发挥离子应有 的效能。
返回
二、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1. 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
=c
c 实际浓度
活度系数
2. 活度系数
一般 <1
当 c → 0 时(溶液极稀) →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说明:
(1)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很小,且离子所带 的电荷数也少时,活度接近浓度,即 γB ≈1。
(2)溶液中的中性分子也有活度和浓度的 区别,但不像离子的区别那么大,所以,通常 把中性分子的活度因子视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