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运营通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2 H ( 1 ) V r D2
式中: H —机械通风所需风压(Pa); L —隧道长度(m); — 入口损失系数( ≈0.6); D —隧道当量直径(≈6~8); — 隧道墙面摩阻损失系数(≈0.24);
V r — 隧道内平均风速(m/s);

— 空气密度(=0.1224 kg .s2/m4)。
4.3 新风量计算
新风量即指隧道运营时所需的通风量。计算新风量时, 应当考虑通过隧道的交通量和交通流的组成。 一、交通量和交通流组成
1、交通量 国际上通用的交通量取值法,是 PIARC (国际道路协会) 推荐的第 30 h 交通量。即统计全年 365 天,每天 24 h,共有 8760 h的交通量,采用第 30 h 交通量作为通风量计算的依据。 第 30 h 交通量是个经验数据,全年8760个小时的交通 量中仅有 29 个超过此值。
当交通流组成柴油车的比例大到某一限度后,烟雾危害会超过CO 危害,就需要按稀释烟雾浓度计算新风量。
(具体计算过程请参考 P 51。)
4.4 通风方式的选择
一、综述
通风方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隧道长度及交通条件;其次为气象、环境、地形、地质条件等。
通风方式分类:
通风方式分类 自然通风 纵向式 机械通风 全横向式 半横向式 混合式

E E 0
式中: E 、E 0 — 分别为同一光源通过污染空气和洁 净空气后的照度。
透过率( )随光源与受光部之间的距离 度 k 不同而不同。
l
而改变,还因烟雾浓
烟雾浓度 为 1 的定义: 光源光通过单位距离 ( 1 米)后受光部 所接收到的光通量减至光源光通量的 1/10 时,定义烟雾浓度为 1 。 (其余的光均被烟雾吸收和散射了) , 经过 2 m时光 假定烟雾浓度为 1 ,则经过 1 m 时光通量减至 通量减至 1 10 ,经过 l m 时光通量减至 1 。如浓度为 2 时,则在 1 10 m 处光通量减至 1 ,浓度为 k 时,则在 l m处光通量减至 10 1 。
L
三、 交通风压头计算:
交通风(活塞风)在单向交通情况下,有可能进行足够能力通风,可按 下式计算交通风压头 :
A 2A 2 c c c c (Pa) P n ( V V ) n ( V V ) t t r t r A A r 2 r 2
7 6 0 T Q Q (m3/km﹒h 或 m3/m﹒s) (4-7) B 2 7 3
F F 0
式中:
B — 隧道所在地气压(mmHg)
T — 隧道所在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绝对温度(K)。
4、隧道所需通风量:
Q QF L
式中:
(m3/h)
(4-8)
L
— 隧道长度 (km)。
三、按稀释烟雾浓度计算新风量
射流式 竖井排风式
送风式
排风式
各种通风方式的适用情况:





水底隧道通风要求高,一般采用可靠性高的全横向式通风方 式,隧道断面宜采用圆形断面。车道板以下空间送风,顶棚以上 空间排风。 城市隧道交通量大,交通流量不稳定,可采用不受交通状况 影响的全横向式通风及半横向式通风方式。若在隧道内设置人行 道及自行车道,则全横向式通风最为理想。 山岭隧道,从经济上考虑,大多采用半横向式通风和纵向式 通风方式。 若地质条件良好,可以开挖大断面隧道,就可以选择全横向 式或半横向式通风。 若能获得全年稳定的自然风,则选择自然通风的方式最为经 济。
纵向式通风方式主要有射流式、集中排气式(竖井排风式)两种。
1、 射流式通风 这种通风是在隧道上方吊设射流式通风机,用以升压,进行通风的方式。 见 图 4-9(P 55) 根据需要,沿隧道纵向以适当间隔吊设数组射流式风机,每组为 1 至数个 射流式风机。 每台射流式风机产生的升压值 P j 可由下式计算:
( H 4 0 0 ) f 1 0 . 9 h 1 6 0 0
f h 也可按 P50 图4-4取值。
H —海拔标高(m)
CO的产生量还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大型车所受坡度 的影响比小汽车更大,应根据坡度修正系数对CO 的量进行 修正。其修正系数见(P 49 图4-2、图4-3)。
标准状态下 CO 产生量:
2、交通流组成 组成交通流车辆的划分:
交通流车辆划分
按燃油类型
按车辆大小
汽油车
柴油车
大型车
小轿车
摩托车
从通风的角度,应主要看交通流中的汽油车及柴油车 所占比例。 交通流中的车辆以汽油车为主,就以汽车排出的 CO的 排放量作为计算新风量的依据。 交通流中的车辆以柴油车为主,就以柴油车所排放的 烟雾浓度作为通风量的计算依据。 另外,小汽车和摩托车的 CO 排放量与大型车不同, 应进行相应的折减。通常把摩托车换算为 0.5 辆小轿车。而 小汽车与大型车的 CO 排放量按照不同的标准计算。
k
1 lg 100
(m-1)
(4-4)
世界各国规定的隧道烟雾浓度的容许值 k 为: 法国 5×10-3 (m-1) 日本 (7.5 ~9)×10-3 (m-1) 英国 10× 10-3 (m-1) 光的透过率还与隧道的路面照度有关,可通过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 予以修正。其修正值见书上 P 47 表 4-3 。
2
l
1 1 0
1
21
k l
10
即光源光穿过厚为
l
m,烟雾浓度为
k
的污染空气后,通过率 (%) (4-2)

为:
1 10
上式还可表示为:
k l
1 k lg l
(m-1)
(4-3)
式中
k

l
— 烟雾浓度 (m-1) — 烟雾层厚度 (m) — 光源光穿过 l m后的容许透光率。在隧道通风与照明 中,取 l =100 m,故烟雾容许浓度为:
2 P V 2 ( 1 ) j j 2

(Pa)
式中
V

j
C O C O (Nm/t﹒km) Q M G qff f f 0 0 h r
来自百度文库
(4-5)
式中: M — 汽油车的交通量(辆/h); G — 车辆重量(t/辆); q 0CO — CO 的基本产生量,即在海拔 400 m 以下, 小汽车以 40~60 km/h,大型车以 50~60 km/h的速度行驶 时,每 t﹒km的CO 的产生量,记作 Nm3/t﹒km, 小汽车 =0.012 (Nm3/t﹒km); 大汽车 =0.017 (Nm3/t﹒km);
f f
h
f
f
r
— 海拔标高修正系数; — 坡度修正系数; — 储备系数 1.1。
为了方便,可以利用 P50 表4-5进行 q 0 C O 值的计算。 2、标准状态下所需新风量:
Q
式中:
F 0

CO 6 Q 10 0
CO
(Nm3/km﹒h)
(4-6)
CO
— CO 容许浓度(ppm)。
3、按气体状态方程换算后,实际所需新风量:
1971年国际道路协会(PIARC)推荐的 δco 如下:
城市道路: 正常状态 δco 取 70~ 100 ppm 阻塞状态 δco 取 250 ppm (15 min) 山岭隧道: 正常状态 δco 取 阻塞状态 δco 取 150 250 ppm ppm (15 min)
二、烟雾的容许浓度
为了保证停车视距及行车舒适性,必须将烟雾浓度控制在 容许的标准之下。 烟雾浓度的表示不是采用通常的重量浓度和体积浓度表示 法,而是用光的透过率(τ)来表示。 透过率(τ)是光线在污染空气中的透过量与在洁净空气 中的透过率之比。用下式表示:
二、按稀释 CO 计算新风量 1、在标准状态下的 CO 产生量 标准状态:是指海拔高度在 400 m 以下的水平路段上, 小汽车以 40~60 km/h、大型车以 40~50 km/h 的速度行驶 的状态。 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会更稀薄,温度和气压会逐渐 降低,直接影响 CO 的产生量。因此应根据海拔高度按海 拔标高修正系数 f h 对CO的量进行修正。
纵向式通风及半横向式通风会引起沿隧道纵向风速过大,对车 辆及人行有影响,因此,应对风速进行限制。 国际道路协会(PIARC)推荐的风速为 8 m/s,日本规定风速 应控制在 12 m/s 以下。 单向交通时,车流会有活塞作用,引起活塞风,也称交通风 (例如车速为 50~60 km/h时,可引起 6 m/s 的活塞风),这时以纵 向通风方式为宜。但交通量大时,会影响活塞所用,宜改用全横向 式或半横向式通风方式。 对象交通的隧道没有活塞作用。
式中:
A

c
c


— 汽车正投影面积(m2); — 汽车的隧道内阻系数。
式中 A c c 为反映汽车阻力的量,用 A m 表示,称为汽车的等效阻力面 积。 A m 随大型车混入率不同而不同,其关系见 P 54 图 4-8,计算交通风压 头时可参考。
四、纵向式通风
纵向式通风:从一个洞口由通风机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个洞口把污染 空气排出的方式。(即在通风机作用下,风流沿着隧道轴线方向流动,风流方 向与自然通风的方向相同) 这种通风方式在隧道纵向的风速有入口至出口都是匀速的,但空气的污染浓 度由入口至出口方向呈直线增加。 在没有自然风和交通风的前提下,为了使隧道产生风速为 的空气流动, 需进行机械通风,其所需风压按下式计算:
应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通风方式。 选择通风方式,首先要确定隧道所需的通风量,然后分析及讨 论自然风及活塞风能否满足通风需要,否则,则应采用机械通风。
二、自然通风
是否选择自然通风,主要看隧道长度及交通量大小。可由下列经验公 式作为划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限界:
LN 6 0 0
— 隧道长度 (km) N — 设计交通量 (辆/h,以小轿车为准) (我国道路设计规范规定 N 以卡车计) 式中: 选择自然风,也可由书上 P53 图 4-6 自然通风限界来确定。该图是根据 一些有名隧道的统计数据绘制而成,交通流量以小轿车计) 上述限界是指交通正常的情况。若隧道有可能发生交通堵塞,则应考 虑射流式通风方式。 对于单向交通的隧道,如果自然风是从隧道出口吹进隧道,必然会削 减交通风速。为了克服这种影响,可在出口附近设置洞口通风门,将逆风 截流。见 P 54 图4-7。
2、改善隧道空气质量的三种方法

生产无公害汽车;(目前还是有待解决的课题) 使用滤毒装置还原被污染的空气,将有害物稀释到容许值以下; (目前在经济上还未达到实用化水平) 从洞外引进新鲜空气,冲淡隧道内的有害物质的浓度,使空气质量 满足卫生标准及能见度要求。(这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3、通风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 新风量的确定; 判断自然通风的能力; 机械通风方式的讨论; 通风设备的选择。
4.2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
一、CO的容许浓度
CO无色无味,人的感觉器官不能分辨,非常危险。 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受CO的影响程度与CO的浓度、活动状态 (如静坐、步行等)、吸入时间有关。 在通风设计中,根据美国矿山局的研究结果,将CO的容许浓度给 定为 400 ppm。(ppm 是 1/1000,000的意思,即以 1 m3 的空气中存在的 CO 的 cm3 数来表示)。 隧道内污染空气中,除了CO ,还有其他有害物质,但在稀释 CO 的同时,其他有害物质的浓度也相应地下降了。而对于 CO 浓度的测定 要比对其它有害物的测定更容易些,因而将 CO 浓度作为隧道内污染空 气的代表,其容许浓度用 δco 表示。该值的确定主要从司机的健康安全和 舒适性两方面考虑。
隧道工程
第四章 隧道的运营通风
4.1 概述
1、运营通风的必要性
汽车所排的的尾气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如 CO、煤烟、Al、S、 磷化物等,车辆携带及卷起的尘土,均构成对隧道的污染。 由于隧道为封闭空间,只有进出口与外部大气相通,污染物不能 很快地扩散,如果不采取通风措施,隧道内的污染空气的浓度就会逐渐 增大,对人体产生毒害甚至危及生命。此外,隧道内烟雾及尘土量达到 一定的程度,会使能见度降低,从而影响隧道内的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