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五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8421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1.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
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为深刻。
谈起曹操这个人,有人会纷纷摇头。
他阴险狡猾,还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些都会让大家对他的印象不佳。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
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称霸于各诸侯的。
他也是一个能接受失败的人,不像袁绍一样,输都输不起。
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武装齐全,从来不丢三落四。
他善于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士兵。
比如上次讨伐袁术的时候粮食紧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来,这说明他有打胜仗的坚定决心,他的军令也颇为严厉。
就从刚刚那件事,他规定:如果攻不下来全部人斩首,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增。
因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挟天子令诸侯。
同时,他这一举动也是深谋远虑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区的富裕,于是,他认真地经营中原这块根据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从中我懂得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样,心胸宽广,目标明确,学习他的长处,为我们长大做一些铺垫。
让我们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军事家,政治家,谁说不是一个阴谋家呢?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2“哎呀,终于写完作业啦!”我拿起身旁的《三国演义》趴在床上看了起来。
慢慢地眼前的宇迹模糊起来,我的眼也合上……恍惚间,一座简陋的草庐出现在我面前,这是哪?正当我疑感之时,几声交谈吸引了我的注意。
走进草庐,看到一人身长八尺,面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髦。
他对另三人说:吾受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1b0f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6.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6篇)《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古典文化和灿烂文明的东西泛着耀眼夺目的光芒,犹如沉淀在河中的金子,底蕴深厚,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坚定的目光,它就是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却饱含历史沧桑的英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罗贯中将一部豪杰四起、群雄逐鹿的历史话剧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忠厚的刘备不仅布施仁政,广得民心,还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更是他的佳话;“智绝”诸葛亮有胆有谋,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三分之大势,作战时洞察敌我,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巧施“空城计”,一人抚琴独退百万雄狮;曹操虽有时奸诈狠毒,但所拥有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却是其他人所比不上的;义重如山的关羽,对先主忠心耿耿,一颗赤诚之心,博得无所读者的敬佩。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只有谨慎,才能获得成功。
刘备告诉我只有仁德宽厚,为人大度,才能受到大家的爱戴;曹操告诉我为人奸诈不会有好下场;关羽告诉我对待朋友一定要真诚,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别人也会回报你。
这些深刻的道理无不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三国演义》是一幅辉煌的历史画卷,作者呕心沥血,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勾画的栩栩如生。
这部小说,承载着作者的灵魂,屹立在文学的巅峰,实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万世不朽。
它催人奋进,激励我在学海中竭力探索,为了心中的目标,砥励前行,不懈奋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c057f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4.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书的内容主要是说了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和曹操。
刘备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因为他对待任何一个困难都很冷静、沉着,而且有爱心,为了顾全大局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
“三顾茅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可以体现他的这些特点。
他为了国家大业,不惜自己的时间和身份,多次光顾诸葛亮的家中。
虽然屡屡遭拒,但是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请到了诸葛亮这个有名的军师。
以至于刘备的以后战事顺利开展。
我喜欢的人物还有诸葛亮。
他不仅拥有很多天文地理知识,而且也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书中描写了许多让我钦佩的计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和“空城计”。
另外他的“舌战群儒”也是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了。
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他还写了千古流传的诗句。
战场上他有勇有谋,让敌人为之胆战心惊,他也会利用他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
他赢得了很多次大的胜利,最让我折服的就是他以弱敌强,战胜了袁绍七十万大军。
但是他生性多疑,因周瑜的一个小计谋,错杀了他的两名大将军,失去了人心。
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刘备教我对待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处理,顾全大局,不顾私利;诸葛亮教我要多方面的学习,并且要学以致用,多动脑筋;曹操教我失人心失天下,怀疑一切不是好习惯。
《三国演义》读后感2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2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8f71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c.png)
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2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国演义》有感篇1暑假里我看过许多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特种兵学校》《荒岛历险》……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罗贯中。
主要作品除了这本《三国演义》之外,还有《三遂平妖传》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国演义》这本书为其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这本书主要讲的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其中刘备最让我佩服,因为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对他忠心耿耿,这是为什么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明白了,就拿“三顾茅庐来”说吧,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处拜访,第三次诸葛亮在睡觉,他在外面站了半个时辰,最后他的真诚和求贤若渴的精神打动了诸葛亮。
正因为刘备的真诚,他才会答应刘备的请求,这才有了诸葛亮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回报。
世上没有不解之题,除非你没有打好基础。
我们要学习刘备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藏着人生哲理。
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人生也是这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想着完成一件事就必须踏出艰难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否则你只会有一脑子的空想。
这本书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内争外斗,更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的英雄豪杰的形象,他们或武艺高强,或智勇双全,或果敢勇毅……我们从他们身上都能学到很多很多。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我想是因为它能够带给人们许多的人生启迪。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样:“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f76c2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d.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周末,我又钻进自己的“三味书屋”,沉浸在《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
我徜徉在“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的三国世界里,我喜欢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我更欣赏诸葛亮在“空城计”里“瑶琴三尺胜雄师”的智慧。
《三国演义》吸引着我,鼓励着我。
我思考着:为什么要阅读《三国演义》?我敬仰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这一切,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我从扣人心弦的“空城计”中知道了答案。
在古老的西城城墙上,只见诸葛亮凝视着城外远处,那里尘土冲天,司马懿正带着十五万魏兵蜂拥而来。
而诸葛亮的身边却没有大将,没有精锐的士兵,只有城里区区两千人马,众官也是“尽皆失色”,危急关头,诸葛亮镇定自若,“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这时他叫人把城门打开,让老兵装成老百姓洒扫街道,自己戴纶巾,披鹤氅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骑在马上的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更加疑惑。
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不可能会这样,城里肯定有埋伏。
这时他只好带着大军转身而退。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紧张极了,我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懂得他为什么这次能化险为夷,是他每次都认真思考,冷静分析:司马懿的特点是生性多疑,用兵谨慎,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诸葛亮能够大胆用“空城计”。
从中我明白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扪心自问:碰到问题的时候,我提前做好准备了吗?学习上我的弱项是计算经常有错误,每一次看到题,我都认为没有问题,可是每一次都有小错误,这让我感到心中很惭愧。
有一次数学单元检查,课前老师提醒复习,而我觉得自己已经懂了,没有仔细认真复习,当我看到有一题的问题是没有做过时,心里一阵紧张,答案计算不出,后悔不已。
以后一定要做好充分预习,才能事半功倍。
记得杜甫在《蜀相》这首诗里描写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有着心怀家国,志存天下的雄心壮志,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五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b8086c71fe910ef02df8ba.png)
人是有竞争意识的动物。
古往今来,多少国家为了竞争领地而爆发战争,最终结果总是强大的国家赢得地盘,而衰弱国家要么被强国吞并,要么被缩小地盘。
《三国演义》讲的就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东汉末年,天下纷乱。
先是宦官把持朝政,后是黄巾作乱。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为了一统天下,各自建立了魏、蜀、吴国,之后便是三国鼎立的阶段,于是汉朝灭亡。
此后,各国一直在为争夺领地而爆发战争。
诸葛亮病亡后,魏国势力越来越大,不久,蜀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灭亡。
接着,泰始元年,司马炎改国号为大晋。
最后,在太康元年(280年)大晋灭吴国。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
古代人们竞争领地,现在人们竞争学习。
其实学习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优胜劣汰。
于是,我与我的同学开始了学习上的“战争”。
五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学习“战场”上的火药味挺浓。
我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袁婧怡。
谁知学期伊始,她数学期初卷和英语一单元卷竟然连得两个满分,给我了一个下马威,吓得我心惊胆战。
还好袁婧怡的后劲不足,过了几天她的成绩马上一落千丈,给了我超越的机会。
我心想:袁婧怡的弱点就是成绩不稳定,一会好,一会差;我的成绩虽然不十分出众,但是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很稳定。
我要保持这个状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你看,学习真跟打仗似的,得有勇有谋。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我的成绩一直在优、良之间徘徊,下半学期,袁婧怡的成绩稳定起来,似乎已经察觉出期末临近了,期末考试要是考砸了,她的家长肯定没好脸色给她看。
于是,她比平时更努力用功了。
在她的带动下,我也用功起来。
我们俩开始了暗暗斗争,觉得非分出个高下不可。
终于,期末考试这一难关被我们攻克了。
我和袁婧怡的成绩都很不错。
我悬了一个学期的心终于放下了。
三国时期,多少英雄好汉为了帮助祖国统一天下而洒热血;二十一世纪,多少学子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而寒窗苦读。
只有努力与别人竞争,未来才能更加美好!【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魏蜀吴,争汉鼎。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和感想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和感想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2438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5.png)
《三国演义》阅读体会和感想五篇《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阅读体会和感想,更多读书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三国演义》阅读体会和感想1三国,一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的年代;三国,一个令人神往、轰动几世的年代。
三国,它是一段言不尽,说不明的奇幻历史。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时,我还只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虽说能看懂许多字,但却不知其意。
就这样,一直到了四年级,我再次观赏了这本名着。
从前笼罩在心间的浓雾变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许多。
如今,我又翻开了这本陈旧的书,打开尘封的记忆,畅谈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段诗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三国。
或许,这正是三国的一个写照吧。
说到《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佩服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感动关云长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园三结义的情切。
而我却对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_雄”的曹操情有独衷。
也许有人不解,认为曹操不过是个_雄、枭雄。
而你们却忽视了曹操的不凡才能。
曹操门客众多,这无不是表明了他任人为贤、知人善任么?曹操的军队如此之雄大,这难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领导能力么?曹操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
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
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而奠定。
这怎么不说明曹操的政治手腕与军事能力超乎寻常呢?曹操上任济南相后,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拆毁祠堂,禁绝祭祀。
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
迁都许昌后,曹操立即招募农民,利用荒地屯田,后来又让军士屯田。
曹操还大修水利,推广种稻,使中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不正是体现了曹操的治世本领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正是曹操的人格风范。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9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dd6c9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e.png)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9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及军事斗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以巨鹿人张角启发起的农民工起义正式打响。
虽说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也彻底坐实了东汉朝廷名存实亡的真相。
自打黄巾起义之后,北方也迅速崛起了两大势力——袁绍和曹操俩人都有独霸一方的野心,便在官渡展开了战争。
这也就是书中第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官渡之战。
曹操因洗劫袁军粮草从而取得了胜利,几乎称霸北方。
与此同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并不断招贤纳士,东吴势力也不断壮大。
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准备攻打孙权。
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话,与孙权联军,在帮助孙权的同时,也不断扩充势力。
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过后,刘备也顺利地得到了荆州,可这荆州终究是借的,刘备到期不还,东吴便带兵来攻打。
关羽太过骄傲,从而促成了典故——关羽大意失荆州。
随后他败走麦城,丧命于东吴手下。
自从关羽死后,张飞对手下就一直没有好脸色看。
终于张达、范强两人忍受不了了,带着张飞的头颅投奔孙权。
刘备摁那不住怒火,将火投向了孙权,却不料惨败,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接手蜀国,尽心治理,却难逃灭亡。
最后,由司马氏掌管的晋国(魏国)统一全国,三家归晋。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2】我喜欢上三国是从唐国强老师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开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那时候的看不太懂里面发生的故事,只是喜欢那些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张飞,关羽等。
唐国强老师饰演的诸葛亮有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很儒雅。
然后慢慢长大了,就去看了这本书,我觉得看书比看电视还要过瘾,看完整本书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一本英雄故事书籍,他描写了1000多个人物,是四大名著里面人物最多的一部,尽管《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的人物也不少。
《三国演义》也是出了神话故事《西游记》之外,历史跨度最长的小说故事,从东汉末年到晋朝。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6ac4c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5.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篇《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外面阳光明媚,阳光的味道芬芳沁人心脾。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设计便是通过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因此丧命。
但在我们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就是还是黄盖,如果企业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自己上当学生受骗。
读到这个故事,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团火,一艘战舰被慢慢烧毁,船上的士兵逃离现场,仿佛看到曹担心火的逃离,结果被关羽现场抓住了。
就连窗外的树叶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我们的祖先见证了赤壁之战“。
这本书让整个故事在我我的脑海里,这本书真的很精彩!烧红悬崖的主要是朝臣,吕布在三次英国战争中做了真正的事。
从《吕布人,马红兔》可以看出,吕布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物,吕布是一个不顾生死的英雄。
但是任何有胆量挑战吕布的人,都必须是特别的人。
三个冒着生命危险与吕布决斗的人,一定也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
我坐在一个椅子上,仿佛自己感觉学习到了战场上穿过来的阵阵杀气。
这时,我觉得,就连天也阴沉沉起来,太阳可以躲在云中不敢表达出来,仿佛被他们进行四人的武艺和智谋给吓坏了。
就连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学生叫起来,仿佛我们看到了中国什么问题异常重要危险的事情。
文臣,各有所长,虽然我很羡慕武功将军,但我还是很佩服的文臣机智聪明。
我想我最崇拜的诸葛亮文臣,他的草船借箭广为流传,面对艰巨的任务,他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曹操箭搭手,所以周瑜自叹不如。
这时,窗外安静了下来,就淡淡的清香的波浪,仿佛我们都是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说话了,连花诸葛亮提出了他们的鲜花。
外面的天渐渐地已经亮了学生起来,空气也清新了,鸟儿的清脆歌声进行再次响了发展起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41df0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png)
【导语】《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创作⽽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说。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
《三国演义》是四⼤名著之⼀。
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物形象,把许多⼈物写得淋漓尽致,⽐如说:刘备、关⽻、曹操、诸葛亮等。
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的⽃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
书中有⼏个⼈物让我对他们产⽣了很深的感受。
⾸先是刘备,从⼀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了很深的感受,他⼗分重情义,也很有爱⼼,也⼗分的顾全⼤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分敬佩他。
但刘备也有⼀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关⽻、张飞被杀害后,他⽆法控制⾃⼰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他⼀⽣获得了许多的战功,⽐如说:千⾥⾛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来找刘备,斩颜良,诛⽂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看见他跟敌⽅打仗,这才明⽩。
于是关⽻和张飞准备⼀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激动的场⾯,真为他们⽽⾼兴!在书中描述关⽻的⼀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如重枣,⼿拿青龙偃⽉⼑,还有⾚兔马。
这样搭配,简直是⽆⼈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刘备吓的把筷⼦掉在了地上,⼜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
他在统⼀魏国时,能够说是知⼰知彼,百战百胜。
他的策略,⽆不能够统⼀天下。
但曹操⽣性多疑,在⾚壁⼤战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个⼩计策,⽽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b64f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d.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
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与民间传说为依据,编写出来的优秀历史小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在其中也有许多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人物形象。
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刘关张三人的相貌,突出人物性格。
为了更加激进情节,又运用了动作手法,如“刘关张大战吕布”,一步步写出它们的每招每式,让情节更加激烈,更加引起读者兴趣。
在人物描写中更有心理描写,如“曹操煮酒论英雄”,写出了曹操与刘备的心理活动,烘托的刘备的英明和曹操的雄心。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语言描写,写人物交流,以达到突出效果。
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与徐庶的对话,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刘备的感激不尽。
写到这里,就让我突然想到“走麦城关羽遇难”,应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写了关羽奔赴成都向刘备求救,打算夺回荆州,写出关羽的性格——侠肝义胆。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a7de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7.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1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时期是指刘备为君主的蜀国、孙权为君主的吴国和曹操为君主的魏国。
魏国灭了蜀国然后灭了吴国,最后被晋武帝司马炎废除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西晋,三分归一后,变成了晋朝。
事实上,最后收场的虽然是司马昭。
但是,它是经过司马懿、司马炎两人进行积累、创造才形成的结果。
司马家族是个幸运、成功的家族,说幸运,是因为他们人人都很聪明,伶俐。
没有像刘禅那样的败家子。
说成功,是因为他们十分有责任感,向家族的正大光明而努力奋斗。
才有了今天历史上的晋朝。
刘备不能统一是因为他不具备一个帝王的冷血在听到自己的结义兄弟惨死的情况下不能抛弃个人私怨。
从而葬送70万大军,使蜀国势力被大大削弱。
如果他能做到像他的先祖刘邦一样无情,那么他一统天下是极有可能的!为什么诸葛亮在您眼里就可以逆天?何为天道?历史又有几个逆天的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他是诸葛亮就会网开一面。
有一句俗话,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诸葛亮也一样,他虽然足智多谋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但是,诸葛亮的另一面却是冷血、残酷的。
他不念旧情,斩马谡,并且十分果断,毫无半点犹豫。
也许,这也是一种去弱将的手段吧。
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各种精彩曲折的故事,才构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小说。
《三国演义》读后感2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地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皇叔,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诸葛亮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凌然的张飞,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负义,阳奉阴违的孙权……(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无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快,就连我也被书中人物的那些料事如神的英雄气概所吸引。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五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89529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9.png)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五篇三国争霸一直都是文人,学者,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时代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五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一因为罗老先生在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时候偏向于蜀国,导致在很多观众眼里蜀国的将臣更令人感动。
其实各为其主,魏国和吴国也有很多忠肝义胆之人啊,典型的就是吴国的周瑜黄盖。
但总体来说,还是蜀国的忠诚之人多些。
诸葛亮人称千古一相,助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刘备托孤之后,因念统一大业太重,也可以说是做事心切,过于强调伐魏,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乃至他和姜维死后,蜀国竟无一人能担当对抗魏国之任,实在令人惋惜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摊上刘禅这样的昏君,十个诸葛亮在世也保不了蜀国江山稳固。
罗老先生跟吴国魏国的人有仇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最终因此丧命。
可是记在周瑜并非如此,为何要如此诋毁周瑜呢?草船借箭明明是鲁肃之策,为何说是孔明之功?再比如曹操在这里面是个奸诈多疑之人,然后史书上的记载也并非如此。
哎,毕竟是小说,大家看看就好。
最后说一个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比之高希希导演的《三国》哪个更好的争论问题。
我发现无论是在哪个视频网站,或者是关于《三国演义》的社区论坛,这个话题被争论的很多,但是基本上同认同了央视版更好,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1、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老版采用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更贴近当时的社会环境,新三国满口白话文听得是一点时代韵味都没有。
当然新三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至少可以让很多语文水平欠佳的观众看得懂。
比如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是看不懂的,就喜欢看里面的战斗场面而已。
2、《三国演义》的主题是战争,儿女私情部分很少讲述,然而在新三国,爱情主题似乎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问是看三国演义,还是看三角恋。
3、老版《三国演义》在角色的挑选以及演员的演技都比新三国要好,尽管新三国中服饰更加艳丽,打斗场面被处理的更加“现代化”,然而演员的演技却是不能超越的。
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范文)
![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e224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6.png)
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好书伴我成长—读《三国演义》有感新安县西苑学校七二班陈荧荧辅导老师:王淑霞《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现在初中,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
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df8b3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2.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在民间传说和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等正史材料,罗贯中结合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写成的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读了《三国演义》我变得更加诚信。
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的诚信去面对人生吧!《三国演义》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看得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三回写的是: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五篇)
篇一
寒假里,我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
全
书中有全局意义的三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都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争,
它所揭示的某些军事斗争的规律和经验。
还有脍炙人口的故事:桃园三结义、古城会、三
顾茅庐、借东风、群英会、空诚计等。
主要的典型人物,有奸诈过人的曹操,义重如山的
关羽,机智过人的孔明,还有张飞、赵云、周瑜、刘备等英雄人物。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有艺术光辉的
典型人物。
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非浅,感动无比。
这
就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我喜爱中华文学史,我以后会多读长篇巨著,了解和学习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
篇二
《三国演义》为罗贯中所写,是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书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争
纷的故事。
在书中,我觉得《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很精彩。
由于诸葛亮博学多才、用兵如神,这
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异,他把诸葛亮看成东吴一患要害他,于是对他说:“三天里造
十万只弓箭,不然要严惩!”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乘着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弓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我希望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
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
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
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篇三
在暑假里我读了《我不想不想长大》和《三国演义》读完后。
我的感触很深。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
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
下归晋。
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的生活,开括人们的视野。
书便是我忠实的伴侣和亲
密的好友。
《三国演义》和《我不想不想长大》是我暑假里十分热衷的书籍。
可能每个男
孩子都有梦想成为其中的一个的人物,每个女孩在都有梦想想要的东西,而我的这种梦想
只能在书中实现了。
这两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三十六计和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我不再害怕长大了。
他们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技巧,令我受益匪浅,每个人不一定喜欢同一本书。
但
是大家都喜欢书,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有的人在书的草原里驾驶着,去探索它的秘密。
我要翻阅每一本书留下的痕迹,记住书里点点滴滴。
看完这本书,感觉确实像老爸说得蛮有味道的。
老爸说他看了三四次,越看越有味道。
等我再大一点,我会再看一次。
读过每一本书就像走过每一个角落,那我们就赶快行动起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
家都要记住每一句名言哦,它可以帮助我应用到文章中去。
篇四
这几天我又重新读了一遍三国演义。
对文中的一些人物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刘备是个仁义忠厚,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人。
他很会用人。
他见诸葛亮是个人才,三
次亲自上门请诸葛亮。
这就是有名的典故三顾茅庐。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
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
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
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
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
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诸葛亮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极有才能的人。
他神机妙算,多次击退敌人,还把司
马懿的军粮骗到手。
著名的空城计就是他想出来的。
貂蝉是一位歌女。
她美若天仙,能歌善舞。
她帮司徒允用“美人计”除掉了董卓。
《三国演义》中的一场场战争真叫人记忆犹新。
他们不仅有军队实力的较量,更是智
力的较量。
如“巧施连环计”、“赤壁败曹操”、“空城计退敌”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
以少胜多的战役。
这些故事,让我知道干什么事不能靠蛮力硬拼,要开动脑筋,用智慧战胜对方。
篇五
三国演义总写了进200个形象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的时候,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刘备,
保护好二嫂。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 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找到
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会忘吧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性格。
在那个豪杰并起的时代,那些人,那些事,令人感概扼腕,并终将留我们心中。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
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
到好结果。
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
千万万读者的敬佩。
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
么早了。
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